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物體的運動
一、幾個重要概念專題
I.D
2.D提示:由于聲音傳到終點時,王華已經(jīng)跑出了一段距離,故王華的實際成績應(yīng)是
測量成績再加聲音傳播100m所用的時間.20°時的聲速介于15°和25°之間.
3.D提示: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
Vi=v0-\-at
取時間為1秒分析得,這一秒的末速度比該秒的初速度大0.5m/s.故正確答案選D.
4.AB提示:
v=197/(10-8)=98.5km//i=27.4m/s
5.CD提示:設(shè)AB間距離為s,A、B、C三點的速度分別為以、vB>vc,由v=
(vo+vi)/2,有:
20=WA+UB)/2,30=(VB+VC)/2
2s
=(V+VC)/2
5/20+5/30A
由以上各式可求質(zhì)點在AC段的平均速度及在C點的瞬時速度.
6.解:供客機起飛的跑道長
44
*=um=yX150=3300(^)
供戰(zhàn)斗機起飛的航空母艦甲板長
$2=以2=萬義2=83(⑼,$1/52=3300/83240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及其應(yīng)用專題
1.D
2.AD提示:這一秒的初速和末速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以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
若初速和末速同向,有:
加速度a—(,v—v())/r=(10—4)/t—6m/s2
位移s=tX(vo+vi)/2=1X(4+10)/2=7m
若初速和末速反向,有:加速度
2
—
a=(vtvo)/r=(—10—4)/1=—14m/s
位移s=fXWo+vt)/2=1X(4—10)/2=—3m
故加速度的大小可為Mm/sl大于lOm/s?,D問正確;位移的大小可為3m,小于4m,
A問正確.
3.ABC提示:由53一.”=2〃產(chǎn),其中S|=2m、s3=8m,7=Is,可求加速度。,故
選項B對;
由sinviT+aT2?,可求速度也,故選項A對;
由sz-sinaT2,可求S2,故選項C對.
4.ABC提示:當(dāng)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中間位置與中間時刻是同一位置,因此
C對;當(dāng)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其示意圖如下圖所示,若物體由A向B做勻加速直線
運動,則前一半時間的位移小于后一半時間的位移,中間時刻如圖的C點,中間位置為E
點,顯然vi>v2;若物體由A向B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前一半時間的位移大于后一半時
間的位移,中間時刻如圖的D點,顯然V[>V2.
ACEDB
5.B提示:因車身長4.5m,占標(biāo)尺上3小格,每小格是1.5m,由圖中讀出第一、
第二次閃光后汽車相距si=12m,第二、第三次閃光汽車相距S2=20.1m,山公式:
4S—S2—5i—aT~,得
$2-420.1-122
a—2.1=-------z——^2(m/s)
T222
6.D提示:由圖可知:下方的物體做勻速運動,而上方的物體做勻加速運動.由
14到4這段時間內(nèi)下方物體的位移幾乎等于上方物體的位移,說明這段時間內(nèi)兩物體的平均
速度幾乎相等,由運動規(guī)律知:以時刻下方物體的速度大于上方物體的速度,“時刻下方物
體的速度小于上方物體的速度,故在/4時刻與4時刻之間某時刻兩木塊的速度相同,故選
項D對.
7.解:設(shè)剎車后t汽車靜止,有/=vo/a=8/6s故剎車后4s內(nèi)的位移與8/6s的位移相等,
為:
%+匕8+08,
s=———-=----Xv—=5.33m
226
8.解:小物體在傳送帶上做勻加速運動時間:
t\——=—=---=2(s)
a0.1x10
位移為:si=vt|=(0+2)/2X2=2(w)
此后小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時間為:
t2—(s—s\)/v=(20—2)/2=9(s)
所以,小物體運動到另一端的時間為:
T=h+f2=2+9=1l(s)
9.解:火車提速前:設(shè)勻速運動的速度為巧則
勻力U(減)速的時間為:t\=-=V
a0.4
位移為$1==^^=三
2O.o
勻速運動的位移為:S2=s—4S1
勻速運動的時間為:f2=S2、,
中途停車時間:zl/=360s
總時間:4fi+f2+4f=T,7=7560s
解以上各式得v=20m/s.
提速后:火車勻速的速度為vo=l.5y=3Om/s
勻加(減)速的時間為」產(chǎn)合=^=75s
移為s/i=^-=1125m
0.8
勻速運動的位移為:s=s—2s=139750m
勻速運動的時間為,=s/i?)=4658s
運動的總時間:t=2tf\+tf2=4808s=1.34/z
三、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專題
1.ACE提示:若石塊是在拋出點上方15m處,則
由公式s=wf+g//2,有15=20f—5/
解得:r=ls或r=3s;
若石塊是在拋出點下方15m處,則由公式S=1^+8』/2,有-15=201-5』
解得:f=2+V7s,故選項ACE正確.
2.AC.提示:豎直上拋運動的上升過程和自由落體運動互為逆運動,根據(jù)運動的對稱
性,上拋運動的最高點即為自山落體的下落點.
