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講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一)方法類
目錄
01考情解碼?命題預警...........................................................2
02體系構建?思維可視...........................................................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堅...........................................................5
考點一兩類動力學基本問題...............................................5
知識點1兩個關鍵點.....................................................5
知識點2兩類基本動力學問題的解題思路....................................5
知識點3系統(tǒng)的牛頓第二定律..............................................6
考向1已知受力求運動情況H...............................................................................................................6
考向2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H...............................................................................................................8
考向3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9
考點二動力學圖像問題.................................................10
知識點1常見圖像.....................................................10
知識點1題型分類.....................................................10
知識點2解題策略.....................................................11
考向1動力學中的v-t圖像與a-t問題目...................................11
【思維建?!糠治鰟恿W圖像問題的方法技巧.........................12
考向2動力學中的F-t圖像問題...........................................13
考向3動力學中各類圖像組合問題圜......................................14
考點三瞬時加速度問題................................................15
知識點1解題依據(jù)及問題特點.............................................15
知識點2解題方法......................................................15
考向1剛性繩、桿和接觸面連接H...................................................................................................16
考向2彈簧、橡皮繩和蹦床連接類問題H....................................................................................16
考點四動力學中的臨界、極值類問題....................................17
知識點1問題特征及標志................................................18
知識點2"四種"典型臨界條件...........................................18
知識點3解題思路......................................................18
知識點4解題方法......................................................18
考向1"相互接觸與脫離”的臨界問題圜...................................18
考向2"相對靜止與滑動”的臨界問題圜...................................19
考向3動力學中的極值問題圖............................................20
04真題溯源?考向感知..........................................................21
01
考情解碼-命題預警
PU
考點要求考頻2025年2024年2023年
兩類動力學基本
綜合應用高頻作為重點和熱門考點,通常在結合到大題中綜合考察
問題
2025?陜晉青寧2024?廣東、2024
動力學圖像問題綜合應用高頻2023?河北、2023?全國甲卷
卷、2025?北京?遼寧
瞬時加速度問題綜合應用低頻2025?甘肅2024?湖南\
動力學中的臨界、
綜合應用低頻\2024?安徽2023?湖南
極值類問題
考情分析:
1.命題形式:13選擇題口實驗題13計算題
2.命題分析:本專題屬于綜合應用熱點內容,考查頻率較高,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在生活實際情境中的延申
和拓展。動力學圖像問題主要考查v-t、a-t、F-t圖像的斜率、截距、面積物理意義,常結合追及相遇、傳
送帶等情境,同時近年命題突出v-t、a-t、F-t圖像的轉換分析需要關注。瞬時加速度問題從單一繩/桿突變
向彈簧+輕繩復合模型發(fā)展,關鍵要區(qū)分彈性力(不可突變)與非彈性力(可突變)的差異。極限臨界問
題注意把握“從接觸到分離”從“靜止到滑動”分界點的物理特征。
3.備考建議:本講內容備考時候,動力學圖像問題備考需掌握“三看法則"(看軸、線、點),特別注意圖
像斜率與面積的物理意義轉換。瞬時問題建議建立"彈簧滯后,繩桿瞬變”的解題口訣,重點訓練剪繩瞬間
前后的受力突變分析。極限臨界問題訓練臨界條件語言轉譯能力,如"恰好不分離”對應N=0的數(shù)學表達。
4.命題情境:
①生活實踐類:“天都一號“衛(wèi)星等國家工程案例,安全行車,生活娛樂,交通運輸,體育運動(如汽
車剎車,飛機起飛,電梯運行,無人機升空),月球低重力環(huán)境、電磁彈射裝置等前沿場景;
②學習探究類:結合智能手機傳感器數(shù)據(jù)(如車載碰撞測試的a-t曲線)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高鐵制動安全
距離計算。
5.常用方法:整體法與隔離法、圖像法、臨界極值法、數(shù)學分析法
復習目標:
1.掌握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的求解方法。
2.理解各種動力學圖像,并能分析圖像特殊點、斜率、截距、面積的物理意義。
3.會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計算物體的瞬時加速度,知道繩、彈簧連接的區(qū)別。
4.會分析臨界與極值問題,并會用極限法、假設法及數(shù)學方法求解極值問題。
02
體系構建-思維可視u
兩類已知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
問題
兩類動—已知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
力學基解決方法:以加速度為“橋梁’,由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
本問題求解
V-t圖像
a-1圖像
常見圖像
F-1圖像
動力學F-a圖像
圖像問題型分類
題
解題策略
必
特點:當物體所受合力發(fā)生突變時,加速度也同時發(fā)生突變,而物體運
備
瞬時動的速度不能發(fā)生突變
剛性繩、桿和接觸面連接:剪斷輕繩(或輕桿)后,原有的彈力將雙為
基一加速
零
度問美型,彈意橡皮繩和蹦床連接:當輕彈簧(或像皮條)兩端與其他物體接
礎
題時,輕彈簧(或像皮條)的彈力不能發(fā)生雙
知
問題特征及標志
識
接觸與脫離的臨界條件
動力學
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
中的臨四種典型臨界條件
繩子斷裂與松弛的臨界條件
界、極
加速度變化時,速度達到最值(收尾速度)的臨界條件
值類問
極限法
題
角踵方法假設法
數(shù)學法
萬公=加必1+62a2+63^3+…
7
系統(tǒng)牛頓第二表達式X/I=w1alt+w2o2l+...
