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大灣區(qū)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書寫(6分)1.本題根據(jù)答題卡書寫情況評分。請你力求做到書寫正確、工整、美觀。二、現(xiàn)代文閱讀(一)(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雖然中西學界對“何謂哲學”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很不確定和多元的,但對“何謂漢語哲學”這個問題的回答則可以比較明確,至少可以達成這樣一個底線共識:漢語哲學就是以漢語思考、討論哲學問題而形成的哲學思想。在這個意義上,無論一個人來自哪里,屬于什么民族或國家,他用漢語進行哲學思考而提出的哲學思想,都屬于漢語哲學。因此,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法律身份無關。不管漢語哲學具有怎樣的特性與風格,它永遠不會是一種標識民族性或滿足民族性訴求的民族哲學。事實上,任何語言中的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它就必須克服民族性的特殊訴求。的確,哲學總是存在于各種語言之中,因此,一方面,哲學總是帶著它所棲身的語言的風格,但是另一方面,一種語言中的思想要想上升為哲學思想,它必須超越這種語言。也就是說,這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要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要能夠被其他語言(并不一定是所有語言)世界分享。否則,它就是一種封閉于特定語言中的“哲學”。漢語哲學一定是帶著漢語風格的哲學,但是它不會只是“一種語言里的哲學”。同樣,哲學的追問和探究活動也總是與進行著這種哲學活動的族群的處境性問題相關。因此,哲學活動不可避免地與族群的處境性訴求相關。但是,只有當人們把處境性問題提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而不是將其當作哲學問題本身,把自己的處境性訴求置換為所有他者在同樣處境下的普遍性訴求,一個族群才真正開始了哲學活動。這意味著,哲學活動雖然總是與一個族群克服特殊處境性困境的努力和歷史相關,卻又只有超越了處境與訴求的特殊性,才能真正開始。因此,漢語哲學要成為漢語哲學,它必須超越漢語本身,超越特殊的民族性與特殊的民族性訴求。這意味著,漢語哲學正如它被命名之前一樣,是一種向世界開放的哲學,一種站在全人類立場上思考的哲學。正如所有語言都只是一種地方語言一樣,漢語也是一種地方語言。但是,漢語哲學卻不是也不應該是一種地方性哲學。地方性哲學這一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地域性限制的哲學都不成其為哲學。無論在什么語言世界里,其思想要成為一種哲學,都必定以包含對普遍性真理與普遍性原則的認識為前提。在這個意義上,正如其他語言世界里的哲學一樣,在漢語哲學里、對普遍性真理、普遍性原則的追求與守護也是第一位的,所有其他關切都應當靠后。簡單地說,真正的漢語哲學不會是一種語言哲學,也不會是一種民族哲學或地方性哲學。相反,漢語哲學之為漢語哲學,它必定是一種在漢語世界里不斷揭開人類各種隱蔽的普遍性問題,并加以系統(tǒng)性討論的理論事業(yè),是一項通過追究人類根本性問題去打開漢語的思想空間,并努力觸碰與拓展?jié)h語思想邊界的思想事業(yè)。我們需要這樣的漢語哲學,不只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而且是因為哲學就存在于漢語里。漢語承載的世界是有本原問題與本原覺悟的世界,漢語承載的歷史是被普遍性原則與超越性思想貫穿的歷史。漢語哲學早已有之,它始于華夏文化實現(xiàn)超越性突破的春秋時期。也就是說,漢語哲學一直以匿名的方式存在著。我們需要漢語哲學,是因為我們只有置身于這樣的哲學里,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經(jīng)驗到曾經(jīng)標志著人類思想高度的思想經(jīng)驗,并且才能經(jīng)受起足以開辟世界史的思想重量。(摘編自黃裕生《何為漢語哲學?為什么需要漢語哲學?》)1.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無關,因此其思想內(nèi)容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B.哲學的普遍性要求漢語哲學必須完全摒棄漢語自身的語言風格。C.漢語哲學雖以漢語為載體,但其討論的問題應具備全人類共通性。D.我們需要漢語哲學,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哲學也就存在于漢語里。2.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觀點的一項是()A.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盉.《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體現(xiàn)了對不同文化共性尊重。C.朱熹提出“理一分殊”,強調(diào)普遍性原則與特殊現(xiàn)象的關系。D.海德格爾主張:“語言是存在之家,哲學必須回歸母語?!?.材料中提到“漢語哲學必須超越漢語本身”,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這一觀點的依據(jù)?!敬鸢浮?.C2.C3.①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須克服民族性特殊訴求,漢語哲學作為哲學,要超越漢語承載的民族性。②哲學活動要把族群處境性問題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超越處境與訴求特殊性,漢語哲學需超越漢語本身來開展哲學活動。③漢語哲學不能是地方性哲學,要以對普遍性真理、原則的追求為前提,所以必須超越漢語本身,站在全人類立場思考?!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探討漢語哲學本質(zhì)特征,從哲學語言載體與普遍性追求辯證關系切入。核心觀點是漢語哲學需兼具“漢語的”與“哲學的”。作者經(jīng)語言載體、處境關聯(lián)、普遍性追求三層遞進,論證其雙重使命:扎根漢語傳統(tǒng)、突破地域限制、思考人類共性問題,既解構(gòu)地方局限,又建構(gòu)漢語開放性,體現(xiàn)對哲學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錯誤。材料第一段說“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法律身份無關”,但“因此其思想內(nèi)容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這一說法過于絕對。材料強調(diào)漢語哲學要超越特殊民族性,但并不意味著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B.“必須完全摒棄漢語自身的語言風格”錯誤。由材料第二段“漢語哲學一定是帶著漢語風格的哲學”可知,說明漢語哲學并不完全摒棄漢語自身的語言風格。D.“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錯誤。由材料第六段“我們需要這樣的漢語哲學,不只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而且是因為哲學就存在于漢語里。漢語承載的世界是有本原問題與本原覺悟的世界,漢語承載的歷史是被普遍性原則與超越性思想貫穿的歷”可知,我們需要漢語哲學,不只是因為存在于漢語里,還因為漢語承載本原問題等,表述片面。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觀點是漢語哲學要追求普遍性真理、超越民族性等。A.“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強調(diào)哲學與時代關系,與材料觀點關聯(lián)小,不符合。B.“君子和而不同”體現(xiàn)文化包容性,未直接涉及漢語哲學的普遍性等,不符合。C.“理一分殊”強調(diào)普遍性原則與特殊現(xiàn)象關系,契合漢語哲學對普遍性真理追求的觀點,符合。D.“語言是存在之家,哲學必須回歸母語”強調(diào)哲學與母語關聯(lián),與材料中漢語哲學要超越漢語本身等觀點相悖,不符合。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由文本第一段“無論一個人來自哪里,屬于什么民族或國家,他用漢語進行哲學思考而提出的哲學思想,都屬于漢語哲學。因此,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法律身份無關。不管漢語哲學具有怎樣的特性與風格,它永遠不會是一種標識民族性或滿足民族性訴求的民族哲學。事實上,任何語言中的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它就必須克服民族性的特殊訴求”可知,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必須克服民族性的特殊訴求,漢語哲學作為哲學的一種,必然要超越漢語所承載的民族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民族性的表達和訴求。②從文本第三段“哲學的追問和探究活動也總是與進行著這種哲學活動的族群的處境性問題相關。因此,哲學活動不可避免地與族群的處境性訴求相關。但是,只有當人們把處境性問題提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而不是將其當作哲學問題本身,把自己的處境性訴求置換為所有他者在同樣處境下的普遍性訴求,一個族群才真正開始了哲學活動。這意味著,哲學活動雖然總是與一個族群克服特殊處境性困境的努力和歷史相關,卻又只有超越了處境與訴求的特殊性,才能真正開始。因此,漢語哲學要成為漢語哲學,它必須超越漢語本身,超越特殊的民族性與特殊的民族性訴求”可以看出,哲學活動要把族群處境性問題提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超越處境與訴求的特殊性。漢語哲學要開展真正的哲學活動,就必須超越漢語本身,不能局限于漢語所代表的特定民族和處境。③由文本第四段“正如所有語言都只是一種地方語言一樣,漢語也是一種地方語言。但是,漢語哲學卻不是也不應該是一種地方性哲學。地方性哲學這一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地域性限制的哲學都不成其為哲學。無論在什么語言世界里,其思想要成為一種哲學,都必定以包含對普遍性真理與普遍性原則的認識為前提。在這個意義上,正如其他語言世界里的哲學一樣,在漢語哲學里,對普遍性真理、普遍性原則的追求與守護也是第一位的,所有其他關切都應當靠后”可知,漢語哲學不能是地方性哲學,要以對普遍性真理、原則的追求為前提,所以必須超越漢語本身,站在全人類立場上思考問題,而不能局限于漢語這一地方語言的范疇。