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6專題05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情分析】考綱點擊2019年2020年2021年(1)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全國Ⅱ,29)鴉片戰(zhàn)后關稅協(xié)定(全國Ⅰ,45)清末新政(全國Ⅰ,28)太平天國運動(全國Ⅱ,28)戊戌變法前后政局變化(全國Ⅱ,45)清末新政與洋務運動比較(2)辛亥革命(3)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全國Ⅱ,30)五四運動提高愛國覺悟(全國Ⅰ,29)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4)新民主主義革命(全國Ⅱ,29)解放戰(zhàn)爭后期重工為工作重心轉移的準備措施(全國Ⅰ,29)史學思想(全國Ⅱ,29)八七會議內容(全國Ⅱ,30)中共陜甘寧邊區(qū)民主政治建設(全國Ⅱ,29)土地革命時期黨工作方法調整的意義(全國Ⅱ,42)1921——1949年黨的重要會議(5)侵華日軍的暴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全國Ⅲ,46)冀魯豫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建立的條件和意義從上表可以看出本專題是高考出題的重點,題型以選擇題為主,材料解析題次之,復習時要理清線索,準確記憶各考點的知識點,側重從周年大事如辛亥革命110周年、黨成立100周年等、救國圖存道路探索、中共成長歷程、國共兩黨關系、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角度復習,辛亥革命近三年未考復習時應重視?!净揪€索】近代以來,中國屢遭列強侵略,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國屢戰(zhàn)屢敗,每次戰(zhàn)爭的結果都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中國也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外敵入侵,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通過不同的方式奮起抵抗,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包括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歷史規(guī)律】1、近代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另一個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后一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2、中華民族為爭取民族獨立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民族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舅季S導圖】【考點分析】考點一近代列強侵華戰(zhàn)爭[典例精析]例1、(2020.7·浙江卷·9)論及晚清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有學者注意到:“簽署治外法權條款則是出于以下權宜的想法,即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以顯示中國的寬宏大量,并減輕管轄他們的任務?!鼻逭倪@種認知反映了()A.極力維護朝貢貿易體制B.拋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國的幻夢D.對司法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仍懵懂無知【解題思路】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的統(tǒng)治者認為治外法權條款是權宜之策,既能顯示中國的寬宏大量,又能減輕官員管轄外國人的負擔,并未意識到這一條款對中國司法主權的危害,故選D項;治外法權屬于司法領域,與朝貢貿易體制無關,排除A項;據(jù)材料“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可知,清政府仍然堅持閉關鎖國觀念,排除B項;清政府將簽署治外法權作為一種對外國人的恩賜看待,充分體現(xiàn)了天朝上國的觀念,排除C項。[備考方向]近代西方列強的每一次侵華戰(zhàn)爭,都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也是近代中國落伍的最主要根源。近年高考在考查本考點內容時著重考查列強侵華所攫取的權益和侵華戰(zhàn)爭的重大影響。復習備考時應從如下三方面理解列強侵華戰(zhàn)爭的影響:首先,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次,中國逐步淪為外國侵略者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最后,列強在進行侵略的同時,也把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傳入中國,對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也在客觀上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圖析考點]近代列強侵華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及影響【規(guī)律認識】1、對近代列強侵華戰(zhàn)爭的全面認識(1)從起因看,與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和程度緊密相聯(lián),具有明顯的階段特征。(2)從發(fā)動者看,侵華國家從一國到多國,再從多國到一國;地域上由以歐洲列強為主到以日美為主,反映了近代國際關系由以歐洲為中心到向東西兩側轉移的變化。(3)從目的上看,最終目的是獲取最大的經(jīng)濟利益。不平等條約規(guī)定的開埠通商、協(xié)定關稅、資本輸出等,都是這一根本目的的具體體現(xiàn)。(4)從結果上看,除了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失敗外,其他均以中國失敗告終,說明了只有全民族抗擊外來侵略,才能取得反擊外來侵略的勝利。(5)影響:①對西方列強:。②對中國:。2、近代列強侵略方式:(1)軍事侵略: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日本侵華戰(zhàn)爭。(2)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剝奪了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破壞了中國的領土、領海和司法等主權的完整,控制了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經(jīng)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筑路。(4)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3.主要危害(1)政治上:列強對中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嚴重地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表現(xiàn):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割占了中國大片領土,從英國割占香港島到俄國割占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到日本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司法主權破壞:列強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其它主權遭破壞:如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在華駐兵權。(2)經(jīng)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控制了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表現(xiàn):列強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通過勒索賠款和提供政治貸款,控制了中國的財政金融。中國的經(jīng)濟因依賴列強而喪失了獨立地位。(3)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4)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表現(xiàn):燒殺搶掠,無惡不作。(5)國家性質改變:由一個原本主權獨立的國家逐步淪為受外國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舅季S拓展】近代列強侵華的主、客觀作用(1)主觀上:列強侵華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打斷了中國正常的社會發(fā)展進程,造成中國貧窮落后,其實質體現(xiàn)了西方國家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為其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是非正義的侵略戰(zhàn)爭。