3.提示:(1)第1滴水落到盤上的位移:⑵9
第2滴水的位移:=解以上兩式可得排=6/4
(2)第1滴水落到盤上歷時“=廊3,從第1滴水離開水龍頭開始到第2滴水落到盤
上歷時:t2-ti+t\/2
從第1滴水離開水龍頭開始到第3滴水落到盤上歷時:f3=f2+fi/2="+2”/2
同理:r4=n+3/1/2.......rN=n+(N-l)ri/2
依題意有廊
r=N="2lVoI0g=2小T智2”
4.解:研究運動員重心的運動即可.
設(shè)重心上升0.45m所用時間為ti,則
0?45=g,]2/2,t\=0*3s
重心由(0.45+10)加自由下落到水面用時間為短則
10.45=g,22/2,紜=1.4s
故用于完成空中動作的時間為:
r=/i4-/2—1.7s
5.解:10s末氣球與重物的速度為:v=^=100m/s
位移為si=〃2/2=500m
2
重物掉出后以lOOm/s的初速度做豎直上拋運動,上升的高度為刀=土=500m
2g
故此重物最高可上升//=5|+/i=1000m
由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有一si=v,2—gl2,即
2
-500=100z2-5r2
故重物從氣球上掉出后到落回地面所用時間為:
f2=10+1072=24.14s.
6.解:設(shè)經(jīng)時間r被攔截,則有:
s=(vr+g/72)+(vt—gr/2)=2vt
t==5/2v~-5s
攔截的高度〃=vLgF/2=49875m
7.解:△1=2一八=耐%一問々
四、歸納法與演繹法應(yīng)用專題
1.A提示:第一個球回到手時,第四個球必須馬上拋出,則在空中有兩個球,整
段路程分為時間相等的三段.而山仁勖2/2得0=向7]=0.5s,
總時間2f1=Is,故球在手中停留的最長時間為l/3s
2.解:可假設(shè)車靜止人從靜止開始勻加速行走,
人走完第一節(jié)車廂歷時h=J2s/a=5,a=2s/25
人走完前九節(jié)車廂歷時t2=J2x9s/。=15
人走完前十節(jié)車廂歷時小)=j2xl0s/a=5而
所以第十節(jié)車通過人的時間4f=ho-,9=O.81(s)
3.解:設(shè)物體跟檔板碰了〃次,則總路程:
s="/+〃2=4"+2....①
把物體碰檔板前后的運動看作是勻減速直線運動,
所以s=VQ/la........②
解以上兩式得物體的加速度大小
a=4/(2〃+l)("=0,1,2,3...)
4.解:①小球在空中運動的總時間為:
t&=2t上=2vo/g=2X3O/lO=6(s)
在空中的小球個數(shù)總〃=6/1=6(個)
②第一個球和其余小球相遇時位移相等,則有:
30f—10t2/2=30(r—n)-10(r-ra)2/2
"為第2、3、4…個球跟第1個球間隔時間,解方程得:
r=(6+〃)/2,(”=1,2,3,4,5)
當(dāng)〃=1時,f=3.5s;
n=2時,r=4.0s;
〃=3時,t=4.5s;
"=4時,z=5.0s;
〃=5時,r=5.5s
以上依次各時刻為第1個跟第2、3、4、5球相遇時刻.
五、運動圖象專題
1.B提示:設(shè)物體質(zhì)量為加,空氣阻力為力
上升過程:速度為正加速度為負,速度圖線為斜向下的直線,加速度大小為:aL=g+
flm;
下升過程:速度為負加速度為負,速度圖線在第四象限且斜向下的直線,加速度大小為:
a-f—g—flm;故
2.C提示:小孩從高處下落到蹦床前做的是自由落體(即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圖
象應(yīng)為直線(即oa段),離開蹦床后做豎直上拋(即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圖象也為直線(即
cd段),故應(yīng)選C.
3.A.提示:由攻=丫0—gf,得動能為:
121,n21212
Ek=-mvi--S—mgvot+-mvo
故動能與時間的圖象為開口向上的拋物線.
4.C提示:由圖象可知速度都為正的,故物體一直朝正方向做直線運動.
5.ABC提示:A圖:物體先沿正方向做勻減速,到速度為0后,向負方向(回頭)
做勻加速運動;
B圖:物體先沿負方向做勻減速,到速度為0后,向正方向(回頭)做勻加速運動;
C圖:物體一直沿負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6.A提示:用排除法:若是路程圖象,路程應(yīng)是一直增大的,故B錯;若是速度
圖象則應(yīng)是直線的,因為下落過程是勻加速直線運動,上升過程是勻減速直線運動,故C
錯;除碰撞瞬間外小球運動的加速度是恒定的,所以若是加速度圖象應(yīng)是一平行時間軸的直
線,故D錯;故只能選A.
7.BC提示:對C問:由機械能守恒可知兩球落地時速率相等,故C問對;對ABD
問:作出人兩球的丫一,圖象,如圖,兩圖線與時間軸所圍成的面積相等.由圖知fa>b
8.tc>tD提示:解法一:與上題相同.