定律的應用
YlFy=nilaly+m2a2>+...
已知受力求運動情況
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
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動力學中的v-t圖像與a-t問題
動力學中的F-t圖像問題
動力學中各類圖像組合問題
剛性繩、桿和接觸面連接
強黃、橡皮繩和蹦床連接類問即
“相互接觸與脫離”的臨界問題
—“相對靜止與滑動”的臨界問題
—動力學中的極值問迤
確定研究對象
分析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
兩類基本動力學選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標系
問題的解題思路確定題目奏型
列方程抑辣FF物理量
必
分清圖像的類§11
備注意圖注中的一些特殊點
動力學圖像的解題策略
明確能從圖像中獲得哪些信息
方
法剛性繩、桿和礴面連接
——兩類瞬時加速度問題彈篋、阿皮繩和蹦床連接
技
巧/極限法
一動力學中的臨界、極值類問題解題方法「假一
\數(shù)學法
J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
X剛性繩、桿和接觸面連接與彈簧、橡皮繩和蹦床連接斷開后
運動情況一樣
易混淆概念
易錯點r
與誤區(qū)兩黨動力學基本問題的兩個關鍵:兩個分析〃T底'
計算注意事項叁近動力學圖像問題先龍折切力學圖像問題
■03
核心突破-靶向攻堅
PU
?考點一兩類動力學基本問題?
知識點1兩個關鍵點
i.把握“兩個分析”“一個橋梁”
逐一分析不同過程的運動特
兩F刀任”帆尸[點,找出相鄰過程的聯(lián)系點
個
分
逐過程分析物體的受力,注意
析r父刀力加尸摩擦力、彈力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二由運動求
加
個受力情況運用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
速
橋
度二定律時,特別注意有關
梁
一由受力求矢量的正負問題
運動情況
2.找到不同過程之間的“聯(lián)系”,如第一個過程的末速度就是下一個過程的初速度,若過程較為復雜,可畫
位置示意圖確定位移之間的聯(lián)系。
知識點2兩類基本動力學問題的解題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根據(jù)問題需要和解題方便,選擇某個物體或某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整體為研究對象.
2.分析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畫好示意圖、情景示意圖,明確物體的運動性質和運動過程;
3.選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標系:通常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若無初速度則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某一坐標軸的正
方向.