三、現(xiàn)代文閱讀(二)(共12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小題。最是花影難掃遲子建在故鄉(xiāng)的春夏,要問什么店鋪的生意最清冷,無疑是花店了。因為這時節(jié)大自然開著豪氣十足的花店,誰能與它爭芳菲呢?花兒開在林間,開在原野,開在山崖,開在水邊,當然,這樣的花兒都是野花,達子香,白頭翁,蒲公英,百合,芍藥,鈴蘭,鳶尾,繡線菊等,它們仿佛彩虹的兒女,紅紅白白,紫紫黃黃的,絢麗極了。這時節(jié)的居民區(qū)也是花團錦簇,農(nóng)人們栽種在花圃的虞美人,大麗花,步步高,牽牛花,金盞菊等,呼應著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兒,專為悅?cè)搜勰康模患缲摻o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大抵是只開花不問結(jié)果,如熱烈的情人,不計前程,恣意盛開。而菜圃中開花的植物,命系人類的餐桌,花開得就規(guī)矩,適度,收斂,除了倭瓜花開大朵,其余的細細碎碎的,它們得留著精氣神兒坐果呀。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宇宙,這個宇宙就是果實。西紅柿能否飽滿紅潤,決定了它與雞蛋為伍時,能不能在金黃和雪白之間,為它注入最炫目的落霞;茄子是否碩大,決定了它與鯰魚相遇時,能吸納多少鯰魚肌理的鮮香;豆角是否厚實,決定了它出鍋時是否跟入鍋時一樣的出息,不讓主人的碗盤虧空;土豆是否圓滾滾,決定了它們在被蒸煮的過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樣綻開笑臉;辣椒是否挺實鮮辣,決定了它能為姑娘們省下多少口紅?;ㄆ院蜕介g的花兒還開著呢,菜圃的花兒早就謝了,結(jié)了果子。待到秋天,人們收獲了果實,霜也來了。霜是花朵的敵人,它們一來,花季就結(jié)束了。被霜打過的花兒,在陽光中耷拉著腦袋,憔悴不堪,滿臉是淚。它們哭也是沒用的,想要綽約的風姿,想要蜜蜂與蝴蝶同歡的快樂,只有等待春回大地了。此時它們也許會羨慕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兒,它們結(jié)了果,在冬天還活著——誰家的地窖不儲藏著土豆和蘿卜呢?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是雪花和霜花,可這樣的花兒太素白又太脆弱了,說化就化,于是喜歡鮮亮顏色的女孩子們,不想讓漫漫長冬為這樣的花兒所統(tǒng)帥,她們在深秋糊窗縫時,就在兩層窗中間的隔層里,造了一個花園。那是獨一無二的梅園。極北的房屋,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雙層的。這雙層窗,一拃間距。深秋時節(jié),人們在用毛邊紙或是廢報紙糊窗縫時,會在二層窗間,放上二三十公分厚的保暖的鋸末子,然后插幾枝用蠟油捏成的梅花。那時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沒通電,蠟燭是我們的光明神。蠟燭通常紅白兩色,從供銷社買來。蠟燭將要燃盡時,燭芯氣數(shù)已盡,側(cè)歪了身子,人們只得吹滅蠟燭,留下燭頭。女孩子們最喜歡那一塊塊潤澤的蠟燭頭了,尤其是紅色的。我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到了糊窗縫時,將收集到的蠟燭頭,放到一個空的鐵皮盒里,坐到火爐上融化了,一手擎著選好的形態(tài)妖嬈的干樹枝,一手在滾燙的燭油和涼水之間飛轉(zhuǎn),讓干樹枝瞬間成了干枝梅。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緊密團結(jié),先是共同探入滾燙的燭油(有點赴湯蹈火的意味),然后趕緊撤兵,再探入事先備好的一碗涼水中,讓沾在指尖的那層燭油,瞬間冷卻而不失黏性,再飛速移兵至干樹枝,隨你選什么位置,以枝條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對著它一捏,奇跡出現(xiàn)了,花瓣似的燭油從指尖脫落,一朵粉紅嬌嫩的梅花,燦燦綻放了!一朵,兩朵,三朵,七八朵,數(shù)十朵,干樹枝瞬間春色貫通,梅花點點了!因為女孩手指粗細有別,再加上所蘸蠟油厚薄不同,蠟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淺。但不管怎么的,它們都是霜雪時節(jié)開得最爛漫的花兒!我們把這樣的梅花,插在二層窗格芳香的鋸末子上,它們就像開在金色的泥土里。這時你封上窗,一個冬天就有花兒看了。這樣的梅園什么時候消失呢?當寒風撤兵,春風長驅(qū)直入,把山嶺涂抹上綠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兒姹紫嫣紅時,人們要開窗聞花香鳥語,破敗的梅園也就成為春風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被ㄓ霸谂_階搖曳,任憑什么掃把,也掃不開它。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時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總會把美留在人的心頭。就像我遙想逝去的花兒,無論是山間的,還是花圃和萊圃中的,卻都是我們親手在二層窗格打造的梅園,它們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而是像風一樣,一直吹拂著我的記憶,不讓它沉睡。哦,還忘了說,我父親當年看我捏蠟花,還幫我修剪過干樹枝呢。他會掰下一些枝條,讓它變得疏朗,且斜斜地朝向一側(cè),好像拱著蝦米腰。我嫌這樣的花枝沒有精神,老態(tài)龍鐘的,撇進爐膛燒掉。他還叫我不要在干樹枝上,捏那么多的蠟花,說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詳。我才不聽他的呢,那時我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覺得花滿枝頭才美。等我到了父親那般的年齡,真正懂得美以后,父親已去了另一世界,再無人為我修剪那樣的梅枝了。而且,我們也不再捏蠟花,村落通了電,我們不用蠟燭了。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有刪改)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提到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兒“只開花不問結(jié)果,如熱烈的情人,不計前程,恣意盛開”,寫出了它們的自由奔放。B.作者認為霜是花朵的“敵人”,因為霜的到來讓花圃和菜圃的花朵凋零,但菜圃的花兒因結(jié)出果實得以在冬天存活。C.為了抵御寒流,極北房屋在雙層窗的隔層里用鋸末子來保暖,女孩子們在此打造“梅園”,以抵御冬日的素白。D.父親曾建議“我”不要在干樹枝上捏太多蠟花,但“我”因追求繁盛之美而未聽從,這暗示了代際審美觀念的差異。5.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將絢麗野花與萊圃的花進行對比,既突出了自然之美與實用之美的不同,又隱含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B.描寫蠟花制作過程時,“飛轉(zhuǎn)”“眼疾手快”“緊密團結(jié)”等詞,生動展現(xiàn)了女孩們的專注和靈巧。C.結(jié)尾引用蘇軾的《花影》,以“花影難掃”象征時光流逝中美的永恒,與文中“梅園”的消逝形成照應。D.作者以“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收束全文,語言含蓄批判了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影響。6.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是“梅園”,你認為哪個題目好?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敬鸢浮?.B5.D6.示例一:“最是花影難掃”好。①從內(nèi)容看,文中既寫了自然花草之影,如野花、菜圃花等,也寫了窗格“梅園”的花影,還借蘇軾《花影》深化花影(美)難以消逝的內(nèi)涵,“花影”涵蓋內(nèi)容更豐富。②從主題看,“花影難掃”象征美好記憶、時光中的美難以被遺忘,比“梅園”更能體現(xiàn)文章對美好事物留存心間的主旨。③從藝術(shù)效果看,富有詩意,引發(fā)讀者對“花影”含義的思考,激發(fā)閱讀興趣。示例二:“梅園”好。①從內(nèi)容看,“梅園”是文章重要內(nèi)容,女孩制作蠟花打造“梅園”的過程是描寫重點,圍繞“梅園”展開對故鄉(xiāng)生活、親情、美好記憶的敘述。②從結(jié)構(gòu)看,“梅園”是線索,串聯(lián)起冬日制作蠟花、梅園的消逝、對父親的回憶等內(nèi)容,使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③從情感看,“梅園”承載著作者對故鄉(xiāng)、童年、父親的情感,以“梅園”為題更能直接體現(xiàn)情感寄托?!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散文以極北故鄉(xiāng)花季為背景,通過野花、菜花與臘梅的對比,展現(xiàn)了自然美與人工美的交融。作者以細膩筆觸描繪四季花事變遷,尤其突出冬日臘梅制作的生動場景,將童年記憶與生命哲思巧妙結(jié)合。結(jié)尾借蘇軾詩意升華主題,以“花影難掃”喻指美好記憶的永恒性,而電燈取代蠟燭的細節(jié),則暗含對傳統(tǒng)消逝的淡淡悵惘,體現(xiàn)了遲子建散文特有的溫暖懷舊與詩意哲思?!?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但菜圃的花兒因結(jié)出果實得以在冬天存活”錯誤,原文提到“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兒,它們結(jié)了果,在冬天還活著——誰家的地窖不儲藏著土豆和蘿卜呢”,這里的“花兒”實際指的是“結(jié)了果的植物”,而非花朵本身,菜圃的花不是因結(jié)出果實“存活”,而是菜圃的植物開花是為結(jié)出果實供人餐桌,花謝后是果實留存。故選B。【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語言含蓄批判了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影響”錯誤,結(jié)尾句“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電燈取代蠟燭,暗含對傳統(tǒng)消逝的淡淡悵惘,但并未“批判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影響”,而是以含蓄的筆調(diào)表達懷舊與感慨,“村落通了電,我們不用蠟燭了”強調(diào)進步與損失并存,無批判意味。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示例一:“最是花影難掃”更好。