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總復習講義(中圖版)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1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講義(中圖版)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2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講義(中圖版)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3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講義(中圖版)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4頁
高考地理總復習講義(中圖版)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9課時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大氣環(huán)流

(1)概念: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2)成因:太陽輻射、地球自轉(zhuǎn)、地面性質(zh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太陽輻射

是大氣環(huán)流的根本原因。

(3)單一的閉合環(huán)流

①成因:地球表面性質(zhì)均勻且地球不皿,僅受地表熱量分布不均的影響。

②形成過程:赤道地區(qū)地表接受太陽輻射最多,終年高溫,大氣受熱膨脹上升,

高空形成施壓;兩極地區(qū)接受太陽輻射少,溫度低,大氣收縮冷卻上沉,高空形

成低壓;大氣由赤道上空流向兩極.上空;在近地面,赤道地區(qū)形成低壓,兩極地

區(qū)形成高壓,大氣由兩極流向赤道;在赤道和兩極之間形成單一的閉合環(huán)流。

③在下圖中繪制赤道與極地之間的單圈環(huán)流。

答案

2.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1)三圈環(huán)流的成因:主要受地表熱量分布不均及地較偏向力的影響。

(2)形成與分布(以北半球為例)

①在上圖中適當位置填上氣壓帶的名稱。

②在上圖中適當位置畫出風向。

③在上圖中適當位置標注極鋒,并畫出極鋒鋒面。

答案

(3)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

①原因: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隨李芭變化而呈規(guī)律性的南北移動。

②規(guī)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冬季的移。

指點迷津熱力環(huán)流、二圈環(huán)流、大氣環(huán)流的區(qū)別

圖文拓展在極地俯視圖中判斷氣壓帶、風帶

氣壓帶、風帶在不同的變式圖中呈現(xiàn)不同的分布特點,如上圖所示(箭頭表示風帶)。

方法技巧號法識記風帶的分布

全球風帶可以利用巧記,即風向右偏的位于北半球,風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

如下圖所示:

特別提醒氣壓帶、風帶的移動

氣壓帶和風帶移動的緯度數(shù)小于太陽直射點移動的緯度數(shù),移動幅度為5-1()個

緯度。判斷季節(jié)可參照副熱帶高氣壓帶與30°N的位置,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在30°N

以北,為北半球夏季;在3(TN以南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過中間為春、秋季。

考點氣壓帶、風帶的判讀

?精講點撥

1.抓“動力”——突破氣壓帶形成

(1)熱力型成因:與溫度有關(guān),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

①赤道低氣壓帶:近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

②極地高氣壓帶:近地面冷卻,空氣收縮下沉。

(2)動力型成因:與溫度無關(guān),與氣流垂直運動有關(guān).氣流上升,則氣壓低:氣流

下沉,則氣壓高。

①副熱帶高氣壓帶:高空氣流堆積下沉而成。

②副極地低氣壓帶:近地面暖空氣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轉(zhuǎn)”——突破風帶、風向

在氣壓帶、風帶分布圖中,先依據(jù)高、低氣壓帶的分布確定風帶的水平氣壓梯度

力方向,再根據(jù)所在半球確定偏轉(zhuǎn)方向從而判定風帶的具體風向。(下圖)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斷

(1)記憶—看緯度位置:緯線0。、30。、60。、90。附近分別是赤道低氣壓帶、副熱

帶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

(2)辨別——看相間特點:氣壓帶是高低壓相間分布;氣壓帶和風帶是相間分布。

(3)判斷一看圖形特點:氣壓帶和風帶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近

年來,高考常涉及局部圖和變式圖的考查,但大都離不開以下三種類型。

4.抓“移動”——突破季節(jié)影響

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發(fā)生季節(jié)變化,如下圖所示:

[方法技巧]氣壓帶、風帶的判斷方法

(1)位置法:如回歸線附近一般是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附近為赤道低氣壓帶,中

緯度為西風帶等。

(2)時間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緯30。一40。大陸西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歐亞大

陸東岸為夏季風,副熱帶高氣壓帶在中國東部地區(qū)向北逐漸推移,澳大利亞西北

部為東南風等。

(3)特征法:如西南風可能是盛行西風‘,少雨地區(qū)可能是高壓控制,山地背風坡降

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體的風向和風帶等。

■典題感悟

[典例](2023?全國乙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要求。

夏威夷島人口密度低,以第三產(chǎn)業(yè)為主。該島海拔2400米以上區(qū)域常年受副熱

帶高壓控制,1800米以下區(qū)域受信風控制。下圖示意夏威夷島位置與地形。

從大氣環(huán)流角度,分析該島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對觀測數(shù)據(jù)未構(gòu)成明顯干擾的原

因。(8分)

I關(guān)鍵能力提升一

信息的獲取與解讀、邏輯推理。進行圖圖轉(zhuǎn)換,發(fā)現(xiàn)觀測站和村鎮(zhèn)所處的大氣環(huán)

流是不同的。

地點大氣環(huán)流影響

觀測站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近地面的二氧化碳難以上升

村鎮(zhèn)受東北信風控制排放的少量二氧化碳易被風吹散

答案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較低海拔(1800米以下)區(qū)域,受信風控制易