解法二:小球運動到同一豎直直線上沿ACB運動的速率均小于沿ADB運動的速率,
故沿ACB運動的平均速率小于沿ADB運動的平均速率,由s=G,路程s相同,故沿ACB
運動的時間大于沿ADB運動的時間.
9.解:0到1s質(zhì)點靜止,1s到3s質(zhì)點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U匕3=2.5m/s,3s到
3-1
5s質(zhì)點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41=-iom/s,5s到6s質(zhì)點靜止.“一/圖象如下圖
5—3
所示)
10.解法一:設(shè)兩物體拋出的時間間隔為時,恰好在后拋出物體落地時被前一物體
下落追上相碰,那么前拋物體的運動時間應(yīng)等于后拋物體運動時間與/“之和,即:
2X2vo/g=2v()/g+得:At\=2vo/g
又設(shè)兩物體拋出時間間隔為時,恰好在后拋出物體拋出瞬間前-物體回到原點相
碰.
同理得:2X2v()/g=0+/12
/f2=4vo/g
所以,時間間隔必須滿足:
2vNgW4tW4v()/g
解法二、分別在圖中畫出兩物體的s—,圖線,要求兩物體在空中相碰,兩圖線必須有
交點.前拋物體在空中運動的總時間為:tl=2X2v0/g
后拋物體在空中運動的總時間為::2=2vo/g
由圖中可看出兩物體拋出的最短時間間隔:
/"=/1一々=2*女
最長時間間隔等于前拋出物體的運動時間:
/f2="=4vo/g
所以:2vo/gW4tW4v()/g
六、追趕運動專題
1.C提示:設(shè)乙車運動時間,時兩車距離最大,這時兩車的速度相等,
由巴=內(nèi),有3XQ+2)=4r,
解得f=6s,
又由5=°攵/2,得兩車最大距離為:
4s=s單一sz,=3X(6+2)2/2—4X36/2=24m
2.B.提示:據(jù)題意,作出前車開始剎車時兩車的速度與時間圖象,如下圖所示,由
圖象的物理意義知,三角形AOC的面積為前車剎車后的位移,其大小為s,梯形ABD。的
面積為前車開始剎車時后車的位移,其大小為3s,所以兩車不相碰且它們在行駛時應(yīng)保持
的距離至少為:
-s=3s—s=2s,故選B.
3.解:此題用相對運動求解較為筒便,以前車為參照物,則后車相對于前車的初速度
為(力一電),追上時相對末速度為0,相對加速度為一m相對位移為s.
由“)2=2〃$得0一(叫一/)2=2(—a)s
。為兩車恰好相碰時的加速度,要兩車不相碰,應(yīng)滿足心切一P2K/2S.
4.解:兩車不相撞的臨界條件是:A車追上B車時兩車的速度相等.選B車為參照物,
A4二的相對初速度UAB=U()-0=也),追上時相對末速度VAB'=0,相對加速度〃AB=2〃-a
——3a,相對位移SAB=S—I,
由叫2—v()2=2as有次=2(—3a)(s—/)
得叩=J6a(s-/)(最大值)
所以,兩車不相碰的條件:voWJ6a(s-/)
5.解:A、B相遇時位移相等有:
VAt-aet2/2,得
t=2UA/〃B=2X3/3=2(s)
相遇時B的速度:
UB==3X2=6(m/s)
當(dāng)B減速到UB'=PA時,A、B相距最遠,有:
VB-?B',=VA
tf=WB-UA)/〃B'=1.5⑸
由上述計算可知在(2+l.5)=3.5(s)末A、B相距最遠.由u—E圖象也可求解(見上圖)
6.解:由題意知:人勻速運動、車勻加速運動,人和車運動時間相等,設(shè)人經(jīng)時間t
追上車,當(dāng)追上時人和車的位移關(guān)系是:s人+$車=5(),BPvA?/—aF=so得F-12/+90—0,
若能追上f有解,若追不上f無解.4=/?2—4℃=-216<0,所以人追不上汽車.
在開始階段,人的速度大于車的速度,人和車之間的距離減小,當(dāng)車的速度大于人的速
度時,兩者之間的距離增大,當(dāng)人和車速度相等時,人與車之間距離最小.
設(shè)從開始追到距離最小的時間為小有v人=。小所以h=6s,人和車之間的最小距離
為:
4s'min=s、o+s4:—s人=45+—X1X62-6X6=27m.
2
7.解:汽車作勻減速運動的位移為:
S汽=v2泠/2a=25(s)
/汽=v汽/a=5(s)
sIS=P白f汽=20(,w)
汽車已停下來自行車還追不上,
,f=5+(25+7—20)/4=8(s)
七、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平拋運動專題
1.C提示:設(shè)河寬為3則渡河時間為f=ZA與河流速度無關(guān).
2.C提示:速度的合成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3.A提示:設(shè)浦的豎直高度為爪時的水平距離為s,則ac的水平距離為2s.
以速度v拋出時:〃=g』/2,s=W
以速度2i,拋出時:〃2=gI/2,
h>h2>t>t2S2=2vt2<2vt=2s
故應(yīng)落在斜面上的b與c之間某一點.
