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全音樂教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全音樂教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全音樂教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全音樂教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全音樂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第一單元華夏古韻第一課時一教學內(nèi)容:、1、講音樂故事,欣賞古琴曲《流水》2、唱歌《陽關三疊》。二、教學目標:“知音”的故事。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樂內(nèi)涵,認識古琴的音色。3.學會演唱歌曲《陽關三疊》,并能夠感受和表現(xiàn)出歌曲的基本情感。三、教學重點、難點:學唱歌曲,正確感受古曲所蘊含的深厚情感。四、教學過程:1、導入:(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識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件我們中國古代非常珍貴的樂器,這件樂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這是什么樂器呢?交流知識提問:古琴有幾根琴弦?提問:琴面上的白點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個?老師介紹古琴的結構:琴有頭、頸、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兩個孔,是古琴的出音孔。提問: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別是什么形狀?它們分別象征了什么?老師介紹琴名及音色聽一段古琴曲,學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老師講解琴歌的基本概念2、(一)講音樂故事(1)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有關知音的故事嗎?(2)請學生講故事,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關鍵詞。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師適當補充。(如果學生不了解,由教師講故事。)(3)問:同學們,知音的故事對你有什么觸動?學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間的友情,這為下面學唱歌曲《陽關三疊》做了鋪墊。學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樂溝通人及人之間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現(xiàn)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應予以鼓勵。(4)聽古琴曲《流水》這項教學內(nèi)容也可以先安排聽古琴曲《流水》,后講故事。也可以由教師在古琴曲《流水》的音樂聲中講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賞。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主領會音樂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境。(二)唱歌1.學生先欣賞歌曲《陽關三疊》;也可以先安排學生朗誦詩句,教師彈奏作為背景音樂。2.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3.請學生分析歌曲在調(diào)式、節(jié)奏、音程等方面的特點。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較為平緩,音及音之間多為鄰音,節(jié)奏上先長后短等。應注意使學生總結出這些特點對歌曲情感表達的作用。4.教師輔導學生學會這首歌。全班集體演唱。5.可以讓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吹豎笛為其他同學的演唱伴奏,并為下節(jié)課的音樂情景劇做鋪墊。6.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判在歌曲意境、詞曲準確性上的得及失。五、總結并布置下節(jié)課的內(nèi)容。第二課時一、教學內(nèi)容:.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欣賞《楚商》《原始狩獵圖》《哀郢》二、教學目標:.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歌曲《陽關三疊》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發(fā)揮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能力。能夠在音樂情景劇中將舞蹈、器樂演奏(吹豎笛)、吟詩等相關藝術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表現(xiàn)的能力。3.通過欣賞,使學生了解以編鐘、樂舞等為代表的我國古代輝煌的音樂成就。引導學生將各門學科(如歷史、語文等)的相關知識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概念。4.認識古代樂器骨笛、塤、編鐘,能夠分辨其音色。通過對作品音樂要素的分析感受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古韻”。三、教學重點、難點:認識古代樂器骨笛、塤、編鐘,能夠分辨其音色。教學過程:(一)復習歌曲《陽關三疊》采用齊唱、接唱、小組唱等方式復習歌曲《陽關三疊》。(二)創(chuàng)編音樂情景劇1.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別創(chuàng)編音樂情景劇“送友人”。可以引導學生先討論角色、劇情,然后進行劇本和臺詞創(chuàng)編,最后分角色表演。教科書中有角色和劇情的簡單提示,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參考提示時不必拘泥于課本,可以自主創(chuàng)新;應鼓勵別出心裁的設計方案和表演。對于人數(shù)較多的教學班,教師也可以從班級中選出幾位“演員”表演給大家看。對學生觀眾可以做簡單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學在周圍做楊柳搖擺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學吹豎笛或演奏其他擅長的樂器作為聲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學哼鳴《陽關三疊》的旋律營造某種氛圍。(三)欣賞《楚商》《原始狩獵圖》《哀郢》1.問:通過聽賞,你們會有怎樣的感受?樂曲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場景?主要用什么樂器演奏的?2.播放錄音。3.教師將學生回答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并總結這幾首作品所展現(xiàn)出來的古代音樂風格一一凝重、莊嚴、神圣、清虛等。4、教師簡介編鐘、骨笛和塤的相關知識。5.討論:是什么原因使這兩首作品的音響不同于今天我們所聽的音樂?答案可能會涉及樂器的音色、生活環(huán)境、音樂的作用等。(四)總結教師自己總結(或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效果等。(五)課堂練習:1、看圖識樂器2、聽音樂辨別樂器音色第二單元梨園風采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京劇《海島冰輪初轉騰》《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教學目標1.在兩段唱腔的欣賞過程中,感受京劇藝術中不同行當在京劇中的唱腔魅力,及培養(yǎng)學生逐步喜愛京劇藝術的內(nèi)心情感。2.借助教材內(nèi)容,結合課外資料,通過聆聽、體驗、思考的學習方式,初步了解兩個經(jīng)典唱段的藝術特點。3.(1)認識四大名旦、四大須生。(2)通過欣賞《海島冰輪初轉騰》《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這兩個經(jīng)典唱段,了解梅蘭芳和馬連良這兩位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教學重點感受京劇藝術中不同行當在京劇中的唱腔魅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創(chuàng)設欣賞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種藝術形式?生:京劇二、新課教學1、欣賞《海島冰輪初轉晴》教師: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我國的梨園風采——京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0頁,結合課本我們來了解京劇的誕生及發(fā)展。