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版)
手足口?。℉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種人腸道病
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類傳染病。
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輕微,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
主要癥狀。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
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現(xiàn)暴發(fā)或流行,為指導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工
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指導醫(y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情報告與監(jiān)測。
(-)指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病原學監(jiān)測。
(三)指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yī)療機構開展重點場所及公眾預防
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學。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屬于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包括柯薩奇
病毒A組(CoxasckievirusA,CVA)的2、4、5、7、9、10、16型
等,B組(CoxasckievirusB,CVB)的1、2、3、4、5型等;腸道病
毒71型(HumanEnterovirus71,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
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較為常見。
腸道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生存與傳播,75%酒精和5%來蘇
不能將其滅活,對乙酸、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對紫外線和干燥敏感,
各種氧化劑(高鎰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c30分鐘可以
滅活病毒。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huán)境中可
長期存活。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人是人腸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
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難以鑒別和發(fā)現(xiàn)。發(fā)病前數(shù)天,感染者咽
部與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fā)病后一周內(nèi)傳染性最強。
2.傳播途徑。腸道病毒可經(jīng)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jīng)
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
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尚不能明確是否
可經(jīng)水或食物傳播。
3.易感性。人對人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齡組均可感染發(fā)病,
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尤以3歲及以下兒童發(fā)病率最高。顯性感染
和隱性感染后均可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產(chǎn)生的中和抗體可在體內(nèi)存留
較長時間,對同血清型病毒產(chǎn)生比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間
鮮有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該病流行無明顯的地區(qū)性,全年均可發(fā)生,一般5-7
月為發(fā)病高峰。托幼機構等易感人群集中單位可發(fā)生暴發(fā)。腸道病毒
傳染性強、隱性感染比例大、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
大,容易出現(xiàn)暴發(fā)和短時間內(nèi)較大范圍流行。
(三)臨床表現(xiàn)。
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T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急性起病,發(fā)熱,口腔粘膜出現(xiàn)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xiàn)斑
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nèi)液體較少??砂橛锌人?、
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患者無發(fā)熱,僅表現(xiàn)為皮疹或皰疹。一
般預后良好;少數(shù)病例,特別是EV71感染患兒,可出現(xiàn)腦膜炎、腦炎、
腦脊髓炎、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循環(huán)障礙等,病情兇險,可致死亡或留
有后遺癥。
(四)治療原則。
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以支持療法為主,絕大多數(shù)患者可自愈。
目前尚無特異性的疫苗。病例的治療方法參考衛(wèi)生部《手足口病診療
指南(2008年版)九
三、病例定義
(一)臨床診斷病例。
在流行季節(jié)發(fā)病,常見于學齡前兒童,嬰幼兒多見。
1.普通病例:發(fā)熱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無發(fā)熱。
2.重癥病例: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表現(xiàn),
實驗室檢查可有外周血白細胞增高、腦脊液異常、血糖增高,腦電圖、
腦脊髓磁共振、胸部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有異常。
