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檔國際戰(zhàn)略格局(教案+復習題)_第1頁
精選文檔國際戰(zhàn)略格局(教案+復習題)_第2頁
精選文檔國際戰(zhàn)略格局(教案+復習題)_第3頁
精選文檔國際戰(zhàn)略格局(教案+復習題)_第4頁
精選文檔國際戰(zhàn)略格局(教案+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際戰(zhàn)略格局(教案)王沙騁007@目的要求:了解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內涵、類型和歷史演變過程,把握當今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現狀、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要內容:一、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內涵和類型二、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歷史演變三、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四、當前國際戰(zhàn)略格局中的大國關系教學重點: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現狀、特點和發(fā)展趨勢教學時間:2課時▲●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币粋€國家選擇的國際戰(zhàn)略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這個國家的生存與發(fā)展、安危與興衰。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和軍事關系日益密切,世界的各個部分已經成為一個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矛盾的統(tǒng)一體。戰(zhàn)略家們再也不能就軍事來研究軍事,就安全來談安全了。只有超越純軍事領域,樹立大戰(zhàn)略觀,把戰(zhàn)略謀劃提高到國際戰(zhàn)略的高度,才能成功地把握未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國際戰(zhàn)略格局,主要講四個問題:▲一、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內涵和類型;二、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歷史演變;三、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四、當前國際戰(zhàn)略格局中的大國關系。其中第三個問題是重點。▲一、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內涵和類型▲(一)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內涵所謂格局,是指態(tài)勢、模式或構架,是幾種力量交互作用后出現的一種暫時平衡狀態(tài)。那么什么是國際戰(zhàn)略格局呢?▲所謂國際戰(zhàn)略格局,是指對國際事務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zhàn)略力量,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力量結構。它是國際戰(zhàn)略力量之間在全球政治層面上的實力對比關系?!駠H戰(zhàn)略格局包括國際政治格局、國際經濟格局和國際軍事格局三個部分,有時也稱為“國際格局”、“世界格局”、“大格局”等。國際格局大體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要關注國際舞臺上究竟有哪些戰(zhàn)略力量,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國,或稱為“極”的戰(zhàn)略力量;第二,我們關注的這些大國,他們之間建立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戰(zhàn)略關系;第三,在這種業(yè)已形成的國際格局下,已經建立了一種什么樣的國際秩序。把握住了這三個問題,大家對于什么是國際格局也就比較清楚了。▲1、國際格局的力量結構●在國際格局中,“對國際事務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戰(zhàn)略力量”,也就是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qū),通常被稱為國際戰(zhàn)略力量或“極”。而戰(zhàn)略力量結構是指國際戰(zhàn)略力量的分類和分布,也叫世界的基本格局,它主要是關注這樣一些問題:在當今世界有哪些對世界全球性問題發(fā)生作用和影響的力量?他們的作用和影響究竟有多大?這些力量之間是怎樣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在這個層次上研究國際格局時,特別要注意國家力量這個概念,也就是通常說的綜合國力。因為綜合國力的大小,是影響國際戰(zhàn)略力量變化的主要因素。綜合國力的大小,決定這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享有的地位。任何的國家的▲●綜合國力都是由有形的硬實力與無形的軟實力組成的。前者主要包括自然條件、經濟能力、軍事力量、科技力量;后者主要包括社會文化、民族性與凝聚力、政府體制與管理效率、領導者決策與管理能力等。當實力中的某些主要因素發(fā)生變化時,國家的綜合國力會隨之發(fā)生變化,戰(zhàn)略力量結構也會發(fā)生變化。從自然條件看,▲●人口與國土面積等因素在過去與未來的力量對比中仍具重要作用。19世紀后期以來,歐洲主要列強都是歐洲的人口大國或國土面積大國。今天科技水平飛速發(fā)展,一定意義上削弱了人口的戰(zhàn)略重要性,但是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率出現負增長的現象,仍在一定意義上是造成其國內勞動力價格上漲,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而發(fā)展中國家中的人口大國,由于人力資源充裕,勞動力價格低廉,產品競爭力便更強。中國改革開放后,輕工產品及機電產品的出口猛增,很快占領了北美、西歐及其他地區(qū)的市場,重要原因之一,即中國的人口資源極其豐富,勞動力價格低廉?!駨慕洕芰矗?00年世界上大國的興衰,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力量。如19世紀英國充當歐洲霸主與經濟事務主宰,其主要因素是產業(yè)革命以后的經濟實力超過其他國家。20世紀前期,美國崛起為新的國際戰(zhàn)略力量時,也有類似的情況。戰(zhàn)后日本經濟飛速發(fā)展,上升為新的國際戰(zhàn)略力量,又是一例明證。▲●正如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所指出:“在一場大國間(通常是聯盟間)的長期戰(zhàn)爭中,勝利往往屬于有堅實的經濟基礎的一方,或屬于最后仍有財源的一方……正因為5個世紀以來大國的國力與經濟力量相輔相成,弄清目前經濟與技術發(fā)展趨勢對當前力量對比可能產生的影響才有意義?!睆能娛铝α靠?,▲●軍事力量的強弱在現代國家戰(zhàn)略力量對比中舉足輕重。日本在“二戰(zhàn)”期間成為主要國際戰(zhàn)略力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其強大的軍力?!耙粦?zhàn)”的刺激,使日本經濟尤其是重工業(yè)突飛猛進。1913—1938年,日本經濟發(fā)展速度僅次于蘇聯,其間軍費開支占政府開支的比例,1937年為47%,1938年上升為70%,在資本主義國家占首位。其海軍力量稱雄世界,陸軍超過百萬,并有200萬預備隊。“冷戰(zhàn)”后時代,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十分衰落,但軍力仍僅次于美,全球也只有俄美具備互相摧毀對方的軍力。因此,俄羅斯仍是一支不能忽視的國際戰(zhàn)略力量。從科技力量看,▲●科技力量的作用一般更多地反映在經濟、軍事等因素上,以及國民素質等方面,它是影響國際戰(zhàn)略力量對比的更深層次的因素??茖W技術水平的優(yōu)勢會轉化為綜合國力優(yōu)勢。此外▲軟實力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忽視,當一個國家的民族凝聚力十分強大時,它的國力也會隨之增強,反之亦然。前蘇聯民族凝聚力瓦解時,國家也崩潰了。俄羅斯的國力大大受損,除了硬實力因素之外,民族凝聚力的削弱是一個主要原因。此外傳統(tǒng)文化,以政治思想與哲學思維為中心的意識形態(tài)等也產生一定影響。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天災人禍交加之際,能夠頂住危機,很大的原因在于提倡一種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一種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80年代經濟的騰飛,又與實事求是、改革開放、求實創(chuàng)新的意識形態(tài)有關?!裨趪H組織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一國國力強弱的表現,同時也會影響一國的綜合國力。當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后,尤其是擁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席地位后,中國作為獨立的國際戰(zhàn)略力量的地位才真正確立了?!?、國際格局中的大國戰(zhàn)略關系國際格局形成實際上是大國戰(zhàn)略關系調整的結果,這種調整過程充滿了競爭和斗爭。從歷史經驗看,新的國際格局的形成,往往要經過一場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一些過去稱為“極”的戰(zhàn)略力量弱下去,而一些新的國家壯大起來,一些新成立新崛起的戰(zhàn)略力量之間進行協商、妥協,彼此建立一種新的戰(zhàn)略關系,形成新的戰(zhàn)略格局。這種著眼于大國組合關系的國際格局,我們稱其為國際戰(zhàn)略格局。國際戰(zhàn)略格局在形成過程中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遵循哪些規(guī)律呢?大體上有這么三條:▲第一條,國家的強弱和實力的大小,決定著這個國家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按照力量大小進行利益分配。第二條,在新的格局形成過程中,根據這個國家所作出的貢獻大小決定回報。第三條,在新格局中,主要角色間經過討價還價達到一種和國家力量相適應的利益均衡。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世界的中心在歐洲,那時實際上是一種多極的局面,主要大國有英國、法國、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在1875年,德國統(tǒng)一了,力量強大起來了。