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外文言文主題閱讀
(六)山水游記類
游記是對旅行進(jìn)行記錄的一種文體,清楊名時《〈徐霞客游記〉序》“大抵霞客之記,皆據(jù)景直書,不
憚委悉煩密,非有意於描摹點綴,托興抒懷,與古人游記爭文章之工也?!庇斡浻袔ёh論色彩的,如范仲
淹的《岳陽樓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xué)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X《豐樂亭記》、袁宏道的《滿井游記》。古人的游記一
般文字優(yōu)美、結(jié)構(gòu)緊湊、語句流暢、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濃烈、充沛;有時會涉及一些山水人文的地理
歷史知識。內(nèi)容上有山水、田園、邊塞、懷古詠史等詩、詞、曲、聯(lián)、歌,體裁上有游記散文、小賦、書
札、日記、序等游記文學(xué)作品。
《三峽》《答謝鐘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記或名勝記,通過描寫奇山異水,自然景觀,從而表達(d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缎?/p>
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記承天寺夜游》是“記”。《答謝鐘書書》《與朱元思書》是以書
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秀麗的山水景物。
盡管文體有所不同,但都是敘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操和抱負(fù)。其
中《三峽》《答謝鐘書書》《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均是清新的山
水小品,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之作,藝術(shù)性較高而思想性不強(qiáng)。它們都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yùn)用多種
表達(dá)方式及修辭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點。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雖所記景色不同,寫作心境不同,
卻都是感情抒懷,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兩篇作品則更是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不僅思想性強(qiáng),而月.藝術(shù)性高。旦兩位作者
——范仲淹(文學(xué)家,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政治內(nèi)容)、歐陽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獨(dú)特),
在文學(xué)作品的創(chuàng)作上,均個性鮮明,風(fēng)格獨(dú)特。如:(1)《岳》是于寫景抒情中穿插議論,語言凝練,富
有哲理性?!蹲怼肥怯趯懢笆闱橹薪Y(jié)合敘事,語言優(yōu)美,富有詩意。(2)《岳》主要表現(xiàn)作者積極向上、
奮發(fā)有為的思想,及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fù),情調(diào)激昂。而《醉》主要表現(xiàn)作者仕途失意、
壯志難酬,只能強(qiáng)顏歡笑,與民同樂,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無限感慨,情調(diào)較為低沉。(3)都有古
今傳誦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薄蹲怼酚小白砦讨獠辉诰?,在乎
山水之間也?!?/p>
中國古代,山水游記作品很多。山水游記在介紹歷史、地理、文化、科學(xué)知識中給人以關(guān)的享受,抒
寫人對自然的審美感受,具有濃厚的抒情成分。那么,如何閱讀、分析古代山水游記作品呢?