4.確定題目類型:
①已知運動求力類問題-確定加速度尋找題目中3個運動量(%、%、。、人X),根據(jù)運
2
動學公式(匕=v0+at>x=vot+—at>vf2ax)求解。
②已知力求運動類問題T確定合力心:若以物體只受到兩個力作用,通常用合成法;若受到3個及3
個以上的力,一般用正交分解法.求解F合
5.列方程求解剩下物理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隼=〃奴或者夕;二?列方程求解,必要時對結果進行
討論
知識點3系統(tǒng)的牛頓第二定律
L對加速度不同的連接體模型,選取整個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對系統(tǒng)整體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可以避開系統(tǒng)內
物體間的相互作用,使問題得以簡化。
2.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表述為: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等于系統(tǒng)內各物體的質量與其加速度乘積的矢量和。
即耳合二加1。1+小2〃2+m3〃3+...。
寫成正交分解式為:2巴=如〃以+加2。2%+…;2馬=如〃1產(chǎn)加2%+...。
考向1已知受力求運動情況重
而1'率8涵序](2025?湖北黃岡?模擬預測)蹴球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項目,比賽在一塊正方形
水平地面上進行,比賽用球為硬塑實心球。如圖所示,靜止在場地中的球1與球2、球2與邊線間的距離均
為L兩球質量相同,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一隊員用腳給球1一個水平?jīng)_擊力使其獲
得水平速度,球1與球2發(fā)生彈性正碰后,球2恰好能到達邊線,重力加速度為g。則球2運動的時間為()
B.A
D.
【詳解】A球2勻減速直線運動到停下,可以看作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可得L=/,根據(jù)牛頓第二
2L
定律可得一mg=利巴解得”
故選A。
【變式訓練1?變情境】口麻哨(2025?湖北武漢?模擬預測)《考工記》中記載:“馬力既竭,彷猶能一取
焉”,意思是馬對車不施加拉力了,車還能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若馬拉著車以速度好在平直路面上勻速
行駛,車受到的阻力大小為車重的左倍,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馬對車不施加拉力后,車運動的位移大小
為()
【答案】B
【詳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工=這,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2ax=吟,聯(lián)立解得苫=粵=工
m2a2kg
故選Bo
【變式訓練2】(2025?山東?模擬預測)隨著皚皚白雪覆蓋北疆大地,第十一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內蒙古“雪搭
子”周末滑雪里程積分賽在萬眾期待中火熱啟幕。這場橫跨春節(jié)假期的冰雪盛宴,通過創(chuàng)新賽制與特色活動,
為銀裝素裹的內蒙古注入了蓬勃的運動活力。在滑雪運動中,滑雪板速度較小時,與雪地接觸時間長,滑
雪板下陷較多,使得滑雪板與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較大,滑雪板速度變大時,與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就會
變小。如圖所示,一運動員使用滑雪板從傾角夕=37。的雪坡斜面頂端A處由靜止滑下,滑至坡底8后又滑
上一段水平雪面,最后停在C處。假設滑雪板速度小于6m/s時,與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4=030,速度大
于等于6m/s時,與雪地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變?yōu)椤?=0」5。不計空氣阻力,運動員經(jīng)過8處前后瞬間速度大小
不變,已知坡長A8=16.25m,重力加速度g=lOm/s?,sin37°=0.6,cos37°=0.8?求:
(1)運動員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p>
(2)運動員在水平雪地上運動的距離。
【答案】(l)6m/s
(2)42m
【詳解】(1)速度小于6m/s時,mgsin37°-/j.xmgcos37°=max
則有v;=2即q
速度大于等于6m/s時,有mgsin37°-/J2mgcos37°=ma2
貝l|有vf-v;=1a2(x^-西)
聯(lián)立,解得V2=6m/s
(2)在水平雪地上運動,速度大于等于6m/s時,有〃2Mg=加4
可V:—v;=2a§龍3
速度小于6m/s時,有出mg=ma4
則有v;=2a4x4
在水平雪地上運動的距離%=%+%
解得x=42m
考向2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重
甌(2025?新疆?模擬預測)水上樂園小朋友正在玩水滑梯。己知滑梯頂端距地面高為4m,滑梯所構成的
斜面長度為8m。一名質量為30kg的小朋友由靜止從滑梯頂端滑下,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小朋友滑
至底端后,沿水平滑軌滑行4m停止。小朋友視為質點,g=10m/s2求:
⑴小朋友沿滑梯下滑過程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朋友沿滑梯下滑過程受到的阻力;