擴散。觀測站海拔高于3000米,受副熱帶高壓的下沉氣流控制,較低海拔區(qū)域

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難以向觀測站擴散。

考向一氣壓帶、風帶的分布

下圖為某日南半球部分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其中①?③分別代表氣壓帶或

風帶。讀圖,完成1?3題。

1.該日,北半球正處于()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D

解析由圖可知,②位于30圖附近,應該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③為西風帶,圖中

顯示,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0%以南,因此此時為南半球的夏季,對應北半球的

C.天津逐漸進入冬季

D.氣壓帶、風帶向南移

答案B

解析自甲圖至乙圖,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動,B正確,排除D;氣壓帶、風帶

向北移動反映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排除A;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逐漸

進入夏季,排除C。

課時作業(yè)

(分值:55分)

選擇題每題3分。

【A好題精選】

讀沿0。經(jīng)線(部分)大氣環(huán)流示意圖,完成1?2題。

I.圖中甲處為()

A.極地高氣壓帶B.副極地低氣壓帶

C.副熱帶高氣壓帶D.赤道低氣壓帶

答案B

解析據(jù)圖可知,甲為冷暖氣團相遇的地方,可判斷為6CTN附近的副極地低氣

壓帶,B正確。極地高氣壓帶位于9()。緯線附近,副熱帶高氣壓帶位于3()。緯線附

近,赤道低氣壓帶位于()。緯線附近,八、C、D錯誤。

2.乙風向最可能是()

A.東北風B.東南風

C.西北風D.西南風

答案D

解析據(jù)圖可知,乙風帶地處北半球中緯度西風帶內(nèi),風向為西南風。故選D。

(2025?湖北武漢期中)熱帶輻合帶是南北兩半球信風氣流形成的輻合地帶的總稱。

熱帶輻合帶氣流在赤道南、北產(chǎn)生一串氣流漩渦,分為季風輻合帶和信風輻合帶

兩種類型。下圖為全球全年熱帶輻合帶位置。完成3?5題。

3.判斷圖示輻合帶的季節(jié)(北半球)與類型()

A.甲春季信風輻合帶

B.乙夏季季風輻合帶

C.丙秋季季風輻合帶

D.丁冬季信風輻合帶

答案D

解析熱帶輻合帶是南北兩半球信風氣流形成的輻合地帶,由所學知識可知,氣

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南北移動,信風帶也隨之移動,因此熱帶輻合帶

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南北移動。讀圖可知,甲、乙兩圖,輻合帶在北半球,氣壓

帶、風帶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因此兩圖季節(jié)為北半球夏季,A錯誤。同理,丙、

丁輻合帶在南半球,因此季節(jié)為北半球冬季,C錯誤。甲、丙輻合帶是信風越過

赤道受到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后偏轉(zhuǎn)成為西南風,東北信風越

過赤道后偏轉(zhuǎn)成為西北風,由于其轉(zhuǎn)變具備季節(jié)性周期變化,形成季風,形成的

熱帶輻合帶屬于季風輻合帶。乙、丁兩圖中是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輻合帶,D正

確,R錯誤。

4.與季風輻合帶相比,信風輻合帶()

①風力?、陲L力大③偏東風④偏西風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信風輻合帶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和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直接形成的氣流匯合

區(qū),輻合帶中吹偏東風;季風輻合帶是信風跨越赤道到達南北半球后,由于地轉(zhuǎn)

偏向力作用改變了方向,由偏東風而轉(zhuǎn)為偏西風,在由偏東風到偏西風的過渡區(qū)

中,風速通常都比較小,加之其與信風形成了風向相對氣流匯合區(qū),在這樣的匯

合區(qū)中風速很小。綜上可知,正確的為②③,B正確,A、C、D錯誤。

5.在輻合帶控制下的地區(qū),出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是()

A.氣流不穩(wěn),海面風浪很大

B.風力不大,氣象災害罕見

C.氣流匯合,云帶綿延千里

D.對流運動明顯,天氣穩(wěn)定

答案C

解析輻合帶屬于低壓地區(qū),風力較小,海面比較平靜,A錯誤。熱帶低壓控制,

風力不大,氣旋容易形成,可能發(fā)展形成氣象災害,如臺風,B錯誤。沿著低壓

區(qū),氣流匯合,在輻合帶上,空氣對流上升形成積雨云,形成綿延千里的云帶,

C正確。對流運動生成和發(fā)展,天氣不穩(wěn)定,D錯誤。

無風帶是指無盛行風向,氣流以垂直運動為主的地區(qū)。下圖為“7月無風帶分布

示意圖”,箭頭表示該地區(qū)7月盛行風向。讀圖,完成6?7題。

6.下列關(guān)于甲、乙無風帶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氣流垂直運動不同

B.天氣狀況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氣候特征相同

答案A

解析甲地為赤道低氣壓帶,常年盛行上升氣流,形成終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

氣候;乙地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由于空氣動力原因,常年盛行下沉氣流,形成終

年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兩地氣流垂直運動不同,A項正確。

7.下列關(guān)于丙、丁兩地盛行風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丁地盛行風可能影響我國西南地區(qū)

