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課件運動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PPT 29頁)_第1頁
醫(yī)學課件運動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PPT 29頁)_第2頁
醫(yī)學課件運動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PPT 29頁)_第3頁
醫(yī)學課件運動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PPT 29頁)_第4頁
醫(yī)學課件運動感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PPT 29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運動功能檢查 1.肌力 肌力:指肌肉運動時的最大收縮力。檢查時令病人作肢體伸屈動作,檢查者從相反方向測試被檢查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兩側對比。第1頁,共29頁。ScoreDescription0完全癱瘓,測不到肌肉收縮1僅測到肌肉收縮,但不能產(chǎn)生動作2肢體在床面上水平移動,但不能抬離床面3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能抗阻力動作,但較正常差5正常肌力肌力檢查第2頁,共29頁。臨床意義(1)單癱:單一肢體癱瘓,多見于脊髓灰質炎;(2)偏癱:為一側肢體(上、下肢)癱瘓,常伴有同側腦神經(jīng)損害,多見于顱內(nèi)病變或腦卒中;(3)交叉性癱瘓:為一側偏癱及對側腦神經(jīng)損害;(4)截癱:是脊髓橫貫性損傷

2、的結果,見于脊髓外傷、炎癥等。第3頁,共29頁。 2.肌張力 肌張力是指靜息狀態(tài)下的肌肉緊張度和被動運動時遇到的阻力,肌張力的實質是一種牽張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伸長時,能引起受牽拉肌肉的收縮,這種收縮是通過反射中樞控制的。檢查時囑患者肌肉放松,檢查者根據(jù)觸摸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體時感知肌肉對被動伸屈的阻力作判斷。第4頁,共29頁。 (1)肌張力增高 觸摸肌肉,堅實感,伸屈肢體時阻力增加??煞譃橐韵露N: 痙攣狀態(tài):起始阻力大,終末突然阻力減弱,稱折刀現(xiàn)象,為錐體束損害。 鉛管樣強直:伸屈肢體時始終阻力增加,稱鉛管樣強直,為錐體外系損害現(xiàn)象。第5頁,共29頁。 (2)肌張力減弱:肌肉松軟

3、,伸屈其肢體時阻力低,關節(jié)運動范圍擴大,見于周圍神經(jīng)炎、脊髓前角灰質炎和小腦病變等第6頁,共29頁。3.不自主運動 為隨意肌的不自主收縮,是指病人意識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動作第7頁,共29頁。震顫:為兩組拮抗劑交替收縮引起的不自主動作,見于帕金森病、小腦病變等;舞蹈樣動作:為面部肌肉和肢體的快速、不規(guī)則、無目的、不對稱的不自主運動,表現(xiàn)為作鬼臉、轉頸、聳肩、手指間斷性伸曲、擺手和伸臂等舞蹈樣動作,睡眠時可減輕或消失,多見于兒童腦風濕性病變。手足徐動:為手指或足趾的一種緩慢持續(xù)的伸展扭曲動作,見于腦癱、肝豆狀核變性、腦基底節(jié)變性。第8頁,共29頁。 4.共濟運動共濟運動:機體任一動作的完成

4、均依賴于某組肌群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運動。小腦、運動系統(tǒng)、前庭神經(jīng)系統(tǒng)、眼睛、感覺系統(tǒng)共同參與。共濟失調(diào)為小腦病變最主要的癥狀第9頁,共29頁。1.指鼻試驗2.跟-膝-脛試驗3.其他:快速輪替動作閉目難立征第10頁,共29頁。二、感覺功能檢查檢查時,患者必須意識清醒,檢查前讓患者了解檢查的目的與方法,以取得充分合作。檢查時要注意左右側和遠近端部位的差別,感覺功能檢查主觀性強,易產(chǎn)生誤差。因此檢查時必須注意囑患者閉目,以避免主觀或暗示作用。如果患者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癥狀或其他體征,感覺功能的檢查可以簡要地分析遠端指、趾的正常感覺是否存在,檢查僅僅選擇觸覺、痛覺和震動覺。否則,患者需依次進行下列的感覺功能

