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論一、研究對象以中國歷史上的法律制度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探索中國法律的起源、各種類型法律制度的性質、特點、作用、發(fā)展演變的過程和規(guī)律性。二、中華法系的特點1、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束縛2、維護封建倫理,確立家族法規(guī)3、皇帝始終是立法與司法的樞紐4、官僚貴族享有法定特權5、諸法合體,行政機關兼理司法
四、學習方法中國法制史的學習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理清歷史發(fā)展的線索、思路,抓住中國法制發(fā)展的脈絡。首先,必須抓住中國法制發(fā)展的幾個大的階段。其次,了解每一階段包括那幾個主要朝代。最后,掌握每個朝代的法制的內容、特點。
大致是從立法概況、立法思想、法律形式、部門立法(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制度、經濟立法等)、司法制度這幾個方面來學習。中國法制史的發(fā)展,經歷了奴隸制時期、封建制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社會主義時期。1、中國早期法制我國早期法制,是指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制,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終止于公元前770年.夏、商是奴隸制法制的形成和發(fā)展時期、西周則是奴隸制法制成熟與完備時期。西周法律制度是中國法制史學習的重點2、春秋以后的古代法制
我國在公元前770年至1840年,春秋、戰(zhàn)國、秦朝是封建法制的形成期,漢朝是封建法制的確立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法制的過渡演變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時代特征。隋唐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唐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得到空前的發(fā)展,中國古代法制也達到最高水平。夏、商的法律制度第一章
(二)法律的產生1、法律是如何形成的?我國奴隸制法律由禮和刑兩部分組成(1)禮源于原始宗教禮儀(2)刑始于兵
(三)律律:均布,古樂器中調音律的工具,引申為規(guī)范約束,與法通用。戰(zhàn)國時,商鞅改“法”為“律”以后歷代沿用,如:《秦律》、《永徽律》?!胺ā迸c“律”連在一起作為一種法律形式,是在清末民初時開始的。另外,“辟”、“彝”都有“法”之義。第二節(jié)、夏朝的法律制度(一)“奉天罰罪”的神權法思想(二)禹刑禹刑:“夏有亂政,而作禹刑”,是夏朝刑事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為追念其先祖而命名為“禹刑”。“夏正刑有五,科三千條”:意思是夏朝刑罰體系由墨、劓、刖、宮、大辟五刑組成,共三千條。(三)“昏、墨、賊,殺?!薄断臅吩唬骸盎琛⒛?、賊,殺,皋陶之刑也。”昏:“己惡而掠美為昏”。自己有了罪惡而掠取別人的美名來掩飾。墨:“貪以敗官為墨”。貪婪敗壞官紀為墨(不潔)。賊:“殺人不忌為賊”。肆無忌憚的故意殺人為賊。(四)“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威侮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泛指天象。引申為對上天不敬。怠棄三正:三正即三卿。引申為不重用大臣。出自《尚書·甘誓》,是夏啟討伐有扈氏的依據。(七)監(jiān)獄的設置圜土:監(jiān)牢的形象名稱。在地下挖圓形的土牢或在地上圍起圓形土墻,以監(jiān)禁罪犯,防止其逃跑。商湯的首領曾被囚于“夏臺”這個地方,而“夏臺”又叫“鈞臺”。所以后來“夏臺”、“鈞臺”都成為夏朝監(jiān)獄的代稱。第三節(jié)商朝的法律制度2、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神權思想,“恭行天罰”3、罪名(1)舍棄稼穡(2)不從誓言(3)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4、刑名(1)死刑A斬、戮B炮烙C醢D脯E劓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殺掉。F剖心刑(2)肉刑主要是指對犯罪者施以割裂肌膚、殘害肢體而不取其性命的刑罰A墨刑B刖刑D宮刑
奴隸制五刑:指的是奴隸社會墨、劓、刖、宮、大辟這五種刑罰。(3)徒刑將犯罪者拘系使其勞作的刑罰三、商朝的繼承制度商朝初期:王位繼承是兄終弟及與父死子繼并行。商朝末期:則完全實行父死子繼制。商朝在實行父死子繼制以后,又逐漸實行了嫡長繼承制。四、司法機構商王掌握最高的立法權和司法權。在中央和地方還分別設有專司審判案件的官吏,中央稱“寇”;地方的稱為“正”、“史”。商朝的司法審判具有鮮明的天罰神判特色,司法裁判、定罪量刑常常是通過占卜有“神判”來決定。五、監(jiān)獄圜土,羑里、囹圄。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西周的建立與發(fā)展周族原是陜西高原的一個古老部落,周文王(姬昌)曾被商王封為西伯侯。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借助奴隸反抗的力量一舉滅商,建立了周朝,定都于鎬京(今陜西西安),因其位于后來東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故史稱“西周”。西周建立后,政治、經濟、文化日趨發(fā)達,處于我國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其法制也達到空前完備的程度。學習重點:1、西周的法律思想2、西周的主要法律形式3、禮的性質、作用及禮刑關系4、西周的刑法的主要內容5、西周的民法的主要內容6、西周的司法制度一、立法指導思想明德慎罰——即提倡德教,審慎適用刑罰1、產生原因2、具體含義3、意義禮制的基本特征——親親、尊尊、長長、男女有別二、西周的立法狀況1、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閱。2、編訂刑書(1)九刑:存在不同的解釋。一般指五刑加上流、贖、鞭、撲四刑。(2)呂刑:周穆王時司寇呂侯制定?!秴涡獭肺涨按牧⒎ń涷?,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作了改革,規(guī)定了贖刑原則以及其他的刑事政策,從而使奴隸制立法漸趨成熟。3、制定周禮“周公制禮”:周公姬旦攝政,主持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立法活動,通過“制禮作樂”,建立起一套典章禮儀制度與宗法等級秩序。三、法律形式誓:即誓詞,帶有軍令的性質。誥:指周王對諸侯和下級官吏的訓話。命:指周王就具體事務臨時向行政機關發(fā)布的命令。禮:內容龐雜,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婚姻家庭等各個方面,其中很多內容具有法律規(guī)范性。遺訓:指先王的誓命,也包括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某些習慣。殷彝:指商朝法律中有利于周朝統(tǒng)治者的某些內容。四、周禮的性質與作用1、禮的性質和作用2、禮與刑的關系四、西周的刑事立法(一)刑名1、死刑2、肉刑:墨、劓、刖、宮3、流刑4、鞭刑5、贖刑6撲刑(二)罪名1、違抗王命罪2、不孝不友罪3、寇攘奸宄4、殺人越貨罪5、群飲罪6、誹謗罪7、違背誓言罪(三)定罪量刑的原則1、區(qū)分眚、非眚,非終、惟終2、罪疑從輕原則3、同罪異罰原則“八辟之法”: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4、寬嚴適中五、民事立法(一)所有權周王對全國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隸擁有最高所有權。周王有權把土地和奴隸封賞給諸侯和臣屬,而諸侯和臣屬對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但這種局面到西周后期被打破。奴隸和牛馬是奴隸主的重要財產,奴隸主可以隨意買賣、贈與或用以賠償、抵債和繼承。(二)契約關系買賣契約:亦稱質劑。質劑是長短不同的兩種契約券書,大市用“長券”,即質,小市用“短券”,即劑。借貸契約:亦稱傅別。租賃契約:六、婚姻家庭制度和繼承制度(一)婚姻制度1、一夫一妻制2、婚姻關系的締結(1)男女雙方必須嚴格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同姓之間不許通婚。(3)履行“六禮”程序―――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親迎。