①內(nèi)容涵蓋更豐富:“花影”不僅指自然花草的影子,如“野花”“菜圃花”,也指窗格“梅園”的蠟花之影,更借蘇軾詩中“花影難掃”的意象,將“花影”升華為時光中不朽的美。如文中“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時光……總會把美留在人的心頭”,直接點明“花影”的象征意義,比“梅園”單一指向蠟花更具包容性。②主題表達更深刻:“花影難掃”以“難掃”象征美好記憶的永恒,與文中“它們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而是像風一樣,一直吹拂著我的記憶”相呼應,突出“美留存心間”的主旨。而“梅園”僅為具體事物,難以直接體現(xiàn)“時光與記憶”的深層內(nèi)涵。③藝術(shù)效果更具詩意:題目化用古詩,自帶文學韻味,引發(fā)讀者對“花影”隱喻意義的思考。如“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的詩句引用,使“花影”超越實體,成為抽象的美學符號,增強文章的抒情性與哲理性。示例二:“梅園”更好。①內(nèi)容聚焦核心場景:文章重點描寫“梅園”的制作過程,如“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干樹枝瞬間春色貫通”,以及其承載的童年記憶與親情?!懊穲@”是文中最具體的情感載體,如“我們把這樣的梅花,插在二層窗格芳香的鋸末子上”“破敗的梅園也就成為春風中的垃圾”,貫穿始終,內(nèi)容指向明確。②結(jié)構(gòu)線索更清晰:“梅園”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冬日造梅園—春天拆梅園—回憶父親與梅園”的情節(jié)。例如從“那是獨一無二的梅園”引入制作過程,到“梅園什么時候消失呢”過渡到時光變遷,再到結(jié)尾“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收束情感,結(jié)構(gòu)緊湊。③情感寄托更直接:“梅園”不僅是童年玩物,更關聯(lián)著父親的陪伴,“父親當年看我捏蠟花,還幫我修剪過干樹枝”,承載著故鄉(xiāng)生活的溫暖。以“梅園”為題,更直接地凸顯對故鄉(xiāng)、親情的懷念,如“我們也不再捏蠟花……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情感落點具體可感。四、名著閱讀(共3分)7.下列各項中,對名著內(nèi)容或解讀的相關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很多歇后語與《三國演義》有關,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魯肅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等,這些歇后語都無比形象。B.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詩寫的是赤壁之戰(zhàn),詩句涉及的兩個人物是周瑜和曹操。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是由《三國演義》“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C.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提到,文藝作品不能對人物性格設置禁區(qū),主角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所謂“中間人物”和“小人物”;但塑造人物可以歪曲人性,背離發(fā)展觀點,主角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或漫畫式的。D.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提到,狂風暴雨、古松之類自然景物以及《紅樓夢》里的林黛玉等這一類文藝作品形象,都令人起崇高之感;而微雨春風、小溪之類自然景物以及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等這一類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和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A.“很多歇后語與《三國演義》有關,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錯誤,“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一句民間俗語,其具體出處并無明確的古籍文獻記載,只是涉及到諸葛亮這一人物,與《三國演義》內(nèi)容無關。C.“塑造人物可以歪曲人性,背離發(fā)展觀點,主角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或漫畫式的”錯誤,朱光潛主張塑造人物不能歪曲人性、概念化等。D.“《紅樓夢》里的林黛玉等這一類文藝作品形象,都令人起崇高之感”錯誤,《紅樓夢》里的林黛玉等這一類文藝作品形象給人秀美之感;“《第九交響曲》等這一類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錯誤,《第九交響曲》給人崇高之感。故選B。五、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冬,十月,韓信、張耳以兵數(shù)萬東擊趙。趙王及成安君陳馀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韓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苯窬€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麾下;否則必為二子所禽矣?!背砂簿龂L自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韓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擊,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矣?!表n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戒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绷钇漶詫鞑停唬骸敖袢掌期w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信曰:“趙已先據(jù)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也?!蹦耸谷f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與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shù)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B.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C.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D.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9.下列對文中加黑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乃,與《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的“乃”意思相同。B.然,與《項脊軒志》中“然余居于此”的“然”意思相同。C.顧,與《種樹郭橐駝傳》中“去不復顧”的“顧”意思不同。D.拊,與《孔雀東南飛》中“阿母大拊掌”的“拊”意思不同。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韓信與張耳帶領漢軍進攻趙國時,廣武君曾經(jīng)向成安君獻出了退敵奇策,但是成安君認為自己的軍隊是正義之師,拒絕使用詐謀奇計。B.韓信半夜派輕騎兵去引誘趙軍出動,讓士兵趁對方軍營空虛時,迅速進入敵營,用自己的旗幟置換對方的旗幟,制造了敵營被攻占的假象。C.漢趙兩軍激戰(zhàn)很久以后,漢軍的兩位主帥裝作逃跑,進入在水邊列陣的軍隊中,此后兩軍繼續(xù)激烈地交戰(zhàn),但是趙軍依然不能打敗漢軍。D.韓信認為漢軍士兵并不是平時訓練有素的,他們的戰(zhàn)斗能力有限,將他們置于背水一戰(zhàn)的境地將有助于激發(fā)他們的戰(zhàn)斗積極性和戰(zhàn)斗力。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3)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12.運用背水一戰(zhàn)策略,表現(xiàn)出韓信哪些突出的軍事才能?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敬鸢浮?.B9.A10.A11.(1)從千里之外運送糧食,士兵們就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jīng)常吃飽。(2)希望您臨時撥給我三萬奇兵,從小路攔截他們的糧草輜重。(3)農(nóng)人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12.①知己知彼,通過間諜了解趙軍不用廣武君計策,大膽進軍。②善于用奇,派輕騎兵換旗制造假象,擾亂趙軍軍心。③因勢利導,利用背水一戰(zhàn)激發(fā)士兵斗志,讓士兵“人人自為戰(zhàn)”。【解析】【導語】本文生動再現(xiàn)韓信背水破趙之戰(zhàn):趙軍拒納良策,韓信則審時度勢,先探敵虛實,再設背水陣誘敵,遣奇兵換旗亂敵。激戰(zhàn)中,漢軍假敗引趙軍空壁,繼而憑死戰(zhàn)之志與營中換旗之變,前后夾擊破敵。全文既顯韓信知己知彼、善用奇謀、洞察人心的軍事才能,亦暗諷陳馀剛愎自用之失,敘事張弛有度,人物鮮明,盡顯戰(zhàn)場智慧與決策輕重。【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看到營壘里都是漢軍的紅色旗幟,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jīng)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軍隊于是混亂起來,紛紛逃跑,趙軍將領即使斬殺逃兵,也不能禁止?!耙詾闈h皆已得趙王將矣”中“趙王將”作“得”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兵遂亂遁走”中,“亂”與“遁走”是趙軍的兩個連續(xù)動作,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B。【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相同”錯。