4.BD提示:設(shè)經(jīng),時間兩球在空中相遇,由自山落體及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有:
2
(gr/2)+(v2t-gt/2)=H,故t=Hlv2
兩球相遇的水平距離為S=Ulf=¥|"/V2
5.解:兩個運動的物體在一條直線上的相遇問題比較容易解決,而不在一條直線的相
遇問題要做好幾何圖形,利用三角形知識解題.
設(shè)人向電的方向運動,在公路上與汽車相遇在C點,如圖所示,汽車運動距離si,人
運動距離S2.由正弦定理有:工=*一
n
卬_v2/
sinasinp
即:
sinasin/3
從直角三角形可知:sin£=/?/d
貝lj:sina=uisin加也=yih/v2d=5/6
?.5
??arcsin—
6
6.解:陀螺離開桌面后做平拋運動,設(shè)陀螺水平飛出,?時的下落高度剛好是〃(此為臨
界條件),則
x=W=r
1c,
y=-gt2=h
所以VO至少為vo=r^^-
7.解:由圖有:x=a/?cos30°=206加,
y=〃bsin3O°=20m
(1)運動員在空中飛行的時間為
t=J2y/g=2s
(2)運動員沖出跳臺時的速度
v—x/t—10VJm/s
8.解:設(shè)物體由拋出點運動到P點的時間為f,則有:
votg3O°=gt
物體由拋出點運動到。點時,有:
votg6O°=g(f+l)
解得:f=0.5s*)=5^m/s
9.解:小球在水平方向作勻速直線運動,
小球沿斜面方向作勻加速直線運動,
L/\=—1gsi.n0八f2
解得v0=L2Jgsin(9/2L|
10.解:(1)排球被擊出后,作平拋運動,球在空中飛行的時間
t2=j2A/z/g=72x2.5/10=V2/2(s)
在網(wǎng)上飛行的時間為
/]=j2A/?/g=72x(2.5-2)710=1/710
排球要不觸網(wǎng),則其速度應(yīng)
v>(si〃i)=3VIU(m/s)
排球不越界,則其速度應(yīng)為
(S2〃2)=(3+18⑵拉=1272(m/s.)
故排球的速度應(yīng)為3V10m/.v<v<1272m/s
(2)若無論水平擊球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觸網(wǎng)就是越界,這是說明了與擊球的水平速度
無關(guān),而是與擊球的高度有關(guān).若是排球剛剛觸網(wǎng),則其運動時間為
s1/v=72Ah/g
排球若是剛剛越界,則運動時間為:
s小=j2/i/g,
由這兩式可得s,$2=yl^h/h,
(式中的〃為擊球的高度,為擊球的高度與網(wǎng)高度之差).
2
^h—h(s\/s2)—h—no
h=hoL\—(SI/S2)2J
代入數(shù)據(jù)得:入=32/15m
八、論述證明題專題
1.證明:設(sh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為。,初速度為vo,經(jīng)一段時間f的末
速度變?yōu)樾?則這段時間r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且有:
Vt=VQ-\~at①
設(shè)中間時刻的速度為加2,則
卬2=1'()+〃,—②
2
由①②式解得:丫心:^^士工二入原命題得證.
2
2.證明:設(sh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為a,初速度為血,經(jīng)一段時間t的末
速度變?yōu)椋?位移為s,則有:vt=vo+m①
s=v()f+a上/2②
由①②式解得:las=v\--VQ
3.證明:①設(shè)做初速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為a,連續(xù)相等位移s所
用的時間分別為"、[2、"、…小由位移公式,有:
s—'iit?/2,
解得:rI=J2s/a
2s=a(“+f2)2/2,
解得:k=J2s/a?(后一”)
3s=a(/|+/2+巧)2/2,
解得:“=J2s/a?(百一五)
依此類推可得:
%=J2s/a,(Vn—4n-\),所以有:
ti:t2'.ti'.-:片=1:(-1):(后一血):…:Vn-Vn^T
②連續(xù)相等時間f的位移分別為Si、S2、S3、…Sn-由位移公式,有:si=a』/2
229
S2=a?(2t)/2—ar/2=3ar/2
S3=a?(3f)2/2—a⑵)2/2=sa』/2
……依此類推可得:
777
sn=a?(nt)/2~a[(n—l)t]=(2n—1)at/2
si:$2:$3:…:打=1:3:5:…:(2/?-1)
4.證明;設(shè)連續(xù)相等時間,的位移分別為S|、S2、S3、…Sn.由位移公式,有:S=a%2
S2=a?⑵)2/2—a』/2=3aj/2
S3=a?(3z)2/2-a(2z)2/2=5a/2/2
……依此類推可得:
7.70
—
sn=a?(nt)/2—a[(n—l)t]/2=(2nl)a//2
故/s=$2—si=3at^/2—a^/2—a?
S3-$2=5Q//2—3〃//2=at2
o7o
Sn~sn-\=(2n—i)ar/2—(2n—2)at12=at
原命題得證.
