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粵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常考題之日本_第1頁
2024-2025學年粵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碱}之日本_第2頁
2024-2025學年粵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常考題之日本_第3頁
2024-2025學年粵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碱}之日本_第4頁
2024-2025學年粵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學期期末必刷常考題之日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粵教版(2024)七年級期末必刷??碱}之

日本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1.有關日本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太平洋東部的群島國家

B.境內平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C.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D.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匱乏

2.如今,日本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對其社會經濟發(fā)展產生了諸多影響。日本人口老齡化嚴

重,帶來的影響不包括()

A.勞動力短缺,制約經濟發(fā)展

B.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

C.促進了養(yǎng)老、醫(yī)療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D.人口出生率顯著上升,緩解老齡化趨勢

3.莉莉去日本探親回來,下面是她對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不真實的()

A.觀賞櫻花B.游富土山,泡溫泉

C.到熱帶沙漠探險D.享受美味生魚片

4.日本的傳統(tǒng)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建筑,主要原因是()

A.日本多地震B(yǎng).傳統(tǒng)文化影響

C.建筑成本低D.該建筑冬暖夏涼

5.20世紀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國投資已達1萬億美元,雇傭了近7萬美國人,涉及到鋼鐵、汽車、電

力及電子等工業(yè)部門。日本采取這種發(fā)展方式的原因,描述不正確的是()

A.日本環(huán)境污染加劇

B.日本土地供應緊張,國內需求減少

C.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

D.美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

6.日本地震頻發(fā)的原因是()

A.位于板塊內部B.板塊碰撞擠壓

C.山地面積廣大D.人類破壞地殼

7.日本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是()

A.礦產資源豐富

B.海運便利,便于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

C.氣候溫暖濕潤

D.勞動力充足

8.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塊內部

B.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C.地形以山地為主

D.人類活動影響

9.日本壽司以各種海鮮為佐料,主要影響因素有()

①東亞島國,海岸線漫長

②海運發(fā)達,海鮮進口便利

③海洋漁業(yè)資源豐富

④國民喜食海鮮,市場廣闊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日本每個家庭都備有應急物資急救包,包內裝有求救哨、折疊水壺、軍刀、手電筒、蠟燭、防滑手套、

輕型雨衣、壓縮毛巾等,應急包應對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應該是()

A.沙塵暴B.泥石流C.地震D.水旱災害

11.微型水稻收割機,在日本大力推廣,該微型機器集收割脫粒打包一次成型,節(jié)省了時間也減少了水稻

收獲所需的勞動力。結合圖文,微型水稻收割機在日本大力推廣的原因是()

小山地

①多山地丘陵

②靠近太平洋

③人口老齡化嚴重

④耕地面積較小

A.①②③B.①②④D.①③④

12.讀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圖和新潟、東京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及新潟民居景觀圖,關于日本新潟和東京的

推斷,合理的是()

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圈

A.新潟民居的屋頂坡度特別大的原因是夏季氣溫高,利于通風散熱

B.因受西風影響,兩地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

C.東京氣溫年際變化大

D.新潟因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

二.解答題(共3小題)

1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當?shù)貢r間1月1日16時許,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qū)連續(xù)發(fā)生多次強震,震級最強達7.4級。此

次地震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損毀、大面積停電和火災,并引起石川縣海域約5米高的海嘯,部分核電站

分別出現(xiàn)了水溢出和變壓器起火的事件,沿海部分海底抬升變成陸地。

材料二:能登半島的位置圖。

(1)能登半島位于島的日本海沿岸,佐渡島的方向。

(2)簡述能登半島地震頻繁的原因。

(3)列舉能登半島地震產生的影響。

1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個島國,工業(yè)發(fā)達。20世紀80年代,工業(yè)發(fā)展面臨一系列問題,許多日本企業(yè)開始在海外投

資建廠,如圖為日本的主要工業(yè)區(qū)圖和日本投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圖。

的小島組成。

(2)分析日本發(fā)展經濟的條件及因地樹宜發(fā)展經濟的路徑,完成框中內容。

①_______皴乏

經濟對外依賴性制

國內市場狹小

I.業(yè)區(qū)上整分加/「⑤沿岸和“沿岸

?、②、③、④、⑤、⑥?

