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010CCSP015404IDB5404/T0009—2023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總則 35一般要求 45.1選線、選址 45.2設計 45.3施工 45.4防治與補救措施 55.5資質(zhì)和管理 56跨河建設項目 56.1適用范圍 56.2選址 56.3軸線 56.4跨越方式與梁底高程 56.5橋墩與橋跨布置 56.6承臺布置 66.7控制參數(shù) 67穿河建設項目 67.1適用范圍 67.2選址 67.3埋深 67.4警示標志 77.5施工 78穿堤建設項目 78.1適用范圍 78.2選址 78.3設計要求 79臨河建設項目 89.1適用范圍 89.2選址 89.3與堤防交叉連接要求 89.4旅游碼頭布置 89.5取(排)水設施 99.6景觀工程 9附錄A(資料性附錄)施工組織方案編制要求 附錄B(資料性)沖刷計算 附錄C(資料性)最大壅水高度計算 DB5404/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一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林芝市水利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林芝市水利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林春,土丹洛桑,黃東,顧立忠,劉畫眉,王云森,李海彬,吳名棧,何書琴,扎西達瓦,宮鵬杰,田軍,林美蘭,劉森,蔡素芳,美多,曾珂,德吉央宗,岑棟浩,楊冰,梁汝豪,王睿璞,次吉拉姆。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有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應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DB5404/T0009—2023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許可是水行政主管部門承擔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涉及的行業(yè)部門多,技術含量高,內(nèi)容復雜;高效、規(guī)范、有序地實施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行政許可,對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因此,結合近年來林芝市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工作的實踐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開展林芝市《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技術規(guī)程》的編制工作是必要的。DB5404/T0009—20231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建設項目管理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林芝市行政區(qū)域內(nèi)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建設項目,包括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船塢、道路、交通(涵)閘、渡口、隧道、管道、纜線、涵管、取水、排水(污)設施等建筑物和構筑物,臨河公園、景觀和其他公共設施,以及生態(tài)工程、河道治理、路堤結合工程(道路)等。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的臨時建設項目,以及湖泊、水庫管理范圍內(nèi)的建設項目可參照本文件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201防洪標準GB50286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JTGC30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水工程waterconservancyproject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開發(fā)、利用、控制、調(diào)配和保護水資源的各類工程。