3、婚姻關系的解除(1)“七去”:丈夫可以以七種理由休棄妻子,即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多言、盜竊。(2)“三不去”:有下列三種情況之一者,丈夫不得休棄妻子,即“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后富貴”。(二)家庭制度1、父權家長制的統(tǒng)治。2、男尊女卑、夫妻不平(三)繼承制度嫡長繼承制:即“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七、西周的訴訟制度訴訟與審判1、起訴民事訴訟為“訟”,刑事訴訟為“獄”。輕微案件,可以口頭起訴;比較重大的案件需要交文字書狀。刑事案件的書狀稱“劑”,民事案件的書狀稱“傅別”。當事人起訴時要交納訴訟費。民事案件要交“束矢”、刑事案件要交“鈞金”。2、審理
五聽:“以五聲聽獄訟”,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3、判決判決要由司法機關依據法律或判例制作法律文書,還要向當事人宣讀。4、上訴當事人對判決不服,可以上訴。根據地區(qū)的遠近,西周的法律規(guī)定了不同的上訴期限。上級司法機關接到上訴期之內的上訴書要開庭審理,司寇、三公都參與重大案件的審理。
第三章
春秋戰(zhàn)國的法律制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學習重點:1、鄭國子產鑄刑書2、鄧析私造竹刑3、公布成文法引起的爭論及意義4、戰(zhàn)國時期立法指導思想5、李悝《法經》的主要內容及歷史地位6、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一、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春秋時期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確立1、井田制的破壞2、郡縣制代替分封制3、禮制的衰落二、儒、法學派的主要法律思想1、儒家的法律思想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2、法家的法律思想以法治國,一斷于法。商鞅重法,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韓非提出“以法為本”,法勢術相結合。三、春秋時期法律制度的變革(一)各諸侯國的立法狀況:各諸侯國相繼公布了成文法1、鄭國公元前536年,鄭國的子產“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鄭國公布由鄧析私造并寫在竹簡上的竹刑。2、晉國公元前513年,晉國大臣趙鞅將范宣子的刑書鑄在鐵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二)成文法的公布1、因成文法的公布而引起的紛爭(1)鄭國子產公布刑書時,遭到以叔向為代表的舊貴族的反對(2)晉國鑄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對。2、公布成文法的意義(1)成文法的制定與公布打破了法律的秘密狀態(tài)和神秘色彩,使法律內容走向公開化,開創(chuàng)了古代法律制度發(fā)展的新紀元。(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標志著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發(fā)展,同時也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統(tǒng)治。四、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狀況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中取得政權的地主階級進行了變法運動。(一)新興地主階級的立法原則1、事斷于法2、刑無等級3、重刑輕罪4、布之于眾(二)李悝的《法經》<<荀子.修身篇>>:竊貨為盜,害良為賊1、《法經》的主要內容《法經》是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一部粗具體系的法典,是戰(zhàn)國初期由魏國的李悝制定?!斗ń洝饭灿小侗I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六篇。其主要內容大體可歸納為3個部分:(1)正律部分包括前四篇,主要是懲治盜賊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2)雜律部分即第五篇《雜法》,主要是懲治盜賊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如: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3)具律部分即第六篇《具法》,類似于現代刑法總則。2、歷史地位《法經》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藍本。(1)《法經》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和體系體系上:首次創(chuàng)立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篇章體例基本原則上:“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重刑主義法制原則(2)《法經》促進了當時封建經濟的形成和鞏固。(三)商鞅變法秦國商鞅兩次發(fā)布變法令,第一次是公元前359年,其重點是打擊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勢力;第二次是公元前350年,其重點是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其措施主要有:1、編訂戶籍,實行連坐2、獎勵軍功3、獎勵告奸4、獎勵農業(yè)生產5、廢井田,開阡陌6、取消分封制,建立郡縣制7、統(tǒng)一度量衡在法律方面主要是:1、改法為律2、明法重刑:族刑連坐;行刑重輕;不赦不宥;刑用于將過;獎勵告奸第四章秦朝的法律制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疆域秦兵馬俑學習重點秦朝法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特色云夢竹簡秦朝的刑事立法秦朝的行政立法秦朝的經濟法規(guī)一、秦朝的社會狀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了戰(zhàn)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鞏固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統(tǒng)一國家,采取了許多措施:政治方面:在全國范圍建立了統(tǒng)一的政治體制。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縣、鄉(xiāng)、亭、里經濟方面:頒布了“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統(tǒng)一度量衡。思想文化方面:焚書坑儒、以吏為師、以法為教。軍事方面:驅逐匈奴、修建長城。(一)立法指導思想法令由一統(tǒng)事皆決于法以刑殺為威
