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及中藥飲片處方權限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及中藥飲片處方權限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及中藥飲片處方權限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及中藥飲片處方權限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及中藥飲片處方權限考核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及中藥飲片處方權限考核試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下列哪項不屬于中藥“四氣”的范疇?A.寒B.涼C.平D.淡答案:D解析:中藥“四氣”指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平性是介于寒熱之間的藥性,仍屬四氣范疇;淡屬“五味”(酸、苦、甘、辛、咸)中的延伸,故答案為D。2.具有“辛溫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中藥是?A.麻黃B.薄荷C.柴胡D.葛根答案:A解析:麻黃性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功效為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薄荷屬辛涼解表藥,柴胡和解表里,葛根解肌退熱,故答案為A。3.中藥“十八反”中,甘草反?A.半夏B.貝母C.甘遂D.白及答案:C解析:十八反口訣“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其中“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指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故答案為C。4.需“先煎”的中藥飲片是?A.鉤藤B.阿膠C.石決明D.薄荷答案:C解析:石決明為貝殼類藥物,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煎30分鐘;鉤藤含揮發(fā)油,需后下;阿膠需烊化;薄荷含揮發(fā)油,需后下,故答案為C。5.下列哪味中藥不屬于“妊娠禁忌藥”中的“禁用類”?A.麝香B.巴豆C.紅花D.斑蝥答案:C解析:妊娠禁用類藥物多為毒性強、藥性猛烈之品(如麝香、巴豆、斑蝥),紅花屬“慎用類”(活血祛瘀藥),故答案為C。6.中藥“五味”中,“甘”味的作用是?A.收斂固澀B.發(fā)散行氣C.補益和中D.燥濕泄降答案:C解析:甘味能補、能和、能緩,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緩急止痛的作用;收斂固澀為酸味,發(fā)散行氣為辛味,燥濕泄降為苦味,故答案為C。7.下列哪項不符合中藥處方書寫規(guī)范?A.中藥飲片處方按“君、臣、佐、使”順序排列B.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藥品右上方C.每味藥名稱后直接標注劑量(如“黃芪15g”)D.處方共5味藥,書寫為“××、××、××、××、××”答案:D解析:中藥飲片處方書寫時,每味藥之間應用頓號分隔,若藥品較多可分行書寫;直接連寫(如“××、××、××、××、××”)不符合規(guī)范,故答案為D。8.中藥“炮姜”的炮制方法是?A.清炒B.麩炒C.炒炭D.砂炒答案:C解析:炮姜是干姜經炒炭法炮制而成,具有溫經止血、溫脾止瀉的作用;清炒用于山楂等,麩炒用于白術等,砂炒用于穿山甲,故答案為C。9.下列哪味中藥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A.板藍根B.黃芪C.當歸D.熟地黃答案:A解析:板藍根苦、寒,歸心、胃經,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黃芪補氣升陽,當歸補血活血,熟地黃滋陰補血,故答案為A。10.中藥“附子”的正確用法是?A.生用需后下B.炮制品需先煎1小時以上C.與半夏同用增強療效D.每日用量50g以上答案:B解析:附子有毒,炮制品需先煎1~2小時以降低毒性;生用毒性更大,需嚴格控制;附子反半夏(十八反),不可同用;常規(guī)用量3~15g,故答案為B。11.下列哪項屬于“相使”配伍?A.麻黃配桂枝(增強發(fā)汗)B.黃芪配茯苓(黃芪助茯苓利水)C.生姜配半夏(減輕半夏毒性)D.人參配萊菔子(降低人參補氣作用)答案:B解析:相使指以一種藥物為主,另一種藥物為輔,輔藥增強主藥的療效;麻黃配桂枝為相須(同類相須),生姜配半夏為相畏/相殺,人參配萊菔子為相惡,故答案為B。12.中藥“川芎”的歸經是?A.心、肺經B.肝、膽、心包經C.脾、胃經D.腎、膀胱經答案:B解析: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為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故答案為B。