3.2河道rivercourses水流的通道。3.3沿河、渠、湖或行洪區(qū)、分洪區(qū)、圍墾區(qū)的邊緣修筑的擋水建筑物。3.4護堤地levee-protectionarea為保護堤防工程,在堤防兩側劃定作為堤防保護地的一定區(qū)域。3.5河道管理范圍thescopeofmanagementforrivercourses2DB5404/TXXXX—XXXX為維護河道生態(tài)健康、行洪暢通、河勢穩(wěn)定而劃定的河道管理區(qū)域。3.6重要河段criticalreach重點防洪工程所在河段或具有重要防洪任務的河段。3.7險工險段dangeroussectionofthelevee河道堤防上存在著不利于堤防防洪安全的隱患所在的工程和堤段。3.8跨河建設項目constructioncrosstheriver主體功能設施從河道水面上方跨越而過的具有固定結構的建設項目。3.9穿河建設項目constructionthroughtheriver主體功能設施從河床下方穿越的具有固定結構的建設項目。注:主要包括管道(輸水、輸油、輸氣、輸電等)、隧道(公路3.10穿堤建設項目constructionthroughthelevee主體功能設施從堤身或堤基穿越的具有固定結構的建設項目。注:主要包括管道、纜線、交通(涵)閘、取水3.11臨河建設項目constructionnearbytheriver河道兩岸修筑的具有固定結構的建設項目。注:主要包括旅游碼頭、跨堤取水工程、排水設施、臨3.12明挖埋管open-cutandburiedpipe采用明挖的方式開挖管溝,敷設管段,再恢復原地貌的施工方法。3.13定向鉆穿越directionaldrillingcrossing采用定向鉆機將管道從河床和堤基下穿過的非開挖管道安裝施工方法。3.14頂管穿越crossingbypushingpipethroughtunnel采用頂進設備將管道按設計的坡度頂入土中后,再將前方開挖面的土方運走,使管壁與外側土腔邊界基本吻合的敷設管道的施工方法。3.15防治與補救措施preventionandremedialmeasuresDB5404/T0009—20233為消除和減少建設項目對河勢穩(wěn)定、河道行洪暢通、水工程安全、水文設施和監(jiān)測環(huán)境等的不利影響,建設單位采取的各種措施。3.16設計洪水designflood符合建設項目所在河段規(guī)劃防洪標準要求,以洪峰流量、洪水總量和洪水過程線等特征表示的洪水。3.17設計洪水位designfloodlevel指設計頻率洪水對應的洪水水位。3.18河寬riverwidth兩岸有堤防的河道,其寬度為兩岸堤防臨水側堤頂線間的距離;兩岸或某一岸無堤防的河道,其寬度為河道兩岸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淹沒邊界間的距離,簡稱河寬。3.19阻水比areawater-blockingratio設計洪水位下,建設項目阻水建(構)筑物在工程斷面垂直于主流方向上的投影面積與工程建設前同一過水斷面過流面積的比率。3.20壅水高度backwaterheight因建設項目阻水建(構)筑物縮小行洪過流面積而引起河道水面抬高的高度。3.21岸線shoreline河流、湖泊或水庫等水體周邊一定范圍內(nèi)水陸相交的帶狀區(qū)域。3.22主槽mainchannel洪水期洪水主流所通過的、水深較大的河床部分,是行洪的主體。3.23邊灘marginalshoal河床中與岸相連的,枯水位出露而中、高水位淹沒的淺灘區(qū)域。4總則4.1建設項目應滿足如下要求:——符合防洪規(guī)劃、岸線規(guī)劃等水利行業(yè)相關規(guī)劃;符合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成果的要求;——設計防洪標準符合GB50201及相關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不妨礙建設項目臨近區(qū)和周邊范圍的防汛搶險;——對河道行洪、河勢穩(wěn)定、水質(zhì)及堤防、護岸和其他水工程及其設施安全的影響在合理范圍內(nèi);——不影響其他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確有影響的,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與第三人簽訂有關DB5404/TXXXX—XXXX4協(xié)調(diào)意見書。