back二、從《云夢秦簡》看秦朝的立法概況(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夢縣城關睡虎地十一號秦墓發(fā)掘中,出土了大量記載秦法律令的竹簡,稱之為“云夢秦簡”?!霸茐羟睾啞惫惨磺б话俣嗝?,內容非常豐富,絕大部分是秦的法律令文書。據考證,十一號秦墓的主人叫“喜”,曾任一些與司法有關的職務。他生前根據工作的需要,抄錄部分秦律的條文和有關的法律令文書,這些法律大多是戰(zhàn)國末期秦國的法律,但秦朝建立后基本沿用。二、從《云夢秦簡》看秦朝的立法概況(二)1、律:律是國家正式制定、頒布的成文法典。主要的秦律有《秦律十八種》、《效律》及《秦律雜抄》等。2、令:令是秦朝政府針對一時之事以國家名義頒布的單項法規(guī)。3、式:式是朝廷統(tǒng)一頒布的規(guī)定官吏審理案件的準則以及審訊筆錄、現場勘驗筆錄、查封筆錄等法律文書程式的法律文件。主要為《封診式》。4、法律答問: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對秦律進行解說。5、廷行事:是國家中央一級司法機構的“行事”成例,具有“判例”之意。6、其它:程、課等。云夢秦簡是1975年在湖北云夢城關睡虎地十一號秦墓中發(fā)掘的記載秦法律令的竹簡。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秦律令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第二部分:《法律答問》,以問答形式對秦律某些條文術語以及律文的意圖所作的解釋。第三部分:《封診式》,是關于審判原則以及對案件進行調整、勘驗、審訊、查封等方面的規(guī)定和案例。第四部分:《為吏之道》,官吏應遵守的一些原則要求。
back(三)法律形式律令(制、詔)式法律問答廷行事
back(一)罪名盜竊罪賊殺傷罪誹謗罪不敬皇帝罪以古非今罪非所宜言罪三、秦朝法律的主要內容(二)(一)刑事法制2、刑罰1)死刑:棄市、具五刑.定殺.族誅.坑.車裂2)遷刑3)徒刑(作刑)①城旦和舂②鬼薪和白粲③隸臣和隸妾④司寇和舂司寇4)經濟刑(財產刑):貲刑(貲甲或貲盾(罰金),貲戍(發(fā)往邊區(qū)作戍卒),貲徭(罰服勞役))5)羞辱刑:耐剃胡子,髡剃發(fā)。3、罪名1)危害皇權罪:投書罪2)職務犯罪:
“犯令”、“廢令”肉刑:墨、劓、斬左右趾、宮、笞,并與勞役刑結合使用。身份刑:奪爵、廢四、秦朝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1、中央司法機關:廷尉、御史大夫2、地方司法機關:郡守、縣令,還有縣下的鄉(xiāng)和亭的負責人。(二)訴訟審判制度1、起訴:公訴和自訴2、訴訟權:公室告和非公室告3、審判:讀鞫和乞鞫(三)司法官員的責任1、失刑:過失輕罪重判或重罪輕判。2、不直:故意輕罪重判或重罪輕判。3、縱囚:故意減輕情節(jié),使罪犯達不到判罪標準,逍遙法外。四、秦朝的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1、中央司法機關:廷尉、御史大夫2、地方司法機關:郡守、縣令,還有縣下的鄉(xiāng)和亭的負責人。(二)訴訟審判制度1、起訴:公訴和自訴2、訴訟權:公室告和非公室告3、審判:讀鞫和乞鞫(三)司法官員的責任1、失刑:過失輕罪重判或重罪輕判。2、不直:故意輕罪重判或重罪輕判。3、縱囚:故意減輕情節(jié),使罪犯達不到判罪標準,逍遙法外。(三)定罪量刑的原則區(qū)分有無犯罪意識區(qū)分故意與過失并合論罪共犯加重自首減刑誣告反坐
back公室告:指控告同自己無血緣關系的他人盜竊、殺人、傷害等行為的案件。非公室告:控告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他人盜竊自己的財產或家長刑殺傷害子女奴妾等行為的案件。凡屬非公室告司法機關不予受理。2、訴訟程序辭者辭廷:指訴訟者要到司法機關起訴。爰書:調查、勘驗筆錄。封守:指查封財產、看守家屬。3、審判程序秦司法機關對當事人的審訊方法和步驟大致如下:(1)聽取當事人的口供。(2)根據其口供的矛盾之處和不清楚的地方提出詰問。(3)對多次改變口供,不老實認罪服罪者,施加刑訊。五、秦朝法制的發(fā)展結果法律很多,繁如秋荼,密如凝脂刑罰殘酷,劓鼻盈縈,斷足盈車成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
第五章兩漢的法律制度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漢朝的疆域一、掌握學習重點:“無為而治”的指導思想漢代法律的儒家化兩漢的刑事立法兩漢的訴訟制度第一節(jié)漢代法律的基本思想甲父乙,與丙爭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擊丙,誤傷乙。甲當何論?或曰:“毆父”,當梟首。論曰:“臣愚以父子至親也,聞其斗,莫不有怵悵之心,持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詬父也?!洞呵铩分x,許止父病進藥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誅。甲非律所謂毆父,不當坐。”一、漢朝立法指導思想的演變第一階段:漢初到漢武帝親政前,以黃老思想為主,輔之以儒、法思想,表現為“與民休息”、“約法省刑”、“無為而治”。第二階段:從武帝起,以儒家思想為主,輔之以法家思想。表現為“德主刑輔”。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兩漢神權法思想明德慎罰一斷于法布之于百姓
重其輕者法令由一統(tǒng)事皆決于法以刑殺為威約法省刑德刑并用順天行刑二、漢朝的立法概況(一)“約法三章”與“漢律六十篇”1、“約法三章”:2、漢律六十篇:漢高祖時期:①蕭何《九章律》9篇②叔孫通《傍章》18篇漢武帝時期:③張湯《越宮律》27篇④趙禹《朝律》6篇(二)主要立法形式1、律:2、令:3、科:4、比:二、法律形式1、律是漢朝經常適用的就法律形式,即通常所說的的“法典”。它不是針對某一事項頒布的,也不是隨時修訂的,所以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適用的普遍性。2、令即皇帝的命令,是根據需要,隨時頒布的單行法規(guī)。它的法律效力高于律,可以變更或替代律的有關規(guī)定。3、科是針對某類事的一個方面制定的單行法規(guī)。4、比謂之類例。即是可以用來比照斷案的典型判例,也叫“決事比”。5、春秋經義6、法律解釋一、罪名1、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打擊割據勢力方面阿黨附益罪
《酎金律》:懲罰諸侯王進貢的貢金不合斤兩、成色標準的法律?!蹲蠊俾伞罚簯土P那些舍棄朝廷的官職而到諸侯處做官的人的法律事國人過律罪非正罪僭越罪泄漏省中語罪2、加強君主專制,嚴防臣下專權方面欺謾、詆欺、巫罔罪非議詔書、毀先帝罪左道罪廢格詔書罪3、維護皇帝尊嚴,保障皇帝安全方面不敬、大不敬罪闌入宮門罪4、鎮(zhèn)壓農民反抗,維護地主階級專政方面大逆無道罪群飲罪首匿罪通行飲食罪見知故縱罪二、刑名1、死刑
殊死,即斬首。2、肉刑3、徒刑
顧山:為女徒犯規(guī)定的專門的贖罪的方法,即讓其一個月出三百錢雇用他人代之服勞役,也稱為“女徒顧山”。三、文景時期的性質改革1、背景——緹縈上書2、內容墨(黥qing)——髡鉗為城旦舂劓——笞三百——笞一百斬左趾——笞五百——笞三百斬右趾——棄市3、意義標志著中國古代刑制由野蠻階段進入較為文明階段的轉折點同時為從奴隸制五刑走向封建制五刑過渡奠定了基礎。四、定罪量刑的若干原則1、關于刑事責任年齡2、關于法律時效3、親親得相首匿4、先自告者除其罪5、貴族官僚有罪先請即上請制度第四節(jié)行政、民事、經濟制度一、民事立法(一)行為能力1、“二十三傅之疇官”2、民事權力范圍因人而異(二)所有權1、土地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兩漢2、其它財物3、遺失物(三)契約關系1、買賣契約——券書2、借貸契約二、婚姻家庭和繼承制度(一)婚姻制度1、婚姻關系的建立結婚程序婚齡贅婿婚姻2、—妻多妾制3、離婚制度漢律仍以”七去”、”三不去”為離婚的基本原則。關于離婚后的財產問題,漢律規(guī)定由丈夫提出離婚,允許女方將賠嫁財物帶走(二)家庭關系維護父權:漢律設有”不孝”罪,“大逆”罪,提倡同居共財維護夫權:漢律規(guī)定丈夫可以蓄妾,可以再娶。(三)繼承制度王位繼承:實行嫡長繼承制?!胺亲印薄ⅰ胺钦辈坏美^承財產繼承:漢代出現諸子均分財產的情況第五節(jié)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中央: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審判權中央常設司法機關——廷尉地方:州、郡、縣(二)訴訟制度1、告劾種類自訴公訴限制:告劾須逐級進行,特殊情況可以越級上書皇帝。
除謀反大逆處,一般情況下不準卑幼告發(fā)尊親長,告者要受到懲處。2、逮捕和羈押對普通人犯,有人告發(fā)或被官吏告劾,即隨時予以逮捕。對于民間的輕微事訟,一般不予逮捕,往往采取“教化”的方法,以息事省訟。對貴族官僚的犯罪,如需逮捕得先奏請皇帝,所謂“有罪先請”。3、審理和判決鞫獄和斷獄:即對被告人進行審訊和判決?!洞呵铩窙Q獄傳復;即審訊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復審,以考察其供辭是否與上次相同。讀鞫:即復審后進行判決,判辭要向被告人宣讀。4、上書復審
