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青海省海南州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不斷推陳出新的網(wǎng)絡熱梗反映了青年群體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情緒體驗、情緒表達與情緒需要。以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為線索,深挖青年群體情緒價值根源,成為把準社會發(fā)展脈搏、精準回應青年群體心理訴求和價值關切的現(xiàn)實要求。熱梗燃爆于網(wǎng)絡,根源于社會發(fā)展與青年心理變化的共同作用。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社會整體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之后,人們對心理舒適度的追求變得突出。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是分層升級的,當生理、安全等低層次需要滿足之后,將向著情感和歸屬、尊重、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高層次需要發(fā)展。這也同樣反映在網(wǎng)絡熱梗的變遷過程中。當社會基本物質生活需要得到較大滿足時,心理上的存在價值和體驗意義等高層次需要開始備受關注,其強度逐漸上升并超過基本需求。早期的“宮廷玉液酒”“要啥自行車”等耳熟能詳?shù)臒峁6纪说幕疚镔|生活相關,相比之下,現(xiàn)今的網(wǎng)絡熱梗“想你的風吹到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詞句折射的是人們的基本生活水平提升后,愈加突出的歸屬、認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心理情緒需要。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顯示情緒價值在人們的需求排序中不斷提升?,F(xiàn)代社會加速發(fā)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會過度競爭的“內卷”,隨之而來的是人的心理壓力增加。當社會壓力超過正常人能夠承受的心理閾值,負面情緒體驗將積聚為負面心理能量,而積極情緒體驗就成為人們調節(jié)心理情緒、釋放負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此時能夠使情緒得到放松與紓解的話語表達就會受到青年群體的關注。網(wǎng)絡熱?!胺€(wěn)定發(fā)瘋”一詞的出現(xiàn),就是源于一些年輕人想要實現(xiàn)某種目的或不想做某種事情,或不滿意某種現(xiàn)狀時不用有太大的心理壓力而要“穩(wěn)定發(fā)瘋”,做出令別人抓狂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此,心理上的負面情緒體驗就能得到一定紓解。這種詞句就是利用情緒價值的輸出,使年輕人在使用此熱梗時能得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與自我接納。青年通過網(wǎng)絡熱梗表達降解負面情緒體驗、增強積極情緒體驗。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青年追求自我,渴望自我價值實現(xiàn)?,F(xiàn)代社會文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權利的公平與平等,人們應公平享有并行使個人基本權利,也包括適當輸出個人情緒。如“上班惡心穿搭”等網(wǎng)絡熱梗詞句的廣泛傳播,就體現(xiàn)了年輕人對自由不羈、平等自悅的熱切渴望,他們不再委屈服從或刻意取悅于特定的個體、群體、階層,而將關注的重點鎖定在自己是否愉悅、欣慰、滿意的積極心理體驗上。正因如此,一旦充分關照青年群體情緒價值的話語表達出現(xiàn),青年感受到“被關注、被在意、被尊重”,得到積極的心理反饋后,自然會引發(fā)青年群體對此網(wǎng)絡熱梗的推崇與追捧。(摘編自薛一飛《網(wǎng)絡熱梗背后的青年群體社會心態(tài)探析》)材料二:網(wǎng)絡空間的情緒傳染也被稱為“后真相”現(xiàn)象,即情緒對輿論的影響超過事實的影響力。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詞典》選為年度詞,用來形容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輿論生態(tài),主要指媒體信息依靠煽動情緒、強化偏見來引起廣泛傳播,其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客觀事實對人們的影響。網(wǎng)絡空間更容易產(chǎn)生后真相現(xiàn)象。主要原因有:其一,網(wǎng)絡空間的匿名性特點,使得責任相對分散,在網(wǎng)絡上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不像現(xiàn)實生活中那么容易承擔責任,個體可以更加大膽地在網(wǎng)絡中表達不滿、憤怒。其二,互聯(lián)網(wǎng)上海量的信息,讓我們越來越?jīng)]有辦法關注各方面的事實,于是網(wǎng)絡的過濾功能開始啟動,幫助我們找到那些最需要關注、最有用的信息。這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讓信息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窄化,以至于使人更自以為是,甚至偏激化。其三,網(wǎng)絡中,更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當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同樣一種情緒的感染,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各種網(wǎng)絡群體,并產(chǎn)生群體極化。在群體作用下,人們會比個體決策時更加放肆、冒險和極端。情緒分為很多種,并不是所有情緒都容易得到傳播。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心理喚醒或激活程度高的情緒(比如驚奇、快樂、焦慮、憤怒)更容易讓人們分享、轉發(fā)和發(fā)表評論,攜帶高喚醒情緒的事件更容易在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人是社會性動物,人們喜歡與他人分享各種信息,尤其是帶有情緒性的信息,激發(fā)和激活他人的情緒本身就是自我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的最佳途徑和方法,也是自我價值感的重要來源。情緒共鳴、情感共振是人際聯(lián)結的直接表征,因為它能夠證明自己的感受被看到了,自己與他人因為情感的聯(lián)結而變得更加親近。情感越濃烈,“我們”的感覺就越明顯。因此,對于特別好笑的段子,特別意外的故事,我們總希望轉發(fā)給身邊的小伙伴。一旦展開分享,人與人的聯(lián)結就開始了。在諸多情緒中,憤怒和焦慮最容易引爆網(wǎng)絡。備受關注的網(wǎng)絡輿情事件,往往都帶有強烈的憤怒或焦慮情緒,例如性別歧視、醫(yī)患關系、住房問題、教育公平等。這些話題所牽涉的社會問題,積壓了一定的社會情緒。因此,在一個關鍵事件出現(xiàn)之后,網(wǎng)民會借此把原本就有的情緒表達出來,以至于有時事實本身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某件事情是否攜帶了相應的問題線索和情緒特征。憤怒是一種內心不快的反應,它是由感到不公和無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而焦慮則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網(wǎng)民在網(wǎng)絡輿情事件中,比較容易把自己等同于事件中的弱者或受害者,會聯(lián)想到自己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遭受類似的不公,有同樣的無助感。因此,在網(wǎng)絡社會治理中,要高度重視情緒問題,尤其是要及時疏解群體憤怒和焦慮情緒。(摘編自陳武《為什么情緒總能引爆網(wǎng)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通過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人們可以探究青年群體的心理變化,有助于精準回應青年群體的心理訴求。B.早期的很多熱梗反映了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現(xiàn)今的網(wǎng)絡熱梗主要反映了人們的心理情緒需要。C.網(wǎng)絡空間的某些情緒容易得到傳播,是因為網(wǎng)絡空間具有匿名性特點,傳播者不需要承擔責任。D.在眾多情緒中,憤怒和焦慮是最容易引爆網(wǎng)絡的兩種情緒,因為它們比較容易使人們產(chǎn)生情感共振。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心理壓力增大,一些網(wǎng)絡熱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節(jié)人們的心理情緒,釋放負面心理能量。B.網(wǎng)絡熱梗詞句的廣泛傳播與社會文明進步有關,在當今社會,人們適當輸出個人情緒是行使個人基本權利的體現(xiàn)。C.人們在網(wǎng)絡中表達不滿、憤怒的情緒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加大膽,在群體作用下做出的行為會更加放肆、冒險和極端。D.人是社會性動物,與他人分享各種信息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因此,我們需要多多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3.下列選項,能體現(xiàn)材料二主要觀點的一項是()A.某明星的一條日常微博引發(fā)“粉絲”大量點贊和評論。B.一則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新聞在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C.某網(wǎng)絡博主發(fā)布的吐槽職場不公的視頻迅速走紅。D.一張美麗的風景照片在社交媒體上被眾多網(wǎng)友轉發(fā)。4.當下,網(wǎng)絡熱梗反映了青年群體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5.某中學擬開展“如何對待網(wǎng)絡熱梗和后真相現(xiàn)象”的主題班會課,假如你將作為學生代表進行發(fā)言,請根據(jù)兩則材料,擬寫一份發(fā)言要點?!敬鸢浮?.C2.D3.C4.①對高層次心理需求的重視。②緩解心理壓力的需求。③追求自我與平等的心態(tài)。5.