京劇形成于清代光緒年間的北京,故名“京劇”。它起源于四大徽班(三慶、四喜、和春、春臺)相繼進京,結合當時流行的昆曲、秦腔、漢劇等,并結合北京地方方言,標志著京劇的形成。在發(fā)展過程中,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貢獻突出,被稱為“老生三杰”。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是綜合性很強的舞臺表演藝術,它融匯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雕塑等多種類。教師:從圖片上可以發(fā)現(xiàn)京劇服飾有什么特點?學生:華麗、顏色鮮艷、刺繡精美教師:很好。京劇服飾首要特點就是華麗,材質(zhì)一般用綢緞,刺繡精美,視覺效果好。常用的道具:刀、槍、劍、馬鞭等。頭飾也是很精美、華麗。(圖片展示)教師:了解了京劇的服飾及道具,就不得不說京劇行當。京劇可分為四大行當:生、旦、凈、丑。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女性角色)凈:花臉、架子花臉、武花臉丑:文丑、武丑教師:通過圖片的展示,可以發(fā)現(xiàn)京劇的妝容及平時我們所見到的大不同。京劇化妝。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的一種獨特的化妝藝術,它在深厚的生活基礎上,以莊重而富有夸張的圖案和鮮明斑斕的色彩,對人物形象進行藝術造型。教師:京劇形成后,后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革新,此后才人輩出,以四大名大為主要代表人物。同學們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學生:梅蘭芳等教師:介紹梅蘭芳。了解了梅蘭芳,就讓我們一起見識他是如何演繹女性的柔美情懷。欣賞《貴妃醉酒》中的《海島冰輪初轉晴》,敘述該唱段的音樂特點和情緒學生:哀怨教師:音樂華麗委婉,表現(xiàn)楊玉環(huán)自怨自艾的惆悵心情,這樣的唱腔就是四平調(diào)。教師總結梅派唱腔的特點。教師:京劇旦角的流派有很多,除了梅派之外還有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硯秋)、荀派(荀慧生),他們在舞臺上也塑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比如尚派的《雙揚公主》、程派的《竇娥冤》、荀派的《紅娘》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來欣賞這些優(yōu)秀劇目。2、欣賞《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一段《空城計》中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樓觀山景》,體會一下旦行和生行這兩個行當?shù)牟煌帯M暾雎牫?,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點?這段唱腔有什么特點?它的節(jié)奏、速度是怎樣的?跟隨老師模仿演唱“我正在城上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一句,注意咬字準確。教師簡介唱段內(nèi)容。教師簡介馬連良。對比分析旦行及生行通過欣賞及學唱,總結旦行及生行這兩個行當?shù)奶攸c。行當人物用嗓音色表演旦行女性人物(楊貴妃)小嗓清亮甜美優(yōu)美細膩生行男性人物(諸葛亮)大嗓高亢嘹亮瀟灑大方總結及交流京劇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聲腔藝術豐富多彩,表演異彩紛呈。希望同學們了解它,喜歡它,欣賞它。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學唱京劇《兒行千里母擔憂》教學目標:1、能夠積極的體驗京劇唱腔,感受老生行當?shù)奶攸c,主動學習、樂于探究、老生行當?shù)难莩?,并產(chǎn)生想進一步學習京劇的愿望。2、(1)、通過學唱、聽辨、聆聽、口傳新授教學手段,學唱《兒行千里母擔憂》。(2)、進一步的掌握通過口傳心授學習京劇的唱法。3、(1)能夠跟著伴奏演唱《兒行千里母擔憂》。(2)、認識京劇的場面,能夠分辨主要伴奏樂器的音色。(3)、學習簡單的京劇表演動作。教學重點:跟著伴奏演唱《兒行千里母擔憂》教學難點:體驗京劇唱腔,感受各個行當?shù)奶攸c教學準備:電子琴、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創(chuàng)設1、課前播放以《三家店》劇照為背景的京劇曲牌(萬年歡)2、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在全國具有很高的影響力的劇種之一,京劇中的角色叫行當。請欣賞幾句京劇唱腔,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判斷這幾段唱腔分屬哪些行當。唱段一:《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唱段二:《猛聽的金鼓響》;唱段三:《這一封書信來得巧》;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纜》;唱段六:《軍民魚水情》。3、教師:生行及旦行有什么不同?(人物角色特點、嗓音特點、表演風格等。)二、新課教學學唱京劇《兒行千里母擔憂》。1、劇情介紹:以人物及人物介紹。兒行千里是京劇三家店中秦瓊的一段唱腔講述的是,秦瓊自二賢莊投宿皂角林被疑為響馬失手殺人發(fā)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親人所唱。2、學唱京劇《兒行千里母擔憂》前半段(1)欣賞前半段,并注意:有哪些字的發(fā)音和平時說話不一樣?試著把它們找出來。(2)師生共同找出唱段中的“上口字”(3)、老師帶領學生讀標準字。(4)、全體完整朗讀歌詞。(5)、發(fā)聲練習a波浪音:請學生做好,身體直立,伸出右手,手心朝下,做波浪動作。yiab螺旋音:(6)、分句學唱(7)跟伴奏完整演唱3、學唱京劇《兒行千里母擔憂》后半段(過程及學習上半段相同)4、完整演唱全曲。5、學習簡單的身段動作。三、反饋及小結:1、跟伴奏音響演唱《兒行千里母擔憂》2、最后一句加表演動作演唱。3、師生交流感受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1、欣賞昆曲《游園驚夢》。2、欣賞現(xiàn)代京劇《智斗》《打虎上山》。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游園驚夢》唱段,能領略昆曲的美妙唱腔,保持好奇心及求知欲,樂于探究關于昆曲的知識,體會學習昆曲的艱辛及快樂。2、感受現(xiàn)代京劇及傳統(tǒng)京劇的唱腔風格。3、認識和了解昆曲逢唱必舞的表演特色;能辨別京劇和昆曲,提高鑒賞京劇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領略昆曲的演唱風格,能辨別昆曲及京劇、傳統(tǒng)京劇及現(xiàn)代京劇不同的唱腔風格。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創(chuàng)設導入:欣賞紀錄片《昆曲六百年》的片頭視頻資料。提問: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民族都有一種高雅精致的表演藝術,深刻地表現(xiàn)出本民族的精神及心聲,希臘人有悲劇,意大利人有歌劇,俄國人有芭蕾,英國人有莎士比亞的戲劇,這些高雅藝術是這些民族的驕傲及自信的源泉,我們中國人的高雅藝術又是什么呢?二、學習新課1、感受及體驗——昆曲的唱腔特點及表演特色(1)學唱“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一句。①請同學們聆聽《游園驚夢》,體會唱腔的韻味及特點。②老師介紹曲牌體③念唱詞兩至三遍,注意要把每個字拉長,讀出字頭、字符、字尾。④學生跟隨老師學唱這句唱腔。⑤完整聆聽這段唱腔,體會風格特色。(2)欣賞視頻《游園驚夢》的唱腔和表演。①老師提問:除了唱腔別具特色,昆曲還有哪些方面及眾不同?②請同學們欣賞《游園驚夢》的表演視頻,仔細觀察表演者的身段動作特點。③學生模仿身段動作。④師生交流昆曲的表演特色。(3)對比分析——京劇及昆曲的不同①欣賞京劇《海島冰輪初轉晴》片段,說說這段唱腔的伴奏樂器、唱腔特點及表演及剛才欣賞過的《游園驚夢》有何不同?②師生交流并總結京劇及昆曲的不同。2、欣賞《智斗》和《打虎上山》片段(1)導入:梨園行里有句話叫“京昆不分家”,我們可以了解到,京劇和昆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結合我們課本的內(nèi)容,請大家欣賞兩段現(xiàn)代京劇,了解一下現(xiàn)代京劇的特點。(2)分別聆聽《智斗》和《打虎上山》,說一說現(xiàn)代京劇的特點,及其及傳統(tǒng)京劇的不同。(3)師生交流現(xiàn)代京劇的特點:唱腔更加簡潔明快;表演更加接近于現(xiàn)代;伴奏加入西洋管弦樂隊。3、小結大家都知道,西區(qū)都是在舞臺上展示其藝術魅力的,在這方狹窄而又廣闊的空間里,六百年的昆曲、兩百年的京劇,都演繹著屬于全人類的永恒經(jīng)典。愿這古老而又經(jīng)典的藝術,伴隨我們的民族不斷向前發(fā)展。