于是、就/竟然。句意:于是派一萬人先出發(fā)。/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B.正確。都是“然而”之意。句意:然而最終卻勝利了。/然而我住在這里。C.正確。只是、不過;/回頭看。句意:只是各位沒有留意罷了。/離開后不再回頭看。D.正確。安撫、撫慰;/拍。句意:況且我平時沒有好好安撫將士。/劉母拍著手掌。故選A。【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但是成安君認為自己的軍隊是正義之師,拒絕使用詐謀奇計”錯。根據(jù)“韓信兵少而疲,避而不擊則諸侯謂吾怯”可知成安君認為韓信兵少而疲,避而不擊會讓諸侯認為自己怯懦,不是認為軍隊是正義之師拒絕用詐謀奇計。故選A。【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饋糧”,運送糧食;“樵蘇”,砍柴割草;“不宿飽”,不能經(jīng)常吃飽。(2)“愿”,希望;“假”,臨時;“絕”,攔截。(3)“告余以春及”“有事于西疇”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春及告余”“于西疇有事”;“有事”,耕作?!?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知己知彼:根據(jù)“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可知,他通過間諜精準掌握趙軍動向,在確認李左車的奇襲策略未被采納后,果斷進軍,展現(xiàn)出對敵方?jīng)Q策的透徹預判。②善于用奇:根據(jù)“選輕騎二千人……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可知,他巧妙部署奇兵,趁趙軍傾巢而出時換旗易幟,制造已占其營的假象,成功瓦解敵軍士氣。③因勢利導:根據(jù)“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可知,他洞悉士兵心理,利用背水絕境激發(fā)求生本能,迫使缺乏訓練的軍隊爆發(fā)出強大戰(zhàn)斗力。參考譯文:冬季,十月,韓信和張耳率領幾萬士兵向東攻打趙國。趙王和成安君陳馀聽說后,在井陘口聚集軍隊,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勸成安君說:“韓信、張耳乘勝離開本國遠征,他們的鋒芒銳不可當。我聽說‘從千里之外運送糧草,士兵會面帶饑色;臨時砍柴割草做飯,軍隊不能經(jīng)常吃飽’。如今井陘這條道路,戰(zhàn)車不能并行,騎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軍幾百里,這種形勢下,他們的糧草必定落在后面。希望您撥給我三萬奇兵,從小路攔截他們的輜重。您深挖戰(zhàn)壕、高筑營壘,不和他們交戰(zhàn)。他們向前不能作戰(zhàn),后退不能返回,野外沒有可掠奪的東西,不到十天,韓信和張耳兩位將領的頭顱就可以送到您的帳下;否則,我們一定會被這兩個人擒獲?!背砂簿苑Q是義兵,不采用欺詐的計謀,說:“韓信的軍隊人少且疲憊,像這樣回避而不攻擊,諸侯會認為我膽怯,就會輕易來攻打我們了?!表n信派人暗中偵察,得知成安君沒有采用廣武君的計策,非常高興,才敢率軍繼續(xù)前進。在距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來宿營。半夜,傳令出發(fā),挑選兩千名輕騎兵,每人拿著一面紅色的旗幟,從小路隱蔽到山上,觀望趙軍。韓信告誡他們說:“趙軍看到我們逃跑,一定會全軍出動追擊我們;你們就迅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色旗幟?!庇置罡睂魉褪澄?,說:“今天打敗趙軍后會餐!”眾將領都不相信,假意答應說“好”。韓信說:“趙軍已經(jīng)先占據(jù)了有利地形扎營;而且他們沒看到我們的大將旗幟和儀仗,不會攻打先頭部隊,擔心我們到了險要的地方就返回。”于是派一萬人先出發(fā),出井陘口,背靠河水列陣;趙軍望見這種陣勢,大笑起來。天亮時,韓信豎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擂鼓走出井陘口;趙軍打開營壘攻打他們,激戰(zhàn)了很長時間。這時韓信和張耳假意丟棄鼓旗,逃向水邊的軍隊;水邊的軍隊打開營門讓他們進入,又和趙軍激戰(zhàn)。趙軍果然全軍出動爭奪漢軍的鼓旗,追擊韓信、張耳。韓信、張耳進入水邊的軍隊后,全軍都拼死作戰(zhàn),趙軍無法打敗他們。韓信派出的兩千名奇兵,等到趙軍全軍出動追逐戰(zhàn)利品時,就飛奔進入趙軍的營壘,全部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兩千面漢軍的紅色旗幟。趙軍不能抓獲韓信等人,想要返回營壘;看到營壘里都是漢軍的紅色旗幟,大為震驚,以為漢軍已經(jīng)全部俘獲了趙王的將領,軍隊于是混亂起來,紛紛逃跑,趙軍將領即使斬殺逃兵,也不能禁止。這時漢軍前后夾擊,大敗趙軍,在泜水邊斬殺了成安君,擒獲了趙王歇。眾將領獻上首級和俘虜,祝賀完畢,趁機問韓信說:“兵法上說:‘右邊和背后要靠山陵,前方和左邊要靠水澤?!缃駥④娒钗覀儽晨亢铀嘘?,說‘打敗趙軍后會餐’,我們都不理解,然而最終卻勝利了。這是什么戰(zhàn)術(shù)呢?”韓信說:“這在兵法上有記載,只是各位沒有留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把軍隊置于死地才能使他們奮勇作戰(zhàn),獲得生存’嗎?況且我平時沒有好好安撫將士,這就是所說的‘驅(qū)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作戰(zhàn)’,這種形勢下,非把他們置于死地,使每個人都為自己作戰(zhàn)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他們都會逃跑,難道還能指望他們作戰(zhàn)嗎!”眾將領都佩服地說:“好!這不是我們能比得上的。”(二)古代詩歌閱讀(10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秋聲陸游人言悲秋難為情,我喜枕上聞秋聲;快鷹下鞲①爪觜②健,壯士撫劍精神生。我亦奮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興;弦開雁落詩亦成,筆力未饒弓力勁。五原草枯首蓿空,青海蕭蕭風卷蓬;草罷捷書重上馬,卻從鑾駕下遼東。[注]①鞲:臂套。②觜:同“嘴”。13.請把“我亦奮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興”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4.請結(jié)合詩歌分析詩人喜愛秋聲的原因?!敬鸢浮?3.我也振奮起身,趕走衰老疾?。ǖ臓顟B(tài)),一唾手(一動手、輕易)便可擒獲胡人。14.①秋聲能激發(fā)豪情,如“快鷹下鞲爪觜健,壯士撫劍精神生”,秋聲讓鷹和壯士都展現(xiàn)出豪邁狀態(tài),感染詩人。②秋聲喚起詩人報國之志,詩人雖衰病,卻因秋聲振奮,渴望擒胡報國,“我亦奮起祛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功”體現(xiàn)這點。③秋聲助成詩作,“弦開雁落詩亦成,筆力未饒弓力勁”,秋聲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讓詩人寫出有力量的詩作?!窘馕觥俊緦дZ】陸游此詩以“喜秋聲”破悲秋常情。秋聲激鷹健、壯士奮,更催詩人起衰病、生擒胡志。弦開雁落催詩成,筆力堪比弓力勁,末聯(lián)更繪捷后從鑾之景。全詩以聲載志,顯老而彌堅的報國豪情,剛勁豪邁。【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含義的理解能力?!皧^迅”,振奮起身;“起”,趕走;“唾手”形容極易做到;“胡”代指當時侵擾中原的外族?!?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①秋聲能喚醒豪邁氣概,“快鷹下鞲爪觜健,壯士撫劍精神生”,秋聲中鷹的矯健、壯士的昂揚,盡顯剛健之力,讓詩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②秋聲能點燃報國壯志,“我亦奮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興”,秋聲驅(qū)散了詩人的衰病之態(tài),使其生出擒敵報國的豪情,重拾抗金理想;③秋聲能催生激昂詩作,“弦開雁落詩亦成,筆力未饒弓力勁”,秋聲激發(fā)的壯志融入筆端,讓詩句如弓箭般剛勁有力,成就了充滿力量的作品。(三)名篇名句默寫(8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_______。(魏征《諫太宗十思疏》)(2)_______,講信修睦。(《禮記·禮運》節(jié)選)(3)_______,何不改此度?(屈原《離騷》)(4)_______,旌旗蔽空。(蘇軾《赤壁賦》)(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柳永《望海潮》)(6)鴻雁長飛光不度,___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7)行走于人世間,能夠結(jié)交到知心好友是人生幸事。黃庭堅將“伯牙”“阮籍”的有關典故化為“_______,_______”二句,表現(xiàn)了失去知己后的百無聊賴?!敬鸢浮浚?)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2)選賢與能(3)不撫壯而棄穢兮(4)舳艫千里(5)嬉嬉釣叟蓮娃(6)魚龍潛躍水成文(7)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六、語言文字運用(20分)1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北京師范大學經(jīng)濟專家認為,實施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舉措,有助于刺激國際游客在我國的消費,增強我國老字號產(chǎn)品的市場需求和生產(chǎn)供應。B.在2025年世界田聯(lián)接力賽首日比賽中,中國男子接力隊在預賽中打破全國紀錄,在獲得2025年東京世錦賽資格的同時,也獲得了當晚決賽資格。C.通關便利性的提高使橫琴的含“澳”量越來越足。據(jù)了解,截至到目前,在合作區(qū)就業(yè)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已超2.6萬人,注冊的澳資企業(yè)已超6900家。D.產(chǎn)自肇慶的“端硯”以“呵氣成墨、滑入肌膚”的石質(zhì)、獨特的石品花紋以及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shù)位列眾硯之首,備受歷代文人墨客的推崇和珍愛?!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當,“增強”與“市場需求和生產(chǎn)供應”搭配不當,可改為“擴大市場需求,保障生產(chǎn)供應”。