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中用典_第1頁
古典詩歌中用典_第2頁
古典詩歌中用典_第3頁
古典詩歌中用典_第4頁
古典詩歌中用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典詩歌中“用典”手法的運用

張輔良用典,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一種體現(xiàn)手法,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為“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用典的目的就是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所謂典故是指“典例故實”,詳細(xì)地說,包括歷史記載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聞以及流傳下來的古書成句,一般來說,典故均有確定的典源。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長內(nèi)容的豐富性,增長體現(xiàn)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余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體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曹操《短歌行》一詩的最終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币昧恕爸芄钡牡涔剩鲎浴妒酚洝斨芄兰摇?,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說的是周公為了招攬?zhí)煜氯瞬?,一次沐浴要三次握著頭發(fā),一餐飯要三次把飯粒從嘴里吐出來,他擔(dān)憂的是因自己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了人才。詩人用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賢、禮賢下士之氣度來鼓勵自己。當(dāng)然用典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步,也會把作品弄得生澀晦暗,枯燥乏味,給我們閱讀導(dǎo)致了一定的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鑒賞。因此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本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體現(xiàn)出的新的含義。一般而言,古典詩歌中的用典重要有如下兩種情形,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一、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歷史故事來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愛用典故,常常一連使用數(shù)典,多數(shù)是出于內(nèi)容的需要,有時也難免堆砌。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當(dāng)年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⑥,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⑦,一片神鴉社鼓⑧!憑誰問,廉頗老矣⑨,尚能飯否?[注釋]①、京口:江蘇鎮(zhèn)江市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②、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quán),字仲謀,曾建都京口。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④、“想當(dāng)年”三句:劉裕曾兩次帥晉軍北伐,收復(fù)洛陽、長安等地。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是說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歸,到寫該詞時恰好為四十三年。⑦、佛貍祠: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貍。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⑧、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⑨、廉頗: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從注釋上不難看出全詞幾乎一直在用典中展開。詞人借古諷今,批判了當(dāng)時的掌權(quán)者韓侂(tuō)胄冒險北伐、妄圖僥幸取勝的錯誤,同步也體現(xiàn)了自己想建功報國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憤心情。這個主旨,重要是通過四個影射現(xiàn)實的歷史故事體現(xiàn)出來的,即劉裕、劉義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和廉頗的故事。這首詞是對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批評,由于不以便正面直說,因此用典就是最佳的措施。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憶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跋氘?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dāng)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挖苦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體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fù)中原的決心?!