5.證明:設(shè)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h,最速度為v,則有:v—a\t\,故力=丫/田;
又設(shè)勻減速運動的時間為⑵則有:
U=〃2/2,,2=W〃2;
所以全程所需的時間:
t—t\+12=口/。1+W〃2=(〃1+〃2)U/〃1〃2①
因為勻加速與勻減速的平均速度相等,均為:
-v+0
V=-----,
2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也為:
解①②式得:t=+〃2)2”一]〃2,
第二章物體平衡
一、力、重力、彈力專題
I.BC提示:A、“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其中的“力”是指物體所受的
“合力”;“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發(fā)生變化,存在加速度;物體雖受幾個
力作用,但如果合外力為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
B、“1千克力=9.8?!睘閱挝粨Q算關(guān)系,任何地方都一樣.
2.A提示: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存在''同時性",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D、力不能
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
3.D提示:A、地表物體的重力除兩極和赤道外均不指向地心.B、彈簧秤測重力
的大小,桿秤測物體的質(zhì)量.C、物體除受重力外還可能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4.B提示:B、輕桿的形變除壓縮和拉伸外還可能有彎曲,故彈力方向不一定在桿的
直線上.輕繩的彈力(拉力)方向一定沿繩方向.C、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①接觸,②彈性形變.
5.BC提示:以G為研究對象,G受二力處于平衡,彈簧b對G的拉力尸及物體的重
力G=10N,且有G=F=kb。'b-/b),
I'b=G/kb+/b=4.5cm
再以彈簧b為研究對象,重力不計,則它只受重物對它的拉力ION和彈簧。對它的拉
力北,二力平衡,故7a=10N,且有
k&(l'a-/a)=10NI'a=7cm
6.D提示:放在下面的物體的重力對兩根彈簧都有作用,而放在上下兩彈簧之間
的物體的重力只拉匕面彈簧,故放在下面物體的質(zhì)量應(yīng)為最大的,即。應(yīng)在下b在上;兩個
物體的重力都作用的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應(yīng)小些,而一個物體的重力作用的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應(yīng)大
些,下面彈簧是只有下面物體的重力作用,故下面彈簧的動度系數(shù)應(yīng)大些,所以彈簧S2在
上而彈簧SI在下.
7.解:①設(shè)物塊2上升的距離為42,彈簧2原長為5則有
d2=l2-[l2-(叫+叫]]=(仍+%爾
七k2
②設(shè)物塊1上升的距離為山,彈簧1原長為小則有:
d七的出+等)]-網(wǎng)+㈤-(等+嗎3)]
k]攵]k2
=(%1+機2)g(所+氏2)4的
二、摩擦力專題
1.C提示:當(dāng)F1減到4N之前,摩擦力的大小為:/=F1一尸2,凸變小&不變,
故f變小,
當(dāng)尸?減到4N之后,摩擦力的大小為:
/=尸2—Fl,Q變小尸2不變,故/變大,
2.B提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
3.ACD提示:B:對于A、B兩點B點先運動,A點后運動;
C:對于C、D兩點C點先運動,D點后運動.
4.D提示:后輪是主動輪,所受摩擦力為動力,方向向前,前輪是從動輪,所受
摩擦力為阻力,方向向后.
5.B提示:A:勻速水平傳送時,例不受靜摩擦力作用;
B:皮帶做變速運動時,M所受靜摩擦力f等于其所受合外力,故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尸Ma,皮帶加速度。越大,M受到的摩擦力f越大;
C、D:M所受靜摩擦力/等于其所受合外力,若皮帶勻速運動,/=0:若皮帶做加速運
動,M所受靜摩擦力/方向與傳送方向相同;若皮帶做減速運動,M所受靜摩擦力f方向與
傳送方向相反.
6.pmg提示: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guān).
7.B提示:開始時為滑動摩擦力f=pkt<G,物體向下變加速運動,到f=/Jkt>G
后物體向下變減速運動,到v變?yōu)榱銜r變?yōu)殪o摩擦力=G.
8.A提示:不論傳送帶靜止還是沿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物塊機所受摩擦力均為滑動
摩擦力,其大小
f=pmg不變.
所以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是勻減速運動,加速度不變,剛脫離傳送帶瞬間物塊的速度相
同,故落點不變.
9.D提示:若三個物體均靜止,有:
/'|p=Fcos&fFeos0,f『F;
若三個物體均運動,有:
f甲=〃(mg—Fsinff)
/乙=〃(mg+Fsin。
因不知這三個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故無法判斷誰受摩擦力最大.
三、物體受力分析專題
1.略
2.A提示:物體C受到自身的重力和B對C豎直向下的壓力.
3.D提示:A、B與地面間可能有靜摩擦力,可能沒有靜摩擦力.
四、一對平衡力與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1.D提示:C選項的兩個力不一定是相互作用的一對力.
2.C提示:人和地球之間的三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是:人所受重力和人對地
球的吸引力,地球?qū)θ说闹С至腿藢Φ厍虻膲毫?,地對人的摩擦力和人對地的摩擦?
3.B提示:兩個力彼此平衡,則這兩力應(yīng)是一對平衡為.