在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力量也突然膨脹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奧地利、俄國這些力量慢慢地衰弱下去,而新崛起的德國、日本這些國家,就感到在過去格局下進行的利益分配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要求,于是就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被打敗。在這次大戰(zhàn)中,美國作為新的力量介入了新的國際格局形成過程當中。所以,這次大戰(zhàn)結束后,召開了巴黎和會,進行了力量的利益分配。在這之后,又召開了華盛頓會議,美國、日本、英國又在太平洋的利益上進行了分配。經過兩次會議之后,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新的國際格局,這就是通常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個體系僅僅維持了10年,由于后來德國的崛起,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利益分配不滿意,就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在戰(zhàn)爭中像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力量都削弱下去了,而美國、蘇聯在戰(zhàn)爭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戰(zhàn)爭之后,實際上是由美國、蘇聯兩國主持和安排世界事務的格局,形成了美、蘇兩大陣營對立的國際體系。在這種國際格局的演變當中,大國關系的調整其實就是一種利益分配關系,國家利益是國際戰(zhàn)略關系的核心。▲3、國際格局中的國際秩序國際格局反映的是國際基本力量間相互作用形成的模式和態(tài)勢,而國際秩序更多地研究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態(tài)勢的基本運作機制與位次順序。例如,戰(zhàn)后“雅爾塔體系”形成后,出現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zhàn)格局,與此同時,▲●美國憑借其超一流的實力,構架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由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構成,從而形成了戰(zhàn)后國際經濟秩序。同時,▲●美國力圖操縱聯合國,以及其他國際政治組織與集體,構筑了以西方大國為中心的戰(zhàn)后國際政治秩序。國際秩序實際上是各國在處理相互關系的時候,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矩,有一定的行為準則和制度。這些準則也好,制度也好,主要是由在國際格局下充當重要角色的那些國家制定的,它是大國意志的反映?,F在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秩序,都是以“雅爾塔體系”為基礎,在冷戰(zhàn)格局中確立的。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尤其當美俄之間形成所謂“和平伙伴關系”時,冷戰(zhàn)格局崩潰了,“雅爾塔體系”也自行消亡。在國際體系與國際格局發(fā)生歷史性轉折之際,創(chuàng)立新型的協調國際關系的機制,重新調整國際社會中的國家位次,建立冷戰(zhàn)后的國際新秩序,便成為國際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世界各國政治家,紛紛強調改變現存國際舊秩序,重建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襦囆∑酵局赋觯骸艾F在的國際政治出現了新的情況,由對抗轉到對話,由緊張轉向緩和。看來應該提出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問題了?!薄袢毡厩笆紫嗪2靠湓凇度毡镜臉嬒搿分蟹Q:“隨著世界進入20世紀90年代,一個新時代開始出現?,F在我們正處在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轉折點”?!衩绹翱偨y(tǒng)布什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也曾提到,現在正是“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機會”??梢哉f,20世紀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轉型與演進,為世界大國與未來世界大國改變其國際地位,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二)世界歷史上的國際戰(zhàn)略格局類型世界歷史上的國際格局一共出現過單極、兩極、多極三種類型:▲1、單極格局▲所謂單極格局,是指由某一個主要的大國(霸權國)或國家集團在國際政治中占據主導地位,在該國周圍存在著一系列其他主權國家,但并不能成為與之抗衡的政治力量。霸權國,是指在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能強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定時期得以實現的大國。在單極格局中,通常只有一個實力最強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在國際事務中起主導地位和支配作用,即一國獨霸世界。單極格局中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體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超群的實力(以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為基礎)和無與倫比的國際影響力,能夠制定和維持符合其利益的國際規(guī)則,并能在一定歷史階段和一定范圍內迫使其他國家服從自己的統(tǒng)治和支配。在世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種單極格局,●比如在古代,有過“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和平”?!裨诮?9世紀初英國聯合俄、奧等國,打敗了拿破侖,成了世界上最強大和最顯赫的國家。英國海軍成為海洋霸主,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工業(yè)和商業(yè)在世界市場上沒有敵手。“不列顛統(tǒng)治下的和平”保持了將近一個世紀。在現代,美國正在尋求“美國統(tǒng)治下的和平”。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大部分的美國學者認為,冷戰(zhàn)后的世界是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世界。美國著名學者布熱津斯基曾經說:▲●在我的超級大國定義中,這種國家應當在經濟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技術上占優(yōu)勢,有文化擴張的作用,軍事上能影響到全球。只有這四種因素聚于一身的國家才有權得到這種地位?,F在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美國符合這個標準。1997年美國《時代》周刊聲稱兩極世界已發(fā)展成為單極世界。然而,冷戰(zhàn)結束后,盡管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級大國,在各個權力層次上都占據主導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個單極世界己經取代了冷戰(zhàn)時期的兩極世界,仍然有許多重要的安全、經濟和政治目標僅僅靠美國自身實力是無法達到的。即使美國在實力表現最為突出的軍事領域也是如此,它對伊拉克和南斯拉夫聯盟的動武根本離不開其盟國的支持。事實上,世界多極化和全球化趨勢使美國維持其世界領袖地位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有限。▲2、兩極格局▲所謂兩極格局,是指由兩個世界大國或國家集團在國際政治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格局中,兩個大國或國家集團之間形成一種勢力均衡的狀態(tài),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共同影響國際事務,主導國際進程。●冷戰(zhàn)時期美蘇長達半個世紀的對抗是這種兩極對抗格局的很好注腳。二戰(zhàn)后,美蘇戰(zhàn)時同盟和合作的基礎不復存在,美蘇根本利益的矛盾、沖突和對立日漸突出。二戰(zhàn)結束不久,美蘇開始了冷戰(zhàn)。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蘇聯國際政策逐漸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美蘇之間的斗爭從兩種制度、兩大陣營之間的對抗轉變?yōu)閮蓚€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形成了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為特征的兩極格局。所謂兩極,主要是兩大對立的國家集團,而不完全是兩個國家之間或某個國家單獨與另一個國家集團之間的對立。所謂美蘇兩極,不單單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美國一方有其西方盟國和北約集團,在蘇聯一方有其東歐盟國和華約、經互會。在每個陣營內部,有一個中心國家,下面有一些聽從中心國安排的小國或盟國。在90年代初,蘇聯在和美國爭霸過程中,爆發(fā)了全面危機、實力不支,最后引發(fā)民族分裂而自行坍塌。蘇聯解體后,兩德統(tǒng)一,兩極格局瓦解。▲3、多極格局▲多極格局也叫均勢格局,是指在某一國際體系中多個政治力量相互制約,在國際事務中各自對立,大體平等,相互間不存在結盟或存在著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裨谖覈鴼v史上,如戰(zhàn)國時期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戰(zhàn)國七雄互相之間是一種均勢,誰也管不了誰,誰也吃不了誰。這種格局的形成是有條件的,它必須有一系列的力量上大體平衡的國家存在,他們的利益相互矛盾,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多極格局的國際關系的基本形態(tài)是網狀型,每個國家是網上的一個點,所有國家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但從整體上看,這種多極格局是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體系內存在著一種自發(fā)的維持這種國際格局的力量。比如說,有一個國家非常強大,其他國家就會受到威脅,它的安全就沒有保障,于是這些國家就會聯合起來,把這個最強大的國家壓下去,就形成了一種持續(xù)的維持多極格局的一種壓力。