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解析版)-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試題(福建專用)_第1頁
詩歌鑒賞(解析版)-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試題(福建專用)_第2頁
詩歌鑒賞(解析版)-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試題(福建專用)_第3頁
詩歌鑒賞(解析版)-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試題(福建專用)_第4頁
詩歌鑒賞(解析版)-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試題(福建專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最新試題精選(福建專用)

專題03詩歌鑒賞

2025真題|模擬預測I三模I三模I二模I一模I

(2025?福建?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黃子陂荷花[唐]唐彥謙

十頃狂風撼曲塵①,緣堤照水露紅新。

世間花氣皆愁絕,恰是蓮香更惱②人。

[注]①曲塵:借指柳樹、柳條。②惱:撩撥。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聯(lián)系已學課文學習新詩詞,開展以下三項活動,請你參與。

活動一:朗讀

1.詩歌朗讀,重讀某些字詞可以更好地傳情達意。比如楊詩第三句“無窮”一詞重讀,可以強化開闊感和縱

深感,令人心生喜愛。朗讀唐詩第四句,你認為哪個字詞應重讀?請說明理由。

活動二:比較

2.兩首詩均描寫荷花,但側重點不同,請分別用兩個字加以概括。

活動三:描寫

3.“露紅新”是夏日風荷圖的點睛之筆,請展開想象,寫一段文字加以描述。

【答案】L示例:重讀“更”,強調荷香最是撩人,令人沉醉。2.示例:唐詩側重寫“荷香”,楊詩側重

寫“荷色”。3.示例:狂風中,大片大片的荷葉時起時伏,含苞待放的荷花箭時隱時現(xiàn),千畝陂塘,新

艷流香。

【導語】這兩首荷花詩各具風韻:唐詩以“愁絕”反襯蓮香撩人,通過“撼”“露”等動詞展現(xiàn)動態(tài)美,暗含詩人

微妙心緒;宋詩用“無窮碧”“別樣紅”的強烈視覺對比,勾勒出西湖荷花的壯闊意境。兩詩一動一靜,一婉約

一豪放,共同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荷花意象譜系。

1.本題考查朗讀設計和詞句的賞析。

唐詩第四句為“恰是蓮香更惱人”,句意為:蓮花的香氣雖然美妙,但卻讓人感到煩惱和憂愁。

從內容情感看,“世間花氣皆愁絕,恰是蓮香更惱人”,先言世間其他花氣“愁絕”,而蓮香“更”添撩撥。重讀

“更”,能突出蓮香在一眾花氣里的獨特,強調其撩人程度之深,比其他花更勝一籌,凸顯詩人對蓮香沉醉、

格外鐘情的情感;

從詩歌節(jié)奏講,“更”字重讀,可形成節(jié)奏上的頓挫,把蓮香的“惱人”韻味,也就是深深吸引詩人、令其沉醉

的感覺,通過聲音放大傳遞,讓聽眾更易感知詩人對蓮香的偏愛。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對比閱讀。

《黃子陂荷花》:詩中“世間花氣皆愁絕,恰是蓮香更惱人”的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各種花卉的香氣都帶

有一種愁緒,而蓮花的香氣更是讓人心生煩惱??梢姡嗽娭貙懞苫ㄏ銡狻皭廊恕保脫苋耍?,突出其獨特

韻味,圍繞“香”與韻味展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思是: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

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

嬌紅。可知,此詩聚焦蓮葉的“碧”、荷花的“紅”,從形態(tài)(接天無窮)與色彩角度,展現(xiàn)西湖六月荷花盛景;

由此可知,唐詩側重寫“荷香”,楊詩側重寫“荷色”。

3.本題考查畫面描繪。

“緣堤照水露紅新”的意思是:荷花沿著河堤生長,在水中映照出紅色的新花。此句描繪出了帶著露水的紅色

荷花時隱時現(xiàn),分外清新俏麗的樣子?!奥丁秉c明荷花沾著露珠的狀態(tài),“紅”突出荷花的色彩,"新''則

強調荷花的清新嬌嫩。在描述時,需要緊扣“露”“紅”“新”三個特點,融入周圍環(huán)境,通過細膩的描

寫展現(xiàn)夏日風荷的獨特美感。

示例:微風拂過黃子陂十頃水面,泛起層層曲塵般的漣漪。朵朵荷花沿著堤岸舒展身姿,晶瑩剔透的露珠

在圓潤的荷葉上滾動。剛剛綻放的荷花,宛如二八少女初施粉黛,紅得鮮嫩欲滴。那抹嬌艷的紅,倒映在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與翠綠的荷葉相互映襯,又隨著水波輕輕晃動,仿佛一幅靈動鮮活的水彩畫,盡顯夏

日風荷的清新與柔美。

(2025?福建?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李中丞歸本道

皇甫曾

上將宜分阿①,雙旌②復出秦。

關河三晉路,賓從五原人。

孤戍云通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劍,何處有煙塵。

【注】①分間(kun):指出任將帥或封疆大吏。②雙旌:唐代高官出行時的儀仗。

4.作者想象中,李中丞出秦后會看到哪些景物?請簡要概括。

5.這首送別詩表達的感情豐富,請簡要分析。

【答案】4.險要關河;孤立邊城;平曠沙漠;云海茫茫;荒原覆雪;煙起塵涌。5.邊關環(huán)境惡劣,

牽掛友人;對友人忠君報國的敬佩;對友人建功立業(yè)的祝愿。

【導語】此詩為皇甫曾送別李中丞之作。詩中以“關河”“孤戍”等勾勒邊塞風光,顯環(huán)境之艱,含牽掛之意;