第三單元西樂擷英(一)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1、唱歌:《英雄凱旋歌》2、欣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教學目標:1、了解西方音樂體裁“清唱劇”,能夠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凱旋歌》,體驗并表現(xiàn)歌曲親切自豪的音樂情緒。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參及感受、體驗巴羅克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2、通過欣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體驗樂曲的音樂風格及情緒,完成聆聽及思考中的“樂曲說明”。3、能夠說出亨德爾和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特點,和在西方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學重點、難點:1、自信、有感情地歌唱《英雄凱旋歌》;2、欣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體驗樂曲的音樂風格及情緒,完成聆聽及思考中的“樂曲說明”。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教學過程:1、導入(1)觀看以巴羅克為背景的,介紹同一時期相關文化藝術發(fā)展情況的視頻。(2)老師簡介歐洲音樂的不同音樂風格流派。(3)聆聽《英雄凱旋歌》,片段,老師講解清唱劇的含義。設計意圖:從圖片、音響入手,幫助學生了解清唱劇的含義,以及音樂作品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2、學唱《英雄凱旋歌》(1)老師簡介歌曲及作曲家亨德爾的相關知識。(2)完整聆聽歌曲,關注歌詞,了解歌曲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及音樂情緒。設計意圖:學生能夠知道作曲家亨德爾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詩性的主要風格特點,在完整聆聽后對歌曲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情緒及音樂風格有初步的體驗。(3)運用歌曲中的樂句進行發(fā)生練習,老師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4)老師分別彈奏升5、升4的樂句和還原5、還原4的樂句,學生聆聽分辨,并學唱,注意音準。(5)分析歌曲結構,注意樂段的重復。(6)學唱歌詞,提示學生注意歌詞及旋律的對應,通過練習解決一字多音的難點。(7)看譜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譜中的強弱記號。設計意圖:發(fā)聲練習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同時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變化音、一字多音的練習中解決難點。完整演唱歌曲,深入體驗歌曲的英雄性等風格特點。(8)拓展練習①完整聆聽《哈利路亞》,并思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表達了什么情感?②老師簡介《哈利路亞》的相關知識。③隨音樂哼唱《哈利路亞》主題,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進行等特點。④師生交流并總結:《哈利路亞》及《英雄凱旋歌》在音樂情緒、演唱速度、力度旋律進行等方面的不同之處。設計意圖:通過實踐及創(chuàng)造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亨德爾作品的音樂風格特點。3、欣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1)簡介樂曲《G弦上的詠嘆調(diào)》及作曲家巴赫的相關知識。(2)完整聆聽音樂,關注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調(diào)及情緒等音樂要素的特點。(3)隨音樂填寫以下樂曲說明:《G弦上的詠嘆調(diào)》是“一一的代表人物”巴赫創(chuàng)作于一一年的管弦樂作品整首作品速度——,力度——,音調(diào)——,開頭兩小節(jié)旋律線形成一個“問號”形狀的圖案,似在表現(xiàn)作曲家的思索。這首作品抒發(fā)了——的情緒,感人至深。(4)跟著音樂哼唱主題旋律,感受作品悠長、深沉、優(yōu)美的旋律之美。設計意圖:欣賞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進一步感受巴羅克時期音樂作品莊重,結構規(guī)整的風格特點。通過填寫樂曲說明,檢測學生對作品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4、總結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1、欣賞《小夜曲》《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2、音樂家故事:貝多芬及《月光奏鳴曲》教學目標:1、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參及感受、體驗古典樂派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2、(1)通過完整聆聽作品、視唱主題、豎笛吹奏主題等方式感受弦樂四重奏到海頓《小夜曲》明朗、典雅、質(zhì)樸的色彩,及其表現(xiàn)出的無憂無慮的意境。(2)通過完整聆聽作品、聽辨主題、分析相關的要素、節(jié)奏練習等感受《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的音樂表現(xiàn)力及內(nèi)涵。以及《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強烈的藝術感染力。3、(1)能夠說出弦樂四重奏、交響曲的含義。(2)能夠說出作曲家海頓的代表作品,能夠背唱音樂主題。(3)能夠說出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中“命運動機”的節(jié)奏。教學重點難點:初步了解弦樂四重奏、交響曲,參及感受、體驗古典樂派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1、導入:播放《英雄凱旋歌》《哈利路亞》《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音樂片段,辨別樂曲名稱和作者。設計意圖:復習清唱劇的含義、巴羅克時期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特點。注重知識的銜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典音樂派音樂風格特點。2、欣賞《小夜曲》(1)聆聽三遍鋼琴彈奏的主題旋律設計意圖:為欣賞作品做鋪墊,使學生更好地記憶主題旋律,理解音樂風格。(2)完整聆聽作品,并思考:樂曲是由那幾件樂器演奏的?他的音樂情緒、速度、力度有什么特點?(3)簡介作曲家海頓及其代表作,介紹《小夜曲》的相關知識。學習弦樂四重奏的含義。(4)視唱主題旋律,分析主題旋律進行特點。(5)完整聆聽作品,聽辨主題旋律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以及每次出現(xiàn)時的變化。(6)背唱主題旋律,可以采取快速、中速、慢速三種速度進行演唱。設計意圖:聽辨并背唱主題旋律、多次完整聆聽音樂,能夠使學生深入體驗到音樂意境,感受到清新典雅的風格特點。3、欣賞《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1)用擊拍的方式模擬生活中的敲門聲,并嘗試用音樂表現(xiàn)要素(速度音調(diào)、節(jié)奏、力度等)來表現(xiàn)不同的敲門聲。(2)聆聽全曲,并思考:樂曲的情緒是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內(nèi)容?給你印象最深的音調(diào)是什么?(3)簡介樂曲《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及作曲家貝多芬的相關知識。學習交響曲的含義。(4)分段欣賞——呈示部①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的主題旋律是什么?②聆聽主題音樂片段,感受“命運動機”的音樂情緒。③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并思考:主題旋律的發(fā)展采用了那種創(chuàng)作手法?④總結“命運動機”的節(jié)奏型并聽辨其在主題音樂片段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說說這個節(jié)奏型對樂曲情緒表達的作用。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音樂思維能力及想象力,通過分析主題旋律的發(fā)展手法和固定節(jié)奏型的使用,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情緒和內(nèi)涵。⑤聆聽副部主題音樂片段,思考:這部分音樂具有怎樣的情緒?表現(xiàn)了什么內(nèi)容?及主部主題的音樂情緒有何不同?⑥隨音樂哼唱副部主題音樂,思考:副部主題旋律的發(fā)展采用了那種創(chuàng)作手法?