(3)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加劇,很多日本企業(yè)加速擴大海外投資。日本海外投資最多的

國家是,其次是歐洲和鄰近國家。

15.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但工業(yè)高度發(fā)達的國家。近年來,日本工業(yè)不斷調整和轉型,以適應全球化的經

濟形勢和國內的社會需求。圖1為日本工業(yè)分布圖,圖2為日本能源和原料情況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圖1圖2

(1)日本最大的島嶼是A

(2)日本的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沿岸,下列框圖可以解釋其分布的主要原因,

請將下列序號填入框圖(圖3)中對應的位置。

平—?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E洋

業(yè)

沿

岸G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益

件H

圖3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②港口條件優(yōu)越,巨型船舶可以???/p>

③產品主要出口

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E;F;G;Ho

(3)核電站是指通過適當?shù)难b置將核能轉變成電能的設施,依據(jù)圖2分析,日本為什么大力推廣核能

發(fā)電?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粵教版(2024)七年級期末必刷??碱}之

日本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DDCADBBBAcD

題號12

答案D

選擇題(共12小題)

1.有關日本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太平洋東部的群島國家

B.境內平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C.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D.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匱乏

【考點】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D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島國家;日本境內山地、丘陵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面

積小;屬于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氣候,但受海洋的影響明顯,冬暖夏涼;日本的鐵礦、石油、煤炭等

礦產資源貧乏。

【解答】解:A、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島國家,不符合題意。

B、日本境內山地、丘陵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面積小,不符合題意。

C、屬于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氣候,但受海洋的影響明顯,冬暖夏涼,不符合題意。

D、日本的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地理特征,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解答。

2.如今,日本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這對其社會經濟發(fā)展產生了諸多影響。日本人口老齡化嚴

重,帶來的影響不包括()

A.勞動力短缺,制約經濟發(fā)展

B.社會養(yǎng)老負擔加重

C.促進了養(yǎng)老、醫(yī)療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D.人口出生率顯著上升,緩解老齡化趨勢

【考點】日本的資源和經濟;日本的人口與主要城市.一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D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人口數(shù)量過多,增長過快,給資源和環(huán)境帶來巨大壓力,會產生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

業(yè)困難等問題。人口增長速度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負增長,就會產生勞動力短缺、兵源不足、社會撫

養(yǎng)老年人的負擔加重等問題。人口老齡化意味著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勞動力人口占比相對減少,會出現(xiàn)

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從而制約經濟發(fā)展,A正確,不符合題意;老年人口增多,需要更多的養(yǎng)老服務和

保障,社會養(yǎng)老負擔會加重,B正確,不符合題意;人口老齡化使得對養(yǎng)老、醫(yī)療等方面的需求增大,

會促進養(yǎng)老、醫(yī)療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C正確,不符合題意;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們生育意愿較低,

人口出生率往往是下降的,而不是顯著上升,D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3.莉莉去日本探親回來,下面是她對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不真實的()

A.觀賞櫻花B.游富士山,泡溫泉

C.到熱帶沙漠探險D.享受美味生魚片

【考點】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C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漁業(yè)發(fā)達;可以享受美味生魚片;

南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北部的溫帶季風氣候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日本沒有熱帶沙漠。還

可以觀賞櫻花;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山頂常年積雪,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

地;還可以泡溫泉。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4.日本的傳統(tǒng)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建筑,主要原因是()

A.日本多地震B(yǎng).傳統(tǒng)文化影響

C.建筑成本低D.該建筑冬暖夏涼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A

【分析】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處,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活躍,

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建造,可以減輕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員傷害。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5.20世紀80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國投資已達1萬億美元,雇傭了近7萬美國人,涉及到鋼鐵、汽車、電

力及電子等工業(yè)部門。日本采取這種發(fā)展方式的原因,描述不正確的是()