借“酬恩”“玉劍”贊其忠勇,以“煙塵”結句寄建功之愿,景情交融,盡顯對友人的敬與盼。

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結合“關河三晉路”可知,“關河”指險要的關隘與河流,這是李中丞前往三晉路途上會見到的景物。由此可知,

“險要關河”是作者想象中李中丞出秦后看到的景物之一。

結合“孤戍云通海”可知,“孤戍”指孤立的邊城,“云通?!泵枥L出云海茫茫、與海相連的景象。由此可知,“孤

立邊城”“云海茫?!笔亲髡呦胂笾欣钪胸┏銮睾罂吹降木拔铩?/p>

結合“平沙雪度春”可知,“平沙”指平曠的沙漠,“雪度春”表明春天時節(jié)荒原仍被積雪覆蓋。由此可知,“平

曠沙漠”“荒原覆雪”是作者想象中李中丞出秦后看到的景物。

結合“何處有煙塵'’可知,"煙塵''原指烽煙與塵土,此處代指戰(zhàn)事,暗含對李中丞平定邊患的期許。由此可知,

“煙起塵涌”(戰(zhàn)事景象)是作者想象中李中丞出秦后可能面對的場景。

5.本題考查情感理解。

結合“孤戍云通海,平沙雪度春”可知,“孤戍”描繪出邊城孤立無援的景象,“云通海”“平沙”“雪度春”則勾勒

出云海茫茫、平曠沙漠在春季仍被積雪覆蓋的苦寒之景。由此可知,作者通過描寫邊關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暗含對友人此行的牽掛之情。

結合“酬恩看玉劍”可知,“玉劍”象征李中丞的身份與忠勇,“酬恩”直接點明其報答君恩的決心。由此可知,

詩句體現(xiàn)出作者對友人忠君報國、心懷天下的敬佩之情。

結合“何處有煙塵”可知,“煙塵''代指戰(zhàn)事,“何處有”以反問語氣表達對平定邊患的期許,暗含對李中丞憑借

才干建功立業(yè)的祝愿。由此可知,尾聯(lián)寄寓了作者對友人能在邊疆施展抱負、掃清邊患的美好愿景。

(2025?福建泉州?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①

唐?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②,三黜名慚柳士師③。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注釋】①此詩為劉禹錫因寫《玄都觀看花君子》一詩觸怒權貴被貶,與同樣被貶的柳宗元在衡陽分手時

所作。②黃丞相:西漢時賢相黃霸,受漢宣帝信任,曾兩度出任地近長安的潁川太守,結果清名滿天下。

③柳士師:春秋時柳下惠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貶黜。④有所思:漢歌十八曲之一。

6.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酬贈詩是古代文人間相互應答、酬謝所作的詩。本詩為劉禹錫酬答柳宗元所作。

B.頷聯(lián)中“重臨”“三黜”指詩人多次被貶,并借助黃霸和柳下惠的典故,抒寫自己和柳宗元的人生遭遇。

C.頸聯(lián)中“并”“盡”二字有情有致,描繪出兩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翹首仰望之景。

D.尾聯(lián)實寫兩人分別后隔山水相望、共吟《有所思》的情景,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不舍之情。

7.意象是客觀的生活場景和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相交融。請你賞析本詩頸聯(lián)的意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答案】6.D7.示例:回雁,往故鄉(xiāng)方向而去的大雁,勾起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斷猿,即斷斷續(xù)續(xù)催人淚

下的哀猿悲啼。“回雁”和“斷猿”襯托了作者濃烈的離別愁緒,凄婉的離別之情。

【導語】此詩以酬贈為表,貶謫之痛為里。頷聯(lián)用黃霸、柳下惠典,暗喻與柳宗元忠而見黜的共命之悲;

頸聯(lián)“回雁”“斷猿”意象交織,荒寒中見孤憤;尾聯(lián)“相望長吟”虛筆收束,離思綿長。全詩沉郁頓挫,用典如

鹽入水,貶臣心事盡在湘水雁影間。

6.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

D.有誤,尾聯(lián)“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意為:柳州和連州有桂江相連,每當桂江向東流經(jīng)連山之

下時,我將和你相互凝望,低頭吟誦《有所思》。由此可知,尾聯(lián)是虛寫,想象兩人分別后隔江相望、長

吟《有所思》的情景,而非實寫;

故選D。

7.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情感。

結合“歸目并隨回雁盡”可知,詩人與友人一同遠眺,目光追隨著向故鄉(xiāng)方向飛去的大雁,直至它們消失在視

線盡頭。大雁歸鄉(xiāng),而自己卻仍被貶在外,難以歸鄉(xiāng)。由此可知,“回雁”這一意象勾起了詩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