多極格局與西方學者所說的“均勢”模式基本相同。“均勢”,即“勢力均衡”,是指“國際關系中,國家或國家集團的一種力量平衡狀態(tài),或指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與另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抗衡時,采取均勢以保護自己的一種態(tài)度或政策”。均勢結構在世界歷史上最初以“歐洲均勢”的形態(tài)出現。第一個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均勢原理的是意大利人伯納多?魯塞萊。到了近代,英國在外交上首先運用均勢政策并成功地起到了長達四個世紀的平衡國作用?!爸挥?6世紀的威尼斯和自亨利八世起的英國才有能力把操縱其他國家的均勢作為其對外政策的柱石之一”。此后,▲●均勢原則促使世界近現代史出現四次均勢格局,即威斯特伐利亞格局、維也納格局、凡爾賽格局、雅爾塔格局。多極格局的基本特征有三點:第一,體系內聯橫合縱不斷,秘密外交、損人利己為國際關系的常態(tài)。在這一體系內,各國都會利用各種手段,使自己處在更加安全的位置,越是多極格局情況下,國家關系就越復雜。第二,因為在體系內擴張受到限制,所以各個國家都存在向體系外擴張的持久壓力,如在18世紀的歐洲,大國相互之間處在一種平衡狀態(tài),誰要想擴大自己的地盤,就會受到周圍國家的壓力,只好從外部進行擴張。第三,在這種多極格局條件下,國際關系動蕩不定,沖突不斷,各國間存在著一種激勵的軍備競賽。▲二、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歷史演變國際戰(zhàn)略格局是一個歷史范疇,當人類發(fā)展到近代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到世界各地區(qū),形成了全球性的政治經濟聯系,這時才出現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問題。歷史上,一個格局維持了一段時間以后最后都走向終結,或者直接銜接著另一個格局,或者孕育另一個格局。近代以來世界格局的態(tài)勢已經經歷了以下幾次重大變化?!?、維也納格局(1815—1865年)▲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格局”形成于19世紀初。以拿破侖戰(zhàn)爭失敗、維也納會議召開為標志,第一個國際戰(zhàn)略格局正式形成?!穹▏蟾锩炀土艘淮⑿勰闷苼觥O須W洲的拿破侖戰(zhàn)爭,既有保衛(wèi)發(fā)展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反對封建勢力的性質,又有侵略與爭霸歐洲的性質?!?814年滑鐵盧戰(zhàn)役后,反法同盟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重新劃分歐洲領土,分割海外殖民地,最后形成英、俄、普、法、奧等列強在歐洲相對均勢的格局。維也納會議形成的均勢格局在較長時期內確保了歐洲列強之間沒有爆發(fā)新的戰(zhàn)爭。但是,由于維也納會議沒有解決列強之間的內在矛盾,因此,到了19世紀50年代,這個均勢格局便開始走向崩潰。▲2、歐美列強瓜分世界的殖民掠奪格局(19世紀末—1914年)維也納格局維持近50年,歐美諸國相繼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內戰(zhàn)或改革?!衩绹哪媳睉?zhàn)爭、意大利與德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俄國的農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維新”,這些重大事件改變了維也納格局形成的國際力量對比,尤其是美、日等北美、亞洲國家也上升為世界列強,于是歐美與日本等列強之間爭奪殖民地的局面逐步形成。“一戰(zhàn)”前的世界被割裂為少數帝國主義國家和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兩大部分,此外還有各種形式的附屬國。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的殖民擴張,全世界被英、法、德、日、意等列強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宗主國與殖民地附屬國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世界主要矛盾,世界格局顯現出歐美日列強多極共存的態(tài)勢?!?、兩大歐洲軍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戰(zhàn)爭格局(1914—1917)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加劇,后起資本主義國家要求按資本與實力重新瓜分世界,由于世界領土早已分割完畢,于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與后起帝國主義國家便組成以英、法、俄為一方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奧、意為另一方的同盟國集團相互抗爭格局。兩大歐洲軍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戰(zhàn)爭對抗格局出現,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與法西斯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格局(20世紀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為了瓜分戰(zhàn)敗的德國、奧匈帝國和土耳其帝國的遺產,帝國主義列強召開了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成立了以戰(zhàn)勝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形成了多極格局。同時,戰(zhàn)爭引起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誕生,并成為世界戰(zhàn)略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大戰(zhàn)使英國和法國逐漸開始衰落,德國暫時削弱,美國開始崛起,加入了爭奪世界的行列。由于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滿,戰(zhàn)敗國德國、后起帝國主義國家日本以及意大利為了推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結成法西斯陣營,發(fā)動空前規(guī)模的世界性侵略戰(zhàn)爭?!?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在兩個集團對抗的世界格局中,德、意、日作為法西斯集團主要角色,英、美、蘇、中為反法西斯陣營主要代表?!?、社會制度不同的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zhàn)格局●二戰(zhàn)后,反法西斯聯盟的主要國家美國、蘇聯和英國為了處理戰(zhàn)敗國問題,重新安排戰(zhàn)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開了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為戰(zhàn)后世界秩序勾畫出一幅藍圖?!匝艩査h為基礎,形成了關于戰(zhàn)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故稱雅爾塔體制。雅爾塔體制實質上是按美蘇兩大國實力對歐亞兩洲進行勢力范圍劃分的體制,這個體制最終導致了兩極對立的世界戰(zhàn)略格局。在歐洲,東歐屬于蘇聯的勢力范圍,西歐則被美國所控制,德國由美、英、法、蘇四國分區(qū)占領,后分裂為東、西兩個德國;在遠東,雅爾塔秘密協定大體劃分了美、蘇的勢力范圍,蘇聯承認美國對日本的控制及在中國的利益,美國則滿足了蘇聯收回庫葉島、占領千島群島等要求。雅爾塔體制為戰(zhàn)后東西方兩大集團的對峙確定了基本的政治框架。二戰(zhàn)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戰(zhàn)略格局,傳統(tǒng)的歐洲強國退居二線;霸權地位和政治中心轉移到了新崛起的強國手中。▲●戰(zhàn)后殖民主義體系的崩潰,歐、亞、拉美一些國家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國家中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馬歇爾計劃與“北約”兩條鏈條的束縛下,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意識形態(tài)上,美國和蘇聯根本對立;在政治經濟體制上,雙方完全不同;在軍事上,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相互對峙。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即在政治上對抗、經濟上封鎖與軍事上遏制蘇聯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冷戰(zhàn)遏制戰(zhàn)略。兩大陣營形成的過程,也是戰(zhàn)后兩極格局形成的過程。它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展開全球爭奪劃分了勢力范圍,確立了實力基礎,并拉開了冷戰(zhàn)的序幕?!?、三個世界格局20世紀60年代世界進入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時代。兩大陣營內部發(fā)生重大的分裂。歐共體建立與發(fā)展,日本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使美國在經濟上無力控制其盟國。美國與西歐、日本經貿摩擦爆發(fā)。法國獨立發(fā)展核武器,并不顧美國反對,與中國建交,與莫斯科緩和,在政治上與美國分庭抗禮;蘇聯與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的決裂,尤其是中蘇關系破裂,使社會主義陣營不復存在?!衩捞K兩個超級大國走上爭霸道路,成為第一世界。亞非拉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反對美蘇爭霸的旗幟下,放棄政治制度的差異,走上不結盟運動的道路,形成第三世界。在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的發(fā)達國家,則與美蘇兩霸既有矛盾又有聯系,成為第二世界。爭霸與反霸的矛盾斗爭,成了這一時期世界主要矛盾,并構成三個世界格局?!?、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1989—1990年,東歐劇變、兩德統(tǒng)一導致雅爾塔體制崩潰,兩極格局基本解體?!?991年底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徹底終結。世界進入新舊格局轉換時期?!