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現(xiàn)代翻譯版本_第1頁
中庸全文及現(xiàn)代翻譯版本_第2頁
中庸全文及現(xiàn)代翻譯版本_第3頁
中庸全文及現(xiàn)代翻譯版本_第4頁
中庸全文及現(xiàn)代翻譯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引言:《中庸》的地位與核心思想《中庸》是儒家經(jīng)典“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之一,相傳為孔子之孫孔伋(子思)所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全書共三十三章,以“中庸”為核心,探討了人性、道德、教育與社會和諧的關系,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基礎?!爸杏埂币辉~,最早見于《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解釋為“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即“中”是不偏不倚的平衡狀態(tài),“庸”是恒常不變的道理。《中庸》的核心思想是“致中和”,即通過修養(yǎng)達到“中”(內心的平衡)與“和”(行為的適度)的境界,實現(xiàn)天地萬物的和諧。本文將逐章呈現(xiàn)《中庸》原文、現(xiàn)代翻譯、關鍵注釋及思想解讀,力求兼顧學術嚴謹性與現(xiàn)代實用性,為讀者理解《中庸》的智慧提供參考。二、《中庸》原文及現(xiàn)代翻譯(分章)第一章天命章(總綱)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F(xiàn)代翻譯上天賦予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修養(yǎng)并踐行道叫做“教”。道,是片刻都不能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君子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要謹慎自持,在別人聽不到的地方也要心懷敬畏。沒有比隱秘之處更易顯露的,沒有比細微之事更易彰顯的,所以君子在獨處時更要嚴守道德。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叫做“中”(內心的平衡);表現(xiàn)出來以后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行為的適度)?!爸小笔翘煜氯f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能各安其位,萬物就能生長繁育。注釋1.天命:上天賦予的自然稟賦,并非“天的命令”,而是人先天的本性(如仁、義、禮、智等道德屬性)。2.率性:遵循本性,“率”讀作“shuài”,意為“順著、遵循”。3.慎獨:在獨處時謹慎不茍,是儒家修身的核心方法(《大學》亦強調“慎獨”)。4.中節(jié):符合節(jié)度,“中”讀作“zhòng”,意為“符合”;“節(jié)”指禮儀、道德的規(guī)范(如《禮記》中的“禮之用,和為貴”)。解讀本章是《中庸》的總綱,構建了“性→道→教”的理論體系:“天命之謂性”:人性是先天賦予的,具有普遍性(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率性之謂道”:道是人性的自然延伸,不是外在的強制(如“己欲立而立人”,《論語》)?!靶薜乐^教”:教育的目的是修養(yǎng)本性,而非改變人性(如“因材施教”,《論語》)?!吧鳘殹笔切奚淼年P鍵——人在無人監(jiān)督時,更能體現(xiàn)真實的道德水平(如現(xiàn)代社會的“自律”)?!爸泻汀笔亲罡呔辰纾簝刃钠胶猓ㄖ校袨檫m度(和),就能實現(xiàn)天地萬物的和諧(如現(xiàn)代社會的“生態(tài)平衡”“人際關系和諧”)。本章思想對現(xiàn)代的啟發(fā):自律:“慎獨”提醒人們在獨處時保持自我約束(如職場中的“誠信”)。情緒管理:“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強調情緒的自我調控;“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倡導情緒表達的適度(如避免“情緒失控”)。第二章君子中庸章原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現(xiàn)代翻譯孔子說:“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小人違背中庸之道。君子的中庸,是指君子能隨時保持適度;小人違背中庸,是指小人肆無忌憚(毫無節(jié)制)?!弊⑨?.時中:隨時保持適度,“時”指“隨時、適時”,“中”指“適度”(如“因材施教”中的“適時”)。2.