極少數(shù)重癥病例皮疹不典型,臨床診斷困難,需結合實驗室檢測
做出診斷。
若無皮疹,臨床不宜診斷為手足口病。
(-)實驗室確診病例。
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即可診斷為實驗室確診病例:
1.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腦脊液、皰疹液、血清
以及腦、肺、脾、淋巴結等組織標本中分離到人腸道病毒(指包括CVA16
和EV71等有明確證據(jù)表明可以導致手足口病的人腸道病毒)。
2.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等標本中檢測到CVA16或
EV71特異性核酸,或從腦脊液、皰疹液、血清以及腦、肺、脾、淋巴
結等組織標本等標本中檢測到人腸道病毒(指包括CVA16和EV71等有
明確證據(jù)表明可以導致手足口病的人腸道病毒)的特異性核酸。
3.血清標本人腸道病毒型特異性中和抗體滴度21:256,或急性
期與恢復期血清腸道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
(三)聚集性病例。
1周內(nèi),同一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fā)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
病例;或同一班級(或宿舍)發(fā)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
自然村發(fā)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發(fā)生2例及以上手
足口病病例。
四、疾病監(jiān)測
(一)疫情報告。
1.個案報告。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
防治法》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對符合病例定
義的手足口病病例進行報告。
如為重癥病例,請在“重癥患者”處選擇“是";如為實驗室診斷
病例,請在“實驗室結果”處選擇相應的腸道病毒病原學分型信息。
實行網(wǎng)絡直報的醫(yī)療機構應于24小時內(nèi)進行網(wǎng)絡直報,未實行網(wǎng)
絡直報的醫(yī)療機構應于24小時之內(nèi)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
2.聚集性病例報告。托幼機構和學校、醫(yī)療機構發(fā)現(xiàn)手足口病聚
集性病例時,應以最快的方式向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3.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告。局部地區(qū)或集體單位發(fā)生流行或暴發(fā)
時,按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全國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
急預案》、《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
及有關規(guī)定,及時進行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信息報告。
(二)病原學監(jiān)測。
各省區(qū)市衛(wèi)生行政部門要組織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開展病原學監(jiān)測,了
解病原動態(tài)分布變化。所有重癥和死亡病例均需采樣。此外,以縣(區(qū))
為單位,每月最少需采集5例首次就診的普通病例標本;當月縣(區(qū))
病例總數(shù)少于5例時,全部采樣。
以省(區(qū)、市)為單位,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每年至少采集20
對EV71和10對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的雙份血清,以闡明和分
析EV71和CVA16感染后IgG和IgM抗體的動態(tài)變化,評價血清學抗體
試劑盒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以省(區(qū)、市)為單位,每月至少從手足口病病例中分離10株毒
株并做血清型別鑒定,鑒定完成后并將毒株及鑒定結果于5個工作日
內(nèi)報送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備測序條件的省份,可開展VP1
基因序列測定和分析,進行基因定型,序列測定完成后將序列結果于5
個工作日內(nèi)報送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具備測序條件者,將毒
株送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序列測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要于28個工作日內(nèi)反饋基因定型結果。
所有病例的采樣均由醫(yī)療機構完成,及時送至縣(區(qū))級疾病預
防控制機構或指定的檢測機構檢測。檢測機構將實驗室檢測結果于24
小時內(nèi)反饋給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
制機構接到結果后,于24小時內(nèi)對檢測病例的傳染病報告卡信息進行
訂正,將其病例類型訂正為“實驗室診斷”,并在“實驗室結果”處補
填腸道病毒病原學分型信息。
各種標本采集和檢測方法詳見《手足口病標本采集及檢測技術方
案》(附件1)。
(三)監(jiān)測信息分析與反饋。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每日對網(wǎng)絡直報系統(tǒng)進行瀏覽,及時對
報告的病例進行審核、查重、訂正等工作,定期對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判斷發(fā)病趨勢,發(fā)現(xiàn)異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現(xiàn)重癥及死亡
病例時,要及時核實并向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及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報告,并定期向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yī)療機構反饋疫情分析信息o
五、預防控制
(-)現(xiàn)場調查處置。
發(fā)現(xiàn)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重癥或死亡時,縣(區(qū))級及以上疾
病預防控制機構要立即組織開展現(xiàn)場調查處置。
1.流行病學調查。