衩绹闪耸澜缟衔ㄒ怀壌髧?,對其它國家具有壓倒優(yōu)勢的地位,同時存在著西歐、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幾個對其有一定制約力、并對國際事務有重要影響作用的相對獨立的戰(zhàn)略力量,但又不具備與超級大國均等的實力和能力。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冷戰(zhàn)后世界各種戰(zhàn)略力量重新定位和整合,世界格局處于動蕩和調整時期,它將走向單極格局還是多極格局呢?各國專家學者紛紛從自己的國家利益出發(fā),發(fā)表了不同的觀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單極世界論、一超多強論和向多極過渡論?!瘢?)單極世界論。美國學者小約瑟夫?奈、布熱津斯基和亨廷頓認為,兩極格局瓦解后,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除此之外,現在世界尚無一國的綜合國力能取代蘇聯而與美國抗衡。冷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只可能是單極格局。老布什在海灣戰(zhàn)爭勝利后,倡議建立的國際新秩序,其本質就是以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格局?!?)一超多強論。冷戰(zhàn)后,美國的綜合國力稱雄世界,尤其是90年代的新經濟政策,使美國走下坡路的經濟又得到恢復與較大的加強。但一些重要國家與國家群體的實力也有較大提升。在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美國一枝獨秀,但在國際政治與軍事領域、世界經濟領域,在具體的任何一個領域,美國已無力一人說了算,而不得不與一些重要國家或國家群體進行磋商,共同處理相關國際事務。一超多強論反映了這種客觀存在。我國的一些學者也持這種觀點?!瘢?)向多極過渡論。此論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學者基辛格、沃勒斯坦等人。冷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呈現了由兩極向多極轉化過渡的態(tài)勢。兩極瓦解后,就綜合國力競爭而言,完整意義上的多極格局尚未形成。但是美國也無力在任何領域獨自主導國際事務,而必須與其他重要國家或國家群體協調,這表明單極格局并非客觀存在。一超的相對優(yōu)勢正在縮小,多強的相對弱勢正在轉化。多極化是一個過程,完整意義上多極力量相對平衡的多極格局的形成,有待時日,但是這一趨勢已無法扭轉。鄧小平在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尚未解體前夕,便指出,未來的世界是多極的世界,▲●“舊的格局是不是已經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經定了?”“現在舊的格局在改變中,但實際上并沒有結束,新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兩極格局正在變化,“世界格局將來是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極也好,蘇聯總還是多極中的一個,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幾個加盟共和國退出去。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中國不要貶低自己,怎么樣也算一極”。同學們可能要問,▲為什么各國學者與政治家對同一個世界格局會產生不同的觀點與描述呢?這是因為世界格局的本質較復雜,它既包含客觀因素,也包含主觀因素,它其實是客觀存在、主觀預測、政策取向的綜合。世界格局的本質:既是一種客觀的訴求,是對冷戰(zhàn)后世界格局變化的一種客觀表述;同時又是一種主觀回應,又蘊藏著不同的價值取向,以及期望國際關系發(fā)展趨勢朝向有利本國利益方向發(fā)展的主觀預測;此外,它還是一種對外政策取向,包含著相當程度的主觀性與目標性。說到底,各國學者與政治家之所以對同一個世界格局產生明顯分歧,其原因是各國學者與政治家的國家利益、價值取向、政策目標不盡相同,但是,盡管各國學者和政治家對國際戰(zhàn)略格局存在不同的觀點,世界多極化是客觀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下面,我們從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特點來進一步分析其發(fā)展趨勢?!?、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在各國對當前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判斷中,美國堅持單極格局判斷,不同意多極化格局理論。因為美國認為兩極格局瓦解后,除自己以外,以綜合國力標準評判其他“極”的力量,誰都難算真正的一極。同時,美國從維持自己獨霸世界的外交政策取向出發(fā),甚至認為歐盟也不應充當一極與其分享霸權,只應唯其馬首是瞻。而中、俄、歐盟等國際力量不同程度上認同多極格局,它們認為以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標準評判,多極現象已初露端倪。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美、歐、日仍占主導地位,但被稱為“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比重不斷增強;世界軍事力量對比也凸顯出美、俄、中優(yōu)勢地位;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則形成美、俄、歐、中的四強地位。地區(qū)力量對比而言,不少地區(qū)也存在多極化現象。亞太地區(qū),中、日、美影響較大;歐洲地區(qū),美、歐、俄影響突出;中東地區(qū),美、俄、中、歐影響明顯。同時,它們不滿美國獨家主宰國際事務的現象,期盼由更多國家共同管理國際事務,國際關系應該朝民主合作的多極方向發(fā)展。在國際關系的任何一個領域,美國實際上已不得不與其他相關國家,尤其是一些重要國家和國家集團力量進行協商。因此,當前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主要態(tài)勢,是美國構筑單極世界的戰(zhàn)略正在推進,但它沒有也不可能阻斷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駜蓸O格局結束后,當前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對比呈現“一超”和“多強”并立的競爭態(tài)勢,多極化趨勢不可阻擋?!ㄒ唬﹪H戰(zhàn)略格局的特點▲1、美國推行單邊主義,謀求建立單極世界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經濟、科技、軍事實力都處于超強地位。目前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GDP的近30%。美國是世界第一生產大國、第一出口大國、第一技術大國,而且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具有挑戰(zhàn)美國的綜合實力,美國國內試圖建立“單極世界”的思潮抬頭,美國政府“領導世界”的欲望迅速膨脹。為此,美國不斷增加軍費開支,擴充軍備,研制國家導彈防御系統(tǒng)和戰(zhàn)區(qū)導彈防御系統(tǒng),開始構建所謂“單極世界”。▲●20世紀90年代初,老布什總統(tǒng)提出了美國的“世界新秩序”的戰(zhàn)略構想。這一戰(zhàn)略構想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已從西方的領袖變成世界的領袖;美國的價值觀是新的世界秩序的基石,它將在全球開花結果;為了使美國的負擔不至過分沉重,美國必須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依賴西方盟國,與西方盟國建立共同分擔責任和行使權力的伙伴關系;美國要做好準備,當地區(qū)強國或地區(qū)沖突威脅到美國戰(zhàn)略利益時,必須使用武力,消除威脅,維持秩序??肆诸D政府上臺后繼續(xù)加強單極世界的構建,他曾明確向世界宣布:▲●“要使世界免遭過去的災難,必須有一個領導,而且只能有一個領導”,美國“最具有領導這個世界的能力”。1999年美國發(fā)表的《美國新世紀國家安全戰(zhàn)略》認為,冷戰(zhàn)后美國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和平環(huán)境和實力。除了戰(zhàn)略核力量外,美國處于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對其發(fā)動全球軍事挑戰(zhàn);沒有一個國家在常規(guī)軍事技術及應用能力方面能與之較量;沒有一個主要的聯盟對其持敵對立場;等等。為此,美國大力鼓吹“國家導彈防御計劃”;對中國繼續(xù)推行接觸遏制政策;遏制俄羅斯的復蘇;通過北約和美日軍事同盟加強對歐洲和日本的控制。小布什政府在國際問題上單邊主義色彩更濃。在“國家導彈防御”問題上態(tài)度十分強硬,不顧國際輿論的普遍反對,廢除《反彈道導彈條約》,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tǒng)。為了實現建立單極世界的目標,美國現在已制訂并實行了一整套戰(zhàn)略措施。在政治上,極力推行以美國為模式的所謂“全球民主化”;在經濟上,倚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以進行經濟制裁為手段,迫使別國無限度地開放市場,利用高科技和不等價交換等手段剝削發(fā)展中國家;在軍事上,保持龐大的“防務”開支,努力發(fā)展高、新、尖武器,在世界各地部署軍事力量并建立軍事聯盟,插手干涉別國內部事務。在全球戰(zhàn)略上,既聯合又試圖控制歐洲;既利用又要制約日本;以北約東擴為手段,進一步擠壓,削弱俄羅斯;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向臺出售武器升級。不顧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對,拒絕接受《京都議定書》,謀求建立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世界的企圖不斷膨脹。但是未來的世界不可能是美國一家獨霸?!瘛??11”事件之后,美國經濟開始出現衰退跡象。美國的財政赤字不斷增大,貿易逆差逐年攀升,美元不斷貶值。特別是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了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導致股市大幅下跌、經濟增長下滑,美國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褚恍嗤C構預測,認為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頂點,預計到2010年,美國經濟占世界GDP的比重將下降至26.5%。與此同時,歐盟、日本、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和地區(qū)占世界GDP的比重卻在不同程度的增長。冷戰(zhàn)后美國圖謀建立單極世界,到處插手,▲●在當今世界上,約有五分之一的國家有美國的基地,有四分之一的國家有美軍在進行各種各樣的軍事行動,這勢必造成其力量的分散使用和過度消耗?!