⑦完整聆聽呈示部音樂記錄曲式結構。(5)分段欣賞——展開部①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的情緒是什么?他及呈示部有相同之處嗎?②這段音樂的力度變化較多,邊聽音樂邊思考:力度的變化給音樂情緒帶來了什么影響?(6)分段欣賞——再現(xiàn)部①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的情緒是什么?②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的音調(diào)及呈示部完全相同嗎?兩個主題是如何呈現(xiàn)的?(7)完整聆聽作品,記錄作品的結構。設計意圖:分段聆聽,完整欣賞,能夠充分體驗到作品傳遞出的強烈的音樂情緒,進一步感受到古典音樂結構規(guī)整,風格莊重的特點4、音樂家故事:貝多芬及《月光奏鳴曲》(1)聆聽音樂,思考:這首音樂作品的主題樂器是什么?表現(xiàn)了何種意境?(2)老師講述及《月光奏鳴曲》創(chuàng)作相關的小故事。(3)再次聆聽音樂,邊聽邊思考:這首作品主題的旋律進行、力度、速度、有什么特點?(4)隨音樂哼唱主題旋律,并記憶。(5)師生交流總結:《月光奏鳴曲》及《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同為貝多芬作品,卻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兩種音樂情緒,為什么?設計意圖:通過音樂家故事欄目的學習,使學生更深的了解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特點。5、總結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1、欣賞《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2、豎笛演奏《小步舞曲》教學目標:1、(1)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參及感受、體驗巴羅克音樂及古典樂派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2)能夠感受到莫扎特《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歡悅和樂觀的音樂情緒;體驗巴赫《小步舞曲》端莊典雅的音樂情緒。2、(1)通過完整聆聽作品、視唱主題、感受體驗《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歡悅和樂觀的音樂情緒以及古典音樂端莊典雅結構規(guī)整的特點。(2)用豎笛合奏《小步舞曲》感受樂曲的音樂情緒3、(1)能夠說出小步舞曲的含義。(2)能夠說出作曲家莫扎特、巴赫的代表作品,能夠背唱音樂主題。(3)能夠說出巴羅克音樂及古典樂派音樂的風格特點。(4)能夠演奏《小步舞曲》(5)聆聽感受并能分辨同名大小調(diào):G大調(diào)和g小調(diào)。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參及感受、體驗,能夠說出巴羅克音樂及古典樂派音樂的風格特點。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1、導入:聆聽《英雄凱旋歌》、《G弦上的詠嘆調(diào)》、《小夜曲》《C小調(diào)第五(命運)交響曲》音樂片段,分別說出巴羅克音樂和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設計意圖:注重知識的銜接利用學生更好的理解巴羅克音樂和古典樂派音樂的風格特點。2、欣賞莫扎特《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1)聆聽樂曲,思考:這首作品的音樂情緒、速度是怎樣的?(2)老師簡介莫扎特,以及奏鳴曲式和快板的含義。(3)聆聽樂曲,思考:樂曲有幾個主題?每個主題的情緒是什么?(4)隨音樂視唱主題,并分析主題的旋律進行特點。(5)聆聽樂曲,記錄每個主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以及每次出現(xiàn)時的不同變化。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聆聽、隨音樂哼唱主題、記錄主題的變化、分析主題的旋律進行特點、對比兩個主題的不同情緒,使學生深入體會音樂意境,感受作品結構規(guī)整、風格典雅的特點,加深對古典音樂風格特點的理解。(6)播放歌曲《不想長大》聽一聽:有沒有熟悉的音調(diào)?(7)隨音樂唱一唱《不想長大》,對照曲譜,想一想《不想長大》的旋律是如何從《g小調(diào)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發(fā)展變化而來的?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欣賞,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古典音樂元素”。3、欣賞巴赫《小步舞曲》(1)老師提問:巴赫是哪個國家的作曲家?它是哪個時期的代表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他的作品創(chuàng)作特點是什么?(2)播放鋼琴《小步舞曲》,思考:這首作品的音樂情緒、節(jié)拍、速度是怎樣的?(3)老師簡介“小步舞曲”的含義。設計意圖:為學習演奏作品做鋪墊,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風格。(4)、觀看《小步舞曲》豎笛演奏視頻,注意兩個聲部的配合、氣息的控制變化音的指法。(5)視唱《小步舞曲》高聲部旋律,注意#4的音準。(6)慢速完整吹奏高聲部旋律。(7)視唱《小步舞曲》低聲部旋律,注意變化音的音準和長音的時值。(8)慢速完整吹奏低聲部旋律。設計意圖:先視唱再演奏可以幫助學生記憶音樂旋律及節(jié)奏,更好的理解作品。(9)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慢速完整吹奏《小步舞曲》,注意兩個聲部的氣息、速度要保持一致。(10)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用較快的速度有感情的完整吹奏《小步舞曲》。4、實踐及創(chuàng)造(1)對比總結巴羅克音樂及古典樂派音樂的風格特點。(2)聆聽6大調(diào)和g小調(diào)的音階及音頻片段。討論:它們帶給你哪些音響體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請用語言描述或者用圖畫描繪出來。5、總結第四單元神州音韻(四)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1、唱歌《在那遙遠的地方》。2、欣賞《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教學目標:1、通過演唱、聆聽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音樂的韻律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音樂文化的熱愛,進而引導學生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采用聽唱及視唱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歌曲中的音準、感受樂曲中混合拍子的韻律。同時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xié)調(diào)能力。3、用有氣息支持的聲音演唱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體會歌曲優(yōu)美、連貫的旋律;了解新疆民族音樂中混合拍子的音樂特點,記住這種特殊拍子所帶來的音樂韻味。教學重點:通過演唱、聆聽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音樂的韻律美。教學難點:解決歌曲中的音準、感受樂曲中混合拍子的韻律。教學準備:多媒體、電子琴教學過程:一、唱歌《在那遙遠的地方》1、導入:我們今天學習一首原歌名為《草原情歌》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兩段用形象的比喻贊美姑娘的美貌,后兩段則表達青年對姑娘真摯的愛情。請同學們朗誦歌詞,并分析歌詞抒發(fā)的情感。2、請同學們完整地欣賞一遍歌曲的錄音,邊聽邊思考: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它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3、老師范唱歌曲。4、請同學們輕聲隨老師一起試著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詞,注意仔細聆聽老師演唱的旋律的音準。5、請同學們看歌譜,在旋律中出現(xiàn)了一個變音記號,想一想:這個變音記號的名稱及意義是什么?6、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伴奏視唱歌曲的旋律,演唱時注意變化音的音準。7、老師提問: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詞中描繪了姑娘的哪些特征來表現(xiàn)她的美麗?8、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詞,注意剛才視唱時練習的變化音的音準,同時要運用原來學過的發(fā)聲方法來演唱。