情,借大雁歸鄉(xiāng)反襯自己的漂泊與不得歸。

結合“愁腸正遇斷猿時”可知,詩人正滿心愁緒,此時又恰逢斷斷續(xù)續(xù)的猿啼傳來。在古詩中,猿啼常帶有凄

涼哀傷的意味,更添愁緒。由此可知,“斷猿”這一意象,通過其凄切的啼叫,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愁苦,

與詩人的離別愁緒相互交融,襯托出作者濃烈的離別愁緒和凄婉的離別之情。

(2025?福建三明?二模)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8.陸游在詞中運用了對比手法,請結合具體詞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9.“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8.示例:“當年萬里覓封侯”與“塵暗舊貂裘”對比,“萬里”寫昔日壯志,“塵暗”寫今日無奈,突出

理想破滅的悲涼;“心在天山”與“身老滄洲”對比,表明報國之志未滅卻身已老,表達壯志難酬的悲憤。

9.表達了作者對北伐報國的執(zhí)著(“心在天山”),對自身年老體衰、壯志未酬的無奈與痛苦(“身老滄洲”),

以及對朝廷不圖恢復中原的失望。

【導語】這首《訴衷情》以“覓封侯”起筆,通過“當年”與“如今”的時空對比,勾勒出陸游壯志難酬的悲憤。

“塵暗貂裘”的意象與“鬢先秋”的白發(fā)相映,凸顯英雄遲暮之痛。結句“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以地理空間的巨

大反差,將報國無門的沉痛推向極致,堪稱南宋愛國詞的典范之作。

8.本題考查表現(xiàn)手法分析。

根據(jù)詩句“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可知,詞人回憶自己當年奔赴抗敵前線的情景,“萬里”強調路途遙

遠,“覓封侯”表明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匹馬”則展現(xiàn)出他的英勇無畏和孤身赴險的決心,這一句

生動地描繪出詞人往昔意氣風發(fā)、奔赴疆場的勃勃英姿。根據(jù)詩句“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可知,詩人

如今只能在夢中回到那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關塞河防,醒來卻不知身在何處,當年那件貂裘戎裝也已落滿灰塵,

顏色暗淡?!皦m暗”一詞不僅寫出了貂裘的破舊,更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消磨,詞人曾經(jīng)的壯志豪情已

被現(xiàn)實的無奈所取代。這首詞通過往昔與今日的對比,突出了詞人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突出理想破滅

的悲涼。

根據(jù)詩句“心在天山”可知,“天山”代指抗敵前線,詞人的心始終向往著能夠再次奔赴前線,為國家收復失地,

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理想。而詩句“身老滄洲”中,“滄洲”指閑居之地,詞人只能無奈地老死在這偏僻的隱居之所,

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這首詞通過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表明報國之志未滅卻身已老,深刻地揭示

了詞人內心的矛盾和痛苦,進一步強化了他壯志難酬的感慨。

9.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心在天山”中“天山”代指抗金前線,象征收復中原的理想。陸游一生力主北伐,此句表明他雖年老退隱(“滄

洲”),但心仍系國事,表明作者的心始終牽掛著邊疆的戰(zhàn)事,渴望能夠奔赴前線,為收復失地、抗擊外敵

貢獻自己的力量,表達了作者對北伐報國的執(zhí)著;

“身老滄洲”中滄洲”指隱士居所,與“天山”形成強烈對比。作者以“身老”暗指年華逝去、機會渺茫,意味著

作者年老體衰,只能在遠離戰(zhàn)場的偏遠之地度過余生,傳達出作者對自身年老體衰、壯志未酬的無奈與痛

苦。作者一生都在為國家奔走呼號,渴望朝廷能夠北伐抗金,收復失地。然而,朝廷卻偏安一隅,不思進

取,讓他的報國之志無法實現(xiàn)。結合前文“胡未滅,鬢先秋”可見,金人未滅而自己已老,隱含著對南宋朝廷

茍安政策的不滿。“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也讓他對朝廷產生了深深的失望。

(2025?福建寧德?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和林處士①梅詩(其一)

宋代劉學箕

年年江上見梅時,憶著西湖處士詩。香暗影疏清到骨,水邊籬下雪融枝。

可知寒谷先回律,會是東皇②肯與私。竹逕松扉留作伴,莫教風伯肆狂吹。

【注釋】①林處士:北宋隱逸詩人林逋。其隱居杭州西湖孤山,以植梅養(yǎng)鶴為伴。②東皇:古代神話中的

司春之神,詩中代指春神。

10.“香暗影疏清到骨”寫出梅的什么特點?請概括。

11.“風伯”一語雙關,請分析其含義。

【答案】10.香氣清幽,枝條稀疏,氣質高潔。11.自然界的狂風;世俗的紛擾。

【導語】這首詠梅詩以林逋為精神引線,通過“香暗影疏”的感官描寫與“雪融枝”的意象組合,構建出梅的清

絕風骨。詩人巧妙運用“寒谷回律”的自然隱喻,將隱士品格與春神意志相融,末句“竹逕松扉”的隱逸圖景與

“風伯”的雙關警示,既展現(xiàn)了對林逋風骨的追慕,又暗含對高潔品格的守護之意。全詩在物我交融中完成精

神品格的禮贊。

10.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香暗影疏清到骨”的意思是,清雅的香氣和稀疏的枝影沁人心脾,使人感到清新至極。其中“香暗”指的是梅

