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益氣湯-證治寶鑒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黃耆益氣湯-證治寶鑒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黃耆益氣湯-證治寶鑒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黃耆益氣湯-證治寶鑒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黃耆益氣湯-證治寶鑒卷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jiǎn)介

黃耆益氣湯一證治寶鑒卷一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TOC\o"1-5"\h\z黃耆益氣湯一證治寶鑒卷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o"CurrentDocument"原方 33組成: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3功效:陽厥氣虛,一名熱厥,上寒下熱。 33來源:《證治寶鑒》卷一。 33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3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100%:人參飲 33組成:黃耆(蜜炙)1錢半,人參1錢半,甘草(炙)7分,陳皮(去白)1錢,白術(shù)1錢2分,五味子20粒(打碎),麥門冬(去心)1錢。 3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3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33功效:人遇勞倦,辛苦過多,即服此方,免生內(nèi)傷發(fā)熱之病。 33來源:《醫(yī)便》卷一。 3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86%:人參養(yǎng)衛(wèi)湯 33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炒)2錢,麥門冬(去心)2錢,黃耆(蜜炒)1錢半,陳皮1錢半,五味子10粒(研),炙甘草7分。 3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3力口:炙甘草 33減:甘草 33功效:勞役辛苦,用力過多,以致內(nèi)傷發(fā)熱,勞倦傷氣,發(fā)熱口渴,脈軟數(shù)者。 33來源:《證治匯補(bǔ)》卷二。 3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86%:參耆益氣湯 34組成:人參1錢半,黃耆1錢半,白術(shù)1錢半,五味子20粒(捶碎),麥門冬(去心)1錢,陳皮1錢,炙甘草1錢。 3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4加:炙甘草 34減:甘草 34功效:氣虛陽厥,脈伏,手足厥冷。 34來源:《準(zhǔn)繩_類方》卷一。 3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8%:近制冷暑益氣湯 34組成:人參、白術(shù)、麥門冬、五味子、陳皮、甘草(炙)、黃柏(炒)、原方對(duì)面:人參:贏:'藐「霹卷特「荷握「瀛?二二二二:34力口:黃柏、當(dāng)歸身 34功效:夏月外感濕熱,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于動(dòng)作,胸滿氣促,肢節(jié)沉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痞,小便黃而少,大便清而頻,或痢出黃糜,或如淚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或汗少,脈洪緩者?!?34TOC\o"1-5"\h\z來源:《醫(yī)學(xué)六要—治法匯》卷四。 3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5%:生脈六均湯 34組成:人參、五味子、麥門冬(去心)、陳皮、半夏(姜制)、茯苓、白術(shù)(土炒)、甘草(炙) 3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5加:半夏、茯苓 35減:黃耆 35功效:痘疹脾弱泄瀉,傷津大渴。 35來源:《金鑒》卷五十八。 3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人參飲子 35組成:麥門冬2分,人參(去蘆)3分,當(dāng)歸身3分,黃耆1錢,白芍藥1錢,甘草1錢,五味子5個(gè)。 3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5力口:當(dāng)歸身、白芍藥 35減:白術(shù)、陳皮 35功效: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蚓血吐血。暑月蚓血。 35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3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黃耆湯 35組成:黃耆(蜜炙)1兩,白術(shù)(炒)2兩,人參1兩,甘草(炙)1兩,白芍1兩,陳皮半兩,蜜香半兩。 3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5加:白芍、蕾香 35減:五味子、麥門冬 35功效:悲憂傷肺,吐血,血止后嗽,嗽中血出如線,痛引脅下,日漸羸瘦。35來源:《全生指迷方》卷二。 3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補(bǔ)中固元湯 36組成:人參1錢,黃耆1錢,白術(shù)1錢,甘草1錢,生地2錢,當(dāng)歸8分,陳皮8分。 3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36力口:生地、當(dāng)歸 36減:五味子、麥門冬 36功效:注夏。 36來源:《玉案》卷二。 3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黃耆當(dāng)歸湯 36組成:黃耆1錢半,歸身尾1錢半,芍藥1錢半,白術(shù)1錢,人參5分,陳皮5分,甘草(炙)少許。 3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6力口:歸身尾、芍藥 36減:五味子、麥門冬 36功效:婦人產(chǎn)后尿不禁,面微浮,略發(fā)熱于午后,此膀胱為坐婆所傷。