5、檢查。第11頁,共29頁。1.淺感覺檢查(1)痛覺(pain sensation)用別針的針尖均勻地輕刺患者的皮膚,詢問患者是否疼痛。為避免患者將觸覺與痛覺混淆,應交替使用別針的針尖和針帽進行檢查比較。注意兩側對稱比較,同時記錄痛感障礙類型(正常、過敏、減退或消失)與范圍。痛覺障礙見于脊髓丘腦側束損害。第12頁,共29頁。(2)觸覺(touch sensation)用棉簽輕觸患者的皮膚或粘膜,詢問有無感覺。觸覺障礙見于脊髓丘腦前束和后索病損。(3)溫度覺 用盛有熱水(4050)或冷水(510)的玻璃試管交替接觸患者皮膚,囑患者辨別冷、熱感。溫度覺障礙見于脊髓丘腦側束損害。第13頁,共29頁。2

6、.深感覺檢查(1)運動覺 檢查者輕輕夾住患者的手指或足趾兩側,上或下移動,令患者根據(jù)感覺說出“向上”或“向下”。運動覺障礙見于后索病損。(2)位置覺 檢查者將患者的肢體擺成某一姿勢,請患者描述該姿勢或用對側肢體模仿,位置覺障礙見于后索病損。(3)震動覺(vibration sense)用震動著的音叉(128Hz)柄置于骨突起處(如內(nèi)、外踝,手指、橈尺骨莖突、脛骨、膝蓋等),詢問有無震動感覺,判斷兩側有無差別,障礙見于后索病損。第14頁,共29頁。3.復合感覺檢查 復合感覺是大腦綜合分析的結果,也稱皮質感覺。(1)皮膚定位覺(point localization)檢查者以手指或棉簽輕觸患者皮膚某

7、處,讓患者指出被觸部位。該功能障礙見于皮質病變。第15頁,共29頁。(2)兩點辨別覺(twopoint discrimination)以鈍角分規(guī)輕輕刺激皮膚上的兩點(小心不要造成疼痛),檢查患者辨別兩點的能力,再逐漸縮小兩腳間距,直到患者感覺為一點時,測其實際間距,兩側比較。正常情況下,手指的辨別間距是2mm,舌是1mm,腳趾是38mm,手掌是812mm,后背是4060mm。檢查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必須兩側對照。當觸覺正常而兩點辨別覺障礙時則為額葉病變。第16頁,共29頁。(3)實體覺(stereognosis) 囑患者用單手觸摸熟悉的物體,如鋼筆、鑰匙、硬幣等,并說出物體的名稱。先測功能差的一

8、側,再測另一手。功能障礙見于皮質病變。(4)體表圖形覺(graphesthesia) 在患者的皮膚上畫圖形(方、圓、三角等)或寫簡單的字(一、二、十等),觀察其能否識別,須雙側對照。如有障礙,常為丘腦水平以上病變。第17頁,共29頁。三、神經(jīng)反射檢查神經(jīng)反射由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反射器、傳入神經(jīng)元、中樞、傳出神經(jīng)元和效應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環(huán)節(jié)有病變都可影響反射,使其減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級神經(jīng)中樞控制,如錐體束以上病變,可使反射活動失去抑制而出現(xiàn)反射亢進。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據(jù)刺激的部位,又可將生理反射分為淺反射和深反射兩部分。第18頁,共29頁。1.淺反射(1)角膜反射(corn

9、eal reflex)。第19頁,共29頁。 (2) 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檢查時,患者仰臥,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鈍頭竹簽分別沿肋緣下(胸髓78節(jié))、臍平(胸髓910節(jié))及腹溝股上(胸髓1112節(jié))的方向,由外向內(nèi)輕劃兩側腹壁皮膚,分別稱為上、中、下腹壁反射。 正常反射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縮。反射消失分別見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損。雙側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也見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側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見于同側錐體束病損。肥胖、老年及經(jīng)產(chǎn)婦由于腹壁過于松弛也會出現(xiàn)腹壁反射減弱或消失,應予以注意。第20頁,共29頁。(3)提睪反射(cremasteri

