第17課《短文兩篇》之《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復(fù)習_第1頁
第17課《短文兩篇》之《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復(fù)習_第2頁
第17課《短文兩篇》之《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復(fù)習_第3頁
第17課《短文兩篇》之《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復(fù)習_第4頁
第17課《短文兩篇》之《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2023學(xué)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復(fù)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7課《愛蓮說》知識點梳理及練習

一、文學(xué)常識

i.《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周敦頤,字茂叔,謚號“元公”,世稱濂溪先生,道州營道

(現(xiàn)在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xué)家,宋代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

書》等。

2.“說”是一種議論的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

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愛蓮說的意思就是:論說喜歡蓮花的道理。

二、三行對譯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之]助詞,的。[蕃]多。

譯文:水中,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

原文:晉陶淵明獨愛菊。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潺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東晉詩人。陶淵明是著名的隱

士,獨愛菊花,常在詩中詠菊。

[獨]只。

譯文: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

原文: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自]介詞,從。[甚]:很,十分。

譯文: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很喜愛牡丹。

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第一人稱代詞,我。

[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但是。下一個“而”同此。

[染]沾染,污穢。

[濯]洗。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清,清澈,與“濁”相對。漣,水波。

[妖]艷麗。

[中通外直]這里描寫的是蓮的柄。通,暢通,貫通。直,不彎曲,挺直。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藤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莖。

[遠]遙遠,指空間距離大。這里用作動詞,傳得遠,遠播。

[益]副詞,更加。

[清]清香,清芬。

[亭亭]聳立的樣子。

[凈]潔凈。

[植]豎立。

[褻玩]靠近賞玩。褻,親近而不莊重。

[焉]語氣詞。

譯文: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蓮的柄內(nèi)

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遠聞更加清芬,潔凈的挺立在那里,人們

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原文: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謂]說,這里的意思是認為。

[之]助詞,的。下文的兩個“之”同此。

[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和肯定。下文的兩個“也”同此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譯文: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原文: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噫]嘆詞,表示感慨。

[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下文的兩個''之"同此。

[鮮]少

[聞]名詞,傳聞,見聞。

譯文: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有傳聞

原文: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同]相同,一樣。

[何]疑問代詞,什么。

譯文: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原文: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宜]應(yīng)當。

[乎]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動詞之后,表示狀態(tài),相當于“然

[矣]語氣詞,表感嘆,相當于“了

譯文:對于牡丹的喜愛,應(yīng)當人很多了。

三、朗讀節(jié)奏停頓

1.可愛者/甚蕃。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蓮,花之/君子者也。

四、文言知識歸納

(-)重點字解釋

L可愛者甚善:多

2.予婚愛:只

3.出淤泥而不翁沾染(污穢)

4.濯清涯而不壞:濯,洗;漣,水波;妖,艷麗

5.亭亭凈稹:聳立的樣子

6.可遠觀而不可藜如焉:靠近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7.予謂菊:認為

8.隔理者:隱居避世

9.蓮,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

10.nt,菊之愛:嘆詞,表示感慨。

11.陶后鮮有珈鮮,少;聞,聽說

12.享乎眾矣:應(yīng)當

(二)古今異義

亭亭凈?。ü帕x:立;今義:栽種)

(三)一詞多義

1.可:

①可愛者甚蕃(動詞,堪,值得。)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動詞,可以,能。)

2.清:

①濯潰漣而不妖(形容詞,清澈。)

②香遠益清(形容詞,清香,清芬。)

3.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助詞,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取獨)

4.遠:

①香邁益清(動詞,傳得遠,遠播。)

②可邁觀而不可褻玩焉(形容詞,遙遠。)

(四)詞語活用

1.不蔓不核:名詞用作動詞,蔓,橫生枝蔓;枝,旁生枝莖

2.可年觀而不可褻玩焉:名詞作狀語,從遠處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予獨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詞“于”)

2.判斷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也”表判斷)

3.被動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五、重點句子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我則唯獨喜愛蓮——(我喜歡)蓮從淤積的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jīng)清水的洗滌,

卻不顯得嬌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譯:它的莖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過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

3.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譯:香氣遠播,越發(fā)清新,筆直潔凈地站在那里。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5.蓮,花之君子者也。

譯:蓮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6.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譯:對于菊花的鐘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六、內(nèi)容理解

1.說說這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特點。

駢散結(jié)合?!稅凵徴f》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

2.《愛蓮說》稱蓮為“花之君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備哪些美好品質(zhì)。

①“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zhì);

②“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

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茍,不攀附他人;

④“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名遠揚以及美好端莊的姿態(tài)。

3.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zhì)?意在表達作者怎樣

的情操?