按猴L(fēng)十里”引用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里的詩句,體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華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詩歌中的用典確實給鑒賞者提出了更高的規(guī)定,假如不懂得所用典故,勢必影響對詩歌的理解把握,因此要加強平時的閱讀,多積累某些詩歌中常見的歷史故事,多記憶某些古詩名句,無疑對精確把握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是很有協(xié)助的。古典詩詞的閱讀鑒賞,常常碰到語言方面的障礙,障礙之一,就是詩詞中的“用典”?!坝玫洹笔窃娫~中常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手段,六朝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詮釋“用典”,為“據(jù)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也就是說,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鑄自己的思想,既有“類義”的比方作用,又可以“以古證今”。古典詩詞中的“用典”,是古典詩詞固有的一種特色,這是由詩詞自身的性質(zhì)決定的。詩詞貴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淺露,用語要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經(jīng)得起反復(fù)吟詠。顯然,不用典,就很難抵達(dá)這樣的境地,因此,詩人常常借助于用典來塑造形象、烘托氣氛、創(chuàng)設(shè)意境,在最為經(jīng)濟的有限天地里,最大程度地融匯深邃波折的內(nèi)涵。從典故的性質(zhì)上看,有“舉人事以征義”和“引成辭以明理”(劉勰語),前者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類比現(xiàn)實,或引起聯(lián)想,使語意更豐盈、更深厚;后者為“用辭”,即引用現(xiàn)成的辭語,借此明證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語更清幽、更委婉?!坝檬隆笨煞譃椤爸庇谩?、“活用”、和“反用”?!爸庇谩?,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來意義,借以體現(xiàn)自己的情感。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整闕可以說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詞人多層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颯爽英姿,尤其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雄才大略的不凡風(fēng)采躍然紙上,詞人謳歌周瑜的豐功偉績,折射出的是詞人內(nèi)心深處建功立業(yè)的真切渴望。曹操《短歌行》一詩的最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說周公“一沫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也?!币馑际侵芄珵榱苏袛?zhí)煜掠凶R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著頭發(fā),他念叨的是怎樣讓賢士歸依自己;一餐飯要三次把飯從嘴里吐出來,他擔(dān)憂的是因自己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了人才。詩人巧用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賢,禮賢下士之不凡氣度來鼓勵自己,以求一統(tǒng)天下偉業(yè)的實現(xiàn)??芍^專心良苦。李商隱《錦瑟》詩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鵑”,是用望帝化為杜鵑,“至春則啼,聞?wù)咂鄲拧钡拿耖g傳說,來寄托詩人的難言的冤情;同樣,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鵑啼血猿哀鳴”來暗示自己“遷謫”的憤懣?!盎钣谩?,是靈活地變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種側(cè)面的意義,從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對整個典故的原故意義加以引申發(fā)揮。秦觀《鵲橋仙》,全詞引用的是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可詞人不落前人之窠臼,從一種新的角度詮釋故事,賦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內(nèi)涵,“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一洗嗟嘆悲戚之態(tài),突出牛郎織女難得一見的寶貴,從而引起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一種頗具哲理意味的命題。顯然,詞的立意較之于《迢迢牽牛星》,勝出了一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謝靈運傳》的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處,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準(zhǔn)備了一種屐底前后裝有活動齒的木屐。李白以此,顯示“夢游”中的身心放松,輕快如燕。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的最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的是有關(guān)廉頗的舊事:廉頗罷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便派使者去察看他身體狀況。廉頗為了顯示自己尚可以用,“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而趙使為廉頗的仇人所賄賂,回去稟告趙王:“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庇谑?,趙王認(rèn)為他確實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頗。詞人活用此典,以廉頗自況,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慨,自己雖年事已老,可為國效力的雄心不泯,只可惜無人問津。