漢代稱乞鞫,即對原司法機關的判決不服,允許當事人上書請求復審。5、執(zhí)行行刑機關行刑季節(jié)錄囚:指皇帝或有關機關審錄已決或未決囚犯,檢查下級司法機關審判是否合法,是否有差錯,以便平反冤案,及時處理久系未決案件的一項制度。二、古案解析
(將下述《論語》中虛擬的案例譯成現代漢語,并簡析其中蘊含的法律原則)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薄?/p>
(漢宣帝詔令)耆老之人,齒發(fā)墜落,血氣既衰,亦亡暴逆之心,今或罹于文法,拘執(zhí)囹圄,不終天命?!钦_告、殺傷人,它皆勿坐。(《漢書·刑法志》)(漢惠帝詔稱)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皆完之。(《漢書·惠帝記》)(漢景帝后元三年詔稱)高年老長,人所尊敬也;鰥寡不屬逮者,人所哀憐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侏儒,當鞠系者,頌系之。(《漢書·刑法志》)(漢宣帝元康四年詔稱)自今以來,諸年八十以上,非誣告、殺傷人,它皆勿坐。(《漢書·宣帝紀》)(漢成帝鴻嘉元年詔稱)年未滿七歲,賊斗殺人及犯殊死者,上請廷尉以聞,得減死。(《漢書·刑法志》)(漢平帝元始四年詔曰)婦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歲以下,家非坐不道,詔所明捕,它皆勿得系。(《漢書·平帝紀》)年七十以上,人所尊敬也。非首殺傷人,毋告劾也,毋所坐。二、古案解析
“甲盜牛,盜牛時高六尺,系一歲,復丈,高六尺七寸,問甲何論?當完城旦?!?《睡虎地秦簡》)
漢承秦制,蕭何定律,除參夷連坐之罪,增部主見知之條,益事律興、廄、戶三篇,合為九篇;叔孫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又漢時決事,集為令甲以下三百余篇,及司徒鮑公撰嫁娶辭訟決為法比都目,凡九百六卷。(《晉書·刑法志》)文帝十三年,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刑,詔獄逮系長安,淳于公無男,有五女,當行會逮,罵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益”,其少女緹縈,自傷悲泣,乃隨其父至長安,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聯),雖后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愿沒入官婢,以贖父罪,使得自新。(《漢書·刑法志》)
第六章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公元220年——公元581年)學習重點:1、立法概況《魏律》《晉律》《北齊律》2、法律形式3、“重罪十條”的確立及影響4、“五服制罪”原則的形成一、社會背景魏國西晉三國蜀國兩晉吳國東晉
南朝——宋、齊、梁、陳南北朝北魏北朝北齊北周二、立法概況(一)三國法規(guī)1、蜀國——《蜀科》2、吳國——“律令多依漢制”3、魏國——《魏律》(《新律》)《魏律》共18篇,它對兩漢舊律進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幾項:(1)增加篇條;(2)改《具律》為《刑名》,冠于律首;(3)吸收律外的傍章科令,調整、歸納各篇內容;(4)正式規(guī)定”八議”條款;(5)改革刑罰制度。(二)兩晉法規(guī)
《晉律》以漢魏律為基礎,于晉武帝泰始三年完成,故又稱《泰始律》。該律曾經張斐、杜預分別注釋,后人稱之為”張杜律”。晉律共20篇,它比魏律又有重大發(fā)展:(1)嚴格區(qū)別律令界限,提高正律地位;(2)篇章設置更加合理,法律條文簡要得體;(3)法律概念進一步規(guī)范;(4)在內容上“禮律并重”;(5)規(guī)定保護地主官僚特權的法律制度(三)南朝法規(guī)
沿用《晉律》(四)北朝法規(guī)1、北魏——《北魏律》北魏律共20篇。其特點是“納禮入律”。(1)在刑罰原則方面有:八議、官當、老小廢疾減刑免罪等;(2)在罪名方面有:大不敬、不道、殺人等;(3)在刑名方面有:死刑、流刑、宮刑等2、北齊——《北齊律》北齊律共12篇。(1)它開創(chuàng)了十二篇的律典體例《名例》、《禁衛(wèi)》、《婚戶》、《擅興〉《違制》、《詐偽》、《斗訟》、《賊盜》、《捕斷》、《毀損》、《廄牧》、《雜律》(2)首創(chuàng)了《名例律》的篇目(3)在刑名、罪名方面也有所創(chuàng)新它確立了“重罪十條”,為后世“十惡”提供了范例;還確立了死、流、徒、杖鞭五刑,為封建刑罰體系奠定了基礎。(4)它以“法令明審,科條簡要”著稱,隋唐法典均以其為藍本。意義:1、在當時的立法活動中,《北齊律》的立法水平最高,所取得的成就最大2、北齊律是—部上承漢魏律之精神,下開隋唐律之先河的重要法典。對后世影響極大。三、法律形式的變化1、律(1)體例上調整《魏律》:《具律》——《刑名》,篇首《晉律》:《刑名》——《刑名》+《法例》《北齊律》:《刑名》+《法例》——《名例》(2)篇目上變化
18篇——20篇——12篇2、令嚴格區(qū)分律令的界限3、格4、式四、法律內容的主要發(fā)展(一)經濟立法1、頒布“占田令”或“均田令”,確認土地的等級占有制度。“品官占田蔭客令”2、推行租調法令,保障封建國家的財政收入。(二)刑事立法1、“八議”、“官當”入律。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庶族“八議”: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官當”:以官品或爵位抵罪。2、確立“重罪十條”。反逆、大逆、降、叛、惡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義、內亂。3、“準五服以制罪”五服:斬衰(三年)、齊衰(一年)、大功(十個月)、小功(五個月)緦麻(三個月)
4、改革刑罰制度。肉刑逐漸廢止族刑連坐范圍不斷縮小5、封建五刑制度初步形成《北齊律》:死、流、徒、杖、鞭(三)民事立法1、關于買賣、借貸等民事法律關系的立法增多?!拔娜薄凹t契”2、規(guī)定了嚴格維護封建等級秩序的婚姻家庭法律規(guī)范。(1)在家庭關系上(2)在婚姻上:重視門第家世強調彩禮納妾合法(3)繼承上:嚴別嫡庶五、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中央:(1)審判機關仍為廷尉,或稱大理。至北齊,廷尉改名并擴大為大理寺。(2)“中央三省制”逐漸形成。尚書臺成為中央最高的行政機關,下設專理司法行政事務的部門。(三公尚書、都官尚書)
——標志著中國司法制度逐漸走上司法行政與審判相分離而又相互制約的道路地方:州、郡、縣行政長官兼理(二)訴訟制度這一時期訴訟制度的主要變化,是以皇帝為首的中央政府對司法權的控制日趨加強1、皇帝更加頻繁、直接地干預和參與司法審判。直訴制度——登聞鼓2、規(guī)定了嚴格的死刑復核制度。3、加強了自上而下的司法監(jiān)督。死刑判決權受到限制察囚制度4、限制人民的訴訟權利。5、關于婦女在犯罪行刑上享有特殊規(guī)定(三)監(jiān)察機關這一時期建立了皇帝直接領導的獨立的監(jiān)察機關一御史臺。六、三國兩晉南北朝立法活動的主要成就(一)封建法律形式逐漸趨于完備。(二)法典體例增加了科學性。(三)法律概念進一步規(guī)范。(四)基本確立封建制五刑。(五)豐富了封建法典的內容。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學習重點:一、《開皇律》的制定及其主要特點、意義二、唐朝的法律形式三、《唐律疏議》十二篇的主要內容四、唐律的主要特點和歷史地位一、隋朝的法律制度(一)社會背景(二)立法狀況1、《開皇律》隋文帝時期頒布,共12篇500條。(1)確定法典的篇目體例新:《名例》、《衛(wèi)禁》、《戶婚》、《職制》、《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舊:《名例》、《禁衛(wèi)》、《婚戶》、《擅興》《違制》、《詐偽》、《斗訟》、《賊盜》、《捕斷》、《毀損》、《廄牧》、《雜律》(2)更定刑名為笞、杖、徒、流、死,確立了封建五刑制度。(3)規(guī)定“八議”制度;(4)將“重罪十條”發(fā)展為“十惡”?!堕_皇律》上承漢律的源流,下開唐律的先河,在中國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大業(yè)律》隋煬帝時期頒布,內容與《開皇律》基本相同。(三)隋朝法制的破壞及其迅速覆亡的教訓