從成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zhì)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的情操。

描寫的方面描寫蓮花的語句蓮花的形象蓮花品質(zhì)即君子品質(zhì)(象征義)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潔身自好、清正廉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成長環(huán)境不隨俗浮沉

濯清漣而不妖質(zhì)樸不媚世俗、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

炫耀自己、堂堂正正

中通外直正直內(nèi)心通達、行為方正、正直不茍、

體態(tài)香氣

不蔓不枝獨立不攀附他人、特立獨行、剛正不阿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芳香美名遠揚、卓然傲世、正人君子,真切美

美好端莊好

風度氣質(zhì)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人格令人敬仰,不容褻瀆、純正無邪

4.作者在寫“蓮”的同時又寫了“菊花”和“牡丹”,用意何在?

作者分別用“菊”和“牡丹”來做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含

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作者對三種“愛”的評價,表明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運用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愿意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

人那種追名逐利,自己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操守和正直豁達的品德。

6.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①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樣愛蓮的人很少,也慨嘆生活中保持高潔品質(zhì)的人太少,②含蓄地

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7.“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

①牡丹一一“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②菊一一“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

炎附勢的隱士;③蓮一一“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潔的賢能之士。

8.簡要分析“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在文中的作

用。

①運用排比句式,借花喻人,②點明三種花各自象征的對象,即'‘菊"代表隱居避世者,“蓮”

代表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牡丹”代表追求功名利祿者。③以此突出

蓮的“君子”形象,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

9.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托物言志。作者借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潔

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

10.中心思想:這篇散文作者以蓮自比,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堅貞高潔的品

格,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好的人格和灑脫的胸襟,同時文章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

求富貴的世風,含蓄地表明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既不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也不像世

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是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操守與正直品德的人生態(tài)

度。

七、重點句默寫

1.寫蓮的生長環(huán)境,中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許的品質(zhì),與“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立意相反的是(作者“獨愛蓮”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寫蓮的體態(tài),表現(xiàn)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quán)貴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表現(xiàn)蓮香氣遠播,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香遠益清

4.表現(xiàn)蓮風度氣質(zhì)比喻君子志行潔廉,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不敢輕侮的句子亭亭凈植,可遠觀

而不可褻玩焉。

5.概括蓮品質(zhì)的句子蓮,花之君子者也。

《愛蓮說》練習

一、基礎(chǔ)達標

1.下列文學(xué)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A.劉禹錫,唐代文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著有《劉夢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詞》《烏衣巷》

等。

B.周敦頤,人稱“濂溪先生”,北宋哲學(xué)家,宋明理學(xué)的開山鼻祖。著有《太極圖說》等。

C.《陋室銘》中的"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陋室銘"就是說寫陋室的文章。

D.《愛蓮說》中的"說",是古代的一種抒情文體,抒發(fā)的是作者對于蓮的贊美之情。

【答案】D;【詳解】D.“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

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說"是論說喜愛蓮花的道理。故選D。

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B.蓮,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貴者也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D;ABCABC中的"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D項中的"之〃沒有實在意義,用于主謂之

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故選D。

3.下列對文章《愛蓮說》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氣質(zhì)等方面描寫蓮花的超凡脫俗,賦予蓮君子般的美好品

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許。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儀態(tài)莊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表現(xiàn)了作者對蓮的愛慕之情。

【答案】C;【詳解】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美

名遠揚的品質(zhì),前兩者與后者之間沒有因果關(guān)系。故選C。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書花/何陋之有B.目李唐來/怡然自得

C.濯清漣畫不妖/人不知而不慍D.可愛者甚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答案】C;【詳解】A.結(jié)構(gòu)助詞,的/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B.從/自己;C.都是表示轉(zhuǎn)折

關(guān)系,相當于"卻";D.值得/可以;故選C。

5.根據(jù)課文默寫古詩文。

(1)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最能體現(xiàn)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

(2)《愛蓮說》中借蓮的形象寫君子志潔行廉,儀態(tài)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辱的句子是:

【答案】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詳解】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淤、染、濯、