窕粮?、布熱津斯基、亨廷頓等美國著名戰(zhàn)略家均已預測,美國保持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只能持續(xù)15—25年時間。▲●必須指出2008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奧巴馬擊敗共和黨對手麥凱恩,即將接替現任總統(tǒng)小布什,成為美國的第56屆總統(tǒng)。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黑人總統(tǒng),他的當選符合當前美國絕大多數人的強烈愿望,反映了選民人心思變,是對共和黨尤其是小布什政府八年內外政策否定的具體體現,必將對美國國內政治、經濟、外交政策乃至整個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奧巴馬接管的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超級大國,面臨海外對美國實力的深深懷疑和美國影響力的急劇下降。當前對奧巴馬最緊迫的是三大問題,第一是面對金融危機及由此造成的美國經濟衰退,如何使美國經濟盡快的走出困境;第二是面對伊拉克戰(zhàn)爭和阿富汗戰(zhàn)爭造成的負面影響,如何改善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問題;第三是面對多極化發(fā)展趨勢和新興大國的崛起,如何改善與大國的關系及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所有這些挑戰(zhàn)都將影響奧巴馬政府的內外政策,也將考驗奧巴馬政府應對這些嚴峻挑戰(zhàn)的能力。但是,任何一位新總統(tǒng)都不會改變和放棄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基本戰(zhàn)略目標。奧巴馬曾在他的《無畏的希望》一書中寫道:“即使遭到反對,美國必須一再充當世界警長。”對于奧巴馬即將執(zhí)政,同學們可能非常關心后小布什時代中美關系的發(fā)展走向。我認為,奧巴馬當選之后的中美關系總體上將會保持穩(wěn)定,可能在人權與貿易等議題上會與中國發(fā)生爭議和摩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將會在這些議題上回歸務實、靈活和低調的政策。奧巴馬自己也認為,美國需要與中國建立長期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關系,主張深化美中在經濟安全和全球政策問題方面的高層對話,加強兩國在環(huán)保和軍事領域的交流。對于未來的中美關系如何走向,希望大家給予密切關注和跟蹤研究?!?、歐盟勢力影響日益擴大美國和歐盟大國是傳統(tǒng)盟國關系,但歐洲的聯合對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圖謀無疑形成強有力的制約。冷戰(zhàn)結束后,歐盟不失時機地加速推進一體化進程,1995年歐盟擴大為15國,歐盟整體實力大增?!?999年1月1日,歐元問世。2002年3月,歐元取代了歐元區(qū)的12國貨幣成為該區(qū)域唯一合法貨幣,也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元抗衡的貨幣。歐元的流通推動了歐盟經濟的發(fā)展,同時削弱了美元的國際地位。世界金融體系中出現了美元、歐元、日元三足鼎立之勢。▲●目前歐盟擁有東、西歐28個國家,面積達到43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近5億,GDP約達10萬億美元,成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區(qū)域經濟集團。據歐元之父羅伯特?然而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在制憲問題上就走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早在2001年歐盟就啟動了制憲進程,2004年各成員國在經過多輪的艱難談判后,簽署了《憲法條約》最終文本。但2005年,該條約在法國、荷蘭全民公決中被否決,一體化遭遇50年來最為嚴重的挫折。2007年歐盟成功化解了憲法危機,走出了一體化僵局。為了走出“憲法危機”,▲●歐盟2007年采取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在3月25日,歐盟各首腦齊聚柏林慶?!读_馬條約》簽署50周年,并發(fā)表《柏林宣言》,以重新喚起民眾對一體化的熱情;第二步,在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的積極協調下,歐盟27國在6月召開的歐盟峰會上就“改革”《憲法條約》的新條約框架達成妥協;第三,10月,歐盟在下半年輪值主席國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了非正式首腦會議,討論通過了《里斯本條約》文本,并于12月13日正式簽署了《里斯本條約》,成功化解了憲法危機,走出了一體化僵局?!独锼贡緱l約》保留了《憲法條約》的實質內容,旨在對擴大后的歐盟進行機制改革,提高歐盟的運作效率。與原來的《憲法條約》相比,《里斯本條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回避了“憲法”字樣,刪除了歐盟盟旗、盟歌等“超國家標志”,并被定位成對以往條約進行修改和補充的普通條約,而不是“憲法”,以便成員國能夠以議會投票、無需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批準條約。歐盟明確主張世界多極化,對建立單極世界的主張持反對態(tài)度。▲●法國總統(tǒng)希拉克曾說過:“只有一種主導力量的世界是危險的,這就是我為什么支持一個多極化世界,歐洲也必將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3年2月,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第一次在北約內部打破“默認程序”,對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形成強有力的牽制。▲●2003年5月12日,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說,他的理想是實現一個“大歐洲”,以平等而不是從屬的地位同美國談話。2008年1月18日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在駐法外國使節(jié)新年招待會上提出“相對大國論”,認為新興大國的發(fā)展使世界政治與經濟格局“重新洗牌”,世界將進入為時數十年的“相對大國”時代。薩科齊指出:▲●“在未來三四十年,我們將進入相對大國時代,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在政治、經濟領域日益崛起,俄羅斯逐漸恢復元氣,為形成一個新的大國合唱的多極世界創(chuàng)造了條件,歐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極世界中成為最活躍的極之一。”隨著歐洲一體化的發(fā)展和歐盟綜合實力的增強,以歐盟為核心的歐洲已成為與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同樣重要的國際力量,是冷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俄羅斯意欲重振大國地位俄羅斯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強國,是目前唯一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核大國。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出現了嚴重衰退。但是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tǒng)后,俄羅斯走上了復興之路。當前俄羅斯政府倡導主權民主,政治上否定全盤“西化”,經濟上對能源等戰(zhàn)略行業(yè)加強控制,將國家資本主義視為俄現階段的主要政治經濟政策,主張利用國家權威構建俄生存與發(fā)展的必要法律條件和市場經濟因素,并依靠能源優(yōu)勢和軍事實力重振俄羅斯的大國威望。▲●其中“主權民主”是普京在2005年的國情咨文中提出來的,其實質是維護國家主權、奉行獨立政策、不照搬西方模式、走俄式發(fā)展道路的治國思想?!裨诮洕?,俄經濟自1999年出現恢復性增長后,連續(xù)八年以7%的速度增長。八年來,俄經濟增長了70%,并已進入世界十強之列。經濟實力的增長使俄“20年來首次挺直了腰板”,俄外長拉夫羅夫強調俄不會再扮演“隨從”角色,俄對“歐洲及全球政治發(fā)表意見的時機逐漸成熟了?!?999年俄羅斯商品出口僅為730億美元,2007年出口額躍升到3525億美元,增長了4倍。由于出口成倍增長,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從1999年的125億美元躍升到2007年底的4764億美元,增加了48倍,其黃金和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中國和日本。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1999年關稅收入僅為76億美元,2007年達到1272億美元。但是俄羅斯對外經貿“奇跡”的最根本原因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首先是能源載體(石油、石油產品和天然氣),鋼鐵和有色金屬,貴金屬,圓木,氨和氮肥等產品的價格飛速上升。2007年,包括能源在內的原料出口占俄羅斯出口總額的85%以上,而機器設備出口僅占5%左右。俄經濟出現了原料生產部門繁榮,而加工業(yè)特別是機器設備制造業(yè)相對萎縮的局面。雖然俄羅斯是產業(yè)門類十分齊全的大國,但在出口方面卻是一個品種很單一的出口大國。▲●在政治上,俄羅斯主張世界多極化,并以政治大國的面貌出現在國際舞臺上,積極參與重大國際問題的處理。俄羅斯認為“單極世界”與國際社會發(fā)展趨勢背道而馳,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的企圖必將失敗。2007年2月的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普京指責▲●單極“意味著一個權力中心、一個實力中心、一個做決定的中心……非法的單邊行動不僅連一個問題也沒有解決,還成為新的人類悲劇和緊張局勢策源地的促成因素”?!抖砺摪顚ν庹吒耪摗芬残Q,“單極世界的神話在伊拉克徹底破滅了。利用強大的軍事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作后盾來謀求世界唯一領導地位的失敗,也證明了這一點。”同時,俄羅斯確信多極化趨勢逐漸明朗,正在成為新的國際關系體系基礎。普京在慕尼黑講話強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GDP,印度和中國加在一起高于美國;“金磚四國”加在一起超過歐盟,而且這一趨勢還會擴大?!笆澜缧掳l(fā)展中心的經濟潛力將不可避免地轉變?yōu)檎斡绊懥?,并將加強多極化?!薄裨谲娛律希砹_斯是制衡美國的一支強大力量。俄羅斯強大的常規(guī)軍事力量以及龐大的核武庫,是其制約單極世界的重要軍事基礎。俄的強勢崛起引起西方擔憂,對俄圍堵和打壓加劇,俄則仰仗國力復興予以還擊。