36TOC\o"1-5"\h\z來源:《濟(jì)陰綱目》卷十四。 3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六味人參麥門冬散 36組成: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陳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厚樸(姜制)半兩。 3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7力口:厚樸 37減:黃耆、五味子 37功效:痘癥身熱小渴者;痘疹喘渴不已。 37來源:《痘治理辨》 3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參術(shù)湯 37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黃耆2錢,茯苓1錢,甘草1錢,陳皮1錢。 3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7力口:茯苓 37減:五味子、麥門冬 37功效:氣虛顫掉。泄瀉、嘔吐。 37來源:《赤水玄珠》卷十四。 3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黃耆芍藥湯 37組成:黃耆1兩(鍥),人參1兩,芍藥3分,桂3分(去粗皮),五味子3分,白術(shù)半兩,甘草(炙,鋰)1分。 3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7力口:芍藥、桂 37減:麥門冬、陳皮 37功效:傷寒后,氣血不復(fù),虛羸。 37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H—,*? 3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參術(shù)膏 38組成:人參2錢半,白術(shù)2錢,桃仁1錢,陳皮1錢,黃耆1錢半,茯苓1錢,甘草(炙)半錢。 3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8力口:桃仁、茯苓 38減:五味子、麥門冬 38功效:產(chǎn)后胞損成淋瀝證。 38來源:《丹溪心法》卷五。 3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托里沖和湯 38組成:人參2錢,黃耆3錢,白術(shù)(炒)1錢,陳皮1錢,當(dāng)歸1錢,甘草(炒)5分。 3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8加:當(dāng)歸 38減:五味子、麥門冬 38功效:瘡瘍屬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因元?dú)馓撊?,失于補(bǔ)托所致。38TOC\o"1-5"\h\z來源:《保嬰撮要》卷十五。 3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黃耆芍藥湯 38組成:黃耆1錢半,當(dāng)歸尾1錢半,白芍藥1錢半,白術(shù)1錢,人參5分,陳皮5分,甘草(炙)3分。 3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9力口:當(dāng)歸尾、白芍藥 39減:五味子、麥門冬 39功效:產(chǎn)后遺尿不禁。 39來源:《東醫(yī)寶鑒一雜病篇》卷十引《三因》 3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加味生麻蔽 39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杏仁、陳皮、白術(shù)。 3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9力口:杏仁 39減:黃耆、甘草 39功效:胃虛極,氣上逆而喘急,抬肩擷肚。 39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三十一。 3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逐虛湯 39組成:白術(shù)5錢,防風(fēng)5分,黃耆5錢,人參2錢,陳皮5分,甘草1錢,桂枝5分。 3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39力口:防風(fēng)、桂枝 39減:五味子、麥門冬 39功效:氣虛而中風(fēng)濕,手麻木。 40來源:《石室秘錄》卷四。 4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人參寧肺湯 40組成:人參3錢,五味子3錢,茯苓3錢,白術(shù)3錢,陳皮(去白)3錢,甘草(炙)3錢。 4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0力口:茯苓 40減:黃耆、麥門冬 40功效:小兒肺胃俱寒,涎喘氣急,不得安眠。 40來源:《馮氏錦囊_雜痛[》卷十二。 4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加減補(bǔ)中湯 40組成:人參、黃耆、甘草、白術(shù)、砂仁、肉豆蔻、陳皮各等分。..……4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0力口:砂仁、肉豆蔻 40減:五味子、麥門冬 40功效:脾冷而食不磨者。 40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4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人參麥門冬散 40組成:麥門冬1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陳皮半兩,白術(shù)半兩,厚樸(姜制)半兩。 4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1力口:厚樸 41減:黃耆、五味子 41功效:痘瘡微渴,痘瘡欲厝已魘之間。 41來源:《小兒痘疹方論》 4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提陷湯 41組成:黃耆5錢,麥門冬5錢,白術(shù)2錢,人參2錢,甘草3分,桔梗1錢,神曲5分。 4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1力口:桔梗、神曲 41減:五味子、陳皮 41功效:內(nèi)傷元?dú)?,陽氣虛陷,氣息短促不足以息,懶于語言,飲食無味,身體困倦。 41來源:《辨證錄》卷八。 