B.丙地盛行風越過赤道,形成東南信風

C.丁地盛行風強弱與夏威夷高壓有關(guān)

D.在丙地盛行風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答案A

解析丁地的盛行風是由于氣壓帶、風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

轉(zhuǎn)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西南季風,我國的西南地區(qū)夏季受來自印度洋西南季風的

影響,高溫多雨;丙地盛行風越過赤道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向左偏,形成西北風;

在丙地東北信風的影響下形成北赤道暖流,據(jù)此判斷A項正確。

下圖是小明同學在學習大氣環(huán)流時手繪的北半球關(guān)季節(jié)三周環(huán)流示意圖。讀圖,

完成8?9題。

8.甲、乙示意風帶,其盛行風向分別為()

A.東南風、西北風B.東南風、西南風

C.東北風、西南風D.東北風、西北風

答案c

解析甲風帶位于0°-30°N之間,其盛行風向為東北風,乙風帶位于30°N-60°N

之間,其盛行風向為西南風,C項正確。

9.圖中氣流運動方向表示錯誤的是()

A.①B.②

C.③D.@

答案C

解析圖中乙為中緯度大氣環(huán)流圈,高空大氣應由高緯流向低緯,C項符合題意。

10.(2025?河北涿州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7月12日—17日,受低氣壓“貝恩德”影響,德國西部和西南部地區(qū)出

現(xiàn)強降雨,造成洪澇、山體滑坡,此前德國常年風調(diào)雨順。德國氣象局發(fā)言人說:

“我們已經(jīng)有100年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降雨了°”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表示,氣

候變化是2023年夏季席卷西歐地區(qū)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全球氣候變化會

導致高壓或低壓系統(tǒng)在某地停留時間更長。下圖為“德國局部地區(qū)地圖”。

(1)簡述影響該區(qū)域的主要風帶的形成過程。(4分)

(2)從地理位置和大氣環(huán)流角度,分析德國西部地區(qū)常年風調(diào)雨順的原因。(6分)

(3)影響該區(qū)域的主要風帶的強弱會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說明其變化特點并說明理

由。(6分)

答案(1)影響該區(qū)域的主要風帶為中緯西風帶,中緯西風帶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

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受副熱帶高氣壓的驅(qū)動,氣流向高緯度地區(qū)流動;在流

動過程中,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不斷發(fā)生偏轉(zhuǎn),形成了西南風。

(2)位于亞歐大陸西部,常年受中緯西風帶控制,降水量較均勻(季節(jié)變化?。?;德

國位于西風帶的中軸帶,西風帶的南北移動對其影響很??;西風帶常年風力、風

向穩(wěn)定。

(3)特點:冬季強,夏季弱。理由:冬季南北溫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因而風

力強,盛行西風勢力強;夏季南北溫差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因而風力弱,盛

行西風勢力弱。

解析第(1)題,圖示區(qū)域受盛行西風帶控制,西風帶形成的動力是副熱帶高氣壓

帶與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形成的氣壓差,氣流向副極地低氣壓帶運動過程中受地

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形成西南風。第(2)題,從地理位置上看,德國西部在歐洲西部,

終年受中緯西風帶控制,西風帶常年風力、風向穩(wěn)定,全年溫和多雨,冬不冷,

夏不熱,氣溫年較差小,降水較為均勻,故風調(diào)雨順。第(3)題,冬季南北溫差大,

南北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強;夏季南北溫差小,南北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

力弱。

【B真題演練】

(2022?廣東卷)某研究統(tǒng)計了50°N以北地區(qū)1979—2016年發(fā)生的所有氣旋,并將

中心氣壓值最低的前5%的氣旋定義為超強氣旋。下圖示意該地區(qū)1979—2016年

超強氣旋總頻數(shù)空間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題。

1.影響圖中北大西洋地區(qū)超強氣旋生成的氣壓帶、風帶主要是()

①副極地低壓帶②副熱帶高壓帶③極地東風帶④盛行西風帶⑤東北信風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據(jù)圖可知,在北大西洋中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出現(xiàn)在60平一70小之

間。副極地低壓帶位于6()。到極圈附近,與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

確。副熱帶高壓帶位于30。附近,并不在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錯誤。

極地東風帶與盛行西風帶分別位于副極地低壓帶兩側(cè),與超強氣旋頻率最高的位

置較為接近,③④正確。東北信風帶位于北半球低緯度地區(qū),位置差異明顯,⑤

錯誤。故選A。

(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緯西風厚度從近地面可達對流層的上部,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

差異影響,近地面西風帶會被破壞。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qū)某季節(jié)高空(海拔約5

50()米高度)西風的位置。據(jù)此完成2-3題。

2.此季節(jié)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天氣,其原因是()

A.中緯西風向南快速移動

B.南海熱帶氣旋活動頻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陸

D.北方冷空氣快速向北退縮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夏季陸地溫度高于海洋,陸地上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

海洋上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在高空形成西風。該季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