1、理清思路,明確寫景順序。寫景游記類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寫景的順序或者作者的游蹤來
構(gòu)思,初讀文章,首先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及寫作順序,明確每段所寫內(nèi)容。
2、鑒賞景物,體會景物特點。寫景游記類文言文重在寫景及表達(dá)感情。首先要瀏覽全文,確定寫景的句子,
其次分析景物特征。
3、明確意圖,把握文章主旨。此類文章并不單純是為寫景,大多都會借寫景或游歷闡明道理,或
寄寓明確的寫作意圖。閱讀文章時,要重點把握體現(xiàn)義理或?qū)懽饕鈭D的語句,也就是作者游覽后的心得、
感悟。在此基礎(chǔ)上,借助閱讀分析,對作者的思想進(jìn)行概括。
4.把握寫景、抒情和議論的關(guān)系。
山水游記因體裁本身的特點,寫景狀物是必不可少的。但無論哪篇山水游記,都不是純粹地停留在寫
景上。作家游覽山川景物、名勝古跡,往往是有感而發(f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寄寓其中。所請“言
為心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寫景與抒情在山水游記作品中是緊密聯(lián)系、
不可分割的,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僅80余字,寫景的只有“月色入戶”“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
藻、薦交橫,蓋竹柏影也?!倍潭處拙?,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發(fā)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
兩人耳”的感慨。而“閑人”一詞即表達(dá)了作者被貶黃州仕途失意的傷感,慨嘆英雄無用之地的復(fù)雜感情。
通過議論句,寄托作者的政治抱負(fù)或借景說理,也是山水游記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所以這些作品中的議
論句也是我們在閱讀、分析時應(yīng)著重理解的。山水游記中的議論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主題或深化主題
的作用,也可用來抒發(fā)感情。它不能擺脫具體的景物描寫,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極力捅寫岳陽樓
勝景的基礎(chǔ)上,用一段議論句,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fù),這
也是《岳陽樓記》所要表達(dá)的主題。再如歐陽修的《醉亭記》最后一段的議論表達(dá)了作者“與民同樂”的
思想。山水游記作品中,景、情、議是有機(jī)統(tǒng)一的。景與情往往融合在一起,情有時也通過議來抒發(fā),景
與議的關(guān)系則是:先寫景,后議論(較多見):先議論后寫景;夾敘夾議,當(dāng)然,有些山水游記作品也完全
不用議論。如概道元的《三峽》、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5.把握寫實與寫虛的關(guān)系。
記敘的真實性、具體性是山水游記的基本特色。它所記敘和描寫的名勝古跡、山川大澤、人情風(fēng)物基
本上可以考證。人們在閱讀這些作品時,會留下真實、可信和深刻的印象。如《三峽》所描寫的長江三峽沿
岸的景色就具體可感,其山密、水急、景清、猿啼凄涼的特色引人入勝,使人如臨其境。
但學(xué)生在閱讀古代山水游記作品時,除了理解其寫實特色的一面,還應(yīng)把握其寫虛的一面。無論作家如何忠
實于現(xiàn)實的自然,只要他的作品還能稱為文學(xué)作品,就會或多或少的含有寫虛的一面。游記作品也不例外地
運(yùn)用想象來寫虛景?!蹲砦掏び洝分袑懙溃骸碍h(huán)滁皆山也”,但實際上滁州周圍并沒有那么多山?!对狸枠?/p>
記》中的“虎嘯猿啼”也非實寫,岳陽樓周圍自古就沒有發(fā)現(xiàn)過虎。這些寫景的佳句都是經(jīng)過作者的集中概
括和創(chuàng)造,實中有虛、虛實相生。
山水游記中的“景”既是現(xiàn)實之景,又是作者心中之景,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之景。閱讀時,惟有充分展
想象,對作品中所繪之景,所敘之事,所狀之物進(jìn)行再補(bǔ)充、再創(chuàng)造,才能使這些作品常讀常新、獲得裨益。
6.把握品味與訓(xùn)練的關(guān)系。
對山水游記的閱讀,處于復(fù)習(xí)階段的學(xué)生在品味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和情感,感受文章所傳達(dá)
的自然美的同時,還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并梳理這類作品中常見的文
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因為掃清語言文字障礙,考生讀
懂、讀通文章,仍然是閱讀鑒賞的基礎(chǔ)。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愚溪詩序
柳宗兀
灌水之陽①,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蛟唬骸叭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被蛟唬骸翱梢?/p>
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新斷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易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
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fù)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
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節(jié)選自《古文觀止》,有改動)
(注釋)①灌水:水名;后文"瀟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斷斷(yin):形容爭辯的樣子。④
見……于:古代漢語表示被動的一種格式。見辱于愚:被愚這個名稱污辱。
【文段解讀】在這篇詩序中,作者既描寫了當(dāng)?shù)氐纳剿吧?,又闡明將溪水更名為“愚”的原因,表現(xiàn)出
他對奇山異水的喜愛,也從中透露出自己被貶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憤懣之情。通篇借愚溪來比喻自己,借景
抒發(fā)不平之情,趣味雋永。《愚溪詩序》通篇就是寫了一個“愚”字。全文共六段,而本文節(jié)選二段。第
一段和第二段是寫溪以及溪附近的丘、泉、溝、池、堂、亭、島等,被命名為愚溪、愚丘、愚泉、愚溝、
愚池、愚堂、愚亭、愚島的原因。
1.對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以愚觸罪B.謫/瀟水上C.而/適類于余D,故更之/為愚溪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謫瀟水上()(2)故易之為愚溪()(3)咸以愚辱焉。()
3.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1)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負(fù)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
答: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有誤,“故”是句首連詞,要與后文斷開,故正確朗讀節(jié)奏劃分為:故/更之為愚溪;
2.被貶官,降職;更改,更換;全,者B;
3.(1)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fā)現(xiàn)一個風(fēng)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2)于
是運(yùn)土堆石,堵住狹窄的地方,筑成愚池。
4.有人說是冉溪,有人說是染溪,當(dāng)?shù)厝藸幷摬恍荨?/p>
參考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有個姓冉的曾經(jīng)住在這里,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
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
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fā)現(xiàn)一個風(fēng)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
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dāng)?shù)氐木用襁€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
名了,所以把它改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fā)現(xiàn)一處泉水,又買下來占為己有,