(1)聚集性病例調查:了解聚集性病例的臨床表現(xiàn)、流行特征,
以分析流行因素,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據(jù)。要對首發(fā)或指示病例開
展流行病學調查,填寫《手足口病個案調查表》(附件2)。
(2)重癥或死亡病例調查:詳細了解病例的基本信息、臨床癥狀、
發(fā)病就診治療過程、感染傳播情況、病原檢測結果,以分析重癥及死
亡病例的主要危險因素,填寫《手足口病重癥或死亡病例個案調查表》
(附件3)。調查結束后,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將結果錄入統(tǒng)一
數(shù)據(jù)庫,報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專題調查:根據(jù)當?shù)厥肿憧诓∫咔樘攸c及流行特征,可開展
專題調查,以了解當?shù)氐闹饕獋鞑シ绞揭约案腥疚kU因素等,為制定
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專題調查的方案及其內(nèi)容,應根據(jù)調查目的專門
設計。
(4)醫(yī)療機構要協(xié)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
查。
2.傳染源的管理。
患兒應及時就醫(yī),并遵醫(yī)囑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進行治療。居家
患兒,家長或監(jiān)護人應在社區(qū)(村)醫(yī)生的指導下,密切關注患兒的
病情變化,如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相關癥狀時,應
立即送醫(yī)院就診,同時,要盡量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住院患兒應在
指定區(qū)域內(nèi)接受治療,防止與其他患兒發(fā)生交叉感染。
管理時限為自患兒被發(fā)現(xiàn)起至癥狀消失后1周。
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村衛(wèi)生室/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等負
責本轄區(qū)居家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的隨訪工作,掌握居家治療患兒的
病情進展情況。
3.標本采集和檢測。
(1)所有重癥和死亡病例均要采集標本,可以采集咽拭子、糞便
或肛拭子、皰疹液、腦脊液、血清等,死亡病例還可采集腦、肺、腸
淋巴結等組織標本。聚集性病例至少要采集2例病例標本開展病原學
檢測。
(2)醫(yī)療機構負責樣本采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指導醫(yī)療機構
進行相關生物學標本的采集。
(3)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jù)本地的技術能力,對采集的標本開展
核酸檢測、病毒分離;不具備技術條件時,及時送上級機構進行檢測
(附件1)。
4.消毒措施。
病家、托幼機構和小學的消毒應在當?shù)丶膊☆A防控制機構的指導
下,由單位及時進行消毒,或由當?shù)丶膊☆A防控制機構負責對其進行
消毒處理。醫(yī)療機構的消毒由醫(yī)療機構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方法參見
《消毒技術規(guī)范》(2002版)和《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附件4)o
5.健康教育。
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在政府領導下,與當?shù)亟逃?、宣傳、廣電等
部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12320公共衛(wèi)生公益熱線、廣播、電視、報
紙、網(wǎng)絡、手機短信、宣傳單/宣傳畫等多種方式,開展手足口病防治
知識的宣傳工作,使5歲以下兒童家長及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等了解手
足口病的臨床癥狀,掌握最基本的預防措施,強調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
生習慣及環(huán)境衛(wèi)生措施對于有效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動員托幼機
構老師和管理人員、兒童家長成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動參與者,
形成群防群控。與重癥或死亡病例發(fā)病前1周或發(fā)病后有共同生活、
居住史的5歲以下兒童,要對其家長或監(jiān)護人進行健康教育,做好兒
童的密切觀察,出現(xiàn)癥狀要及時就診和治療。
(-)重點人群及重點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發(fā)病率,減少聚集性病例,避免醫(yī)院感染,
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兒童為主的重點人群和以托幼機構、醫(yī)療機構為主
的重點場所的預防控制工作。
1.散居兒童的預防控制措施。
(1)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看
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
(2)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曝曬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
衛(wèi)生,居室要經(jīng)常通風,勤曬衣被;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
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
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5)兒童出現(xiàn)發(fā)熱、出疹等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
(6)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
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
理。
2.托幼機構預防控制措施。
(1)每日進行晨檢,發(fā)現(xiàn)可疑患兒時,要采取立即送診、居家觀
察等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2)出現(xiàn)重癥或死亡病例,或1周內(nèi)同一班級出現(xiàn)2例及以上病
例,建議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nèi)累計出現(xiàn)10例及以上或3