4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溫固湯 41組成:白術(shù)5錢,黃耆5錢,甘草1錢,肉桂1錢,北五味子1錢,人參2錢,陳皮3分。 4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1加I:肉桂、北五味子 42減:五味子、麥門冬 42功效:春月傷風(fēng),自汗出,小便自利。 42來源:《辨證錄》卷五。 4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竹葉歸耆湯 42組成:竹葉1錢半,當(dāng)歸1錢,黃耆2錢,白術(shù)1錢,人參1錢,甘草(炒)5分,麥門冬(去心)7分。 4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2力口:竹葉、當(dāng)歸 42減:五味子、陳皮 42功效:產(chǎn)后胃氣虛熱,口干作渴,惡冷飲食者。 42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二H--o 4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調(diào)元湯 42組成:人參、黃耆、甘草、生地、麥門冬、白芍藥、白術(shù)。 4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2加:生地、白芍藥 42減:五味子、陳皮 42功效:痘疹多汗。 42來源:《醫(yī)部全錄》卷四九。引《幼幼全書》。 4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人參黃耆湯 43組成:人參2錢,黃耆3錢,白術(shù)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半錢TOC\o"1-5"\h\z(炙),當(dāng)歸2錢,茯苓1錢。 4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3力口:當(dāng)歸、茯苓 43減:五味子、麥門冬 43功效:虛損。 43來源:《潔古家珍》 4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補(bǔ)虛湯 43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黃耆5分,川號(hào)5分,陳皮5分,甘草(炙)3分。 4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3力口:川號(hào) 43減:五味子、麥門冬 43功效:產(chǎn)后一切雜病。 43來源:《濟(jì)陰綱目》卷十三。 4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1%:麥冬參術(shù)散 43組成:麥門冬2錢,白術(shù)2錢,陳皮1錢半,人參1錢,甘草1錢,厚樸7分。 4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3力口:厚樸 44減:黃耆、五味子 44功效:痘家胃虛弱不調(diào)而不能食者。 44來源:《準(zhǔn)繩_幼科》卷五。 4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0%:補(bǔ)中烝氣湯 44組成:黃耆1錢5分,甘草(炙)1錢,人參1錢,當(dāng)歸1錢,白術(shù)1錢,升麻3分,柴胡3分,陳皮3分,麥門冬6分,五味子(炒)5分。 4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4力口:當(dāng)歸、升麻、柴胡 44功效:瘡瘍?cè)獨(dú)獠蛔?,四肢倦怠,口干發(fā)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jié),或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而惡寒,或聲高而喘,身熱而煩。 44來源:《外科正宗》卷一。 4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70%:加減補(bǔ)中益氣湯 44組成:黃耆、人參、白術(shù)、甘草(炙)、陳皮、當(dāng)歸、芍藥、黃柏、麥門冬(去心)、五味子。 4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4力口:當(dāng)歸、芍藥、黃柏 44功效:注夏屬陰虛,元?dú)獠蛔?,夏初春末頭痛腳軟,飲食少,體熱者。44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三。 4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陳橘皮散 44組成: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瓢,焙),五味子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人參1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白術(shù)半TOC\o"1-5"\h\z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鍥),黃耆3分,白茯苓3分。 4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5加I:陳橘皮、半夏、白茯苓 45減:陳皮 45功效:傷寒后虛羸少氣,嘔吐,不納飲食。 45來源:《圣惠》卷十四。 4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托里清中湯 45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桔梗1錢,陳皮1錢,半夏1錢,茯苓1錢,麥門冬5分,五味子5分,甘草5分。 4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5力口:桔梗、半夏、茯苓 45減:黃耆 45功效:癰疽脾胃虛弱,咳嗽,痰氣不清,飲食少思。 45來源:《外科正宗》卷一。 4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人參復(fù)脈散 45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1錢半(去蘆),麥門冬(去心)2錢,白茯苓(去皮)3錢,五味子4分,陳皮2錢,半夏(姜炒)2錢,竹茹4錢,甘草8分。4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5TOC\o"1-5"\h\z力口:白茯苓、半夏、竹茹 46減:黃耆 46功效:咳逆而無脈者。 