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滬科版)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滬科版)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滬科版)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滬科版)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滬科版)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運動的世界(解析版)

課時L4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2022年課程標(biāo)準(zhǔn)物理素養(yǎng)

物理觀念:速度的計算公式。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

科學(xué)思維:會用刻度尺測量路程,會用停表測量時間,會計算速度。

慢,并能進行簡單計算。會測量物

科學(xué)探究: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

體運動的速度。

科學(xué)態(tài)度與責(zé)任:培養(yǎng)學(xué)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

4.1.5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和收集數(shù)據(jù)的能力、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解釋數(shù)據(jù)的能力、表

達和交流的能力。

jQ預(yù)習(xí)導(dǎo)學(xué)

知識點一、測量小車運動的速度

一、探究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變化

(-)提出問題

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如何變化的?

(二)猜想與假設(shè):

1.可能越來越快;2.可能越來越慢;3.可能快慢不變

(三)制定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

1.實驗原理:v=-

t

2.實驗器材:刻度尺,停表,長木板、小木塊,小車,金屬片。

3.實驗裝置.:斜面的一端用木塊墊起,使它保持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端或中部固定金屬片。

4.實驗步驟:

第1頁共18頁

(I)將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要通過的路程

(2)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4;

(3)根據(jù)測得的號、「利用公式□二: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匕,

(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到金屬片的距離$2

(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2所用的時間“,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匕。

(6)將實驗中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路程s/cm時間t/s平均速度W(cms-1)

$1=t\=VI=

S2=t2=V2=

怎樣得到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小車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方法是:根據(jù)前兩次實驗,可計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的

路程:53=5,-52,計算出通過下半段路程所用時間:t3=ti-t2,根據(jù)公式匕二也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

?1

的平均速度為。

5.分析與論證:

分析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算出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

結(jié)論: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大,說明小車沿斜面下滑運動越來越快。

6.評估與交流:

(I)金屬片的作用:讓小車停止運動,便于測量時間。

(2)搭建斜面時,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車可能達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

小車運動的速度大,時間短,導(dǎo)致測量難度大、實驗誤差大。

(3)實驗過程中,斜面的傾斜程度不能變。

(4)測量小車下滑路程時,起點從車頭算起,終點也應(yīng)該是車頭。

(5)誤差分析(實驗誤差主要來自于時間測量的誤差)

①當(dāng)小車過了起始位置才開始計時或小車未達終點就停止計時,會導(dǎo)致測量時間偏小,平均速度偏大;

②當(dāng)小車到達終點后才停止計時或小車未開始運動提前計時,會導(dǎo)致測量時間偏大,平均速度偏小:

③小車沒有從靜止開始下滑,所測平均速度偏大。

融問題探究

第2頁共18頁

情景問題一:測速設(shè)備是如何測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的?

公路上有許多速度監(jiān)測設(shè)備,其中一種測速設(shè)備采用的是區(qū)間測速的方法(如圖),即通過測算車輛在兩

個監(jiān)測點之間的平均速度,判斷車輛在該路段是否超速。這種測速設(shè)備是如何測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的?

從公式y(tǒng)=£可知,測算平均速度?般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兩個物理量。在公路?段固定距離的路段兩端

t

分別放置一個攝像頭,當(dāng)車輛經(jīng)過這兩個攝像頭時都會被拍照。系統(tǒng)根據(jù)這兩張照片的拍攝時刻就能算出

車輛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從而算出車輛的平均速度。這就是區(qū)間測速的原理。

請你想一想:應(yīng)該怎樣測量物體的速度?下面我們來實際測量一個沿斜面下滑的小車的平均速度。

【角度1】物體速度的測量

【典例1](2024?山西晉城?八年級期末)頻閃拍攝是研究物體運動的方式之一。物理創(chuàng)新小組用頻閃

拍攝的方法來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他們用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拍攝了小車在斜面上

下滑時的頻閃照片。請根據(jù)照片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I)圖中/C段的路程SAB=cm,AC段的平均速度vAC=cm/s;

(2)小車做的是(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3)實驗中保持斜面的坡度較(選填“大”或“小”),可以減小測量的誤差。

【答案】40.040.0變速小

【解析】

(I)[1]⑵圖示刻度尺10cm又分為10個小刻度,故分度值為1cm,相機每隔0.5s曝光一次,由圖知道,

小車從月點運動到。點所用時間笈=—小車從4點到。點的路程s,\c=40.0cm,則小車在力。段的平

均速度

s40.0cm,八八.