①理性看待網(wǎng)絡熱梗:認識到熱梗是青年情緒表達的方式,反映了心理需求,但需避免過度沉迷或不當使用。②警惕后真相現(xiàn)象:了解網(wǎng)絡情緒傳染的特點,不被情緒化信息左右,注重事實核查。③合理表達情緒:在網(wǎng)絡中適當輸出情緒,同時尊重他人,避免傳播負面或極端情緒。④提升媒介素養(yǎng):學會辨別網(wǎng)絡信息的真實性,不盲目跟風轉發(fā),保持獨立思考?!窘馕觥俊緦дZ】兩則材料圍繞網(wǎng)絡情緒表達展開辯證分析:材料一從需求層次理論出發(fā),剖析網(wǎng)絡熱梗折射青年群體心理變遷——從物質需求轉向歸屬感、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高階情感訴求,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心理舒適度追求的升級;材料二則冷靜揭示網(wǎng)絡情緒傳播的“后真相”特性,指出憤怒、焦慮等高喚醒情緒易引發(fā)群體極化,反映網(wǎng)絡輿論場的非理性風險。二者共同構成對網(wǎng)絡亞文化現(xiàn)象的社會心理學觀察,既肯定其情緒紓解功能,又警示其可能的輿論失序?!?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傳播者不需要承擔責任”錯誤。根據(jù)材料二“網(wǎng)絡空間的匿名性特點,使得責任相對分散,在網(wǎng)絡上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不像現(xiàn)實生活中那么容易承擔責任”可知,網(wǎng)絡匿名性使“責任相對分散”“不像現(xiàn)實生活中那么容易承擔責任”,而非“不需要承擔責任”。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D.“因此,我們需要多多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錯誤。根據(jù)材料二“用來形容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輿論生態(tài),主要指媒體信息依靠煽動情緒、強化偏見來引起廣泛傳播,其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客觀事實對人們的影響”可知,“后真相”是不健康的輿論生態(tài),“多多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是“后真相”現(xiàn)象,非理性網(wǎng)絡行為。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觀點是:網(wǎng)絡中高喚醒情緒(如憤怒、焦慮)易傳播,尤其與社會問題相關的情緒易引發(fā)共鳴。A.明星日常微博未體現(xiàn)高喚醒情緒,其傳播更多依賴粉絲對明星的關注,而非情緒共鳴或社會問題關聯(lián),不符合。B.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新聞以事實為主,未突出情緒傳播,不符合。C.某網(wǎng)絡博主發(fā)布視頻“吐槽職場不公”涉及憤怒情緒,屬于高喚醒情緒,且“職場不公”話題易引發(fā)大眾共鳴,符合后真相現(xiàn)象中情緒主導傳播的特點,體現(xiàn)材料二主要觀點。D.一張美麗的風景照片引發(fā)的是欣賞、愉悅的情緒,且非強烈的情緒共鳴或社會問題關聯(lián),不符合。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社會基本物質生活需要得到較大滿足時,心理上的存在價值和體驗意義等高層次需要開始備受關注,其強度逐漸上升并超過基本需求”,早期熱梗多與物質生活相關,而現(xiàn)今熱梗明顯折射出青年的歸屬、認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心理情緒需要,反映出當下他們對高層次心理需求的排序上升。②根據(jù)材料一第三段可知,現(xiàn)代社會“內卷”使青年心理壓力增大,負面情緒累積,“積極情緒體驗就成為人們調節(jié)心理情緒、釋放負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如“穩(wěn)定發(fā)瘋”這一熱梗的出現(xiàn)是青年在面對不滿現(xiàn)狀時,通過“令別人抓狂卻又無可奈何”的行為描述,實現(xiàn)負面情緒的紓解,體現(xiàn)了當下他們借助熱梗調節(jié)心理、尋求自我安慰的心態(tài)。③根據(jù)材料一第四段可知,“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青年追求自我,渴望自我價值實現(xiàn)”,他們渴望平等與自由,不再委屈服從或刻意取悅他人。如“上班惡心穿搭”等熱梗的傳播,直接體現(xiàn)了青年對“自由不羈、平等自悅”的向往,他們將關注重點放在自身是否愉悅的積極心理體驗上,反映出當下他們對自我權利和平等地位的重視?!?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理性認識網(wǎng)絡熱梗:材料一提到“網(wǎng)絡熱梗反映了青年群體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情緒體驗、情緒表達與情緒需要。以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為線索,深挖青年群體情緒價值根源,成為把準社會發(fā)展脈搏、精準回應青年群體心理訴求和價值關切的現(xiàn)實要求”,由此可知,網(wǎng)絡熱梗具有情緒表達價值,能反映青年的心理訴求。但同時需注意,熱梗的使用需適度,避免因不當表達引發(fā)不良影響,因此要明確其價值與邊界。②警惕后真相現(xiàn)象:材料二明確指出“后真相現(xiàn)象即情緒對輿論的影響超過事實的影響力”“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輿論生態(tài)”,且網(wǎng)絡空間因匿名性、信息同質化、群體極化等特點更易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由此可知,面對網(wǎng)絡信息時,需警惕情緒主導的傳播,避免被情緒化信息左右,忽視事實本身。③合理表達情緒:材料一提到“人們應公平享有并行使個人基本權利,也包括適當輸出個人情緒”,材料二提到“在群體作用下,人們會比個體決策時更加放肆、冒險和極端”。因此,在網(wǎng)絡中表達情緒需兼顧權利與責任,既要允許自身合理情緒輸出,也要分辨“后真相”現(xiàn)象,不傳播極端情緒。④提升媒介素養(yǎng):材料二指出網(wǎng)絡信息“海量”且越來越“同質化、窄化”的特點,“使人更自以為是,甚至偏激化”。這說明面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需提升辨別能力,不盲目跟風轉發(fā),通過核實事實、獨立思考,理性對待熱梗和各類信息,提高媒介素養(yǎng)。(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四方食事·口味汪曾祺“口之于味,有同嗜焉?!焙贸缘臇|西大家都愛吃。宴會上有烹大蝦,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盡然。羊肉是很好吃的?!把虼鬄槊馈?,中國人吃羊肉的歷史大概和這個民族的歷史同樣久遠。中國羊肉的吃法很多,我以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地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內蒙古為最好。內蒙古很多盟旗都說他們那里的羊肉不膻,因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蔥,生前已經(jīng)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為不膻固好,膻亦無妨。我曾在達茂旗吃過“羊貝子”,即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鍋里只煮四十五分鐘,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點作料吃。羊肉帶生,一刀切下去,會汪出一點血,但是鮮嫩無比。內蒙古人說,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我?guī)状蔚絻让晒?,吃羊肉吃得非常過癮。同行有一位女同志,不但不吃,連聞都不能聞。一走進食堂,聞到羊肉氣味就想吐。她只好每頓用開水泡飯,吃咸菜,真是苦煞。“魚羊為鮮”,有一位老同志是獲鹿鎮(zhèn)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謂“鮮”。他的愛人是南京人,動輒說:“這個菜很鮮?!彼f:“什么叫‘鮮’?我只知道什么東西吃著‘香’?!币忉屖裁词恰磅r”,是困難的。我的家鄉(xiāng)以為最能代表鮮味的是蝦子。蝦子冬筍、蝦子豆腐羹,都很鮮。蝦子放得太多,就會“鮮得連眉毛都掉了”。中國不少省份的人都愛吃辣椒,云、貴、川、黔、湘、贛。延邊朝鮮族的人也極能吃辣。人說吃辣椒愛上火。井岡山人說:“辣子有補,兩頭受苦。”我認識一個干部,他每天在機關吃午飯,什么菜也不吃,只帶了一小飯盒油炸辣椒來,吃辣椒下飯。頓頓如此。此人真是個吃辣椒專家,全國各地的辣椒,都設法弄了來吃。據(jù)他的品評,土家族的最好。有一次他帶了一飯盒來,讓我嘗嘗,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隨劇團到重慶體驗生活。四川無菜不辣,有人實在受不了。有一個演員帶了幾個年輕的女演員去吃湯圓,一個唱老旦的演員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白了她一眼:“湯圓沒有放辣椒的!”北方人愛吃生蔥生蒜。山東人特愛吃蔥,吃煎餅、鍋盔,沒有蔥是不行的。有一個笑話:婆媳吵嘴,兒媳婦跳了井。兒子回來,婆婆說:“可了不得啦,你媳婦跳井啦!”兒子說:“不咋!”拿了一根蔥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婦就上來了。山東大蔥的確很好吃,蔥白長至半尺,是甜的。北方人吃炸醬面,必須有幾瓣蒜。在長影拍片時,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飯已經(jīng)開過,我到廚房里和幾位炊事員一塊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餅,他們吃油餅就蒜。我說:“吃油餅哪有就蒜的!”一個河南籍的炊事員說:“嘿!你試試!”果然,“另一個味兒”。我前幾年回家鄉(xiāng),接連吃了幾天雞鴨魚蝦,吃膩了,我跟家里人說:“給我下一碗陽春面,弄一碟蔥、兩頭蒜來?!奔依锶丝次疑允[蒜,大為驚駭。有些東西,本來不吃,吃吃也就習慣了。我曾經(jīng)夸口,說我什么都吃,為此挨了兩次捉弄。一次在家鄉(xiāng)。我原來不吃蕪荽,以為有臭蟲味。一次,我家所開的中藥鋪請我去吃面——那天是藥王生日,鋪中管事弄了一大碗涼拌蕪荽,說:“你不是什么都吃嗎?”我一咬牙吃了。從此,我就吃蕪荽了。后來北地,每吃涮羊肉,調料里總要撒上大量蕪荽。一次在昆明。苦瓜,我原來也是不吃的。我們家鄉(xiāng)有苦瓜,叫作癩葡萄,是放在瓷盤里看著玩,不吃的。