花的香氣幽微、清雅、若有若無的,非常清雅?!坝笆琛泵枥L出梅花枝干姿態(tài)清瘦、枝影錯落有致、疏朗不繁

的形象,“清到骨”運用擬人手法,將梅花的清香和風骨融為一體,極言其內在氣質高潔、清雅脫俗、不染塵

埃,給人由外而內、深入骨髓的清冽之感。這句詩中的“香暗影疏”化用了北宋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

浮動月黃昏”的意境,表現(xiàn)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

11.本題考查詞語賞析。

“竹逕松扉留作伴,莫教風伯肆狂吹”的意思是,希望竹林和松門能夠陪伴自己,不要讓狂風吹來。其中“風

伯”的本義是神話里的風神,指的是自然界強勁、肆虐的狂風。“風伯”的肆意吹刮對梅花的生長構成了威脅。

在此“風伯”一語雙關,一方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風,同時它也象征著一切可能摧殘美好事物,如世俗的干擾,

他們會破壞隱逸寧靜美好的生活。詩人希望竹林小徑和松木門戶能留住梅花作伴,并祈求風神不要肆意吹

殘梅花,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珍惜、愛護以及對隱逸恬淡生活的守護之情。

(2025?福建廈門?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寒夜

宋?杜來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AI制圖

1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寒夜”點明季節(jié)為冬季,“窗前月”更添清幽。

B.“竹爐湯沸火初紅”以煮茶細節(jié)展現(xiàn)主人待客的熱情。

C.末句“才有梅花便不同”流露出詩人對梅花的喜愛。

D.全詩語言華麗雕琢,體現(xiàn)了宋代詩歌追求辭藻的特色。

13.上圖是AI為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插圖,你認為契合嗎?請結合你對本詩的理解說明理由。

【答案】12.D13.示例1:契合。圖中呈現(xiàn)了梅花、明月、窗、茶壺茶杯等元素,對應詩中“梅花”“窗

前月”“竹爐湯沸”等意象,主體元素契合度較高;夜空、梅花展現(xiàn)寒夜清冷,靜謐月夜與雅致窗,營造出詩

中淡泊雅致的氛圍。/梅花、夜空、茶壺形成對比,有視覺沖擊,體現(xiàn)詩中“不同”的意境轉折,圓形構圖似

月洞窗,構圖合理。/窗根紋樣、茶具造型融入中式元素,符合古代文人生活場景,細節(jié)表現(xiàn)佳。

示例2:不契合。雖有梅花、明月、窗根、茶壺茶杯等部分元素,對應詩中“梅花”“窗前月”等意象但缺少“竹

爐,,,,火初紅,,等關鍵元素,主體元素契合度欠佳;畫面營造出詩人獨坐孤寂,但削弱主客對飲的溫馨感,與

詩中氛圍存在偏差。/梅花“喧賓奪主”,與茶壺位置擁擠,未體現(xiàn)“窗前”與“竹爐”空間層次感,構圖稍不合

理。/梅花形態(tài)偏現(xiàn)代園藝風格,與古典詩詞中的野梅清瘦之姿不符。

【導語】這篇古詩《寒夜》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冬夜待客的場景,展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細膩感受。

詩中“寒夜”點明季節(jié),竹爐煮茶的細節(jié)則體現(xiàn)了主人的熱情與雅致。末句以梅花為點睛之筆,表達了詩人對

梅花的偏愛和獨特的生活情趣。整體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清幽,符合宋代詩歌追求意境與情致的特色,而

非辭藻的華麗雕琢。

12.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

D.全詩語言質樸自然,如“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用簡潔直白的語言描繪了寒夜待客煮茶的場

景,沒有過多華麗辭藻的堆砌,與宋代詩歌追求辭藻華麗雕琢的說法不符,所以該選項不正確。故選D。

1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及意象。

①詩歌意象。先準確梳理出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如“寒夜”“竹爐”“湯沸”“火初紅”“窗前月”“梅花”。這些意象