9、老師提問:歌曲中出現(xiàn)的最高音是什么?(不含結束句)10、老師講解唱歌中咬字吐字的問題。11、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注意演唱的基本姿勢和高音處的咬字及吐字。12、朗讀歌曲第三四段的歌詞,并分析后兩段歌詞及前兩段歌詞的不同之處。13、隨著老師的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二、欣賞《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1、完整聆聽音樂,思考:這首樂曲的音調(diào)有什么特點?它表現(xiàn)了什么場面?它的音樂情緒是什么?由哪兩種樂器演奏?哪種樂器是主奏樂器?為什么?樂曲可以分為幾段?2、分段欣賞——引子: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它的速度是怎樣的?3、分段欣賞——第一部分(1)聆聽音樂,思考:這段音樂具有怎樣的音樂情緒?它表現(xiàn)了什么場面?它的速度、節(jié)奏、力度有什么特點?(2)老師提問:這首樂曲的拍號及以往見過的拍號有何不同?(3)跟隨老師擊打歌曲中的節(jié)拍。(4)看譜聆聽音樂,聽一聽:教材上呈現(xiàn)的主題旋律重復了幾次?每次重復有什么變化?除了教材上呈現(xiàn)的主題旋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主題?(5)隨音樂哼唱兩個主題旋律,并分析它們的旋律特點,體會樂曲的風格。(6)老師提問:在第一部分結尾處,有一段小提琴的華彩段,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段華彩段的速度是怎樣的?在樂曲的發(fā)展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段欣賞——第二部分(1)聆聽音樂,思考:及第一部分相比,這段音樂具有怎樣的音樂情緒?表現(xiàn)了什么場面?它的速度、節(jié)奏、力度有什么特點?(2)看譜聆聽音樂,尋找主題,并思考:教材上呈現(xiàn)的主題旋律重復了幾次?每次重復都有什么變化?(3)歲音樂哼唱三個主題旋律,并分析它們的旋律特點,體會它們的不同音樂情緒。(4)完整聆聽第二部分,記錄三個主題出現(xiàn)的順序。5、完整聆聽樂曲,并討論:鋼琴伴奏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三、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演唱了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欣賞了小提琴獨奏《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兩首音樂作品各有特點,歌曲是優(yōu)美、抒情的,樂曲是歡快、跳躍的,反映出我國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1、復習唱歌《在那遙遠的地方》。2、欣賞《瑪依拉》。3、欣賞《萬馬奔騰》。教學目標:1、(1)復習鞏固歌曲,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愛情觀。(2)、了解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音樂風格,培養(yǎng)欣賞的民族情懷。2、采用聽唱及視唱相結合的方法,并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體驗歌曲、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提升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學習熱情。3、能用有氣息支持的聲音完整、連貫地演唱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聽辨蒙古族獨有的特色樂器——馬頭琴;了解哈薩克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教學重點:了解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音樂風格,培養(yǎng)欣賞的民族情懷。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1、跟隨伴奏演唱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看誰唱得最準確。2、請同學們視唱歌譜,注意結束句的七度大跳。3、請同學們跟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旋律中出現(xiàn)的變化音和七度大跳的準確演唱。二、欣賞《萬馬奔騰》1、導入(1)聆聽音樂,并思考: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它的音色具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什么場面?(2)簡介二胡獨奏曲《賽馬》(3)聆聽音樂,聽一聽,樂曲中運用了哪些節(jié)奏型來表現(xiàn)奔馬的節(jié)奏?(4)請隨音樂敲擊奔馬節(jié)奏:義.義義;義義義義XXXX;義義義XX2、請同學們欣賞一首依然以“馬”為題材的作品,聽一聽,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音樂情緒是怎樣的?表現(xiàn)了什么場面?3、老師簡介馬頭琴獨奏曲《萬馬奔騰》。4、介紹作者齊?寶力高。5、請同學們說說對馬頭琴的了解。6、老師講述關于馬頭琴的美麗、動人的故事。7、聆聽音樂,并思考:作者是運用了音樂中的哪些表現(xiàn)要素來描繪大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宏大場面的?8、總結樂曲中的奔馬節(jié)奏:義.工義.工X.三義.工;義義義XXXXXXXXXXXXX9、隨音樂敲擊奔馬節(jié)奏。10、老師播放《萬馬奔騰》演奏視頻,讓同學們觀察馬頭琴的演奏姿勢及其基本演奏技法。11、再次聆聽二胡曲《賽馬》,并分組討論:二胡及馬頭琴在音色上有什么區(qū)別?兩首作品在表現(xiàn)“奔馬”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12、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蒙古族的了解,包括民俗、飲食、音樂、生活習俗等等。三、欣賞《瑪依拉》1、聆聽歌曲,并思考:這首歌曲具有怎樣的情緒?它表達了什么內(nèi)容?它的節(jié)拍是什么?2、跟隨錄音哼唱歌曲,總結歌曲的結構及旋律進行特點。3、視唱歌曲的第一樂句的旋律,它是整首歌曲發(fā)展的根基。4、分段欣賞——前三樂句:聆聽錄音聽一聽,前三樂句的音區(qū)、情緒、旋律發(fā)展手法是怎樣的?5、分段欣賞——后兩樂句:聆聽錄音,聽一聽,這兩樂句的音區(qū)、情緒、旋律發(fā)展手法是怎樣的?及前三樂句有什么不同?6、老師介紹冬不拉。6、豎笛吹奏練習(1)指法練習,注意中音7用替換指法演奏。(2)請同學們慢速隨老師的演奏,在豎笛上面做指法練習,看誰的指法準確。(3)請同學們對照曲譜自己練習,有指法不明白的可以問老師或同學。(4)節(jié)奏緊湊部分的指法練習(5)請同學們隨著老師的伴奏完整地演奏歌曲《瑪依拉》的旋律,注意指法轉換要迅速、精準。四、課堂總結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1、唱歌:《牧歌》2、欣賞:《大漠之夜》教學目標:1、通過演唱、欣賞不同民族的歌曲、樂曲,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了解無伴奏合唱的藝術形式,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2、由聽唱法引入視唱法學唱歌曲,引導學生積累對音樂的感性經(jīng)驗,為音樂表現(xiàn)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3、引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演唱歌曲《牧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教學重點: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引導學生建立起對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老師播放馬頭琴獨奏曲《萬馬奔騰》,提問:這首樂曲的名稱和主奏樂器分別是什么?二、唱歌《牧歌》1、聆聽歌曲錄音,并思考:這首歌曲有哪些特點?給你帶來什么感受?2、老師簡介歌曲相關知識。3、學生邊看譜邊聆聽老師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4、視唱歌曲曲譜。5、老師講解教材學練提示中提到的一種演唱呼吸方法——緩吸緩呼。6、發(fā)聲練習。要求:緩慢吸氣,保持兩秒鐘,緩慢用“嘶”或“哈”音出氣;小腹控制,像蠶吐絲那樣均勻,越長越好。7、用“u”來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注意運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式。8、填詞演唱歌曲,注意正確的演唱姿勢、呼吸方式,以及長音的保持。9、根據(jù)歌詞的意境為歌曲設計力度變化。