有一位詩人請我下小館子,他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他說:“你不是什么都吃嗎?”從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來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學會吃了。不過他們用涼水連“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還有什么意思!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比如廣東人吃蛇,吃龍虱;傣族人愛吃苦腸,即牛腸里沒有完全消化的糞汁,蘸肉吃。這在廣東人、傣族人看來,是沒有什么奇怪的。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不過有些東西,我也以為以不吃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傊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口之于味,有同嗜焉”這句話是說,人們對口味是有著共同的喜好之情的。B.“要解釋什么是‘鮮’,是困難的”這句話告訴人們,口味都具有不確定性。C.“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這句話表明,嘗遍各種口味,才能體悟人生的真諦。D.作者以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淵博的知識,娓娓道來,平實中透出濃濃的真情。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先寫羊肉吃法與味道的鮮美,然后寫一個女同志不吃羊肉,這是為了說明口味是因人而異、不盡相同的。B.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語言都富有口語特點,還巧妙運用夸張手法,生動幽默地寫出了山東人對大蔥的喜愛程度。C.文章寫作者因為夸??诙鴮W會了吃芫荽和苦瓜兩個事例,是為了說明人要勇于嘗試,必要時要吃一點苦,對人生有意義。D.文章的句式靈活多變,有長句、整句、變式句,但多用短句、散句、常式句,簡潔明了地表達了作者對口味的觀點。8.結合全文,請概括口味具有哪些特點。9.對本文的主旨有不同解讀,結合文意談談你對本文主旨的看法。【答案】6.D7.C8.①口味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②口味具有豐富性。③口味具有地域性。④口味具有變化性。9.示例一:文章主旨是通過寫口味的豐富多樣及人們對口味的包容態(tài)度來告訴人們,要用對口味那樣的包容態(tài)度來對待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文章在結尾處直接表明了作者對口味的包容態(tài)度,并通過“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一句直接點明了作者寫作的目的就在于提醒人們對文化也要像對口味那樣,持有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示例二:本文通過寫口味的豐富多樣性來表現(xiàn)中國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因為飲食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也可稱為飲食文化。文章正是通過寫口味的豐富多樣性,表現(xiàn)了我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樣性,進而告訴人們,中國文化其實正如中國飲食中的口味一樣,具有豐富與多樣的特點。【解析】【導語】這篇散文以“口味”為切入點,通過各地飲食趣聞展現(xiàn)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樣。汪曾祺以平實風趣的筆調,從羊肉、鮮味到辣椒、蔥蒜等食材,既寫美食之妙,又談口味之異。文章以小見大,由飲食引申到文化包容,倡導“口味要寬一點”的生活態(tài)度。文字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差異的尊重,體現(xiàn)了其“人間滋味”的寫作風格?!?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人們對口味是有著共同的喜好之情的”錯誤,原文開篇引用此句后,緊接著以“但是也不盡然”轉折,列舉了有人不吃羊肉、不理解“鮮”、不吃辣等例子,說明人們對口味并非完全有共同喜好。B.“口味都具有不確定性”錯誤,此句僅針對“鮮”這一味道難以解釋,不能推廣到所有口味都具有不確定性,如“香”“甜”“酸”等口味就有確定性,選項屬于過度解讀。C.“嘗遍各種口味,才能體悟人生的真諦”錯誤,原文結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強調的是對不同口味和文化應持包容態(tài)度,而非“嘗遍才能體悟人生真諦”。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C.“是為了說明人要勇于嘗試,必要時要吃一點苦,對人生有意義”錯誤,是對文章的拔高,作者學會吃芫荽和苦瓜這兩個事例,是為了說明一個人的口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口味是可以有變化的這一特點,進而說明,我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也不要一成不變。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文中開篇引用“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并以“宴會上有烹大蝦,大都剩不下”為例,說明人們對某些美味存在普遍的喜愛,體現(xiàn)了口味的共性。同一食物,不同人接受度差異極大。例如羊肉,作者認為“膻亦無妨”,且覺得手把羊肉“鮮嫩無比”,但同行的女同志“連聞都不能聞”;又如“鮮”的概念,南京人能體會,獲鹿鎮(zhèn)的老同志卻只懂“香”;辣椒、生蔥生蒜等食物,也都有人熱愛、有人抗拒,這些都體現(xiàn)了口味的個性。②不同食物能帶來多樣的味覺體驗,且人們對味道的感知和表達豐富多元。文中提到羊肉的多種吃法,有手把羊肉、羊貝子;蝦子帶來的“鮮得連眉毛都掉了”的極致鮮味;辣椒的“又辣又香”;生蔥生蒜的獨特風味等,展現(xiàn)了口味在味覺層次上的豐富性。③不同地區(qū)的人對食物的偏好存在明顯地域特征:內蒙古以手把羊肉為特色,當?shù)厝苏J為“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云、貴、川、黔、湘、贛等省份及延邊朝鮮族“極能吃辣”,四川更是“無菜不辣”;北方人愛吃生蔥生蒜,山東人“吃煎餅、鍋盔,沒有蔥是不行的”,北方人吃炸醬面“必須有幾瓣蒜”;作者家鄉(xiāng)認為“最能代表鮮味的是蝦子”,廣東人吃蛇、龍虱,傣族人愛吃苦腸等。均體現(xiàn)了口味與地域文化的關聯(lián)。④口味并非一成不變,可能隨嘗試和習慣發(fā)生改變:作者原本不吃蕪荽(覺得有臭蟲味),被“捉弄”后嘗試,從此接受并喜愛;原本不吃苦瓜(家鄉(xiāng)僅作觀賞),在詩人的引導下嘗試后,也開始吃苦瓜;北京人原本不吃苦瓜,“近年也學會吃了”,雖做法有調整,但也體現(xiàn)了口味的變化。【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示例一:以口味的包容態(tài)度映射對文化的包容。文章開篇便展現(xiàn)口味的個體差異:有人嗜羊肉如命,有人聞羊味即吐;有人視辣椒為佳肴,有人避之不及;北方人愛生蔥生蒜,南方人可能難以接受。作者對此并未評判優(yōu)劣,反而強調“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明確表達了對不同口味的包容態(tài)度。例如,作者寫自己從不吃芫荽、苦瓜到逐漸接受,體現(xiàn)了“口味可兼容”的理念;同時提到廣東人吃蛇、傣族人吃苦腸等“特殊”飲食,指出“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進一步強化尊重差異的態(tài)度。文章結尾直接點出“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這里的“口味”是喻體,“文化”是本體。作者通過飲食中“允許差異、尊重多樣”的道理,類比文化領域中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各有特點,不應以自身標準排斥異質文化,而應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文章以飲食為載體,傳遞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與包容,是作者明確的情感傾向和價值主張。示例二:以口味的多樣性展現(xiàn)文化的豐富性。飲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詳細羅列了中國各地的飲食特色:內蒙古的手把羊肉、家鄉(xiāng)的蝦子鮮味、川湘黔的辣椒文化、北方的生蔥生蒜、云南的苦瓜吃法等。飲食多樣性即文化多樣性的縮影,飲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口味”的豐富性本質上是文化豐富性的體現(xiàn)。作者通過描寫各地口味的差異,實則展現(xiàn)了中國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從飲食偏好到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共同構成了多元的中國文化。文章將飲食視為文化的“切片”,通過口味的多樣性直接呈現(xiàn)中國文化的豐富性與多元性,強調飲食與文化的內在統(tǒng)一性。(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玄齡明達政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至于臺閣規(guī)模,皆二人所定。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奔叭缁拗粒溆眯g之策。蓋玄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國,故唐世稱賢相者,推房、杜焉。諸宰相侍宴,上謂王珪曰:“卿識鑒精通,復善談論,玄齡以下,卿宜悉加品藻,且自謂與數(shù)子何如?!睂υ唬骸白巫畏顕?,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彥博。處繁治劇,眾務畢舉,臣不如戴胄。恥君不及堯、舜,以諫爭為己任,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亦有微長?!鄙仙钜詾槿?,眾亦服其確論。