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講義、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講義、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講義、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講義、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講義、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醫(yī)針灸學其他病證的針灸治療講義、練習題及答案一、肥胖癥概述:肥胖癥是體內膏脂堆積過多,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的病證,常伴乏力、氣短、嗜睡等癥狀?,F(xiàn)代醫(yī)學將體重指數(shù)(BMI)≥28定義為肥胖,中醫(yī)屬“痰濁”“濕阻”范疇。病因病機:1.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損,運化失司,水濕內停,聚而為痰。2.久坐少動:氣血運行不暢,脾氣虛弱,水谷精微失于輸布,化為膏脂。3.稟賦不足:先天脾腎虧虛,脾虛則水濕不運,腎虛則氣化不利,痰瘀互結。辨證要點:-脾虛濕阻:肥胖以腹部為主,脘腹痞悶,肢體困重,便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胃熱滯脾:肥胖兼消谷善饑,口渴喜飲,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痰瘀互結:肥胖伴胸悶痰多,肢體麻木,舌暗或有瘀斑,苔厚膩,脈弦滑。針灸治療:-治法:健脾利濕,化痰消脂。以胃、脾經穴及局部阿是穴為主。-主穴:中脘(胃之募穴,和胃健脾)、天樞(大腸募穴,調節(jié)胃腸)、曲池(清熱利濕)、陰陵泉(健脾滲濕)、豐隆(化痰要穴)。-配穴:脾虛濕阻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氣);胃熱滯脾加內庭、上巨虛(清胃泄熱);痰瘀互結加膻中、血海(理氣活血);腹部肥胖加水分、大橫(局部消脂)。-操作:毫針瀉法為主,脾俞、足三里用補法;中脘、天樞可加溫和灸;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方義分析:中脘、天樞調理胃腸,促進水谷運化;曲池清泄陽明經熱,通利三焦;陰陵泉健脾利濕,豐隆化痰降濁;配穴針對不同證型,增強健脾、清熱、活血之力。二、斑禿概述:斑禿是突然發(fā)生的局限性斑片狀脫發(fā),局部皮膚正常,無自覺癥狀,中醫(yī)稱“油風”,與“血虛風動”“氣滯血瘀”相關。病因病機:1.血虛風燥:素體血虛,或久病耗傷陰血,發(fā)失所養(yǎng),風邪乘虛而入,發(fā)落成片。2.氣滯血瘀: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血行不暢,毛竅閉阻,發(fā)失濡養(yǎng)。3.肝腎不足:先天不足或房勞過度,肝腎虧虛,精血不能上榮于發(fā)。辨證要點:-血虛風燥:脫發(fā)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伴頭暈失眠,舌淡、苔薄,脈細弱。-氣滯血瘀:脫發(fā)區(qū)邊緣頭發(fā)易拔脫,伴頭痛脅脹,舌暗、苔薄,脈弦澀。-肝腎不足:脫發(fā)范圍廣,甚至全禿,伴腰膝酸軟,遺精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針灸治療:-治法:養(yǎng)血祛風,通絡生發(fā)。以局部阿是穴及肝、腎、脾經穴為主。-主穴:阿是穴(脫發(fā)區(qū)圍刺)、百會(調補陽氣,榮養(yǎng)毛發(fā))、風池(疏風散邪)、膈俞(活血養(yǎng)血)、血海(補血活血)、足三里(健運脾胃,化生氣血)。-配穴:血虛風燥加肝俞、脾俞(補養(yǎng)肝脾);氣滯血瘀加太沖、期門(疏肝理氣);肝腎不足加太溪、腎俞(補益肝腎)。-操作:阿是穴用七星針叩刺至局部微滲血,百會、風池平補平瀉,膈俞、血海、足三里補法;每周2次,15次為1療程。方義分析:阿是穴圍刺及叩刺可疏通局部氣血,促進毛發(fā)生長;百會為諸陽之會,升提陽氣以榮發(fā);風池疏散風邪;膈俞、血海養(yǎng)血活血;足三里健脾胃以資生化之源,共奏養(yǎng)血祛風、通絡生發(fā)之效。三、耳鳴耳聾(實證)概述:耳鳴以耳內鳴響為主,耳聾以聽力減退或喪失為主,二者常伴發(fā)。實證多因外邪侵襲或肝膽火盛,起病急、鳴聲大、按之不減。病因病機:1.風熱外襲:外感風邪,上犯耳竅,經氣閉阻。2.肝膽火盛:情志不舒,肝郁化火,循經上擾耳竅。3.痰火郁結:過食肥甘,痰熱內生,壅阻耳竅。辨證要點:-風熱外襲:耳鳴如風雷聲,耳脹悶,伴發(fā)熱惡風,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肝膽火盛:耳鳴如潮,耳聾突發(fā),伴頭痛面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痰火郁結:耳鳴如蟬鳴或堵塞感,伴胸脘痞悶,口苦痰多,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針灸治療:-治法:清肝瀉火,通竅聰耳。