4.2建設單位應編制洪水影響評價(或防洪評價)報告,必要時應開展相關專項論證。4.3建設項目除滿足本文件要求外,還應符合交通、生態(tài)環(huán)境、林草等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5一般要求5.1選線、選址5.1.1建設項目(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相關的除外)不應布置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qū)內(nèi);嚴重污染水域的新建、擴建項目不應布置在二級保護區(qū)內(nèi),二級保護區(qū)內(nèi)改建和技術改造建設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造紙、印染、化工、制革、電鍍、屠宰、選礦等嚴重污染水源的建設項目不應布置在地表水或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qū)內(nèi)。5.1.2建設項目不應布置在水文監(jiān)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nèi)。5.1.3建設項目不宜布置在現(xiàn)有和規(guī)劃水工程及其設施管理范圍內(nèi);確需占用管理范圍內(nèi)用地的,應經(jīng)專題論證,制訂保護原有水工程安全的可靠措施。建設項目需占用水工程管理用地時,不應破壞或損毀水工程的管理設施,不應占用或挪用原有的防汛備用物料,不應中斷防汛搶險道路。5.1.4建設項目不宜布置在河道狹口及險工險段處。5.1.5建設項目(河道治理除外)不宜布置在河道匯流或分汊處,確需布置的,應進行專項論證。5.2設計5.2.1建設項目設計應采用可靠的水文氣象、河道地形地質(zhì)、現(xiàn)有工程狀況以及水利規(guī)劃等基礎資料。5.2.2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應在綜合比選的基礎上,遵循對河道防洪影響較小的原則,優(yōu)選方案。5.2.3建設項目需向河道排水的,設計方案應滿足所在河段水功能區(qū)水質(zhì)管理目標的要求,并避免沖刷堤防和護岸,不應影響堤防安全。5.2.4建設項目設計方案應明確與河道堤防或岸坡的連接方式、與其它水工程的交叉或連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水域、土地及建筑設施情況等。5.2.5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坐標系統(tǒng)應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有特殊要求的除外。5.2.6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宜統(tǒng)一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系統(tǒng),有特殊要求的除外。5.3施工5.3.1建設項目施工方案應包括施工布置(含平面圖、立面圖和結構圖等)、施工交通組織、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施工臨時建筑物設計、施工進度計劃、河道安全及環(huán)境保護措施等(見附錄A)。5.3.2施工組織設計應包括防洪安全措施及設施等相關內(nèi)容。5.3.3建設項目應合理安排工期,涉及影響防洪安全的工程宜安排在非汛期施工,如需跨汛期施工的,應編制度汛方案。5.3.4建設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宜根據(jù)需要組織編制安全監(jiān)測設計方案,設置必要的監(jiān)測設施加強對河道、堤防、周邊工程和建設項目的安全監(jiān)測,編制防洪應急預案。5.3.5建設項目施工不應損毀堤防和其他水工程及其設施;涉及改變堤身(護岸)結構形式或者破堤施工的,應由具有相應水利設計資質(zhì)的單位編制詳細的設計、施工方案;應在圍堰工程完工并經(jīng)驗收合格后方可破堤施工,施工期修筑圍堰工程的防洪標準不應低于現(xiàn)有堤防防洪標準。應按照GB50286有關要求進行復堤,復堤(岸)段應按相應規(guī)劃標準進行達標加固建設,并與上、下游堤(岸)段平順銜接。