(3)小朋友與水平滑軌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答案】⑴lm/s2
(2)120N
(3)0.2
【詳解】(1)在速度-時間圖像中,加速度〃等于圖線的斜率。
由圖像可知?=—=當上衛(wèi)m/s2=lm/s2
23.0-0
(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耳=加。
41
根據(jù)題意得sin?=?=9
o2
解得耳=120N
(3)設小朋友滑至底端的速度v,v2=2ax
解得v=4m/s
設水平滑行時的加速度大小為川,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根據(jù)運動學公式/=2優(yōu)/
解得〃=0.2
【變式訓練3?變情境】境(2025?江西景德鎮(zhèn)?三模)潛艇從高密度海水區(qū)域駛入低密度海水區(qū)域時,
浮力頓減,潛艇如同“汽車掉下懸崖”,稱之為“掉深”。我海軍某潛艇在執(zhí)行任務期間,突然遭遇“掉深”,全
艇官兵緊急自救脫險,創(chuàng)造了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跡??傎|量為6.0x106版的某潛艇,在高密度海水區(qū)域距海
平面200m,距海底112.5m處沿水平方向緩慢潛航,如圖所示。當該潛艇駛入低密度海水區(qū)域A點時,浮
力突然降為5.4X1()7N,10s后,潛艇官兵迅速對潛艇減重(排水),結果潛艇剛好零速度“坐底”并安全上
浮,避免了一起嚴重事故。已知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潛艇所受阻力大小恒為0.6X1()6N,重力加速度g取
10m/s2,假設潛艇減重的時間忽略不計,海底平坦,求:
高密度海水低密度海水
⑴潛艇“掉深”10s時的速度;
(2)潛艇減重排出水的質量。(結果取2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⑴9m/s
(2)8.5xl05kg
【詳解】(1)設潛艇剛“掉深”時的加速度大小為勾,對潛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R/TW。/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0.9m/s2
10s末的速度為v=a{ti
解得v=9m/s
(2)掉深10s時,潛艇下落的高度
解得%i=45m
潛艇減速下落的高度4-九
解得為=67.5m
在減速階段兒=1
2%
解得4-0.6m/s2
潛艇減重后的質量為叱,潛艇減重后以0.6m/s2的加速度勻減速下沉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f-mig=mia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m7=5.15xl06kg
排水前潛艇的質量m=6.0xl06kg
“掉深”過程中排出水的質量'=7w-m/=8.5xlO5kg
考向3系統(tǒng)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例3如圖所示,斜面體質量為傾角為仇置于水平地面上,當質量為根的小木塊沿斜面體的光滑斜面
A.斜面體受地面的支持力為Mg
B.斜面體受地面的支持力小于O+M)g
C.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機geos。
D.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0.5mgsin26?
【答案】BD
【詳解】以小木塊為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mgSin0=ma,可得小木塊的加速度大小為a=gsin0,
方向沿斜面向下;以斜面體和小木塊為質點組,根據(jù)質點組牛頓第二定律,豎直方向有
(m+M)g-"地=%asin6="zgsin?6,可得N地=(利+M)g-〃zgsin?。<(zw+M)g,水平方向有
力也=macos0-mgsin0cos0=0.5m.gsin20
故選BDo
?考點二動力學圖像問題.
知識點1常見圖像
l.y-f圖像:根據(jù)圖像的斜率判斷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解.
2.“一f圖像:注意加速度的正負,正確分析每一段的運動情況,然后結合物體的受力情況應用牛頓第二定
律列方程求解.
3.尸一,圖像:結合物體受到的力,由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分析每一段的運動情況.
4.F—。圖像:首先要根據(jù)具體的物理情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兩個量間
的函數(shù)關系式,根據(jù)函數(shù)關系式結合圖像,明確圖像的斜率、截距或面積的意義,從而由圖像給出的信息
求出未知量.
知識點1題型分類
1.已知物體受到的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要求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
2.已知物體的速度、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要求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3.由已知條件確定某物理量的變化圖像。
知識點2解題策略
1.分清圖像的類別:即分清橫、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確其物理意義,掌握物理圖像所反映的物理過
程,會分析臨界點.
2.注意圖線中的一些特殊點:圖線與橫、縱坐標的交點,圖線的轉折點,兩圖線的交點等.