v=-=-----------=40.0cm/s

tIs

(2)[3]由圖知道,相同時間內(nèi)小車通過路程8C段、8段越升越長,所以速度越來越大,因此小車做的

是變速運動。

第3頁共18頁

【變式1-2](2024?陜西西安?模擬預(yù)測)如圖1所示,“測量小車從斜面滑下的速度”實驗的情景。

(I)“測量小車從斜面滑下的速度”的實驗原理是。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工具有秒表和;

(2)將小車放在斜面80cm刻度線處,靜止放于滑F(xiàn),放于時開始計時,當(dāng)小車到0cm時停止計時,通

過實驗操作,發(fā)現(xiàn)(“開始計時”或“停止計時”)的時機不好把握。解決問題后,再一次實驗。

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時間太短,時間測量不準(zhǔn)確,經(jīng)過反復(fù)嘗試會發(fā)現(xiàn),斜面的坡度(填“大一些”或“小

一些”),可以讓小車滑下的時間變得長一些,可以較準(zhǔn)確的測量出時間;

(3)調(diào)整好斜面,小車從4點靜止滑下,到達C點用的時間如圖2所示,小車經(jīng)過月C段的平均速度是一

m/s;

(4)實驗中觀察到小車從斜面上滑下時,越來越快。為了驗證自己的觀察小明想分別測出小車在斜面滑

下的上半程和下半程的時間,就可以通過的方式比較出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快慢。實際摸作過程中,

(選填"上”或"下”)半程的時間很難直接測出。

恪案】可刻度尺停止計時小一些0.4相同路程比時間下

【解析】該實驗是通過測量小車經(jīng)過的路程和時間來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的,故實驗原理為?=士。

t

⑵實驗中需要測量小車經(jīng)過的路程,所以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刻度尺。

(2)[3]小車運動到斜面底部的速度較快,所以停止計時的時機不好把握。

[4]斜面的坡度較小,小車運行的速度慢,在坡上停留的時間長,方便計時。

(3)[5]小車經(jīng)過/C段的平均速度

s0.8m...

n=-=------=0.4m/s

t2s

(4)[6]小車經(jīng)過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同,可以通過比較相同路程所花時間的長短來比較運動速度的

快慢。

⑺小車在斜面上做加速運動,小車經(jīng)過上下半程分割點時停留的時間很短,所以下半程的時間很難直接測

出,

【角度2】超聲波測距

【典例2](23-24八年級上?山東煙臺?期中)為了督促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shè)置了固定

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

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4s。超聲波的

速度是340m/s,求:

第5頁共18頁

(I)汽車接收到第一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是多少?

(2)汽車接收到第二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是多少?汽車在兩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時的

位置相距為多少?

(3)汽車在第一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開始到接收到第二次信號結(jié)束所用的時間為0.85s,則在咳測速區(qū)內(nèi),

汽車的速度是多少?

測速區(qū)-----

固定不動

【答案】(1)85m;(2)85m,17m;(3)20m/s

【解析】解?:(])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5s,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5s,

由y=£可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t

Si==340m/sx0.25s=85m

(2)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0.4s,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0.2s,汽車接收到

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s2==340m/sx0.2s=68m

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

s'=S]-s2=85m-68m=17m

(3)汽車的車速為:

,s'17m

v=—=----=20nVs

f0.85s

答:(I)汽車接收到第一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是85m;

(2)汽車接收到第二次超聲波信號時,汽車到測速儀的距離是85m,汽車在兩次接收到超聲波信號時的

位置相距17m:

(3)汽車的速度是多少20m/s。

【變式2?1】(2022?吉林長春?一模)如圖所示,列車以2()m/s的速度行駛,在它的正前方4處有一個

隧道,列車駛?cè)胨淼狼埃?處必須鳴笛,司機鳴笛1.2s后,在C處聽到自隧道口處的峭壁反射的回聲.

(I)列車聽到回聲時行駛的路程si是多少?

(2)鳴笛聲從力處經(jīng)過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處共經(jīng)過的路程s聲是多少?(vw=340m/s)

(3)列車司機聽到回聲時,他離隧道口的距離S2是多少m?