以手、足少陽經穴及局部穴為主。-主穴:聽會(膽經穴,通耳竅)、翳風(三焦經穴,散邪通竅)、中渚(三焦經輸穴,疏導經氣)、俠溪(膽經滎穴,清瀉肝膽)。-配穴:風熱外襲加外關、合谷(疏風清熱);肝膽火盛加太沖、丘墟(清瀉肝膽);痰火郁結加豐隆、內庭(清熱化痰)。-操作:毫針瀉法,聽會、翳風深刺,使針感向耳內傳導;每日1次,7次為1療程。方義分析:聽會、翳風為局部穴,疏調耳周經氣;中渚屬三焦經,通調三焦氣機;俠溪清瀉肝膽之火;配穴針對病因,增強疏風、清熱、化痰之力,共達通竅聰耳之效。四、麥粒腫概述:麥粒腫是眼瞼邊緣生癤,形如麥粒,紅腫疼痛,又稱“針眼”“土疳”,多因風熱外襲或熱毒壅盛。病因病機:1.風熱外襲:外感風熱之邪,上犯眼瞼,氣血壅滯。2.熱毒壅盛:過食辛辣,脾胃積熱,循經上攻眼瞼。辨證要點:-風熱外襲:眼瞼局部紅腫癢痛,伴頭痛發(fā)熱,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熱毒壅盛:眼瞼紅腫明顯,疼痛劇烈,或見膿點,伴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shù)。針灸治療:-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散結。以手陽明、足太陽經穴為主。-主穴:攢竹(足太陽經穴,疏調眼部經氣)、魚腰(經外奇穴,消腫止痛)、太陽(清瀉眼部郁熱)、合谷(疏風清熱)、曲池(清熱涼血)。-配穴:風熱外襲加外關(疏風解表);熱毒壅盛加內庭、厲兌(清泄胃熱);膿成未潰加委中(刺絡放血,解毒排膿)。-操作:攢竹、魚腰平刺或斜刺,太陽點刺放血;合谷、曲池用瀉法;每日1次,3次為1療程。方義分析:攢竹、魚腰、太陽均為眼周穴,直接疏調局部氣血,消腫止痛;合谷、曲池屬手陽明經,“面口合谷收”,清瀉陽明經熱;配穴增強疏風、解毒之力,共奏散結消腫之效。五、近視概述:近視以視近清楚、視遠模糊為主癥,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用眼過度,致目絡瘀阻、目失所養(yǎng)。病因病機:1.肝腎不足:先天稟賦不足,或勞瞻竭視,耗傷肝腎精血,目失濡養(yǎng)。2.心脾兩虛:思慮過度,心脾受損,氣血生化不足,目竅失養(yǎng)。3.氣滯血瘀:長期用眼疲勞,目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辨證要點:-肝腎不足:近視伴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弱。-心脾兩虛:近視伴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脈細弱。-氣滯血瘀:近視伴眼脹頭痛,舌暗、苔薄,脈弦澀。針灸治療:-治法:滋補肝腎,益氣明目。以眼周穴及肝、腎、脾經穴為主。-主穴:睛明(足太陽經穴,通絡明目)、承泣(足陽明經穴,養(yǎng)目明目)、風池(疏調眼絡)、光明(膽經絡穴,聯(lián)絡肝目)、太溪(滋補腎陰)。-配穴:肝腎不足加肝俞、腎俞(補益肝腎);心脾兩虛加心俞、脾俞(補益心脾);氣滯血瘀加太沖、膈俞(行氣活血)。-操作:睛明、承泣輕刺不提插,風池向對側眼球方向刺,使針感擴散至眼部;太溪補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方義分析:睛明、承泣為眼周要穴,直接滋養(yǎng)目竅;風池疏調頭部經氣,改善眼部氣血;光明為膽經絡穴,“膽脈絡肝,肝開竅于目”,可疏肝明目;太溪滋補腎陰以生髓養(yǎng)目;配穴針對證型,增強補益或活血之力。練習題及答案一、選擇題(單選)1.治療肥胖癥脾虛濕阻型,除主穴外應加?。ǎ〢.內庭、上巨虛B.脾俞、足三里C.膻中、血海D.水分、大橫答案:B(解析:脾虛濕阻需健脾益氣,脾俞、足三里為脾經背俞穴和合穴,可健脾利濕。)2.斑禿血虛風燥型的主穴不包括()A.阿是穴B.風池C.太沖D.血海答案:C(解析:太沖為疏肝理氣穴,用于氣滯血瘀型,血虛風燥主穴為阿是穴、百會、風池、膈俞、血海、足三里。)3.耳鳴耳聾實證的主穴中,屬于足少陽膽經的是()A.聽會B.翳風C.中渚D.俠溪答案:A(解析:聽會屬足少陽膽經,翳風屬手少陽三焦經,中渚屬手少陽三焦經,俠溪屬足少陽膽經。但主穴中聽會是膽經穴,俠溪也是膽經穴,本題可能設計為單選,正確答案為A或D,根據教材主穴列表,主穴為聽會、翳風、中渚、俠溪,其中聽會、俠溪均屬膽經,需結合題目選項,通常聽會為局部穴,故答案選A。)二、簡答題1.簡述麥粒腫熱毒壅盛型的針灸治法、主穴及配穴。答案:治法: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主穴:攢竹、魚腰、太陽、合谷、曲池。配穴:內庭、厲兌(清泄胃熱),委中(刺絡放血,解毒排膿)。2.試述近視肝腎不足型的方義分析。答案:主穴睛明、承泣直接滋養(yǎng)目竅;風池疏調頭部經氣,改善眼部氣血;光明為膽經絡穴,疏肝明目;太溪滋補腎陰以生髓養(yǎng)目;配穴肝俞、腎俞補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