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礎(chǔ)知識(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_第1頁
文言基礎(chǔ)知識(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_第2頁
文言基礎(chǔ)知識(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_第3頁
文言基礎(chǔ)知識(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_第4頁
文言基礎(chǔ)知識(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3文言文閱讀

第1講文言基礎(chǔ)知識

I練基礎(chǔ)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公孫杵臼、程嬰者,晉大夫趙朔客也。晉趙穿弒靈公,趙盾時為貴大夫,亡不出境,還不

討賊,故《春秋》責(zé)之,以盾為弒君。屠岸賈者,幸于靈公,晉景公時,賈為司寇,欲討靈公

之賊。盾已死,欲誅盾之子趙朔。韓厥告趙朔趣【注】亡,趙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予

死不怪。”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等,皆滅其族。

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后生男。公孫杵臼謂程嬰日:“立孤與死孰難?”嬰日:

“立孤亦難耳!"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qiáng)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吾請先死。”嬰

謂諸將日:“嬰不肖,不能立孤,誰能予吾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fā)師隨

嬰攻杵臼。杵臼日:“小人哉,程嬰!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之??v

不能立孤兒,忍賣之乎?”抱而呼天日:“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dú)殺杵臼也?!敝T將不許,

遂并殺杵白與兒。諸將?趙氏孤兒死,皆喜。然趙氏真孤兒乃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景公問:“趙尚有后子孫乎?”韓厥具?實(shí)告。景公因韓厥之眾,個脅諸將,

諸將不得已,乃日:“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殖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

匿”群星國將-請安趙后。今君有命,群臣愿之?!庇谑悄苏仝w武、程嬰遍拜諸將,遂俱與程嬰

趙氏攻屠岸賈,滅之。復(fù)興趙氏田色如故。

孤兒名武,程嬰乃辭大夫,日:“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思立趙氏后。今

子既立為成人,趙宗復(fù)故,我將下報趙朔與公孫杵臼?!壁w武號泣,固請日:“武愿苦筋骨?

報子至死,而子忍棄我而死乎?”程嬰日:“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皆先我死,今我不下

報之,是以我事為不成也?!彼熳詺ⅰZw武服衰三年,為祭邑,春秋祠之,世不絕。君子日:

“程嬰、公孫杵臼,可謂信交厚士矣。嬰之自殺下報,亦過矣?!?/p>

(取材于《說苑》《新序》)

【注】趣(cu):趕快。

1.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子必不絕趙祀,予死不偎相見,恨晚

B.嬰不爭不能立孤性妙惟目

C.步以君命,并命群臣期枉過正

D.孤兒名武,?勇度三軍

2.下列對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琥的一項(xiàng)是()

A.諸將以趙氏孤兒死以:認(rèn)為

B.韓厥具以實(shí)告以:把

C.以脅諸將以:所以

D.武愿苦筋骨以報子至死以:來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亞躥的一項(xiàng)是()

A.亡不出境,還不討

沒有逃到邊境之外,還不懲處弒君的兇手

B.子強(qiáng)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

您就勉強(qiáng)做那件難的,我去做那件容易的

C.非然,孰敢作難

如果不是這樣,誰敢發(fā)動叛亂

D.趙武服衰三年,為祭邑

趙武為程嬰穿孝服,守學(xué)三年,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

4.將下面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微君,群臣固將請立趙后

(2)可謂信交厚士矣。

5.依據(jù)原文,請分別用三個恰當(dāng)?shù)某烧Z、熟語或詩句概括程嬰的形象特點(diǎn)。

【答案】LA

2.C

3.A

4.(1)如果沒有您,我們本來就要請求冊立趙氏的后代。(2)可以說是以信義相交的忠厚之

士。

5.舍身取義士為知己者死忍辱負(fù)重

【解析】

【分析】

1.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子必不絕趙祀,予死不恨”翻譯為:您一定保全我的后人不讓我絕嗣,我就算死了也不含恨。