從北約東擴、美歐在獨聯體國家發(fā)動顏色革命、建立針對俄羅斯的反導系統(tǒng),到最近西方因俄格沖突企圖孤立俄羅斯,這一切都打破了俄羅斯長期以來希望融入歐洲的夢想?!砹_斯著名的自由派經濟學家亞辛曾說,“俄羅斯想奉行與西方實現一體化的政策,但我們敲西方的門,他們卻要我們走開?!笨梢哉f,“歐洲屬性”的困惑伴隨了俄羅斯幾百年。自從彼得大帝坐著木船從西方返回俄羅斯,300多年間,俄羅斯一直在嘗試融入歐洲,有幾次,其雙腳已踏進歐洲的庭院,但隨后還是被西方人給“請”了出來。對由眾多小國組成的歐洲來說,“歐洲的小浴缸裝不下俄羅斯這頭大象”,俄羅斯始終被視為最嚴重的安全威脅。在融入歐洲的夢想被一再打破后,俄羅斯又開始走回對西方強硬的路線。2007年針對美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tǒng),俄恢復戰(zhàn)略轟炸機遠程巡邏、頻繁試驗新式武器。并且為增強武力,俄還制定投資1852億美元武器現代化計劃。獨聯體系列“顏色革命”后,一批親西方政權上臺,獨聯體內“脫俄西靠”傾向明顯。俄為保住“戰(zhàn)略利益區(qū)”,運用能源、經濟等手段迫使他們向俄“回擺”。在中亞,通過掌握能源開采和運輸權來控制中亞國家經濟命脈。對烏克蘭、白俄羅斯提高能源價格,打擊尤先科親西方政權,壓盧卡申科加快與俄一體化步驟。對格魯吉亞、摩爾多瓦,俄羅斯采取提高能源供應價格,禁止葡萄酒和農產品對俄出口。俄對獨聯體的“高壓政策”雖有一定成效,但也使一些國家對其更加疏遠。比如,格魯吉亞將北約視為“唯一安全保障”,力爭2009年加入北約?!穸罱l(fā)的俄格軍事沖突,更被西方看成是俄羅斯在新世紀與其分道揚鑣的開始。2008年8月1日以來,格魯吉亞與南奧塞梯雙方交火事件不斷。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軍隊進入南奧塞梯控制區(qū)。當天,俄第58集團軍部分部隊開進南奧塞梯,增援駐扎在沖突地區(qū)的俄維和部隊。格俄沖突正式爆發(fā)。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12日宣布結束軍事行動,并于當天同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達成包括撤軍在內的解決南奧塞梯沖突六項原則協議。沖突各方隨后接受并簽署了協議。8月18日,俄羅斯開始從南奧塞梯沖突地區(qū)撤軍。8月26日,梅德韋杰夫在向民眾發(fā)表的電視講話中宣布,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格魯吉亞9月2日宣布同俄羅斯斷絕外交關系,俄駐格大使館3日正式關閉,俄格兩國建立了16年的外交關系就此畫上了句號。俄格戰(zhàn)事后,西方國家開始重新審視與俄羅斯的距離。美國駐聯合國使團外交官帕克?威斯先生說,這是俄羅斯多年來首次敢公開和西方叫板,嚴重挑戰(zhàn)了美國的地緣戰(zhàn)略利益,如果任由俄羅斯繼續(xù)這樣發(fā)展下去,再過5年,世界格局將會非常復雜。德國《焦點》周刊2008年9月2日甚至稱,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的精英和“集權政治家”要把俄塑造成“對抗西方的樣板”,俄也許會因此越來越封閉。英國《衛(wèi)報》9月1日說,從歐盟峰會提出暫?!盎锇殛P系”談判開始,俄羅斯勢必會走向一個越發(fā)被孤立的長期階段。這些擔憂使西方開始考慮進一步“孤立”俄羅斯。而俄羅斯對西方營造出的“孤立狀態(tài)”并不感到焦慮。瑞典專家萊永海姆認為,隨著俄羅斯國力的恢復,中央政權的更加穩(wěn)定、強大,“高舉能源大棒的俄羅斯民族主義將有更大的發(fā)展勢頭?!彪S著近幾年歐美經濟先后出現衰退跡象,美國“世界政治、經濟中心”、歐洲“世界文化中心”這些傳統(tǒng)西方自認為優(yōu)越的東西也受到了更多挑戰(zhàn),這會使俄羅斯在今后更加堅定地走“俄羅斯道路”。俄羅斯的發(fā)展也證實了鄧小平的預言:未來多極世界,俄羅斯算一極?!?、日本走向政治軍事大國步伐加快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它一直不滿于“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現狀,力求成為世界政治大國,同時也在向軍事大國邁進。▲●美國的未來學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將日本稱為“一條腿的國家”,它只靠“多之又多的現金”支撐,由于“獨腳凳出名的坐不穩(wěn)當”,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托夫勒:《力量轉移》,新華出版社1991年版,第457頁)▲●在外交上,日本將不再滿足于美國小伙計的角色,在美日關系上,日本“一邊倒”的態(tài)勢有所改變。安倍和福田兩屆內閣實際上已經調整了小泉時代的對美一邊倒政策,加大了回歸亞洲的戰(zhàn)略取向,把亞洲外交和對美外交并列為日本外交的兩大支柱。安倍上臺不久便開啟了封閉數年之久的對華“破冰之旅”及對韓外交大門,實現了與中韓首腦的高層會晤,但卻以現在不是“朝貢外交”時代為借口,不斷推遲訪美日期。2007年4月溫家寶總理對日本的“融冰之旅”,充實了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對華的“迎春之旅”,進一步夯實了中日政治關系?!裨谡紊希?1世紀初日本力爭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實現其政治大國的夢想和亞洲領頭雁的角色。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為了實現政治大國地位,近年來,頻繁提出想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相當長時期以來的主要目標。2005年,日本與德國、印度、巴西聯合起來結成了“四國聯盟”受挫后,又企圖單獨行動,擠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列,通過經濟援助、外交攻勢等方式拉攏有關國家支持日本“入?!?。但是,由于日本自身的各種因素決定,要想實現“入?!蹦繕瞬⒎且资拢谝埠茈y實現政治大國的目的。▲●在軍事上,日本借助經濟實力積極擴展實力,日本每年的軍費開支約為500億美元,是當前世界軍費開支較多的國家之一。另外,“9?11”事件與“朝核危機”給日本廢除和平憲法與“專守防衛(wèi)”原則,提供了難得的機會。2003年日本國會通過了三個向海外派兵的法案,日本急不可待的想成為軍事大國的野心暴露無遺。2007年5月,日美安全協商委員會發(fā)表《同盟的變革:日美安全及防衛(wèi)合作進展》共同文件,在加速同盟轉型方面達成共識。日本作為美在亞太的戰(zhàn)略據點與關島并重,日本也將日美同盟轉型視為拓展其亞太戰(zhàn)略利益的機遇。新一輪日美同盟轉型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日美同盟從“周邊有事型”向“預防沖突型”轉變。日美正在推行類似北約東擴式的“門戶開放”政策。文件強調日美澳三邊安全合作、日美與印度的伙伴關系,北約與日美同盟的互補作用等,意在構建以日美同盟為核心的多層安全網絡。▲●第二,美承諾繼續(xù)對日“核保護”,保持“美主日從”框架。2006年10月朝鮮核試后,日本國內“核武器論”泛起,美國務卿賴斯專程赴日再三強調對日的“核保護”政策不變。此次文件再度確認,包括核打擊在內的進攻性打擊系統(tǒng)仍由美國負責。美國作為軍事超級大國,并不需要日本直接參與前線作戰(zhàn),只希望日本充當美軍后勤支援,并承擔人道主義援助及維和、戰(zhàn)后重建等責任,圈定了日本的軍事活動范圍。▲●第三,導彈防御系統(tǒng)進入加速部署階段。在日美軍事一體化進程中,導彈防御系統(tǒng)是以守代攻的“拒絕式威懾機制”重點,該系統(tǒng)部署已進入提速階段。2007年12月18日,日本在夏威夷海域的導彈攔截試驗取得成功,使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鶎棓r截技術的國家?!竦谒?,將駐日美軍基地打造為“戰(zhàn)斗力展開據點”。美2005年《國防戰(zhàn)略報告》指出,“戰(zhàn)斗力展開據點”是海外駐軍重組計劃中最高級別基地,是向全球投放兵力以及指揮作戰(zhàn)的中樞。作為PPH級的駐日美軍基地將與日本自衛(wèi)隊合為一體。2014年完成整編后,日美將不僅可以聯合應對朝鮮半島、臺海等地區(qū)危機,亦可強化應對南亞、中東等地區(qū)危機的能力。屆時,駐韓美軍的功能不局限于半島,而與駐日美軍配合行動,兩者統(tǒng)籌運用將成為可能。▲●第五,日本加緊自我松綁,力爭與美“并肩作戰(zhàn)”。在美期待日適度分擔責任,放寬日行動自由度背景下,日本借機自我松綁的動作頻繁。2007年1月,防衛(wèi)廳升格為防衛(wèi)省,自衛(wèi)隊的海外任務由“附加任務”變?yōu)椤罢饺蝿铡?,而安倍任內通過的“國民投票法”則為突破和平憲法禁區(qū)打開缺口。盡管日美在軍事上的依存度不斷上升,但在政治上的信任度卻有所下降。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慰安婦”問題?!?007年3月,安倍發(fā)表“沒有證據顯示日軍強征慰安婦”的談話引爆日美歷史爭議,遭到美輿論猛烈抨擊?!都~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紛紛批評日本的歷史認知,在“慰安婦”和“綁架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在美壓力下,安倍通過熱線直接向布什表明繼承“河野談話”立場,后又重申日接受遠東軍事法庭對強征慰安婦的裁決。但慰安婦問題引發(fā)的震蕩并未平息,美眾議院仍執(zhí)意通過了譴責日本的《慰安婦決議案》,要求日本就強征慰安婦問題做公開道歉和相應補償。荷蘭下院、加拿大眾院等也紛紛效仿美國通過了《慰安婦決議案》,向日本政府施壓。同盟國在歷史問題上如此敲打日本在戰(zhàn)后尚屬首次,“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日本亦開始理性看待同盟關系。作為一個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日本一方面給地區(qū)和平與安全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在亞太地區(qū)也成為對美國的一支牽制力量。日本已多次明確表示,不會接受未來世界是美國領導下的單極世界的主張。這一點,在安倍、福田和麻生等政府外交政策上,都有充分的體現?!?、中國綜合國力穩(wěn)步上升中國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長,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裾紊?,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并且是發(fā)展中國家里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從2005年至今,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國領導人在八國集團同主要發(fā)展中國家舉行對話會議期間,已經舉行了三次集體會晤。在2007年6月德國海利根達姆的第三次集體會晤上,胡錦濤主席強調,新形勢下發(fā)展中國家應加強合作,攜手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zhàn),維護共同利益,重點推動建立良好的國際經濟秩序和金融、貿易、能源環(huán)境,增加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領域的發(fā)言權和代表性,敦促發(fā)達國家切實兌現承諾。