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試題_第1頁
高一物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試題_第2頁
高一物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試題_第3頁
高一物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試題_第4頁
高一物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物理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試題一、選擇題(每題5分,共40分)在2025年最新投入運營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中,工程師通過優(yōu)化流線型車身設計將空氣阻力降低了15%。若列車以35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時,所受空氣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當速度降至300km/h時,空氣阻力將變?yōu)樵瓉淼模ǎ〢.0.67倍B.0.73倍C.0.81倍D.0.92倍我國"天問三號"火星探測器在著陸階段采用了"空中吊車"技術,通過反推發(fā)動機產生的推力實現(xiàn)軟著陸。已知探測器質量為2.5噸,當反推發(fā)動機提供40000N豎直向上的推力時,探測器所受的合力及運動狀態(tài)是()(g取9.8m/s2)A.15500N,加速上升B.15500N,減速下降C.64500N,加速上升D.64500N,減速下降新型太陽能路燈采用高效單晶硅電池板,其光電轉換效率可達23%。某型號路燈電池板面積為1.2m2,若某地平均日照強度為800W/m2,每天有效日照時間為5小時,則該路燈每天可儲存的電能約為()A.8.28×10?JB.9.50×10?JC.1.24×10?JD.1.56×10?J2024年杭州亞運會場館廣泛使用了CO?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該技術通過高壓CO?在蒸發(fā)器中迅速膨脹吸熱實現(xiàn)制冷。在制冰過程中,CO?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情況是()A.液化放熱B.汽化吸熱C.升華吸熱D.凝華放熱某建筑工地上使用的塔式起重機,其吊臂可視為一根輕質杠桿,支點為O點。當?shù)醣叟c水平方向成30°角時,能安全吊起的最大重物為3噸。若保持吊繩長度不變,將吊臂調整為與水平方向成60°角,則最大安全吊重為()A.1.5噸B.3噸C.3√3噸D.6噸智能手環(huán)通過加速度傳感器監(jiān)測用戶運動狀態(tài)。當用戶做豎直向上的原地縱跳時,傳感器記錄的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應該是()A.先出現(xiàn)正方向峰值,再出現(xiàn)負方向峰值B.先出現(xiàn)負方向峰值,再出現(xiàn)正方向峰值C.只出現(xiàn)正方向單峰值D.只出現(xiàn)負方向單峰值在我國"東數(shù)西算"工程中,需要將東部地區(qū)的數(shù)據(jù)中心算力需求有序引導至西部。若某數(shù)據(jù)中心服務器的額定功率為500W,每天工作8小時,采用1000kV高壓輸電線路傳輸電能,輸電導線總電阻為20Ω。相比傳統(tǒng)220V市電傳輸,高壓輸電每天可減少的電能損耗約為()A.2.88×10?JB.5.76×10?JC.1.15×10?JD.2.30×10?J2025年最新研制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采用了先進的被動安全系統(tǒng),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重力驅動冷卻劑循環(huán)。已知安全注入箱內的硼水距反應堆壓力容器的高度差為12m,重力加速度g=9.8m/s2,水的密度ρ=1.0×103kg/m3。則硼水產生的注入壓力為()A.1.18×10?PaB.2.35×10?PaC.1.18×10?PaD.2.35×10?Pa二、填空題(每空3分,共30分)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在量子計算領域做出突破性貢獻的科學家。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疊加態(tài)進行并行計算,若一臺量子計算機的30個量子比特(Qubit)都處于疊加態(tài),則理論上可同時處理______種不同的輸入組合,這體現(xiàn)了物理學中______的研究方法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某同學使用手機APP測量當?shù)刂亓铀俣?,將手機從1.2m高處由靜止釋放,傳感器記錄到落地時間為0.49s。由此計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為______m/s2,該測量值與標準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若在月球表面進行同樣實驗,落地時間將______(選填"變長"、"變短"或"不變")。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tǒng)(BMS)通過監(jiān)測單體電池電壓實現(xiàn)均衡控制。某磷酸鐵鋰電池組由168節(jié)單體電池串聯(lián)而成,每節(jié)電池額定電壓為3.2V,充滿電時電壓升至3.6V。則該電池組的額定總電壓為______V,充滿電時儲存的電能為______kWh(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在充電過程中,BMS需要將______(選填"電壓"、"電流"或"電阻")作為主要控制參數(shù)。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在2025年完成了1200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通信實驗。