火車

AC

第6頁共18頁

【答案】(1)24m;(2)408m;(3)192m

【解析】

解:(1)1.2s內(nèi)列車前進的距離為

I=v2t=20m/sx1.2s=24m

(2)列車鳴笛后1.2s時間內(nèi)聲音傳播的路程為

$聲="空氣,=340m/sx1.2s=408m

(3)如圖所示

SS

1---1---X2----------

ACB

根據(jù)圖示可得

2s2=s聲-S]

司機聽到回聲時,距隧道口距離為

S聲一§[408m-24m

192m

~rF

答:(I)列車聽到回聲行駛的路程si是24m:

(2)鳴笛聲從力處,經(jīng)過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處共經(jīng)過的路程是408m;

(3)列車司機聽到回聲時,他離隧道口S2還有192m。

【角度3】行程計算

【典例3](2022?廣東汕頭?八年級期末)如表是D412次列車組運行時刻表的一部分。

時間上海蘇州常州南足

到站時間09:5110:3311:45

發(fā)車時間09:1509:5310:3511:50

里程/km084300

(1)D412次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2)若D4I2次列車長200m,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個隧道,用時50s,求此隧道的長?

【答案】(1)120km/h;(2)1800m

【解析】

第7頁共18頁

解:(1)由列車運行時刻表可知,列車從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為

5)=300km

列車從上海到南京的時間為

r,=ll:45-09:15=2.5h

則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的平均速度為

s.300km…八,〃

V,=」=-------=120km/h

1/,2.5h

(2)D412次列車的速度是

v2=144km/h=40m/s

50s時間內(nèi)列車運動的距離是

s2-v2t2=40m/sx50s=2000m

隧道的長是

L=S2-=2000m-200m=1800m

答:(I)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的平均速度為120km/h;

(2)此隧遒的長為1800m。

【變式3-1](2023?河南信陽?八年級期末)小紅一家元旦期間從信陽東站乘高鐵出發(fā)去安陽旅游。己

知信陽東到安陽的鐵路全程為430km,他們乘坐的G522次高鐵車長為300m,列車時刻表如下表所示。求:

(1)該次高鐵從信陽東站到安斯運行的平均速度;

(2)若該次高鐵以50m/s的速度行駛,完全通過一條長度為1100m的山洞所需的時間。

車站到達時間發(fā)車時間

信陽東始發(fā)站08:15

許昌09:2809:30

安陽1():45

【答案】(1)I72km/h;(2)28s

【解析】

解:3)該次高鐵從信陽東站運行到安陽所用的時間

片10:45-08:15=2.5h

則該次高鐵從信陽東站運行到安陽的平均速度

430km

v=—=172km/h

2.5h

第8頁共18頁

(2)動車完全通過山洞所行駛的路程

s\=L山洌+L100m+300m=1400m

完全通過山洞所需的時間

s.1400m__

/.=-L=--------=28s

v}50m/s

答:(1)該次高鐵從信陽東站到安陽運行的平均速度是172km/h;

(2)若該次高鐵以50m/s的速度行駛,完全通過一條長度為1100m的山洞所需的時間是28s。

?方法點撥

(I)區(qū)間測速

“區(qū)間測速”目前在全國大部分高速路實行。原理就是在兩監(jiān)測點安裝監(jiān)控和測速探頭,測出一輛車通過

兩個監(jiān)測點的時間,再根據(jù)兩點間的距離算出該車在這一區(qū)間路段的平均車速,如果這個平均車速超過了

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為超速。

(2)測速儀(定點測速)

如圖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見的測速裝置,其主要部分是一個測速儀。其原理如下圖所示,汽車向測速儀

的方向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超聲波信號遇見汽車前面板,反射回測

速儀。測速儀根據(jù)汽車在兩次遇到信號之間所通過的路程及所用的時間,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車的

平均速度。

第二次反射第一次反射

測速儀、國........./a..d;d…

第9頁共18頁

思維導(dǎo)圖

【基礎(chǔ)強化】

1.(2022?北京大興?八年級期末)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從彳運動到8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實驗

中用刻度尺測量斜面AB之間的長度,用停表測量小車從A運均到B的時間。關(guān)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

正確的是()

A.小車還未到達力處時就開始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大

B.小車還未到達8處時就停止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小

C.增大力8間的距離,將使測量的誤差增大

D.適當(dāng)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有利于減小測量誤差

【答案】D

【解析】A.小車還未到達4處時就開始計時,測量的時間會偏大,由1,二一可知,測量的速度偏小,故A

錯誤:

B.小車還未到達8處時就停止計時,測量的時間會偏小,由?=£可知,測量的速度偏大,故B錯誤;

t

C.增大44間的距離,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長一些,可以減小誤差,故C錯誤;