B.“在獲得……資格的同時,也獲得了當晚決賽資格”不合邏輯,應改為“在獲得了當晚決賽資格的同時,也獲得2025年東京世錦賽資格”。C.“通關便利性的提高使橫琴的含‘澳’量越來越足”表意模糊,應改為“隨著通關便利性的提高,橫琴的含‘澳’量越來越足”;“截至到”重復贅余,應刪去“到”;“在合作區(qū)就業(yè)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語序不當,可調(diào)整為“在合作區(qū)居住生活就業(yè)的澳門居民”。故選D。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漢字是“甲骨文”。甲骨文中很多字的字形看上去都很象圖畫。例如:,雨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水滴下落的情形,那些線條如同細長的絲線,串起大小不一的雨點,潦潦幾筆,便將雨水自天際灑落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但是在漫長的歷史中,漢字的字形在不斷變化,為了便于書寫,很多象形文字都漸漸變得不象形了。漢字大致經(jīng)歷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隸書、楷書幾個主要的字體階段,雖然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現(xiàn)象,①。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稱為古文字。由古文字變?yōu)殡`書,②,書寫起來更加方便,是漢字形體上最重要的兩次簡化。印刷術(shù)出現(xiàn)之后,漢字的字體就基本穩(wěn)定下來,但是漢字字形簡化的驅(qū)勢始終沒有停止。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簡化字有不少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進行了幾次大規(guī)摹的漢字整理和簡化工作。今天我們在進行書面表達時,要堅持使用規(guī)范漢字。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所規(guī)定的6種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之外,③。17.下列選項中引號的作用,與畫波浪線句子中的引號相同的一項是()A.翠翠心中那個古怪的想頭“爺爺死了呢?”便仍然占據(jù)到心里有一會兒。B.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C.他像是不喜歡“國民詩人”這個字的,都改成“民眾詩人”了。D.可是問題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18.文段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不同的并加以改正。19.請從下列三個甲骨文中任選一個,仿照畫線句子寫一段話。(典)(習)(天)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答案】17.C18.“象”改為“像”;“潦”改為“寥”;“摹”改為“?!保ā膀?qū)”改為“趨”)。19.示例(以“典”為例):“典”的甲骨文字形生動展現(xiàn)出雙手捧著書籍(或重要物品)的情形,那些線條如同規(guī)整的邊框,托舉著中間的冊頁,寥寥數(shù)筆,便將尊崇、典籍的意味表現(xiàn)出來。20.①但總體趨勢是簡化②是漢字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變革③應使用規(guī)范簡化字【解析】【1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辨析標點符號作用的能力。句子中“甲骨文”是漢字字體稱謂,故引號的作用是標示特定稱謂。A.引號標示直接引用的話語。B.引號標示反諷、否定。C.引號標示特定稱謂。D.引號標示著重強調(diào)。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逐字排查文本,依據(jù)漢字正確寫法,找出并改正錯別字,如“象圖畫”應為“像圖畫”,“潦潦幾筆”中的“潦潦”應為“寥寥”,“驅(qū)勢”中的“驅(qū)”應改為“趨”,“規(guī)摹”應為“規(guī)?!钡取!?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仿寫句子的能力。先觀察甲骨文的字形特點,聯(lián)想其可能表達的含義,仿照畫線句子的句式(先描述字形展現(xiàn)的情形,再比喻線條,接著說表現(xiàn)的動態(tài)或意味)進行創(chuàng)作,突出甲骨文象形特點和文化內(nèi)涵。【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處,前文說漢字有繁化現(xiàn)象,結(jié)合后文漢字簡化趨勢,填“但總體趨勢是簡化”,關聯(lián)詞用“但”,照應前面的“雖然”。②處,古文字變?yōu)殡`書是重要變化,填“是漢字發(fā)展史上的重要變革”。③處,前文說要堅持使用規(guī)范漢字,除規(guī)定情形外,填“應使用規(guī)范簡化字”,使文段語義連貫。七、寫作(60分)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1941年,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了題為《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主張將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學習遇到了新情況,是否也面臨改造的問題呢?對此,你有什么思考?請結(jié)合你的生活寫一篇文章。要求:文體不限,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窟@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材料首先提及1941年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主張改造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這一歷史事件為后續(xù)討論奠定了基礎,凸顯了學習方法和制度改造在特定時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著材料話鋒一轉(zhuǎn),將視角拉回當下時代,提出“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學習遇到了新情況,是否也面臨改造的問題呢”,引導考生思考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學習是否需要像過去一樣進行改造,以及如何改造。這反映出時代在發(fā)展變化,學習環(huán)境、學習資源、學習需求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可能已無法完全適應新的情況,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調(diào)整學習方法和策略。對此,考生在寫作時,可探討當今時代學習面臨的新情況,如分析當前時代在學習方面出現(xiàn)的各種新變化,如信息爆炸帶來的知識獲取方式改變、科技發(fā)展催生的新學習工具和平臺、社會競爭加劇對學習目標和效果的新要求等,明確學習改造的必要性。然后,基于新情況,提出具體的學習改造方向,如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zhuǎn)變、從單一學科學習向跨學科綜合學習拓展、從注重知識記憶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側(cè)重等,并探討實現(xiàn)這些改造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礎上,要注意結(jié)合個人生活談學習改造的實踐與體會,如聯(lián)系自身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講述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以及自己是如何嘗試進行學習改造的,分享改造過程中的收獲和感悟,使文章更具真實性和說服力。具體行文時,開篇可以從回顧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的背景和意義入手,簡要闡述那次學習改造對當時革命事業(yè)的重要推動作用。然后自然過渡到當今時代,指出時代飛速發(fā)展,學習環(huán)境已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引出“今天我們的學習是否也需要改造”這一核心問題。然后,再選擇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角度展開詳細分析,如可描述信息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之快、數(shù)量之多,以及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例如,互聯(lián)網(wǎng)上每天都會產(chǎn)生海量的信息,各種學習資源觸手可及,但同時也帶來了信息過載、真假難辨等問題,這對我們的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思考我們在這一方面學習應做出的改造的方向和策略,如可強調(diào)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索知識轉(zhuǎn)變的重要性。鼓勵學習者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依賴老師和教材的灌輸。也可探討科技發(fā)展對學習工具和學習方式的影響。如智能手機的普及、在線學習平臺的興起、虛擬現(xiàn)實和增強現(xiàn)實技術(shù)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等,這些新技術(shù)為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但也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學習習慣和模式。對此,可分析該如何利用好科技手段為我們的學習助力。此后,再具體講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如面對海量信息時的迷茫、傳統(tǒng)學習方法效率低下等。以及詳細描述自己是如何嘗試進行學習改造的,比如采用了新的學習工具、調(diào)整了學習計劃、參加了課外實踐活動等。