已知量子信號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m/s,實驗中接收到的量子態(tài)保真度達到98.7%,這表明量子通信具有______的突出優(yōu)勢。三、實驗題(共25分)(12分)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磁懸浮列車的懸浮原理",主要實驗器材包括:超導磁體、低溫容器、軌道模型、力傳感器、數(shù)據(jù)采集器等。(1)實驗中需要將超導磁體浸入______(填寫物質名稱)中實現(xiàn)超導狀態(tài),此時磁體的電阻變?yōu)開_____;(2)當超導磁體靠近軌道模型中的永磁體時,傳感器示數(shù)為F?,移動磁體遠離軌道后示數(shù)變?yōu)镕?。若F?<F?,說明超導磁體與永磁體之間存在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3)改變磁體與軌道之間的距離d,記錄對應的懸浮力F,得到如圖所示的F-d關系圖像。由圖像可知,當距離從5mm減小到2mm時,懸浮力的變化率為______N/mm;(4)結合實驗結論,說明磁懸浮列車相比傳統(tǒng)輪軌列車在能量損耗方面的優(yōu)勢:______。(13分)為研究"風力發(fā)電葉片的氣動性能",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用直流電機帶動風扇產生穩(wěn)定氣流,將葉片模型固定在力傳感器上,測量不同風速下葉片受到的升力和阻力。(1)實驗需要控制的變量有:、(寫出兩項);(2)若某次實驗中葉片的迎角為15°,風速為12m/s時受到的升力為3.6N,阻力為0.9N。則升力系數(shù)是阻力系數(shù)的______倍(升力和阻力均與速度平方成正比);(3)實驗發(fā)現(xiàn)當迎角超過20°后,葉片阻力突然增大的現(xiàn)象稱為"失速",這是由于______導致的;(4)若要將此實驗結果應用于實際風力發(fā)電機設計,還需要考慮的工程因素有:、(寫出兩項)。四、計算題(共35分)(17分)2025年北京世界運動會期間,某場館采用了新型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與地源熱泵聯(lián)合供能。已知該系統(tǒng)的主要參數(shù)如下:光伏組件總面積:2000m2,光電轉換效率:22%地源熱泵COP值(制熱系數(shù)):4.5(即消耗1kWh電能可產生4.5kWh熱能)場館平均熱負荷:1.2×10?W,每天需要連續(xù)供熱12小時(1)計算在標準日照強度1000W/m2下,該光伏系統(tǒng)每天的最大發(fā)電量;(2)若光伏系統(tǒng)產生的電能全部用于地源熱泵,每天可滿足場館多少百分比的供熱需求;(3)若采用傳統(tǒng)燃氣鍋爐供暖,燃氣熱值為3.6×10?J/m3,燃燒效率為90%。計算該場館每天需要消耗的燃氣量,并與光伏-地源熱泵系統(tǒng)相比,分析其節(jié)能減排效益。(18分)我國自主研制的"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在2024年成功完成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任務。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月=1.63m/s2,月球半徑R月=1738km探測器返回艙質量m=2500kg,返回過程中需要從環(huán)月軌道減速下降返回艙采用變推力發(fā)動機,最大推力F=4.5×10?N(1)計算返回艙在月球表面的重量及在環(huán)月軌道上所受的月球引力大?。ōh(huán)月軌道高度h=100km);(2)若返回艙以a=2m/s2的加速度減速下降,此時發(fā)動機推力為多大;(3)返回艙在距月面10km處打開降落傘,經過200s后速度從1800m/s降至600m/s。計算此過程中降落傘受到的平均阻力(忽略月球大氣阻力)。五、綜合應用題(共20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十四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要發(fā)展"智能交通"體系,其中自動駕駛技術是重要組成部分。自動駕駛汽車通過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感知周圍環(huán)境,經中央處理器決策后控制車輛行駛。某測試路段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遇到緊急情況時,系統(tǒng)會經歷"感知-決策-執(zhí)行"三個階段的延遲后才開始剎車。(1)若系統(tǒng)總延遲時間為0.8s,汽車行駛速度為36km/h,此過程中汽車行駛的距離稱為"安全距離",計算該安全距離大??;(2)剎車后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5m/s2。從開始剎車到完全停止,汽車行駛的距離稱為"制動距離",計算該制動距離;(3)為縮短系統(tǒng)延遲時間,工程師可以采取哪些技術改進措施?(至少寫出兩項)(4)結合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自動駕駛汽車在冰雪路面上需要增大安全距離的原因;(5)除了技術因素外,自動駕駛的普及還需要解決哪些社會問題?(至少寫出兩項)六、開放性試題(共20分)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家庭能源系統(tǒng)正朝著智能化、低碳化方向發(fā)展。請你設計一套"未來家庭能源系統(tǒng)",要求:(1)至少包含三種新能源技術,并說明其工作原理;(2)繪制系統(tǒng)能量流動示意圖,標明主要能量轉換過程;(3)計算該系統(tǒng)的年減排量(假設家庭年用電量為4000kWh,傳統(tǒng)火電煤耗為300g/kWh,煤的碳含量為75%);(4)分析該系統(tǒng)在推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和經濟挑戰(zhàn);(5)提出至少兩項政策建議以促進此類系統(tǒng)的普及。該試題嚴格遵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