D.適當(dāng)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小車運動慢一些,所測時間更加準(zhǔn)確,減小測顯的誤差,故D正確。

第10頁共18頁

故選D。

2.(2022?廣東廣州?八年級期末)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當(dāng)小車自斜面頂端滑下時開始

計時,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如圖所示,此過程中小車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B

【解析】當(dāng)小車自斜面頂端滑下時開始計時,滑至斜面底端時停止計時.我們要找到這段時間內(nèi)通的路程:

s=45cm?時間

t=14h35min05s-l4h35min=5s

平均速度

v=—=0'、=0.09m/s=9cm/s

t5s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o

3.(2022?廣東?九江初中九年級開學(xué)考試)用斜面、小車、木塊、金屬片、停表、刻度尺等實驗器材來

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實驗時,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小車運動時間太短。為了方便測量時間,減小實驗誤差,

可以O(shè)

【答案】減小斜面的坡度

【解析】斜面坡度越大,小車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得越快,通過某段距離的時間會越短,計時會越困難,

所以為使計時方便,可以減小斜面的坡度。

4.(22-23八年級上?四川宜賓?期末)如圖是八三班第2小組”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

讓小車從斜面的力點靜止滑下,組員分別記錄了小車在4點、8點和。點的時間,該實驗原理

是,8c段的平均速度v8c為m/So

【部析】口]實驗中,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根據(jù)u=2可知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原理是y=

tt

第11頁共18頁

[2]由圖可知小車從B點運動到C點所用時間

/w=09:25:20-09:25:18=2s

小車從8點到。點的路程

=40.0cm

小車在8c段的平均速度

sHC40.0cm,八c/

VBC=---------=20.0cm;s=0.2m/s

2s

【素養(yǎng)提升】

6.如圖是用照相機所拍攝的某小球在水中卜.落的一張頻閃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塊瓷磚的高度為。,閃光

燈每隔△,時間閃亮一次(即拍攝一次)。觀察照片,關(guān)于小球的運動,以下判斷可能的是()

①小球從力位置到C位置的運動是勻速運動

②小球從B位置到D位置的運動是勻速運動

③小球從月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為一土

2A/

④小球通過D點時的速度為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小球從4位置到。位置,點的間距減小,故小球做減速運動,故①錯誤。小球從8:立置到。位

置,點的間距相等,故小球做勻速運動,故②正確。由平均速度定義可得/C的平均速度

SAC3。

VAC=—=--

ZAC2A/

故③正確,由于8。段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可得到D點的速度為

v=—=

故④錯誤,故C符合題意,ABD符合題意。

故選C。

第12頁共18頁

7.(2022?貢州?貴陽市野鴨中學(xué)八年級期末)如圖是蘋果下落過程中拍攝的頻閃照片,相機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斷蘋果的運動是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照片上A與B的間距,

所對?應(yīng)的蘋果的實際運動路程為57cm,則蘋果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m/so

【答案】變速1.9

【解析】口]由頻閃照片知道,蘋果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越來越大,所以它做的是變速運動

[2]4到4之間有3個時間間隔,即時間為/=0.3s,故蘋果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s0.57m_..

v=-=------=19m/s

t0.3s

8.(2022?山東青島-八年級期末)如圖1所示,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4點

由靜止開始下滑并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4點和。點的時間,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I)該實驗原理是;

(2)該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和;

(3)為減小的測量誤差,應(yīng)使斜面的傾角適當(dāng)(選填“大”或“小”)一些,并進行多次測量;

(4)圖中力8段的距離s/18=cm,測得時間〃8=2s,則48段的平均速度以8=m/s。如果

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5)經(jīng)正確的測量和計算,同學(xué)們發(fā)現(xiàn)5cvAC;(選填“>”、"V”或“=”)

(6)物體的運動常??梢杂脠D像來描述,圖2中能反映小車運動情況的.(選填"A”或"B”)

【答案】v=-刻度尺秒表時間小40.00.2小>B

t

【解析】(I)[1]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是通過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利用速度公式