個班級分別出現(xiàn)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jīng)風險評估后,可建議托幼機構
停課10天;
(3)教育、指導兒童養(yǎng)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老師要保
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狀況;
(4)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
衛(wèi)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5)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
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6)托幼機構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
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7)托幼機構應配合衛(wèi)生部門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3.醫(y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各級醫(yī)療機構應加強預檢分診,專辟診室(臺)接診發(fā)熱、
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診及就診等區(qū)域的清潔消毒頻次,室內(nèi)清掃時應
采用濕式清潔方式;
(2)醫(y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例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
手消毒,或更換使用一次性手套;
(3)診療、護理手足口病病例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儀器、體
溫計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時消毒;
(4)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后才
能繼續(xù)使用;
(5)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
理。
附件:1.手足口病標本采集及檢測技術方案
2.手足口病個案調查表
3.手足口病重癥或死亡病例個案調查表
4.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附件1
手足口病標本采集及檢測技術方案
一、采集標本的種類、保存和運輸
(一)糞便標本。
采集病人發(fā)病3日內(nèi)的糞便標本,用于病原檢測。糞便標本采集
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入無菌采便管內(nèi),外表貼上帶有唯一識別
號碼的標簽,4℃暫存12小時內(nèi)送達實驗室,-20℃以下低溫冷凍保藏,
需長期保存的標本存于-70℃冰箱。
(二)咽拭子標本。
采集病人發(fā)病3日內(nèi)的咽拭子標本,用于病原檢測。用專用采樣
棉簽,適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兩側扁桃體部位,應避免觸及舌部;迅
速將棉簽放入裝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維持液或生理鹽水,推
薦使用維持液)的15nli外螺旋蓋采樣管中,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簽桿,
旋緊管蓋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貼上帶有唯一識別號碼的標簽。4℃
暫存并在12小時內(nèi)送達實驗室,-20℃以下低溫冷凍保藏,需長期保
存的標本存于-70℃冰箱。
(三)血清標本。
各?。▍^(qū)、市)在手足口病流行年份中均應采集EV71和CVA16
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的雙份血清。采集急性期(發(fā)病0-7d)和恢復
期(發(fā)病14-30d)雙份配對血清用于闡明和分析EV71和CVA16感染
后IgG和IgM抗體的動態(tài)變化,評價血清學抗體試劑盒的敏感性和
特異性。靜脈采集3-5m全血,置于真空無菌采血管中,自凝后,
分離血清,將血清移到2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外表貼上帶有
唯一識別號碼的標簽。將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凍保存。
(四)皰疹液。
在手足口病的實驗室診斷中,從皰疹液中分離到病毒即可確診
該病毒為病因,可同時采集多個皰疹作為一份標本。先用75%的酒精
對皰疹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針將皰疹挑破用棉簽藕取
皰疹液,迅速將棉簽放入內(nèi)裝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維持液
或生理鹽水,推薦使用維持液)的采樣管中,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
簽桿,旋緊管蓋并密封,采樣管外表貼上帶有唯一識別號碼的標簽。
所采集標本4℃暫存立即(12h內(nèi))送達實驗室,一20℃以下低溫冷
凍保藏,需長期保存的標本存于一70℃冰箱。
(五)肛拭子標本。
采集病人發(fā)病3日內(nèi)的肛拭子標本,用于病原檢測。用專用采
樣棉簽,從患兒肛門輕輕插入,適度用力弧型左右擦拭數(shù)下,拔出
后,迅速將棉簽放入裝有3-5ml保存液(含5%牛血清細胞維持液)
的15ml外螺旋的采樣管中,采樣管外表貼上帶有唯一識別號碼的標
簽。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簽桿,旋緊管蓋,并密封,以防干燥。
(六)尸檢標本。
采集腦、肺和腸淋巴結等重要組織標本,每一采集部位分別使用
單獨的消毒器械。每種組織應多部位取材,每部位應取2-3份約5-10g
的組織,淋巴結2個,分別置于15ml-50ml無菌的有外螺旋蓋的凍存
管中,采樣管外表貼上帶有唯一識別號碼的標簽。
(七)腦脊液標本。
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的病例,可采集腦脊液標本,進行病毒分離
或核酸檢測。采集時間為出現(xià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后3天內(nèi),采集量為
1.0-2.0mlo采集后立即裝入無菌帶墊圈的凍存管中,4℃暫存立即
(12h內(nèi))送達實驗室,一20℃以下低溫冷凍保藏,需長期保存的標本
存于一70℃冰箱。但EV71感染神經(jīng)系統(tǒng)時,很難在腦脊液中檢測到