3.明確能從圖像中獲得哪些信息:把圖像與具體的題意、情景結合起來,應用物理規(guī)律列出與圖像對應的
函數(shù)方程式,進而明確“圖像與公式”“圖像與物體”間的關系,以便對有關物理問題作出準確判斷。
考向1動力學中的v-t圖像與a-t問題重
由‘彳新情境|(2025?陜西漢中?二模)如圖甲所示,小鳥一頭扎入水中捕魚,假設小鳥的俯沖是自由落體運
動,進入水中后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其v-f圖像如圖乙所示,自由落體運動的時間為5整個過程的運動時
間為;0,最大速度為必”=18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小鳥運動全過程所用時間不能將其視為質點
B.整個過程下落的高度為27m
C.〃至[勿時間內v-f圖線的斜率為一10m/s2
D.〃至g0時間內阻力比重力小
【答案】B
【詳解】A.研究小鳥運動全過程時,小鳥的身長不影響研究過程,可以將小鳥看做質點,A錯誤;
B.由自由落體公式%=g%,可知小鳥自由落體的時間為a=L8s,根據(jù)v-t圖像的面積表示位移,故
整個過程下落的高度為尤=gxl8x會「聯(lián)立解得整個過程下落的高度為x=27m,B正確;
_(0-18)m/s_-18m/s_2
c.〃至時間內v-f圖線的斜率為5,,=—T^1一,C錯誤;
3千F
D.〃至g〃時間內,小鳥做減速運動,合外力向上,故阻力大于重力,D錯誤。
故選B。
【思維建?!糠治鰟恿W圖像問題的方法技巧
1.分清圖像的類別:即分清橫、縱坐標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確其物理意義,掌握物理圖像所反映的物理過程。
2.建立圖像與物體運動間的關系:把圖像與具體的題意、情景結合起來,明確圖像反映的是怎樣的物理過程。
3.建立圖像與公式間的關系:對于。-尸圖像、?尤圖像、v-f圖像、v2-無圖像等,都應先建立函數(shù)關系,然后
根據(jù)函數(shù)關系讀取信息或描點作圖,特別要明確圖像斜率、面積、截距等對應的物理意義。
4.要注意一些特殊點:比如起點、截距、轉折點、兩圖線的交點,特別注意臨界點(在臨界點物體運動狀態(tài)
往往發(fā)生變化)。
【變式訓練1?變情境】境|(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三模)某同學用手機軟件把自己手持手機,從靜
止開始在豎直方向上的一次運動過程的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記錄下來,如圖乙所示。規(guī)定向上為正
方向,時刻手機速度為零,且最終處于靜止狀態(tài)。己知手機的質量為0.3kg,手機與手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0.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lOm/s2,手機與手始終相對靜止。在此過程中下
A.手機在乙與芍時刻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B.t3時刻手機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3.6N
C.手與手機之間的壓力大小至少為10N
D.手機受到的靜摩擦力的最大值為7.5N
【答案】D
【詳解】A.手機在時刻具有向上的加速度,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時刻手機
具有向下的加速度,而且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所以在乙與芍時刻所受的摩擦
力方向相同,A錯誤;
B.由圖像可知,%時刻,手機的加速度為a=-8m/s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力-機g=機火,代入數(shù)據(jù)
解得力=0.6N
CD.芍時刻,手機具有最大的加速度出=15m/s2,此時手機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f2-mg=tna2,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力=7.5N,又因為/=〃穌,手和手機之間的壓力大小至少為
A=£=15N,C錯誤,D正確。
故選D。
【變式訓練2?變考法】(2025?江蘇揚州?模擬預測)如圖甲所示,物塊的質量相=1kg,初速度v0=10m/s,
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尸作用下從。點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某時刻后該力突然反向,整個過程中物塊
速度的平方隨位置坐標變化的關系圖象如圖乙所示,g=10m/s2。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B.在r=ls時刻,恒力廠反向