13.下列哪項不符合“辨證論治”原則?A.感冒患者,風寒證用荊防敗毒散,風熱證用銀翹散B.咳嗽患者,無論證型均用川貝枇杷膏C.胃痛患者,寒邪客胃用良附丸,胃陰不足用益胃湯D.眩暈患者,肝陽上亢用天麻鉤藤飲,氣血虧虛用歸脾湯答案:B解析:辨證論治要求根據患者具體證型選擇方藥,川貝枇杷膏適用于風熱犯肺或痰熱咳嗽,風寒咳嗽誤用可能加重病情,故答案為B。14.中藥“阿膠”的正確煎服方法是?A.先煎B.后下C.烊化D.包煎答案:C解析:阿膠為膠類藥物,需用黃酒或熱水烊化后兌入煎好的藥汁中服用,避免黏鍋或影響其他藥物煎煮,故答案為C。15.《處方管理辦法》規(guī)定,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處方的前提是?A.取得中醫(yī)類別醫(yī)師資格B.參加省級中醫(yī)藥管理部門組織的培訓并考核合格C.所在醫(yī)院批準即可D.無需特殊要求答案:B解析:根據《處方管理辦法》及《關于加強醫(yī)療機構中藥煎藥室管理的通知》,西醫(yī)醫(yī)師需經省級中醫(yī)藥管理部門認可的中醫(y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開具中藥處方,故答案為B。二、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列屬于“十九畏”的藥對是?A.硫磺畏樸硝B.人參畏五靈脂C.甘草畏甘遂D.官桂畏石脂答案:ABD解析:十九畏口訣“硫黃原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甘草畏甘遂屬十八反,故答案為ABD。2.中藥“道地藥材”正確的是?A.四川的黃連(川連)B.東北的人參(遼參)C.河南的地黃(懷地黃)D.浙江的白術(浙白術)答案:ABCD解析:道地藥材指特定產區(qū)的優(yōu)質藥材,川連(四川)、遼參(東北)、懷地黃(河南焦作)、浙白術(浙江)均為道地藥材,故答案為ABCD。3.中藥“黃芪”的功效包括?A.補氣升陽B.固表止汗C.利水消腫D.托毒排膿答案:ABCD解析: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功效為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yǎng)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故答案為ABCD。4.下列需“包煎”的中藥飲片是?A.蒲黃B.旋覆花C.車前子D.海金沙答案:ABCD解析:蒲黃(花粉類)、旋覆花(絨毛類)、車前子(細小種子)、海金沙(孢子類)均需用紗布包裹煎煮,避免藥液渾濁或刺激咽喉,故答案為ABCD。5.西醫(yī)醫(yī)師開具中藥處方時需注意的事項包括?A.遵循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B.掌握中藥配伍禁忌和毒性C.注明中藥炮制規(guī)格(如“炙甘草”“生石膏”)D.超劑量使用時需雙簽名答案:ABCD解析:根據《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guī)范》,西醫(yī)醫(yī)師需辨證用藥,避免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明確炮制規(guī)格(影響藥性),超劑量使用需醫(yī)師雙簽名并注明原因,故答案為ABCD。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正確填“√”,錯誤填“×”)1.中藥“四氣”中的“平性”是指無寒熱偏性,所有患者均可使用。(×)解析:平性藥并非絕對無偏性,如山藥平而偏補,薏米平而偏涼,仍需辨證使用。2.“十九畏”指藥物配伍后會產生毒性或副作用,臨床應避免同用。(√)解析:十九畏是指某些藥物同用可能降低療效或增加毒性,屬配伍禁忌。3.中藥“生地黃”長于清熱涼血,“熟地黃”長于滋陰補血。(√)解析:生地黃經酒蒸制為熟地黃,藥性由寒轉微溫,功效由清熱涼血轉為滋陰補血。4.中藥處方中“一劑”指1日用量,通常分2~3次服用。(√)解析:中藥湯劑一般每日1劑,分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服用。5.中藥“半夏”炮制后(如法半夏、姜半夏)可降低毒性,故可與烏頭類藥物同用。(×)解析:十八反明確“半蔞貝蘞及攻烏”,無論生品或炮制品,半夏與烏頭類(川烏、草烏、附子)均屬配伍禁忌。6.中藥“薄荷”含揮發(fā)油,煎煮時需“后下”(出鍋前5~10分鐘放入)。(√)解析:后下可減少揮發(fā)油損失,保留藥效。7.中藥“附子”與“肉桂”均能溫腎助陽,故可用于陰虛火旺患者。(×)解析:附子、肉桂性溫熱,陰虛火旺者(癥見潮熱盜汗、舌紅少苔)使用會加重內熱。8.中藥“穿山甲”因資源稀缺,現臨床常用“王不留行”替代其通經下乳功效。(√)解析:穿山甲屬國家保護動物,根據《中國藥典》,通經下乳可選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等替代。9.中藥“甘草”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導致血壓升高、水腫。(√)解析:甘草含甘草甜素,可引起水鈉潴留,長期大量使用(每日>30g)可能導致高血壓、水腫。