A.日本環(huán)境污染加劇

B.日本土地供應緊張,國內需求減少

C.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

D.美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

【考點】日本的資源和經濟.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D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

外依賴性較強。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yè)大國,實現(xiàn)了農業(yè)生產專業(yè)化,機械化水平高,效率高,產量大。

美國引領世界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位于舊金山東南的“硅谷”,是世界著名的高新技術產業(yè)中心。

【解答】解:結合所學知識點可得,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面臨著環(huán)境污染加劇、國內市場狹小,

日本土地供應緊張,國內需求減少、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所以日本把工廠建在海

外,擴大海外投資。日本在美國建廠主要是因為美國資源豐富,市場需求量大。綜上所述,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和美國的經濟特點,理解解答即可。

6.日本地震頻發(fā)的原因是()

A.位于板塊內部B.板塊碰撞擠壓

C.山地面積廣大D.人類破壞地殼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B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處,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

活躍。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7.日本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是()

A.礦產資源豐富

B.海運便利,便于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

C.氣候溫暖濕潤

D.勞動力充足

【考點】日本工業(yè)布局的特點和地理意義.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B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

外依賴性較強。

【解答】解:日本礦產資源和能源缺乏,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原因是港灣優(yōu)良,海運便利,

便于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故B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8.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塊內部

B.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C.地形以山地為主

D.人類活動影響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B

【分析】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主要是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

殼比較活躍,多地震。

【解答】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地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殼比較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結合題意理解作答即可。

9.日本壽司以各種海鮮為佐料,主要影響因素有()

①東亞島國,海岸線漫長

②海運發(fā)達,海鮮進口便利

③海洋漁業(yè)資源豐富

④國民喜食海鮮,市場廣闊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考點】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A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日本是東亞島國,四面環(huán)海,海岸線漫長;海洋漁業(yè)資源豐富,種類豐富,國民喜食海鮮,

市場廣闊;日本是太平洋上的島國,海洋水產資源豐富,海鮮無需進口。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10.日本每個家庭都備有應急物資急救包,包內裝有求救哨、折疊水壺、軍刀、手電筒、蠟燭、防滑手套、

輕型雨衣、壓縮毛巾等,應急包應對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應該是()

A.沙塵暴B.泥石流C.地震D.水旱災害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C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碰撞擠壓處,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

活躍,多火山、地震。日本應急包應對的最主要自然災害應該是地震。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11.微型水稻收割機,在日本大力推廣,該微型機器集收割脫粒打包一次成型,節(jié)省了時間也減少了水稻

收獲所需的勞動力。結合圖文,微型水稻收割機在日本大力推廣的原因是()

①多山地丘陵

②靠近太平洋

③人口老齡化嚴重

④耕地面積較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考點】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分布圖;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D

【分析】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小,耕地面積小,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

【解答】解:讀圖可知,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日本平原面積小,耕地面積?。蝗毡救丝诔砻?

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故①③④正確;

微型水稻收割機在日本大力推廣,與靠近太平洋無關,故②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的地形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日本的人口狀況,結合教材知識點分析解答此題。

12.讀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圖和新潟、東京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及新潟民居景觀圖,關于日本新潟和東京的

推斷,合理的是(

A.新潟民居的屋頂坡度特別大的原因是夏季氣溫高,利于通風散熱

B.因受西風影響,兩地降水季節(jié)分配均勻

C.東京氣溫年際變化大

D.新潟因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

【考點】日本的溫濕氣候;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D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

外依賴性較強。

【解答】解:新潟位于日本西部沿海地區(qū),處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屋頂坡度特別大有利于

積雪滑落;兩地受季風影響,降水季節(jié)分配不均勻;從氣候圖中可看出,東京的年溫差并不是特別大,

這是因為日本是島國,受太平洋的影響,氣候呈現(xiàn)明顯的海洋性特征;新潟位于日本西部沿海地區(qū),冬

季盛行風是西北季風,新潟位于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降雪多。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二.解答題(共3小題)