5.3.6施工期不應在堤防和護堤地堆放施工物料、布置大型施工機械設備。5.3.7施工期不應向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傾倒和排放生產(chǎn)、生活廢棄物,不應直接和間接向河道排放未經(jīng)處理達標的生產(chǎn)和生活廢污水。5.3.8涉及水工程的,施工期應進行水工程安全監(jiān)測,并采取必要的防洪安全防護措施。5.3.9施工期臨時建筑物應最大限度減少占用河道行洪過流面積。DB5404/T0009—202355.3.10施工期不宜使用堤頂作施工運輸?shù)缆罚淮_需使用的,應符合堤防穩(wěn)定要求。5.3.11施工期不宜阻斷防汛搶險道路;確需短期阻斷時,應設置滿足防汛搶險需要的臨時道路。破堤施工時,應預留與上、下游防汛搶險道路銜接的臨時防汛搶險道路。5.3.12工程完建時,應清除施工遺留在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的臨時設施、施工棄渣、余泥和生活垃圾等,并恢復原貌。5.4防治與補救措施5.4.1建設項目施工和運行對防洪安全造成明顯影響的,應調(diào)整或優(yōu)化建設項目的總體布置、建設規(guī)模、結構型式與尺寸、施工組織設計等,并制定必要的防治與補救措施,保證防洪安全。5.4.2建設項目可能導致水工程及其設施遭到損壞、正常運行受到影響,應提出補救措施,消除由建設項目引起的不利影響。5.4.3建設項目影響水文監(jiān)測或?qū)е滤臏y站需遷移的,必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5.4.4建設項目對堤防、護岸工程安全造成不利影響的,應提出補救措施,并進行堤岸防護專題設計。具體防護措施和范圍應根據(jù)洪水影響評價(防洪評價)成果、河道及堤防的重要程度、河道地形地質(zhì)條件和水流特性等綜合確定。5.4.5防治與補救措施工程與主體工程應同時設計、同時投入使用,需興建等效替代工程的則應先于主體工程建成。5.5資質(zhì)和管理5.5.1涉及水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建設單位應委托具備相應行業(yè)資質(zhì)的單位承擔。5.5.2建設單位應協(xié)助配合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加強建設項目管理范圍內(nèi)堤防的安全監(jiān)測和管理。6跨河建設項目6.1適用范圍跨河建設項目主要為跨河公路橋梁、鐵路橋梁,以及跨河的輸水、輸油、輸氣、輸電等管橋,渡槽,其他如高跨輸電、通信等工程可參照執(zhí)行。6.2選址橋位宜選在河道順直,河勢穩(wěn)定,河岸、河床地質(zhì)條件相對良好的河段。6.3軸線橋墩順水流方向軸線宜與洪水流向基本一致,兩者交角不宜超過5°。6.4跨越方式與梁底高程6.4.1橋梁跨越堤防宜采取立交方式,橋梁跨堤部分梁底與相應堤防堤頂間的凈空應滿足防汛搶險要6.4.2橋梁跨越堤防采取平交方式的,平交橋橋臺應與堤防一體合建,建設單位應對受影響的堤段按規(guī)劃標準完成達標加固建設,并確保平交道路上下游防汛搶險道路的暢通,且梁底最低標高應不低于河道相應設計洪水位加超高0.5m。無堤防的河道,橋臺不宜超出河道管理范圍線。6.4.3河道內(nèi)橋梁最低梁底標高應滿足河道行洪、日常保潔、清淤作業(yè)、管理維護等方面的要求。6.5橋墩與橋跨布置6.5.1河道內(nèi)橋墩迎、背水側墩頭應采用流線型或圓型。DB5404/TXXXX—XXXX66.5.2橋墩布置應滿足堤防穩(wěn)定要求,跨越堤防的橋墩不宜布置在堤身設計斷面以內(nèi)。6.5.3橋梁孔跨布置應考慮工程所在河段的河道特性、河勢演變規(guī)律及防洪要求,宜采用大跨度結構跨越河道主槽。6.5.4河寬小于或等于25m的河道內(nèi)不宜布置橋墩。6.5.5對于橋梁擴建工程,應進行新、舊橋的總體防洪評價。若舊橋設計符合本文件要求,可與舊橋?qū)撞贾眠M行擴建;否則,新橋應按本文件要求進行建設。6.5.6同一橋梁左、右半幅橋墩應對孔布置。6.6承臺布置6.6.1主槽處承臺頂高程宜在河床面高程以下,邊灘的承臺頂高程宜在灘面沖刷線以下。承臺確需出露主槽河床面或布置在邊灘沖刷線以上的,應符合阻水比的相關要求。6.6.2出露河床的承臺主軸線宜順河道主流方向布設。6.6.3對于重要河段或險工險段,河床沖刷深度及范圍宜通過數(shù)學模型計算確定;其他河段,可采用經(jīng)驗公式法確定(參見附錄A)。6.7控制參數(shù)6.7.1新建橋梁與上、下游各50m范圍(以橋面邊線計)已建橋梁等建筑物沿程疊加的最大壅水高度宜控制在堤防安全加高值的15%以內(nèi)。