(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有刪改)材料二: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ㄟx自《資治通鑒·周紀》,有刪改)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小人智足以遂A其奸B勇足以決C其暴D是虎E而翼者F也G其為害H豈不多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意為“和”,與“吾與點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與”意思不同。B.故,緣故,與“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中的“故”意思不同。C.資,憑借、依靠,與“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諫逐客書》)中的“資”意思相同。D.周,周全,與“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阿房宮賦》)中的“周”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房玄齡明達政事,夙夜盡心,用法寬平,與杜如晦一起引拔士類,兩人都深得唐太宗倚重,共同確定了臺閣規(guī)模。B.唐太宗讓王珪評價大臣,王珪將自己與諸位大臣對比,認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他人,僅在激濁揚清方面稍勝一籌。C.司馬光認為才和德是不同的,世俗之人難以分辨出來,這就是他們用人失察之因,同時他指出圣人與愚人等之間的差別。D.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和家之敗子多是才德皆無之人,因此治理國家和家族的人要明辨才和德的區(qū)別,并且要分清其先后主次。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2)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14.材料二中,司馬光認為在用人時“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請結合材料說明司馬光這樣說的理由?!敬鸢浮?0.BDG11.C12.D13.(1)聽到別人有優(yōu)點,就像自己有一樣,不因為要求完美而選人,不因為自己的長處而衡量事物。(2)棠溪的金屬,是天下最鋒利的,然而不經(jīng)過熔鑄規(guī)范,不經(jīng)過磨礪,就不能用來擊刺堅硬的東西。14.君子會用才能做善事,小人會用才能做惡事;愚人雖想做壞事,但智力和能力不足,危害有限;小人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做惡事,如同老虎添翼,危害極大?!窘馕觥俊緦дZ】兩則材料展現(xiàn)了古代政治智慧與人才觀的深刻思考。材料一通過房玄齡、杜如晦等賢相的輔政事跡,凸顯了唐代“房謀杜斷”的協(xié)作精神與“激濁揚清”的為政之道,體現(xiàn)儒家推崇的德才兼?zhèn)淅硐?。材料二中司馬光以犀利的史筆剖析才德之辨,提出“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的核心觀點,其“寧取愚人不取小人”的用人哲學富有警示意義。【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fā)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智足以遂其奸”和“勇足以決其暴”結構對稱,應獨立成句,所以“奸”后B處和“暴”后D處應斷開;“是虎而翼者也”是完整的判斷句,且“其”作后句的主語,所以“也”后G處應斷開。故選BD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和/贊同。句意: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齡商議政事。/我贊成曾皙??!B.正確。緣故/因此。句意:(這就是)杜如晦能夠決斷的緣故。/因此用羊去換它。C.“意思相同”錯誤。憑借、依靠/資助,幫助。句意:才,是德的輔助。/然而我們今天卻拋棄老百姓去幫助敵國。D.正確。周全/全。句意:因為智慧不濟。/瓦縫參差,比(人)全身衣服上的絲線還要多。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的能力。D.“才德皆無之人”錯誤。結合材料二“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可知,并非“才德皆無之人”。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優(yōu)點;“求備”,要求完美;“格物”,衡量事物。(2)“利”,鋒利東西;“熔范”,經(jīng)過熔鑄規(guī)范;“砥礪”,磨礪?!?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并歸納要點的能力。①材料二“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指明:君子會用才能做善事,小人會用才能做惡事。②材料二“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表明:愚人雖想做壞事,但智力和能力不足,危害有限。③材料二“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表明:小人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做惡事,如同老虎添翼,危害極大。【參考譯文】材料一:房玄齡通曉政務,再輔以文才,早晚盡心盡力,唯恐有哪一件事處理不好。他施行法令寬和平正,聽到別人有優(yōu)點,就像自己有一樣,不因為要求完美而選人,不因為自己的長處而衡量事物。與杜如晦一起舉薦選拔士人,好像總是覺得沒把事情做好。至于尚書臺的制度程式,都是由二人擬定的。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齡商議政事,一定說:“不是杜如晦的話,就不能做出決定?!钡鹊蕉湃缁薜搅耍罱K還是采納房玄齡的策略。這就是房玄齡善于謀劃、杜如晦能夠決斷的緣故。二人非常投合,同心同德為國家奉獻,所以唐代能稱作賢相的,首推房玄齡、杜如晦。各位宰相陪侍宴會,唐太宗對王珪說:“您見識高明,辨別能力強,又善于言談議論,玄齡以下的各位大臣,您都品評一下,說說您和他們幾位相比怎么樣?!蓖醌暬卮鹫f:“勤勤懇懇為國奉獻,盡心竭力無所保留,臣不如房玄齡。文武雙全,出將入相,臣比不上李靖。陳述奏章詳盡明確,意見上傳下達中肯允當,臣不如溫彥博。處理繁瑣艱難的事務,各項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條,臣不如戴胄。以君主趕不上堯、禹為恥,專以苦言進行勸諫,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與這幾位相比倒是略有所長?!碧谡J為王珪說得很好,各位宰相也佩服他精確的評論。材料二:臣司馬光曰:智瑤的滅亡,在于才勝過德。才與德是不同的兩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論之曰賢明,于是就看錯了人。所謂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tǒng)帥。云夢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稱為剛勁,然而如果不矯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為利箭穿透堅物。棠溪的金屬,是天下最鋒利的,然而不經(jīng)過熔鑄規(guī)范,不經(jīng)過磨礪,就不能用來擊刺堅硬的東西。所以,德才兼?zhèn)浞Q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挑選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來作惡。持有才干作善事,能處處行善;而憑借才干作惡,就無惡不作了。愚人盡管想作惡,因為智慧不濟,氣力不勝任,好像小狗撲人,人還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來發(fā)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察選人才者經(jīng)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余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瑤呢!所以治國治家者如果能審察才與德兩種不同的標準,知道選擇的先后,又何必擔心失去人才呢?。ㄋ模╅喿x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面小題。題劉如村①昭忠逸詠王介夫炎祚②當年去不還,欲成良史恨無官。一朝人物歸吟興,千古綱常紀筆端。林下董狐堅直節(jié),山中杜甫老忠肝。后來多少偷生者,掩面西風不敢看。〖備注〗①劉麟瑞,號如村,元至治年間,曾以閑暇日追念宋末仗義死節(jié)之士,搜討遺事,賦五十律,題曰《昭忠逸詠》。②五行家謂劉漢、趙宋皆以火德王,詩中以“炎祚”指宋的國統(tǒng)。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中“炎祚當年去不還”暗示了宋朝的滅亡,詩人為此痛心,同時也因想要成為良史卻沒有官職而深感遺憾。B.頷聯(lián)中“一朝人物歸吟興”描寫了劉如村用詩歌吟詠一朝人物的事跡,將他們的精神和風采通過詩歌展現(xiàn)出來。C.頸聯(lián)將劉如村比作董狐和杜甫,董狐以堅直的氣節(jié)著稱,杜甫則以忠誠的肝膽聞名,這表明劉如村具有高尚的節(jié)操。D.尾聯(lián)描繪了偷生的人在西風中掩面而泣的情景,他們因為自己的懦弱和不忠而感到羞愧,詩人對他們表達了同情。16.本詩運用了多種手法抒發(fā)情感,請做簡要分析。【答案】15.D16.①首聯(lián)直接以一個“恨”字表達了對宋朝滅亡、自己因無官職而不能記錄歷史的遺憾之情。②用典抒情:頸聯(lián)借董狐和杜甫的典故,進一步突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精神,抒發(fā)了對他的欽佩之情。③對比抒情:尾聯(lián)將偷生者與劉如村所吟詠的忠臣義士進行對比,表達了對忠臣義士的敬仰和贊美之情。【解析】【導語】詩歌首聯(lián)“炎祚”暗喻宋室傾覆,“恨無官”道出史家之憾;頷聯(lián)“千古綱?!秉c明詠史主旨;頸聯(lián)以董狐直筆、杜甫忠肝作比,烘托劉如村氣節(jié);尾聯(lián)以“偷生者”反襯忠臣義士。全詩寄寓著深沉的家國情懷與道德評判?!?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D.“對他們表達了同情”錯誤。對于偷生的人,詩人表達的是批判和蔑視之情,而不是同情。故選D?!?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直抒胸臆;“欲成良史恨無官”中的“恨”字,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強烈遺憾——因無史官之職而無法以正統(tǒng)史筆記錄忠義之士的事跡。這種不加掩飾的情感宣泄,使讀者瞬間感受到詩人的憤懣與不甘。