"恨",怨恨。"相見恨晚”,只恨相見得太晚。形容一見如故,意氣極其相投?!昂?,怨恨。

B.“嬰不肖,不能立孤"翻譯為:我程嬰沒本事,不能撫養(yǎng)趙氏孤兒。"肖",有才能?!靶悦钗┬?,

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肖",相似。

C."矯以君命,并命群臣”翻譯為:他假托君命,并且命令我們?nèi)撼既?zhí)行。"矯",假托。”矯枉

過正",指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yīng)有的限度。“矯",矯正。

D.”孤兒名武,冠”翻譯為:孤兒名叫趙武,等趙武長大成人。"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

表示成年?!坝鹿谌?,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冠",第一。

故選A。

2.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諸將以趙氏孤兒死”翻譯為:諸位將領(lǐng)認(rèn)為趙氏孤兒已經(jīng)死了。"以",動詞,認(rèn)為。

B.“韓厥具以實(shí)告”翻譯為:韓厥將實(shí)情完全告訴了景公。"以",介詞,把。

C."以脅諸將"翻譯為:來脅迫諸位將領(lǐng)。"以",目的連詞,來。

D.“武愿苦筋骨以報子至死”翻譯為:我寧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報答您一直到死。"以",目的

連詞,來。

故選C。

3.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沒有逃到邊境之外”是錯誤的。應(yīng)該為“逃亡的時候不出國境”。

故選A。

4.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話的得分點(diǎn)為:"微",假如沒有;"固",本來。第二句話的得分點(diǎn)為:“信交",以信義

相交;“厚士",忠厚之士。

5.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人物進(jìn)行評價探究的能力。

程嬰本來是趙朔的門客,趙朔對待程嬰很恩厚,趙朔死后,程嬰擔(dān)負(fù)起保存趙朔后代的大任,

所以體現(xiàn)出程嬰具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形象特征。

趙朔死后,追隨他的門客都在下宮之難中死去,并且為了讓趙氏孤兒存活下來,程嬰假裝告發(fā)

公孫忤臼和趙氏孤兒,于是公孫忤臼被殺害,所以體現(xiàn)出程嬰能夠忍辱負(fù)重的形象特征。

程嬰將趙氏孤兒撫養(yǎng)成人,恢復(fù)了原來的爵位,報答了趙朔的厚遇之恩和公孫忤臼對他的信任,

于是自殺而死,所以體現(xiàn)程嬰的舍生取義的形象特征。

參考譯文:

公孫杵臼、程嬰兩人,是晉國大夫趙朔的門客。晉國的趙穿殺掉了晉靈公,趙盾當(dāng)時是晉

國地位尊貴的大夫,逃亡的時候不出國境,回到朝廷不討伐謀殺國君的兇手,所以《春秋》譴

責(zé)他,認(rèn)為趙盾謀殺了國君。屠岸賈,被靈公寵愛,晉景公的時候,屠岸賈擔(dān)任司寇,打算討

伐殺死晉靈公的兇手,趙盾當(dāng)時已經(jīng)死了,就打算誅殺趙盾的兒子趙朔。韓厥告知趙朔讓他趕

緊逃走,趙朔不肯逃走。說:“您一定保全我的后人不讓我絕嗣,我就算死了也不含恨?!蓖?/p>

岸賈不請示國君而擅自和各將領(lǐng)在下宮攻打趙氏,殺了趙朔等人,他們的宗族全被處死。

趙朔的妻子是晉成公的姐姐,當(dāng)時懷了孕,跑到晉成公宮里藏起來,沒過多久趙朔的妻子

分娩生下一個男孩。公孫桿臼對程嬰說:“立孤和死這兩件事,哪件難呢?”程嬰說:“立孤

則很難哪!”公孫桿臼說:“趙氏先君待你恩厚,你就勉力做難的事情,我做容易的事情,請

允許我先死。”程嬰對各位將士說:“我程嬰沒本事,不能撫養(yǎng)趙氏孤兒,誰能夠給我一千兩

金子,我就告訴他趙氏孤兒的所在?!备魑粚⑹慷己芨吲d,答應(yīng)程嬰的要求,并派兵跟隨程嬰

攻打公孫桿臼。公孫桿臼說:“程嬰是個小人!當(dāng)初下宮遭禍難,你不肯死,和我合謀藏匿趙

氏孤兒,今天你又出賣我。你縱然沒能力撫養(yǎng)他,難道就能忍心出賣他嗎?”公孫桿臼抱著小

兒呼喊道:“趙氏孤兒有什么罪呀?請你們讓他活下去吧,只殺我公孫桿臼就可以了?!备魑?/p>

將士不答應(yīng),便殺了公孫桿臼和孤兒。諸位將領(lǐng)認(rèn)為趙氏孤兒已經(jīng)死了,都很高興。然而真的

趙氏孤兒卻得以活命,程嬰終于和他一起藏匿在山中。

過了十五年,景公問:“趙氏家族現(xiàn)在還有沒有后代子孫?”韓厥將實(shí)情完全告訴了景公。

景公依仗韓厥人多勢眾,以此脅迫各位將士同趙氏孤兒見面。各位將士沒有辦法,便說:“當(dāng)

初下宮遭禍難,都是屠岸賈策動的,他假托君命,并且命令我們?nèi)撼既?zhí)行。不然,誰敢發(fā)動

變亂?如果君王沒有小病,我們本來就栗請求冊立趙氏的后代。而今有了君王的命令,這是我

們?nèi)撼嫉脑竿??!痹谶@時就召見趙武、程嬰拜見所有的將領(lǐng),各位將士便反過來與程嬰、

趙武一同攻打屠岸賈,并滅掉屠岸賈的家族。晉景公把當(dāng)初的趙氏田邑還給趙武。

孤兒名叫趙武,等趙武長大成人,程嬰于是向諸大夫辭行,然后對趙武說:“當(dāng)初下宮的

事變,人人都能死難。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趙氏的后代。如今趙武已長大成人,恢復(fù)

了原來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報告給趙朔和公孫杵臼。”趙武嚎啕大哭,堅(jiān)持請求說:“我寧

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報答您一直到死,難道您忍心離開我去死嗎?”程嬰說:“不行,他認(rèn)

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以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復(fù)命,就會以為我的任務(wù)沒有完成。”于是

就自殺了。趙武為程嬰守孝三年,給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祭祀,世代不絕。品行高

尚的君子說:“程嬰、公孫忤臼,可以說是以信義相交的人。程嬰以自殺的方式去復(fù)命,也不

為過。”

國練提升

(2022?浙江?模擬預(yù)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臨川縣古永安寺復(fù)寺田記