EV71病原。
臨床標本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要避免反復凍融。標本采集后要
全程冷藏或冷凍保存和運輸,12小時內(nèi)送達實驗室。依照《人間傳
染的病原微生物名錄》,腸道病毒或潛在含有腸道病毒的標本按B類
包裝,置于冷藏保存盒內(nèi)運輸,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刹捎藐懧坊?/p>
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但在運輸過程中應采取保護措施,避免強烈
震動、重力擠壓等現(xiàn)象。在送到省、地、市級CDC實驗室時,包裝
盒內(nèi)應帶冰且包裝完整。在上送標本的同時,需附帶相關的《手足
口病病例臨床標本采樣登記表》。
二、標本采集注意事項
在手足口病的實驗室診斷中,從皰疹液或腦脊液中分離到病毒
即可診斷該病毒為病因。用于采集咽拭子的無菌拭子要放在標本保
存液中,如含5%牛血清維持液。用于分子生物學診斷的標本采集與
病毒分離標本的采集方法一樣。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
性,標本應在病例發(fā)病后盡早采集,盡快檢測。不能立即檢測的標
本應冷凍保存。對于血清學診斷,急性期血清應該在發(fā)病后盡早采
集,恢復期血清在發(fā)病兩周后采集。標本保存液的配置見下表:
保存液
Eagle's液(MEM)80.5ml
3%L-谷氨酰胺1.0ml
200mM
胎牛血清5.Omi
7.5%NaHC()3溶液3.5mI
青、鏈霉素10ml
(各10000U/ml)
三、實驗室檢測操作流程
(一)病毒分離。
1?試劑配置
(1)細胞的生長液、維持液的配制見下表:
生長液維持液
(GM)(MM)
Eagle's液(MEM)86.5ml92.5mI
3%L-谷氨酰胺1.0ml1.0ml
200mM
胎牛血清10.0ml2.0ml
7.5%NaHC03溶液2.5mI3.5ml
青、鏈霉素1.0ml1.0ml
(各10000U/ml)
(2)糞便標本和肛拭子的處理液
完全PBS液中加入P.S溶液,終濃度為青霉素100單位/ml,鏈
霉素為100ug/mlo
完全PBS液的配置:取以下1份B液和1份C液加到8份A液中
即為完全PBS工作液。
A液:
試劑品名加入量
NACL8.00g
KCL0.20g
NazHPOK無水)0.91g
KH2P040.12g
用600~800ml蒸儲水溶解以上鹽類,加蒸儲水補至1000ml,10psi
(70Kpa)15分鐘高壓滅菌,即為不完全PBS工作液(不含鈣、鎂離
子)。
B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劑品名加入量
MgCI2.6H200.10g
溶解于100ml蒸儲水中,10psi(70Kpa)15分鐘高壓滅菌。
C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試劑品名加入量
CaCI20.10g
溶解于100ml蒸儲水中,10psi(70Kpa)15分鐘高壓滅菌。
2.病毒分離細胞系
許多細胞系可支持人腸道病毒(如EV71、CVA16)生長。
對于檢測手足口病的病原來說,建議所有懷疑含EV71、CVA16等
腸道病毒感染的標本均需接種到以下兩種細胞系:
>RD細胞,來源于人橫紋肌肉瘤細胞。
>HEp-2細胞,來源于人喉癌上皮細胞。
3.標本的處理
(1)糞便標本和肛拭子的處理
操作步驟:
1)在離心管上標記標本號;
2)每管中加入10mlPBS、1g玻璃珠、1ml氯仿;
3)在生物安全柜中將每一份糞便標本取大約2g加入標記好的離
心管中(確保離心管上的標號與原始標本的標號一致);肛拭子為2ml;
4)剩余的原始標本最好留在原容器中,凍存于一20℃;
5)確保擰緊離心管,用機械震蕩器劇烈震蕩20min;
6)在確保離心機的蓋子蓋好和離心桶密封的情況下,用冷凍離
心機在1500g條件下離心20min;
7)在生物安全柜中將每1份標本的上清液分別吸入2個有外螺
旋蓋的凍存管中(如果上清液不清澈,應再用氯仿處理1次);
8)1管糞便懸液凍存于一20℃作為備份,另1管存于4-8℃以
備接種。
(2)皰疹液標本的處理
皰疹液標本通常直接用于RNA提取或病毒分離。
(3)腦脊液標本的處理
腦脊液標本通常直接用于病毒分離。
(4)咽拭子標本的處理
咽拭子要在標本運輸(保存)液中充分攪動(至少40下),以洗
下拭子上粘附的病毒及含有病毒的細胞等,用于病毒分離時,需要凍
融一次(防止多次凍融),使細胞破裂,釋放病毒顆粒。然后在4℃條
件下,10000rpm離心20min,用上清接種到細胞上或直接提取RNA。
如果發(fā)現(xiàn)有細菌污染,須用濾器過濾除菌。
4.接種和觀察(病毒分離)
(1)通常使用8ml的斜面試管培養(yǎng)細胞,傳細胞時,每管加細
胞培養(yǎng)液1.5ml。顯微鏡下觀察單層細胞,以確保細胞是健康、無污
染的。一個健康的單層細胞會在傳代后48小時左右形成;
(2)倒掉生長液(GM),換上的維持液(MM):
(3)每一份標本需要同時接種2支RD細胞和2支HEp-2細胞,
正確標記每支細胞培養(yǎng)管(包括標本的編號、日期、傳代數(shù));
(4)每一種細胞至少標記一管作為陰性對照;
(5)每支試管接種0.2ml的標本懸液,培養(yǎng)溫度要求36℃。
(或者使用吸附的方法接種病毒:接種標本前,倒掉生長液(GM),
每支試管接種0.2ml的標本懸液,培養(yǎng)溫度為36℃;吸附1小時后,
換上1.5ml的維持液(MM)。同樣每份標本需同時接種2支RD細胞和
2支HEp-2細胞。
(6)使用倒置顯微鏡每天觀察細胞培養(yǎng)管,以觀察有特征性的腸
道病毒致細胞病變效應(CPE)的出現(xiàn)(如細胞變圓,折光增強并脫離
管壁等);
(7)記錄接種管和對照管細胞所發(fā)生的變化至少一周,記錄CPE
(1—4+)、提示細胞受毒性反應、老化或污染的影響而發(fā)生的變化
(1+,<25%;2+,25%-50%;3+,50%-75%;4+,75%-100%);
(8)如果有特征性的腸道病毒CPE出現(xiàn),要如實記錄,并觀察直
到75%的細胞發(fā)生變化(3+CPE),然后儲藏在一20℃以備二次傳代;
(9)第一代培養(yǎng)見可疑細胞病變時應繼續(xù)傳代,待細胞病變穩(wěn)定
出現(xiàn)后一20℃或一70℃凍存;
(10)一代陽性分離物再傳二代,如果又有明顯的CPE出現(xiàn),將
病毒保存在一20℃冰箱(二代病毒)。因二代病毒滴度高于一代病毒,
所以選用二代病毒進行鑒定;
(11)如果7d之后沒有CPE出現(xiàn),那么盲傳1代繼續(xù)觀察7d。(注
意:同一病例標本的細胞培養(yǎng)物不能混在一起再傳代,例如:不同細
胞的培養(yǎng)物應單獨傳代);
(12)盲傳兩代后,仍然沒有出現(xiàn)CPE的,則判定為陰性;
(13)注意:如果接種后24h內(nèi)出現(xiàn)CPE,很可能是標本中的非
特異性成分導致的毒性反應。取100UI陽性分離物傳二代,繼續(xù)觀察;
或者在接種標本吸咐1h后用維持液清洗細胞層,可能會降低毒性反
應;
(14)幾個概念:
A:毒性反應:如果在接種后1-2d內(nèi)細胞快速凋亡,這可能是
由于標本中含有毒性物質而導致的非特異性毒性反應。這些已接種標
本的試管應在-20℃凍存,融化后取0.2ml接種到同一類型細胞中(此
時是第二代)。如果又出現(xiàn)了毒性反應,那么應該取原始標本用PBS稀
釋10倍,再次接種到同種細胞中。這時應被認為是第一代。