10、c reflex)竹簽由上而下輕劃股內(nèi)側上方皮膚,可引起同側提睪肌收縮,睪丸上提。雙側反射消失為腰髓12節(jié)病損。一側發(fā)射減弱或消失見于錐體束損害。局部病變?nèi)绺构蓽橡?、陰囊水腫等也可影響提睪反射。(4)跖反射(plantar reflex)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檢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鈍頭竹簽劃足底外側,由足跟向前至近小趾跖關節(jié)處拇趾側,正常反射為足趾屈曲(即Babinski征陰性)。反射消失為骶髓12節(jié)病損。(5)肛門反射(anal reflex)用大頭針輕劃肛門周圍皮膚,可引起肛門外括約肌收縮。反射障礙為骶髓45節(jié)或肛尾神經(jīng)病損。第21頁,共29頁。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經(jīng)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

11、稱深反射,又稱腱反射。檢查時患者要合作,肢體肌肉應放松。檢查者叩擊力量要均等,兩側要對比。反射強度通常分為以下幾級: 0:反射消失 1+:肌肉收縮存在,但無相應關節(jié)活動,為反射減弱 2+:肌肉收縮并導致關節(jié)活動,為正常反射 3+:反射增強,可為正?;虿±頎顩r 4+:反射亢進并伴有陣攣,為病理狀況第22頁,共29頁。(1)肱二頭肌反射(biceps tendon reflex)患者前臂屈曲,檢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頭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診錘叩擊左拇指,可使肱二頭肌收縮,前臂快速屈曲。反射中樞為頸髓56節(jié)。(2)肱三頭肌反射(triceps tendon reflex)患者外展前臂,半屈肘關

12、節(jié),檢查者用左手托住其前臂,右手用叩診錘直接叩擊鷹嘴上方肱三頭肌建,可使肱三頭肌收縮,引起前臂伸展。反射中樞為頸髓67節(jié)。第23頁,共29頁。(3)橈骨膜反射(brachioradialis tendon reflex)被查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檢查者以左手托住其前臂,并使腕關節(jié)自然下垂,隨即以叩診錘叩橈骨莖突,可引起肱橈肌收縮,發(fā)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動作。發(fā)射中樞在頸髓56節(jié)。(4)膝反射(patellar tendon reflex)坐位檢查時,患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與大腿成直角;臥位檢查患者仰臥,檢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關節(jié)使之屈曲約120,用右手持叩診錘叩擊膝蓋髕骨下方股四頭肌肌腱,可引起小腿

13、伸展。反射中樞在腰髓24節(jié)第24頁,共29頁。(5)跟腱反射(achilles tendon reflex) 又稱踝反射?;颊哐雠P,髖及膝關節(jié)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為。檢查者左手將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診錘叩擊跟腱,反應為腓腸肌收縮,足向跖面屈曲。反射中樞為骶髓12節(jié)。第25頁,共29頁。(6)陣攣(clonus)在錐體束以上病變,深反射亢進時,用力使相關肌肉處于持續(xù)性緊張狀態(tài),該組肌肉發(fā)生節(jié)律性收縮,稱為陣攣,常見的有以下兩種:踝陣攣:患者仰臥,髖與膝關節(jié)稍屈,醫(yī)生一手持患者小腿,一手持患者足掌前段,突然用力使踝關節(jié)背屈并維持之。陽性表現(xiàn)為腓腸肌與比目魚肌發(fā)生連續(xù)性節(jié)律性收縮,而導致足部呈現(xiàn)交替性屈曲動作,系腱反射極度亢進。第26頁,共29頁。髕陣攣:患者仰臥,下肢伸直,檢查者以拇指與示指控住其髕骨上緣,用力向遠端快速連續(xù)推動數(shù)次后維持推力。陽性反應為股四頭肌發(fā)生節(jié)律性收縮使髕骨上下移動,系腱反射極度亢進。第27頁,共29頁。3.病理反射病理反射指錐體束病損時,大腦失去了對腦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現(xiàn)的異常反射。1歲半以內(nèi)的嬰幼兒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善,也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