——“蓋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虛器而已”。(四)隋朝的司法制度中央審判機關——大理寺監(jiān)察機關——御史臺加強皇帝對司法的控制10、唐朝的疆域11、唐朝都城長安1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3、唐朝的絲綢之路第二節(jié)唐朝的法律制度一、唐初的立法指導思想(一)禮法并用治國的思想:“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如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二)法律內容要統(tǒng)一、簡約和穩(wěn)定的思想(三)慎重行刑的思想后人評說唐律是“一準乎禮”!二、唐朝的立法概況(一)(一)唐朝的法律形式1、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1)律:《唐六典·刑部》:“律以正刑定罪”。2)令:《唐六典·刑部》:“令以設范立制”3)格:《唐六典·刑部》:“格以禁違正邪?!碧瞥跤形迨龡l新格,唐格分為“留司格”與“散頒格”。4)式:國家機關的辦事細則和公文程式。5)典:機構組織法,《唐六典》。2、唐朝律令格式間的相互關系1)律、與令、格、式有明確的分工和區(qū)別,律從消極方面規(guī)范懲治犯罪,令、格和式從積極層面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2)違反了令、格和式要依律科刑。二、唐朝的立法概況(二)(二)唐律的制定(見教材P182)1、《武德律》:開端2、《貞觀律》:總其成《貞觀律》對《武德律》的調整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增設了加役流第二,區(qū)分兩種不同的反逆罪,縮小了緣坐的范圍,縮小判處死刑的數量。第三,完善了一系列重要制度。3、《永徽律》及其《律疏》:疏其議《永徽律疏》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法典。4、《開元律》及其《律疏》:告終二、唐朝的立法概況(三)(三)唐律的體例唐律12篇,第一篇《名例律》,相當于現代刑法總則。其余相當于刑法分則。分別為:2、《衛(wèi)禁律》:侵犯皇宮警衛(wèi)和國家關津要塞保衛(wèi)等方面的犯罪。3、《職制律》:官吏職務方面和有關行政公務方面的犯罪。4、《戶婚律》:破壞戶籍、土地、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犯罪。5、《廄庫律》:違犯牲畜和倉庫管理方面的犯罪。6、《擅興律》:在軍事和非法營造、興建工程方面的犯罪。7、《賊盜律》:危害國家統(tǒng)治秩序和財產制度方面的犯罪。8、《斗訟律》:傷害他人和違反訴訟要求方面的犯罪。9、《詐偽律》:各種欺詐和偽造行為方面的犯罪。10、《雜律》:以上各律所無法包容的其他一些犯罪。11、《捕亡律》: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方面的犯罪。12、《斷獄
》:在司法審判方面的犯罪。二、唐朝的立法概況(五)(四)唐律的特點1、禮法結合:禮是立法依據,法是維護禮的武器。唐律是禮法完全結合的法典,不同于以往的部分結合。2、首創(chuàng)“疏議”。1)闡明唐律的指導思想;2)簡述律及每一篇目的沿革和篇目之間的聯系;3)解釋律文;4)概說罪名之間的區(qū)別;5)簡說有關刑罰的一些問題。3、內容簡約。二、唐朝的立法概況(六)(五)唐律的影響1、對唐后一些封建朝代立法的影響:中國唐后的各封建朝代的立法均以唐律為藍本。2、對當時一些東亞國家立法的影響:涉及日本(《大寶律令》、《養(yǎng)老律令》)、朝鮮(《高麗律》)、越南等國,這些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吸取唐律的內容,并以其為基礎,制定本國的法律。因此,唐律被譽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三、唐律的主要內容(一)(一)刑事法制1、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1)五刑二十等:笞刑五等,10-50下,每10下為一等;杖刑五等,60-100下,每10下為一等;徒刑五等,1年-3年,每半年為一等;流刑三等,2000里-3000里,每500里為一等;死刑二等,絞、斬兩等。五刑除由于“十惡”受刑以外,均可以銅來贖。三、唐律的主要內容(二)(一)刑事法制1、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2)十惡①謀反,謀危社稷;②謀大逆,圖謀毀壞皇帝的宗廟、陵墓和宮殿的行為;③謀叛,圖謀背叛國家,投靠敵方的犯罪行為;④惡逆,毆打、謀殺尊親屬的犯罪行為;⑤不道,殺死一家非死罪三人,把人肢解、造畜蠱毒及以邪術詛咒人等的犯罪行為;⑥大不敬,危害皇帝的人身安全和尊嚴的犯罪行為;⑦不孝,子孫不能善待父母、祖父母的犯罪行為;⑧不睦,親族之間互相侵害的犯罪行為;⑨不義,侵犯長官和夫權等的犯罪行為;⑩內亂,親族之間犯奸的犯罪行為。三、唐律的主要內容(三)(一)刑事法制1、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3)貴族官吏的特權規(guī)定:①議:指八議,八種人享有;②請:一品至五品的官員及“八議”一定范圍的親屬享有;③減:六品、七品的官員及議、請者一定范圍的親屬犯流罪以下可減一等處罰;④贖:所有官吏及其一定范圍的親屬,犯流罪以下可以銅來贖罪。⑤官當:三、唐律的主要內容(四)(一)刑事法制1、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則4)其他原則①老幼廢疾減免刑罰原則;②更犯的處理原則:③兩罪從重處罰原則:④“六贓”的處理原則:⑤自首原則;⑥共犯的處理原則:⑦同居相為隱原則:⑧化外人相犯的處理原則:“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⑨比附原則:“其應出罪者,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舉輕以明重”。4、婚姻制度1)結婚的條件:報婚書、有私約、受聘財2)結婚的限制:良賤不得為婚,不得娶監(jiān)臨女為妻等3)離婚①離(和離、七出)②斷離(違律為婚、嫁娶違律;義絕)(五)唐律的基本精神維護皇權、特權和等級制度維護宗法倫理道德維護小農經濟維護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特點:1、規(guī)范詳備、科條簡要2、中典治國、用刑持平3、諸法合體,以刑為主4、依禮制刑,禮法合一
——“一準乎禮”(六)唐朝的司法制度1、司法機關(1)中央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御史臺(2)三司推事―――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刑部、御史臺長官共同審理的制度。(3)地方司法機關―――行政長官兼理司法2、訴訟制度(1)起訴舉劾和告發(fā);告訴。(2)審判劃分管轄權以原告訴狀為準;采取五聽的審判方式,同時也以眾證定罪;“罪從供定”,禁止任意刑訊;規(guī)定回避制度;(換推)司法官判決須“具引律、令、格、式”;司法官對于應該“言上”或“待服”的案件不得擅自判決。死刑奏報制度(3)執(zhí)行徒、流刑應送配所,死刑的執(zhí)行須報奏皇帝批準。3、監(jiān)獄管理“大理獄”4、監(jiān)察機關對司法活動的監(jiān)督御史臺的主要任務是監(jiān)督國家各級官吏是否遵守法律。其下設臺院、殿院、察院。臺院和殿院的御史主要糾察中央及京城的各級官吏;思考題唐律規(guī)定: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以上關于類推原則的明文規(guī)定教材作了其含義的解釋.你能理解這樣的解釋嗎?如果不能理解,你能否根據自己對條文文意的理解作出自己的解釋?“刑罰世輕世重”——”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
返回第八章宋、遼、金、元的法律制度(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北宋形勢圖南宋形勢圖學習重點1、《宋刑統(tǒng)》2、宋朝的法律形式3、宋律的主要變化4、元律的主要特點一、社會背景杯酒釋兵權不抑兼并科舉取士王安石變法二、宋朝的立法狀況宋朝立法的主要思想強化中央集權適應商品經濟發(fā)展
(一)宋朝的立法活動及其特點1、《宋刑統(tǒng)》(《宋建隆詳定刑統(tǒng)》)——宋朝初年制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宋刑統(tǒng)沿用了唐末(大中刑律統(tǒng)類)和后周(顯德刑統(tǒng))的編撰體例------宋刑統(tǒng)在內容上是唐律的翻版------宋刑統(tǒng)將律文十二篇又分為213門,一門所收都是同一性質的條文2、編敕——把日積月累的單行敕令加以分類整理,刪去重復之處,然后再頒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1)編敕的活動極為頻繁,數量繁多(2)專門的編敕機構—編敕所(3)所編的敕令不再局限于非刑事的內容(4)編敕的法律地位不斷提高3、編例——例是指以前事作為后事處理標準的成例。斷例經過修編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宋代以例斷案,對明、清有較大的影響條法事類-----為方便檢索,南宋根據法律的內容.性質.功用,分門別類依事編排,并將這種體例冠名為條法事類.流傳的有慶元條法事類