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彎彎曲曲地向
南流去,經(jīng)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于是運(yùn)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
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巖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奇美
的景色,由于我的緣故,都被“愚”字屈辱了。
(二)(2022?河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聞水聲,如鳴現(xiàn)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港列。全石
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抵,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級,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
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十折舉行,明及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
翊日,飯于林慮,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聲央道,怪石奇花,不可勝數(shù)。山回轉(zhuǎn),平地數(shù)尋,
日槐林。坐石弄泉,不覺日將晡,憩環(huán)翠亭,四顧氣象瀟灑,恍然疑在物外,留連徐步。薄幕,至明教院,
夜宿于連云閣。
(節(jié)選自柳開《游天平山記》)
【注釋】林慮:今河南省林州市。晡(bU):申時,午后三時至五時。
6.下列對兩個文段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涼的意思,寫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涼。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樣,表現(xiàn)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滅可見"中的"明滅"指忽明忽暗,寫出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這里有玩賞的意思,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愉悅之情。
7.把甲文段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
8.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了由"樂"到"憂"的變化,"樂"和"憂"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
析。
9.游記一般采用“移步換景"和"定點觀察”的寫法。請根據(jù)兩個文段的內(nèi)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和進(jìn)行了描繪。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
主,作者的游蹤是:早上從林慮出發(fā),,后來途徑槐林,,夜宿于連云閣。
【答案】6.C
7.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8."樂"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
"憂”的原因是:環(huán)境凄清,不能久留。
9.潭周圍環(huán)境到桃林村環(huán)翠亭明教院
【解析】
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C.理解和分析不正確。根據(jù)“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明滅可見”的是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身影,而非
表現(xiàn)"岸邊樹影斑駁、明暗交錯的景象"。故選C。
7.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guān)鍵實詞、
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詞語:下,向下照射。澈:透過。布:照映,分布。
8.本題考查內(nèi)容和理解。
根據(jù)【甲】"隔算竹,聞水聲,如鳴現(xiàn)環(huán),心樂之""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級,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
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等景物描寫可知,
作者"樂"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
根據(jù)【甲】“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等景物描寫可知,作者
"憂”的原因是:環(huán)境凄清,不能久留;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可知,引發(fā)了作者的貶謫之憂。
9.本題考查信息篩選。
(1)根據(jù)題干"甲文段以‘點觀察'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對潭中景物",找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幽邃”可知,此
處應(yīng)填:潭周圍環(huán)境;
(2)根據(jù)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fā)",找到“亭午抵桃林村",可提
煉出游蹤是:桃林村;
(3)根據(jù)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fā)",以及上一游蹤是“桃林村",
找到“憩環(huán)翠亭”可提煉出游蹤是:環(huán)翠亭
(4)根據(jù)題干"乙文段以"移步換景"為主,作者的游蹤是"和"早上從林慮出發(fā)",以及上一游蹤是“環(huán)翠亭”,
找到“薄幕,至明教院”可提煉出游蹤是:明教院。
參考譯文
【甲】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xiàn)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
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
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yuǎn)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
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
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
透骨,幽靜深遠(yuǎn),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乙】
第二天,在林慮吃早飯,正午是抵達(dá)桃林村,原來這里才是山腳。山泉聲在道路兩旁叮咚作響,路邊
奇形怪狀的石頭和珍奇花草,數(shù)不勝數(shù)。山回路轉(zhuǎn),有一塊幾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頭上,擺弄
著山泉,不知不覺到了下午申時,在環(huán)翠亭上休息,環(huán)顧四周,景色清新脫俗,忽然懷疑自己在人世之外,
我留連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時,到了明教院,當(dāng)晚住宿在連云閣。
(三)(2022?甘肅蘭州?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擁囊衣爐火,
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yá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
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
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②,水與提平,絲管夾岸。跌坐③古根上,茗
飲④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⑤,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游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癡禪
者,皆相視以為笑。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⑥,喧囂怒詬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屬⑧,于樂何有也。