共同構建了詩歌的畫面和情感氛圍,“寒夜”點明時間和環(huán)境的清冷;“竹爐湯沸火初紅”是待客煮茶的具體場

景,有生活氣息和溫暖感;“窗前月”營造寧靜氛圍;“梅花”增添雅致和獨特韻味。

②觀察插圖元素。仔細查看插圖,找出圖中呈現(xiàn)的元素,比如是否有梅花、月亮、窗戶、煮茶器具等。然

后將插圖元素與詩歌意象進行對應比較。如果插圖中有與詩歌意象高度匹配的元素,像示例中提到的有梅

花、明月、窗、茶壺茶杯等對應詩中的相關意象,可作為契合的依據(jù);若關鍵意象缺失,如沒畫出“竹爐”“火

初紅”,則可作為不契合的理由。

③分析氛圍意境??紤]詩歌營造的氛圍和意境,本詩寒夜有客來,以茶當酒,雖環(huán)境清冷但因主人熱情和

梅花點綴而有獨特溫馨、雅致之感。再看插圖營造的氛圍,若插圖呈現(xiàn)出的氛圍與詩歌相符,如通過夜空、

梅花展現(xiàn)寒夜清冷,營造出淡泊雅致氛圍,可說明契合;若插圖氛圍與詩歌偏差大,如只體現(xiàn)詩人獨坐孤

寂,削弱主客對飲溫馨感,就是不契合的表現(xiàn)。

④考量構圖細節(jié)。關注插圖的構圖是否合理,像元素布局是否體現(xiàn)出詩歌中的空間層次感,例如是否體現(xiàn)“窗

前,,與“竹爐,,的空間關系等。同時,查看細節(jié)表現(xiàn),如梅花形態(tài)是否符合古典詩詞中意象特點,窗根、茶具

等元素是否符合古代文人生活場景等。構圖合理、細節(jié)表現(xiàn)佳可作為契合依據(jù),反之則可說明不契合。作

答時,要結合詩歌意象、意境以及插圖實際情況,有條理地闡述契合或不契合的理由。

示例一:契合。畫面中,明月高懸,灑下清冷光輝,營造出“寒夜”的氛圍。窗前的梅花傲然綻放,為寒夜增

添了一抹亮色,與詩句“才有梅花便不同”相呼應。雖未直接畫出“竹爐”,但從桌上擺放的茶具可推測主人正

在煮茶,體現(xiàn)“竹爐湯沸火初紅”的情境。整體畫面色調清冷中帶著生機,與詩歌所營造的寒夜有客來,雖環(huán)

境清冷但因梅花和待客之熱情而別具一格的意境相符。

示例二:不契合。插圖中沒有體現(xiàn)出“火初紅”這一煮茶時爐火通紅的關鍵畫面元素,缺少了詩歌中那種溫暖

而熱烈的煮茶氛圍。而且,畫面中沒有明確呈現(xiàn)出客人的形象,無法很好地體現(xiàn)“寒夜客來”中主客對飲、交

流的溫馨場景,與詩歌所表達的情境有較大差距。

(2025?福建漳州?二模)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乙】

贈從弟(其二)劉楨南山老松鄭思肖①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凌空獨立挺精神,節(jié)操森森骨不塵。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半夜波濤驚鶴夢,幾番風雨護龍身。

冰霜正慘凄,終歲單端正。心貞寧受歲寒變,氣老爺涵古意新。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終見取為梁棟②去,紫煙空鎖碧磷口。

[注]①鄭思肖,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②梁棟:比喻擔任國家重任的人。

14.下列對兩首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運用對比,讓“山上松”和“谷中風”展開較量,突出松樹的品格。

B.兩詩風格迥異,甲詩巧用疊詞,簡勁有力;乙詩善用意象,典雅莊重。

C.“常”在兩首詩中皆為“恒常,長久”之意,凸顯了松樹端正的姿態(tài)。

D.兩詩收束不同,甲詩一問一答,凜然生敬;乙詩以景結情,意蘊悠長。

15.兩首詩均寫松樹,卻寄托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14.C15.甲詩以松勉勵從弟堅守本性,強調逆境中不改本真的品格。乙詩借松暗喻詩人堅韌

剛直的品格,寄托濟世抱負與家國使命。

【導語】這兩首詠松詩皆以松喻人,但立意迥異。劉詩以“松柏本性”贊從弟堅貞品格,通過風霜對比凸顯其

剛勁不屈;鄭詩則以“梁棟”喻志士報國,借老松“骨不塵”的意象,寄托亡國孤臣的氣節(jié)與遺恨。兩詩一簡勁

一沉郁,各見匠心。

1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辨析。

C.有誤,甲詩中“終歲常端正”的“常”意為“恒常、長久”,強調松樹歷經(jīng)冰霜仍長久保持端正姿態(tài),凸顯其堅

韌本性。乙詩中“氣老常涵古意新”的“常”并非形容姿態(tài),而是指松樹歷經(jīng)歲月滄桑,其“古意”(即高潔氣節(jié))

始終蘊含新意,側重品格的恒久而鮮活,而非“端正的姿態(tài)”。選項將兩詩“?!弊志庾x為“凸顯松樹端正的

姿態(tài)”,忽略了乙詩“?!弊謱ζ犯竦目坍嫞时硎鲥e誤。

故選C。

15.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及情感理解。

結合甲詩,,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知,詩人通過問答句式,直接點明松柏在嚴寒中仍堅守本性的特質。

由此可知,甲詩以松喻人,借松柏在狂風、冰霜中的剛勁姿態(tài),勉勵從弟在逆境中保持剛正不屈的品格,

強調堅守本真的重要性。

結合乙詩“終見取為梁棟去”可知,詩人將松樹比作未來的“梁棟”(國家重任的擔當者),并以“心貞寧受歲

寒變”突出其在風雨中堅守貞節(jié)的形象。由此可知,乙詩借松樹“凌空獨立”“節(jié)操森森”的特質,暗喻自身堅

韌剛直的品格,“梁棟”的喻指更寄托了詩人渴望以才濟世、肩負家國使命的抱負。

(2025?福建廈門?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望闕臺①

戚繼光(明)

十年②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③。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注]①戚繼光時任福建總督,因抗倭同僚汪道昆被罷官獨自抗倭。望闕臺:在今福建省福清。②十年:戚繼

