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_第1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_第2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_第3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_第4頁
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2026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6高考一輪復習考點專題精講】.

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

12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方式

考向一表達方式

空間角度°內外、遠近、高低、俯仰

描寫手法)-感官角度視覺、聽覺、昧宛、觸覺、嗅覺

O-----------—-----------------------

其他白描工筆、動靜結合、正面與側面結合、點面結合、虛實結合等

--------------------Q-------------------------------------------------------------------------------------------------------------------------------------------------------------------------------------------------------------------------------

^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腋)

z___________t俏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兼用反襯

-------一人間接抒情

托物臺.志。兼用象征

借古諷今/傷今/傷己,成評判歷史,往往兼用

借古抒情口用典、對比、虛實結合

X記敘、議論)

常見表達方式

古代詩歌中主要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

的重點。

(一)記敘

概念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過程

示例“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

賞析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

(二)描寫

在詩歌鑒賞時考描寫,主要是從止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角度來命題。

1.正面描寫

概念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

示例

居易《楊柳枝詞》)

賞析此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2.側面描寫

概念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描寫是側面描寫

示例“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賞析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zhèn)?/p>

3.具體的描寫角度分類

(1)虛實結合

概念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襯交織

示例“過春風十里,盡葬麥青青?!保ń纭稉P州慢》)

“春風十里”是虛景,寫昔日揚州城的繁華景象?!氨M葬麥青青”是實景,寫作者

賞析

今日所見凄涼景象

⑵動靜結合

概念將事物的動、靜結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見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

示例“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賞析以動寫靜,花落、月出、鳥鳴的動,突出了春澗的幽靜

⑶點面結合

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系物,點

概念

面結合,烘云托月

示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保谠督罚?/p>

賞析“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

(4)細節(jié)描寫

中國古典詩詞一般篇幅短小精悍,這樣就不像敘事性作品那樣有過多的細節(jié)描

概念寫。但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文,也同樣不能忽視了其中的細節(jié)描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保ǘ?/p>

示例

牧《過華清宮》)

詩人僅攝取楊貴妃看到跑馬飛送荔枝的人發(fā)出會心一笑的細節(jié)入詩,隱諷態(tài)度

賞析

盡在不言中了

⑸色彩的渲染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

概念

方面更為突出。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

“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保ǘ?/p>

示例

甫《絕句》)

作者突出了剛抽新芽的柳枝,成雙成對的黃鵬,自由自在的白鷺和一碧如洗的青

賞析

天,四種鮮明的顏色新鮮而且明麗,構成了絢麗的圖景

(6)白描

白描引入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

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

概念

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干凈利索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色、明暗、聲響等,以表

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示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保ū背窀琛峨防崭琛罚?/p>

賞析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

(三)議論

概念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保ǘ?/p>

示例

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直接議論,后以“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

賞析

來未可知”作結,另出新意,使議論不抽象,不枯澀

(四)抒情

在詩歌鑒賞時考抒情,主要是從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角度來命題。

1.直接抒情

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fā)激情、快意或愁緒,常常以第一人稱

概念

“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

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賞析作者大聲疾呼,抒發(fā)了自己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間接抒情的具體角度分類

⑴借景抒情

①觸景生情(景一情)

作者心中雖有某種情感,但卻是隱含的,不顯露的,而由于受到當前情景的觸動

概念

而使之得以激發(fā),引發(fā)作者將其表達出來。此類詩一般先寫景后抒情

示例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

賞析首聯、頷聯寫登高見聞,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

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觸景生情,抒寫了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

感愴。頸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

生出無限悲愁之緒

②以景結情(情f景)

概念在詩詞的收尾處以飽含深情的寫景句子收束全詩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

示例

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保ㄇ赜^《浣溪沙》)

這是一首寫早春晨景的詞,“漠漠輕寒”是作者的感受,渲染了樓上孤寂的氣氛。

賞析接著句句寫景,寫飛花似夢,細雨如愁,作者巧用反比,以情喻景,借景寫情,此時

詩境之中,情景渾然玉成,臻至一個情景高度統(tǒng)一的意境整體

③緣情布景

因情選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難分。景物一旦著上了

概念

詩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

示例

易《憶江南》)

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顯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

種種佳處,其中也盡寓作者的贊頌之意與向往之情。次句點明江南風景之“好”,

賞析并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做杭州刺史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然后便緣情布

景,以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江南水鄉(xiāng),春日融融、水綠

如藍、江花勝火

④寓情于景

只寫景不抒情,憑借景物、人、事傳情達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一種重要手

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觸媒和載體,情則是景的命脈和靈魂;情傍景生,景依情

概念

活,至于觸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則因人、因時、因境而異。此類詩看似句句

寫景,卻是句句抒情,情蘊含于景,情景融為一體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保ǘ?/p>

示例

牧《江南春》)