(節(jié)選自袁宏道《游高梁橋記》)
【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參(zhen),袁氏兄弟的詩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詳。②微
嵐:山中薄薄的霧氣,③跌(fu)坐:雙腳交疊而坐。④茗(Nng)飲:飲茶。⑥侑(you):用奏樂或
獻(xiàn)玉帛勸人飲食。⑥筵(y6n)中人:設(shè)席飲酒的人。⑦詬(gbu):罵。⑧了不相屬(zh。):全不相關(guān)。
38.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1)期囊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擁:(2)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謂:
39.下面是前人閱讀【甲】文后的兩處批注。你認(rèn)為這兩處批注恰當(dāng)嗎?請選擇其中一處,結(jié)合句子和批
注加以評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批注:景象寒氣逼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上影子,惟長提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身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甲】文中舟子的話,你覺得適合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甲】【乙】兩段選文中主人公的"癡行”有多重內(nèi)涵。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8.穿著,帶著認(rèn)為
39.(1)示例:這個批注是合適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
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讀來如覺寒氣逼人。
(2)示例:這個批注是合適的?!币缓邸⒁稽c、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
寥寥幾筆,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gòu)成悠遠(yuǎn)脫俗的藝術(shù)畫面。
40.自言自語、大惑不解的語氣。因為舟子對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環(huán)境下獨(dú)去看雪、癡
迷于山水的行為是不理解的。
41.(1)癡迷山水,表達(dá)對山水美景的喜愛;(2)表達(dá)超脫世俗的高雅情懷。
【解析】
3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義。
(1)句意為:裹著細(xì)毛皮衣,圍著火爐,獨(dú)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擁:穿著,帶著。
(2)句意為:而我們私下認(rèn)為他們在這里設(shè)下宴席。謂:認(rèn)為。
39.本題考查批注的評析,注意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了大雪封湖之狀,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
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
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
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yán)。故"景象寒氣逼人”的批注是合適。
(2)"湖上影子,惟長提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身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作者以空靈之筆來寫描繪
湖中雪景,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钡鹊龋?/p>
構(gòu)成一幅悠遠(yuǎn)脫俗的藝術(shù)畫面。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故"文中
有畫”的批注是合適。
40.本文考查文意理解。"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故此處的語調(diào)是自言自語、大惑
不解的。"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舟子說作者"癡",體現(xiàn)了俗人之見,舟子無法理解作者癡迷于天
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41.本題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甲文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小舟獨(dú)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
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霧淞沆揚(yá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
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達(dá)了作者癡迷山水的美麗。"癡"
字(以漁者的身份)表達(dá)出作者不隨流俗,遺世孤立的閑情雅致。
乙文"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水與提平,絲管夾岸。跌坐古根上,茗飲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
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描寫了作者與友人春日出游的美麗景色,表達(dá)了作者對山水美景的癡迷。"而
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于樂何有也"意思是"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里設(shè)下
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寫出了作者和俗人對待美景的不同方式,認(rèn)為
擺宴設(shè)席與美景絲毫無關(guān),表達(dá)了作者超脫世俗的高雅情懷。
參考譯文
甲: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無,連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
初更時分,我撐著一葉小舟,裹著細(xì)毛皮衣,圍著火爐,獨(dú)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
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
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
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于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
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
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乙: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覽。當(dāng)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霧氣,
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dāng)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
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chǎn)生錯覺,仿佛魚在天上飛,鳥在水里游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致的一
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們?nèi)齻€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
這里設(shè)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
(四)(2018?河南)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17題。(共10分)
(一)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木那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
異乎?