1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當?shù)貢r間1月1日16時許,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qū)連續(xù)發(fā)生多次強震,震級最強達7.4級。此

次地震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損毀、大面積停電和火災,并引起石川縣海域約5米高的海嘯,部分核電站

分別出現(xiàn)了水溢出和變壓器起火的事件,沿海部分海底抬升變成陸地。

材料二:能登半島的位置圖。

(1)能登半島位于本州島的日本海沿岸,佐渡島的西南方向。

(2)簡述能登半島地震頻繁的原因。

(3)列舉能登半島地震產生的影響。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1)本州;西南;

(2)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碰撞邊界;

(3)房屋倒塌;道路受損;電力供應中斷;引發(fā)火災;引發(fā)海嘯;部分核電站出現(xiàn)核泄漏等。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1)讀圖可知,能登半島位于本州島的日本海沿岸,佐渡島的西南方向。

(2)能登半島地震頻繁的原因主要是其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碰

撞邊界,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

(3)讀題干可知,能登半島地震產生的影響包括:地震導致建筑物結構受損,部分房屋倒塌,造成人

員生命財產的損失;地震引發(fā)地面裂縫和塌陷,道路受損;地震破壞了電力設施,導致電力供應中斷;

地震可能引發(fā)火災,進一步加劇災害損失;地震引發(fā)約5米高的海嘯,對沿海地區(qū)造成破壞;部分核電

站出現(xiàn)水溢出和變壓器起火,存在核泄漏風險;沿海部分海底抬升變成陸地,改變了當?shù)氐乩憝h(huán)境。

故答案為:

(1)本州;西南;

(2)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碰撞邊界;

(3)房屋倒塌;道路受損;電力供應中斷;引發(fā)火災;引發(fā)海嘯;部分核電站出現(xiàn)核泄漏等。

【點評】本大題以能登半島的位置圖為材料,涉及能登半島的地理位置、方向、地震原因和影響等相關

內容,包括3道小題,考查學生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和區(qū)域定位、綜合思維的地理素養(yǎng)。

14.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是一個島國,工業(yè)發(fā)達。20世紀80年代,工業(yè)發(fā)展面臨一系列問題,許多日本企業(yè)開始在海外投

資建廠,如圖為日本的主要工業(yè)區(qū)圖和日本投資的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圖。

(1)日本由A北海道島、B本州島、C四國島、D九州島四個大島及一些鄰

近的小島組成。

(2)分析日本發(fā)展經濟的條件及因地樹宜發(fā)展經濟的路徑,完成框中內容。

II

I.業(yè)區(qū)I:嬖分伽/「小沿岸加心治

①礦產資源、②海運、③進口、④出口、⑤太平洋、⑥漱戶內海O

(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很多日本企業(yè)加速擴大海外投資。日本海外投資最多的

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歐洲和鄰近國家。

【考點】日本的資源和經濟;日本工業(yè)布局的特點和地理意義.

【專題】示意圖;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1)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2)礦產資源;海運;進口;出口;太平洋;激戶

內海;(3)老齡化;美國。

【分析】日本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嶼及其周圍

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交通運輸便利,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

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日本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

平洋沿岸和漱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解答】解:(1)日本由A北海道島、B本州島、C四國島、D九州島四個大島及一些鄰近的小島組成,

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

(2)日本礦產資源缺乏,該國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該國家進口原料與燃料,出口工

業(yè)產品,其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瀚戶內海沿岸地區(qū)。

(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很多日本企業(yè)加速擴大海外投資。讀圖可得,日本海外投資最

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歐洲和鄰近國家。

故答案為:(1)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2)礦產資源;海運;進口;出口;太平洋;漱

戶內海;(3)老齡化;美國。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解答即可。

15.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但工業(yè)高度發(fā)達的國家。近年來,日本工業(yè)不斷調整和轉型,以適應全球化的經

濟形勢和國內的社會需求。圖1為日本工業(yè)分布圖,圖2為日本能源和原料情況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日本最大的島嶼是A本州島o

(2)日本的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戶內海沿岸,下列框圖可以解釋其分布的主要原因,

請將下列序號填入框圖(圖3)中對應的位置。

平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E洋

業(yè)

沿

岸G

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益

件H

圖3

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②港口條件優(yōu)越,巨型船舶可以???/p>

③產品主要出口

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E③;F①;G④;H②o

(3)核電站是指通過適當?shù)难b置將核能轉變成電能的設施,依據(jù)圖2分析,日本為什么大力推廣核能

發(fā)電?