②用典抒情:頸聯(lián)中“董狐”“杜甫”兩個典故的運用尤為精妙。董狐是春秋時秉筆直書的史官,此處暗指劉如村如董狐般堅守直節(jié);杜甫則憂國忠肝,此處暗贊劉如村在亂世中仍懷杜甫般的赤誠。頸聯(lián)通過歷史人物的類比,將劉如村的品格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層面,進一步突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精神,既含蓄又深刻,抒發(fā)了對他的欽佩之情。③對比抒情:劉如村筆下忠臣義士的事跡可歌可泣,而“后來多少偷生者”卻在西風中掩面茍活,二者形成鮮明對比,忠臣義士對“綱常”的堅守與當下偷生者的卑劣之間的反差,凸顯詩人對忠義的崇敬和贊美,同時也毫不掩飾對偷生者的鄙夷和唾棄。(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開篇作者以“源泉”“根系”為喻,其目的是向太宗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宮賦》中,采用對比手法寫秦朝統(tǒng)治者掠奪財富和揮霍財富時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詞人雖屢遭讒言而被罷官,卻曠達灑脫,有“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情態(tài)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敬鸢浮浚?)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3)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太陽能是地球上的能源之“源”。但是,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中極少的一部分。要想將太陽饋贈的“禮物”變得更有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它轉變成更便于利用的有效形式,比如“電”。風能的利用A,但利用風力來發(fā)電,還是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造的新事物。產(chǎn)生風能的源泉是太陽。地球各處的空氣受太陽光照射,因為熱情況不同而發(fā)生流動,便形成了風。風無形無色,B,其中卻蘊藏著自然界C的一種能源。專家估計,地球上可以被利用的風力資源如果全用來發(fā)電的話,比地球上利用的水電要多10倍。風能分布廣,可以說是一種清潔能源。不過,風能的利用也有一點制約,比如它的能量密度比較低,又很不穩(wěn)定,要充分利用它,需要比較復雜的技術。(甲)?從原理上說很容易理解,就是把電風扇原理“逆反”過來。電風扇通電后,電機開始轉動,帶動扇葉轉動產(chǎn)生“人造風”;風力發(fā)電正相反,是利用風吹動葉片驅動發(fā)電機來發(fā)電。也就是說,(乙),而風力發(fā)電機則是把風能轉變成電能。風力發(fā)電不產(chǎn)生污染物,因此風能是一種綠色能源。不過,大規(guī)模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會發(fā)出噪聲,對電視信號也會產(chǎn)生干擾,并影響到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所以,建造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不但要選在風力強而持續(xù)的地方,而且需遠離城市居民區(qū),例如在山野,或者在寬闊的海邊。近年來,海上風力發(fā)電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①建造海上風力發(fā)電場不用修路,②但需要給風力發(fā)電機建一個穩(wěn)固的基礎。③關于淺海風電場,④可以像造橋一樣把風機的混凝土基礎沉入海底。⑤而在深海處就只能用漂浮的空心混凝土作為風機的基礎,⑥再用繩索和錨把空心混凝土基礎穩(wěn)定住。⑦不但海上風力發(fā)電設施需要建造穩(wěn)固的基礎,⑧而且需要鋪設海底電纜,⑨以便把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發(fā)出的電能輸送到陸地,⑩陸地的電網(wǎng)連接。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請根據(jù)第四段內容概括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選址的標準,要用上結果在前原因在后的表因果關系的關聯(lián)詞,不超過65個字。21.文中第五段標序號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2.下列句子中的引號的用法與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有道是“一技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他去了宜興另謀出路。B.塞住耳朵去偷院子里的鐘,這個法子太“巧妙”了。C.在莎莉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小海倫終于學會了用手指“說話”。D.后者則需要擺脫消費社會的功利誘惑,不要為一時的“利”與“名”而迷失自我。【答案】18.A.古已有之B.悄無聲息C.取之不盡19.甲:風力發(fā)電的原理是什么呢乙:電風扇是把電能轉變成風能20.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要選在風力強而持續(xù)且遠離城市居民區(qū)的地方,因為這樣能減少噪聲等干擾,不影響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21.③“關于”改為“對于”;⑦“海上風力發(fā)電設施”移至“不但”之前;⑩“陸地”前加“與”。22.D【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處,前文提到“人類只利用了太陽能中極少的一部分。要想將太陽饋贈的‘禮物’變得更有用……比如‘電’”,說明利用太陽能發(fā)電是現(xiàn)代的新方式;接著說“風能的利用”,后面又強調“但利用風力來發(fā)電,還是現(xiàn)代技術創(chuàng)造的新事物”,可知這里需要一個能體現(xiàn)風能利用并非現(xiàn)代才有的成語,故可填“古已有之”?!肮乓延兄?,意思是古時候就已經(jīng)存在了。B處,前文描述“風無形無色”,強調風沒有明顯的形態(tài)和顏色,給人一種安靜、沒有聲響的感覺,故可填“悄無聲息”。“悄無聲息”,意思是形容沒有聲音或聲音很輕;也形容沒有名聲,默默無聞。C處,此處要填寫一個定語,結合后文“專家估計,地球上可以被利用的風力資源如果全用來發(fā)電的話,比地球上利用的水電要多10倍。風能分布廣,可以說是一種清潔能源”可知,風能資源非常豐富,有大量的可利用量,故可填“取之不盡”。“取之不盡”,意思是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此處位于第三段開頭,是一個問句,應承上啟下。第二段主要介紹了風能的形成、特點以及風能利用的制約因素。第三段開始闡述“從原理上說很容易理解,就是把電風扇原理‘逆反’過來”,接著詳細說明了電風扇產(chǎn)生風和風力發(fā)電的相反過程。所以,此處的問題應該是引出下文關于風力發(fā)電原理的闡述,故可填:風力發(fā)電的原理是什么呢。乙處,此處前面提到“也就是說”,表明此處內容是對前文“電風扇通電后,電機開始轉動,帶動扇葉轉動產(chǎn)生‘人造風’;風力發(fā)電正相反,是利用風吹動葉片驅動發(fā)電機來發(fā)電”的進一步總結和概括。前文通過對比電風扇產(chǎn)生風和風力發(fā)電的過程,突出了兩者原理的相反性,所以此處應與后文“而風力發(fā)電機則是把風能轉變成電能”句式相似,內容相反,故可填:電風扇是把電能轉變成風能?!?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選用句式和壓縮語段的能力。首先,提取要點,即“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選址的標準”。從“所以,建造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不但要選在風力強而持續(xù)的地方,而且需遠離城市居民區(qū)”中,可以直接提取出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選址的結果,即“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要選在風力強而持續(xù)且遠離城市居民區(qū)的地方”。從“大規(guī)模的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會發(fā)出噪聲,對電視信號也會產(chǎn)生干擾,并影響到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中,可以提取出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需要按照上述標準選址的原因,對其進行概括提煉,可表述為“這樣能減少噪聲等干擾,不影響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然后,選用恰當關聯(lián)詞整合。結果在前,原因在后,可用“因為”這一表因果關系的關聯(lián)詞來連接,即“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要選在風力強而持續(xù)且遠離城市居民區(qū)的地方,因為這樣能減少噪聲等干擾,不影響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句,“關于淺海風電場”用詞不當,“關于”主要表示關涉的范圍,此處是要針對“淺海風電場”這個特定對象來闡述建造基礎的方式,要用側重于指出對象的“對于”,所以應將“關于”改為“對于”。⑦處,“不但海上風力發(fā)電設施需要建造穩(wěn)固的基礎”語序不當,此句與后面⑧句的主語都是“海上風力發(fā)電設施”,主語一致,主語應放在關聯(lián)詞前,所以應將“海上風力發(fā)電設施”移至“不但”之前。⑩處,成分殘缺,“輸送到陸地”和“陸地的電網(wǎng)連接”是兩個不同的動作和目的,原句將它們生硬地拼接在一起,導致句子結構混亂,表意不清晰,所以應在“陸地”前加“與”?!?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處引號表示突出強調。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否定或諷刺。C.表示特殊含義。D.表示突出強調。故選D。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坝稳杏杏唷薄澳繜o全牛”都出自《庖丁解?!罚馑际羌夹g達到了非常純熟的程度;但庖丁也提到“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技術的純熟也并未影響他謹慎對待關鍵之處的態(tài)度。