C.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D.恒力/大小為10N
【答案】B
【詳解】AB.根據(jù)速度位移公式y(tǒng)-v;=2依,可得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64
0=^m/s2=lOm/s2,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m/s2=4m/s2,由乙圖,可知物
2x(13-5)
體做勻減速的初速度為%=10m/s,則速度減為零的時間4=£=ls,則物塊1s后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所以2?3s內物塊做勻加速運動,在t=ls時刻恒力尸反向,故A錯誤,B正確;
CD.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做勻減速有尸+〃根g=物體做勻加速有尸-〃利g="2,聯(lián)立解得
F=7N,〃=0.3,故CD錯誤。
故選B。
考向2動力學中的F-t圖像問題
甌(2025?廣東汕頭?一模)(多選)小釗同學站在連接計算機的壓力傳感器上完成下蹲、起立動作,壓力
傳感器示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lOm/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起立過程中,小釗先超重后失重
C.6s內小釗完成了兩組下蹲、起立動作
D.下蹲過程小釗的最大加速度約為6m/s2
【答案】BD
【詳解】A.下蹲過程中,先加速下降,后減速下降,故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A錯誤;
B.起立過程中,先向上加速運動,后向上減速運動,故小釗先超重后失重,B正確;
C.由圖可知,6s內小釗完成了一組下蹲、起立動作,C錯誤;
D.由圖可知,小釗的質量為m=50kg,對傳感器的最小壓力為4M=200N,對小釗受力分析,結合牛
2
頓第二定律可得mg-Fmm=ma,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6m/s,D正確。
故選BD。
考向3動力學中各類圖像組合問題重
甌(2025?北京豐臺?二模)某蹦床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與網(wǎng)接觸后,豎直向上彈離,經(jīng)過務時間,又重新
落回網(wǎng)上。以運動員離開網(wǎng)的時刻作為計時起點,以離開的位置作為位移起點,規(guī)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
忽略空氣阻力,下列描述運動員位移X、速度V、加速度服所受合力廠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中,與上述過
程相符的是()
【答案】B
【詳解】根據(jù)題意,由對稱性可知,運動員上升、下降時間相等均為1?,取向上為正方向
A.根據(jù)公式x=W+/,可得運動員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為x=產(chǎn),則XT圖像為開口
向下的拋物線,故A錯誤;
B.根據(jù)公式匕=%+S,可得運動員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為v,=%-gr,則v-r圖像為一條向下
傾斜的直線,故B正確;
CD.整個運動過程中,運動員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一直為重力加速度,則合力B和加速度a不隨時
間變化,故C、D均錯誤;
故選Bo
?考點三瞬時加速度問題.
知識點1解題依據(jù)及問題特點
1.解題依據(jù):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發(fā)生變化時,加速度也隨著發(fā)生變化,而物體運動的速度不能發(fā)生突變.
2.兩種連接類型的特點
①剛性繩、桿和接觸面連接:這種不發(fā)生明顯形變就能產(chǎn)生彈力的物體,剪斷(或脫離)后,形變恢復幾
乎不需要時間,故認為彈力可以立即改變或消失.
②彈簧、橡皮繩和蹦床連接:此種物體的特點是形變量大,形變恢復需要較長時間,在瞬時問題中,
在彈簧(或橡皮繩)的自由端連接有物體時其彈力的大小不能突變,往往可以看成是瞬間不變的.
知識點2解題方法
1.分析原狀態(tài)(給定狀態(tài))下物體的受力情況,明確各力大小.
2.分析當狀態(tài)變化時(燒斷細線、剪斷彈簧、抽出木板、撤去某個力等),哪些力變化,哪些力不變,哪些
力消失(被剪斷的繩、彈簧中的彈力、發(fā)生在被撤去物體接觸面上的彈力都立即消失).
3.求物體在狀態(tài)變化后所受的合外力,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瞬時加速度.