(明)湯顯祖

天下有閑人則有閑地,有忙地則有忙人。何謂忙人?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此皆天下

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何謂閑人?知者樂山,仁者樂水,此皆天下之閑人也,即有閑

地焉而甘之。甘苦二者,誠不知于道何如,然而趣則遠(yuǎn)矣。朝市之積,則有田廬;山水之馀,

則為寺觀。故寺觀者,忙人之所不留;而田廬者,閑人之所不奪也。

臨川古為名郡,五峰、三市在焉。三市者,市也。五峰之間,聞有觀九,寺十三。蓋入明

以來,大為忙人割奪盡,乃至稗粥無所。而古永安寺境界岸然獨(dú)箜,其田則大半無有矣。邑侯

袁公起于靳、黃,來宰于茲。披圖而嘆日:"臨川人之憎閑人也,一至此乎!有能從吾言而反

其田者,吾徒也?!庇谑强さ茏觿⒛呈鬃魉I田若干畝,上之侯以歸于寺,侯為欣然。而適是

時,有僧大千購得南都藏經(jīng)以至,而尊置之寺。侯曰:“有其書矣,而無其人何?”于是有浮梁

僧水月,精心苦行,通于評唱之義,適來寓斯。人士與游,始知有所謂宗門者。久之,長干寺

僧大初來講《蓮華經(jīng)》,聽者千余人。得田而食,無不歡喜贅嘆,日:“此固我侯之福田也?!?/p>

嗟夫!當(dāng)忙勺之急得此田也,豈不曰彼無父母妻子之屬,先王所禁游民者,吾非真有所憎

利其田,姑以蕃其種類云耳。嗟夫!此所謂奪閑人之物以將養(yǎng)忙人也,固一其說。然試以語彼

便天下皆忙人百無一閑人皆忙拽而無一閑拽則亦豈成甚世稠也哉月令所叢游于三氏者彼亦有

所業(yè)韭所禁游民也。如其為游民,法固禁之久矣。所惜者,游人之非游,而閑人之未嘗閑也。

非閑非游,不可以涉道。

如以食百千萬人之閑者奪以養(yǎng)百千萬忙人,其必?zé)o冀于有道者矣,則亦蕃其種類而已。然

則侯所為存寺者,或不在田而在道。飯器無壽,香色有異。后之游閑往來食于茲田者,其亦有

感于侯之弘愿云。

(選自《湯若士小品》,有刪節(jié))

6.對下列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而古永安寺境界后然獨(dú)完完:完好

B.于是郡弟子劉某首箱所買田若干畝籍:登記

C.姑以蕾其種類云耳蕃:捍衛(wèi)

D.飯器無卷,香色有異殊:不同

7.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天下有閑人則有閑地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此皆天下之閑人也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大為忙人割奪盡君為我呼入

D.當(dāng)忙人之急得此田也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8.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作者認(rèn)為天下有閑人也有忙人,朝市的忙人忙于積累財富,閑人縱情山水著意寺觀,兩者

志趣不同。

B.臨川縣原來有很多的寺觀,但后來忙人將寺觀田產(chǎn)掠奪殆盡,大多寺觀景象衰敗,僧人稗

粥無所。

C.僧人大初在長干寺講習(xí)《蓮花經(jīng)》時,聽眾有上千人,都能得到寺田的供給,大家非常感

激袁公。

D.作者非常看重悠游閑適的狀態(tài),他認(rèn)為把供養(yǎng)閑人的財富掠奪去供養(yǎng)忙人,是不利于道的

弘揚(yáng)的。

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jǐn)嗑洹?/p>

然試以語彼使天下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從游于二

氏者彼亦有所業(yè)非所禁游民也

10.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即有忙地焉以苦之。

(2)臨川人之憎閑人也,一至此乎!有能從吾言而反其田者,吾徒也。

【答案】6.C

7.D

8.C

9.然試以語彼/使天下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且今所從游

于二氏者/彼亦有所業(yè)/非所禁游民也

10.(1)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爭奪利益,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

的地方來使他們勞累。

(2)臨川人憎惡閑人,竟然到了這地步!能聽從我的勸導(dǎo)返還寺觀田地的,就是我的同類人。

【解析】

6.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常見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

C."蕃:捍衛(wèi)〃錯,"姑以蕃其種類云耳〃的意思是“(他們)姑且是來繁衍自己的種類罷了〃,“蕃〃

應(yīng)譯為“使……多,繁衍”。

故選C。

7.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個“則”,副詞,就;第二個"則”,連詞,卻;

B.第一個“也",助詞,表判斷;第二個"也”,句末語氣詞,不譯;

C.第一個“為",介詞,表被動;第二個“為",介詞,替;

D.第一個"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不譯;第二個"之",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dú)

立性,不譯。

故選D。

8.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僧人大初在長干寺講習(xí)《蓮花經(jīng)》時"錯,原文是"久之,長干寺僧大初來講《蓮華經(jīng)》、

意思是"時間久了之后,長干寺僧人大初前來(永安寺)講授《蓮華經(jīng)》

故選C。

9.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然試以語彼","彼"是"語"的賓語,后面斷開;

“皆忙人而無一閑人”“皆忙地而無一閑地",結(jié)構(gòu)對稱,各自單獨(dú)成句,斷開;

“則亦豈成其世相也哉","豈……哉",哪里……呢,固定用法,后面斷開;

