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苜蓿病害的發(fā)生與防治
三葉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他可草性動物,被稱為“繁殖之王”。目前我國的苜蓿種植面
積居各種牧草之首,達133萬hm2o就苜蓿種植面積而論,我國居世界笫6位。近幾年來,隨
著我國草地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和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苜蓿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而病害問題R
益引起生產者的重視。
我國苜蓿主要產區(qū)西北、東北和華北都存在較嚴重的苜蓿病害。新疆豆科牧草病害大約有
93種,其中苜蓿病害約25種;甘肅苜蓿病害有32種;寧夏豆科牧草病害有34種,其中苜蓿
病害有15種;內蒙古苜蓿病害約18種;吉林和黑龍江苜蓿病害約19種。在南方地區(qū),雖然
苜蓿種植面積不大,但苜蓿病害較為嚴重。云南豆科牧草病害有73種I其中苜蓿病害就有
20種;江蘇苜蓿病害約17種。
苜蓿病害是由病原真菌、劑菌、病毒等多種病原物所引起的,受害最大的部位是葉部和根
部,通常稱為葉部和根部病害。葉部和根部病害兒乎在我國的苜蓿種植區(qū)均有發(fā)生。據不
完全統計,全國的苜蓿病害大約有90種。苜蓿病害可使牧草產量大輻度減少,牧草營養(yǎng)成
分降低,適口性下降,嚴重影響苜蓿的產量和飼用價值。
在過去的幾十年軋我國牧草病理學研究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對一些重要的苜蓿病害進
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在病害的病原學、發(fā)病規(guī)律、致病機理、防治措施等方面進行了
廣泛的探討,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1三葉草病蟲害的分布及危害
1.1苜蓿病害發(fā)生情況
西北地區(qū)是我國的主要苜蓿產區(qū),苜蓿病害的相關研究工作開展較多,對苜蓿病害的種類和
危害程度有較多了解。南志標在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研究表明,苜蓿叢枝病造成裸地面積達
32%,單株鮮重減少37.9%o劉若在甘肅河西地區(qū)苜蓿霜霉病害的田間調查發(fā)現,霜霉病發(fā)病
率達48.5%,產草量減少35.5%~57.5%。侯天爵的研究發(fā)現,霜霉病對苜蓿幼苗的生長和根
瘤的數量有顯著影響,感病株幼苗高度比健株降低42.6『52.2%,根鮮重減少75%,根瘤的數
量減少54%。據蘇生昌報道,苜蓿褐斑病在北疆的病葉率為54.7%~100治病指數為16.8k
90.l%o據劉若等專家報道,在甘肅祁連地區(qū)苜蓿褐斑病發(fā)生嚴重,落葉率達50$以上,牧草
減少15k40%,種子減產25%~57%,粗蛋白質含量下降16%,可消化率下降14%左右。王雪薇
和時永杰對新禧和甘肅的苜蓿白粉病的111間調查得知,重病地苜蓿白粉病的發(fā)病率達90席以
上,感病苜蓿與健株相比較,消化率下降14%,粗蛋白減少16%,產量降低30%、40乳種子減產
41%"50%o苜蓿銹病也是西部地區(qū)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發(fā)生時病葉的鮮重比健葉減少44%,
粗蛋白減少18.2乳粗纖維增加14.83%,病草的適口性下降。苜蓿根腐病是限制苜蓿生產的
主要因素,根腐病可造成苜蓿死亡率達60.08曠73.45%o商文靜在寧夏的田間調查發(fā)現,苜
?;ㄈ~病發(fā)病率在50%以上,部分地區(qū)發(fā)病率達90%以上。
1.2苜蓿田間褐斑病的現狀
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近年來華北地區(qū)苜蓿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然而對該地區(qū)苜蓿病害
的種類、分布及危害尚缺少深入系統的研究。一些初步的調杳表明,華北地區(qū)苜蓿病害同
樣十分嚴重。筆者于1998年在北京房山地區(qū)苜蓿種植區(qū)進行田間病害調查,苜蓿霜霉病發(fā)
病率達70%以上,重病地可達90%以上,牧草減產30%?50玳通過近幾年對北京及周邊地區(qū)苜
蓿田間褐斑病的調杳,發(fā)現重病地苜蓿褐斑病發(fā)病率可達80%以上,落葉率達60%以上,減產
40%?60%張文淑等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試驗地內的140個苜蓿品種進行了花葉
病的調查,發(fā)現其中有85個感病品種,病株率均在20%以上,病害嚴重度達50%^100%,鮮草
損失率達10%以上,種子減產40%.