B:微生物污染:由于細菌污染而造成培養(yǎng)液混濁或細胞死亡經(jīng)常
使病毒造成的CPE無法確定或根本無法出現(xiàn)。重新取原始標本,用氯
仿或抗生素處理,按上述步驟重新接種到新鮮細胞上。
C:盲傳:有時一周之后傳代細胞會老化,甚至細胞對照也出現(xiàn)了
病變。這時已接種標本的試管應在-20℃凍存,融化后取0.2ml接種到
同一類型的新鮮單層細胞中,再觀察7-10d。如果盲傳兩代后仍然沒
有產(chǎn)生CPE,那么認為這個標本是陰性的。
5.病毒分離結果解釋
RD細胞支持HFMD的主要病原體——CVA16和EV71等多種腸道病
毒的復制,CVA16和EV71均能在RD細胞培養(yǎng)中引起特殊的腸道病毒
致細胞病變效應(CPE),表現(xiàn)為細胞圓縮、分散、胞漿內(nèi)顆粒增加,
最后細胞自管壁脫落。但相同滴度的CVA16和EV71在RD細胞中生長
的速度不同,EV71的生長速度要快于CVA16,表現(xiàn)為EV71感染RD細
胞后出現(xiàn)CPE的時間比CVA16早,EV71接種細胞后出現(xiàn)CPE很快,但
CVA16一般要經(jīng)過2次以上傳代才出現(xiàn)明顯的CPEo
若在使用RD細胞分離的同時再增加HEp-2細胞,可提高腸道病毒
的分離率(分離出其他可能致HFMD的病原體,如一些柯薩奇B組病毒)。
但CVA16和EV71在HEp-2細胞中均不繁殖。
(二)測定人雙份血清標本的中和抗體滴度。
比較患者急性期血清與恢復期血清中和抗體滴度,可作為腸道病
毒感染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最常用的是中和實驗,即用微量板法測定
抗體滴度,是目前人腸道病毒抗體檢測的最常用方法,該方法精確且
具有型特異性。
作為腸道病毒感染的診斷方法之一,可以測定血清中腸道病毒中
和抗體的滴度,通常用急性期血清與恢復期血清滴度進行比較,抗體
滴度4倍或4倍以上增高證明病毒感染。但是,腸道病毒隱性感染也
很常見,所以在評估檢測結果時就要小心一些。在中和實驗中,一般
要用人腸道病毒參考毒株(即原型株,EV71原型株為BrCr株,CVA16
原型株為G-10株)或流行株,有時同時(或單獨)使用臨床分離株會
有助于得到更準確的檢測結果。
使用對腸道病毒敏感的細胞,如RD細胞。用病毒(血清)稀釋液
(下面液體配制中的C液,可用維持液代替)稀釋血清和制備病毒懸
液,因為是用病毒來確定血清中抗體的滴度,所以要使用參考病毒(原
型株),但有時使用所分離到的毒株(臨床分離株)有助于得到更準
確的檢測結果,但分離株的滴度(100CCIDso/0.05ml)要事先測定。
中和實驗的檢測原理:病毒感染敏感靶細胞后,引起細胞形態(tài)學
變化,出現(xiàn)CPE,特異性中和抗體與病毒結合后,可使病毒顆粒失去
感染性,抑制CPE的出現(xiàn)。
1.液體配制
A液:血清處理液:(100ml中含下列試劑成份)
MEM85ml
3%L-谷氨酰胺1ml
7.5%碳酸氫鈉2ml
胎牛血清2ml
青、鏈霉素(各10000U/ml)10ml
B液:細胞營養(yǎng)液:(按生長液配方配制,100ml中含下列試劑成
份)
MEM85mI
3%L-谷氨酰胺1ml
7.5%碳酸氫鈉2ml
HEPES1ml
胎牛血清10ml
青、鏈霉素(各10000U/ml)1ml
C液:病毒(血清)稀釋液:(按維持液配方配制,100ml中含下
列液體)
MEM93ml
3%L-谷氨酰胺1ml
7.5%碳酸氫鈉2ml
HEPES1ml
胎牛血清2ml
青、鏈霉素(各10000U/ml)1ml
2.攻擊病毒CCID5。滴定和滴度梯度制備
(1)將增殖后的病毒懸液凍融3次,然后在4℃、12000rpm條件
下離心10min,取上清液分裝于10支凍存管中,每管一般每
管應在一次試驗中用完,有剩余應高壓后廢棄;
(2)加Eagle液10倍系列稀釋為1(T至1。與病毒液,各加入細
胞板內(nèi),每孔50ul,每稀釋度4孔細胞;
(3)每孔加細胞懸液50HI,同時設細胞對照(50uI稀釋液+50
Ul細胞懸液),36℃培養(yǎng)7d,觀察細胞病變;
(4)按Behrens-KWrber公式計算出分離病毒株的CCID50;
logCCID5O=L-d(S-0.5),其中:
L=實驗中使用的最低稀釋度的對數(shù)值;
d=稀釋梯度的對數(shù)值;
S=終判時陽性部分的總和(即出現(xiàn)CPE的細胞孔所占的
比例之和)。
(5)正式試驗前應先滴定攻擊病毒2-3次,取其平均值,求出每
0.05ml中含100CCID50的病毒載量;
(6)按照計算好的稀釋比例配制攻擊病毒,求出試驗所需的病毒
總量(即100CCIDso/O.05ml);
(7)取3支小試管,每只加病毒稀釋液(液體配制中的C液)0.9ml;
(8)用帶濾芯的吸尖(ART吸尖)吸0.1ml已經(jīng)稀釋好的攻擊病
毒液(即100CCID5o/0.05ml)到第一支小試管中,換另一支ART吸尖,
輕輕并徹底地混勻,避免產(chǎn)生大量氣溶膠,按照此方法依次稀釋至1
CCIDso/O.05mI和0?1CCID5o/O.05mI。
稀釋好的已知滴度的病毒01ml八八
(100CCID50/0.05ml)\
病毒稀釋液0.9ml―?
3.稀釋血清
(1)發(fā)病1-3d內(nèi)采取患者急性期血清,發(fā)病后2-4周采取恢復
期血清,分別凍存在-20℃?zhèn)錂z。
(2)取無菌小試管若干支(每份血清使用一支)置試管架上,每
管加血清處理液(上面液體配制中的A液)0.3ml,加待測血清0.1ml,
蓋緊塞子,震搖混勻,放4℃冰箱過夜,即為1:4稀釋血清。次日56℃>
30min滅活。
(3)打開獨立無菌包裝48孔組織培養(yǎng)板,縱向使用,每孔加血
清稀釋液(上面液體配制中的C液)0.3ml,每份血清使用一排,每排
4孔。使用移液器吸取處理過的血清0.1ml加入第一孔(即為1:16),
吹吸8T0次,吸0.1ml加入第二孔(即為1:64),依次至1:1024,
血清稀釋的過程中不必更換吸尖。即每份血清標本進行4倍倍比稀釋,
即1:4、1:16、1:64、1:256、1:1024。
(4)每份血清標本的每個稀釋度都要平行做兩孔。
4.病毒中和抗體測定的操作步驟:
(1)取一塊96孔板橫向使用,每塊板可以做8份(4對)待測
血清,版面設計如下圖所示。A1-A2孔(B1-B2、C1-C2.D1-D2.E1-E2、
F1-F2、G1-G2、H1-H2)中每孔加入1:1024稀釋度的待測血清0.05ml,
不必更換吸尖,在A3-A4孔(B3-B4、C3-C4、D3-D4、E3-E4、F3-F4、
G3-G4、H3-H4)中每孔加入1:256稀釋度的待測血清0.05ml,A5-A6
孑L(B5-B6、C5-C6、D5-D6、E5-E6、F5-F6、G5-G6、H5-H6)中每孑L加
入1:64稀釋度的待測血清0.05ml,A7-A8孔(B7-B8、C7-C8、D7-D8、
E7-E8、F7-F8、G17-G8、H7-H8)中每孔加入1:16稀釋度的待測血清
0.05mI,A9-A10孔.(B9-B10、C9-C10.D9-D10,E9-E10,F9-F10、G9-G10、
H9-H10)中每孔加入1:4稀釋度的待測血清0.05ml,A11-A12孔
(B11-B12、C11-C12、D11-D12、E11-E12.F11-F12、G11-G12、H11-H12)
為每份待測血清對照孔,每孔中補加稀釋液0.05ml;
(2)上述孔中分別加入病毒0.05ml(病毒滴度事先已經(jīng)稀釋為
100CCIWO.OSml);
(3)蓋好蓋子后用微量板混勻器混勻,放入36°CCO2孵箱中孵育
2h;
1:10241:2561:64|1:161」嘶泊對1?