結(jié)尾,可總結(jié)當今時代學習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調(diào)我們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積極主動地改造我們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展望未來,表達對通過學習改造實現(xiàn)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美好期望。立意:(1)順應時代浪潮,改造學習之舟。(2)破舊立新,開啟學習新征程。(3)以改造之筆,繪就學習新畫卷。廣東省大灣區(qū)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書寫(6分)1.本題根據(jù)答題卡書寫情況評分。請你力求做到書寫正確、工整、美觀。二、現(xiàn)代文閱讀(一)(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雖然中西學界對“何謂哲學”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很不確定和多元的,但對“何謂漢語哲學”這個問題的回答則可以比較明確,至少可以達成這樣一個底線共識:漢語哲學就是以漢語思考、討論哲學問題而形成的哲學思想。在這個意義上,無論一個人來自哪里,屬于什么民族或國家,他用漢語進行哲學思考而提出的哲學思想,都屬于漢語哲學。因此,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法律身份無關。不管漢語哲學具有怎樣的特性與風格,它永遠不會是一種標識民族性或滿足民族性訴求的民族哲學。事實上,任何語言中的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它就必須克服民族性的特殊訴求。的確,哲學總是存在于各種語言之中,因此,一方面,哲學總是帶著它所棲身的語言的風格,但是另一方面,一種語言中的思想要想上升為哲學思想,它必須超越這種語言。也就是說,這種語言所表達的思想要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要能夠被其他語言(并不一定是所有語言)世界分享。否則,它就是一種封閉于特定語言中的“哲學”。漢語哲學一定是帶著漢語風格的哲學,但是它不會只是“一種語言里的哲學”。同樣,哲學的追問和探究活動也總是與進行著這種哲學活動的族群的處境性問題相關。因此,哲學活動不可避免地與族群的處境性訴求相關。但是,只有當人們把處境性問題提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而不是將其當作哲學問題本身,把自己的處境性訴求置換為所有他者在同樣處境下的普遍性訴求,一個族群才真正開始了哲學活動。這意味著,哲學活動雖然總是與一個族群克服特殊處境性困境的努力和歷史相關,卻又只有超越了處境與訴求的特殊性,才能真正開始。因此,漢語哲學要成為漢語哲學,它必須超越漢語本身,超越特殊的民族性與特殊的民族性訴求。這意味著,漢語哲學正如它被命名之前一樣,是一種向世界開放的哲學,一種站在全人類立場上思考的哲學。正如所有語言都只是一種地方語言一樣,漢語也是一種地方語言。但是,漢語哲學卻不是也不應該是一種地方性哲學。地方性哲學這一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地域性限制的哲學都不成其為哲學。無論在什么語言世界里,其思想要成為一種哲學,都必定以包含對普遍性真理與普遍性原則的認識為前提。在這個意義上,正如其他語言世界里的哲學一樣,在漢語哲學里、對普遍性真理、普遍性原則的追求與守護也是第一位的,所有其他關切都應當靠后。簡單地說,真正的漢語哲學不會是一種語言哲學,也不會是一種民族哲學或地方性哲學。相反,漢語哲學之為漢語哲學,它必定是一種在漢語世界里不斷揭開人類各種隱蔽的普遍性問題,并加以系統(tǒng)性討論的理論事業(yè),是一項通過追究人類根本性問題去打開漢語的思想空間,并努力觸碰與拓展?jié)h語思想邊界的思想事業(yè)。我們需要這樣的漢語哲學,不只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而且是因為哲學就存在于漢語里。漢語承載的世界是有本原問題與本原覺悟的世界,漢語承載的歷史是被普遍性原則與超越性思想貫穿的歷史。漢語哲學早已有之,它始于華夏文化實現(xiàn)超越性突破的春秋時期。也就是說,漢語哲學一直以匿名的方式存在著。我們需要漢語哲學,是因為我們只有置身于這樣的哲學里,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經(jīng)驗到曾經(jīng)標志著人類思想高度的思想經(jīng)驗,并且才能經(jīng)受起足以開辟世界史的思想重量。(摘編自黃裕生《何為漢語哲學?為什么需要漢語哲學?》)1.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無關,因此其思想內(nèi)容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B.哲學的普遍性要求漢語哲學必須完全摒棄漢語自身的語言風格。C.漢語哲學雖以漢語為載體,但其討論的問題應具備全人類共通性。D.我們需要漢語哲學,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哲學也就存在于漢語里。2.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觀點的一項是()A.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B.《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體現(xiàn)了對不同文化共性尊重。C.朱熹提出“理一分殊”,強調(diào)普遍性原則與特殊現(xiàn)象的關系。D.海德格爾主張:“語言是存在之家,哲學必須回歸母語?!?.材料中提到“漢語哲學必須超越漢語本身”,請結(jié)合文本分析這一觀點的依據(jù)?!敬鸢浮?.C2.C3.①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須克服民族性特殊訴求,漢語哲學作為哲學,要超越漢語承載的民族性。②哲學活動要把族群處境性問題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超越處境與訴求特殊性,漢語哲學需超越漢語本身來開展哲學活動。③漢語哲學不能是地方性哲學,要以對普遍性真理、原則的追求為前提,所以必須超越漢語本身,站在全人類立場思考?!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探討漢語哲學本質(zhì)特征,從哲學語言載體與普遍性追求辯證關系切入。核心觀點是漢語哲學需兼具“漢語的”與“哲學的”。作者經(jīng)語言載體、處境關聯(lián)、普遍性追求三層遞進,論證其雙重使命:扎根漢語傳統(tǒng)、突破地域限制、思考人類共性問題,既解構(gòu)地方局限,又建構(gòu)漢語開放性,體現(xiàn)對哲學本質(zhì)的深刻理解。【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錯誤。材料第一段說“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法律身份無關”,但“因此其思想內(nèi)容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這一說法過于絕對。材料強調(diào)漢語哲學要超越特殊民族性,但并不意味著必然超越所有文化差異。B.“必須完全摒棄漢語自身的語言風格”錯誤。由材料第二段“漢語哲學一定是帶著漢語風格的哲學”可知,說明漢語哲學并不完全摒棄漢語自身的語言風格。D.“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錯誤。由材料第六段“我們需要這樣的漢語哲學,不只是因為我們存在于漢語里,而且是因為哲學就存在于漢語里。漢語承載的世界是有本原問題與本原覺悟的世界,漢語承載的歷史是被普遍性原則與超越性思想貫穿的歷”可知,我們需要漢語哲學,不只是因為存在于漢語里,還因為漢語承載本原問題等,表述片面。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觀點是漢語哲學要追求普遍性真理、超越民族性等。A.“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強調(diào)哲學與時代關系,與材料觀點關聯(lián)小,不符合。B.“君子和而不同”體現(xiàn)文化包容性,未直接涉及漢語哲學的普遍性等,不符合。C.“理一分殊”強調(diào)普遍性原則與特殊現(xiàn)象關系,契合漢語哲學對普遍性真理追求的觀點,符合。D.“語言是存在之家,哲學必須回歸母語”強調(diào)哲學與母語關聯(lián),與材料中漢語哲學要超越漢語本身等觀點相悖,不符合。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由文本第一段“無論一個人來自哪里,屬于什么民族或國家,他用漢語進行哲學思考而提出的哲學思想,都屬于漢語哲學。因此,漢語哲學與民族身份、法律身份無關。不管漢語哲學具有怎樣的特性與風格,它永遠不會是一種標識民族性或滿足民族性訴求的民族哲學。事實上,任何語言中的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它就必須克服民族性的特殊訴求”可知,哲學要成為哲學并保持為哲學,必須克服民族性的特殊訴求,漢語哲學作為哲學的一種,必然要超越漢語所承載的民族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民族性的表達和訴求。②從文本第三段“哲學的追問和探究活動也總是與進行著這種哲學活動的族群的處境性問題相關。因此,哲學活動不可避免地與族群的處境性訴求相關。但是,只有當人們把處境性問題提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而不是將其當作哲學問題本身,把自己的處境性訴求置換為所有他者在同樣處境下的普遍性訴求,一個族群才真正開始了哲學活動。這意味著,哲學活動雖然總是與一個族群克服特殊處境性困境的努力和歷史相關,卻又只有超越了處境與訴求的特殊性,才能真正開始。因此,漢語哲學要成為漢語哲學,它必須超越漢語本身,超越特殊的民族性與特殊的民族性訴求”可以看出,哲學活動要把族群處境性問題提升為追究哲學問題的切入口,超越處境與訴求的特殊性。漢語哲學要開展真正的哲學活動,就必須超越漢語本身,不能局限于漢語所代表的特定民族和處境。③由文本第四段“正如所有語言都只是一種地方語言一樣,漢語也是一種地方語言。但是,漢語哲學卻不是也不應該是一種地方性哲學。地方性哲學這一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有地域性限制的哲學都不成其為哲學。無論在什么語言世界里,其思想要成為一種哲學,都必定以包含對普遍性真理與普遍性原則的認識為前提。在這個意義上,正如其他語言世界里的哲學一樣,在漢語哲學里,對普遍性真理、普遍性原則的追求與守護也是第一位的,所有其他關切都應當靠后”可知,漢語哲學不能是地方性哲學,要以對普遍性真理、原則的追求為前提,所以必須超越漢語本身,站在全人類立場上思考問題,而不能局限于漢語這一地方語言的范疇。