若夫靄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至;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溥募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銀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登南昌滕王閣,贛大水西來注北,閣與水稱,杰①然大觀。然不若武昌黃鶴樓。雖水與滕王來
去不殊②,而樓制工巧奇麗,立黃鵠磯上,且三面臨水,又西對晴川樓、漢陽城為佳??傊胁蝗缭乐菰?/p>
陽樓。君山一發(fā),洞庭萬頃,水天一色,杳無際涯,非若滕王、黃鶴眼界③可指,故其勝為最,三樓皆西
向,岳陽更雄。
(節(jié)選自王士性《廣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別。③眼界:視力所能看到的范圍。
1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大觀:雄偉景象。
B.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排空:一掃而空。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薄暮:傍晚時分。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錦鱗:美麗的魚。
14.【答案】B
【解析】B選項中的“濁浪排空''中的“排空”是沖向天空。
15.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15.【答案】我看那巴陵的沒好情狀,全在洞庭湖上。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譯。答題時注意“夫”是指示代詞,譯為“那”;“盛狀”譯
為“美景";“一"譯為“全"。
16.語段(一)遷客騷人的“悲”從何而來?請簡要分析。(2分)
答:
16.【答案】看到陰慘可怖的景象,聯(lián)想到自己身在異鄉(xiāng)、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解析】本題考查文段內(nèi)涵的理解。閱讀文章,根據(jù)“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等語句組織答案。
17.語段(二)是怎樣寫岳陽樓的?它寫岳陽樓的目的與語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第一問:用滕王閣、黃鶻樓層層鋪墊,村托岳陽樓。第二間:語段(二)目的就在岳
陽樓本身,意在突出岳陽樓景最美、樓最雄。語段(一)目的不在岳陽樓本身,而是由岳陽樓引起下文,
表達(dá)作者的情感。
【解析】本題考查語段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主旨的理解。語段二寫岳陽樓的時候,南昌滕王閣和武昌黃鶴
樓,用它們與岳陽樓做對比,進(jìn)行描寫,重在展現(xiàn)岳陽樓之美景,而語段(一)描寫岳陽樓美景,寫景是
為了抒情,展現(xiàn)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五)游九鯉湖日記(節(jié)選)
初至澗底,芳叔急于出峽,坐待峽口,不復(fù)入。余獨(dú)緣澗石而進(jìn),踞潭邊石上,仰視雙瀑從空天矯,
崖石上覆如甕口。旭日正在崖端,與頹波突浪,掩暈流輝。俯仰應(yīng)接,不能舍去?!ㄑ瓭緩?fù)下忽兩峽削起一
水斜回澗右之路之窮左望有木板飛架危磯水邊突出之石斷磴間,亂流而渡,可以攀躋。遂涉澗從左,則五
襟之石門矣。兩崖至是,壁湊僅容一線,欲合不合,欲開不開,下涌奔泉,上礙云影。人緣陟其間,如物
猿然,陰風(fēng)吹之,凜凜欲墮。蓋自四襟來,山深路絕,幽峭已極,惟聞泉聲鳥語耳。
(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
【文段解讀】
游九鯉湖日記系明代徐弘祖所作,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游恒山登頂?shù)慕?jīng)過,表現(xiàn)了他不畏艱險不怕
辛苦勇于勘探實踐的精神。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
循澗復(fù)下忽兩峽削起一水斜回澗右之路之窮
2.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1)余獨(dú)繆澗石而進(jìn)緣:(2)平潭邊石上踞:
(3)亂流而渡,可以攀躋躋:(4)人緣陟其間,如獅猿然陟:
3.翻譯下列句子。
(1)仰視雙瀑從空天矯,崖石上覆如甕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深路絕,幽峭已極,惟聞泉聲鳥語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九鯉湖日記》選段已用分為兩個層次,請分別概括其內(nèi)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上面文段中,采用什么順序來記游?有怎樣的表達(dá)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循澗復(fù)下/忽兩峽削起/一水斜回/澗右之路之窮/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首先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需要斷句處的內(nèi)容:沿著山澗再向下走,忽然見到兩
側(cè)峽谷如刀削般聳起,一道澗水斜著流淌回來,是山澗右邊這條道路的盡頭了。然后依據(jù)關(guān)鍵標(biāo)志斷句:
下,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斷句的標(biāo)志之一,可斷;起,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聳起,斷句的標(biāo)志之二,可
斷;回,回來,動詞,斷句的標(biāo)志之三,結(jié)合句意,可斷。正確標(biāo)點為:循澗復(fù)下,忽兩峽削起,一水斜
回,澗右之路之窮。
2.(1)沿著,順著。(2)蹲坐,蹲在。(3)登,上升。(4)陟:登高。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解釋實詞含義要本著“詞不離句”的原則,文言實詞有一詞多義
現(xiàn)象,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句子里可能含義不同,要依據(jù)句意來理解詞義。
3.(1)仰頭看見兩條瀑布由空中(游龍般)奔落,山崖的石頭向上覆蓋,象甕口一般。(2)(沿途)山
勢深險,道路斷絕,(風(fēng)景)幽深險峭到了極點,只能聽到泉聲和鳥聲而已。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熬洳浑x篇”是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基本原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對
于句中的實詞和虛詞要逐一落實,尤其是重點實詞的含義要翻譯準(zhǔn)確,這是中考重要的得分點。第(1)句:
瀑,瀑布。天矯,形容姿態(tài)的伸展屈曲而有氣勢,這里比喻兩條瀑布由空中游龍般奔落。覆,覆蓋。第(2)
句:深,深險。絕,斷絕。幽峭,幽深險峭。極,極點。
4.(1)我獨(dú)自進(jìn)入澗中看到山崖間兩條瀑布與陽光相映的美麗景象。(2)我從山澗下看到兩側(cè)峽谷幽深
險峭和泉流急涌。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試題要求分別概括兩個層次內(nèi)容,要注意“概述”兩個字哦,也就是對
兩個層次的內(nèi)容加以提煉,用簡潔的語言概述為答案。
5.(1)空間順序(2)先上后下,移步換景,讓瀑布的美麗和山崖的險峻逐漸呈現(xiàn)在眼前。
【解析】本題考查游記的寫作技巧。凡是游記都有一定的順序,或是時間順序,或是空間順序。從文段內(nèi)
容看,作者主要采用了空間順序,先上后下,移步換景,讓瀑布的美麗和山崖的險峻逐漸呈現(xiàn)在眼前。
參考譯文:
剛到達(dá)山澗底下,芳叔急著離開峽谷,坐在峽口等待,不再進(jìn)去。我獨(dú)自沿著澗中的石頭進(jìn)入(峽中),
蹲在水潭邊的石頭上,仰頭看見兩條瀑布由空中(游龍般)奔落,山崖的石頭向上覆蓋,象甕口一般。朝
陽正懸在山崖頂上,和頹落下的水波、急速沖出的波浪相映,光暈掩映,光輝流動。(我)(時而)低頭
(時而)抬頭觀看(這道美景),不能忍心離開。
沿著山澗再向下走,忽然(見到)兩側(cè)峽谷如刀削般聳起,一道澗水斜著流淌回來,(是)山澗右邊這條
道路的盡頭了。向左望去,有木板高架在水邊高聳的大石邊、突兀出來的斷裂石階上面,涉水橫渡過去,
可以攀援而上。于是(我)涉過山澗到了左邊,(這里)就是五襟之石門了。兩邊的山崖到了這里,崖壁
緊湊在一處,只留一線(空隙),想要合攏卻沒有合攏,想要分開卻不曾分開,(峭壁的)下奔涌著急流