1.3苜蓿褐斑病的田間調查研究
東北是我國苜蓿的主要產區(qū)之一,但有關苜蓿病害的研究資料比較缺乏。戚佩坤曾在所編
制的吉林省牧草病害名錄中介紹了苜蓿的主要病害。陳申寬對內蒙古扎蘭屯市苜蓿褐斑病
的田間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發(fā)病嚴重的苜蓿植株下部1/3處葉片全部脫落,病株較健株葉片
重量下降12.5%o筆者1999年對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牧草試驗地內苜蓿的調杳發(fā)現,公農2
號苜蓿褐斑病發(fā)病率在3照以上,落葉率達10.5%~25%。陳雅君對黑龍江省8個地區(qū)的紫
花苜蓿根部病害進行了田間調查研究,發(fā)現根腐病在苜蓿中的發(fā)生很普遍,重病地塊發(fā)病率
達92%,其主要致病菌是鐮刀菌和絲核菌。
2苜蓿銹病發(fā)生的條件及影響因素
我國在主要苜蓿病害的病原學研究和鑒定上做了部分研究工作,并對主要病原菌的形態(tài)特
征,生物學特性,培養(yǎng)性狀及引致的病害癥狀做了較深入的研究。如袁慶華等對苜蓿褐斑病
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做了系統的試驗研究證明,苜蓿假盤菌在V-8培養(yǎng)基上子囊抱子萌發(fā)
的最適溫度為15~20C,最適pH為5,芽管生長的最適生長溫度是20℃o李萬蒼等研究了
不同溫度、濕度、pH、光照及營養(yǎng)對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solani)生長、產抱和在子
萌發(fā)的影響,結果得知,鐮刀根腐菌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0?28C,抱子萌發(fā)的最適溫度
25?32℃;菌絲生長最適「H5?9,分生徇子產生和萌發(fā)最適pH6~7,分生孩子在飽和濕度或
水滴中萌發(fā)快,相對濕度低于85%時不能萌發(fā),光照處理對該菌生長無顯著影響。近年來,隨
著生物技術的應用,少數研究者還采用分子標記技術對病原菌進行鑒定。
許多研究者在苜蓿病害的發(fā)病規(guī)律及環(huán)境因素對病害發(fā)土的影響上做了大量工作。在田間
條件下,苜蓿褐斑病發(fā)生最適宜環(huán)境是溫暖而潮濕的天氣,相對濕度達98%以上,溫度在
15?25℃時,幾天之內就會造成病害流行。研究還發(fā)現,在合適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子囊抱
子需經過20~25d的生長發(fā)育,才能形成成熟的子囊盤。一個成熟的子囊盤需經過8~15d,
子囊兒子才基本釋放完畢,
關于苜蓿銹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影響因素國內有許多研究報道。在田間條件下,多濕有霧,植株
表面常有液態(tài)水,氣溫在16~26c時,有利于夏抱子萌發(fā)和侵入,易造成銹病的流行。銹病
發(fā)生的高峰期出現的早晚:以及病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主要與當年降雨量顯著相關,降雨量
大、且分布較均勻的年份:病害高峰期出現較早,病害發(fā)生嚴重,反之則相反。研究者們還
對苜蓿銹病的寄主范圍和轉主寄主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表明苜蓿銹菌除能寄生苜蓿屬的
植物外,還可寄生在扁蓿豆、白三葉和野火球等植物上,苜蓿銹病的轉主寄主是乳漿大戟,
感染銹菌的乳漿大戟是我國北方苜蓿早期發(fā)病的初侵染來源,因此鏟除苜蓿田周圍的天戟
是防治苜蓿銹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關于苜蓿霜霉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國內也做了許多研究工作。在田間條件下,
當溫度在1618°C,相對濕度大于97%,最有利于苜蓿霜霉菌抱子的生長,病害大發(fā)生。也
有研究者認為,即使在干燥溫曖的地區(qū),如果有連續(xù)數日的小雨、結露和大霧,同樣可造成
霜霉病的流行。在田間,霜霉菌的抱子借助于風和雨水的飛濺而傳播到健株上,并在植株表
面的液態(tài)水中萌發(fā),以芽管從氣孔侵入或產生吸器直接侵入植物體內。病菌靠菌絲體在根
莖內渡過逆境,也可以卵兒子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
苜蓿根腐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病菌的初侵染源的數量、土壤溫度、
土壤持水量及苜蓿品種對病害的耐受能力等。苜蓿根腐菌均為土壤習居菌,主要以菌絲體、
厚垣胞子和菌核在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殘體上存活。絲核菌的菌核和鐮刀菌的厚垣抱子均可