46來源:《壽世保元》卷三。 4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黃耆散 46組成:黃耆1兩(鍥),白術(shù)1兩,白茯苓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鏗),五味子3分,熟干地黃1兩半,牡蠣粉1兩。 4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6力口:白茯苓、熟干地黃、牡蠣粉 46減:陳皮 46功效:虛勞盜汗,翕翕少氣,四肢乏力,咽干食少。 46來源:《圣惠》卷二十九。 4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清神湯 46組成:人參、麥門冬(去心)、黃耆(炙)、當(dāng)歸、白術(shù)(炒)、陳皮、棗仁(生用)、甘草(炙)、黃連(炒) 4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6力口:當(dāng)歸、棗仁、黃連 46減:五味子 46功效:痘疹倚不脫,昏睡。 46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 4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7%:人參散 47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陳皮1兩,五味子1兩,黃耆1兩,附子1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甘草1分。 4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7力口:附子、木香、桂心 47減:麥門冬 47功效:脾胃氣弱,食飲不下,肌體羸瘦,四肢無力。 47來源:《雞峰》卷十二。 4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4%:參術(shù)調(diào)中湯 47組成:白術(shù)5分,黃耆4分,桑白皮3分,甘草(炙)3分,人參3分,麥門冬(去心)2分,青皮(去白)2分,陳皮(去白)2分,地骨皮2分,白茯苓2分,五味子20個(gè)。 4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7力口:桑白皮、青皮、地骨皮、白茯苓 47功效:暑傷胃氣。痞悶滿膨,不思飲食,喘嗽蒸熱。皆中氣有虧所致。脾胃虛弱,遇6-7月霖雨,身重短氣,骨乏無力。 47來源:《內(nèi)外傷辨》卷中。 4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4%:參耆補(bǔ)脾湯 47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黃耆(炒)2錢5分,茯苓1錢,陳皮1錢,當(dāng)歸1錢,升麻3分,麥門冬7分,五味子4分,桔梗6分,甘草(炙)5分。4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8TOC\o"1-5"\h\z力口:茯苓、當(dāng)歸、升麻、桔梗 48功效: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肺癰。 48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4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4%:參芭補(bǔ)脾湯 48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黃耆(炒)2錢5分,茯苓1錢,陳皮1錢,當(dāng)歸1錢,升麻3分,麥門冬7分,五味子4分,桔梗6分,甘草(炙)5分。4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8TOC\o"1-5"\h\z加I:茯苓、當(dāng)歸、升麻、桔梗 48功效:肺疽,脾氣虧損,久咳吐膿涎,或中滿不食。肺癰。 48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4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人參散 48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3分,麥門冬1兩(去心),地骨皮半兩,熟干地黃1兩,黃耆1兩(鋰),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生,鏗)。4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8力口:地骨皮、熟干地黃、白茯苓 48減:五味子、陳皮 48TOC\o"1-5"\h\z功效:癰穴后,膿水過多,致內(nèi)虛體熱。 49來源:《圣惠》卷六H--o 4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門冬清肺飲 49組成:紫苑茸1錢5分,黃耆1錢,白芍藥1錢,甘草1錢,人參5分(去蘆),麥門冬5分,當(dāng)歸身3分,五味子3個(gè)。 4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9力口:紫竟茸、白芍藥、當(dāng)歸身 49減:白術(shù)、陳皮 49功效: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蚓血吐血。勞傷氣虛,火旺咳嗽。49來源:《內(nèi)外傷辨》卷中。 4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加味四君子湯 49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厚樸、麥門冬、竹茹。........4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49力口:茯苓、厚樸、竹茹 49減:黃耆、五味子 49功效:下痢虛嘔,食少。 49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二十二。 4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人參湯 49組成:人參2分,白茯苓(去黑皮)2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黃耆(鍥)1兩,半夏(湯洗七遍,炒干)半兩,白術(shù)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1分。 