考向1剛性繩、桿和接觸面連接重
H彳新考法(2025?河北?模擬預測)課外興趣小組用圖示裝置研究瞬時加速度問題,四個小球完全相同,
連接小球A、B的是剛性繩,連接小球C、D的是橡皮筋,均處于豎直方向。將它們從某高度由靜止釋放。
重力加速度為g,釋放瞬間,小球A、B、C、D的加速度大小分別是()
OC
A<
岡
橡
性
皮
,
二
繩
Ian筋
BOOD
A.aA=0B.aB=2gC.ac=2gD.旬=g
【答案】D
【詳解】A、B小球及剛性繩釋放后,系統(tǒng)整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為g,剛性繩內部無彈力;同
理,C、D小球及橡皮筋釋放后,系統(tǒng)整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為g,橡皮筋內部無彈力。所以釋
放瞬間,小球A、B、C、D的加速度大小均為g。
故選D。
考向2彈簧、橡皮繩和蹦床連接類問題重
甌(2025?貴州黔南?模擬預測)如圖,水平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與物塊A相連,A的右端通
過輕質細線連接物塊B,B再與物塊C通過輕質細線跨接在定滑輪兩端。已知A、B、C質量相等,ABI,H]
以及B與滑輪間的細線處于水平,不計所有摩擦,彈簧處于彈性限度內,初始時,A、B、C均處于靜止狀
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幺、題,則(
C.=2〃BD.4=3而
【答案】C
【詳解】剪斷前,對B分析可知,A、B間繩子拉力為T=mg,對A分析可知彈簧彈力尸=T=mg,剪
斷后,彈簧彈力不變,對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尸=加人,對BC整體分析可知mg=2mg,聯(lián)立解得
aA—2aB
故選c。
【變式訓練1?變考法】(2025?云南文山?模擬預測)如圖所示,物體B上端通過跨過兩個光滑定滑輪的輕繩
和物體A相連、下端用輕繩和物體C相連,輕彈簧上端與物體A相連、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三個物體均處
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物體A、B、C的質量分別為2加、2m、m,重力加速度為g?,F(xiàn)剪斷B、C間的輕繩,則
在剪斷瞬間()
A.彈簧上的彈力為
B.物體A的加速度為0
C.物體B的加速度大小為春
D.物體A與B之間的輕繩上的彈力為2mg
【答案】A
【詳解】A.剪斷B、C間輕繩前,對B、C整體分析有工=(2根+冽)g=3叫,對A分析有2mg+F=7;,
解得彈簧彈力/=;咫,剪斷B、C間輕繩瞬間,彈簧沒有發(fā)生突變,彈簧的彈力與剪斷前一樣,故A正
確;
BCD.剪斷B、C間輕繩瞬間,彈簧彈力不變,A、B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對B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
律有5-2/ng=23,對A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尸+2m聯(lián)立解得5=萼,a=j,
故BCD錯誤。
故選Ao
?考點四動力學中的臨界、極值類問題?
知識點1問題特征及標志
1.有些題目中有“剛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顯表明題述的過程存在著臨界點;
2.若題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表明題述的過程存在著極值,這個極值點往往是臨界點.
知識點2“四種”典型臨界條件
1.接觸與脫離的臨界條件:兩物體相接觸或脫離,臨界條件是彈力FN=0.
2.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兩物體相接觸且相對靜止時,常存在著靜摩擦力,則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是靜摩擦
力達到最大值.
3.繩子斷裂與松弛的臨界條件:繩子所能承受的張力是有限度的,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是繩史張力篁王
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繩子松弛的臨界條件是張力FT=0.
4.加速度變化時,速度達到最值(收尾速度)的臨界條件:加速度變?yōu)椤?/p>
知識點3解題思路
1.認真審題,詳細分析問題中變化的過程(包括分析整個過程中有幾個階段);
2.尋找過程中變化的物理量;
3.探索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
4.確定臨界狀態(tài),分析臨界條件,找出臨界關系.
知識點4解題方法
1.極限法:把物理問題(或過程)推向極端,從而使臨界現(xiàn)象(或狀態(tài))暴露出來,以達到正確解決問題的目的.
2.假設法:臨界問題存在多種可能,特別是非此即彼兩種可能時,或變化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臨界條件,也可
能不出現(xiàn)臨界條件時,往往用假設法解決問題.
3.數(shù)學法:將物理過程轉化為數(shù)學表達式,根據(jù)數(shù)學表達式解出臨界條件.
考向1“相互接觸與脫離”的臨界問題重
甌(2025?湖北?模擬預測)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但并不黏合,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兩物體的質量為乃=4kg、6kg。從,=0時刻開始,推力巴和拉力瑞分別作用在A、B上,乙和弓
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為:%=(8-2f)(N)、紜=(2+2f)(N),求:
(1)A、B在何時分開?