在土壤中存活多年,這些病原體(菌絲體、厚垣抱子、菌核)是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
國外研究者報道鐮刀菌可侵入苜蓿種子,以種子傳播,國內這方面未見報道。苜蓿根腐病的
發(fā)生和流行最關健的影響因素是土壤溫度和土壤濕度,它們不僅影響病菌的生長發(fā)育,而且
對寄主的生長,病原菌與寄主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有顯著的影響。
關于苜?;ㄈ~病的侵染、傳播,國內外也有文獻報道。許多研究結果表明,苜?;ㄈ~病毒靠
汁液或魴蟲傳播,種子也是帶毒者,是新建草地重要的毒源。另外,受病毒感染的植株將成
為終生傳毒者。所以,對于苜?;ㄈ~病毒應嚴格進行種子檢疫,田間發(fā)現病株應連根挖出,
以減少毒源,控制此病的傳播。苜?;ㄈ~病毒最適發(fā)病溫度為16、26°C,超過26°C后出現
隱癥現象。如該病在北京地區(qū)一般4月中、下旬開始出現癥狀,到6月份以后癥狀消失。
綜上所述,苜蓿不同病害的發(fā)病條件、初侵染源、發(fā)病過程、病害的侵染循環(huán)規(guī)律,引起的
癥狀和造成的損失等差異很大,任何一種病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受4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即:
環(huán)境、病原物、寄主和人為因素。針對具體的某一種病害,確定其主要影響因素,是病害防
治的關鍵所在。
3苜蓿抗銹病品種的選育
抗病育種是最有前途的病害防治方法,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近年來北
美的研究者在苜??共∵z傳資源篩選中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例如美國科學家通過活體葉和
莖的接種技術,從Della品種中篩選出了第一個抗三葉草核盤菌的苜蓿種質材料MSR。我國
的苜蓿地方品種、引進品種及育成品種數量不少,種質資源豐富,開展苜??共⌒院Y選具有
重要意義。
近幾年,我國研究者在該領域也有明顯的研究進展。在苜蓿褐斑病抗性鑒定與評價上做了
一些研究,首先從接種方法的選擇入手,評價接種效果的可靠性,以便進一步評價不同苜蓿
品種對褐斑病的抗性。苜指褐斑病傳統上是采用整株接種及田間自然傳染來評價,這種方
法往往受到時間、地點、規(guī)模及接種效果等因素的限制,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作者
在苜蓿褐斑病抗性評價上采用離體葉片接種技術,結果表明比傳統的整株鑒定效率高,結果
可靠。另一方面,通過表型、基因型、生理生化及分子標記等手段選擇抗病的苜蓿種質材
料,在實驗室條件下對國內外收集的250份苜蓿種質材料幼苗對褐斑病的抗性進行了篩選
和評價,結果表明,苜蓿種質材料的抗病性存在很大差異,葉片病指數在4.1曠73%之間變化,
其中高抗品種中的45份均來自國外,國內無一高抗品種,說明我國在苜??购职卟∑贩N的
選育上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今后應特別重視抗病育種,選育出我國自己培育的抗病品種。
同時,又對其中的5個品種(病指數在13.48曠33.68%)做進一步研究,從每個品種600株苗
中用離體葉片接種,每一單株均經過6次接種選擇,分別從每個品種中選出最抗的、最感的
單株,進行分子標記(RAPDJ,已發(fā)現在所篩選的160個10堿基隨機引物中,存在有與苜蓿褐
斑病的抗性基因連鎖的RAPD標記(0PC19/1000)。對苜蓿褐斑病抗、感材料的3利佛j(PPO、
POD、SOD)活性及同工醐測定表明,抗性材料比感病材料胭活性高,附帶豐富。
南志標在田間條件下對苜蓿的103個品種進行了抗銹性評價,結果表明,苜蓿受銹病侵染后,
牧草產量顯著下降,與鍵株相比下降率44%,粗蛋白下降18.28%。不同苜蓿品種對銹病的抗
性差異明顯。而且在研究中發(fā)現,同一品種內不同株之間病情差異較大,如富平及抗旱2個
苜蓿品種不同群體間反應型和病指數均差異大,說明同一品種內,不同株間抗性基因型存在
差異,可利用單株選育法、分子標記法選育,進行抗銹育種,以提高品種的抗銹性。有研究
者認為,苜蓿對銹病的抗性與染色體數目有關,染色體數目為16的是高度抗銹品種。
苜蓿對霜霉病抗性的評價和鑒定,我國研究者也做了大量工作。這些研究包括田間條件下
苜蓿品種對霜霉病的抗性評價,室內人工接種鑒定等。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
究所于1998年選育出我國第一個抗苜蓿霜霉病的新品種中蘭一號。該品種對霜霉病的抗
性較強;無病枝率達95Q100%,比對照品種增產22.4貯39.9%。閔繼淳等對新牧二號紫花苜
蓿進行苗期抗霜霉病的研究,與新疆大葉苜蓿相比,其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分別比對照低20.5%
和2.7%。苜蓿對霜霉病的抗性遺傳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抗性基因選育較難。研究者們認為,