【考點】日本的資源和經濟;日本工業(yè)布局的特點和地理意義.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qū)與國家.

【答案】⑴本州島;

(2)瀚戶內海;③;①;④;②;

(3)礦產、能源資源匱乏。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本州島。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海運便利。日本地域狹小,資

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日本文化深受東西方影響。

【解答】解:(1)讀圖可知,日本是一個島國,日本四大島從北往南是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

州島四個大島組成,日本最大的島嶼A是本州島。

(2)日本的工業(y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戶內海沿岸。由于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短缺,其經濟以外

向型為主。其原料和燃料主要依靠進口,產品主要靠出口,故其進出口產品都需要依賴太平洋沿岸的港

口;而太平洋沿岸多港口分布,其工廠可以靠近碼頭,交通便利;沿海城市因為分布有港口和眾多工廠,

集中了較多人口,所以這些城市是該國國內最大的產品消費地;又由于沿海地區(qū)平原集中,便于填海造

陸;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口,港口條件優(yōu)越,使得巨型船舶也可以???。

(3)依據(jù)圖2可知,日本國內缺乏煤炭、石油等常規(guī)能源,主要依賴進口;發(fā)展核電的主要目的是為

了緩解國內的能源緊張問題;增強能源安全、保護環(huán)境、提高經濟效益以及利用其技術優(yōu)勢。

故答案為:

(1)本州島;

(2)瀚戶內海;③;①;④;②;

(3)礦產、能源資源匱乏。

【點評】本題以日本工業(yè)分布圖和日本能源和原料情況圖為材料,涉及日本領土組成工業(yè)及分布、大力

推廣核能發(fā)電的原因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點卡片

1.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知識點的認識】

聚落可分為鄉(xiāng)村和城市,兩者都受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鄉(xiāng)村聚落更能體現(xiàn)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

之間的關系:

1、地形:對鄉(xiāng)村聚落的影響十分明顯。平原地區(qū)聚落較為集中(多為集村),規(guī)模較大,聚落住宅排列有

序,形態(tài)多為團狀;山區(qū)的居民多依山建筑居民點,高矮參差,成為一種山村或山區(qū)集鎮(zhèn)。如苗族的吊腳

樓。山區(qū)的許多住宅多用石料建筑,就地取材形成一種特有的聚落外觀;山區(qū)的村落一般規(guī)模較小,且聚

落住宅排列雜亂無章(多為散村)。

2、降水:各個地區(qū)降水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的形態(tài),這在農村中反映最為明顯。一般說來,

降水豐富的地區(qū),聚落住宅房屋多為斜頂,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豐富,屋頂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較多

的地區(qū),一般也較潮濕,聚落住宅還要防潮,所以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

攔式”結構(也就是俗稱的吊角樓)以利于通風、消暑、防潮。而在降水較少的地區(qū),聚落住宅的屋頂坡

度較小。在氣候資源特干旱的地區(qū)甚至屋頂都是平的。

3、氣溫:氣溫高的地區(qū),聚落地區(qū)墻壁較薄,房間較大,窗戶較小,從而達到防暑的效果;氣溫低的地

區(qū),聚落地區(qū)墻壁較厚,房間較小。再就合院式民居而言,中國北方多為分散式,南方多為聚合式,因為

東北、華北氣候寒冷,冬天日照角度小,為了爭取較多的陽光,故分散房屋,加大院子,以增加陽光接觸

面,延長日照時間,并且很注重房屋的朝向(多為座北朝南),而到了長江流域與華南地區(qū),光熱充裕,

為減少日照,故合院采用聚合式,中庭狹小,以便遮陰,南方地區(qū)的房屋朝向也較亂。

4、水源:聚落一般盡量靠近水源,特別是有方便清潔的生活用水,故多沿河流兩岸、湖泊四周分布,形

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觀。在沙漠地區(qū),聚落則分布在綠洲地區(qū)或取地下水方便的地區(qū)。