光轉戰(zhàn)浙閩抗倭時期。③宸鑾:皇帝的住處。

16.詩人登臺遠望,望到了什么樣的景色?請結合詩句描繪出來。

17.詩中“寒”“霜”“丹”三字暗含詩人情感的變化,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6.海面蒼茫冷寂,寒色籠罩;秋霜凝結如血,染紅了連綿群山的楓葉,層林盡染,呈現(xiàn)一派冷

峻與壯烈交織的景象。17.①“寒”:寫出了抗倭生涯的艱難與內心的孤寂。②“霜”:體現(xiàn)對朝廷支持不

足的無奈和對同僚被罷免的寒心;③“丹”:象征詩人忠君報國的熾熱情懷,雖遭冷遇仍矢志不渝。

【導語】戚繼光《望闕臺》以“海色寒”起興,通過“繁霜”“秋葉丹”的意象轉換,構建出壯烈而孤寂的審美空

間。詩中“望宸鑾”的凝視姿態(tài),將戍邊將士的赤誠與悲愴凝練為視覺化的血色秋景。三字情感密碼“寒一霜

—丹”形成冷暖交織的修辭脈絡,在肅殺與熾熱的張力中,完成對忠魂的史詩性書寫。

16.本題考查詩歌意象畫面。

作答此題,首先理解詩句含義?!笆牝岏Y海色寒”描繪了詩人在長達十年的抗倭生涯中,在海邊征戰(zhàn),看到

的大海呈現(xiàn)出一片寒冷的色調?!胺彼M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意思是那層層寒霜就如同我滿腔的熱血,

灑向群峰,將秋天的楓葉都染紅了;從詩句中提取出描述景色的關鍵詞,如“海色寒”中的“?!薄昂?,“繁

霜,,“千峰,,“秋葉丹,,中的“霜”“峰,,”紅葉,,等;根據(jù)提取的關鍵詞,用生動、連貫的語言將景色描繪出來,注意

要體現(xiàn)出景色的特點和氛圍。

示例:詩人登臺遠望,只見那大海在寒色的籠罩下,一片蒼茫、冷寂,仿佛也在訴說著抗倭征戰(zhàn)的艱辛。

再看群山,層層寒霜凝結,恰似詩人滿腔的熱血,將那漫山的楓葉都染成了一片絢爛的紅色,千峰之上,

紅葉似火,好一派冷峻與壯烈交織的秋日景象。

17.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及情感理解。

結合詩句“十年驅馳海色寒”可知,"十年驅馳”表明詩人長期在抗倭前線奔波作戰(zhàn),歷經(jīng)艱辛。"海色寒'’表面

寫大海呈現(xiàn)出寒冷的色調,實則暗示抗倭生涯的艱難困苦。同時,“孤臣于此望宸鑾“中“孤臣”一詞,體現(xiàn)出

詩人獨自抗倭的孤獨處境。由此可知,“寒”字既寫出了抗倭環(huán)境的艱難,也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孤寂之感。

結合注釋“戚繼光時任福建總督,因抗倭同僚汪道昆被罷官獨自抗倭”以及詩句“繁霜盡是心頭血”可知,詩人

將心頭血比作繁霜,在抗倭過程中,同僚被罷官,自己獨自支撐,朝廷的支持不足,讓詩人感到心寒。由

此可知,“霜”字體現(xiàn)了詩人對朝廷支持不力的無奈,以及對同僚被罷免的寒心之情。

結合詩句“灑向千峰秋葉丹”可知,詩人以“丹”來形容被自己心頭血染紅的秋葉,象征著自己熾熱的情感。盡

管面臨諸多困境,詩人依然懷著對朝廷的忠誠,有著報國的決心。由此可知,“丹”字象征著詩人忠君報國的

熾熱情懷,即便遭遇冷遇,其志向也始終堅定不移。

18.(2025?福建龍巖?二模)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

山行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tài)①弄春暉,莫為輕陰②便擬歸③。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注]①物態(tài):景物的樣子,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輕陰:陰云。③便擬歸:就打算回去。

⑴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你從“莫為輕陰便擬歸”詩句中獲得了怎樣的啟迪?

【答案】(1)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喜愛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賞美景的真情。

(2)不要因為那些小小的挫折,就放棄了自己追求的理想或奮斗目標。

【導語】這首詩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山間春景,通過“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展現(xiàn)出山色的明媚與生機。詩人

勸慰客人“莫為輕陰便擬歸”,表達了珍惜當下、不畏短暫陰云的人生態(tài)度。末句“入云深處亦沾衣”則進一步

以自然景象隱喻人生,暗示即便在未知的深處,也應有探索與堅持的勇氣。全詩意境深遠,情感含蓄,既

有對自然的熱愛,也蘊含了人生的哲理。

【詳解】(1)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大有大雨

將至之勢,這是令客人游興頓減的唯一客觀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理信息。最后兩句“縱

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

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從詩人勸說客人留下的種種方法,表達了作者對山林的喜愛之情和對客人的

挽留之意。

(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意思是:山光物態(tài)沐浴于春日的光輝中,不要因為幾朵陰云就打算回去。

詩人勸慰友人不要因為有幾朵陰云就萌生去意。落實到生活中,可以得到啟示,不要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

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2025?福建?一模)閱讀

除夜?作【唐】高適除夜宿石頭驛【唐】戴叔倫②

旅館寒燈獨不眠,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客心何事轉凄然?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霜鬢明朝又一年。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注釋】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戴叔倫,抱有濟時之志,為官治績斐然。晚年曾被誣拿問,后得昭雪。

19.這兩首詩中不屬于共同情景感受的一項是()

A.旅館寒燈B.游子凄悲C.苦笑酸辛D.鬢發(fā)斑白

20.兩首詩的最后一句都用了“又”字,兩個“又”傳達了哪些共通的情感?