“且今所從游于二氏者","且",況且,用于句首,前面斷開;“從游于二氏者"與后文"彼"復(fù)指,

主語過長,可以斷開;

“彼亦有所業(yè)","彼",主語;"有"謂語;"所業(yè)"賓語,本句主謂賓齊全,結(jié)構(gòu)完整,前后斷開;

“非所禁游民也","非……也",否定判斷句,前后斷開。

本句譯為:然而試著來告訴他們,假使天下都是忙人而沒有一個閑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地方而

沒有一處清閑的地方,那么哪里還是社會的本來面貌呢!況且現(xiàn)在跟隨在佛、道兩家后面游學(xué)

悟道的,他們也都從事某種行業(yè),不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

10.

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diǎn):

(1)“爭名者于朝”,狀語后置,"于朝"作"爭名"的狀語;"爭利者于市",狀語后置,"于市”作

“爭利”的狀語;"忙地",忙碌的地方;"苦",使……勞累。

(2)"憎、憎惡;“一",乃、竟然;"從",聽從;"反",同"返",返還;"徒",一類人。

參考譯文:

天下有清閑的人就有清閑的地方,有忙碌的地方就有忙碌的人。什么是忙人呢?在朝廷上

爭奪名位,在集市上爭奪利益,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也就有忙碌的地方使他們勞累。什么是

清閑的人呢?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這些人都是天下的閑人,(世上)也就有清

閑的地方讓他們享受了。享受與吃苦(受累)這兩者,實(shí)在是不知對于道怎么樣,但是對于情

趣而言就相差遠(yuǎn)了。(忙人)在朝廷、集市積累名利后,就會置辦田產(chǎn)房屋;(閑人)在游山玩

水之余,就會修建寺廟道觀。所以寺廟道觀這樣的地方,是忙人不會停留的;而田產(chǎn)房,也是

閑人不會搶占的。

臨川自古以來就是名郡,五峰、三市都在這里。三市是一個做買賣的地方。五峰之間,聽

說有九皇道觀。,十三個寺廟。自從明朝建立以來,大多被忙人分割搶奪光了,竟然到連(僧

人)都沒有地方吃到稗子粥了。而古永安寺是境內(nèi)居然不動獨(dú)自完好的地方,但那里的田地也

大半沒有了。邑侯袁公從靳州、黃州任職,后來來到這里擔(dān)任縣令。打開地圖慨嘆說:“臨川

人憎惡閑人,竟然到了這地步,能聽從我的勸導(dǎo)返還寺觀田地的,就是我的同類人?!庇谑强?/p>

內(nèi)弟子劉某首先登記了所買的田地若干畝,上交給邑侯袁公以歸還給寺里,邑侯袁公為此感到

很高。恰恰在這個時候,有個僧人大千購得南都藏經(jīng)來到永安寺,并恭敬地放置在寺里。邑侯

袁公說:“(現(xiàn)在永安寺里)有那些經(jīng)書了,但沒有人(來誦讀)又怎么辦呢?”于是有個浮

梁僧人水月,精心苦練修行,精通經(jīng)書評唱的要義,剛好來到并居住在這里。有名望的人和他

交游,才知道有所謂佛教宗派。時間長了以后,長干寺僧人大初來(古永安寺)講授《蓮華經(jīng)》,

聽的人有一千多人。他們能得到寺田的供給,沒有不歡喜贊嘆的,都說:“這原來是我們邑侯

袁公的福田啊?!?/p>

唉!當(dāng)忙人急著得到這些田時,難道不是說他們是沒有父母妻子兒女的人,是先王所禁止

的游民嗎?我不是真的對他們奪取那些田的好處有所憎惡,(他們)姑且是來繁衍自己的種類

罷了。唉!這就是所說的奪取閑人的財物來供養(yǎng)忙人啊,同那個說法本來就是一個意思。然而

試著來告訴他們,假使天下都是忙人而沒有一個閑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地方而沒有一處清閑的