漣、植、褻、焉。

二、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題目。

【甲】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

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詠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3瓦輕,芭蕉新折敗荷②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注]①著:附著。②荷:也稱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這里指荷花。

L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⑴晉陶淵明秋愛菊獨:(2)濯清漣而不壞妖:

(3)亶乎眾矣宜:(4)金粟初開曉更清初:

【答案】(1)只(2)(過分)艷麗(3)應(yīng)當(4)開始,剛剛

【解析】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

(1)句意: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獨:只。

(2)句意: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妖:(過分)艷麗。

(3)句意:當然就很多人了。宜:應(yīng)當。

(4)句意:它花蕊初開,讓早晨多了一份清香。初:開始,剛剛。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答案】(1)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2)(蓮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

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直譯為主,意譯

為輔。句中重點的詞有:

①之:助詞,的;甚:很,非常;蕃:多。

②蔓:名詞用作動詞,生藤蔓;枝:動詞用作動詞,長枝莖。

3.《愛蓮說》中,菊是的象征;《詠菊》中,菊有的特點。(用原文詞語填

空)

【答案】隱逸(者)耐寒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提取。甲文根據(jù)“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可知菊是“隱逸

者”的象征;乙文根據(jù)“耐寒唯有東籬菊”可知菊有“耐寒”的特點。

4.《愛蓮說》《詠菊》對蓮(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情感:《愛蓮說》喜愛(贊美)蓮,《詠菊》不喜愛(鄙棄)荷。

原因:《愛蓮說》中,蓮具有堅貞高潔、正直不阿的品格;《詠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堅忍無

畏的品格。

【解析】考查學(xué)生對兩文的分析比較能力。甲文歌詠的對象是“蓮”,“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族崎磊落

的風范,突出蓮的高尚品格?!坝柚^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

者也。”在作者眼里,蓮花近于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xiàn)實的隱者;它更不

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

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可知表達作者對蓮的喜愛贊美;乙文,夜里寒霜襲來,本來就殘破的

芭蕉和和殘荷看起來更加不堪。只有籬笆邊的菊花,金黃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陽光下看起來更加

艷麗。霜降之時,“荷”與菊相比,荷不耐寒,缺乏堅貞不屈的品格??芍磉_詩人對荷的鄙

棄。

【參考譯文】《詠菊》:一夜過后,初降的寒霜輕輕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斷,荷葉傾倒。耐

寒的只有東邊籬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開,讓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二)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

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

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蓮以夏開,惟避暑山莊之蓮至秋乃開,較長城以內(nèi)遲一月有余。然花雖晚開,亦復(fù)

晚謝,至九月初旬,翠蓋紅衣,宛然尚在。苑中每與菊花同瓶對插,屢見于圣制詩中。蓋塞外

地寒春來較晚故夏亦花遲。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則莫明其理。今歲恭讀圣制詩注,乃知苑中

池沼,匯武列水之三源,又引溫泉以注之,暖氣內(nèi)涵,故花能耐冷也。

(紀啊《閱微草堂筆記》)

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蓋塞外地寒春來較晚故夏亦花遲。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香遠益清益:

(2)宜乎眾矣宜:

惟避暑山莊惟:

(4)每與每: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至秋早寒,而不早凋,則莫明其理。

4.甲文題目是《愛蓮說》,文中為什么還寫了牡丹和菊花?

5.兩篇文章都寫了蓮花,寫作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

1.蓋塞外地寒/春來較晚/故夏亦花遲。

2.(1)益:更加(2)宜:應(yīng)當(3)惟:只(4)每:常常

3.(1)我獨自喜愛蓮花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2)這

里到了秋季早寒,花兒卻并不早謝,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4.用菊花和牡丹花來襯托蓮花的君子品質(zhì),突出作者的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zhì)。

5.甲文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蓮花的形象來表現(xiàn)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及對追求名利世

風的鄙棄。乙文描寫了山莊蓮花晚開晚謝的情境和其形成的原因。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語法結(jié)構(gòu)以

及關(guān)鍵字詞來分析作答。本句句意為:大約塞外地寒,春天來得遲,所以夏季的花兒開得晚。

“塞外地寒”是主謂結(jié)構(gòu),其后應(yīng)斷開;“故”用在句首,與前文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因此“故”

的前面應(yīng)斷開;故可斷句為:蓋塞外地寒/春來較晚/故夏亦花遲。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的意思。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