10.西醫(yī)醫(yī)師可開具中藥注射劑處方,無需特殊限制。(×)解析:中藥注射劑需嚴格掌握適應癥,西醫(yī)醫(yī)師需經中藥注射劑使用培訓,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注”原則。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24分)1.簡述中藥“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并舉例說明。答案:“君臣佐使”是中藥方劑組成的核心原則,具體如下:(1)君藥: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是方劑的核心。例如麻黃湯中,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針對風寒表實證的主證,為君藥。(2)臣藥:有兩種作用,一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佐助臣藥),二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佐治臣藥)。麻黃湯中桂枝溫經散寒、助麻黃發(fā)汗,為佐助臣藥。(3)佐藥:分為三類,①佐助藥:協助君、臣藥加強療效,或治療次要癥狀(如麻黃湯中杏仁降利肺氣,助麻黃平喘);②佐制藥:制約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如四逆湯中甘草緩附子之毒);③反佐藥:與君藥性味相反但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如寒病熱治時,加入少量寒涼藥防止拒藥)。(4)使藥:一是引經藥(引導諸藥直達病所,如川芎引藥上行),二是調和藥(調和諸藥藥性,如甘草調和諸藥)。2.列舉5種常見有毒中藥及其使用注意事項。答案:(1)附子(毛茛科):有毒成分為烏頭堿,使用注意:需用炮制品,先煎1~2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常規(guī)用量3~15g,超量需嚴格評估;避免與半夏、瓜蔞等同用(十八反);心臟病患者慎用。(2)馬錢子(馬錢科):含士的寧,使用注意:炮制后入丸散(如制馬錢子),日用量0.3~0.6g;避免生用或過量(>1g可致中毒);孕婦禁用。(3)斑蝥(芫青科):含斑蝥素,使用注意:多外用(發(fā)泡),內服需炮制(米炒),日用量0.03~0.06g;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避免接觸眼睛。(4)生川烏(毛茛科):含烏頭堿,使用注意:需先煎1~2小時;忌與貝母、白及等同用;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5)雄黃(硫化物類):含二硫化二砷,使用注意:忌火煅(煅燒生成砒霜);多入丸散,日用量0.05~0.1g;不可長期使用(砷蓄積中毒);孕婦禁用。3.簡述中藥處方的書寫規(guī)范(包括內容、順序、特殊標注要求)。答案:中藥處方書寫需符合《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guī)范》,具體要求如下:(1)內容:包括患者信息(姓名、性別、年齡、科別、日期)、中醫(yī)診斷(病名和證型)、藥品名稱、數量、炮制規(guī)格、用法用量(煎服方法、特殊要求)、醫(yī)師簽名。(2)順序:中藥飲片處方按“君、臣、佐、使”順序排列;中成藥可按功能或主治排列。(3)特殊標注:①炮制規(guī)格:需明確(如“炙甘草”“酒大黃”);②調劑、煎煮要求:注明在藥品右上方(如“先煎30分鐘”“后下”“包煎”“烊化”);③劑量單位:用“g”(克)表示,兒童可用“g”或“ml”(毫升);④腳注:包括煎服方法(如“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禁忌(如“忌辛辣”)。(4)其他:每味藥之間用頓號分隔,若藥品較多可分行書寫;總劑量需符合《中國藥典》規(guī)定,超劑量需醫(yī)師雙簽名并注明原因。五、案例分析題(11分)患者,男,45歲,主訴“反復胃脘疼痛3年,加重1周”?,F癥:胃脘冷痛,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泛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脈弦緊。西醫(y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辨證為“寒邪客胃證”。問題:1.請為該患者開具中藥飲片處方(要求包含君、臣、佐、使藥物,共5~7味,注明劑量及特殊煎煮要求)。2.需向患者交代哪些用藥注意事項?答案:1.處方示例:高良姜10g(君,溫胃散寒止痛)香附12g(臣,疏肝理氣止痛,助高良姜溫散)吳茱萸6g(佐,溫肝暖胃,制酸止嘔)干姜6g(佐,加強溫中散寒)甘草5g(使,調和諸藥)煅瓦楞子15g(先煎,制酸止痛)注:高良姜、香附為“良附丸”核心,針對寒邪客胃主證;吳茱萸、干姜增強溫散;甘草調和;煅瓦楞子需先煎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