三、現(xiàn)代文閱讀(二)(共12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小題。最是花影難掃遲子建在故鄉(xiāng)的春夏,要問什么店鋪的生意最清冷,無疑是花店了。因為這時節(jié)大自然開著豪氣十足的花店,誰能與它爭芳菲呢?花兒開在林間,開在原野,開在山崖,開在水邊,當然,這樣的花兒都是野花,達子香,白頭翁,蒲公英,百合,芍藥,鈴蘭,鳶尾,繡線菊等,它們仿佛彩虹的兒女,紅紅白白,紫紫黃黃的,絢麗極了。這時節(jié)的居民區(qū)也是花團錦簇,農(nóng)人們栽種在花圃的虞美人,大麗花,步步高,牽牛花,金盞菊等,呼應著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兒,專為悅?cè)搜勰康?,不肩負給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大抵是只開花不問結(jié)果,如熱烈的情人,不計前程,恣意盛開。而菜圃中開花的植物,命系人類的餐桌,花開得就規(guī)矩,適度,收斂,除了倭瓜花開大朵,其余的細細碎碎的,它們得留著精氣神兒坐果呀。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宇宙,這個宇宙就是果實。西紅柿能否飽滿紅潤,決定了它與雞蛋為伍時,能不能在金黃和雪白之間,為它注入最炫目的落霞;茄子是否碩大,決定了它與鯰魚相遇時,能吸納多少鯰魚肌理的鮮香;豆角是否厚實,決定了它出鍋時是否跟入鍋時一樣的出息,不讓主人的碗盤虧空;土豆是否圓滾滾,決定了它們在被蒸煮的過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樣綻開笑臉;辣椒是否挺實鮮辣,決定了它能為姑娘們省下多少口紅。花圃和山間的花兒還開著呢,菜圃的花兒早就謝了,結(jié)了果子。待到秋天,人們收獲了果實,霜也來了。霜是花朵的敵人,它們一來,花季就結(jié)束了。被霜打過的花兒,在陽光中耷拉著腦袋,憔悴不堪,滿臉是淚。它們哭也是沒用的,想要綽約的風姿,想要蜜蜂與蝴蝶同歡的快樂,只有等待春回大地了。此時它們也許會羨慕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兒,它們結(jié)了果,在冬天還活著——誰家的地窖不儲藏著土豆和蘿卜呢?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是雪花和霜花,可這樣的花兒太素白又太脆弱了,說化就化,于是喜歡鮮亮顏色的女孩子們,不想讓漫漫長冬為這樣的花兒所統(tǒng)帥,她們在深秋糊窗縫時,就在兩層窗中間的隔層里,造了一個花園。那是獨一無二的梅園。極北的房屋,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雙層的。這雙層窗,一拃間距。深秋時節(jié),人們在用毛邊紙或是廢報紙糊窗縫時,會在二層窗間,放上二三十公分厚的保暖的鋸末子,然后插幾枝用蠟油捏成的梅花。那時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沒通電,蠟燭是我們的光明神。蠟燭通常紅白兩色,從供銷社買來。蠟燭將要燃盡時,燭芯氣數(shù)已盡,側(cè)歪了身子,人們只得吹滅蠟燭,留下燭頭。女孩子們最喜歡那一塊塊潤澤的蠟燭頭了,尤其是紅色的。我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到了糊窗縫時,將收集到的蠟燭頭,放到一個空的鐵皮盒里,坐到火爐上融化了,一手擎著選好的形態(tài)妖嬈的干樹枝,一手在滾燙的燭油和涼水之間飛轉(zhuǎn),讓干樹枝瞬間成了干枝梅。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緊密團結(jié),先是共同探入滾燙的燭油(有點赴湯蹈火的意味),然后趕緊撤兵,再探入事先備好的一碗涼水中,讓沾在指尖的那層燭油,瞬間冷卻而不失黏性,再飛速移兵至干樹枝,隨你選什么位置,以枝條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對著它一捏,奇跡出現(xiàn)了,花瓣似的燭油從指尖脫落,一朵粉紅嬌嫩的梅花,燦燦綻放了!一朵,兩朵,三朵,七八朵,數(shù)十朵,干樹枝瞬間春色貫通,梅花點點了!因為女孩手指粗細有別,再加上所蘸蠟油厚薄不同,蠟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淺。但不管怎么的,它們都是霜雪時節(jié)開得最爛漫的花兒!我們把這樣的梅花,插在二層窗格芳香的鋸末子上,它們就像開在金色的泥土里。這時你封上窗,一個冬天就有花兒看了。這樣的梅園什么時候消失呢?當寒風撤兵,春風長驅(qū)直入,把山嶺涂抹上綠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兒姹紫嫣紅時,人們要開窗聞花香鳥語,破敗的梅園也就成為春風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被ㄓ霸谂_階搖曳,任憑什么掃把,也掃不開它。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時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總會把美留在人的心頭。就像我遙想逝去的花兒,無論是山間的,還是花圃和萊圃中的,卻都是我們親手在二層窗格打造的梅園,它們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而是像風一樣,一直吹拂著我的記憶,不讓它沉睡。哦,還忘了說,我父親當年看我捏蠟花,還幫我修剪過干樹枝呢。他會掰下一些枝條,讓它變得疏朗,且斜斜地朝向一側(cè),好像拱著蝦米腰。我嫌這樣的花枝沒有精神,老態(tài)龍鐘的,撇進爐膛燒掉。他還叫我不要在干樹枝上,捏那么多的蠟花,說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詳。我才不聽他的呢,那時我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覺得花滿枝頭才美。等我到了父親那般的年齡,真正懂得美以后,父親已去了另一世界,再無人為我修剪那樣的梅枝了。而且,我們也不再捏蠟花,村落通了電,我們不用蠟燭了。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有刪改)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提到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兒“只開花不問結(jié)果,如熱烈的情人,不計前程,恣意盛開”,寫出了它們的自由奔放。B.作者認為霜是花朵的“敵人”,因為霜的到來讓花圃和菜圃的花朵凋零,但菜圃的花兒因結(jié)出果實得以在冬天存活。C.為了抵御寒流,極北房屋在雙層窗的隔層里用鋸末子來保暖,女孩子們在此打造“梅園”,以抵御冬日的素白。D.父親曾建議“我”不要在干樹枝上捏太多蠟花,但“我”因追求繁盛之美而未聽從,這暗示了代際審美觀念的差異。5.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將絢麗野花與萊圃的花進行對比,既突出了自然之美與實用之美的不同,又隱含了對生命價值的思考。B.描寫蠟花制作過程時,“飛轉(zhuǎn)”“眼疾手快”“緊密團結(jié)”等詞,生動展現(xiàn)了女孩們的專注和靈巧。C.結(jié)尾引用蘇軾的《花影》,以“花影難掃”象征時光流逝中美的永恒,與文中“梅園”的消逝形成照應。D.作者以“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收束全文,語言含蓄批判了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影響。6.有人認為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是“梅園”,你認為哪個題目好?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答案】4.B5.D6.示例一:“最是花影難掃”好。①從內(nèi)容看,文中既寫了自然花草之影,如野花、菜圃花等,也寫了窗格“梅園”的花影,還借蘇軾《花影》深化花影(美)難以消逝的內(nèi)涵,“花影”涵蓋內(nèi)容更豐富。②從主題看,“花影難掃”象征美好記憶、時光中的美難以被遺忘,比“梅園”更能體現(xiàn)文章對美好事物留存心間的主旨。③從藝術(shù)效果看,富有詩意,引發(fā)讀者對“花影”含義的思考,激發(fā)閱讀興趣。示例二:“梅園”好。①從內(nèi)容看,“梅園”是文章重要內(nèi)容,女孩制作蠟花打造“梅園”的過程是描寫重點,圍繞“梅園”展開對故鄉(xiāng)生活、親情、美好記憶的敘述。②從結(jié)構(gòu)看,“梅園”是線索,串聯(lián)起冬日制作蠟花、梅園的消逝、對父親的回憶等內(nèi)容,使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③從情感看,“梅園”承載著作者對故鄉(xiāng)、童年、父親的情感,以“梅園”為題更能直接體現(xiàn)情感寄托。【解析】【導語】這篇散文以極北故鄉(xiāng)花季為背景,通過野花、菜花與臘梅的對比,展現(xiàn)了自然美與人工美的交融。作者以細膩筆觸描繪四季花事變遷,尤其突出冬日臘梅制作的生動場景,將童年記憶與生命哲思巧妙結(jié)合。結(jié)尾借蘇軾詩意升華主題,以“花影難掃”喻指美好記憶的永恒性,而電燈取代蠟燭的細節(jié),則暗含對傳統(tǒng)消逝的淡淡悵惘,體現(xiàn)了遲子建散文特有的溫暖懷舊與詩意哲思?!?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但菜圃的花兒因結(jié)出果實得以在冬天存活”錯誤,原文提到“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兒,它們結(jié)了果,在冬天還活著——誰家的地窖不儲藏著土豆和蘿卜呢”,這里的“花兒”實際指的是“結(jié)了果的植物”,而非花朵本身,菜圃的花不是因結(jié)出果實“存活”,而是菜圃的植物開花是為結(jié)出果實供人餐桌,花謝后是果實留存。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語言含蓄批判了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影響”錯誤,結(jié)尾句“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電燈取代蠟燭,暗含對傳統(tǒng)消逝的淡淡悵惘,但并未“批判現(xiàn)代文明的負面影響”,而是以含蓄的筆調(diào)表達懷舊與感慨,“村落通了電,我們不用蠟燭了”強調(diào)進步與損失并存,無批判意味。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示例一:“最是花影難掃”更好。①內(nèi)容涵蓋更豐富:“花影”不僅指自然花草的影子,如“野花”“菜圃花”,也指窗格“梅園”的蠟花之影,更借蘇軾詩中“花影難掃”的意象,將“花影”升華為時光中不朽的美。如文中“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時光……總會把美留在人的心頭”,直接點明“花影”的象征意義,比“梅園”單一指向蠟花更具包容性。