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考古學導論第一講_第1頁
3考古學導論第一講_第2頁
3考古學導論第一講_第3頁
3考古學導論第一講_第4頁
3考古學導論第一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什么是考古學

第一節(jié):考古學的定義認識歷史的真實廣義歷史學文獻(狹義歷史學)

遺存(考古學)

一、考古學與狹義歷史學的區(qū)別二、考古學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三、考古學的定義前蘇聯(lián)1959年出版的《蘇聯(lián)考古學》中定義為:考古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部門。美國1979年版《考古學基礎》定義為:考古學是一門通過實物遺存研究過去的社會和文化的科學。我國1978版《辭?!房脊艑W辭條中定義:考古學是根據(jù)實物史料研究人類社會的科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部門??脊艑W的定義:考古學是根據(jù)古代人類遺留下來的實物史料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發(fā)展歷程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是歷史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節(jié):考古學在廣義歷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獻和遺存的定義文獻:

是反映歷史上人類活動的文字記載,包括口頭流傳、即文獻史料,是狹義歷史學研究的對象。遺存: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能夠反映人類活動的實物,即實物史料,包括直接由人類加工制造利用過的物質(zhì)以及間接和人類活動有某種關系的物質(zhì),是考古學研究的對象。二、文獻史料的局限性

1.不完備,不系統(tǒng)。年代越早流傳下來的越少。今天人類出現(xiàn)99.9%的時間沒有文字記載有限性2.

記錄過程中受記錄者眼界、水平、立場的限制。

3.流傳過程中存在不可靠、不真實的可能,文獻不等于歷史本身。主觀性

文獻遺存有限性主觀性無限性客觀性三、遺存的無限性和客觀性

1.遺存的無限性:與現(xiàn)存的有限的文獻史料相比,地下埋藏著的實物資料可謂無窮無盡。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傅斯年

2.遺存的客觀性:

遺存本身就是一種物質(zhì)存在,看得見、摸得著,因此它是客觀的。盡管對它的認識可能出現(xiàn)某種偏差和錯誤,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糾正。四、考古學在廣義歷史學中的作用

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

1.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寫史

在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2.在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證史和補史史前時期歷史時期3.為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實物資料考古學在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時期,好象給歷史學戴上了一個望遠鏡,使史學研究延伸到了史前時期。在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好象給歷史學戴上了一個顯微鏡,使史學研究細微到了文獻上沒有記錄過的生活、生產(chǎn)內(nèi)容。課后思考:

考古學的局限性是什么?

參考書目:傅斯年:《史學方法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香港),1999年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科學出版社,1999年俞偉超:《考古學是什么:俞偉朝超考古學理論文選》,科學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嚴文明:《走向20世紀的考古學》,三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張之恒:《中國考古學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孫英明、李友謀:《中國考古學通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2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三節(jié)考古學研究的范圍、程序和方法

一、研究范圍的劃分1、按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劃分:鐵器時代∣青銅時代∣“銅石并用時代”∣↗新石器時代∣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2、按社會性質(zhì)來劃分:3、文獻史學來劃分:

史前考古(包括舊石器、新石器)夏商周考古秦漢考古魏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4、按照區(qū)域來劃分:

5、按研究專題來劃分:

二、考古學研究的程序1、遺存的搜集和記錄2、遺存的整理和分析3、遺存的解釋(罪重要、最困難,也是最薄弱的)三、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種:1、地層學(層位學):是收集資料所使用的方法,來自于地質(zhì)學。2、類型學(型式學):是對遺存進行整理和分析時所用的方法,來自于生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