正所謂借他人杯酒,澆自己胸中塊壘?!胺从谩?,是按典故的固有含義反其意而用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佛貍,后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名。他擊敗宋文帝,率軍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詞人渴望早日實現(xiàn)恢復(fù)中原的宿愿,可現(xiàn)實卻是“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讓人倍覺失望。詞人用“可堪回首”,標(biāo)明其鮮明的批判態(tài)度。詞人反用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索于舊事之中,發(fā)人深思。有關(guān)“用辭”,也可以分為“借用”、“活用”和“反用”?!敖栌谩保粗苯咏栌们叭说哪承┰娋?,雖用的是他人的詩句,但已賦予了新的意境。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中的詩句。原詩是寫熱戀中的女子對情人的懷念期待,詩句的意思是說,你那青青的衣領(lǐng)呦,牽動我對你綿綿不停的愁緒。曹詩借用這詩句,其義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賦予她更為豐盈的內(nèi)涵?!扒囫啤痹侵艽x書人的服飾,詩中以此借代才識淵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詩人心中綿延不絕的期待之所在。為了深入強化這一心志,接下來詩人再次借用《詩經(jīng)·小雅·鹿鳴》開篇的四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萍”,原詩以鹿鳴起興,以瑟笙渲染氣氛,展現(xiàn)出的是一派和樂融融的歡宴嘉賓的景象。而這樣的景象也正是詩人心中所描畫的圖景。兩處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賢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賢既得的由衷歡欣,其思賢若渴的心跡,便也昭然于筆墨。“活用”,是用前人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辭語,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為具有新的含義和色彩的藝術(shù)語言。陶淵明《歸園田居》“虛室有余閑”,“虛室”,語出《老子》:“虛室生白”。詩人用此辭具有雙關(guān)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無形的心房,由此,充足傳達(dá)出詩人對環(huán)境清幽,心境閑適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姜夔《揚州慢》“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前者出自杜牧《贈別》中的“豆蔻梢頭二月初”,后者出自杜牧《遣懷》中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詞人話用杜牧詩句中原有的辭語,以彰顯杜牧杰出的才華,緊接著的“難賦深情”,則暗示了現(xiàn)實的揚州,就連杜牧也難摹其狀,揚州之凄冷可見一斑。“反用”,就是在與原義相悖的基礎(chǔ)上引用既有的辭語,它在表情達(dá)意上有一種反襯的作用。王維《山居秋暝》的尾聯(lián):“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伴隨它的意愿衰敗吧,這里的秋色實在耐人尋味,“我”還是樂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的話,“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詩人招而不歸,甘心隱居山林,其情可圈可點。姜夔《揚州慢》的“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fēng)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詩“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原詩顯示的是揚州十里長街的繁華景況,詞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現(xiàn)了揚州現(xiàn)實狀況的凄涼情形,從而寄寓了詞人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慨。此外,就是詩人所用之典,也可以是現(xiàn)代之事。例如,陸游《書憤》的頷聯(lián),“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詩人用“樓船夜雪”、“鐵馬秋風(fēng)”形象地概括了南宋人民為抗擊異族的蹂躪所獲得的兩次戰(zhàn)役的勝利,以昭示詩人收復(fù)失地的夙愿。而這兩次戰(zhàn)役都發(fā)生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當(dāng)時詩人才36歲??傊?,典故包括的意義極為豐富,尤其是詩人引用后,或深沉渾厚,或含蓄宛轉(zhuǎn),它蘊涵著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復(fù)咀嚼,可以浮想聯(lián)翩。在閱讀和鑒賞古典詩詞中,理解這些典故的淵源,揣摩典故所賦予的新的意韻,可以體味到詩詞的語言的奧妙,品嘗到詩詞的無窮魅力,從而真正走進詩詞所創(chuàng)設(shè)出來的藝術(shù)之境。有關(guān)用典(包括使用成語)存在著不少爭議,其實它是一種回避不了的問題。例如我們提到盧溝橋,不是想起抗日戰(zhàn)爭,就是想起盧溝曉月;提到高山流水,就要想起伯牙和琴。外國也是同樣,提到珍珠港,提到本?拉登,就會聯(lián)想到有關(guān)的事情,省去了諸多解釋,包括了諸多信息,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壓縮。不過,中國古典詩歌對用典似乎愈加重視。其原因大概是:一、古典詩歌的語言愈加精煉,對信息壓縮的規(guī)定更高。二、由于中國老式文化的積淀,使得典故、成語非常豐富,便于使用?!堵稖I緣》是清代著名的子弟書作家韓小窗的力作,影響很大,傳唱至今。目前舉出其中《哭玉》(寫賈寶玉哀悼林黛玉)一回的部分如下:我許你高節(jié)空心同竹韻,我重你暗香疏影似梅花,我嘆你嬌面如花花有愧,我賞你豐神似玉玉無瑕,我服你八斗才高行七步,我愧你五車學(xué)富手八叉,我聽你綠窗人靜棋聲響,我欽你流水高山琴韻佳,我憐你椿萱早喪憑誰靠,我疼你斷梗飄蓬哪是家?