無忌憚:無所畏懼、毫無節(jié)制(如“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解讀本章對比君子與小人的行為:君子“時中”:能根據(jù)情境調整行為,保持適度(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論語》)。小人“無忌憚”:放縱本性,毫無節(jié)制(如“損人利己”“違法亂紀”)?,F(xiàn)代啟發(fā):“時中”不是“折中主義”,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職場中“靈活應對”而非“墨守成規(guī)”);“無忌憚”則警示人們避免“過度放縱”(如“消費主義”中的“盲目攀比”)。第三章中庸至德章原文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藗兒苌倌荛L期堅持它了。”注釋1.至矣乎:達到極點了啊,強調中庸的崇高地位。2.鮮:少,讀作“xiǎn”。解讀本章強調中庸的“至德”地位——它是最高的道德標準,但很少有人能長期堅持。原因在于:中庸不是“平庸”,而是“適度”,需要極高的自我修養(yǎng)(如“過猶不及”,《論語》)?,F(xiàn)代社會的“極端化”傾向(如“非黑即白”的思維),導致人們難以保持“適度”(如“內卷”與“躺平”的極端選擇)。啟發(fā):中庸不是“妥協(xié)”,而是“平衡”(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競爭與合作的平衡)。第四章道之不行章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道不能推行,我知道原因了:聰明的人做得過頭,愚笨的人做得不夠。道不能顯明,我知道原因了:賢能的人做得過頭,不賢的人做得不夠。人人都要吃飯,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品嘗出味道。”注釋1.知者:聰明的人,“知”通“智”。2.不肖者:不賢的人,“肖”意為“像”,指不像賢人那樣行事。3.知味:品嘗出味道,比喻理解道的精髓。解讀本章分析“道不行”的原因:極端化:聰明的人(知者)為了顯示自己,往往過度踐行道(如“矯枉過正”);愚笨的人(愚者)則因能力不足,無法達到道的要求。偏差:賢能的人(賢者)過于追求完美,反而偏離了道的本質;不賢的人(不肖者)則因懶惰或無知,無法踐行道?!叭四伙嬍骋?,鮮能知味也”是比喻:道就像“飲食”,人人都需要,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其精髓(如現(xiàn)代社會的“快餐文化”,人們追求“快速”,卻忽略了“品質”)。本章對現(xiàn)代的啟發(fā):避免極端:無論是“過度努力”還是“放棄努力”,都不符合中庸之道(如“內卷”是“過之”,“躺平”是“不及”)。回歸本質:做事情要抓住核心(如“吃飯”的本質是“營養(yǎng)”,而非“排場”;工作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價值”,而非“升職加薪”)。第五章道其不行章原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現(xiàn)代翻譯孔子說:“道大概是不能推行了吧!”注釋無(本章為感嘆句,承上啟下)。解讀本章是孔子對“道不行”的感嘆,表達了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但這種感嘆并非絕望,而是激勵人們繼續(xù)踐行道(如“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現(xiàn)代啟發(fā):即使理想難以實現(xiàn),也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如“誠信”“善良”)。第六章舜其大知章原文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現(xiàn)代翻譯孔子說:“舜真是有大智慧啊!他喜歡詢問別人的意見,善于觀察身邊的言論;隱藏別人的壞處,宣揚別人的好處;把握事物的兩個極端,用中間的方法治理百姓——這就是舜成為舜的原因吧!”注釋1.邇言:身邊的言論,“邇”意為“近”。2.執(zhí)其兩端:把握事物的兩個極端(如“過”與“不及”)。3.用其中:采用中間的方法(即中庸之道)。解讀本章以舜為例,說明“大知”(大智慧)的內涵:好問:虛心向別人學習(如“不恥下問”,《論語》)。察邇言:善于從身邊的小事中汲取智慧(如“細節(jié)決定成敗”)。隱惡揚善:包容別人的缺點,肯定別人的優(yōu)點(如“寬以待人”)。執(zhí)兩用中:避免極端,采用中間的方法(如“協(xié)商”“妥協(xié)”解決問題)。現(xiàn)代啟發(fā):領導力:管理者要“好問”(傾聽員工意見)、“察邇言”(關注基層聲音)、“執(zhí)兩用中”(平衡各方利益)。人際關系:“隱惡揚善”能促進和諧(如避免“背后說人壞話”,多贊美別人)。第七章回之為人章原文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顏回的為人,選擇了中庸之道,一旦學到好的品德,就牢牢地記在心里,不會丟失?!弊⑨?.回:顏回,孔子的弟子,以“好學”“德行”著稱(《論語》中“賢哉回也”)。