▲●經濟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處于世界前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無論是按市場匯率還是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均首次超過美國;全年GDP增長率達到11.4%,GDP超過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對外貿易額達到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外匯儲備達到億美元,連續(xù)兩年位居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之一。202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兩番,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褴娛律希袊嗣窠夥跑娬诔蔀橐恢КF代化的軍隊,具備了在信息化條件下打贏局部戰(zhàn)爭的能力?!爸袊3志捎行У暮朔磽袅α浚菫榱硕糁扑麌鴮χ袊赡艿暮斯?,任何此種行為都將導致中國的報復性核反擊?!薄?008年9月25日21分,長征2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升空,隨著“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新一輪的中國“航天熱”成為北京“奧運熱”后的又一國際話題,美國有幾位航天專家此前發(fā)出感嘆,他將美國比作航天領域里一直跑在前列的“兔子”,如今“兔子”雖然跑的快,領先很多,但在睡覺;中國雖然是航天領域的“烏龜”,過去跑的慢,落后很多,而現在,他們毫不氣餒,步步前進。我國自1999年11月20日發(fā)射“神舟”一號載人試驗飛船后,先后于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3年1月5日,連續(xù)4次發(fā)射成功“神舟”系列號不載人試驗飛船。2003年10月15日,我國發(fā)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神舟”五號的成功發(fā)射和回收,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而這次“神舟”七號成功發(fā)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成功實現太空行走的國家。▲●外交上,隨著國際交流和合作的不斷擴大,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得到提升。2006年相繼召開中非合作論壇、上海合作組織首腦會議、中國與東盟國家首腦會議三大峰會,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2008年在我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殘奧會,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特別是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亞歐首腦會議,來自45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就金融危機、氣候、能源和糧食等全球性問題進行磋商,形成共識,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獲得了與會各國的廣泛贊譽。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迅速崛起的中國已成為推進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地區(qū)大國不斷壯大發(fā)展中國家在二戰(zhàn)后的崛起是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原因。進入21世紀以來,亞非拉的印度、巴西、南非等國正在崛起,經濟持續(xù)強勁發(fā)展,外交空前活躍,努力爭當聯合國安理會新的常任理事國。2007年,這些新興經濟體崛起的態(tài)勢更加凸顯。▲●巴西國內生產總值超過萬億美元,進入世界經濟體10強的行列?!裼《冉洕^續(xù)高速增長,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首次超過美國,與中、俄、巴西共同進入世界經濟10強行列的態(tài)勢日趨明顯。與此同時,越南、印度尼西亞、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等中小新興經濟體也加快發(fā)展,成為世界經濟中引人注目的亮點。▲●越南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全年吸引外資比上一年增長50%以上?!衲戏墙洕涌彀l(fā)展,為迎接2010年世界杯所進行的基礎設施投資進一步加大,成為南部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裼∧嶂鸩綌[脫經濟衰退的陰霾,開始步入經濟強勁增長期,全年GDP增長率達到6.2%?!癜⒏⒆叱鼋鹑谖C陰影,國內政治經濟體制更加成熟、穩(wěn)定,全年GDP增長率達到7.5%,成為拉美地區(qū)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拉動力量之一?!裢炼淙瓿隹诔^1000億美元,吸引外資比上一年增加近20%。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經濟走勢普遍低迷的情況相比,新興經濟體的總體增長繼續(xù)在高位運行,全年增速達到8.1%,成為世界經濟中最大的亮點。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崛起不但加強了其在相關地區(qū)的龍頭地位,而且將促進世界戰(zhàn)略力量的調整和重組,成為推進世界多極化進程的重要新因素。▲7、區(qū)域一體化組織蓬勃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區(qū)域經濟一體化勢頭同樣澎湃。在地區(qū)層面,新興經濟體積極參與和推動區(qū)域、次區(qū)域合作組織機制建設。新興經濟體為了在新的形勢下有效地維護自己的獨立和主權,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強化了聯合自強、走區(qū)域一體化道路的勢頭?!穸砹_斯和中國推動上合組織成員國簽署《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與《保障國際信息安全行動計劃》,以進一步加強該組織的安全合作機制建設。巴西、阿根廷等國推動成立南方銀行、南方共同市場議會,并參與籌組南美國家共同體首屆能源首腦會議,與委內瑞拉等國共同發(fā)表《瑪格麗塔宣言》,宣布成立南美能源理事會及南美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組織,建設南美天然氣管道,同時醞釀將南美國家共同體改為“南美國家聯盟”,全方位推進拉美地區(qū)區(qū)域合作機制建設?!裼《葘δ蟻唴^(qū)域合作聯盟的態(tài)度轉趨積極,推動南盟設立“幫后進”機制,并首先承諾在2007年年底前向經濟最不發(fā)達的南盟成員國開放市場,免除其產品的進口關稅并放寬人員簽證審批?!耨R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中小新興經濟體經濟參與和推動東盟組織機制建設,各成員國簽署《東盟憲章》、《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東盟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宣言》等文件,力爭在2015年使東盟形成類似歐盟的單一市場,使東盟擺脫松散機制,向具有約束力的區(qū)域性組織轉變。總之,兩極格局解體的結果,并未形成一個超級大國獨霸世界的局面,而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這一趨勢在兩極對峙時已經孕育。兩極解體后,各種力量還未能建立起新的平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現在還處于過渡時期,但世界格局多極化,卻是必然無疑的,和平與發(fā)展仍將是當前世界的兩大主題。▲(二)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發(fā)展趨勢▲●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關系將繼續(xù)呈現總體和平與局部沖突、總體穩(wěn)定與局部動蕩、總體發(fā)展與局部混亂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和平與發(fā)展仍是21世紀的時代主題,要和平、求合作、促發(fā)展仍是時代的主流。另一方面,新世紀引起動蕩的因素仍將很多,世界熱點地區(qū)、熱點問題會在主要大國的邊緣地區(qū)不時出現,恐怖主義威脅、環(huán)境威脅、高科技毀滅手段威脅等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會越來越突出。這種總體緩和與穩(wěn)定、局部伴隨著戰(zhàn)爭與沖突或緊張和動蕩的局面,與21世紀國際體系的變化趨勢密切相關。兩極格局瓦解后,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其主要特征已經基本消失,但諸多附屬特性尚在消失過程中。新的格局的主要特征已經出現,但戰(zhàn)略調整、重新定位、重新組合、重建機制的過程仍在繼續(xù)?!^渡時期的國際戰(zhàn)略格局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由少數西方發(fā)達國家組成的既得利益集團,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實力,主導并利用現行各種國際規(guī)則,保護和擴大其既得利益。冷戰(zhàn)結束的客觀后果是,世界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如此廣闊的相對統(tǒng)一市場,出現了全球主要力量擁有如此廣泛而堅實的共同既得利益的狀態(tài),出現了除非其內部發(fā)生分裂否則在一、二十年內不會遇到挑戰(zhàn)者的局面,以致有人聲稱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已經成為唯一可行的選擇,歷史開始了以西方價值觀和制度的勝利作為終結的進程。▲第二,美國是這個既得利益國家集團中影響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時,歐洲作為一個整體的實力也在急劇提升。美國只是整個西方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影響力的源泉也在于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歐洲的選擇才特別值得關注?!