(2)客觀上:列強侵華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給中國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也推進了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角色。(相對其破壞性而言,其建設性作用無疑是次要的)【變式訓練】1、(2020·天津卷·5)1894年,《點石齋畫報》刊登了描繪甲午海戰(zhàn)的時事畫。1931年末,上?!读加选樊媹笾乜水嫴⑴湮膶懙溃骸皣y日亟,甲午慘劇重現(xiàn)目前……國人當如何造成光榮之歷史,供后世讀史者之回憶乎!”《良友》此舉意在()A.以史為鑒呼吁和平B.借助時事鼓動變革C.抵制戰(zhàn)爭避免慘劇D.激勵民眾共御外侮2、(2016·江蘇高考)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國日本其他國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對表中數(shù)據(jù)解讀正確的是()A.《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加強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國國際地位的明顯下降C.這一階段帝國主義列強的經(jīng)濟侵略以商品傾銷為主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3、(2018全國卷Ⅰ)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和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zhàn)敗“將意味著數(shù)百外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zhàn)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4、(2018全國卷Ⅱ)19世紀70年代,針對日本阻止琉球國向中國進貢,有地方督撫在上奏中強調:琉球向來是中國的藩屬,日本“不應阻貢”;中國使臣應邀請西方各國駐日公使,“按照萬國公法與評直曲”。這說明當時A.日本借助西方列強侵害中國權益B.傳統(tǒng)朝貢體系已經(jīng)解體C.地方督撫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D.近代外交觀念影響中國考點二近代前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典例精析]例2(2021·廣東卷·7)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認為,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yè)發(fā)達,卻出現(xiàn)“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xiàn)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設法,免得再蹈覆轍”。孫中山旨在()A.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B.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C.為聯(lián)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jù)D.主張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解析]D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yè)發(fā)達,卻出現(xiàn)“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xiàn)象,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孫中山提出了用社會革命來解決民生問題,“免得再蹈覆轍”,故D項正確;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不是孫中山的目的,故A項錯誤;“均貧富”不是孫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項錯誤;聯(lián)合蘇俄的政策依據(jù)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故C項錯誤。[備考方向]近代前期,領導和參與挽救民族危亡運動的主要是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盡管先后以失敗告終,但各階級的抗爭與探索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斗爭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生主義是孫中山所提出的“社會革命”綱領,它希望解決的課題是中國的近代化,即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使中國由貧弱發(fā)展到富強;同時還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近年高考在考查本考點內容時,著重考查對辛亥革命綱領和成果的理解。復習備考時應著重探討近代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抗爭探索的時代或階級的局限性。[圖析考點]【規(guī)律認識】中國人民探索救國、強國之路的主要特點(1)廣泛性: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列強的侵略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各階級在反對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統(tǒng)一方面必然有其一致性。(2)開放性:具有普遍地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特點。人們從閉關自守和妄自尊大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看到了西方的先進與中國的落后。(3)繼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種救國方案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既有量變,又有質變。除上述三大特點外,還有其階段性和層次性,如以《辛丑條約》簽訂為界,其前后的階段性有何體現(xiàn)?對其層次性又該如何理解?①階段性:②層次性:【思維拓展】1.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化(1)辛亥革命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成為近代化進程歷史鏈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建立民族獨立國家是走上近代化的前提。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辛亥革命擔負起了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努力探索一條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救亡道路。(2)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結果,同時也是它對中國近代化發(fā)展的最大貢獻,是它鏟除了中國封建勢力最頑固的堡壘,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時代的結束,同時也邁出了中國政治從專制向民主轉化的重要一步。(3)辛亥革命對近代化的推動,還表現(xiàn)在對經(jīng)濟近代化的推動上。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實業(yè)救國成為歷史的主流,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在短短幾年內就有了顯著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2.資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與作用(1)具有革命性和進步性①原因: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革命性則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具有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要求。②表現(xiàn):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國,成立南京臨時政府,提出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許多措施,順應了世界歷史發(fā)展潮流,表現(xiàn)出極大的革命性和進步性。