2.拳拳服膺:牢牢地記在心里,“拳拳”意為“懇切”,“服膺”意為“放在心里”。解讀本章以顏回為例,說明“踐行中庸”的方法:選擇中庸:明確人生的方向(如“志于道”,《論語》)。堅持善德:一旦學到好的品德,就持之以恒(如“吾道一以貫之”,《論語》)?,F(xiàn)代啟發(fā):目標明確: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如“誠信”“責任”)。持之以恒:堅持做好事(如“日行一善”)。第八章子路問強章原文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現(xiàn)代翻譯子路問什么是“強”??鬃诱f:“是南方的強呢?還是北方的強呢?或者是你認為的強呢?用寬容柔和的態(tài)度教育別人,不報復無理的人,這是南方的強,君子具有這種強。穿著鎧甲,拿著武器,戰(zhàn)死也不后悔,這是北方的強,強者具有這種強。所以,君子與人和諧相處但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正的強??!保持中立而不偏倚,這才是真正的強啊!國家有道時,不改變自己的志向,這才是真正的強??!國家無道時,至死也不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這才是真正的強??!”注釋1.子路:孔子的弟子,以“勇敢”著稱(《論語》中“子路性鄙,好勇力”)。2.衽金革:穿著鎧甲,拿著武器,“衽”意為“穿著”,“金革”指兵器。3.和而不流:與人和諧相處但不隨波逐流(《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4.不變塞:不改變自己的志向,“塞”意為“閉塞”,指困境中的志向。解讀本章通過“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的對比,說明“真正的強”是“君子之強”:南方之強:寬容柔和(如“以德報怨”),但缺乏原則。北方之強:勇敢剛硬(如“以直報怨”),但過于極端。君子之強:和而不流(和諧但有原則)、中立不倚(平衡不偏倚)、不變塞(堅持志向)、至死不變(堅守節(jié)操)。現(xiàn)代啟發(fā):真正的“強”不是“武力”或“強勢”,而是“內心的堅定”(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際關系:“和而不流”——既要與他人和諧相處,又要保持自己的原則(如避免“討好型人格”)。第九章子曰中庸章原文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藗兒苌倌荛L期堅持它了。”注釋無(本章重復第一章的感嘆,強調中庸的重要性)。解讀本章是第一章的呼應,再次強調中庸的“至德”地位。孔子的感嘆,反映了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人們往往追求“極端”(如“過”或“不及”),而忽略了“適度”的重要性。現(xiàn)代社會中,“極端化”現(xiàn)象依然存在(如“鍵盤俠”的“非黑即白”、“消費主義”的“過度消費”),因此,中庸之道的“適度”思想更顯珍貴。第十章子路問君子章原文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現(xiàn)代翻譯子路問什么是“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保持恭敬的態(tài)度?!弊勇氛f:“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使別人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使百姓安樂。修養(yǎng)自己使百姓安樂,即使是堯舜這樣的圣人,也還擔心做不到呢!”注釋1.修己以敬:修養(yǎng)自己,保持恭敬的態(tài)度(如“敬事而信”,《論語》)。2.安人:使別人安樂(如“己欲立而立人”,《論語》)。3.安百姓:使百姓安樂(如“仁政”,《孟子》)。4.病諸:擔心做不到,“病”意為“擔心”,“諸”意為“之乎”。解讀本章通過子路與孔子的對話,闡述了“君子”的三個層次:修己以敬:自我修養(yǎng)(基礎)。修己以安人:關愛他人(擴展)。修己以安百姓:服務社會(最高境界)?!靶藜阂园舶傩铡笔蔷拥慕K極目標,即使是堯舜這樣的圣人,也擔心做不到——這說明“服務社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F(xiàn)代啟發(fā):個人成長:從“自我修養(yǎng)”開始(如“誠信”“善良”)。社會責任:從“關愛他人”擴展到“服務社會”(如志愿者活動、公益事業(yè))。第十一章君子之道章原文子曰:“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对姟吩疲骸S飛戾天,魚躍于淵?!云渖舷虏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君子的道,廣泛而又隱秘。即使是愚笨的夫婦,也能知道一些;但說到它的極致,即使是圣人也有不知道的地方。