這一段用了多少典故?但正由于用了這些典故,才把林黛玉的性格、才華、身世等等描述得淋漓盡致。當(dāng)然,用典過多過僻,也會引起欣賞上的困難。例如李商隱的名作“錦瑟無端五十弦”就曾引起許多穿鑿附會的解釋,以致有人感慨:“一篇《錦瑟》解人難”。魯迅先生的兩首詩也曾被人歪曲過。一首是著名的“靈臺無計逃神矢,風(fēng)雨如磐故園”,只因其中用了“神矢”一詞,有人便將其解釋為希臘神話中愛神之箭,說這是一首愛情詩;另一首是“綺羅幕后送飛光,柏栗叢邊作道場。望帝終教芳草變,迷陽聊飾大田荒。何來酪果供千佛?難得蓮花似六郎。中夜雞鳴風(fēng)雨集,起燃煙卷覺新涼?!北緛硎且皇讋×遗険襞f社會的詩篇,有人卻故意曲解“飛光(‘飛眼’?)”、“道場(‘鬼名堂’?)”等詞,把它說成一首玩笑詩,說是先生的一位朋友做家庭教師,同步受到兩個女學(xué)生的追求,先生作詩笑他。不過,不能由于有的典故不易理解就拒絕用典。目前再舉李商隱的一首詩《淚》:永巷長年怨綺羅,(深宮宮女失寵)離情終日思風(fēng)波。(友人離別相思)湘江竹上痕無限,(娥皇、女英懷念虞舜)峴首碑前灑幾多?(西晉百姓懷念羊祜)人去紫臺秋入塞,(昭君出塞)兵殘楚帳夜聞歌。(霸王別姬)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貧士送貴人)用七個故事或場景(都是典故!)寫淚,最終歸結(jié)到對自己身為貧士而被迫去送貴人這種尷尬處境的感慨,通篇卻不露“淚”字。岔曲發(fā)展了這種形式,形成了一批名為“贊某不露”的作品,目前舉一首《贊竹不露》:林落深幽,七賢同游。拂寒煙,數(shù)竿淺碧襯新秋,王禹曾向黃岡作翠樓。方動處龍蛇林外,水池園內(nèi),鳳尾扶疏,枝枝清瘦。最可憐鵝黃幾點難過淚,留作瀟湘萬古愁。其中用了竹林七賢、王禹《黃岡竹樓記》、湘妃等典故來描寫竹,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間。由此可見,恰當(dāng)?shù)挠玫淇梢蕴岣咦髌返乃囆g(shù)性,增長作品的深度。不過,用典也一定要小心,防止出錯。我曾經(jīng)見過一位大詩人公開刊登的一首詩,是贈給一位書法家的,詩前有一段按語:“書法家××乃余好友,白頭如新…”,殊不知“白頭如新”是說交情很淡,直到白了頭彼此還不理解的意思。尚有一位更大的作家,在紀(jì)念一位前輩女作家去世時竟用了“悼亡”這個詞,而“悼亡”一般是指哀悼亡妻的,這個笑話就未免太大了。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體現(xiàn)措施,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步,也給我們閱讀導(dǎo)致了一定的影響。有些時候要是不能對的理解其中典故的含義就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鑒賞。因此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本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后所體現(xiàn)出的新的含義。一般而言,古詩詞中的用典要注意如下幾種情形。點化前人語句。點化不一樣于直接引用,而是將前人語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話寫出。明用歷史故事。在引用歷史故事時,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這是明用暗用歷史故事。比明用隱蔽,由于沒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因此難以一眼看出。假如懂得所用的歷史故事,便能讀懂詩詞;反之,便要大傷腦筋了。反用歷史故事。明用和暗用歷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歷史故事,則是反用其意。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現(xiàn)成的故事或詞句,這叫“用典”,由于詩歌要“寓萬于一”,以簡括體現(xiàn)豐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兩點,一是典故自身的內(nèi)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圖。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用了五個典故(孫權(quán)、劉裕、宋文帝、佛貍、廉頗),這些典故的運用,借用歷史事實很好地體現(xiàn)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古代詩歌是以凝練的文字體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容,用一種典故就可以省去許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詩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徑。(一)典故的類別1.引用前人語句。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詩文句子作為自己的詩詞中的句子。例: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流。”②化用:將前人的句子改動某些作為自己的詩句。例:客從南溟來,遺我雙鯉魚。(杜甫)——化用《漢樂府》中的“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引用神話傳說。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李賀《李賀箜篌引》)——“江娥”、“素女”傳說中的神女。3.引用歷史故事。①明引:例:周公恐驚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白居易《放言》)②暗引:功名圖麒麟。(杜甫《前出塞》)——宣漢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畫于麒麟閣。③反引: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二)分析典故的措施1.體會詩人用典的目的。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理解典故內(nèi)容的自身,而是要理解詩人用典的目的,由于它和詩歌中體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有親密的關(guān)系。2.體會詩人用典的用典意圖。詩人對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觸發(fā)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說,詩人用典是針對現(xiàn)實而來的。