10、隨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11、老師播放由作曲家翟希賢改編的無伴奏合唱《牧歌》,提問:這兩種不同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給你帶來什么不同的感受?12、老師講解“無伴奏合唱”相關知識。三、欣賞《大漠之夜》1、聆聽音樂,邊聽邊思考: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具有怎樣的音樂情緒?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給你印象最深的音調(diào)是什么?2、老師講解混聲合唱的概念。3、聆聽音樂,記錄這首歌曲的結構。4、分段欣賞——引子(1)樂隊伴奏有什么特點?模仿了什么聲音?邊聽音樂邊記錄伴奏的節(jié)奏型。(2)聲部的安排是怎樣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樣的?描繪了什么畫面?(3)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創(chuàng)作手法?5、分段欣賞一一陳述部A(1)樂隊伴奏織體有什么變化?(2)聲部的安排是怎樣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樣的?描繪了什么畫面?(3)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創(chuàng)作手法?6、分段欣賞一一中部B(1)這段音樂可以分為幾段?每段有什么不同?(2)聲部的安排是怎樣的?演唱的力度是怎樣的?描繪了什么畫面?(3)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創(chuàng)作手法?(4)樂隊的伴奏織體有什么變化?7、分段欣賞一一再現(xiàn)部A’(1)這段音樂及陳述部A是完全重復還是變化重復?(2)演唱的力度是怎樣的?8、分段欣賞——尾聲(1)這段音樂描繪了什么畫面?(2)這段音樂的旋律進行有什么特點?歌詞有什么特點?(3)演唱的力度是怎樣的?9、完整聆聽合唱,師生交流討論:這首混聲合唱最大的特色在哪里?樂隊伴奏及力度變化在音樂表現(xiàn)中具有怎樣的作用?四、課堂總結第五單元音樂故事(一)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梁山伯及祝英臺》教學目標:1、欣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及祝英臺》全曲。2、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尾聲。3、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及故事內(nèi)容相融合,理性分析及情感抒發(fā)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lián)想空間。教學重點:從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及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教學難點:分析樂曲的結構、形式等音樂表現(xiàn)要素。加深對音樂情感的感受和體驗。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梁?!芬魳菲危處熣Z言導入。梁祝是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首,大家都比較熟悉。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用音樂表達的《梁山伯及祝英臺》。二、新課教學:(一)出示課件1、請學生(分小組)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梁?!返馁Y料上臺來及大家進行分享(各種傳說、故事背景等等)。師:我想同學們都聽說過梁山伯及祝英臺的故事,請你們分小組上臺來介紹一下你們所收集到的有關梁祝的資料。生:分小組介紹。師:誰來講講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生:講述故事。師:同學們講得都非常的精彩,說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及學生分享)。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及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xié)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rs《蝴蝶的愛情》)。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梁山伯及祝英臺,在歷史上是否真有這兩個人物呢?(學生進行討論)這一民間傳說及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jù)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zhèn)??墒窃谕诰蚰沟貢r,發(fā)現(xiàn)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shù)厝藗兺低祵⑵浒苍嵊诤鷺蜴?zhèn)。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知道梁祝故事的人,聽過梁祝音樂的人,都永遠會為這種千古傳詠的愛情故事所深深撼動,愛情就是這樣,它是兩情相悅兩廂傾慕兩性向往生死相隨之最完美體現(xiàn)。而更讓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絕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緊密相隨的蝴蝶,在云南民間傳說中是指美鳳蝶。從它誕生以來,就一直成為世人的愛情楷模和民族偉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蘊育著民族精神和忠貞理想,中國人民深深喜愛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樣是喜愛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這種情愫,在其中賦予著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及祝英臺》就是用它那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向世人講述著古老而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展示課件(介紹樂曲)(1)協(xié)奏曲的概念。(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及管弦樂隊相互競奏,并顯示其個性及技巧的一種大型器樂套曲。傳統(tǒng)的協(xié)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進入20世紀后,協(xié)奏曲的表現(xiàn)形式有許多新的發(fā)展和變化。)(2)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曲作者介紹。(3)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教師簡單介紹)師:剛才有同學介紹了這首樂曲主要是反映了人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梁祝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去傾聽音樂述說的故事吧?。ㄕ垖W生邊聽邊思考,聽完后分別歸納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形式不限。)故事就在一個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日子里開始了。(二)欣賞樂曲。(出示課件)教師和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分別以講故事的形式結合畫面和音樂進行解說。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題—副部主題。師: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國南方的一座村莊祝家莊,聰明美麗的祝員外之女祝英臺,沖破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途中及善良、淳樸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音樂活潑、歡快),兩人同窗三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樂轉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梁山伯送祝英臺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長亭依依惜別,這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臺。