的泉水,上方遮住了云的影子。人攀援登上了這個地方,就像是舜猴野猿的樣子,寒風(fēng)吹過來,(使人)
感到寒冷,幾乎要掉下去了。自四襟過來(這里),(沿途)山勢深險,道路斷絕,(風(fēng)景)幽深險峭到
了極點,只能聽到泉聲和鳥聲而已。
(六)清水
黑山在縣北白鹿山東,清水所出也。上承諸陂散泉,積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巖,懸河注壑二
十余丈,雷赴之聲,震動山谷。左右石壁云深,獸跡不交。隍②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南峰北嶺,多結(jié)禪
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④。竹柏之懷與狎心妙遠(yuǎn)@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⑥,更為勝地也。其水歷
澗飛流,清泠洞觀⑦,謂之清水矣。
(選自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九》)
【注釋】①乘:凌越。②隍:本指護(hù)城的壕溝,這里指溝壑。③結(jié):聚集。禪棲:修禪隱居。④剎靈
之圖:有旖柱的佛塔。圖:即浮圖,指佛塔。⑤神心:神靈之心。妙遠(yuǎn):高遠(yuǎn)。⑥效深:同深,等深。⑦
清泠:清涼。洞觀:清晰明澈。
【文段解讀】
清水、沁水和淇水,都是發(fā)源于太行山地的河流,但源頭的情況各不相同,這一段《注》文描述清水的
發(fā)源情況,是"諸陂散泉,積以成川"。以后形成二十多丈的瀑布,"雷赴之聲,震動山谷"。又描述了上游"南
峰北嶺”的不同人文景觀。生動細(xì)致,是一篇好文章。
1.下列對選文中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湔_的一項是()
A.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yuǎn)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
B.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yuǎn)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
C.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yuǎn)/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
D.竹柏之懷與/神心妙遠(yuǎn)/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A.南流西南口(折道,轉(zhuǎn)彎)B.上承諸陂散泉(承載)
C.更為勝地也(最好)D.其水庫澗飛流(經(jīng)歷)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隍中散水霧合,視不見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水歷澗飛流,清泠洞觀,謂之清水矣。
答
4.通讀選文,梳理行文脈絡(luò),在橫線上填寫恰當(dāng)?shù)膬?nèi)容。
一介紹清水的走向與險奇-
5.作者對清水總的評價是什么?(選用選文中的一個詞語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選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
1.【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能力,難度不大。解答的時候,我們一要通曉句意(南面是山
峰北面是山嶺,大多是修行僧人的居住地;東面是山巖西面是山谷,也是寺院佛塔所在之處。);二要剖
析句子的結(jié)構(gòu);三要準(zhǔn)確做出選擇。
2.【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難度不大。解答的時候,在認(rèn)真審題的基礎(chǔ)上,
采用排除法。B項中的“承”是“承接”之意。
3.【答案】(1)瀑布的水汽和濺起的水花在山谷中混合,都看不到潭底。(2)這里的水經(jīng)歷了山澗飛流,
水清涼又清澈,所以稱它為清水了。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難度較大。翻譯第(1)句的時候,注意“隍”“合”“視”
的意思;翻譯第(2)句的時候,注意“其”“歷”“清泠”“洞觀”“謂”的意思。