標本檢測8O
1號標本A
2號標本B
3號標本C
4號標本D
S號標本E
6號標木IF
■號標本G
8號標本H
(4)另取一塊96孔板縱向使用,做1OOCCID5o/O.O5ml病毒滴度
的核實(每次實驗都必須做)。每孔先加病毒稀釋液(試劑配制中的C
液)0.05ml,然后從0.1CCIDso/0.05ml加起,每孔0.05ml,每個稀
釋度8孔,不必更換吸尖,一直加至100CCID5o/O.O5ml;同時留出4
孔做為細胞對照孔,每孔加入0.1ml病毒稀釋液,然后放入4℃冰箱
中暫存;
(5)在孵育期間,用消化液消化細胞,準備細胞懸液,細胞懸液
的濃度為2X1()5個/m,每塊96孔板至少需要準備10ml;
(6)孵育結束后每個待測血清孔、血清對照孔(待檢標本板)和
病毒回滴孔和細胞對照孔(病毒回滴板)分別加入0.1ml細胞懸液,
然后用微量板混勻器混勻,放入36°CCO?蜉箱中孵育培養(yǎng);
(7)使用倒置顯微鏡每天觀察CPE,并記錄病毒滴定結果,以不
產(chǎn)生細胞病變的血清最高稀釋度的倒數(shù)為終點效價。當100
CCIDso/O.05ml的病毒對照孔出現(xiàn)完全病變時,判定最終結果(約
5~7d);
(8)注意:如果病毒對照結果(病毒回滴)不在32~320
CCIDso/O.OSml的范圍內(nèi),實驗無效,就要重復實驗。
5.結果判定
當最高稀釋度血清的2孔中有1孔出現(xiàn)細胞病變,另一孔不出現(xiàn)
細胞病變,該稀釋度的倒數(shù)計即為該血清標本的中和抗體效價;當高
稀釋度2孔完全病變,相鄰低稀釋度2孔完全不病變,則兩者平均稀
釋度的倒數(shù)即為該血清標本的中和抗體效價;當兩個相鄰稀釋度血清
均出現(xiàn)1孔細胞病變,另1孔不出現(xiàn)細胞病變,則兩者平均稀釋度的
倒數(shù)即為該血清標本的中和抗體效價。
對于HFMD的雙份血清中和實驗結果來說,如果恢復期血清較急性
期血清EV71或CVA16中和抗體滴度出現(xiàn)4倍或4倍以上增高即可確診;
如果恢復期血清較急性期血清其它腸道病毒中和抗體滴度出現(xiàn)4倍或
4倍以上增高可證實該腸道病毒感染,是否為病因需要其它相關實驗證
實;如果單份血清中和抗體滴度大于1:256也有診斷意義,血清中和
抗體滴度為1:128判定為可疑陽性。
(三)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1.RNA提取
可使用多種商業(yè)化試劑盒來提取RNA,針對臨床標本應選擇質量
較高的“用于臨床標本病毒RNA提取的試劑盒”,也可使用全自動RNA
提取儀進行提取。針對病毒分離物,核酸提取比較容易,大部分商業(yè)
化RNA提取試劑盒都可有效的提取到RNAoRNA提取依據(jù)使用的試劑不
同,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2.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
(1)引物序列合成
國家脊灰實驗室自行設計3對引物,分別為人腸道病毒通用引物、
EV71特異性引物和CVA16特異性引物。各省CDC依據(jù)引物序列在質量
有保證的公司合成,引物合成后,需要做預實驗,保證引物合成沒有質
量問題后,分發(fā)給地市級CDCo
1)人腸道病毒(包括EV71、CVA16)核酸檢測通用引物序列:
PE2(上游):5、-TGCGGCCCCTGAATGCGGCTAATCC-3
PE1(下游):5'-ACACGGACACCCAAAGTAGTCGGTCC-3
—>Polioviius(Maliooney-V01149)nt742
?g5--UTRE|VP4E
■-------------------------------------1-------
—??一
PE2PEI
nt446.47)以536?562
PC吁物長116bp
2)EV71核酸檢測引物序列:
EV71-S(上游):5'-GCAGCCCAAAAGAACTTCAC-3'
EV71-A(下游”5、-ATTTCAGCAGCTTGGAGTGC-3'
nt2439EV-1(BrCr-U22521)nt3329
VP3區(qū)JVPIEj2AE
EV71-SEV71-A
nt2372-23?2nt2578-2598
1I
PCRF物長226bp
3)CVA16核酸檢測引物序列:
CVA16-S(上游):5'-ATTGGTGCTCCCACTACAGC-3'
CVA16-A(下游);5'-TCAGTGTTGGCAGCTGTAGG-3'
nt2446CA16(G-10-U05876)nt3336
VP3區(qū)JVP1區(qū)J2Ag
CA哉CA16-A
nt2335-2355nt2523-2543
PCR產(chǎn)物長208bp
(2)實驗設計
1)在PCR記錄紙(實驗記錄紙)上記錄本次實驗操作者姓名,實
驗日期,所鑒定標本的名稱以及標本的順序,與PCR儀排列的順序一
致。
2)標記好加標本和對照的PCR管(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和試劑對
照)。
A:陽性對照:參比RNA,省級CDC提供(只是在初次使用,常規(guī)
不建議使用,以防污染)。
B:陰性對照:使用正常細胞RNA或臨床標本腸道病毒陰性的RNA
(每次實驗要設立)。
C:試劑對照:用去離子水代替標本(試劑初次使用時必須做)。
(3)RT-PCR擴增反應和條件
1)從臨床標本或病毒中提取的RNA和各種RT-PCR試劑應該一直
放在冰浴盒上;
2)配下列試劑主溶液:
r10XPCR
Buffer..............................................................