即使是不賢的夫婦,也能踐行一些;但說到它的極致,即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人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所以,君子說的‘大’,天下沒有能承載的;說的‘小’,天下沒有能破解的?!对娊?jīng)》說:‘老鷹飛向天空,魚兒躍入深淵?!@是說君子的道上下都很顯明。君子的道,從夫婦之間開始,到了極致,就能通達天地?!弊⑨?.費而隱:廣泛而隱秘,“費”意為“廣泛”,“隱”意為“隱秘”(指道的普遍性與深刻性)。2.夫婦:指普通百姓(“夫”為丈夫,“婦”為妻子)。3.鳶飛戾天:老鷹飛向天空,“鳶”指老鷹,“戾”意為“至”。4.造端:開始,“造”意為“開始”,“端”意為“起點”。解讀本章闡述“君子之道”的特點:普遍性(費):道存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如“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深刻性(隱):道的極致是圣人也難以完全理解的(如“及其至也,雖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貫通性:道從“夫婦之間”(日常生活)開始,到“察乎天地”(宇宙萬物)結束(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F(xiàn)代啟發(fā):道在身邊:不要追求“高深”的道理,要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如“孝順父母”“尊重他人”)。終身學習:道的深刻性需要終身探索(如“活到老,學到老”)。第十二章道不遠人章原文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对姟吩疲骸タ路タ?,其則不遠?!瘓?zhí)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現(xiàn)代翻譯孔子說:“道不會遠離人。人如果為了追求道而遠離人,就不能稱為道了。《詩經(jīng)》說:‘砍斧柄啊砍斧柄,它的樣子就在眼前。’拿著斧柄去砍斧柄,斜著眼睛看,還是覺得遠。所以,君子用別人的行為來治理別人,只要改正了就停止。忠恕之道離道不遠,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君子的道有四個方面,我(孔子)一個都沒有做到:要求兒子對待父親的,我沒有做到;要求臣子對待君主的,我沒有做到;要求弟弟對待哥哥的,我沒有做到;要求朋友先做的,我沒有做到。踐行平凡的道德,謹慎地說平凡的話;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努力;有多余的地方,不敢用盡。說話要顧及行動,行動要顧及說話,君子怎么能不忠厚老實呢!”注釋1.伐柯:砍斧柄,“柯”意為“斧柄”。2.其則不遠:它的樣子就在眼前,“則”意為“樣子”。3.忠恕:“忠”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4.庸德:平凡的道德,“庸”意為“平凡”。5.慥慥:忠厚老實的樣子,讀作“zào”。解讀本章核心是“道不遠人”:道存在于人與人的關系中(如“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不要追求“遠離人”的道(如“出世”的道)。忠恕之道是“道不遠人”的具體體現(xià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凹河⒍⑷恕保ㄖ遥?。孔子說自己“未能一焉”,是自謙的話,目的是激勵人們踐行道?,F(xiàn)代啟發(fā):道在人際關系中:不要“獨善其身”,要關注與他人的互動(如“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際關系的黃金法則(如職場中的“換位思考”)。第十三章君子之道章(續(xù))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对姟吩疲骸捌拮雍煤?,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弊釉唬骸案改钙漤樢雍?!”現(xiàn)代翻譯君子的道,就像走很遠的路必須從近處開始,就像登很高的山必須從低處開始?!对娊?jīng)》說:“妻子兒女感情好,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和諧。兄弟之間很團結,和樂又親密。讓你的家庭幸福,讓你的妻子兒女快樂?!笨鬃诱f:“這樣父母就會順心了吧!”注釋1.辟如:比如,“辟”通“譬”。2.自邇:從近處開始,“邇”意為“近”。3.自卑:從低處開始,“卑”意為“低”。4.翕:團結,讀作“xī”。5.耽:親密,讀作“dān”。6.妻孥:妻子兒女,“孥”讀作“nú”。解讀本章用“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的比喻,說明“踐行道”的方法:從近處開始:道不是“高遠”的,而是從“家庭”開始(如“妻子好合”“兄弟既翕”)。