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1頁
教學設計 《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2頁
教學設計 《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3頁
教學設計 《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4頁
教學設計 《漁歌子》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漁歌子》教學設計二十冶小學二分校王芳教學內容分析《漁歌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這個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這一專題編排,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著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xiāng)村生活,并由此產生向往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體味優(yōu)美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積累精彩句段?!稘O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他既是詩人,又是畫家。詞中吸引我們的不僅有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夫,而且有水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之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空中白鷺,兩岸桃花,色澤鮮明而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整首詞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這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淡泊、悠然脫俗的情趣。學情分析目前我校的語文課改工作主要是按照中國教育協(xié)會教育實驗研究分會的主題閱讀實驗研究課題組提出的“單元主題教學法”這一課堂模式安排并進行教學工作。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探究,我校師生基本掌握了課上“以文帶文”(課本中的教材和拓展閱讀的教材)及“以讀代講,以讀帶講”等教學模式。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詩詞學習方法。本學期,他們在第一單元學習《憶江南》時已經接觸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對詞的常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課我重點安排如何引導學生感受張志和“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表現(xiàn)特點。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詞中的美景,體會“詞中有畫,畫中有詞”;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所看到的、想象的畫面。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古詩詞的學習方法,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通過學習教材和“帶文”詩詞多角度感悟“不須歸”的情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欣賞詞中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四、教學重難點1.通過朗讀想象,感受詞中的美景,體會“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2.走進詞人的內心世界;感悟“不須歸”的內涵。五、教學準備教師:教學PPT,了解學情,查找拓展閱讀的相關詩詞。學生:預習詩詞。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導入新課1、師:煙雨江南,桃花流水,就在西塞山前,才華橫溢的唐代文人張志和寫了這一千古絕唱。今天,老師就教大家學唱這首《漁歌子》。生齊讀課題。2、聽《漁歌子》這首歌曲。3、簡介關于詞的文學常識及作者張志和。二、揭示課題,初讀詩文1、學生自讀,指名展示朗讀。要求:讀這首詞,每人最少讀三次,第一次要讀準字音;第二次要注意停頓重音;第三次要讀出詞的韻味。2、指名朗讀,檢查自讀情況。品讀詩詞,讀懂意思。師:張志和有個好朋友叫顏真卿,是唐代有名的書法家他這樣評價張志和的詞“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聽老師范讀這首詞,思考:自己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動手把腦海中的美景描寫下來。師:如此美妙的畫面,如此多的景物,當然不能平鋪在畫面上,展開想象的翅膀,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詩用你們生花的妙筆描繪出來。選出優(yōu)秀片段進行展示,其他學生說出詩句。指導朗讀。師: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卑橈w,流水急,落英飄,鱖魚游,斜風吹細雨……只有漁翁在靜靜地垂釣,樂而忘返。這幅江南美景,色彩明麗、動靜結合,真是妙不可言。生:(滾雪球讀)1組:西塞山前白鷺飛,1、2組:桃花流水鱖魚肥。1、2、3組:青箬笠,綠蓑衣,1、2、3、4組:斜風細雨不須歸。師:這美麗的西塞山景色,詩人喜愛嗎?從哪感受到的?為什么“不須歸”?(板書:不須歸、景美)四、代文比較讀——體會垂釣的樂趣(一)代文引導讀1、師:還有什么原因讓作者“不須歸”呢?讓我們從他的其他作品中去探尋。此情此景,漁翁就是張志和,張志和就是漁翁。我們仿佛看到,在一個月明人靜的夜晚——1生:青草湖中月正圓,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生:樂在風波不用仙。2、師:我們又看到張志和與好友品味“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情趣——2生: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莼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乾,醉宿漁舟不覺寒。生:醉宿漁舟不覺寒。3、師:據《新唐書》記載,顏真卿到湖州為刺史時,顏真卿見其舟破舊不堪,想為其更換,張志和不肯更換——3生: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不曾憂。生:長江不曾憂。4、師:張志和經歷過仕途的坎坷,他甘于粗衣淡食,與漁夫為伍,笑迎清風,吟賞江雪,自得其樂。4生: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生:笑著荷衣不嘆窮。師:“笑著荷衣不嘆窮。長江不曾憂。醉宿漁舟不覺寒。樂在風波不用仙。斜風細雨不須歸。”從這些詩句中,你體會到張志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板書:自由)6、師:張志和的這五首詞是聯(lián)作,這五首詞問世后,還流傳到當時的日本,成了日本詞學的開山之作??梢娢覀冎袊脑娫~多么有魅力呀!讓我們將它銘記,將它傳揚。女生:西塞山前白鷺飛,男生:白—鷺—飛女生:桃花流水鱖魚肥。男生:鱖—魚—肥女生:青箬笠,綠蓑衣,女生:斜風細雨不須歸。男生:不—須—歸(二)了解背景對對讀1、師:這位陶醉在青山綠水間的漁翁是個怎樣的人呢?學習一首詩詞,不光要讀懂字面的意思,還要走近一位作者,解讀一種生活,闡釋一段歷史?,F(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張志和。(指讀)生:張志和年輕時曾向唐肅宗獻策,深受賞識和重用,又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貶官。但他并沒有去上任,而是托詞親喪回到了老家,并且從此以后不再作官,長期過著隱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唐肅宗曾派人尋找與他,但是都沒有找到。2、

師: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也是采用漁歌子的詞牌寫的。生自由讀: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3、和詩、品出釣中情師:咱們來一次對對讀,我當哥哥,你們就是弟弟。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師:狂風浪起且須還。生:斜風細雨不須歸。師:且須還哪!生:不須歸呀!師:弟弟啊,為何不歸?(指名說)4、引導讀:師:是迷人風光讓詞人生:斜風細雨不須歸。師:是垂釣的樂趣讓詞人生:斜風細雨不須歸。師:更是那悠閑自在的生活讓詞人生:斜風細雨不須歸??偨Y,背誦師:這首詞之所以經典,除了描述景色的美麗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首詞語言非常漂亮,有的句子的成為千古絕唱。猜猜是哪個句子?小組交流,說出理由。

2、師:其實,那一句是千古絕句已經不重要了,到今天為止,這首詞已經整整流傳了壹千多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