【答案】19.C20.歲月無情、年華老去,一事無成的悲哀;思鄉(xiāng)念親卻難以歸家的無奈;對前途渺茫

的無盡感慨。

【導語】這兩首詩均為唐代詩人所作,描繪了除夕之夜在旅館中的孤寂與思鄉(xiāng)之情。高適的《除夜作》通

過“旅館寒燈”和“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表達了游子的凄然與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則以

“寒燈獨可親”和“萬里未歸人”展現(xiàn)了旅人的孤獨與無奈。兩首詩均以“又”字結尾,傳達了歲月流逝、人生易

老的感慨。整體上,兩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共同營造了除夕夜旅人的悲涼氛圍。

1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A.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兩首詩都

提到了“旅館寒燈”,屬于共同情景感受;

B.高適《除夜作》:“客心何事轉凄然?";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兩首詩

都表達了游子的凄悲之情,屬于共同情景感受;

C.高適《除夜作》:沒有提到“苦笑酸辛”;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支離笑此身”。只有戴叔倫的詩提到

了“苦笑酸辛”,不屬于共同情景感受;

D.高適《除夜作》:“霜鬢明朝又一年";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愁顏與衰鬢”。兩首詩都提到了“鬢發(fā)

斑白”,屬于共同情景感受;

故選Co

20.本題考查煉字的能力。做此類首先要了解古詩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關鍵字做出賞析,賞析時要把字放

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分析表情達意的作用。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的意思是,故鄉(xiāng)親人正思念千里外的我,明朝兩鬢增添白發(fā)又是一年。

“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

鬢增添新的白發(fā)。這三、四兩句是對一、二兩句的回答,說明了“獨不眠”和“轉凄然”的原因一是思鄉(xiāng)心切,

二是傷老大無成,歲月無情。再依據(jù)對“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的意思理解可知,“又”字抒發(fā)了作者在愁

苦嘆息中又迎來了一個新春。表達的是詩人年年歲歲不變的際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慘命運,透露出人生

遲暮、前景渺茫的無奈悲涼心境。

(2025?福建龍巖?一模)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茶麥花如雪。

21.詩中采用了視聽結合的寫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22.詩中詩人前后情感有變化,請簡要概括。

【答案】21.本詩從視覺角度描繪了寒霜浸染的灰白色秋草和月色籠罩下雪白的養(yǎng)麥花,從聽覺角度刻畫

草叢中細微急促的蟲鳴聲,通過視聽雙重感官體驗的融合,豐富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描繪出鄉(xiāng)村秋夜

的獨特景象。22.“望野田”之前:孤獨寂寞;“望野田”之后:愉悅欣喜。

【導語】《村夜》以白描勾勒鄉(xiāng)村秋夜。前兩句借霜草、蟲鳴、絕行路人渲染孤寂氛圍,后兩句筆鋒一轉,

寫望月見養(yǎng)麥如雪的明麗之景。景隨情遷,情感由悲轉喜,在動靜、明暗交織中,盡顯鄉(xiāng)村夜色的獨特韻

味與詩人微妙心境。

21.本題考查詩歌表現(xiàn)手法。

結合“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養(yǎng)麥花如雪”可知,“霜草蒼蒼”描繪出被寒

霜浸染后灰白色的秋草,“月明養(yǎng)麥花如雪”展現(xiàn)出月光下如同白雪般潔白的養(yǎng)麥花,這是從視覺角度進行描

寫;“蟲切切”則刻畫了草叢中細微而急促的蟲鳴聲,屬于聽覺描寫。由此可知,詩人將視覺所見的秋景與聽

覺所聞的蟲鳴相結合,通過視聽雙重感官體驗的融合,生動地描繪出鄉(xiāng)村秋夜寂靜又富有生機的獨特景象,

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22.本題考查情感理解。

結合“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可知,蒼蒼霜草、切切蟲鳴,勾勒出蕭瑟凄清的氛圍,且村南村北

行人絕跡,描繪出一幅冷寂的鄉(xiāng)村夜景,此時詩人獨自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由此可知,在“望野田”之前,詩人

的情感是孤獨寂寞的。

結合“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養(yǎng)麥花如雪”可知,詩人出門遠望田野,看到在皎潔月光的照耀下,養(yǎng)麥花如雪

般晶瑩潔白,這開闊、美好的景象給人帶來視覺沖擊與心靈觸動。由此可知,“望野田”之后,詩人被眼前美

景感染,情感轉為愉悅欣喜。

(2025?福建泉州?一模)