對于重要河段或險工險段,最大壅水高度應通過數(shù)學模型計算確定;對于資料不全的河段,可采用經(jīng)驗公式法(參見附錄B)。6.7.2在最大壅水高度滿足規(guī)定要求的前提下,跨越1、2級堤防橋梁的阻水比不宜超過10%;跨越3級堤防橋梁的阻水比不宜超過12%;跨越4、5級堤防以及無堤防河道的阻水比不宜超過15%。7穿河建設項目7.1適用范圍穿河建設項目主要為各類管道(輸水、輸油、輸氣、輸電等)和隧道工程(公路、鐵路等)。7.2選址7.2.1穿河建設項目軸線布置宜與河道或堤防正交。7.2.2穿河建設項目與上下游相鄰的橋梁、碼頭、水下建筑物或水工程(堤防除外)等之間相互的管理范圍不宜重疊。7.2.3定向鉆入、出土點或隧道、頂管的始發(fā)和接收豎井及其檢修豎井不宜布置在堤防管理范圍以內(nèi)。7.3埋深7.3.1穿河建設項目的埋深應滿足河床穩(wěn)定、堤防安全和防洪要求,應在相應設計洪水的沖刷深度以下,并結合河床地質(zhì)條件和穿越施工方式,確保其具有足夠的安全埋深。7.3.2定向鉆穿越管段在河道內(nèi)管頂最小埋深應大于設計洪水沖刷線和規(guī)劃疏浚線以下6m。對穿越1、2級堤防的穿河建設項目,應根據(jù)不同的地質(zhì)類別,適當增大埋深。7.3.3盾構、頂管法隧道上部沖刷線以下所需覆土層的最小厚度,應根據(jù)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不宜小于2倍隧道外徑或河流最大沖刷線下8m,并應滿足隧道抗漂浮要求。確有技術依據(jù)時,在局部穿越河段可適當減少。對于沖淤變化大、易出現(xiàn)砂土液化、挖砂取石、船舶拋錨水域的隧道,應增大埋深。7.3.4沉管隧道的上覆土層和保護層厚度應滿足抗浮穩(wěn)定安全,沉管保護層頂面不應高于河床最大沖刷線,且留足富余埋深。7.3.5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隧道或頂管的豎井頂高程應高于穿越河段的設計洪水位。DB5404/T0009—202377.3.6水庫泄洪影響范圍內(nèi)的穿河建設項目,穿越管段埋深應考慮泄洪時的局部沖刷及清水沖刷影響。7.3.7對于重要河段或險工險段,河床沖刷深度及范圍宜通過數(shù)學模型計算確定;其他河段,可參照相關規(guī)范確定。7.3.8開挖法穿越管段的最小埋深,應根據(jù)穿越工程等級與相應設計洪水沖刷深度或疏浚深度要求確定,并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表1開挖法穿越管段的最小埋深單位:m注3:基巖段所挖溝槽應用滿槽混凝土覆蓋封頂,應達到注5:基巖內(nèi)管道埋深還應根據(jù)巖性、風化程度確定,強風化巖、軟巖埋7.4警示標志在穿河建設項目上下游一定范圍內(nèi),應設置明顯警示標志,標明工程類型、埋深、結構、管理邊界7.5施工7.5.1明挖埋管水下施工和運輸應減少對河床的擾動,減少水質(zhì)污染,做好與堤防的連接,不應影響堤防安全。明挖埋管、隧道開挖等若采用爆破方式,應提出專項施工方案,論證爆破施工對兩岸堤防、水工程及其他已建工程設施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8穿堤建設項目8.1適用范圍穿堤建設項目主要為穿過堤身或堤基的輸油、輸水、輸電、輸氣等管道或管線,其他穿堤建設項目,如取水口、排水(污)口、交通(涵)閘等可參照執(zhí)行。8.2選址穿堤建設項目應選擇在水流流態(tài)平順、岸坡穩(wěn)定且不影響行洪安全的堤段。8.3設計要求8.3.1穿堤建設項目的設計應滿足下列要求:DB5404/TXXXX—XXXX8a)采用整體性強、剛度大的結構;b)荷載、結構布置宜對稱,基底壓力的偏心距應??;c)結構分塊、止水等對不均勻沉降的適應性應好;d)過流引起的震動??;e)進出口引水、消能結構應合理可靠;f)穿堤涵閘出口結構宜參照水閘設計規(guī)范;g)邊墻與兩側堤身連接的布置能滿足堤身、堤基穩(wěn)定和防止接觸沖刷的要求。8.3.2對穿堤建設項目所涉及堤防的恢復或加固不應低于規(guī)劃標準,并適當留有余地。8.3.3穿堤建設項目與堤防接合部周圍受水流沖刷、淘刷的堤身和堤岸部位,應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避免發(fā)生脫空現(xiàn)象。8.3.4穿堤建設項目與土堤接合部應在臨水側設置截水設施,背水側設置反濾排水設施,并根據(jù)相關標準采取適當方法進行穿堤建設項目的滲流安全復核計算和堤防穩(wěn)定計算,應滿足滲透穩(wěn)定和不均勻沉降要求。