進行計算得到結(jié)果,所以該實驗的原理是y二上。

t

(2)⑵網(wǎng)根據(jù)實驗原理可知,該實驗需要測量長度和時間,所以需要測量長度的刻度尺和測量時間的秒

表,

第13頁共18頁

(3)[4][5]實驗時,如果斜面坡度太大,小車在斜面上會運動過快,給測量時間帶來不便,而且誤差會比

較大,為減小時間測量的誤差,應(yīng)使斜面的傾角適當(dāng)小一些。

⑷⑹⑺⑻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段的距離

5AB=80.0cm-40.0cm=40.0cm

ZB段所用的時間:£AB=2S;則段的平均速度

$AR40.0cm“,,、c,

VAB=---------=20cm/s=0.2m/s

AB2s

如果小車過了8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力5段的時間會偏大,根據(jù)酎=£可知,計算得到的平均速度會偏

/

小,

(5)⑼小車從4到C的過程中做加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故在8c段的速度大于力。段的速度,即%c>Lc。

(6)[10]A圖為s—/圖像,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距離與時間成正比,故A不

符合題意;B圖為―/圖像,表示速度逐漸變大,故圖B中能反映小車運動情況。故選B。

9.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力點由靜止滑卜,分別測出

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yīng)________(選填“增大”或“減

小”)斜面的傾斜角度:

(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tAB=s;從A點到C點的路程SAC=_____cm:小車在AC段的

平均速度vAc=m/so

【答案】v=-減小380.00.16

t

【解析】(1)測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就是利用v=s〃,利用刻度尺測量路程,利用秒表測量時間,最后利用

公式計算。

(2)傾斜角度越小,小車運動時間越長,便于測量小車的時間,故可以減小斜面的傾斜的角度從而延長

時間,便于測量小車的運動時間,

(3)從9:25:15秒從4點出發(fā),到達8點時,時間為9:25:18,一共所用的時間為3s。

如到所示,分度值為1cm,刻度尺需要估讀,故從4點到C點的路程為80.0cm。

小車在力。段的時間為5s,故小車在力C段的平均速度

第14頁共18頁

必=33=0.16m/s

VAC

5s

【能力培優(yōu)】

10.(23-24八年級上?廣東深圳?期末)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實驗中,小明川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的相

機,拍得如圖所示的照片,右側(cè)為紙錐從E到”過程的放大圖。這種相機說明書上的描述如下:”…每秒

鐘曝光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紙錐從4運動到”的時間是3s

B.從E到戶過程中,紙錐運動的路程是20cm

C.為了方便記錄時間可以減小紙錐的角度

D.紙錐從力到。速度逐漸變大

【答案】D

【解析】

A.相機進行拍照時,每秒曝光2次,則紙錐從/運動到廠的時間是2.5s,故A錯誤;

B.刻度尺分度值為1cm,讀數(shù)時要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則E/階段的距離為

s=80.0cm-60.0cm=20.0cm

故B錯誤;

C.為了方便記錄時間可以增大紙錐的角度,減慢紙錐的速度,延長運動時間,故C錯誤;

D.由圖可知從4到。紙錐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逐漸變大,則速度逐漸變大,故D正詢。

故選D。

H.(2024?陜西寶雞?三模)小軍和同學(xué)們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景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

第15頁共18頁

(2)小軍調(diào)整好器材后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則小車在力〃段運動的平均速度為m/s,

BC段的平均速度為m/s;

路段路程s/cm時間t/s平均速度

AC60.03.00.2

AB30.()2.0

(3)下列能正確表示小車在力。段運動情況的圖像是

(4)另一組同學(xué)在進行上述實驗時,小車過了。點才停止計時,則他們測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與真實

值相比(選填“偏大”“偏小”或“準(zhǔn)確。

【答案】v=-0.150.3C偏小

t

【解析】(I)[1]平均速度是總路程與總時間的比值,測小車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s

v=—

t

(2)[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力8段運動的路程為30.()cm,時間為2.0s,/出段的平均速度為

LB==加"e=15.0cm/s=0.15m/s

笈2.0s

[3]8c段的路程為

S,BC=%c-SAB=60.0cm-30.0cm=30.0cm

8c段的時間為

ZBC=tAC-ZAB=3.0s-2.0s=1.0s

8c段的平均速度為

第16頁共18頁

s30.0cm.八八.八c.

ncz

vBC=—=------=30.0cms=0.3m/s

f8c1.0s

(3)[4]小車在48段的速度小于8C段的速度,故小車做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小車的速度越來越快;

A.圖像表示勻速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

B.圖像表示勻速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

C.圖像表示加速運動,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⑷⑸小車過了C點才停止計時’會導(dǎo)致測得的時間變長,根據(jù),Y可知,計算出的速度偏小。

12.(2023?云南昭通-八年級階段練習(xí))如圖所示,一艘輪船以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