從低處開始:道不是“困難”的,而是從“平凡”的事情開始(如“照顧家人”“關愛朋友”)?!案改钙漤樢雍酢保喝绻彝ズ椭C,父母就會順心——這說明“家庭和諧”是“道”的基礎(如“齊家”是“治國”的基礎,《大學》)?,F(xiàn)代啟發(fā):踐行道從“家庭”開始:比如“孝順父母”“關愛配偶”“教育子女”。踐行道從“平凡”開始:比如“打掃房間”“做飯”“陪家人聊天”。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章原文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爆F(xiàn)代翻譯君子安于現(xiàn)在的位置做事,不羨慕外面的位置。處于富貴的位置,就做富貴的事;處于貧賤的位置,就做貧賤的事;處于夷狄的位置,就做夷狄的事;處于患難的位置,就做患難的事。君子無論處于什么位置,都能自得其樂。在上位,不欺凌下屬;在下位,不攀附上級;端正自己而不要求別人,就不會有怨恨。上不抱怨天,下不責怪人。所以,君子安于平凡的位置等待命運的安排,小人則冒險去追求僥幸的成功??鬃诱f:“射箭就像君子的行為,沒有射中目標,就要反過來檢查自己(的動作)?!弊⑨?.素其位:安于現(xiàn)在的位置,“素”意為“平素”,指現(xiàn)在的位置。2.夷狄: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此處指偏遠地區(qū))。3.陵下:欺凌下屬,“陵”意為“欺凌”。4.援上:攀附上級,“援”意為“攀附”。5.居易:安于平凡的位置,“易”意為“平凡”。6.徼幸:追求僥幸,“徼”讀作“jiǎo”。7.正鵠:目標,“正”指靶心,“鵠”指箭靶(此處比喻“道”)。解讀本章核心是“素其位而行”:安于現(xiàn)狀: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做好當前的事”(如“在其位,謀其政”,《論語》)。自得其樂:無論處于什么位置,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如“貧賤不能移”,《孟子》)。反求諸己:遇到問題,先檢查自己(如“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現(xiàn)代啟發(fā):做好當前的事:比如學生要“好好學習”,職場人要“認真工作”,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位置”(如“羨慕別人的高薪”而忽略自己的成長)。反求諸己:遇到問題,不要抱怨別人(如“工作沒做好”,先找自己的原因,再找外界的原因)。第十五章君子之道章(續(xù))原文君子之道,其淡如水,其味如醴,其用如神。小人之道,其濃如酒,其味如酸,其用如鬼?,F(xiàn)代翻譯(注:本章原文存在爭議,通行本《中庸》無此章,此處采用部分版本的補充。)君子的道,像水一樣清淡,像甜酒一樣醇厚,作用神奇。小人的道,像酒一樣濃烈,像酸一樣刺鼻,作用邪惡。注釋無(本章為補充內容,僅供參考)。解讀本章用“水”與“酒”的比喻,對比君子與小人的道:君子之道:清淡(不張揚)、醇厚(有內涵)、神奇(有益)。小人之道:濃烈(張揚)、刺鼻(有害)、邪惡(損人)。現(xiàn)代啟發(fā):“清淡”的生活更長久(如“簡單生活”),“濃烈”的生活易衰?。ㄈ纭斑^度消費”)。第十六章鬼神之為德章原文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对姟吩疲骸裰袼?,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現(xiàn)代翻譯孔子說:“鬼神的德行,真是盛大啊!看它看不見,聽它聽不到,但它體現(xiàn)在萬物中,沒有遺漏。讓天下的人,齋戒沐浴,穿著整齊的衣服,來承接祭祀。鬼神的樣子洋洋灑灑,好像在天上,好像在左右?!对娊?jīng)》說:‘鬼神的到來,不可猜測,怎么能厭惡呢!’細微的東西能顯明,真誠的東西不可掩蓋,就像這樣啊!”注釋1.鬼神:此處指“天地之神”(如“天神”“地祇”),而非“鬼魂”。2.齊明:齋戒沐浴,“齊”通“齋”。3.盛服:穿著整齊的衣服。4.洋洋乎:盛大的樣子。5.格思:到來,“格”意為“至”,“思”為語氣詞。6.度思:猜測,“度”意為“推測”。7.矧:況且,讀作“shěn”。8.射思:厭惡,“射”通“斁”,意為“厭惡”。9.揜:掩蓋,讀作“yǎn”。解讀本章通過“鬼神”的比喻,說明“誠”的重要性:鬼神“視之弗見,聽之弗聞”,但“體物而不可遺”——就像“誠”,看不見摸不著,但體現(xiàn)在萬物中(如“真誠”的人,別人能感受到)?!拔⒅@,誠之不可揜”:細微的真誠能顯明,不可掩蓋(如“細節(jié)中的真誠”,比“表面的熱情”更能打動人)?,F(xiàn)代啟發(fā):“誠”是做人的根本(如“誠信”“真誠”),即使別人看不見,也能體現(xiàn)在行為中(如“職場中的“靠譜”)。第十七章舜其大孝章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圣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对姟吩疲骸螛肪?,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蚀蟮抡弑厥苊??!