5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0力口:白茯苓、半夏、陳橘皮 50減:五味子、陳皮 50功效:傷寒后,虛羸少力,嘔啰?dú)饽妗?50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H-一o 5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加味四君子湯 50組成: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陳皮、蕾香、縮砂仁、黃耆各等分。5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0加I:茯苓、蕾香、縮砂仁 50減:五味子、麥門冬 50來源:《準(zhǔn)繩_女科》卷五。 5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麥門及散 50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3分(去蘆頭),白術(shù)3分,黃耆1兩(鋰),訶黎勒3分,白茯苓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瓢,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鏗)o 5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0力口:訶黎勒、白茯苓、陳橘皮 50減:五味子、陳皮 51功效:虛勞煩熱,體瘦無力,不思飲食。 51來源:《圣惠》卷二十九。 5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貝母散 51組成:貝母(煨微黃)1兩,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生干地黃1兩,麥門冬(去心)1兩,人參(去蘆頭)1兩,黃耆(鋰)1兩,五味子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鏗)。 5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1力口:貝母、鹿角膠、生干地黃 51減:白術(shù)、陳皮 51功效:妊娠,肺損咳嗽,喘促不思食。 51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5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回陽返本湯 51組成:熟附子、干姜、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5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1力口:熟附子、干姜、臘茶 51減:黃耆、白術(shù) 51功效:陰盛格陽,陰極發(fā)燥,面赤腹痛,吐瀉不渴,畏寒肢冷,欲坐臥于水井中,脈來無力,或脈全無欲絕。 51來源:《傷寒六書》卷三。 5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黃耆五味子散 52組成:麥門冬1錢,黃耆1錢,熟地黃1錢,甘草5分(炙),五味子5分,人參5分,白芍藥8分,桔梗8分。 5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2力口:熟地黃、白芍藥、桔梗 52減:白術(shù)、陳皮 52功效:咳血咯血成跨,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52來源:《杏苑》卷五。 5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新定拯陽理勞湯 52組成:黃耆2錢(酒炒),人參2錢(去蘆),肉桂7分(去皮),當(dāng)歸1錢半(酒炒),白術(shù)1錢(土炒),甘草5分(酒炒),陳皮(去白)1錢,北五味4分(打碎) 5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2加I:肉桂、當(dāng)歸、北五味 52減:五味子、麥門冬 52功效:勞傷氣耗,倦怠懶言,動(dòng)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偏身作痛。52來源:《醫(yī)宗必讀》卷六。 5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五味子散 52組成:五味子3分,酸棗仁2兩(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鏗),黃耆1兩(鏗),訶黎勒皮1兩,柴胡1兩(去苗) 5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3TOC\o"1-5"\h\z力口:酸棗仁、訶黎勒皮、柴胡 53減:麥門冬、陳皮 53功效:虛勞煩熱,不得睡眠,脅下氣上攻,心悶。 53來源:《圣惠》卷二十七。 5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人參散 53組成:人參3分(去蘆頭),白術(shù)半兩,黃耆半兩(鏗),茯神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鍥),干姜半兩(炮裂,鍥),桂心半兩,麥門冬3分(去心)o 5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3力口:茯神、干姜、桂心 53減:五味子、陳皮 53功效:霍亂吐利,汗出心煩。 53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見《普濟(jì)方》卷二。三。 5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補(bǔ)腎湯 53組成:人參1錢,白茯苓1錢,白術(shù)1錢,五味子1錢,川號(hào)1錢,甘草(炙)8分,黃耆(炙)8分,熟地8分。 5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3加I:白茯苓、川茸、熟地 53減:麥門冬、陳皮 53功效:腎虛耳鳴。 54來源:《增補(bǔ)內(nèi)經(jīng)拾遺》卷四。 5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補(bǔ)中益氣湯 54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當(dāng)歸1錢,陳皮1錢,甘草5分,黃耆1錢5分,升麻5分,柴胡5分。 5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4力口:當(dāng)歸、升麻、柴胡 54減:五味子、麥門冬 54功效:大人腸風(fēng),及痔瘡出血不止者。 54來源:《幼科金針》卷下。 