谌?,在確立和實施國際規(guī)則的方式上,明顯帶有地域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并開始呈現出北美、歐洲并立和亞洲加速組合之勢。地區(qū)一體化無論就深度和廣度而言都在加劇,并隱藏著各主要力量力求鞏固和擴大勢力范圍、將于己有利的規(guī)則灌注其中以抵御區(qū)外競爭的動機?!谒?,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擁有建立更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強烈愿望和某些優(yōu)勢,比如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中東國家的石油資源、中國的人口規(guī)模,但總體來看,它們大都是現行不公平國際規(guī)則和由發(fā)達國家設定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們之間受益或受損情況又有很大的差別,因而在形成集體行動以謀求共同利益方面還存在重重障礙,尚需要下大力氣加深合作。▲1、國際戰(zhàn)略格局繼續(xù)由一超多強向多極演變冷戰(zhàn)結束后,國際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形成國際格局的過渡期。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各種戰(zhàn)略力量紛紛調整戰(zhàn)略定位和戰(zhàn)略部署,出現了一種相互制衡、競爭發(fā)展的局面。除美國以外的各主要戰(zhàn)略力量積極主張或支持多極化,反對美國的單極化和單邊主義,有利于推動多極化的發(fā)展?!谝唬瑲W盟隨著不斷擴大和聯合,獨立性進一步增強。經過50年的擴大和發(fā)展,到2007年1月已經成為一個總人口超過4.8億、GDP高達12萬億美元的強大國家聯合體。歐盟的經濟總量已經和美國相當。經濟實力的增強,尖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必然導致歐盟國家軍事實力的提升和防衛(wèi)能力的加強。軍事實力的提升,又必將導致歐盟獨立性的進一步增強,加之歐盟與美國之間在全球治理和治世理念上存在越來越大的分歧,一個與美國并行而價值理念不同的歐盟將會出現,美歐之間的競爭有可能加劇,從而較大地改變目前的國際戰(zhàn)略格局?!诙砹_斯的發(fā)展勢頭和崛起,力量不可小覷。2006年中期以來,由于石油財富的劇增,俄羅斯國內經濟發(fā)展很快。俄羅斯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加上其從前蘇聯繼承下來的強大軍事制造能力和軍事優(yōu)勢,將使俄羅斯成為21世紀和美國爭雄的最強大力量之一。冷戰(zhàn)后的歷史使俄羅斯意識到,俄羅斯必須走一條獨特的發(fā)展道路,強化自身安全能力建設,以不妥協的姿勢迎擊對俄羅斯的安全威脅。俄美歐之爭將會呈現繼續(xù)演進之勢。▲第三,新興國家較強的發(fā)展?jié)摿?,成為制約單極霸權的力量。在其他發(fā)展中的大國中,中國、印度、巴西等國都具有較強的發(fā)展?jié)摿Γ瑢⒊蔀?1世紀制約美國霸權的力量。在多極化進程中,美國繼續(xù)推行單邊主義,四處插手,戰(zhàn)線越拉越長,包袱越背越重,霸權野心過大和戰(zhàn)略能力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美國借反恐干涉別國內政,推銷其意識形態(tài),加強在各地的軍事存在,結果只能使它同許多國家特別是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矛盾越來越激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美國的單極霸權?!?、國際戰(zhàn)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多極格局的實現將是一個非常復雜曲折的過程,它取決于推行單極和推動多極的兩種力量在物質因素、精神因素等方面的發(fā)展勢頭和潛力后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際戰(zhàn)略力量的對比發(fā)生了嚴重傾斜。美國擁有當今世界最雄厚的經濟實力、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特別是美國經濟已經占到世界經濟總量的近30%,與其他國家的相對優(yōu)勢明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難以形成一支與美國單獨相抗衡的戰(zhàn)略力量?!褡鳛榘詸嘀髁x和強權政治新的表現,美國極力推行“新干涉主義”、“新炮艦政策”和新經濟殖民主義。計劃用10年時間在全球范圍內調整軍事部署,完善全球軍事基地體系,提高全球投送和干預能力。把駐歐美軍部署的重心從“老歐洲”轉到“新歐洲”,逼近俄羅斯邊界。加強在中東、中亞、外高加索、南亞和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將其在歐亞大陸東西兩大軍事基地群聯為一體。重組亞太駐軍,構建日本和關島兩大軍事中心,削弱駐韓美軍并逐步南移部署。美國在全球范圍內調整軍事部署,公開說是為了應對以恐怖主義和所謂“無賴國家”為重點的多元化威脅,在深層次上是為了強化軍事優(yōu)勢,控制戰(zhàn)略要地,謀求世界霸權。一俟部署到位,美國的全球投送和干預能力將進一步加強,美國的軍事冒險性可能上升,對世界軍事形勢、地區(qū)安全和大國關系將產生嚴重影響。依托其軍事實力,推行單邊主義,強化對地區(qū)軍事事務的干涉,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傾向會繼續(xù)加強。美國還提出“先發(fā)制人”理論,對未來國際安全體系和國際秩序將造成巨大沖擊?!?、全球反恐形勢仍然嚴峻上世紀末,全球恐怖組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植乐髁x已經發(fā)生了變異,新的恐怖主義與伊拉克戰(zhàn)爭的不合法性與戰(zhàn)爭破壞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新恐怖中心比原有的恐怖中心更具生命力,更難從物理上加以清除,更容易與地區(qū)矛盾融為一體。“基地”組織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也加快裂變的步伐,與新的地區(qū)恐怖主義中心聯為一體,向多中心結構轉化。全球恐怖勢力新的聯盟時代已經到來,而現有的軍事手段難以遏制恐怖組織的全球化進程。進入21世紀之后,恐怖主義的全球化趨勢有增無減。盡管隨著大國之間多極格局的出現,大國關系中的民主化程度會有所提高。但是,大國政治的現實仍將存在,小國弱國的利益仍將難以徹底得以體現。所以,恐怖主義滋生的根源仍將存在。從另一個方面講,世界上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越不可能,類似國內犯罪性質的國際恐怖活動會越盛行??植乐髁x成為嚴格控制下的穩(wěn)定秩序中的出氣孔。所以,新世紀全球面臨的反恐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然而,恐怖組織在變,國際反恐模式也在相應改變?!褚环矫?,美國領導的反恐聯盟與基地組織陷入長期消耗戰(zhàn)之中。這一局面在新世紀可能會持續(xù)下去?!窳硪环矫?,中國首倡的上海合作組織主導下反恐斗爭,將重點從合作打擊“三股勢力”轉入合作預防期,進一步削弱“三股勢力”的社會基礎,鞏固反恐形勢。這一模式在新世紀將會繼續(xù)取得成效?!?、熱點問題將會持續(xù)升溫傳統(tǒng)世界熱點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加以解決,新的熱點問題可能會爆發(fā)。熱點問題的種類很多,根據引發(fā)熱點問題的原因不同,可以分為:核不擴散問題、意識形態(tài)較量、領土和邊界糾紛、宗教糾紛、能源問題、環(huán)境問題等幾大類,有的熱點問題則是摻雜了其中的幾類矛盾和沖突?!窈瞬粩U散問題,是由無核國家和組織企圖取得核能力而與以美國為首的核不擴散運動產生的沖突,如目前的朝鮮半島核危機、伊朗核危機,甚至基地組織企圖獲得核武器而引發(fā)的危機,等等。這些危機有時會以尖銳的形式表現出來,形成世界熱點。這樣的問題在新世紀仍將存在和出現,考驗著國際社會的耐心和能力?!耦I土和宗教糾紛問題,引發(fā)的熱點問題是比較常見的類別,這樣的糾紛通常是有具體的領土利益和宗教利益引發(fā)的,不是純粹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和信仰沖突,如巴以沖突,其直接沖突的誘因是領土利益和對宗教圣地的爭奪,不完全是宗教教義的矛盾。這樣的熱點問題在新世紀仍將存在?!衲茉春铜h(huán)境問題,是21世紀的新熱點之一。隨著能源危機的到來和環(huán)境保護的緊迫性越來越大,包括水資源和石油資源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的競爭將有可能引發(fā)新的熱點,國家之間在能源領域的競爭會日益強化,在環(huán)保問題上的爭論也會日益激烈。這些競爭和爭論在21世紀會繼續(xù)以熱點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鑒于21世紀國際競爭的特點,對熱點問題的處理能力和控制水平是決定一國權力的重要標志。一個國家對熱點問題領域的控制水平越高,對熱點問題處理的主導能力越強,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就會越大。所以,重視和加強對熱點問題的研究,是新世紀各國的重要議題?!?、當前國際戰(zhàn)略格局中的大國關系冷戰(zhàn)結束后,大國關系經歷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各國圍繞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斗爭十分激烈。各大國都在積極推動建立一個能夠維護新的國際秩序的政治格局,并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著斗爭與合作。同時,地緣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傳統(tǒng)因素和恐怖主義、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能源安全等非傳統(tǒng)因素對大國關系的影響都在上升。當前的大國關系主要呈現以下特點:▲●1、保持“總體穩(wěn)定”。大國關系基本保持穩(wěn)定,更富彈性,主要大國間直接對抗的可能性較小。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矛盾不會因為相互間有合作而消失,也不會因相互間的斗爭改變彼此合作的基本態(tài)勢,但合作中競爭的一面在加劇,借重中牽制的一面在發(fā)展。美全球戰(zhàn)略調整和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成為引領大國關系新一輪互動的關鍵,中美間又合作又相互制約的態(tài)勢成為影響大國關系全局的一條主線。▲●2、“逐利競爭”激烈。各大國更加重視經濟外交,特別是圍繞著戰(zhàn)略資源、能源產地、能源通道的競爭加劇,加緊博弈,能源外交活躍,因競爭引發(fā)的矛盾與摩擦增多。油氣資源事關各國核心利益,油氣供給大國越來越趨向于以資源為工具,施以政治影響,構建于己有利的大國關系。俄烏天然氣之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