8.3.5穿堤建設項目堤身回填應按GB50286有關要求執(zhí)行,且不低于堤防工程設計的要求。8.3.6穿堤的建筑物、構筑物的底部高程宜高于堤防設計洪水位,當在設計洪水位以下時,應設置能滿足防洪要求的閘門或閥門,并應能在防洪要求的時限內(nèi)關閉。壓力管道、熱力管道、輸送易燃或易爆流體的各類管道,宜跨堤布設,并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確需穿過堤防時,應進行專項論證。9臨河建設項目9.1適用范圍臨河建設項目主要為旅游碼頭、景觀工程、?。ㄅ牛┧O施等,其他臨河建設項目(如臨時堆場等)可參照執(zhí)行。9.2選址9.2.1臨河建設項目宜選在地質(zhì)條件良好、河床、岸線及水流流態(tài)較為穩(wěn)定的河段。9.2.2交通道路不應沿河布置在防洪堤臨水側;無堤河道,不宜布置在河道管理范圍內(nèi),確需布置的,不應抬高原河灘面高程。9.2.3管道、纜線、隧道等工程及其固定附屬建筑物不宜順河堤方向敷設于堤防護堤地范圍內(nèi)。9.3與堤防交叉連接要求9.3.1臨河建設項目的管線及輸送帶等設施宜采用跨越堤防的型式與后方陸域相接,棧橋宜采用平交的形式與后方陸域相接;若經(jīng)方案比較,確需采用穿堤方式,其結構型式和施工方式應盡量減少對堤防的擾動,并滿足本文件穿堤建設項目的相關要求。9.3.2臨河建設項目不應降低堤防的強度、穩(wěn)定性、抗?jié)B性,不應降低堤頂高程,不應影響堤防管理運用。9.3.3臨河建筑物主體樁墩不應布置在堤身設計斷面內(nèi),碼頭棧橋樁墩確需布置的,不應降低堤防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抗?jié)B性。9.3.4與堤防平交時,不應阻斷防汛搶險道路,相交部分的堤頂高程應與堤防的規(guī)劃標準一致;建設項目運行中增加的堤頂荷載不應降低堤防的穩(wěn)定性;與擬建臨河建筑物交叉部分的堤防及上、下游銜接段應按堤防的規(guī)劃標準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9.3.5棧橋處的防浪墻缺口應設置臨時閘門,滿足防洪要求。9.4旅游碼頭布置9.4.1港池布置DB5404/T0009—20239港池布置應盡量利用天然河勢,港池開挖不應影響堤岸穩(wěn)定。挖入式港池應對工程所在河湖段水流泥沙條件及鄰近邊灘的穩(wěn)定性進行專項論證。9.4.2陸域布置9.4.2.1碼頭陸域的布置,不應妨礙堤防管養(yǎng)和阻斷防汛搶險道路。9.4.2.2碼頭陸域的布置應保證原堤岸的穩(wěn)定,不應占用堤防和護堤地作管理用房和倉庫等。堤防背水側坡腳后方應保留不小于10m的安全通道空間。9.4.2.3碼頭交通采用穿堤型式時,應設置能滿足防洪要求、閘門易于啟閉操作的交通閘,閘寬應嚴格控制,以滿足單車道通行為宜,閘底板高程應盡量抬高。9.4.3結構型式9.4.3.1碼頭設計應結合河道地形地質(zhì)條件、上下游河勢、堤岸情況等選擇合適的結構,占用河道過流面積的碼頭宜采用高樁疏水結構。9.5取(排)水設施9.5.1取水頭部(口)設施應分析項目建設對河床及堤防、岸坡穩(wěn)定的影響,并對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采取補救補償措施;取水頭部(口)底高程的選取應考慮河段的生態(tài)需求。9.5.2河道灘地段輸水設施宜采用埋設管涵方案,管涵頂高程應在最大沖刷線以下;采用明渠方案時,應對渠道及相應堤段進行防護。9.5.3取水建設項目若穿越堤防,應符合穿堤建設項目相關要求。排水設施涉及排污時,還應符合入河排污口設置相關要求。9.5.4取水泵房等設施不宜布置在堤防迎水側。9.6景觀工程9.6.1臨河景觀工程布置應符合相關規(guī)劃,盡量保持天然河勢及河道自然生態(tài)。9.6.2景觀工程不應降低河道行洪能力,親水平臺等臨水工程外緣不宜伸入主河槽內(nèi),不應在行洪河道內(nèi)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桿作物。9.6.3游憩及景觀工程宜維持現(xiàn)有灘地高程不變,確需進行地形整理的,不應影響堤岸穩(wěn)定及河道行洪安全,并應進行充分論證。親水平臺高程宜高出河道常水位或景觀控制水位0.5m以上,其他臨河景觀工程宜布置在河道5年一遇洪水位以上。9.6.4濱河湖游憩及景觀工程應制定防洪應急預案,設置必要的安全警示和指示標志。DB5404/TXXXX—XXXX(資料性附錄)施工組織方案編制要求A.1方案編制內(nèi)容主要包括:a)涉河、涉堤及水工程部分的具體施工方法、施工順序;b)施工道路、圍堰、棧橋、平臺等臨時結構的布置及其與堤防的搭接要求;c)施工工期;d)度汛措施(如遇汛期)或度汛方案;e)堤岸、環(huán)境保護及采取的措施。