2、展開部: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師: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祥的事情就要發(fā)生。誰來給我們講講接下來將要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1)學生講述: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及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馬太守的威脅,為了父母和祝家莊,祝英臺被迫屈服。師:這段激烈音樂表現(xiàn)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音樂中似乎也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及憧憬,但現(xiàn)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大封建勢力的重壓師:聽,這時大提琴及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莊探望并打算提親,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如訴如泣的曲調(diào)纏綿悱惻的音調(diào),把兩人的內(nèi)心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師:誰來說一說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生: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就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下定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在一個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獨自來到梁山伯的墳前祭奠,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再現(xiàn)部—化蝶。師:接下來,樂曲出現(xiàn)了開始的引子部分,把我們帶入了神話的意境。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三)出示課件。展示整個樂曲的結構(由學生歸納,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想和體會,形式不限。教師:非常好,同學們都說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想所有的人都會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讓我們帶著感動欣賞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尋找到真正屬于他們的幸福吧!(播放歌曲)三、總結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及祝英臺》全曲,動人的音樂調(diào)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jīng)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nèi)碎g最可貴的就是真情。教學反思:這節(jié)欣賞課,如果僅僅是坐著聽,缺少了視覺效果,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就會不夠全面,利用課件上課,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fā)了藝術思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好評。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時,我有意識啟發(fā)學生注意音樂線索的發(fā)展和劇情發(fā)展的聯(lián)系,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奏鳴曲式的各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典型功用。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唱歌《化蝶》教學目標:1、感受、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梁山伯及祝英臺的真摯情感,愿意以歌唱的方式表達。2、在體驗及探究中,學唱歌曲《化蝶》,分析音樂要素對歌曲情感表現(xiàn)的作用。3、了解《化蝶》的詞曲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能夠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準確地演唱歌曲。教學重點、難點:能夠運用不同的音樂要素來表現(xiàn)音樂中的情感。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1、播放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及祝英臺》的“愛情主題“音樂,提問:這段音樂選自哪部音樂作品?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情節(jié)?它的演奏形式是什么?主奏樂器是什么?曲作者是誰?2、老師簡單介紹作品。二、學唱歌曲1、出示譜例,播放歌曲《化蝶》,請同學們邊聽邊觀察歌曲的音樂構成要素如調(diào)號、主音、節(jié)拍、速度、樂句、樂段等,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并分析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進行特點。2、基本技能訓練(1)跟隨老師手打穩(wěn)定拍,用'da”讀下面兩條節(jié)奏型,注意節(jié)拍穩(wěn)定、節(jié)奏準確。4/4 義義義義義義義義X |義.義XXXXX-II4/4XXXXXXXX.XX |X.XXXXXXXI(2)跟隨老師學習演唱兩條發(fā)聲練習,注意運用緩吸緩呼的呼吸方式,做到發(fā)音柔和連貫。大跳音程音準練習:1=C2/414|15 |16|17|1I|1-IIu連音練習:1=F2/45672616535615|5672616535615IIu3、學唱歌曲(1)播放歌曲錄音,學生跟唱,并思考:每段歌詞陳述了什么內(nèi)容?音色和情緒上有什么變化?(2)劃拍視唱歌譜,注意音準。(3)填詞演唱歌曲,注意每個字的時值要唱得飽滿。(4)練習歌曲的難點。4、拓展延伸(1)選擇適當?shù)囊魳芬乇憩F(xiàn)歌曲情感。情緒:優(yōu)美抒情、明亮輕快、依依惜別、悲切傷感、激動深情速度:慢速、中速、稍快、快速力度:pppmpmffff音色:男聲、女聲、混聲(2)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及體驗,自主選擇音樂要素來表達自己的情感。5、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三、課堂總結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1、欣賞《十面埋伏》2、欣賞《長恨歌》選段。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十面埋伏》感受樂曲描繪古戰(zhàn)場上的壯烈情景,感受古樂曲的獨特魅力;通過欣賞《長恨歌》選段,感受不同風格的合唱的魅力。2、在體驗中欣賞作品,探究速度、力度、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3、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產(chǎn)生年代、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點、演奏技巧;了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能夠運用音樂要素中的力度、速度、節(jié)奏等分析音樂作品;能夠記憶作品主題。教學重點、難點:通過欣賞,理解和分析作品的主要特點,體驗音樂要素對歌曲情感表現(xiàn)的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過程:一、導入:1、播放音樂片段,提問:這段音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2、老師介紹琵琶。3、老師播放四種琵琶演奏技法的視頻,請同學來實踐,體驗琵琶的演奏技法,感受琵琶的音色特點。二、欣賞琵琶獨奏《十面埋伏》1、老師介紹作品。2、分段欣賞——第一部分: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1)老師跟隨音樂進行講解每一段音樂情緒的變化,描寫場景的變化等。(2)請同學們聆聽“列營”,隨著音樂唱一唱,思考“列營”中運用了哪些演奏技法?它是通過哪種音樂要素體現(xiàn)出來的?(3)老師講解:掃弦善于表現(xiàn)出熱烈奔放、歡快激昂的音樂情緒,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輪指就是同音的急速反復。