4.【答案】說明清水的出處(水源)描寫清水兩岸的石壁解釋清水得名原因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梳理文脈的能力。解答的時候,我們可以參照給出項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去補(bǔ)寫空白處的
內(nèi)容。
5.【答案】勝處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難度不大。解答的時候,我們要加大審題的力度,
尤其是“評價”一詞,能夠體現(xiàn)作者對清水總的評價的詞語只有“勝處”一詞。
6.【答案】表達(dá)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考生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難度不大。解答過程中,我們要抓住選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扣
住“喜愛”“贊美”回答即可。
參考譯文:黑山在河南修武縣的北方,白鹿山的東面,是清水的源頭。清水的上游承接了諸多山坡的零散
泉水,積蓄的多了便成為河水,向西南方向流去彎曲纖回。瀑布從山巖上垂下,流下的河水填注溝壑,有
二十多丈高,水聲像雷聲一樣,震動整個山谷。清水兩側(cè)的石壁很高,深入云層,連野獸都不能來到這里,
瀑布的水汽和濺起的水花在山谷中混合,都看不到潭底。南面是山峰北面是山嶺,大多是修行僧人的居住
地;東面是山巖西面是山谷,也是寺院佛塔所在之處。有碧竹松柏的胸懷,可以和神心一樣深奧悠遠(yuǎn);有
仁愛智慧的本性,可以和這里的山水一樣深,這更加是最好的地方了。這里的水經(jīng)歷了山澗飛流,水清涼
又清澈,所以稱它為清水了。
(七)蝴蝶泉
徐霞客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p>
鑒。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樹,
當(dāng)四月初即發(fā)花如蝴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勾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
繽紛絡(luò)繹,五色煥然。游人俱從此月,群①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余在粵西三里城,陸參戎②即為余言其異,至此又以時早未花。詢土人,或言蝴蝶卻其花所變,或言以
花形相似,故引類⑧而來,未知孰是。(選自《徐霞客游記》)
【注釋】①群:聚集,會合。②陸參戎:作者的友人。③引類:招引同類。
【文段解讀】
《蝴蝶泉》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控?zé)熂碍h(huán)保宣傳方案
- 繞線機(jī)設(shè)備操作流程規(guī)范
- 醫(yī)院藥品采購管理規(guī)范詳解
- 高中地理熱力環(huán)流教學(xué)設(shè)計與反思
- 民辦學(xué)校教師聘用合同及管理規(guī)范
- 銷售團(tuán)隊績效考核與激勵方案詳解
- 水質(zhì)檢測紅外分光法驗證報告
- 小學(xué)分?jǐn)?shù)混合運(yùn)算教學(xué)與練習(xí)設(shè)計
-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活動設(shè)計評估表
- 貨物清賬合同(標(biāo)準(zhǔn)版)
- 建筑工程項目技術(shù)總結(jié)報告模板
- 鼠疫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xùn)課件
- 信息系統(tǒng)審計手冊
- 【7歷第一次月考】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2024-2025學(xué)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xué)期10月月考?xì)v史試卷
- 2025年西學(xué)中培訓(xùn)結(jié)業(yè)考試卷(有答案)
- 男襯衫領(lǐng)的縫制工藝
- 拆除工程吊裝方案范本(3篇)
- 稅務(wù)稽查跟蹤管理辦法
- GB/T 13173.2-2000洗滌劑中總活性物含量的測定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配套規(guī)章解讀
- 水泥基自流平超平地面施工工藝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