A.2施工作業(yè)流程施工作業(yè)流程:a)簡述工程概況;b)施工設計水位及選取依據(jù);c)施工道路,圍堰,棧橋,平臺的平、立面布置形式,標高及其與堤防搭接關系等;d)重點描述工程涉河、涉堤及水工程部分的施工工藝、施工步驟。A.3施工工期提供施工工期安排(附施工總體進度圖涉水部分施工工期原則上在非汛期完成,但仍需提供施工度汛方案。A.4施工組織優(yōu)化設計說明施工組織優(yōu)化設計說明:a)需結合施工工藝及施工工序,明確說明建設項目施工是否會對岸坡穩(wěn)定、排澇灌溉、防汛搶險(通道)造成影響;b)明確說明建設項目施工是否會對水質(zhì)等造成影響;DB5404/T0009—2023c)涉及其他如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等方面影響情況說明;d)采取的施工組織設計優(yōu)化調(diào)整及具體補救措施。A.5施工方案中需明確的內(nèi)容施工方案中需明確的內(nèi)容:a)是否會對堤岸穩(wěn)定造成影響及采取的措施:1)需結合施工工藝及施工工序,明確說明建設項目施工是否會對岸坡穩(wěn)定、排澇灌溉、防汛搶險(通道)造成影響;2)施工組織設計優(yōu)化調(diào)整;3)具體補救措施設計。b)是否會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及采取的措施:1)需結合施工工藝及施工工序,明確建設項目施工是否會對水質(zhì)等造成影響;2)施工組織設計優(yōu)化調(diào)整;3)具體補救措施設計。DB5404/T0009—2023(資料性)B.1一般沖刷計算B.1.1非粘性土一般沖刷計算B.1.1.1河槽部分B.1.1.1.164-2簡化式式中:沖刷計算QQQ2cQPAdQ2cQPAdH……………(B.1)……………(B.2)……………(B.3)hp——橋下一般沖刷后的最大水深(mQP——頻率為P%的設計流量(m3/sQ2——橋下河槽部分通過的設計流量(m3/s當河槽能擴寬至全橋時取用QP;Qc——天然狀態(tài)下河槽部分設計流量(m3/sQt1——天然狀態(tài)下橋下河灘部分設計流量(m3/sBc——天然狀態(tài)下河槽寬度(mBcg——橋長范圍內(nèi)河槽寬度(m當河槽能擴寬至全橋時取用橋孔總長度;BZ——造床流量下的河槽寬度(m對復式河床可取平灘水位時河槽寬度;——設計水位下,在Bcg寬度范圍內(nèi),橋墩阻水總面積與過水面積比值;——橋墩水流側向壓縮系數(shù),應按表B.1確定;hcm——河槽最大水深(mAd——單寬流量集中系數(shù),山前變遷、游蕩、寬灘河段當Ad﹥1.8時,Ad值可采用1.8;HZ——造床流量下的河槽平均水深(m對復式河床可取平灘水位時河槽平均水深。表B.1橋墩水流測向壓縮系數(shù)值表設計流速VsDB5404/T0009—2023設計流速VsB.1.1.1.264-1修正式hp……………(B.4)式中:Bcj——河槽部分橋孔過水凈寬(m當橋下河槽能擴寬至全橋時,即為全橋橋孔過水凈寬;hcq——橋下河槽平均水深(md——河槽泥沙平均粒徑(mmE——與汛期含沙量有關的系數(shù),可按表B.2選用。其余符號意義同前。表B.2E值表EB.1.1.2河灘部分hp……………Q1QP……………式中:Q1——橋下河灘部分通過的設計流量(m3/shtm——橋下河灘最大水深(mDB5404/T0009—2023htq——橋下河灘平均水深(mBtj——河灘部分橋孔凈長(mVH1——河灘水深1m時非粘性土不沖刷流速(m/s可按表B.3選用。其余符號意義同前。表B.3水深1m時非粘性土不沖刷流速表d(mm)VH1d(mm)VH1砂細卵石小中中粗大小漂石小中中大大B.1.2粘性土一般沖刷計算B.1.2.1河槽部分式中:Ad——單寬流量集中系數(shù),取1.0~1.2;IL——沖刷坑范圍內(nèi)粘性土液性系數(shù),適用范圍為0.16~1.19。其余符號意義同前。B.1.2.2河灘部分h式中符號意義同前。hB.2局部沖刷計算B.2.1非粘性土局部沖刷公式B.2.1.165-2簡化式hbKK2B10.60hp0.15()K2K2V00.28(d0.7)0.5……………(B.7)……………(B.8)……………(B.9)……………(B.10)……………(B.11)……………(B.12)DB5404/T0009—2023V'00.12(d0.5)0.55n2(.230.19lgd式中:hb——橋墩局部沖刷深度(m為沖刷坑的最大深度;K——墩形系數(shù),參見JTGC30-2015的附錄C;K2——河床顆粒影響系數(shù);B1——橋墩計算寬度(mhp——一般沖刷后最大水深(md——河床泥沙平均粒徑(mmV——一般沖刷后墩前行近流速(m/s可按B.3計算;V0——河床泥沙起動流速(m/sV0'——墩前泥沙始沖流速(m/sn2——指數(shù)。