(2)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①原因:資產階級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特定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資產階級具有同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相妥協(xié)的一面。②表現(xiàn):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也沒有提出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3.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中國社會的新曙光傳統(tǒng)觀點認為北洋軍閥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出現(xiàn)的反動賣國的軍閥集團,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反動的時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雖然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但這一時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發(fā)展時期。(1)政治上: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wèi)民主革命勝利果實,發(fā)動了一系列革命運動,但未能給災難深重的中國找到一條正確的出路。五四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兩黨實現(xiàn)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以失敗告終。(2)經(jīng)濟上: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短暫春天”,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和階級基礎。(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實業(yè)救國”以及民主和科學思潮興起,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fā)展?!咀兪接柧殹?、(2021全國卷)1861年,慈禧發(fā)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chuàng)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lián)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xiàn)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 D.傳統(tǒng)的外交體制被拋棄6、(2021·湖南卷)20世紀初,武漢三鎮(zhèn)“占長江沿岸最樞要之地,商況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諸港”,漢口更是“舟楫之輻輳,貨物之聚散,其盛不亞于上海,其余則尚未能比類也”。武漢的這一狀況()A.表明其航運發(fā)展水平超過上海B.說明商業(yè)貿易中心向腹地轉移C.為長江沿岸工業(yè)重新布局奠定基礎D.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7、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上第一次發(fā)出“振興中華”的號召;不久后,康有為、梁啟超等發(fā)動變法維新運動,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問題;后來,義和團運動中農民愛國英雄們也提出“振興中國”的口號。這表明()A.民族意識開始不斷覺醒B.革命綱領內容具有繼承性C.救亡圖存成為時代潮流D.推翻清政府成為大勢所趨8、(2016·唐山一模)1895年孫中山發(fā)動廣州起義,“舉國輿論莫不目予輩為亂臣賊子大逆不道,詛咒謾罵之聲不絕于耳”;1900年10月孫中山又領導發(fā)動了惠州起義,“鮮聞一般人之惡聲相加。而有識之士,且多為吾人扼腕嘆息,恨其事之不成矣”。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A.三民主義逐漸為民眾所接受B.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斷趨于反動C.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秩序在中國完全確立9、(2021全國卷)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fā)現(xiàn)“經(jīng)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D.西學深入民心10、(2019天津卷)《紐約時報》駐漢口記者報導,湖北革命軍發(fā)布公告宣稱:任何對外國人或商業(yè)經(jīng)營進行干擾的士兵都將被立即處死;這是一支人民的軍隊,將推翻殘暴的滿洲王朝,恢復真正的中國人的權利。從報導中可以看出這場革命A.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B.具有鮮明的革命目標C.獲得國際輿論的支持D.體現(xiàn)反帝反封建性質考點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抗爭與探索[典例精析]例3、(2019年新課標全國卷Ⅱ,28,4分)1919年11月,全國各界聯(lián)合會在上海成立,發(fā)表宣言:“數(shù)月以來,國內之群眾運動,風起云涌,雖受種種壓迫,而前仆后繼,不少顧卻;大義當前,絕不退讓……全國各地,知合群自救為萬不可緩之圖。”這說明,當時參加聯(lián)合會的各界團體A.對社會改造道路認識趨于一致B.愛國覺悟得到提高C.反思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弊端D.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解題思路】根據(jù)材料“前仆后繼,不少顧卻;大義當前,絕不退讓”,可知群眾以民族大義為重,愛國覺悟顯著提高,B項符合題意。20世紀初中國知識分子對社會改造存在多種認識,A項說法錯誤。反思個人主義弊端不符合當時的總體氛圍,C項排除。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只有部分群體,D項排除。[備考方向]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抗爭史,它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強不息、不屈不撓、不畏強暴的民族,御侮自強、救亡圖存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前進動力。高考在考查本考點內容時著重考查不同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歷史活動或決策,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時期的地位。復習備考時應特別關注“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兩次國共合作。[圖析考點]一.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二.近代國共關系的演變1、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1927年)(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務①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與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②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孫中山的偉大轉變和中共三大的召開);③共產國際的推動。(2)標志: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3)影響:國民大革命迅速開展并取得重大勝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統(tǒng)治。(4)破裂: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wèi)發(fā)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2、十年內戰(zhàn)時期(1927—1936年)(1)國共的對峙——表現(xiàn):①政權的對峙: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②屠殺與反屠殺: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③“圍剿”與反“圍剿”:1930—1934年,蔣介石對中央根據(jù)地發(fā)動五次“圍剿”,紅軍取得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影響: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3、第二次國共合作