4.D提示:A:這里說的B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說明是A對B的滑動摩擦力還是
地對B的滑動摩擦力,故不能確定其大?。?/p>
B:對整體受力,知地面對B的滑動摩擦力/=/一7;
C、D:對A受力知木塊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7
5.B提示:這是因為吊扇轉(zhuǎn)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正常轉(zhuǎn)
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zhuǎn)動時要小,且轉(zhuǎn)動速度越大,向上的反作用力越大,拉力越小.
6.解:設(shè)鳥的幾何線度為L,那么其質(zhì)量應(yīng)跟線度的立方成正比機8乙3,而翅膀面積
應(yīng)跟線度的平方成正比
S":.絲8乙
S
能飛起來的臨界速度應(yīng)滿足:F=mg
即cSv'w7g
故兀
可見鴕鳥飛起來需要的最小速度V,應(yīng)滿足
即/=5Xv=27.5(m/s)
27.5>11.5所以飛不起來
五、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圖解法專題
1.D提示:F]與尸2二力的合力
F號的大小范圍是:1N〈尸方W9N
2.20.提示:如下圖,由圖及正弦定理,有:
F2/sin6?=F令/sin30°
,F(xiàn)2=20sin6?
:.要尸2最大,則sin用1,
故尸2的最大值為20N.
3.B提示:建立。0'為X軸,則y軸合力應(yīng)為0,設(shè)須同時再加一個力尸,F(xiàn)'
方向與丫軸夾角為。,則由正交分解法及y軸合力為o,有,:
F'cosa=Fsine,其中Fsin匕定的,
故要F'最小,C0S4應(yīng)最大為1,所以這個力的最小值是Fsine.
4.AC提示:如下圖1所示.
5.提示:用圖解法(如圖2所示)可確定球?qū)n板的壓力N2先減小后增大,球?qū)π泵鎵?/p>
力N,一直減小.
圖2
6.解:小環(huán)受到重力G、大環(huán)對小環(huán)斜向下的彈力N和彈簧對它的彈性力F(如下圖).小
環(huán)靜止,產(chǎn)含=0,
N=G,F=2Gcos<p
而F—k^x=k(2Rcos(p—L)
解以上兩式得:
cos<p=kL/2(kR—G)
7.證明:根據(jù)力的分解法作出力F的分力力、力的矢量圖,如原圖所示,有力=方,由
/1-<6
即fl=F=于2
命題得證
六、共點力平衡條件及正交分解法專題
1.BC提示:對物體〃?受力,因為物體勻速運動所有:/=Feos。N=Fsin〃一mg,
/=//N=)i/(Fsin0—mg)
2.B提示:對A受力:T=GA,,:GA不變二7不變;
對人受力有:N+7sinAG人f=Tcos8
又?:G人、7均不變而鹿小,故N和f均增大.
3.D.提示:對球受力分析有:
A:F=N2+N|sin(9,Njcos6?=G
(式中Ni是斜面對球的支持力,N2是墻對球的水平支持力)
二F>N2;
B、D:N2、0均不知,無法確定G與尸及G與Ni的大小關(guān)系;
C:Ni=G/cos6>G.
4.解:繩結(jié)點受力平衡如圖所示,物體靜止,合力為零,
mg/2
———=cos。
T
Jl2-(-)2//=cos(9
解得:/^Ts/y/4T2-(mg)2
5.BC提示:在物體A上放-重物相當(dāng)于增大A物體的質(zhì)量.
6.ABD提示:物體,"恰好勻速,有
/=〃?gsin9=//mgcos夕/.//=tg。
加豎直向下的力尸后:對,〃受力并建立沿斜面向上方向為X軸,豎直斜面方向為y軸,
x軸的合力為:
Fx=(mg+f)sin0—jU(/ng+F)cos0=(mg+F)
sin0—tg/mg+F)cosg0,
故物體機仍保持勻速下滑.
又:N=(mg+F)cos8;f=(mg+F)sin0
:.N與/均增大
7.解:在上題中,若所加的力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力,則有:
X軸的合力,F(xiàn)x—mgsm0—ju(mgcos0+F)~pF,
即物體m所受合力為一與速度方向相反,故物體做減速運動到靜止.
七、共點力平衡條件推論專題
1.0,8,3.
2.E提示:小球在線拉力作用下靜止且線水平,說明小球所受重力與電場力的合力水
平向右.燒斷線后,因為重力與電場力均不變,所以小球所受合力仍為水平向右且為恒力,
故小球?qū)⑾蛴易鰟蚣铀僦本€運動.
3.D提示:木塊對斜面的作用力也就是木塊對斜面的壓力和摩擦力的合力.
4.A提示:重心位置雖然不同,但受力分析時重心的作用點仍可畫在圓球的圓心
上,故結(jié)果是一樣的.
5.4.5m提示:受力分析如圖,
mg/2
=fn\
cosa
4
cs監(jiān)1.8X10/2_3
fm1.5X1045
/.sincr=-
5
繩長L=2Li+/=2x1/2+/=-/=4.5(⑼
sina4
6.AC提示: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為:/=〃mg=2N物體做勻速運動,合力為0,
故選AC.