影響村莊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環(huán)境外,還受社會經濟文化因素的制約。如農業(yè)生產方式,經濟發(fā)展,傳

統(tǒng)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總之,影響鄉(xiāng)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鄉(xiāng)村聚落的形式、發(fā)展、衰亡都

是某種主導因素與其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

【命題的方向】

主要考查了對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認識,難度不大,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

例:如圖為聚落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A、B、C三處屬于鄉(xiāng)村聚落,選址有一共同特點,都是沿河而建。都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城市

聚落,而最有可能優(yōu)先發(fā)展起來的是B,理由是位于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

分析:依據(jù)影響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來解答此題。

解答: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xiāng)村。從圖中看出A、B、C三處聚落,規(guī)模比較小,都屬于鄉(xiāng)村聚落;

從圖中看出三處聚落的選址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沿河分布,原因是古代交通方式以河運為主,聚落沿河分

布交通便利。三處聚落都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城市聚落,但B地地形平坦,距水源近,位于兩條河流的交匯處,

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可優(yōu)先發(fā)展成城市。

故答案為:鄉(xiāng)村;沿河;城市;B;位于河流交匯處,交通便利。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解題思路點拔】

熟記自然環(huán)境對聚落形成的影響即是解題關鍵。

2.日本的人口與主要城市

【知識點的認知】

日本總人口1.27億(2020年),其中城市人口約占86%-居民絕大部分為大和族,通用日語,多信奉

神道教和佛教。首都東京地處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西北岸,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

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約1400萬(2020年)。位于東京東北約50千米的筑波,是一座科

研機構云集的新興科學城。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日本較大的城市還有大阪、名古

屋、橫濱、神戶等。

【命題的方向】考查日本的人口和城市,主要與工業(yè)一起考查。

例:下列城市與其所屬工業(yè)區(qū)搭配正確的是()

A.名古屋--阪神工業(yè)區(qū)B.東京--京濱工業(yè)區(qū)

C.神戶--北九州工業(yè)區(qū)D.北九州--名古屋工業(yè)區(qū)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因此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從國外進口大量的

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原料進行加工,制成工業(yè)品大量出口,形

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所以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瀚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便于原料的進

口和工業(yè)產品的出口.

解答:名古屋屬名古屋工業(yè)區(qū),東京屬京濱工業(yè)區(qū),神戶屬阪神工業(yè)區(qū),北九州屬北九州工業(yè)區(qū).

故選:B.

點評:該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城市與工業(yè)區(qū)的分布,解答時,可借助地圖,盡可能的從圖上獲取有用的信息.

【解題思路點撥】熟知日本人口的現(xiàn)狀和城市的分布規(guī)律,結合工業(yè)的發(fā)展,綜合分析考慮。

3.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知識點的認識】

日本是歐亞大陸以東,太平洋西部的島國,由4個弧狀群島(日本列島、千島列島、琉球群島、伊豆-小

笠原群島)組成。其中北海道、九州、本州及四國四大島的面積就占了國土面積的99.37%,日本列島按照

地質構造可分為西南日本與東北日本兩大區(qū)域。其界線為本州中部的系魚川靜岡構造線。日本列島附近是

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同時日本列島還處在環(huán)太平洋造山帶、火

山帶、地震帶之上。故日本為多地震、火山與溫泉的國家。日本最高的山峰一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

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jù)統(tǒng)計,世界全部芮氏規(guī)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fā)生在日本;而日本一國

發(fā)生的地震,釋放的地震能量就占到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IO%0

由于日本面積狹小多山,因此河流普遍長度不長但落差較大,雖不利航運但提供了良好的水力發(fā)電環(huán)境。

日本最長的河川是發(fā)源于長野縣,在新潟縣注入日本海的信濃川,總長367公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川是