(1)原因:①民族矛盾上升:九·一八事變尤其是華北事變,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②中共的推進:1935年共產黨發(fā)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1935年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2)形成: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發(fā)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②1935年中共發(fā)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③1935年瓦窯堡會議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方針;④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初步形成;⑤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共發(fā)表抗日通電,號召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⑥1937年蔣介石發(fā)表廬山談話,表示準備抗戰(zhàn);⑦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⑧1937年,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3)合作的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4)作用: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4、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破裂和國共雙方的決戰(zhàn)(1)根源:①階級利益的差別,階級矛盾的上升;②美國的干涉——扶蔣反共。(2)標志:1946年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國共關系完全破裂。5、國共兩黨的長期對立(1949—1979年)(1)原因:階級利益的不同,外國反華勢力影響。(2)影響:海峽兩岸處于分裂狀態(tài)。6、國共關系的緩和(1979年以后)原因:“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全國人民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國際形勢變化?!疽?guī)律認識】(一)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探索實踐1.革命道路探索——從中共“二大”到八七會議(1)中共“二大”提出了最低革命綱領,但是從革命道路上基本上照搬了俄國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道路。(2)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為中國革命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從八七會議到遵義會議(1)1927年八七會議旗幟鮮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2)1929年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確立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3)1935年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了黨內存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逐步走向成熟。3.中國共產黨政策的調整(1)1935年瓦窯堡會議,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2)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共產黨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3)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后,中國共產黨開辟了敵后戰(zhàn)場。(4)抗戰(zhàn)勝利前夕,召開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完全走向成熟。(5)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重慶談判并簽署了《雙十協(xié)定》,在重慶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為爭取和平與民主取得了主動權。(6)渡江戰(zhàn)役勝利后,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探索的特點(1)從最高綱領到最低綱領: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革命。(2)從以城市為中心到創(chuàng)建農村革命根據(jù)地:國共十年對峙。(3)從反蔣抗日到聯(lián)蔣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展抗日戰(zhàn)爭。(4)從農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戰(zhàn)爭。(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關系經(jīng)歷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反復過程,制約兩黨關系變化的因素都有哪些?我們從中得出哪些經(jīng)驗教訓?影響國共關系的因素有:(1)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當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時,兩黨就有結束對抗走向合作的可能。(2)兩黨的階級性質不同,是國共關系矛盾、斗爭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3)國際政治勢力的態(tài)度與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進步的國際政治勢力和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能夠促成兩黨之間的合作;反之,反動的國際政治勢力的插手,又會加速兩黨關系的破裂。教訓:合則共贏,分則俱傷(三)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異同點(1)相同點=1\*GB3①社會性質相同,即都是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GB3②革命任務和對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3\*GB3③性質相同,即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2)不同點=1\*GB3①領導階級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2\*GB3②指導思想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以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思想武器;而新民主主義革命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3\*GB3③群眾基礎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沒有深厚的群眾基礎;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fā)動群眾。=4\*GB3④革命的前途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領導人民走向資本主義;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領導人民走向社會主義?!舅季S拓展】1.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1)史實表現(xiàn)①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認識到民主革命綱領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在中國人民面前明確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②從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積極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與發(fā)展,打擊了北洋軍閥,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fā)展。③從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認識到革命領導權和革命武裝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糾正右傾錯誤,發(fā)動南昌起義,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召開“八七會議”,開創(chuàng)了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④從依賴共產國際到獨立自主地處理黨內問題。