阿云之獄<《宋刑統(tǒng)》:謀殺人者徒三年;已傷者絞;已殺者斬。
《唐律。名例律》:諸犯罪未發(fā)而自首者,免其罪。其知人欲告及亡叛而自首者,減罪二等坐之。2、行政法律制度—中央行政機構變換;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職官的管理與任用。3、刑事法律規(guī)范——刑事政策;刑事打擊的主要對象:十惡;四殺;嚴懲貪墨之醉;嚴懲強盜的《重法地法》和《盜賊重法》宋代刑罰制度的主要變化——折杖法;配役;凌遲4、民事經濟法律規(guī)范(1)租佃關系的有關規(guī)定私有權的憑證稱作“紅契”宋朝法律保護地主對佃農的剝削(2)典賣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典賣是活賣,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收贖;契約為憑,禁止“一物兩典”;保護家長對財產的處分權。(3)禁榷律法:鹽法、酒法、茶法等4、加強皇帝對司法權的控制(1)中央司法機構:大理寺刑部審刑院(2)地方增設路一級的提點刑獄司。(3)如遇法律無明文規(guī)定的情況必須上奏皇帝決定;凡死刑案件須奏請皇帝批準。別推:更換法官審理案件別移:更換司法機關審理案件三、元朝的法律制度元朝的疆域二、元朝的立法概況1、建國前1)蒙古部落的習慣法:約孫2)蒙古部落的成文法:《大扎撒》2、建國后3)《條畫五章》:蒙古國建立后的第一次立法3、元朝建立后4)《至元新格》:元朝建立后的第一部成文法律5)《大元通制》:
是一部法律集成,是成文法與判例法的結合。6)《經世大典》:匯集元朝政治、經濟和法律制度的綜合政書。7)《元典章》:元朝地方官吏自行編制的法規(guī)匯編,以行政六部作為法規(guī)分類的標準,開明清律六部分篇之先河。蒙古國立法活動
失吉忽禿忽札魯忽赤《條畫五章》
札撒《泰和律》
(一)立法活動1、“大札撒”2、《至元新格》3、《風憲宏綱》4、《大元通制》5、《元典章》(《大元圣政國朝典章》)6、《至正條格》元典章(二)立法活動的特點1、敕令的匯編2、重視判例——內容龐雜,結構松散(三)元律的主要特點1、實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2、維護僧侶特權和農奴制殘余3、維護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1)驅奴(2)工奴4、特殊的刑罰制度保障宗教僧侶各種法律特權1.政治特權2.經濟特權
3.司法特權
5、保留了蒙古族的習慣法(1)允許良賤通婚(2)同姓可通婚(3)收繼婚(四)元朝的司法制度1、司法機關中央: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地方:達魯花赤2、訴訟制度限制訴權不得越訴“恤刑”制度有所發(fā)展3、監(jiān)察機關中央:御史臺地方:行御史臺、提刑按察使(肅政廉訪司)第九章明朝的法律制度(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疆域明朝的中樞機構設置學習重點:1、明初的立法指導思想2、明朝的立法概況3、明朝法律的基本內容和特點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生于安徽鳳陽一貧苦農家.小時侯做過雇工.元末淮北大旱、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病餓而死。17歲的朱元璋為了活命出家當和尚。25歲參加農民起義軍。風云際會,顯出英豪本色,很快成為首領。1368年,41歲的朱元璋稱帝建國。在位30年。二、明初的立法指導思想1重典治國朱元璋改變“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的傳統(tǒng),其原因在于:元末統(tǒng)治勢力尚未平息;農民因土地和賦稅問題未解決而對抗新政權;新政權內部矛盾尖銳。朱元璋急于求治,所以把上述問題看得尤其嚴重。在立法和司法上皆貫穿了這一指導思想。2法貴簡當、穩(wěn)定。目的是讓老百姓容易知曉,官吏不敢徇私舞弊,法網太嚴密容易招致民反。穩(wěn)定:令子孫守之。群臣有稍議更改,即坐以變亂祖制之罪。3禮法結合,明刑弼教與出禮入刑、德主刑輔內涵--先教后刑、德為刑綱不同,強調以刑為教,先刑后教。三、立法概況明朝最主要的法典,“草創(chuàng)于吳王元年,更定于洪武七年,整齊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頒行天下?!?、其篇目為名例、吏、戶、禮、兵、刑、工七篇,又結合以事分類的傳統(tǒng)劃分門類,便于檢索。隋唐以來沿襲已久的封建法律篇目至此一變。2、文字淺顯,通俗易懂。律首附有《服制圖》、《五刑圖》、《六贓圖》,實用性強3、律文簡于唐宋律。內容上重其所重,輕其所輕(一)《大明律》的制定三、立法概況(二)《大明令》與吳王元年律同時制定,按六部分編,145條。是中國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為名的法典。它與吳王元年律相輔相成。3大誥朱元璋在修《大明律》的同時,為防止“法外遺奸”,在洪武十八年至洪武二十年,親制四篇大誥《御制大誥》、《御制大誥續(xù)篇》、《御制大誥三篇》、《御制大誥武臣》大誥的性質:特別刑法典大誥的最大特點是法外用刑1、內容上規(guī)定了《大明律》所沒有的許多嚴酷的刑罰2、設置了不少新禁令和罪名3、明確貪官污吏作為打擊的對象(三)“例”的編修判例或事例。明朝有多部條例,如:1、《欽定律誥條例》2、《問刑條例》、3、《真犯雜犯死罪條例》4、《充軍條例》明初,例為“一時之權宜”,由于《大明律》一字不得更改,例的作用逐漸明顯,至明中期,弘治十三年,頒布《問刑條例》,“通行天下,永為常法”,正德、嘉靖、萬歷年間重修,并附于律后,形成律例合編的體例。對《大清律例》的法典編撰產生直接影響。(四)《大明會典》——明朝調整封建國家各機關權力職責的行政法典。成書于弘治十五年。正德六年發(fā)布。嘉靖、萬歷年間曾再度編撰體例上仿《唐六典》和《元典章》而成內容上為分述個行政機關的職掌;應遵循的事例;相關律例條文四、法律形式1、律2、令3、誥4、例5、典五、明律的基本內容和特點(一)行政立法內閣六部廷議省府州縣(二)刑事法律規(guī)范——與唐律相比,有所加重1、加重處罰反逆大罪對犯罪者本人及親屬處刑更重株連范圍更廣處罰不分情節(jié)2、嚴懲官吏瀆職與貪贓犯罪3、嚴禁臣下結黨和內外交結4、增設了新的刑罰(1)徒、流刑均附加杖責(2)充軍刑(3)枷號刑(4)廷杖5、大興“文字獄”(三)經濟規(guī)范“鹽法”、“茶法”——規(guī)定了封建國家的鹽茶專賣制度“鈔法”、“錢法”——禁止私鑄錢鈔稅法——嚴格控制市場(四)民事法規(guī)與唐律大致相同,但有關禮教風化方面的犯罪較之唐律減輕“魚鱗圖冊”明律的特點:——較之唐律“輕其所輕,重其所重”原因:1、封建社會的后期,禮教的欺騙作用愈來愈小2、汲取元滅亡的教訓3、封建官吏的貪婪與掠奪激化階級矛盾,侵犯了統(tǒng)治階級的整體利益六、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1、中央:“三法司”——刑部(審判)、大理寺(復核)、都察院(監(jiān)察)2、地方省級——提刑按察使府(州)、縣——行政長官兼理司法(二)審判制度——會官審錄制度1、廷審2、三司會審3、九卿圓審4、朝審5、大審6、熱審四、司法制度的變化(二)
2、審判制度的變化:會官審錄制度(見教材P326)種類時間參加人審理案件程序朝審每年霜降后三法司、貴族重囚最后由皇帝定奪熱審每年暑熱來臨前京師:司禮太監(jiān)、錦衣衛(wèi)會同三法司地方:布政使司、按察使、都指揮使與巡按御史
在押未決囚犯
大審每隔五年京師:三法司地方:上級機關代表會同巡案御史
在押囚犯中累訴冤枉或死罪可疑可矜的待決囚犯