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請寫一篇文章表現(xiàn)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窘馕觥勘绢}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源自《庖丁解牛》,核心圍繞“純熟技術”與“謹慎態(tài)度”的關系展開?!坝稳杏杏唷薄澳繜o全?!泵枥L的是技藝達到極致的境界,體現(xiàn)出對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與實踐的高度熟練,這是長期鉆研、精益求精的結果;而“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則展現(xiàn)了即便技藝純熟,面對關鍵復雜之處仍保持警惕、謹慎操作的態(tài)度。二者看似矛盾,實則辯證統(tǒng)一。純熟的技術是基礎,讓行事有底氣;謹慎的態(tài)度是保障,讓純熟不淪為輕率。深層來看,這不僅是對技藝的要求,更折射出對待事業(yè)、人生的智慧。既需通過持續(xù)打磨提升能力,又需在關鍵處保持敬畏,避免因自滿或疏忽導致失誤。命題意圖在于引導思考“能力與態(tài)度”“自信與敬畏”的關系,呼應當下社會中部分人因小有成就便驕傲自滿、忽視細節(jié)的現(xiàn)象,強調“精進不休”與“審慎行事”并存的重要性。審題時需注意,不能僅停留在對典故的解讀,需延伸至學習、生活、事業(yè)等更廣泛的領域,如學霸面對難題仍細致審題、工匠對待精密工序仍全神貫注等;同時要避免將“純熟”與“謹慎”割裂,需突出二者相輔相成的關系,確保論述不偏離“以純熟為基,以謹慎為要”的核心。寫作時開篇可以從《庖丁解?!返牡涔嗜胧?,簡述庖丁解牛時既游刃有余又對關鍵處謹慎以待的場景,引出“純熟技藝與審慎態(tài)度缺一不可”的核心觀點,既貼合材料又富有文化底蘊;主體部分可以先闡釋“游刃有余”背后的付出,再分析“怵然為戒”的必要性,如關鍵處的疏忽可能毀掉前期所有成果,結合學習中因基礎扎實卻輕視易錯點而失分、運動員因技術精湛卻忽略細節(jié)導致失誤的事例,論證謹慎態(tài)度對守住成果的重要性,同時加入思辨,指出謹慎并非怯懦,而是對事物復雜性的尊重,與純熟技藝共同構成成功的雙翼;結尾可以升華至人生境界,強調無論是求學還是未來立業(yè),都需兼具精進技藝的毅力與敬畏關鍵的定力,在熟練中保持清醒,在自信中常懷審慎,方能行穩(wěn)致遠,呼應開篇并深化主題。立意:(1)以純熟為刃,以謹慎為鞘。(2)技藝臻于至善,態(tài)度守于至謹。(3)非熟練無以功成,非謹慎無以致遠。青海省海南州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不斷推陳出新的網(wǎng)絡熱梗反映了青年群體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情緒體驗、情緒表達與情緒需要。以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為線索,深挖青年群體情緒價值根源,成為把準社會發(fā)展脈搏、精準回應青年群體心理訴求和價值關切的現(xiàn)實要求。熱梗燃爆于網(wǎng)絡,根源于社會發(fā)展與青年心理變化的共同作用。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社會整體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之后,人們對心理舒適度的追求變得突出。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是分層升級的,當生理、安全等低層次需要滿足之后,將向著情感和歸屬、尊重、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高層次需要發(fā)展。這也同樣反映在網(wǎng)絡熱梗的變遷過程中。當社會基本物質生活需要得到較大滿足時,心理上的存在價值和體驗意義等高層次需要開始備受關注,其強度逐漸上升并超過基本需求。早期的“宮廷玉液酒”“要啥自行車”等耳熟能詳?shù)臒峁6纪说幕疚镔|生活相關,相比之下,現(xiàn)今的網(wǎng)絡熱梗“想你的風吹到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詞句折射的是人們的基本生活水平提升后,愈加突出的歸屬、認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心理情緒需要。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顯示情緒價值在人們的需求排序中不斷提升?,F(xiàn)代社會加速發(fā)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會過度競爭的“內卷”,隨之而來的是人的心理壓力增加。當社會壓力超過正常人能夠承受的心理閾值,負面情緒體驗將積聚為負面心理能量,而積極情緒體驗就成為人們調節(jié)心理情緒、釋放負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此時能夠使情緒得到放松與紓解的話語表達就會受到青年群體的關注。網(wǎng)絡熱梗“穩(wěn)定發(fā)瘋”一詞的出現(xiàn),就是源于一些年輕人想要實現(xiàn)某種目的或不想做某種事情,或不滿意某種現(xiàn)狀時不用有太大的心理壓力而要“穩(wěn)定發(fā)瘋”,做出令別人抓狂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此,心理上的負面情緒體驗就能得到一定紓解。這種詞句就是利用情緒價值的輸出,使年輕人在使用此熱梗時能得到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與自我接納。青年通過網(wǎng)絡熱梗表達降解負面情緒體驗、增強積極情緒體驗。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青年追求自我,渴望自我價值實現(xiàn)?,F(xiàn)代社會文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權利的公平與平等,人們應公平享有并行使個人基本權利,也包括適當輸出個人情緒。如“上班惡心穿搭”等網(wǎng)絡熱梗詞句的廣泛傳播,就體現(xiàn)了年輕人對自由不羈、平等自悅的熱切渴望,他們不再委屈服從或刻意取悅于特定的個體、群體、階層,而將關注的重點鎖定在自己是否愉悅、欣慰、滿意的積極心理體驗上。正因如此,一旦充分關照青年群體情緒價值的話語表達出現(xiàn),青年感受到“被關注、被在意、被尊重”,得到積極的心理反饋后,自然會引發(fā)青年群體對此網(wǎng)絡熱梗的推崇與追捧。(摘編自薛一飛《網(wǎng)絡熱梗背后的青年群體社會心態(tài)探析》)材料二:網(wǎng)絡空間的情緒傳染也被稱為“后真相”現(xiàn)象,即情緒對輿論的影響超過事實的影響力。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詞典》選為年度詞,用來形容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輿論生態(tài),主要指媒體信息依靠煽動情緒、強化偏見來引起廣泛傳播,其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客觀事實對人們的影響。網(wǎng)絡空間更容易產(chǎn)生后真相現(xiàn)象。主要原因有:其一,網(wǎng)絡空間的匿名性特點,使得責任相對分散,在網(wǎng)絡上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不像現(xiàn)實生活中那么容易承擔責任,個體可以更加大膽地在網(wǎng)絡中表達不滿、憤怒。其二,互聯(lián)網(wǎng)上海量的信息,讓我們越來越?jīng)]有辦法關注各方面的事實,于是網(wǎng)絡的過濾功能開始啟動,幫助我們找到那些最需要關注、最有用的信息。這聽起來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讓信息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窄化,以至于使人更自以為是,甚至偏激化。其三,網(wǎng)絡中,更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當越來越多的人受到同樣一種情緒的感染,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各種網(wǎng)絡群體,并產(chǎn)生群體極化。在群體作用下,人們會比個體決策時更加放肆、冒險和極端。情緒分為很多種,并不是所有情緒都容易得到傳播。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心理喚醒或激活程度高的情緒(比如驚奇、快樂、焦慮、憤怒)更容易讓人們分享、轉發(fā)和發(fā)表評論,攜帶高喚醒情緒的事件更容易在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人是社會性動物,人們喜歡與他人分享各種信息,尤其是帶有情緒性的信息,激發(fā)和激活他人的情緒本身就是自我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的最佳途徑和方法,也是自我價值感的重要來源。情緒共鳴、情感共振是人際聯(lián)結的直接表征,因為它能夠證明自己的感受被看到了,自己與他人因為情感的聯(lián)結而變得更加親近。情感越濃烈,“我們”的感覺就越明顯。因此,對于特別好笑的段子,特別意外的故事,我們總希望轉發(fā)給身邊的小伙伴。一旦展開分享,人與人的聯(lián)結就開始了。在諸多情緒中,憤怒和焦慮最容易引爆網(wǎng)絡。備受關注的網(wǎng)絡輿情事件,往往都帶有強烈的憤怒或焦慮情緒,例如性別歧視、醫(yī)患關系、住房問題、教育公平等。這些話題所牽涉的社會問題,積壓了一定的社會情緒。因此,在一個關鍵事件出現(xiàn)之后,網(wǎng)民會借此把原本就有的情緒表達出來,以至于有時事實本身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某件事情是否攜帶了相應的問題線索和情緒特征。憤怒是一種內心不快的反應,它是由感到不公和無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而焦慮則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網(wǎng)民在網(wǎng)絡輿情事件中,比較容易把自己等同于事件中的弱者或受害者,會聯(lián)想到自己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遭受類似的不公,有同樣的無助感。因此,在網(wǎng)絡社會治理中,要高度重視情緒問題,尤其是要及時疏解群體憤怒和焦慮情緒。(摘編自陳武《為什么情緒總能引爆網(wǎng)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通過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人們可以探究青年群體的心理變化,有助于精準回應青年群體的心理訴求。B.