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舜真是大孝?。∷牡滦惺鞘ト耍匚皇翘熳?,富有天下,宗廟祭祀他,子孫保全他。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能得到他的位置,一定能得到他的俸祿,一定能得到他的名聲,一定能得到他的壽命。所以,上天生長萬物,一定根據(jù)它的材質來厚待它。所以,栽種的人培養(yǎng)它,傾斜的人傾覆它。《詩經(jīng)》說:‘快樂的君子,有美好的德行。適合百姓,適合他人,從上天得到俸祿。保佑他,命令他,從上天重申他的使命?!?,有大德的人一定能接受天命?!弊⑨?.宗廟饗之:宗廟祭祀他,“饗”意為“祭祀”。2.因其材而篤焉:根據(jù)它的材質來厚待它,“材”意為“材質”,“篤”意為“厚待”。3.栽者培之:栽種的人培養(yǎng)它,“栽”意為“栽種”,“培”意為“培養(yǎng)”。4.傾者覆之:傾斜的人傾覆它,“傾”意為“傾斜”,“覆”意為“傾覆”。5.憲憲:美好的樣子,讀作“xiàn”。6.申之:重申,“申”意為“重復”。解讀本章以舜為例,說明“大德必受命”:舜有“大孝”的德行(如“孝感天地”,《史記·五帝本紀》),所以得到了“天子”的位置、“富有四海”的俸祿、“圣人”的名聲、“長壽”的壽命?!疤熘铮匾蚱洳亩V焉”:上天對待萬物,一定根據(jù)它的材質來厚待它(如“有德者得位”“有才者得祿”)?,F(xiàn)代啟發(fā):德行是成功的基礎:“大德必得其位”(如職場中的“晉升”,往往屬于“有德有才”的人)。努力必有回報:“栽者培之”(如“付出努力”,一定會得到“培養(yǎng)”)。第十八章武王周公章原文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爆F(xiàn)代翻譯孔子說:“沒有憂愁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他有王季做父親,有武王做兒子;父親開創(chuàng)了事業(yè),兒子繼承了事業(yè)。武王繼承了大王、王季、文王的事業(yè),一旦穿上鎧甲作戰(zhàn),就得到了天下,自身沒有失去天下的顯名。他尊為天子,富有天下,宗廟祭祀他,子孫保全他。武王晚年接受天命,周公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行,追封大王、王季為王,用天子的禮儀祭祀祖先。這種禮儀,普及到諸侯、大夫、士、庶人。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安葬用大夫的禮儀,祭祀用士的禮儀;父親是士,兒子是大夫,安葬用士的禮儀,祭祀用大夫的禮儀。一年的喪期,普及到大夫;三年的喪期,普及到天子;父母的喪期,沒有貴賤之分,都是一樣的?!弊⑨?.文王:周文王,周武王的父親,周朝的開創(chuàng)者。2.王季:周文王的父親,周太王的兒子。3.武王:周武王,周文王的兒子,周朝的建立者。4.纘:繼承,讀作“zuǎn”。5.緒:事業(yè),讀作“xù”。6.壹戎衣:一旦穿上鎧甲作戰(zhàn),“壹”意為“一旦”,“戎衣”指鎧甲。7.追王:追封為王,“王”讀作“wàng”。8.期之喪:一年的喪期,“期”讀作“jī”。9.三年之喪:三年的喪期(如“父母之喪”)。解讀本章通過“文王、武王、周公”的例子,說明“孝道”與“禮儀”的重要性:文王的“無憂”:因為父親(王季)開創(chuàng)了事業(yè),兒子(武王)繼承了事業(yè),實現(xiàn)了“父作之,子述之”的孝道。武王的“成功”:繼承了祖先的事業(yè),通過戰(zhàn)爭得到了天下,保持了“顯名”(如“周武王”的稱號)。周公的“禮儀”:制定了“喪葬禮儀”,強調“貴賤有別”但“父母之喪無貴賤”(如“父親是大夫,兒子是士,安葬用大夫的禮儀,祭祀用士的禮儀”——體現(xiàn)“地位”的差異;“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體現(xiàn)“孝道”的平等)?,F(xiàn)代啟發(fā):孝道:“父作之,子述之”——繼承父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如“勤奮”“善良”)。禮儀:“貴賤有別”但“平等”——禮儀要符合身份(如“職場中的禮儀”),但“父母之喪”等重要場合,沒有貴賤之分(如“尊重父母”是每個人的義務)。第十九章子曰武王章原文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事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現(xiàn)代翻譯孔子說:“武王、周公,真是達到了‘達孝’的境界??!所謂孝,就是善于繼承別人的志向,善于敘述別人的事情。春秋兩季修建祖廟,陳列宗器,擺設裳衣,進獻時鮮的食物。宗廟的禮儀,是用來排列昭穆順序的;排列爵位,是用來辨別貴賤的;排列事情,是用來辨別賢能的;旅酬時晚輩向長輩敬酒,是用來惠及晚輩的;宴會上按年齡排列座位,是用來排列長幼的。登上祖先的位置,行祖先的禮儀,奏祖先的音樂,尊敬祖先所尊敬的人,愛祖先所愛的人,侍奉死者像侍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