遵義會議的召開使革命形勢轉危為安。⑤依據(jù)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正確處理國共兩黨的關系,促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戰(zhàn),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投降后,為爭取和平民主建國進行一系列努力,最終通過三年解放戰(zhàn)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2)探索成功的原因①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②有毛澤東思想正確理論作指導。③中國共產黨能不斷地正視、糾正自身的錯誤,使自身不斷走向成熟。2.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聯(lián)系(1)兩大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2)關系①區(qū)別:前者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tǒng)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后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落后的地位和狀態(tài),是要充分發(fā)展近代民族工商業(yè),解決生產力問題。②聯(lián)系:完成第一大任務為完成第二大任務創(chuàng)造條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條件,只有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廢除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才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改變買辦和封建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開辟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是使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多元視角看近代中國夢的內涵——近代追求獨立、富強的歷程(1)從國家關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獨立的過程。列強侵略中國,把中國逐步地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中國人民抗爭,最終結束了屈辱歷史,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革命史觀)(2)從政治的角度:是反專制、求民主的過程。中國人民反抗專制統(tǒng)治(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體,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xiàn)了這一愿望(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3)從經(jīng)濟的角度:是反壓迫、求發(fā)展的過程。中國民族工業(yè)外受西方資本主義的壓迫,內受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和剝削,生存環(huán)境惡劣,發(fā)展緩慢。民族資產階級能夠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舊民主主義革命)和同盟軍(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根本上說是為民族資本主義爭取獨立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咀兪接柧殹?1、(2021·廣東卷·8)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fā)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fā)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jīng)濟發(fā)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說明中國共產黨()A.適應國情調整革命策略B.總結經(jīng)驗教訓開展武裝斗爭C.統(tǒng)一認識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D.根據(jù)矛盾變化擴大階級基礎12、(2018全國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評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認為“零零碎碎的救濟”“無補大局”,主張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入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B.實業(yè)救國運動如火如荼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D.批判傳統(tǒng)禮教成為共識13、(2021全國卷Ⅰ)1921年2月,蔡和森寫信給陳獨秀,討論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關系時稱:“西方大工業(yè)國的無產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此所以社會革命不發(fā)生于資本集中、工業(yè)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fā)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俄羅斯也?!彼庠趶娬{A.社會革命不會發(fā)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B.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籠絡而失去革命動力C.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D.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14、(2019全國卷Ⅱ)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guī)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動土地改革進一步深入B.為工作重心的轉移做準備C.重視科學和文化以推進工業(yè)化建設D.提高執(zhí)政能力以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15、(2019天津卷)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現(xiàn)在被我們廢除了,或者即將被廢除……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就其基本形態(tài)說來,還將是分散的和個體的,即是說,同古代近似的?!边@次會議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共八大16、(2021·山東聊城一模)一些同志認為“黨管的太多”“權力太集中于前委”,主張黨的管轄范圍“要限制"“軍官權威高于一切”。毛澤東指出,如果這種個人主義領導勝利了,紅軍與過去的舊式軍隊就沒有什么區(qū)別,“紅軍只是一個好聽的名稱罷了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共產黨召開了()A.八七會議B.古田會議C.遵義會議D.洛川會議17、(2020全國=1\*ROMANI卷45題)材料下表是清末新政時期部分商務法規(guī)、章程內容商會簡明章程(1904年)商務繁富之區(qū)設立商務總會,商務發(fā)達稍次之地則設商務分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工企業(yè)合同范本
- 介紹投標居間合同范本
- 工程承包定金合同范本
- 租插間合同范本
- 住宅租賃合同范本
- 教育加盟合作合同范本
- 醫(yī)院保潔工作合同范本
- 農村鄰里合同范本
- 車展租車合同范本
- 新車質保合同范本
- 五大神電力華煤炭公司勞動定員統(tǒng)一標準
- WB/T 1036-2006菱鎂制品用玻璃纖維布
- 【詞匯】高中英語新教材詞匯總表(共七冊)
- 北京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明細
- 筆跡、指紋鑒定申請書
- 長沙市歷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2014-2021年長沙中考數(shù)學近八年真題匯總(含答案解析)
- 【英語】人教版英語八年級英語下冊閱讀理解專題復習練習(含解析)
- 《植物生理學》課件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 2022年出差管理制度員工出差管理制度
- 工作責任心主題培訓ppt課件(PPT 26頁)
- 完整解讀新版《英語》新課標2022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