(三)監(jiān)察機關1、中央都察院(風憲衙門)六科給事中2、地方把全國劃分為13道,設立監(jiān)察御使分別掌管。(四)廠衛(wèi)干預司法明朝司法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極端君主專制在法律上的表現。廠:東廠、西廠衛(wèi):錦衣衛(wèi)錦衣衛(wèi)干預司法始于朱元璋時期;永樂年間在錦衣衛(wèi)之上設立東廠;成化年間,有設立西廠,正德年間,再設立內行廠。斷句并翻譯成現代文`是時承用秦漢舊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師李悝悝撰次諸國法著法經以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故其律始于盜賊盜賊須劾捕二篇其輕狡越城博戲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為雜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制蕭章十八篇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第十章清朝的法律制度(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學習重點:清朝的立法活動清朝的立法主要特點一、社會背景清朝是中國的末代封建王朝。其法制經過輾轉相承,已經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既是中國法制的完備形態(tài),同時也是封建法制的最后形態(tài)。其法制不僅帶有封建專制性,還帶有強烈的民族壓迫性。清朝疆域二、入關以前的法制狀況
(一)、《禁單身行路諭》(二)、《離主條例》一、清初立法指導思想1、全面繼承明朝法制2、“首崇滿洲”基礎上的“滿漢一家”政策3、“以刑弼教”,嚴懲思想犯1)打擊江南士大夫集團:2)大搞文字獄:3)大規(guī)模焚毀禁書三、立法指導思想(一)“參漢酌金”(二)“詳譯明律,參以國制”二、清朝的立法概況(一)《大清律例》的制定1、《大清律集解附例》:清朝入關后的第一部法典。2、《大清律集解》:“原例”,“增例”,“欽定例”3、《大清律例》:中國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刑為主,諸法合體的法典。(二)《大清會典》(三)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立法青海、蒙古、西藏、苗區(qū)、新疆等區(qū)域均有相應法律。(四)例的纂修清朝最重要的法律形式是例:(二)《大清會典》康熙時仿《明會典》制定《康熙會典》,此后雍正、乾隆、嘉慶、光緒等四朝均加以修訂。其詳細記載了清朝從開國到光緒朝各級行政機關的執(zhí)掌、事例和活動原則。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完備的行政法規(guī),也是中國封建時代行政立法的總匯。(三)各部院則例1、《刑部現行則例》2、《欽定吏部則例》3、《欽定戶部則例》4、《欽定禮部則例》5、《欽定中樞政考》6、《欽定工部則例》7、《理藩院則例》(四)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qū)的法律1、《理藩院則例》2、《回疆則例》3、《番夷條例》《西寧番子治罪條例》立法特點:1、修例是清朝重要的立法活動2、注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立法五、清律的主要特點(一)以嚴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壓政策1、嚴懲謀反、謀大逆、謀叛等重罪擴大定罪株連范圍加重量刑2、鉗制思想,大興“文字獄”,推行文化專制政策(二)維護滿族享有更大特權的封建等級制度良賤同罪異罰保護貴族官僚特權賦予滿族人更大特權(減等、換刑)。(三)保護滿漢地主階級的財產所有權1、典權制度2、保護旗地、旗產制度(四)反映了封建社會后期階級關系、階級關系的變化1、廢除了明律中所規(guī)定的匠籍制度2、雇工的法律地位有所改善3、將一些賤籍豁除為良(五)建立了更加嚴苛的刑罰制度1、增加了新刑罰遷徙、充軍、發(fā)遣、凌遲、梟首、戮尸2、死刑制度的變化清朝的死刑明確區(qū)分為立決和監(jiān)候兩種。立決:斬立決、絞立決監(jiān)候:斬監(jiān)候、絞監(jiān)候擴大了適用范圍,有進一步殘酷化傾向(六)維護封建經濟基礎,摧殘資本主義萌芽1、推行“禁榷制度”,限制商業(yè)發(fā)展2、奉行海禁政策,阻撓對外貿易3、加強對礦冶業(yè)的監(jiān)管,限制民間自由開礦4、重征商稅,壓制私人商業(yè)的發(fā)展三、清朝法制的主要內容(二)(二)民事經濟法制1、推丁入畝2、一口通商順治:禁海令康熙:遷海令乾?。阂豢谕ㄉ蹋瑑H留廣州一個口岸對外貿易,“十三行”的外貿代理機構3、典權制度更為明確1)契約上明確注明“回贖”或“永不回贖”字樣2)明確回贖期限:三十年;十年,二十年;(三)行政法制清朝的考核分為“京察”和“大計”,考核內容為“四格八法”。四、司法制度(一)司法機構1、中央:“三法司”;出現“理藩院”。2、地方:省、府、縣、總督四級制;胥吏、幕友。(二)會審制度評價:①加強了皇權對于司法權的控制;②目的是標榜“慎刑”;③加強了中央與地方司法的溝通,有利于立法的及時修正與執(zhí)法的統(tǒng)一。清朝的秋審制度類型案源及類型時間及地點參與者結果朝審京師地區(qū)的死刑監(jiān)候案件每年陰歷八月,霜降后十日中央高級官員情實、緩決、可矜、留養(yǎng)秋審來自各省的死刑監(jiān)侯案件每年陰歷八月,霜降后第十一天地點:天安門金水橋西幾乎所有中央政府高級官員情實、緩決、可矜、留養(yǎng)(一)司法機關1、中央:大理寺(復核)、刑部(審判)、都察院(監(jiān)察)。內務府、宗人府理藩院理刑司2、地方:縣、府、省(專設提刑按察院)、各省巡撫也有審判權。(二)訴訟審判制度1、三法司會審――對重大案件的會審制度有三法司會審。
2、九卿會審――特別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同吏、戶、禮、兵、工各部尚書及通政使共同審理,是中央最高審級,但判決仍須奏請皇帝核準3、秋審、朝審、熱審第十一章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的法律制度(公元1840年——公元1911年)學習重點:1、清末的預備立憲2、清末的立法概況3、清末法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一、社會背景中國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二、清朝的預備立憲
(一)實行預備立憲的政治背景1、實行預備立憲的理論基礎(1)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2)維新改良派——“制度救國”的政治法律理論2、實行預備立憲的現實原因“新政”的失敗日益高漲的人民革命斗爭迫使清政府無法再照舊統(tǒng)治下去日益強烈的立憲輿論迫使政府不得不敷衍立憲派的要求日益加深的帝國主義侵略需要清政府披上憲政的外衣3、實行預備立憲的目的(三端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患可弭。4、實行預備立憲的原則―――大權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5、實行預備立憲的實質——迷惑群眾,抵制革命、繼續(xù)維護專制統(tǒng)治(二)實行預備立憲的活動1、官制改革―――是清政府推行預備立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央:設置十一個部;地方:把各省督撫的軍權收歸陸軍部,財權收歸度支部,同時采取名升暗降的方法消弱了地方督撫的實權。2、《欽定憲法大綱》―――1908年8月27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憲法字樣的憲法文件結構——《欽定憲法大綱》共23條,包括正文“君上大權”14條,附錄“臣民權利義務”9條。這種結構形式本身就是反民主的,說明其重心在于維護君上大權。內容——規(guī)定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職掌國家各種大權;人民有當兵、納稅、服從法律的義務,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和人身等自由權利,但皇帝得以詔令限制。評價――根本沒有限制皇帝的任何權利,不過是用憲法的形式把皇帝至尊的地位和無上的權力加以確認而已;是皇帝專權、人民無權的“憲法”。3、《諮議局章程》和《資政院院章》《諮議局章程》―――1908年7月22日頒布,表明諮議局是帶有地方議會性質的機構?!顿Y政院院章》―――1909年8月23日頒布,表明資政院是帶有國家議會性質的機構。4、《內閣官制》―――1911年5月規(guī)定了內閣的組織規(guī)定國務大臣的職責規(guī)定了內閣總理大臣的權限規(guī)定了內閣的權限規(guī)定了皇帝對內閣的控制權5、《十九信條》―――1911年11月3日——《十九信條》模仿英國憲法,限制了君權,擴大了國會和總理的權力。但卻只字未提人民的民主權利,其基本精神仍然是企圖以君主立憲的形式繼續(xù)保持清朝皇帝的統(tǒng)治地位。