地方,那么哪里還是社會的本來面貌呢!況且現(xiàn)在跟隨在佛、道兩家后面游學(xué)悟道的,他們也

都從事某種行業(yè),不是先王所禁止的游民。如果他們是游民,法令堅(jiān)定地禁止他們(占有田地)

好久了。可惜的,游人不是真正的游人,而閑人不曾清閑啊。既不清閑也不能各處從容地行走,

是不可以涉足道的。

如果把百千萬個閑人的財物掠奪來供養(yǎng)百千萬忙人,那樣也一定是對有道的追求不抱希望

了,繁衍自己的種類罷了。這樣那么邑侯袁公為保存寺廟所做的事情,或許不在田地而在于布

道。盛飯的器皿沒有什么不同,但香色有異。后來游閑往來從這塊田地獲得供給的人,他們或

許也會對邑侯袁公的宏大的心愿有所感慨吧。

國練真題

(22年新高考全國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騫勺謀,奈何?”孟嘗君

日:“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重為之約車百善。孟嘗君之

趙,謂趙王日:“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日:“寡人不能?!泵蠂L君日:“夫敢借兵者,以

忠王也。”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qiáng)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

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仝趙

丕救魏麹獻(xiàn)盟于秦趨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拽亦JL歲危氏亦旦歲生矣此夫之所以忠于大壬也“趙王

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日:“受

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

利也,今魏王出烏口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日:“臣

效便計(jì)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jì),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日:“大變可得聞乎?”

日:“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

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

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

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

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

大王也/

B.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

大王也/

C.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

大王也/

D.今趙不救魏/魏獻(xiàn)盟/于秦是趙與強(qiáng)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

大王也/

12.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鞍俪恕薄扒С恕背S米鞅Φ拇Q。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shí)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魏王受到強(qiáng)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jì),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幫助,國家就可

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地與民眾一直安全,

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

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

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

D.孟嘗君計(jì)謀得以實(shí)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割

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

15.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11.C12.C13.A

14.(1)我國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收成不好,現(xiàn)在又要跋涉幾千里去援助魏國,這將怎么辦呢?

(2)燕國不去援救魏國,魏王屈節(jié)割地,把國土的一半送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撤兵。

15.(1)對趙國,孟嘗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處打動對方。(2)對燕國,孟嘗君則是曉以

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視。

【解析】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xiàn)在趙國不援救魏國,魏國同秦國獻(xiàn)血結(jié)盟,這樣就如同趙國與強(qiáng)大的秦國相鄰了,趙

國土地也將年年受到威脅,百姓也將一年一年地死去。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現(xiàn)?!?/p>

“魏獻(xiàn)盟于秦”是狀語后置句,“于秦”是“獻(xiàn)盟”的后置狀語,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D;

“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斷句,“此……也”是判斷句標(biāo)志,中間不可斷開,“之所

以”是固定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C.“與……'王之蔽'的‘蔽'相同”錯誤,“王之蔽”的“蔽”是“蒙蔽”,這里指受蒙

蔽,與“趙蔽”的“蔽”不同。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孟嘗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錯誤,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諸侯。

故選Ao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歲”,年;“熟”,有收成,豐收;“行”,跋涉;“助”,援助;“奈何”,怎么

辦。

(2)“折節(jié)”,屈服于別人;“以”,把;“與”,送給;“去”,離開。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孟嘗君游說趙王和燕王的語言,分析其中所用的技巧。

如孟嘗君游說趙王時先說“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首先向趙王表示忠心,意思是說我向您

借兵是對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國存在對于趙國的價值,魏趙兩國的軍隊(duì)勢力沒有太大懸殊,

而現(xiàn)在魏國的處境卻不如趙國,是因?yàn)槲簢勤w國西邊的屏障,擋住了來自秦國的威脅,一旦

魏國滅掉,趙國就“與強(qiáng)秦為界”,由此可見魏國存在的價值,這是用存魏的好處來打動對方。

如孟嘗君游說燕王的時候說“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

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

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孟嘗君用魏國滅亡之后給趙國帶來

的威脅引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