7.CD提示:A、物體靜止,故物體所受重力、支持力和靜摩擦力的合力為0;
B、物體所受重力和靜摩擦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支持力的大小,為mgcosO,碘大,故
mgcosH咸小;
C、物體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靜摩擦力的大小,為機gsin&6增大,故
mgsin西123456大;
D、物體所受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等于重力,故不變.
八、平衡條件結(jié)合隔離法、
整體法的應(yīng)用專題
1.A提示:對A受力知B對A的摩擦力等于F2=1N,對整體受力知地面對B的
摩擦力等于0.
2.A提示:對ab兩球組成整體,對整體受力,整體受兩個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
上段線的拉力,因整體靜止,故上段線的拉力應(yīng)豎直向上,即上段線應(yīng)是豎直的,用排除法,
應(yīng)選A.
3.B提示:對磁鐵A受力,知B對A的彈力為:F=mg+FWi>mg
(式中機為磁鐵A的質(zhì)量,/吸是磁鐵B對A的吸引力)
對磁鐵AB整體受力有:C對B的彈力&=2mg
4.BD提示:A勻速運動,所受合力為0,所以A所受摩擦力一定為0,故〃?可以
為0也可以不為0;對AB整體受力知C對B的摩擦力為:
f—F■—定不為0,故〃2一定不為0.
5.A提示:可用排除法解此題,對m受力,因為m勻速運動,所以皿所受合力為
0,故M對機一定沒有摩擦力的作用,故選項B、C、D均錯,選項A對.
6.ABC提示:對上面的球受力如圖,由圖知:C點的彈力從N2cos用〃吆,故N2
=mg/cos0>mg,故D問不對;D點的彈力N]=N2sing"zgtg&因為tgg可大于1,可等于
1也可小于1,故Ni可大于,也可等于還可小于小球的重力,故A問正確:
對兩球整體受力,知:D點的彈力大小等于A點的彈力大小,故B問正確;B點的彈
力等于兩個小球的重力之和,故C問正確.
7.AD提示:對光滑球受力如圖,設(shè)球質(zhì)量為根,楔形木底角為6,楔形木質(zhì)量為
墻對球的向左的彈力為Ni,楔形木對球的支持力為N2,由圖有:N2cos產(chǎn)〃?g+F,故N2
增大,Ni=N2sinft故Ni增大;
對球與楔形木整體受力有:水平面對楔形木塊的豎直向上的彈力為:N=mg+Mg+F,
故N增大,水平面對楔形木塊的摩擦力尸Ni,故/增大
8.解:對A、B、C整體受力知:豎直向下的力有:三個小球的重力3mg,B受電場力
2qE,C受電場力2qE;豎直向上的力有:懸線的拉力T,A球受的電場力qE.因為三個小
球靜止,故豎直方向的合力為0,有:
T-\-qE—3mg—2qE—2qE=0
所以懸線的張力T=3/(mg+qE)
9.提示:對M、機整體,加速度。=0,地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為:
N=(nz+M)g—Fsin。方向豎直向上
斜面體受地面的靜摩擦力為:
f=Fcosa方向水平向左.
10.解:設(shè)左右兩木板對磚1和4的靜摩擦力分別是人對四塊磚整體受力,由平衡條
件有:4-4mg所以/=2mg
又設(shè)第2塊磚對第3塊磚的靜摩擦力為力3.
同理對3與4兩塊磚整體受力有:
/+力3=2mg故及3=。
11.解:①對人受力,由平衡條件有:
N人=G人-T=500—100=400(N)方向豎直向上.
②對人和吊籃,設(shè)地面對吊籃的支持力為N%,則有:N=(G人+G)-2T=700—200=
500(N)方向豎直向上.
③當(dāng)N“:=0時,人拉繩的力至少為T,則有:
2T'=G人+GT'=700/2=350(N)
12.解:由題目條件知,兩物體均靜止,對AB整體受力分析有:地面對B物體的摩擦
力/h=F=20N;
對A受力分析有:B對A的摩擦力/Xuru/VZnlON.
九、用極限法分析平衡物體的有關(guān)臨界問題
1.解:如圖TB=JR2-G2=1(20后)2-3()2=1O6(N)7B<30N所以AB繩不
斷.
G
TB_1。6.也
G303
二6t=30°
即在線0A段與豎直方向成30°夾角時,04線恰好不斷,AC和AB線都不會斷.
2.ABCD提示:有兩種情況:第一種:若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當(dāng)/
從0變到10N時,彈簧的彈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可在10N到0之間變化;當(dāng)/=10N
時,F(xiàn)=0;當(dāng)/從10N變到12N時;彈簧的彈力尸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可在0到2N之
間變化.
第二種:若斜面對物體的靜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則彈簧的彈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大小可在10N到22N之間變化.由以上兩種情況可知ABCD均正確.
3.CD提示:小木塊受到斜面的支持力與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木塊的重力G與
向右的力尸的合力FGF,方向跟G與尸的合力尸GF的方向相反.