落梅

陸游①

雪虐風饕②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③更乞憐。

【注】①陸游,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力主抗金,屢遭朝廷主和派排斥。②風饕(場o):寒風逞威。③東君:

傳說主管花木生長的春神。

23.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句“雪虐風饕”描寫了寒風逞威,冰雪肆虐,突出了環(huán)境的惡劣。

B.梅花的一身“凜然”,這種氣節(jié),被詩人贊為“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

C.“過時自合飄零去”指梅花的飄零,是因為時節(jié)的緣故,有無奈、傷感之情。

D.“恥向東君更乞憐”中“東君”:指傳說主管花木生長的春神,這里借喻朝廷。

24.這首詩刻畫通過梅花形象折射出詩人怎樣的情操。請結合注釋簡要分析。

【答案】23.C24.詩人持節(jié)不改,恥于向當權者乞憐(不肯阿諛權貴,鄙視當朝新貴)始終保持了自

己的凜然氣節(jié)。(意思對即可)

【導語】這首《落梅》以梅花自喻,展現(xiàn)了陸游堅貞不屈的品格?!把┡帮L饕”象征政治環(huán)境的嚴酷,“花中

氣節(jié)”彰顯其孤高傲骨?!皭u向東君”更是將梅花擬人化,暗喻詩人絕不向主和派妥協(xié)的立場。全詩托物言志,

將個人氣節(jié)與梅花精神完美融合,體現(xiàn)了詩人“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高潔情操。

23.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C.“過時自合飄零去”一句,梅花在過了花期后自然地飄零,這里并沒有無奈、傷感之情,而是體現(xiàn)了梅花

順應自然規(guī)律,不刻意留戀,有一種坦然和灑脫。詩人借梅花來表達自己即使面臨困境,也會坦然面對,

堅守氣節(jié),而不是無奈傷感地面對命運,所以該項分析不恰當。故選C。

24.本題考查分析情感主旨。

詩中梅花在“雪虐風饕”的惡劣環(huán)境中“愈凜然”,展現(xiàn)出“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的特質,即便“過時自合飄零去”,

也“恥向東君更乞憐”。結合注釋可知,詩人陸游力主抗金,卻屢遭朝廷主和派排斥,就如同梅花在惡劣的環(huán)

境中堅守氣節(jié)。詩人以梅花自比,借梅花不向春神乞憐,來表達自己不肯向朝廷中的當權者、主和派阿諛

奉承、乞憐討好的高尚情操,體現(xiàn)了詩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始終保持自己的凜然氣節(jié),堅持自己的理想和

信念,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025?福建福州?一模)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節(jié)選)

蘇軾

江云有態(tài)清自媚,竹露無聲浩如瀉。

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

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

不惜青春忽忽①過,但恐歡意年年謝。

[注]①忽忽:倏忽,急速,形容時間快速飛逝的樣子。

25.前四句寫了哪些景物?表現(xiàn)了月夜怎樣的特點?

26.后四句抒發(fā)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

【答案】25.江云、竹露、弱柳、殘梅。表現(xiàn)了月夜清冷幽靜、朦朧迷人的特點。26.獨酌無侶、知

音難覓的孤獨之感,青春易逝、歡意難久的悵惘之情。

【導語】這首小詩以細膩筆觸勾勒出月夜清幽之景:江云自媚、竹露無聲、弱柳垂絲、殘梅獨亞,展現(xiàn)空

靈靜謐的意境。后四句轉入抒情,獨吟自和的孤寂、酒盡無伴的悵惘,與“不惜青春”的灑脫形成張力,最終

落于對時光易逝的深沉憂慮。蘇軾將即景生情的手法運用得含蓄雋永,在清冷月色中寄寓了復雜的人生況

味。

25.本題考查詩歌意象及特點。

結合“江云有態(tài)清自媚”可知,詩人描繪了江上云朵姿態(tài)優(yōu)美,自帶清雅之態(tài),展現(xiàn)出一種朦朧而迷人的景致。

結合“竹露無聲浩如瀉”可知,竹葉上的露珠悄然滑落,雖無聲卻如浩蕩傾瀉之狀,以聲襯靜,凸顯出環(huán)境的

幽靜。結合“已驚弱柳萬絲垂”可知,柔弱的柳樹枝條萬千垂下,增添了月夜的靜謐之感。結合“尚有殘梅一

枝亞”可知,還有一枝殘梅斜倚著,在月夜下更顯清冷。由此可知,前四句所寫的江云、竹露、弱柳、殘梅

等景物,共同表現(xiàn)了月夜清冷幽靜、朦朧迷人的特點。

26.本題考查情感理解。

結合“清詩獨吟還自和,白酒已盡誰能借”可知,詩人獨自吟誦清詩,只能自己應和,白酒飲盡卻無人可借酒

共飲,生動展現(xiàn)出詩人獨酌無伴、身邊缺少知音的孤獨處境。

結合“不惜青春忽忽過,但恐歡意年年謝”可知,詩人并非吝惜青春匆匆流逝,而是擔心歡樂的意趣一年年消

逝,直接表達出對時光飛逝、青春不再,且歡意難以長久留存的悵惘心緒。由此可知,后四句抒發(fā)了詩人

獨酌無侶、知音難覓的孤獨之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