三、清末的其它立法(一)立法指導思想——“參酌各國法律,務期中外同行”(二)立法概況1、刑法(1)《大清現行刑律》內容變化:(2)《大清新刑律》——舊中國起草和頒布的第一部刑法典,采用了資產階級的刑法體系和原則。體例:總則、分則、暫行章程五條內容:評價:2、民法《大清民律草案》——舊中國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編定:體例:總則、債權、物權、親屬、繼承3、商法商事法規(guī)―――《商人通例》、《公司律》、《破產律》等?!洞笄迳搪刹莅浮?-確定民商分立的體制4、訴訟法《各級審判廳試辦章程》《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舊中國起草的第一部獨立的訴訟法典。5、法院組織法《大理院審判編制法》《法院編制法》二、晚清的修律活動(二)(四)清末修律的特點、實質和影響1、特點:①打破了以刑為主、諸法合體的封建舊律傳統(tǒng);②更新法律制度和原則;③改變重農抑商的傳統(tǒng);④確認和維護列強在華權益,又保留了部分封建法律傳統(tǒng)。2、實質: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3、影響:開了中國法制近代化的先河。四、司法制度(一)司法機關的變化1、中央:刑部——法部,負責司法行政大理寺——大理院,是全國最高審判機關。2、地方:高等審判廳、地方審判廳、初級審判廳;同時,把省按察院使司改為提法使司,負責地方司法行政。在各級審判廳內設置各級檢察廳(二)司法制度的改革1、正式區(qū)分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2、實行四級三審制3、采取資產階級的司法審判原則、制度,如回避、辯護、公開審判等。(三)領事裁判權和會審公廨1、領事裁判權——指外國在中國的僑民成為民刑事訴訟的被告時,如其本國與中國訂有不平等條約,則中國法庭無權裁判,只能由其本國領事按其本國法律裁判。領事裁判權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是中國司法半殖民地化的明顯標志與主要特征2、會審公廨——是清政府設置在租界內的審判機關,管理各國租界內錢債、斗毆、竊盜、詞訟各等案件。凡牽涉有約國洋人必須到案的洋華訴訟,無約國洋人與華人的互相訴訟以及被外國人雇傭和延請的中國人的訴訟,外國領事均有權參加會審。會審公廨名義上是中國的司法機關,但實際上完全被外國領事所把持。第十四章南京臨時政府的法律制度
(公元1912年1月-1912年3月)
學習要求:了解南京臨時政府法制的主要內容,分析其進步性;分析南京臨時政府法制與其政府一樣不能長存的主要原因。
一、南京臨時政府的制憲活動二、南京臨時政府的其他革命法令三、南京臨時政府的司法制度(一)社會背景與孫中山的立法思想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國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三民主義”的立法指導思想“五權憲法”與“權能分治”理論(二)南京臨時政府的憲法性文件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性質——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政府組織法,1911年12月3日由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通過并公布。(2)內容——共4章21條??偨y(tǒng):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掌握國家的行政權參議院:是立法機關,由各省都督府委派代表組成;臨時中央審判所:司法機關。(3)評價——《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采用了總統(tǒng)制資產階級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原則,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因而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但沒有規(guī)定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是其嚴重缺陷。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性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也是中國近代唯一一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法律文獻.1912年3月11日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予以公布。(2)內容——共7章56條根據孫中山民權主義學說,規(guī)定中華民國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防止帝國主義侵略,規(guī)定中華民國領土的范圍。根據資產階級三權分立原則,規(guī)定中華民國的政治制度。依據資產階級民主自由原則,規(guī)定人民的自由權利。規(guī)定保護私有財產,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原則。(3)特點臨時約法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規(guī)定實行內閣制為加強對袁世凱的監(jiān)督,進一步擴大參議院的權力為防止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規(guī)定了嚴格的修改程序(4)評價——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誕生,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具有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民族分裂的作用;其主要缺點是沒有規(guī)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沒有規(guī)定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三)其它革命法令1、關于保護私有財產,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農業(yè)的法令保護私有財產——《保護人民財產令》發(fā)展工商業(yè)注重農業(yè)生產2、關于改革前清教育制度,實行資產階級教育制度的法令3、關于禁止買賣人口,保護人權的法令禁絕販賣華工禁止買賣人口護人民權利保護華僑4、關于廢除封建陋習,振興民族精神的法令嚴禁鴉片限期剪辮勸禁纏足禁止賭博三、南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政策環(huán)境對體育表演產業(yè)的影響考核試卷
- 智能物流系統(tǒng)中的儀器儀表與信息技術融合考核試卷
- 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預警機制構建考核試卷
- 鹽類的水解-2025年新高二化學暑假專項提升(人教版)教師版
- 燈具表面處理技術對光學性能的影響考核試卷
- 云南省紅河州、文山州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物理試題(含答案)
- 廣東省汕頭市2025年秋季八年級開學摸底考試數學模擬卷(含答案)
- 2025年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辛安莊中學等校中考物理模擬試卷-自定義類型(含解析)
- 如何通過AI+數智應用提升科技平臺的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紅色經典作品教學策略研究
- 三方協(xié)議合同范例
- 2025年宜賓新高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腎穿刺病理分型
- 督灸技術操作流程圖及考核標準
- 高空墜落培訓課件
- 電梯維護保養(yǎng)與安全操作實務培訓
- 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二單元測試題及參考答案
- 頸椎病課件完整版
- 2025年常德市武陵區(qū)教師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