②主題表達更深刻:“花影難掃”以“難掃”象征美好記憶的永恒,與文中“它們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而是像風一樣,一直吹拂著我的記憶”相呼應,突出“美留存心間”的主旨。而“梅園”僅為具體事物,難以直接體現(xiàn)“時光與記憶”的深層內(nèi)涵。③藝術(shù)效果更具詩意:題目化用古詩,自帶文學韻味,引發(fā)讀者對“花影”隱喻意義的思考。如“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的詩句引用,使“花影”超越實體,成為抽象的美學符號,增強文章的抒情性與哲理性。示例二:“梅園”更好。①內(nèi)容聚焦核心場景:文章重點描寫“梅園”的制作過程,如“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干樹枝瞬間春色貫通”,以及其承載的童年記憶與親情?!懊穲@”是文中最具體的情感載體,如“我們把這樣的梅花,插在二層窗格芳香的鋸末子上”“破敗的梅園也就成為春風中的垃圾”,貫穿始終,內(nèi)容指向明確。②結(jié)構(gòu)線索更清晰:“梅園”作為線索,串聯(lián)起“冬日造梅園—春天拆梅園—回憶父親與梅園”的情節(jié)。例如從“那是獨一無二的梅園”引入制作過程,到“梅園什么時候消失呢”過渡到時光變遷,再到結(jié)尾“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收束情感,結(jié)構(gòu)緊湊。③情感寄托更直接:“梅園”不僅是童年玩物,更關聯(lián)著父親的陪伴,“父親當年看我捏蠟花,還幫我修剪過干樹枝”,承載著故鄉(xiāng)生活的溫暖。以“梅園”為題,更直接地凸顯對故鄉(xiāng)、親情的懷念,如“我們也不再捏蠟花……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情感落點具體可感。四、名著閱讀(共3分)7.下列各項中,對名著內(nèi)容或解讀的相關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很多歇后語與《三國演義》有關,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魯肅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等,這些歇后語都無比形象。B.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詩寫的是赤壁之戰(zhàn),詩句涉及的兩個人物是周瑜和曹操。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是由《三國演義》“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C.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提到,文藝作品不能對人物性格設置禁區(qū),主角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所謂“中間人物”和“小人物”;但塑造人物可以歪曲人性,背離發(fā)展觀點,主角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或漫畫式的。D.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提到,狂風暴雨、古松之類自然景物以及《紅樓夢》里的林黛玉等這一類文藝作品形象,都令人起崇高之感;而微雨春風、小溪之類自然景物以及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等這一類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敬鸢浮緽【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和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A.“很多歇后語與《三國演義》有關,比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錯誤,“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一句民間俗語,其具體出處并無明確的古籍文獻記載,只是涉及到諸葛亮這一人物,與《三國演義》內(nèi)容無關。C.“塑造人物可以歪曲人性,背離發(fā)展觀點,主角可以是概念化、公式化或漫畫式的”錯誤,朱光潛主張塑造人物不能歪曲人性、概念化等。D.“《紅樓夢》里的林黛玉等這一類文藝作品形象,都令人起崇高之感”錯誤,《紅樓夢》里的林黛玉等這一類文藝作品形象給人秀美之感;“《第九交響曲》等這一類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錯誤,《第九交響曲》給人崇高之感。故選B。五、古代詩文閱讀(39分)(一)文言文閱讀(2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冬,十月,韓信、張耳以兵數(shù)萬東擊趙。趙王及成安君陳馀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韓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苯窬€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shù)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zhàn)。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麾下;否則必為二子所禽矣?!背砂簿龂L自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韓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擊,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矣?!表n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廣武君策,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戒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绷钇漶詫鞑?,曰:“今日破趙會食!”諸將皆莫信,佯應曰“諾?!毙旁唬骸摆w已先據(jù)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也。”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zhàn)良久。于是信與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zhàn)。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shù)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qū)市人而戰(zhàn)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zhàn);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保ü?jié)選自《資治通鑒》)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B.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C.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D.壁皆漢赤幟/見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9.下列對文中加黑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乃,與《石鐘山記》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的“乃”意思相同。B.然,與《項脊軒志》中“然余居于此”的“然”意思相同。C.顧,與《種樹郭橐駝傳》中“去不復顧”的“顧”意思不同。D.拊,與《孔雀東南飛》中“阿母大拊掌”的“拊”意思不同。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當韓信與張耳帶領漢軍進攻趙國時,廣武君曾經(jīng)向成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長三角中心區(qū)城市數(shù)字人才引力指數(shù)報告
- 2025年食安公益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哲學倫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河南省鄭州市職業(yè)衛(wèi)生技術(shù)服務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考試(職業(yè)衛(wèi)生檢測)模擬題庫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硫化氫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學校2025年體育操場對外開放實施方案(4份)
- 2025年學生鐵路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 2025年機修鉗工(技師)考試內(nèi)容及考試題庫(含答案)
- 黑龍江省雞西市中醫(yī)確有專長和出師考核(中醫(yī)醫(yī)師資格考試)歷屆真題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鐵路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歷年機考真題及答案
- 二年級趣味數(shù)學校本教材
- JJF新1422024電動汽車充電檢測用程控電阻負載校準規(guī)范
- 當代主要疾病和預防課件2025-2026學年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上冊
- 好利來工作協(xié)議合同模板
- 人防檢測培訓課件
- 2025年睡眠監(jiān)護儀項目申請報告范文
- 征地拆遷業(yè)務知識培訓課件
- 中國河流黃河課件
- 2025年兵團職工考試試題及答案大全
- 《勸學》理解性默寫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 經(jīng)口腔鏡甲狀腺切除術(sh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