早期的很多熱梗反映了人們的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現(xiàn)今的網(wǎng)絡熱梗主要反映了人們的心理情緒需要。C.網(wǎng)絡空間的某些情緒容易得到傳播,是因為網(wǎng)絡空間具有匿名性特點,傳播者不需要承擔責任。D.在眾多情緒中,憤怒和焦慮是最容易引爆網(wǎng)絡的兩種情緒,因為它們比較容易使人們產(chǎn)生情感共振。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心理壓力增大,一些網(wǎng)絡熱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節(jié)人們的心理情緒,釋放負面心理能量。B.網(wǎng)絡熱梗詞句的廣泛傳播與社會文明進步有關,在當今社會,人們適當輸出個人情緒是行使個人基本權利的體現(xiàn)。C.人們在網(wǎng)絡中表達不滿、憤怒的情緒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加大膽,在群體作用下做出的行為會更加放肆、冒險和極端。D.人是社會性動物,與他人分享各種信息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因此,我們需要多多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3.下列選項,能體現(xiàn)材料二主要觀點的一項是()A.某明星的一條日常微博引發(fā)“粉絲”大量點贊和評論。B.一則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新聞在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C.某網(wǎng)絡博主發(fā)布的吐槽職場不公的視頻迅速走紅。D.一張美麗的風景照片在社交媒體上被眾多網(wǎng)友轉發(fā)。4.當下,網(wǎng)絡熱梗反映了青年群體怎樣的社會心態(tài)?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5.某中學擬開展“如何對待網(wǎng)絡熱梗和后真相現(xiàn)象”的主題班會課,假如你將作為學生代表進行發(fā)言,請根據(jù)兩則材料,擬寫一份發(fā)言要點?!敬鸢浮?.C2.D3.C4.①對高層次心理需求的重視。②緩解心理壓力的需求。③追求自我與平等的心態(tài)。5.①理性看待網(wǎng)絡熱梗:認識到熱梗是青年情緒表達的方式,反映了心理需求,但需避免過度沉迷或不當使用。②警惕后真相現(xiàn)象:了解網(wǎng)絡情緒傳染的特點,不被情緒化信息左右,注重事實核查。③合理表達情緒:在網(wǎng)絡中適當輸出情緒,同時尊重他人,避免傳播負面或極端情緒。④提升媒介素養(yǎng):學會辨別網(wǎng)絡信息的真實性,不盲目跟風轉發(fā),保持獨立思考。【解析】【導語】兩則材料圍繞網(wǎng)絡情緒表達展開辯證分析:材料一從需求層次理論出發(fā),剖析網(wǎng)絡熱梗折射青年群體心理變遷——從物質需求轉向歸屬感、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高階情感訴求,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社會心理舒適度追求的升級;材料二則冷靜揭示網(wǎng)絡情緒傳播的“后真相”特性,指出憤怒、焦慮等高喚醒情緒易引發(fā)群體極化,反映網(wǎng)絡輿論場的非理性風險。二者共同構成對網(wǎng)絡亞文化現(xiàn)象的社會心理學觀察,既肯定其情緒紓解功能,又警示其可能的輿論失序。【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C.“傳播者不需要承擔責任”錯誤。根據(jù)材料二“網(wǎng)絡空間的匿名性特點,使得責任相對分散,在網(wǎng)絡上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不像現(xiàn)實生活中那么容易承擔責任”可知,網(wǎng)絡匿名性使“責任相對分散”“不像現(xiàn)實生活中那么容易承擔責任”,而非“不需要承擔責任”。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D.“因此,我們需要多多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錯誤。根據(jù)材料二“用來形容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輿論生態(tài),主要指媒體信息依靠煽動情緒、強化偏見來引起廣泛傳播,其所產(chǎn)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客觀事實對人們的影響”可知,“后真相”是不健康的輿論生態(tài),“多多制造、傳播情緒化的信息”是“后真相”現(xiàn)象,非理性網(wǎng)絡行為。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觀點是:網(wǎng)絡中高喚醒情緒(如憤怒、焦慮)易傳播,尤其與社會問題相關的情緒易引發(fā)共鳴。A.明星日常微博未體現(xiàn)高喚醒情緒,其傳播更多依賴粉絲對明星的關注,而非情緒共鳴或社會問題關聯(lián),不符合。B.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的新聞以事實為主,未突出情緒傳播,不符合。C.某網(wǎng)絡博主發(fā)布視頻“吐槽職場不公”涉及憤怒情緒,屬于高喚醒情緒,且“職場不公”話題易引發(fā)大眾共鳴,符合后真相現(xiàn)象中情緒主導傳播的特點,體現(xiàn)材料二主要觀點。D.一張美麗的風景照片引發(fā)的是欣賞、愉悅的情緒,且非強烈的情緒共鳴或社會問題關聯(lián),不符合。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社會基本物質生活需要得到較大滿足時,心理上的存在價值和體驗意義等高層次需要開始備受關注,其強度逐漸上升并超過基本需求”,早期熱梗多與物質生活相關,而現(xiàn)今熱梗明顯折射出青年的歸屬、認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等心理情緒需要,反映出當下他們對高層次心理需求的排序上升。②根據(jù)材料一第三段可知,現(xiàn)代社會“內卷”使青年心理壓力增大,負面情緒累積,“積極情緒體驗就成為人們調節(jié)心理情緒、釋放負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如“穩(wěn)定發(fā)瘋”這一熱梗的出現(xiàn)是青年在面對不滿現(xiàn)狀時,通過“令別人抓狂卻又無可奈何”的行為描述,實現(xiàn)負面情緒的紓解,體現(xiàn)了當下他們借助熱梗調節(jié)心理、尋求自我安慰的心態(tài)。③根據(jù)材料一第四段可知,“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青年追求自我,渴望自我價值實現(xiàn)”,他們渴望平等與自由,不再委屈服從或刻意取悅他人。如“上班惡心穿搭”等熱梗的傳播,直接體現(xiàn)了青年對“自由不羈、平等自悅”的向往,他們將關注重點放在自身是否愉悅的積極心理體驗上,反映出當下他們對自我權利和平等地位的重視?!?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理性認識網(wǎng)絡熱梗:材料一提到“網(wǎng)絡熱梗反映了青年群體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情緒體驗、情緒表達與情緒需要。以網(wǎng)絡熱梗的變化為線索,深挖青年群體情緒價值根源,成為把準社會發(fā)展脈搏、精準回應青年群體心理訴求和價值關切的現(xiàn)實要求”,由此可知,網(wǎng)絡熱梗具有情緒表達價值,能反映青年的心理訴求。但同時需注意,熱梗的使用需適度,避免因不當表達引發(fā)不良影響,因此要明確其價值與邊界。②警惕后真相現(xiàn)象:材料二明確指出“后真相現(xiàn)象即情緒對輿論的影響超過事實的影響力”“一種不健康、不正常的輿論生態(tài)”,且網(wǎng)絡空間因匿名性、信息同質化、群體極化等特點更易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由此可知,面對網(wǎng)絡信息時,需警惕情緒主導的傳播,避免被情緒化信息左右,忽視事實本身。③合理表達情緒:材料一提到“人們應公平享有并行使個人基本權利,也包括適當輸出個人情緒”,材料二提到“在群體作用下,人們會比個體決策時更加放肆、冒險和極端”。因此,在網(wǎng)絡中表達情緒需兼顧權利與責任,既要允許自身合理情緒輸出,也要分辨“后真相”現(xiàn)象,不傳播極端情緒。④提升媒介素養(yǎng):材料二指出網(wǎng)絡信息“海量”且越來越“同質化、窄化”的特點,“使人更自以為是,甚至偏激化”。這說明面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需提升辨別能力,不盲目跟風轉發(fā),通過核實事實、獨立思考,理性對待熱梗和各類信息,提高媒介素養(yǎng)。(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四方食事·口味汪曾祺“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東西大家都愛吃。宴會上有烹大蝦,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盡然。羊肉是很好吃的?!把虼鬄槊馈?,中國人吃羊肉的歷史大概和這個民族的歷史同樣久遠。中國羊肉的吃法很多,我以為最好吃的是手把羊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地都有手把羊肉,但似以內蒙古為最好。內蒙古很多盟旗都說他們那里的羊肉不膻,因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蔥,生前已經(jīng)自己把膻味解了。我以為不膻固好,膻亦無妨。我曾在達茂旗吃過“羊貝子”,即白煮全羊。整只羊放在鍋里只煮四十五分鐘,各人用刀割取自己中意的部位,蘸一點作料吃。羊肉帶生,一刀切下去,會汪出一點血,但是鮮嫩無比。內蒙古人說,羊肉越煮越老,半熟的,才易消化,也能多吃。我?guī)状蔚絻让晒?,吃羊肉吃得非常過癮。同行有一位女同志,不但不吃,連聞都不能聞。一走進食堂,聞到羊肉氣味就想吐。她只好每頓用開水泡飯,吃咸菜,真是苦煞?!棒~羊為鮮”,有一位老同志是獲鹿鎮(zhèn)人,是回民,他倒是吃羊肉的,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謂“鮮”。他的愛人是南京人,動輒說:“這個菜很鮮。”他說:“什么叫‘鮮’?我只知道什么東西吃著‘香’?!币忉屖裁词恰磅r”,是困難的。我的家鄉(xiāng)以為最能代表鮮味的是蝦子。蝦子冬筍、蝦子豆腐羹,都很鮮。蝦子放得太多,就會“鮮得連眉毛都掉了”。中國不少省份的人都愛吃辣椒,云、貴、川、黔、湘、贛。延邊朝鮮族的人也極能吃辣。人說吃辣椒愛上火。井岡山人說:“辣子有補,兩頭受苦?!蔽艺J識一個干部,他每天在機關吃午飯,什么菜也不吃,只帶了一小飯盒油炸辣椒來,吃辣椒下飯。頓頓如此。此人真是個吃辣椒專家,全國各地的辣椒,都設法弄了來吃。據(jù)他的品評,土家族的最好。有一次他帶了一飯盒來,讓我嘗嘗,真是又辣又香。然而有人是不吃辣的。