只用現(xiàn)實相結(jié)合才能體味到詩人的情感所在。二、有關(guān)典故的運用方式,大體可以分為直用、反用、隱用、化用等。直用典故,也就是直接引用,以此來作為正面的比方寄托。這是用典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上面舉過的例子大多是這一類。背面典故,就是正面引來,卻反其意而用之。借以抒發(fā)一種與原典相反的思想感情和見解。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里引用了《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的記載:漢文帝在宣室接見賈誼時,問到鬼神的源本,賈誼作了詳盡的論述,一直談到深夜,使文帝聽入了神,不自覺在向前移動坐處。原本意思是闡明文帝對賈誼的重視。但李商隱引用此典卻反其意而用之,加上“可憐”二字,表達(dá)嘆惋遺憾。說賈誼的談話雖然引起了漢文帝的愛好。但感愛好的內(nèi)容只是鬼神之事,實際上他的治國安邦的政治主張并沒有受到文帝的重視,賈誼也并沒有受到重用。李商隱反用了這個故事,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真正才學(xué)不得不賞識的懷才不遇的感憤。用典,是古代詩人常用的一種體現(xiàn)措施,也是古典詩歌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作品恰當(dāng)運用典故,對豐滿詩歌形象,豐富詩歌內(nèi)涵,增強作品的體現(xiàn)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處。聽說,王安石出任江寧知府時,三十余人同題作文:《桂枝香·金陵懷古》,寫金陵舊事以抒懷古之情。比賽的成果是“惟王介甫為絕唱”。細(xì)究王安石成功的原因正是善用典故。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扒Ю锍谓凭殹庇弥x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薄靶呛愈樒稹币畎住兜墙鹆犋P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意?!皣@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用的是隋滅陳的典故,極其精煉地概括了六朝覆滅的原因。尤其是結(jié)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薄昂笸ミz曲”,是陳后主所制艷曲《玉樹后庭花》。杜牧也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句。王安石沒有去責(zé)怪商女無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們至今還唱著亡國之音,正是由于當(dāng)權(quán)者耽溺酒色,醉生夢死。然而,如再不改弦更張,采用措施,富國強兵,必然繼續(xù)六朝悲恨。此篇藝術(shù)上的成功與用典是分不開的。用典分明用、暗用、借用、反用。明用。直接引用典故本領(lǐng),詩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緒一致。曹操《短歌行》(其一)是一首著名樂府,結(jié)尾有“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句?!爸芄虏?,天下歸心”,用了周公姬旦輔佐年幼成王一事:“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用此典,顯示招致人才、禮賢下士之誠心。白居易寫過《放言五首》,詩中有“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的句子。《淮南子》載:“鐘山之玉用爐炭燒三天而色澤不變?!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也說過,豫木章木要在生長七年才能辨別出來。白居易運用這兩個典故,告訴人們,對人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rèn)識,都要通過時間的考驗,不能只憑一時一事妄下結(jié)論。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味。暗用。暗用也叫化用。把典故融化在詩歌中,不露痕跡。行文流暢貫穿,辭若己出,雖然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領(lǐng)會詩意;懂得出典則更覺意味深長。魯迅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本桶岛叭孀优!钡涔?。“孺子?!币辉~出自《左傳》。相傳齊景公晚年寵愛幼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嬌,要老父裝牛讓他牽著玩。景公應(yīng)允,口銜繩,手著地,不停地學(xué)牛叫。齊景公年歲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門牙一顆。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廣泛流傳。魯迅用典充足體現(xiàn)了他對人民大眾的忠誠和熱愛。李商隱“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隋宮》)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這兩句詩挖苦隋煬帝奢侈糜爛的生活。隋煬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螢火蟲,在夜間游山時放出,使?jié)M山都是螢光。他為到江都(今揚州)行樂,又下令開鑿運河,并在河邊遍栽楊柳。李商隱借用這兩個故事,闡明豪華生活只留下凄涼的景象,寓挖苦于寫景,手法非常巧妙。前人論及詩中用典時強調(diào)以“不隔”為佳。暗用(化用)典故,就是一種高明的手法。借用。借典故來寫與典故無關(guān)的事物,叫做借用。借事起興,旁敲側(cè)擊,而又能起切中肯綮、言簡意賅之效。宋梅堯臣《田家》詩是這樣寫的:“南山嘗種豆,碎莢落風(fēng)雨;空收一束萁,無物充煎釜?!痹姼杞栌貌苤病镀卟皆姟分洌骸爸蠖谷级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寫《七步詩》,訴說的是手足相殘之苦,梅堯臣借以寫農(nóng)夫生計之艱難。錢鐘書先生《宋詩選注》里評述說:“農(nóng)民雖然有豆萁可燒,卻沒有豆子可煮,鍋里空空的,連‘煮豆燃萁’都不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