................................................................5.OuI
(dNTPs(2.5mM
each).........................................................??????
.............................................................2.0uI
上游引物(O.1ug/u
I)..........................................................................
.............................................................1.0HI
下游引物(O.1ug/u
I)..........................................................................
.............................................................1.0UI
RNA酶抑制劑(RNasin,4OU/u
I)..........................................................................
?0.5UI
TaqDNA聚合酶(5U/u
I)..........................................................................
......................................................0.5uI
AMV逆轉錄酶(10U/U
I)..........................................................................
.......................................................1.0|iI
模板
RNA........................................................................
........................................................................3.0
UI
RNaseFree
dH20.......................................................................
..........................................................36.0uI
0
0
3)在PCR儀上進行RT-PCR反應,反應步驟如下:
42°C...............45min
95℃.......................3min
95℃..........1............20s
45℃.......................25sX32個循環(huán)
72℃.......................30s
72℃........................10min
4℃.......................Soak
3.電泳分析
(1)將已經(jīng)聚合的3%的瓊脂糖凝膠放在電泳裝置上;
(2)在帕拉膜(Parafilm)上加上6X電泳載樣緩沖液(每個
反應需1|iI)。再加上5uI的PCR反應產(chǎn)物與之混合;
(3)將電泳緩沖液倒在電泳裝置中,用吸尖將樣品與載樣緩沖液
的混合溶液加到孔中;
(4)蓋上蓋子,接通電源,以10V/cm電壓(恒定電壓)電泳,
大約35-40min,直到澳酚藍跑到凝膠的底部的時候,停止電泳;
(5)將膠取出,并注意保持凝膠的方向;
(6)在1ug/ml的澳化乙錠溶液中染色15min,
注意:淡化乙錠溶液是有毒、致畸、并且致腫瘤的物質,操作時
要加小心,并戴雙層手套。如果儲存在避光的容器中,淡化乙錠溶液
可以重復使用。澳化乙錠廢棄物按醫(yī)療廢棄物中化學品的有關規(guī)定處
理。
(7)在蒸憎水中涮一下凝膠;
(8)在紫外透射儀下觀察PCR產(chǎn)物電泳結果,并照相作記錄。
有條件的實驗室可以使用全自動電泳分析儀。
4.結果解釋
使用全自動電泳分析儀的實驗室可以通過儀器自動讀取PCR產(chǎn)物
大小,來判斷結果。通過瓊脂糖凝膠做PCR產(chǎn)物電泳的實驗室,需要
參照DNA分子量對照對照,比較標本的PCR產(chǎn)物與陽性對照的PCR產(chǎn)
物在凝膠上的位置以及大小來解釋結果。
RT-PCR實驗結果解釋表
待檢標本RT-PCR結果鑒定結果
HEV(-),EV71(-),CVA16(一)非腸道病毒(NEV)
HEV(+),EV71(-),CVA16(一)非EV71、CVA16的其它腸道病毒
HEV(+),EV71(+),CVA16(-)EV71
HEV(+),EV71(-),CVA16(+)CVA16
(四)ReaI-timeRT-PCR(rRT-PCR)
1.病毒核酸提取
參考常規(guī)RT-PCR病毒核酸提取步驟和注意事項。
2.Real-timeRT-PCR(rRT-PCR)
依據(jù)不同廠家的試劑盒,嚴格按相應說明書操作和判斷結果。有5
種試劑盒,分別為OneStepReal-timePCR法檢測EV71病毒核酸(單
通道檢測):OneStepReal-timePCR法檢測CVA16核酸(單通道檢
測);OneStepReaI-timePCR法檢測腸道病毒核酸(單通道檢測);
OneStepReal-timePCR法同時檢測EV71和CVA16核酸(雙通道檢
測);OneStepReal-timePCR法同時檢測EV71和腸道病毒核酸(雙
通道檢測)。下面舉2個例子來說明單通道檢測和雙通道檢測的操作規(guī)
程和注意事項。
(1)OneStepReal-timePCR法檢測EV71病毒核酸(單通道
檢測)
①反應體系配置:反應體系共25口I,模板量可根據(jù)樣本情況自行
決定(臨床標本通常使用5口1的RNA模板量),不夠部分以水補足。
如選用另外試劑盒,反應體系及條件隨之變化。
a.從試劑盒中取出相應的試劑,反應液在室溫融化后,瞬時離心,
按n+1配置反應體系(n=樣本數(shù)+1管陽性對照+1管陰性對照),每個
測量反應體系配置如下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 第四章 第三節(jié)《輸送血液的泵-心臟》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第二單元空氣和氧氣課題3制取氧氣 第1課時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 分解反應說課稿-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
- 保姆基本知識培訓總結
- 7《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港務局招工考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2.1地形與地勢 說課稿
- 1.7 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年中國鐵建校園招聘專業(yè)科目模擬題及解析
- 綜合與實踐 家鄉(xiāng)變化情況的調查教學設計初中數(shù)學湘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湘教版2024
- 2025年醫(yī)院護士招聘面試模擬題及答題技巧
- 2025考研政治真題試卷與參考答案
- 刑事案件二次審判會見筆錄范文
- 2025年福建省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勞動關系協(xié)調員·一級/高級技師)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詳解(5卷)
- 馬鈴薯水肥一體化技術
- 城鎮(zhèn)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guī)程
- 成都工勤轉管理辦法
- 基金會專項基金管理辦法
- 物業(yè)承接查驗表格
- spa館衛(wèi)生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湖南省物理真題(含解析)
- 基于分子表征的馬齒莧多糖抗紫外及美白功效的實驗驗證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