苜蓿中有大量的抗性種質資源存在,苜蓿種質材料的抗病性與種質來源有關,也與苜蓿霜綠
菌的高度寄生?;杂嘘P,
關于苜蓿其他葉部和根部病害種質資源的抗性評價與鑒定,國內還未見有詳細的研究報道。
主要的研究工作是放在病原的鑒定和病情的田間調查匕而有關抗病性鑒定方法、苜蓿品
種資源抗性表現的評價、環(huán)境條件對苜蓿品種抗性表現的影響等研究工作,目前尚屬空白。
4抗病品種的選育和利用
苜蓿葉部病害中有許多是重要病害,如苜蓿褐斑病,霜霉病,銹病,各種葉斑病等。這此病菌
都可在苜蓿的根莖內或病株殘體上越冬,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在田間主要靠氣流、風和雨水
傳播病菌,可反復多次侵染,是造成病害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所以,靠單一的化學防治或栽
培措施,難以達到期待的防治效果。另外,一些重要病菌均是專性寄生菌,如霜霉菌、銹菌、
白粉菌等,對寄主有高度?;?對這類病害最理想的防治措施是抗病品種的選育和利用。
FI前,我國已培育出苜??顾共〉钠贩N,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抗病性品種被培育
出來。
苜蓿根腐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病原種類較多。病原菌中有來自土壤和病殘體的絲核
菌,還有來自種子、土壤和病株殘體的鐮刀菌,并且鐮刀菌中乂有許多種可侵染苜蓿植株引
起根頸腐爛。另外,苜蓿根腐病菌可在苗期從根部侵入,也可在成株期從根部直接或從傷口
侵入,所以使用化學防治均無法有效控制此病的發(fā)生。因此,防治該病應以選育和利用抗病
品種為基礎,并通過增施有機肥料、磷肥和鉀肥、增加土壤中的碳、氮比、改善土壤排水
條件、多品種布局、與其他禾本科牧草輪作等,建立綜合防治技術體系。這樣,可以有效地
控制根腐病的發(fā)生,并已在近年的根腐病防治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5化學防治措施
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等苜蓿主要產區(qū)有較嚴重的病害發(fā)生,主要有羯斑病、霜霉病、銹
病、白粉病、根腐病和一些葉部病害。褐斑病的發(fā)生最為普遍,在各地均有發(fā)生。銹病發(fā)
生也較普遍,尤其在北方溫暖潮濕地區(qū)危害嚴重。霜霉病主要發(fā)生在潮濕地區(qū),白粉病主要
發(fā)生在干旱地區(qū),而根腐病主要發(fā)生在高寒地區(qū)。各種病害在苜蓿上造成的產量損失大約
在15%"70%o防治上應采用綜合防治,化學防治能造成環(huán)境污染,長期使用易產生抗藥性,選
育和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治的重要手段。
根據我國苜蓿病害研究的現狀和趨勢,提出如下建議:
(1)調查結果的發(fā)現
應有針對性地對我國苜蓿主要生產區(qū)的病害進行深入而系統的調查,查明各地區(qū)一些主要
的病害、未發(fā)現的病害、國內還沒報道的病害。并有針對性地對危害性大的病害進行綜合
防治技術的研究,對未知的或不熟悉的病害進行病原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育資源配置與中等教育學生權益關系考核試卷
- 沉浸式游戲體驗中的AI敵人設計考核試卷
- 寵物健康講座與活動考核試卷
- 針嘴的消毒安全性評估體系考核試卷
- 自主學習與中等教育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關系考核試卷
- 2-2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操作流程
-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的圖像-2025年新高二化學暑假專項提升(人教版)教師版
- 吉林松某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吉林省2025年中考物理試題
- 2025至2030年中國汽車回收行業(yè)市場全景分析及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供應鏈管理師三級實操考試題庫及答案
- 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 2024-2025學年四川省瀘州市高二(下)期末數學試卷(含答案)
- 技工學校軍事化管理課件
- 弱電智能化工程運維服務方案
- 高空繩索救援技術課件
- 2025年時政題庫及答案解析(110題)
- 2025年北京市JINGHUA學校高考英語適應性試卷(5月份)
- 永輝超市收銀培訓
- 2025劍橋PET考試試卷(閱讀理解長尾詞解析)試題集
- 八年級數學期末模擬卷【測試范圍:湘教版八年級下冊全部】(考試版)(湖南專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