5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五味黃耆散 54組成:黃耆5錢,麥門冬5錢,熟地黃5錢,桔梗5錢,甘草2錢半,白芍藥2錢,五味子2錢,人參3錢。 5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4力口:熟地黃、桔梗、白芍藥 54減:白術(shù)、陳皮 54功效:因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54來源:《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5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非時(shí)飲子 54組成:人參、黃耆、赤茯苓、白術(shù)、麥門冬、白扁豆、疾藜、甘草各等分。5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5TOC\o"1-5"\h\z力口:赤茯苓、白扁豆、疾藜 55減:五味子、陳皮 55功效:初先頭痛壯熱,繼而發(fā)熱不解,五心煩熱,不得睡,發(fā)渴,吃湯飲者。55來源:《雞峰》卷十三。 5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參歸湯 55組成:當(dāng)歸7分,人參7分,黃耆7分,白術(shù)7分,甘草3分,川號(hào)7分,陳皮3分,茯苓7分。 5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5力口:當(dāng)歸、川號(hào)、茯苓 55減:五味子、麥門冬 55功效:痘瘡氣血俱虛4-5日稠密,根窠不紅,頂陷者。 55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 5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人參白術(shù)湯 55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天門冬1錢,麥門冬1錢,五味子20粒,半夏8分,阿膠(炒)8分,甘草(炙)5分。 5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5加I:天門冬、半夏、阿膠 56減:黃耆、陳皮 56功效:氣逆喘急。 56來源:《醫(yī)統(tǒng)》卷四十四引《醫(yī)抄》。 5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2%:葛根湯 56組成:葛根(鋰)1兩,茯苓(去黑皮)半兩,半夏(湯洗7次,炒干)3分,白術(shù)半兩,黃耆3分(鍥),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半兩(炙,鏗) 5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6力口:葛根、茯苓、半夏 56減:五味子、陳皮 56功效:傷寒,干嘔不止。 56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5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0%:調(diào)中益氣湯 56組成:黃耆1錢,人參(去蘆)半錢,甘草(炙)半錢,陳皮2分,五味子7粒,芍藥3分,白術(shù)5分,當(dāng)歸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5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6力口:芍藥、當(dāng)歸、升麻、柴胡 56減:麥門冬 56功效:因饑飽勞役,損傷脾胃,元?dú)獠蛔恪F涿}弦或洪緩而沉,按之無力,中之下,時(shí)得一澀。其證身體沉重,四肢倦懶,百節(jié)煩疼,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耳鳴耳聾,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口中沃沫,飲食失味,怠墮嗜臥,忽肥忽瘦,溺色變,或清利而數(shù),或上飲下便,或夏月饗泄,TOC\o"1-5"\h\z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57來源:《東垣試效方》卷一。 5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0%:參訶飲 57組成:訶子(去核)2錢半,白術(shù)(炒)2錢半,黃耆(蜜炙)2錢半,白茯苓(去皮)2錢半,人參(去蘆)2錢半,半夏曲2錢半,陳皮(去白)2錢,五味子2錢,甘草(炙)1錢,款冬花1錢。 5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7加I:訶子、白茯苓、半夏曲、款冬花 57減:麥門冬 57功效:虛寒痰嗽。 57來源:《魏氏家藏方》卷二。 5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0%:瀉火補(bǔ)肺湯 57組成:五味子5錢,黃耆2錢,人參1錢,甘草(炙)1錢,陳皮(去白)1錢,麥門冬,青皮5分,升麻1錢,蒼術(shù)1錢,歸身1錢。 5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7力口:青皮、升麻、蒼術(shù)、歸身 57減:白術(shù) 57功效:金火嗽,五六月嗽。 58來源:《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六。 5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0%:暢中散 58組成:人參1兩(大者),五味子(佳者)8株,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紫香葉半兩,黃耆半兩,陳皮6銖,肉豆蔻4個(gè),生姜(切,焙)6銖,甘草半兩。 5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8加I:白茯苓、董香葉、肉豆蔻、生姜 58減:麥門冬 58來源:《雞峰》卷十二。 5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0%:祛瘧散 58組成:黃耆(蜜炙)1錢6分,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白茯苓1錢,砂仁1錢,草果1錢,陳皮(去白)1錢,五味子1錢,甘草7分,烏梅3枚(去核)。5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8TOC\o"1-5"\h\z力口:白茯苓、砂仁、草果、烏梅 58減:麥門冬 58功效:瘧疾表里之邪已透,中氣虛弱者。 