我曾隨劇團到重慶體驗生活。四川無菜不辣,有人實在受不了。有一個演員帶了幾個年輕的女演員去吃湯圓,一個唱老旦的演員進門就嚷嚷:“不要辣椒!”賣湯圓的白了她一眼:“湯圓沒有放辣椒的!”北方人愛吃生蔥生蒜。山東人特愛吃蔥,吃煎餅、鍋盔,沒有蔥是不行的。有一個笑話:婆媳吵嘴,兒媳婦跳了井。兒子回來,婆婆說:“可了不得啦,你媳婦跳井啦!”兒子說:“不咋!”拿了一根蔥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婦就上來了。山東大蔥的確很好吃,蔥白長至半尺,是甜的。北方人吃炸醬面,必須有幾瓣蒜。在長影拍片時,有一天我起晚了,早飯已經(jīng)開過,我到廚房里和幾位炊事員一塊吃。那天吃的是炸油餅,他們吃油餅就蒜。我說:“吃油餅哪有就蒜的!”一個河南籍的炊事員說:“嘿!你試試!”果然,“另一個味兒”。我前幾年回家鄉(xiāng),接連吃了幾天雞鴨魚蝦,吃膩了,我跟家里人說:“給我下一碗陽春面,弄一碟蔥、兩頭蒜來。”家里人看我生吃蔥蒜,大為驚駭。有些東西,本來不吃,吃吃也就習慣了。我曾經(jīng)夸口,說我什么都吃,為此挨了兩次捉弄。一次在家鄉(xiāng)。我原來不吃蕪荽,以為有臭蟲味。一次,我家所開的中藥鋪請我去吃面——那天是藥王生日,鋪中管事弄了一大碗涼拌蕪荽,說:“你不是什么都吃嗎?”我一咬牙吃了。從此,我就吃蕪荽了。后來北地,每吃涮羊肉,調料里總要撒上大量蕪荽。一次在昆明??喙希以瓉硪彩遣怀缘?。我們家鄉(xiāng)有苦瓜,叫作癩葡萄,是放在瓷盤里看著玩,不吃的。有一位詩人請我下小館子,他要了三個菜:涼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湯。他說:“你不是什么都吃嗎?”從此,我就吃苦瓜了。北京人原來是不吃苦瓜的,近年也學會吃了。不過他們用涼水連“拔”三次,基本上不苦了,那還有什么意思!有些東西,自己盡可不吃,但不要反對旁人吃。不要以為自己不吃的東西,誰吃,就是豈有此理。比如廣東人吃蛇,吃龍虱;傣族人愛吃苦腸,即牛腸里沒有完全消化的糞汁,蘸肉吃。這在廣東人、傣族人看來,是沒有什么奇怪的。他們愛吃,你管得著嗎?不過有些東西,我也以為以不吃為宜,比如炒肉芽——腐肉所生之蛆??傊?,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口之于味,有同嗜焉”這句話是說,人們對口味是有著共同的喜好之情的。B.“要解釋什么是‘鮮’,是困難的”這句話告訴人們,口味都具有不確定性。C.“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這句話表明,嘗遍各種口味,才能體悟人生的真諦。D.作者以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淵博的知識,娓娓道來,平實中透出濃濃的真情。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先寫羊肉吃法與味道的鮮美,然后寫一個女同志不吃羊肉,這是為了說明口味是因人而異、不盡相同的。B.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人物語言和敘述語言都富有口語特點,還巧妙運用夸張手法,生動幽默地寫出了山東人對大蔥的喜愛程度。C.文章寫作者因為夸??诙鴮W會了吃芫荽和苦瓜兩個事例,是為了說明人要勇于嘗試,必要時要吃一點苦,對人生有意義。D.文章的句式靈活多變,有長句、整句、變式句,但多用短句、散句、常式句,簡潔明了地表達了作者對口味的觀點。8.結合全文,請概括口味具有哪些特點。9.對本文的主旨有不同解讀,結合文意談談你對本文主旨的看法?!敬鸢浮?.D7.C8.①口味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②口味具有豐富性。③口味具有地域性。④口味具有變化性。9.示例一:文章主旨是通過寫口味的豐富多樣及人們對口味的包容態(tài)度來告訴人們,要用對口味那樣的包容態(tài)度來對待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文章在結尾處直接表明了作者對口味的包容態(tài)度,并通過“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一句直接點明了作者寫作的目的就在于提醒人們對文化也要像對口味那樣,持有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示例二:本文通過寫口味的豐富多樣性來表現(xiàn)中國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因為飲食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也可稱為飲食文化。文章正是通過寫口味的豐富多樣性,表現(xiàn)了我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樣性,進而告訴人們,中國文化其實正如中國飲食中的口味一樣,具有豐富與多樣的特點?!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散文以“口味”為切入點,通過各地飲食趣聞展現(xiàn)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多樣。汪曾祺以平實風趣的筆調,從羊肉、鮮味到辣椒、蔥蒜等食材,既寫美食之妙,又談口味之異。文章以小見大,由飲食引申到文化包容,倡導“口味要寬一點”的生活態(tài)度。文字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差異的尊重,體現(xiàn)了其“人間滋味”的寫作風格?!?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人們對口味是有著共同的喜好之情的”錯誤,原文開篇引用此句后,緊接著以“但是也不盡然”轉折,列舉了有人不吃羊肉、不理解“鮮”、不吃辣等例子,說明人們對口味并非完全有共同喜好。B.“口味都具有不確定性”錯誤,此句僅針對“鮮”這一味道難以解釋,不能推廣到所有口味都具有不確定性,如“香”“甜”“酸”等口味就有確定性,選項屬于過度解讀。C.“嘗遍各種口味,才能體悟人生的真諦”錯誤,原文結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強調的是對不同口味和文化應持包容態(tài)度,而非“嘗遍才能體悟人生真諦”。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的能力。C.“是為了說明人要勇于嘗試,必要時要吃一點苦,對人生有意義”錯誤,是對文章的拔高,作者學會吃芫荽和苦瓜這兩個事例,是為了說明一個人的口味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口味是可以有變化的這一特點,進而說明,我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也不要一成不變。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文中開篇引用“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并以“宴會上有烹大蝦,大都剩不下”為例,說明人們對某些美味存在普遍的喜愛,體現(xiàn)了口味的共性。同一食物,不同人接受度差異極大。例如羊肉,作者認為“膻亦無妨”,且覺得手把羊肉“鮮嫩無比”,但同行的女同志“連聞都不能聞”;又如“鮮”的概念,南京人能體會,獲鹿鎮(zhèn)的老同志卻只懂“香”;辣椒、生蔥生蒜等食物,也都有人熱愛、有人抗拒,這些都體現(xiàn)了口味的個性。②不同食物能帶來多樣的味覺體驗,且人們對味道的感知和表達豐富多元。文中提到羊肉的多種吃法,有手把羊肉、羊貝子;蝦子帶來的“鮮得連眉毛都掉了”的極致鮮味;辣椒的“又辣又香”;生蔥生蒜的獨特風味等,展現(xiàn)了口味在味覺層次上的豐富性。③不同地區(qū)的人對食物的偏好存在明顯地域特征:內蒙古以手把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貴州福泉市4月招聘城鎮(zhèn)公益性崗位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廣東佛山市商務局招考專業(yè)技術雇員1人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
- 2025年南通醋酸纖維有限公司招聘(36人)模擬試卷完整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屆春季雅礱江公司校園招聘正式啟動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名校卷)
- 2025江蘇連云港灌江農(nóng)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擬聘(第二批)模擬試卷及一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廣西柳州市城中區(qū)人民法院招錄3人(二)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奪冠系列)
- 2025北京市海淀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招聘模擬試卷及一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江蘇蘇州市相城招商(集團)有限公司人員招聘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典優(yōu))
- 2025貴州貴陽學院高層次人才引進15人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一套
- 2025年河北雄安新區(qū)雄縣事業(yè)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89名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各地真題)
- 汽車修理安全課件
- 2025年書記在公文抄襲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范文
- GB/T 17219-2025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防護材料及水處理材料衛(wèi)生安全評價
- 省級人文社科課題申報書
- 2025年合肥市公安局第二批公開招聘警務輔助人員633名考試參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海工裝備行業(yè)研究報告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
- 高考物理力學專題復習指導方案
- 高三試卷:2025屆浙江省新陣地聯(lián)盟高三10月聯(lián)考歷史答案
- 醫(yī)療機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管理和考核培訓規(guī)定
- 主題一 4. 創(chuàng)建我們的“健康銀行”(課件) 綜合實踐活動教科版五年級上冊
- 2025農(nóng)村果園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