(2"z=ios時,A的速度。
【答案】(l)f=2s
(2)v=-6m/s,負號表示方向水平向左。
【詳解】(1)對A、B整體分析,有工+居
當A、B分開時,A、B間彈力為0,此時為:時刻
對A有工=(8-2fJ(N)=%a
解得八=2s
(2)%=2s時,A的速度為:%=a4=2m/s
從%=2s到「10s,對A列動量定理,有,
其中〃=嗎?&-J=_32N-s
解得v=-6m/s,負號表示方向水平向左。
【變式訓練1?變考法】▼新*(2025?安徽滁州?二模)如圖所示,質量分布均勻的物塊和木板豎直疊放,
物塊位于木板正中間,木板由兩根相同的輕彈簧左右對稱地牽引著并保持靜止,此時木板中心位于C處。
現(xiàn)用力豎直向下將木板中心拉到。處,并由靜止釋放,物塊和木板將向上運動并在某處分分離。若木板中
心位于8處時,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位置A與兩彈簧的懸點等高,則物塊與木板分離時木板中心位于()
IC
b
I
I
A.C處B.8處C.。、C之間D.B、A之間
【答案】B
【詳解】物塊和木板分離時,兩者之間的彈力為零且加速度相等,此時物塊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為g,
則此時木板的加速度也為g,則木板除受重力以外的其他力的矢量和為零,則此時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
即木板在2處。
故選B。
考向2“相對靜止與滑動”的臨界問題重
甌(2025?湖北?模擬預測)如圖,質量為1kg的物塊A放置在一個靜止的木箱內,物塊A與木箱之間的動
摩擦因數(shù)為0.5。物塊A被一輕彈簧用3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著而保持靜止,g取lOm/s"最大靜摩擦力等
于滑動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pA/WVW
A.物塊A靜止時所受摩擦力大小為5N
B.木箱以5m/s2的加速度豎直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物塊A將相對木箱滑動
C.木箱以5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物塊A將相對木箱滑動
D,木箱以5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物塊A將相對木箱滑動
【答案】C
【詳解】A.物塊A靜止時,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所受摩擦力大小為/=O=3N,故A錯誤;
B.木箱以5m/s2的加速度豎直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加速度方向向上,物塊處于超重狀態(tài),所受支
持力大于重力,則接觸面與A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增大,故此時物塊不可能相對于木箱滑動,故B錯誤;
C.木箱以5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其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假設物塊與木箱相對
靜止,則彈簧彈力不變,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工-。=根。,解得工=8N,而接觸面與A間的最大靜摩
擦力為/max=〃N=〃"7g=5N,由于假設不成立,故物塊將相對于木箱向右滑動,
故C正確;
D.木箱以5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其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假設物塊與木箱相對
靜止,則彈簧彈力不變,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力+罵單=機。,解得K=2N,由于人=2N<人a、=5N,
假設成立,則物塊與木箱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
故選C。
考向3動力學中的極值問題難
|例3|(2025?內蒙古通遼?三模)如圖所示,質量為根的方形箱子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向左的力
笈=4mg的作用下,箱子沿水平面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箱內一個質量為機的物塊緊貼后壁隨箱子一起
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恰好不下滑,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物塊與箱壁間的
動摩擦因數(shù)為()
【答案】C
【詳解】以箱子和物塊為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2=2g,在以物塊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智能調光技術考核試卷
- 跨文化背景下的人事行政培訓需求預測挑戰(zhàn)考核試卷
- 合成氣制低碳醇技術分析考核試卷
- 土壤污染修復儀器標準化與認證考核試卷
- 生活哲學與社區(qū)參與考核試卷
- 魯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平行線的判定定理》同步測試題-附答案
-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專語文病句辨析鞏固
-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1月期末分班選科考試化學試題(解析版)
- 養(yǎng)老機構物品保管協(xié)議、藥品保管服務須知模板
- 2025至2030年中國抗震房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shù)學計算題專項
- 消防工作總結與應急組織
- 中國歷史地理概況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復旦大學
- 國際貨物運輸委托代理合同(中英文對照)全套
- 老人七十歲考駕照三力測試題答案
- 越野賽道計劃書
- DR002012 NE系列路由器路由協(xié)議故障處理 ISSUE 1.00
- DB64 1996-2024 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 學校文印室外包服務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幻覺妄想的護理診斷及護理
- 云南省普通高中學生成長記錄手冊(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