詩歌以明快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四句全是寫景,也全是

賞析

寫情。一、二兩句,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

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經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

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三、四兩句,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深

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種朦朧迷離

的色彩。全詩洋溢著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和神往

⑤情景交融

概念詩中既有景物描寫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兩者相互融合,難分彼此

示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賞析通過對花鳥草木的描寫來抒發(fā)亡國的憂憤、離散的感傷,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⑵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作者借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種品格志向,詩

概念

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示例周敦頤《愛蓮說》

賞析借荷花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人生追求

⑶借事抒情(用現實之事或歷史典故)

①因事緣情(用現實之事)

概念有敘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之分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保◤?/p>

示例

籍《秋思》)

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

賞析

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②詠史抒懷(借歷史或典故)

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fā)自己的抱負,表面回憶歷史,敘述古人,實則抒

概念

發(fā)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

示例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

賞析本詩借諸葛亮的故事,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表達方式?關鍵能力】

鑒賞表達方式題解題三步驟

第一步

明方式

U

‘第二步

釋運用

,U

‘第三步

析作用

?【微點撥】

賞析表達方式的角度

古代詩歌中的表達方式主要指記敘、抒情、描寫、說明、議論等。高考中重點考查

抒情、描寫兩類,并且描寫和抒情的技巧與后面的表現手法有交叉重合之處。

1.分析描寫手法的角度

(1)注意詩歌寫了哪些景物(事物),這些景物(事物)有什么特點。

(2)注意描寫景物或事物采用的具體方法,即詩詞中景物或事物的特征是如何體現

的??梢詮膶懢暗捻樞颍ㄈ琰c面、高低、遠近等)、寫景的角度(如視覺、聽覺、嗅覺、

味覺、觸覺等)、寫景的方法(如正側、動靜、虛實等)等方面分析。

(3)注意分析這種描寫手法的具體運用和表達效果,即塑造了怎樣的形象,營造了怎

樣的意境,渲染了怎樣的氛圍,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2.分析抒情手法的角度

⑴注意判斷抒情類型。注意區(qū)分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商是間接抒情中的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還是詠史抒懷等。如果是寫景抒情詩,則應區(qū)分是借景抒情還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2)注意聯系相關詩(詞)句分析。在明確抒情方式后,要結合具體的詩(詞)句,分析

其具體運用情況。

(3)注意指明其表達效果。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通過這樣的抒情方式

表達,給讀者怎樣的感受。

【教材引航?典例剖析】

一、教材引航——從教材中來

【例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詩中是如何展現田園風光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思維】

第一

描寫的方式,從寫景的順序(如點面、高低、遠近等)、寫景的角度(如視覺、聽

步:

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寫景的方法(如正側、動靜、虛實等)等方面分析

明方式

(1)先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在方圓十幾畝的宅基上,有八、九間簡陋的

茅舍,枝高葉密的榆樹柳樹,陰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紅李白的果樹,排列在

弟Ayr一—.

屋子的前邊。(2)接著寫遠景,遠處的村莊隱約可見,村落里繚繞著一縷縷輕柔

步:

的炊煙。深巷里傳來了陣陣的狗叫聲,樹頂上公雞正在啼鳴。以動襯靜,以有聲

釋運用

襯無聲,更顯出鄉(xiāng)間的寧靜、和平。(3)作者捕捉了農村中司空見慣的事物,有

聲有色,有淡有濃,有活潑有生機,有樸拙自然的趣味

第三

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又與詩人在官場上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表明了詩人追求

步:

恬淡生活和平靜、和諧的心境

析作用

答案:①遠近結合:方宅、草屋、榆柳、后檐、桃李、堂前是近景,遠人村、墟里煙、深

巷、桑樹是遠景,遠近結合,境界開闊。②動靜結合:“方宅”“草屋”等均為靜景,“狗

吠”“雞鳴”為動景,以動襯靜,更顯寧靜祥和。③白描(簡筆勾勒):“方宅十余畝,草屋

八九間”毫無粉飾,描寫平淡質樸,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卻有榆樹柳樹

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二、典例再現——到高考中去

【例2】(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破陣子

陸游

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第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

料峭余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

這首詞是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思維】

第一步:抒情的方式,注意區(qū)分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是間接抒情中的借景抒

明方式情、托物言志還是詠史抒懷等

(1)“看破”如空花般的塵世,“放輕”如昨夢般的浮名,放下心中曾經牽掛

的東西,心情輕松;“身閑心太平”則直抒胸臆;(2)通過寫詞人穿蠟屐登山、

第二步:

真率飲酒、悠閑作詩、遙聞菱歌,在對行動的敘述與描寫中表現閑適的心

釋運用

情;⑶“廉纖細雨初晴”借景抒情,通過描寫細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閑

適之情

這是一首描寫鄉(xiāng)居生活的詞,而“身閑心太平”乃是全詞核心,圍繞以登山、

第三步:

散步、飲酒、題詩、聽歌等生活細節(jié),使得全詞透露出平和淡雅的情調,細

析作用

致生動而又輕松自在

答案:①直抒胸臆。詞人以“空花”“昨夢”喻指過往的虛無,“看破”“放輕”宣示自己

告別過去,“身閑心太平”表達自己不被塵世、浮名所牽絆的閑適之情。②正面描寫。

詞人著屐拄杖、登山穿林,于苔紙上題寫詩句,遠離塵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隱逸形象躍然

紙上。③環(huán)境烘托。細雨初晴的春日,煙云繚繞的湖面,遠遠傳來的采菱女美妙的歌聲,

營造了寧靜閑適之境,烘托了詞人的閑適心情。

【即學即練?鞏固提升】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題目。

雨后池上

劉>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4分)

答案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雨后池塘水

面的平靜。

[解析]寫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詩句是“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意思是

“春雨過后,池塘里漲滿了水,幾乎與地面相平。那平靜的水面如淡磨的明鏡,光亮耀人,

倒映出屋檐下的梁柱”?!暗ッ麋R照檐楹”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水面比喻成輕磨過

的明鏡,寫水面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表現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4分)

答案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優(yōu)美迷人的

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

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

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解析]題干要求從“靜”與“動”的角度賞析,先分別找出靜態(tài)描寫和動態(tài)描寫的景物,

“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的靜態(tài)美,“忽起”“垂楊舞”

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描繪了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然后

分析其動靜結合的效果即可。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題目。

贈蘇少府

白居易

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顏。

相送嵩洛下,論心杯酒間。

河亞懶出入,府寮多閉關。

蒼發(fā)彼此老,白日尋常閑。

朝從攜手出,暮思聯騎還。

何當挈一植生,同宿龍門山。

[注]植:盛酒的器具。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的開頭交代,詩人很早就聽說了蘇少府其人其事,今日才能見面暢談。

B.詩人慨嘆他與蘇少府均白發(fā)蒼蒼,彼此都閑得無聊,也沒有人理睬他們。

C.詩人與蘇少府一同出入,在簡單的動作中傳遞了心與心交流的豐富意蘊。

D.詩歌內容清晰,符合詩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

4詩人與蘇少府一見如故,情誼深厚。詩中是如何表現的?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

(6分)

答案.3B[解析]B項,“彼此都閑得無聊,也沒有人理睬他們”錯,“蒼發(fā)彼此老,白日

尋常閑”是說他們都已年老,日子過得平淡悠閑,并非無聊和無人理睬。

4.①敘事抒情結合,詩人通過敘述與蘇少府相見、相送、論心、攜手出游等具體情節(jié),表

達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②細節(jié)描寫,如“論心杯酒間”“朝從攜手出,暮思聯騎還”

等細節(jié),生動地展現了他們相處的融洽與親密。③虛實結合,如“何當挈一橘,同宿龍門

山”,詩人想象有朝一日與蘇少府再次共度時光,進一步凸顯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

[解析]①敘事抒情結合。開頭“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顏”,表明詩人對蘇少府仰慕已

久,今日終于見面,心情非常愉快;“相送嵩洛下,論心杯酒間”,描述了他們在嵩山和洛

水之間相送、論心、飲酒的情景,表現了他們的親密無間;“朝從攜手出,暮思聯騎還”

寫他們攜手出游的場景。②細節(jié)描寫。如“論心杯酒間”,寫詩人和蘇少府把酒交心;“朝

從攜手出,暮思聯騎還”中,“攜手”“聯騎”等詞描繪了他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情

景,這些細節(jié),生動地展現了他們相處的融洽與親密,突出了他們的深厚情誼。③虛實結

合。最后兩句“何當挈一椅,同宿龍門山”,在和友人蘇少府愉快相處之余,還表達了希

望有朝一日與蘇少府一起攜酒同宿龍門山的愿望,表現了他們對未來共同生活的向往,

進一步凸顯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題目。

〔正宮)塞鴻秋?溥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

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藍靛,藍色染料。

5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所運用的三種修辭手法。(3分)

6.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海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

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做簡要賞析。(6分)

答案.5.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等等。②

對偶,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運用對偶。③比擬,如新月初“學”扇。④排

比,如前四句。(答出任意三種即可)

[解析]“長江萬里白如練"''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使用比喻的修辭,

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新月初學扇”,一個“學”

字賦予新月以人的特點,使用比擬的修辭;“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江帆

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使用對偶;前四句還使用了

排比的修辭。

6.①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

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

由地面轉到天空。②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tài)的;三、四

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

[解析]①“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舉頭遠望,目所能及之處,有秋江萬里,

澄澈耀眼,靜如白練,綿延屈曲,伸向遠方;有遠山“數點”,蔥郁蒼翠,青如藍靛。這是從

大處、遠處起筆,描寫靜態(tài)的景。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