4.AB.提示:設(shè)物體尸的質(zhì)量為m,物體。的質(zhì)量為加(加>機),對物體P受力知繩
的拉力T=mg;
對物體。受力如下圖,有:
F=f+TcosR
若F>Teos例"摩擦力為正數(shù),表示摩擦力方向向左,若尸<Tcos劭"摩擦力為負數(shù),表
示摩擦力方向向右,若尸=Tcos領(lǐng)IJ摩擦力為0,
FN+7sin6=Mg,
因為T=mg<Mg,
故支持力不可能為0.
5.解:若物體恰好想沿墻向上滑動,則物體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因物體靜止,有:
FCOS^=FN
Fsin0=mg+f
/=〃FN
代入數(shù)據(jù)并計算得:最大推力F=50N;
若物體恰好想沿墻向下滑動,則物體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因物體靜止,有:
FCOS^=FN
Fs\n0=mg—f
片〃FN,
代入數(shù)據(jù)并計算得:最小推力尸=10N;
所以10WFW50N
6.解:設(shè)B的質(zhì)量M較小時,A恰好沿斜面下滑,
mgsin0=Mg+jumgeos0
M=m(sine—4cos軟最小值)
設(shè)B的質(zhì)量較大時,A恰好沿斜面上滑,
mgsin0+jjmgcos0=M'g
得:M'=加因11。+〃(:05例(最大值)
欲保持A物體靜止于斜面上,則物體B的質(zhì)量應(yīng)取值:〃?(sine—〃cos4/!WA/W"?(sin6
+〃cos份
7.解:當(dāng)A物體水平向左勻速運動時,水平拉力尸=/'+"ig=〃wg+wg=mg(l+〃)
當(dāng)A物體水平向右勻速運動時,則有:
F-\-/Jmg=tng
得水平拉力:F'=mg(l—〃)
8.提示:量出線長L,一端固定于水平放置的米尺上,用手提另?端,下掛鉤碼后,
手提另一端沿米尺緩慢移動,至細線斷時,記卜.兩線端距離S,則細線的最大張力為:T=
mgL
第三章運動和力
一、牛頓第一定律專題
1.C分析:小車先是尸推〉/消的加速階段,后是廠推=加的勻速階段,選項中的力
是指合力;可見力是改變運動狀態(tài),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2.AC分析:慣性的表現(xiàn)為:靜則靜,動則動,故選項A正確;質(zhì)量是物體慣性
大小的量度,質(zhì)量大則慣性大,運動狀態(tài)難改變;質(zhì)量小則慣性小,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質(zhì)
量不變則慣性不變,故選項B錯,C對;有質(zhì)量就有慣性,故選項D錯.
3.BD分析:小車原來可以是向右的勻加速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運動,故當(dāng)小車突
然止動,A可離開斜面做曲線運動或沿斜面上滑.
4.AC分析:當(dāng)車廂向右勻速運動時,M受力不平衡,故M擺動;N受力可平衡
或不平衡,故N靜止或擺動,當(dāng)車廂向右勻加速運動時,N合力不向右,故N在擺動中,
M合力可向右,故加可靜止或擺動.
5.A分析:由于小球只受豎直方向的重力和例對它的支持力,且初速為零,故小球只
能是在豎直方向向下直運動.
二、牛頓第二定律基本應(yīng)用專題
1.BD分析:鋼球在油槽中受重力和阻力作用,依題意阻力/=H,所以合力:Ffy
=mg—kv,
vt=>F介I=>aJ,當(dāng)/合=0時,a=0;
故鋼球的加速度逐漸減小到零.運動是先加速后勻速.
2.A提示:上升過程:
a=(mg+kv)/m=g+kvlmvII
下落過程:
a=g—kvhnvt=>?I
所以a始終變小.
3.AC分析:小球在上升的過程中,受重力和向上逐漸減小的(或向下逐漸增大的
彈力作用),故小球做減速運動合力逐漸增大.
4.分析:從A-B過程,物體受力
Fa=F,*—f=kAx-f
由于/xl而,一定,尸介lai;當(dāng)出時,a—0,
然后/x繼續(xù)減小,使則F后f—k」x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學(xué)期小組合作探究試卷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學(xué)期機械波單元測試
- 2024年掃瞄式電子顯微鏡項目項目投資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學(xué)期導(dǎo)學(xué)案配套測試卷二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學(xué)期“質(zhì)疑創(chuàng)新”意識測試
- 財稅外包咨詢方案哪家好
- 2025年陜西聯(lián)考時政真題及答案
- 醫(yī)療消防應(yīng)急預(yù)案
- 興化鄉(xiāng)村振興筆試題及答案
- 四級聽力模擬試題及答案
- 郴州精軋螺紋鋼施工方案
- 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知識競賽考試練習(xí)題庫(160題)
- 2025中國半鋼輪胎市場白皮書
- 2024-2025學(xué)年人教版8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三角形》專項測試試卷(含答案詳解版)
- 2025年人教版8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三角形》章節(jié)練習(xí)試卷
- 金縷玉衣教學(xué)課件
- 第3章立體的投影及表面交線
- 綠色低碳人才培養(yǎng)體系構(gòu)建:環(huán)境工程碩士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
- 產(chǎn)業(yè)園園區(qū)發(fā)展專題匯報
- 2025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特殊教育階段學(xué)生德育評價體系的構(gòu)建與實踐探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