利根川,利根川也是日本第二長的河川。日本最大的湖泊是位于滋賀縣的琵琶湖,面積670.33平方公里。

日本主要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橫濱、神戶、京都、札幌、福岡、仙臺、廣島等。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和城市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

例:讀日本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稱。

海洋:A日本海,B太平洋,島嶼:C本州島,D九州島

(2)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主要是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地殼比

較活躍。

(3)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源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分析:日本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3900

多個島嶼組成,首都東京。日本的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海岸線長約3萬千米,沿岸多島嶼、半

島、海灣和天然良港。

解答:(1)結合地圖得知:A是日本海;B是太平洋;C是本州島;D是九州島;

(2)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主要是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

較活躍,多地震;

(3)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故答案為:(1)日本海;太平洋;本州島;九州島;(2)亞歐;(3)太平洋沿岸;源戶內海。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位置。

【解題思路點拔】

熟記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和城市即可。

4.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知識點的認識】

日本國土南北狹長,四季分明.因為日本是島國,四面環(huán)海,所以來自外部新生物入侵的可能性也相對較

低.離島地區(qū)更形成了獨自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特別是小笠原群島及琉球群島自古就建立了比日本本土更加孤立

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小笠原群島更有“東洋的加拉帕戈斯”之稱.

與德國等西歐先進國家相比,日本對環(huán)境保護的對策較晚.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面臨大規(guī)模公害(日本四大

公害病)的國家,在公害的對策方面領先.但政府的對應并不完善,至21世紀還有許多政策盲點.

由于高度經濟成長期以后餐桌上食物的變化及海外農產品的輸入問題,近年來日本的農林水產業(yè)發(fā)生了很

大變化.出現(xiàn)了農田與人工林的閑置,漁業(yè)資源減少等問題.自1970年代以來,相較于其他國家森林面

積的持續(xù)萎縮,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一直保持在三分之二上下,2002年,日本的森林面積達2,512萬公頃.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方面,伴隨明治時代以后外來物種的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在發(fā)生變化.朱鶻及日本狼的滅絕代表

日本的生物多樣性出現(xiàn)下降.日本舜猴與野豬在市區(qū)的出沒給人類的活動帶來了影響.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

例:(2011?巢湖)關于日本的自然條件的說法錯誤的是()

A.以平原為主B.多火山地震C.礦產資源貧乏D.森林覆蓋率較高

分析: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貧乏,但是森林資源豐富.它

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解答:A、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不是以平原為主.這句話是錯誤的,符合題

意.故正確.

B、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故不符合題意.

C、日本的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貧乏.故不符合題意.

D、日本的森林資源豐富.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日本是亞洲唯一一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必然成為中考的重點.

【解題思路點拔】

日本是亞洲唯一一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必然成為中考的重點.

5.日本的資源和經濟

【知識點的認識】

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公認的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科學研發(fā)能力居世界前三,同時也是世

界第三大出口國和進口國.

日本經濟高度發(fā)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質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穩(wěn)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

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從1968年開始至2009年,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

體的地位,直到2010年才被中國超越.

日本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了持續(xù)長達30年的高度增長,被譽為“日本戰(zhàn)后經濟奇跡I960年代內

閣總理池田勇人提出所得倍增計劃,此后經濟保持平均10%的增長,目前日本擁有的絕大多數(shù)世界知名的

跨國企業(yè)都誕生于這一時期.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經濟仍有平均5%的增長.1980年代則平

均增長4%.

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于不景氣,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

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

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經濟的景氣景象一直擴大,創(chuàng)下了戰(zhàn)后最長的景氣復蘇期

紀錄,不少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好業(yè)績.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日本的資源和經濟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例:日本缺乏自然資源,但是依靠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以及多港灣的優(yōu)

勢,大力發(fā)展海上運輸,進口原料,出口工業(yè)產品,是經濟得到高速發(fā)展.

分析:日本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靠進口,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運、發(fā)達的科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