其余符號意義同前。B.2.1.265-1修正式當VV0hbKK1B10.60(VV0'n1V'00.4621V0n1()0.25d0.19式中:K1——河床顆粒影響系數(shù);n1——指數(shù);……………(B.13)……………(B.14)……………(B.15)……………(B.16)……………(B.17)……………(B.18)……………(B.19)……………(B.20)d——河床泥沙平均粒徑(mm適用范圍為0.1mm~500mm;hp——橋下一般沖刷后的最大水深(m適用范圍為0.2m~30m;V——一般沖刷后墩前行近流速(m/s適用范圍為0.1m~6m;B1——一橋墩計算寬度,適用范圍為0m~11m。其余符號意義同前。B.2.2粘性土局部沖刷公式hp B1式中:2.5時,hb0.83KB10.6IL1.25Vhb0.55KB10.6hp0.1IL1.0V…………DB5404/T0009—2023IL——沖刷坑范圍內(nèi)粘性土液性指數(shù),適用范圍為0.16~1.48;其余符號意義同前。B.3一般沖刷后墩前行進流速計算VVA.1Q20.1Bc0.34hcm23V式中:Vc——河槽平均流速(m/shc——河槽平均水深(m)。其余符號意義同前。(2)當采用式(B.4)計算一般沖刷深度時:VEd1/6hp2/3(3)當采用式(B.5)計算一般沖刷深度時:VVH1hp1/5(4)當采用式(B.7)計算一般沖刷深度時:Vhp3/5(5)當采用式(B.8)計算一般沖刷深度時:Vhp1/6DB5404/T0009—2023附錄D(資料性)附錄E最大壅水高度計算E.1公式1zKKyKN0.50.52KNMv/MvM/K——壅水系數(shù);KN——定床壅水系數(shù);v0M——天然狀態(tài)下橋孔部分的平均流速(m/svc——河槽平均流速(m/s表C.1粘性土換算粒徑d50換算粒徑d50(mm)3E.2公式2z(VV)……………(C.6)DB5404/T0009—2023——系數(shù),見表C.2; VM VOM VCQP——設計流量(m3/s表C.2值表>50j表C.3橋下平均流速VMjVMVOMVMVOM QPVMDB5404/T0009—20231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規(guī)范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zhí)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guī)定”或“應.....執(zhí)行”。DB5404/T000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防護考試題及答案
- 高數(shù)d考試題及答案
- 農(nóng)副產(chǎn)品采購合作合同
- 社區(qū)衛(wèi)生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級模型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鋼結構標準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嘉善中考英語試卷及答案
- 安全施工管理責任承諾書8篇范文
- 2025年基礎會計補考試題及答案
- 業(yè)務流程標準化評估與改進框架
- 古希臘史詩與戲劇課件
- 腹股溝疝修補術護理查房
- 創(chuàng)傷應急預案演練腳本(2篇)
- 信息運維服務管理規(guī)范標準
- 新教材2025-2026學年人教版(2024)美術二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教案
- 2025年數(shù)字化教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報告
- 2025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教學設計(附目錄)
- 木質(zhì)素降解微生物促進秸稈飼料化營養(yǎng)價值提升的機制研究
- 全科醫(yī)學進修匯報
- 六年級下學期英語期末考試質(zhì)量分析
- 三基培訓及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