速度由慢到快,以及三連音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戰(zhàn)前的緊張感。3、分段欣賞——第二部分:埋伏、雞鳴山小戰(zhàn)、九里山大戰(zhàn)(1)聆聽錄音,分辨“埋伏”、“雞鳴山小戰(zhàn)”、“九里山大戰(zhàn)”這三段音樂,并思考音樂是如何體現(xiàn)著三種場面的?(2)再次欣賞“埋伏”、“雞鳴山小戰(zhàn)”、“九里山大戰(zhàn)”三個重點樂段,并填表:標題力度速度場面埋伏雞鳴山小戰(zhàn)九里山大戰(zhàn)4、分段欣賞——第三部分: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軍奏凱、諸將爭功、得勝回營(1)節(jié)奏練習:2/4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義|(2)老師提問:此節(jié)奏型出現(xiàn)在什么地方?這段音樂節(jié)奏及旋律表現(xiàn)了什么場景?節(jié)奏及旋律有何特點?(3)欣賞聆聽音樂,老師簡單介紹第三部分。5、聽辨及拓展請同學們認真欣賞,哪一段描繪的是《十面埋伏》,你能嘗試說出它是用什么技法演奏的?6、老師總結三、欣賞清唱劇《長恨歌》1、老師簡介《長恨歌》和清唱劇的基本概念。2、聆聽歌曲《漁陽鼙鼓動地來》(1)播放歌曲錄音,請同學們思考:這首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具有怎樣的音樂情緒?歌曲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2)老師簡介《漁陽鼙鼓動地來》。(3)、看譜聆聽歌曲,分析歌曲的音區(qū)、速度、力度、旋律進行特點。(4)、跟著音樂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3、聆聽歌曲《山在虛無縹緲間》(1)播放歌曲錄音,請同學們思考:這首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具有怎樣的音樂情緒?歌曲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2)老師簡介《山在虛無縹緲間》(3)看譜聆聽歌曲,分析歌曲的音區(qū)、速度、力度、旋律進行特點。(4)試著聽辨伴奏樂器的種類,并思考:這對音樂意境的塑造有什么作用?(5)請女生跟隨音樂演唱歌曲,男生仔細聆聽,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情景。(6)對比欣賞、總結:這兩首歌曲有何不同?四、課堂總結第六單元夏日情懷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1、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2、欣賞《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學目標:1、在聆聽及演唱活動中感受、體驗歌曲所表達的人們喜悅幸福的心情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2、在聆聽講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動中,理解歌曲的情緒,并用歡快而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聆聽《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感受不同聲樂作品表達的不同情感。3、掌握歌曲中的八三拍節(jié)奏,鞏固對“▼、>、p、mp、f”等音樂記號的認識;能夠用自然、流暢、舒展的聲音較準確地演唱歌曲。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歌曲中的八三拍節(jié)奏,鞏固對“▼、>、p、mp、f”等音樂記號的認識;能夠用自然、流暢、舒展的聲音較準確地演唱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節(jié)奏練習:1、手打穩(wěn)定拍,用“噠”口讀節(jié)奏,注意強弱規(guī)律。3/8二二二I^^義I^工工I^^義I二^^I^^XI上上上I^^XI2、節(jié)奏卡農(nóng)練習: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同學擊掌打節(jié)奏,另一組同學拍腿打節(jié)奏,并要求第二組比第一組晚一小節(jié)進入,注意強弱規(guī)律。二、學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1、老師范唱歌曲,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它的速度、節(jié)奏、節(jié)拍是怎樣的?2、跟著鋼琴輕聲視唱歌曲旋律,注意氣息控制。3、老師講解最后一個樂句中的三連音節(jié)奏,并帶領學生反復練唱。4、填詞演唱歌曲(1)隨鋼琴輕聲演唱歌詞,注意坐姿和氣息控制。(2)老師帶領學生朗讀歌詞前兩句,要求口腔打開。(3)按照朗讀歌詞時的狀態(tài)演唱第一段歌詞。要求口腔打開,氣息支持。(4)老師提問:▼、>、p、mp、f、分別叫做什么記號?如何用聲音表現(xiàn)這些記號?(5)按照歌譜上的這些音樂記號再次演唱第一段歌詞。(6)老師提問: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間有什么聯(lián)系?(7)跟著伴奏音樂,看指揮,完整演唱歌曲三段歌詞。注意控制氣息,咬字清晰以及音樂強弱變化。(8)老師簡介曲作者威爾第。三、欣賞《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1、老師播放《英俊少年》電影片段,提問:這首歌曲在電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表現(xiàn)了什么情感?2、看譜聆聽歌曲,分析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進行特點。3、隨錄音哼唱歌曲。4、拓展練習:這首歌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及《夏日泛舟海上》有何不同?請?zhí)顚懴卤?。歌曲?jié)拍速度情緒情感表達《夏日泛舟海上》3/8稍快由弱漸強描繪出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們乘坐小船在海上盡情游玩的歡樂場面,表達了人們喜悅幸福的心情?!断娜绽镒詈笠欢涿倒濉?/4中速哀婉清幽歌曲塑造出一幅“讀罷愁生難揮去,頓見伊人立眼前”的藝術畫面。表達了對大自然勁舞的詩意贊美,對人生的哲理感悟,對離愁別緒的情感抒發(fā)。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六月——船歌》《夏夜》。教學目標:1、理解音樂作品表達的內(nèi)涵,增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判斷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欣賞音樂的方法和習慣。2、唱、聽音階及模讀節(jié)奏練習;聆聽《琴傷》,找出熟悉的旋律;視唱主題;完整聆聽《六月——船歌》,從音樂要素及情緒方面分析作品并劃分曲式結構。3、了解船歌體裁,感受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及三拍子《船歌》的不同之處;能夠看譜,隨著音樂哼唱主題。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船歌的體裁,感受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及三拍子《船歌》的不同之處。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設備教學過程:一、預備練習1、音階練習(1)跟著老師的鋼琴用唱名慢速唱和聲小調(diào)音階、旋律小調(diào)音階的上行和下行,注意變化音的音準。(2)老師在鋼琴上彈奏和聲小調(diào)或旋律小調(diào),請學生聆聽后加以區(qū)別。2、節(jié)奏及視唱練習(1)學生模打老師所拍擊的節(jié)奏短句,注意區(qū)別最后一個義的時值。4/40XXXX-|;4/4X0XXX0 |;4/40義XXX00I(2)師生共同完成以下二聲部節(jié)奏練習,找出上、下聲部的模仿關系。(3)學生加上音符視唱短旋律。(4)老師教唱二聲部。二、欣賞《六月——船歌》1、播放周杰倫的《琴傷》,請學生尋找其中熟悉的旋律,說出它出現(xiàn)的位置和出處。2、老師簡介歌曲《琴傷》3、模唱這個主題旋律,并思考:這個主題旋律的調(diào)式是什么?4、老師介紹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及其創(chuàng)作的鋼琴的鋼琴作品《六月——船歌》5、邊看譜邊聽音樂初分析《六月——船歌》,請學生看譜說出此曲的拍號,回憶以前接觸過的“船歌”體裁的作品的節(jié)拍和這首“船歌”的節(jié)拍有什么不同?6、分段欣賞——第一段(1)聆聽音樂,并思考:這一段的速度、力度如何?如何聽出這是一首“船歌”的?整段音樂營造了怎樣的氛圍?(2)老師彈奏左手伴奏部分,學生聆聽、感受二音連線音型構成的搖蕩效果。(3)隨音樂哼唱主題,聽辨該主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以及每次出現(xiàn)是否有變化。7、分段欣賞——第二段(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