58來源:《法律》。 5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60%:參耆健中湯 58組成:當(dāng)歸身1錢半,人參1錢,黃耆1錢,白術(shù)1錢,陳皮1錢,白茯苓1錢,白芍藥1錢,生干地黃(酒炒)1錢,甘草5分,五味子3分。...5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9TOC\o"1-5"\h\z力口:當(dāng)歸身、白茯苓、白芍藥、生干地黃 59減:麥門冬 59功效:虛損少氣,四肢倦怠,飲食少進(jìn)。 59來源:《東醫(yī)寶鑒—雜病篇》卷四引《醫(yī)方集略》 5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8%:泄瀉主方 59組成:山藥(微炒)1錢,人參(高麗者)5分,黃耆(蜜炒)1錢,白術(shù)(土炒)1錢,白茯苓(去皮)1錢,陳皮(留白)1錢,熟地黃1錢,白芍(煨)1錢,甘草(炙)5分,五味子20粒,貝母1錢,麥門冬(去心)1錢。5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9TOC\o"1-5"\h\z力口:山藥、白茯苓、熟地黃、白芍、貝母 59功效:痰火諸癥悉具,倏而大便或清或泄,此脾腎之氣兩虛,不能統(tǒng)攝運(yùn)行,或由飲食內(nèi)傷,風(fēng)寒外襲,沖動(dòng)其勢(shì)。 59來源:《紅爐點(diǎn)雪》卷二。 5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8%:人參養(yǎng)榮湯 59組成:人參、白術(shù)、黃耆、白芍藥、甘草、當(dāng)歸、陳皮、麥門冬、升麻、遠(yuǎn)志、桂心、五味子。 5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59加I:白芍藥、當(dāng)歸、升麻、遠(yuǎn)志、桂心 59功效:痘癰己潰,因氣血不足,不能收斂,惡寒發(fā)熱,肉削倦怠。....60來源:《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6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8%:內(nèi)托安神散 60組成:人參1錢,茯神1錢,黃耆1錢,白術(shù)1錢,麥門冬1錢,玄參1錢,陳皮1錢,酸棗仁5分,遠(yuǎn)志5分,甘草5分,石菖蒲5分,五味子5分。6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0TOC\o"1-5"\h\z力口:茯神、玄參、酸棗仁、遠(yuǎn)志、石菖蒲 60功效:疔瘡針后已出膿,時(shí)元?dú)馓撊?,睡臥驚悸,心志不寧;或毒未盡流入心竅,致生健忘。 60來源:《外科正宗》卷二。 6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減補(bǔ)中益氣湯 60組成:白術(shù)1錢,黃耆5分,人參5分,甘草2分,白芍2分,黃連2分,桑白皮2分。 6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0力口:白芍、黃連、桑白皮 60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0功效:四肢發(fā)熱煩躁,口苦咽干,喘嗽有痰。 60來源:《保命歌括》卷五。 6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六君子湯 60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去蘆)1錢,白茯苓(去皮)1錢,黃耆1錢,懷山藥2錢,砂仁(研)1錢,甘草5分。 6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1TOC\o"1-5"\h\z力口:白茯苓、懷山藥、砂仁 61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1功效:脾疳、泄瀉、痢疾,屬氣虛者。 61來源:《壽世保元》卷三。 6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減理中湯 61組成:白術(shù)1兩,人參1兩,甘草1兩,干姜1兩,青皮半兩,陳皮半兩。6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1力口:干姜、青皮 61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1功效:脾胃不和,三焦壅滯,胸膈痞悶,脅肋脹痛,嘔吐惡心,口淡無味,呼吸寒冷,心腹暴痛,飲酒過傷,全不思食。 61來源:《雞峰》卷十二。 6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減四君子湯 61組成: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白扁豆(蒸熟,焙干)半兩,甘草(炙)半兩,黃耆(去蘆)半兩,蕾香葉半兩。 6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1加I:白茯苓、白扁豆、董香葉 62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2功效:小兒吐瀉不止。 62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 6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半夏茯苓湯 62組成:半夏(制)2錢半,茯苓1兩半,陳皮1兩,五味子1兩,人參半兩,細(xì)辛半兩,甘草(炙)半兩。 6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2力口:半夏、茯苓、細(xì)辛 62減:黃耆、白術(shù)、麥門冬 62功效:咳嗽痰多。 62來源:《直指》卷八。 6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六君子湯 62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陳皮(去白)1錢,半夏(湯泡7次)1錢,厚樸(姜制)1錢,甘草(炙)減半。 6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2力口:茯苓、半夏、厚樸 62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2功效:飲食停滯于脾,以致腹脹嘔吐。 62來源:《濟(jì)陰綱目》卷十三。 6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保元湯 63組成:黃耆2錢,人參1錢,麥門冬(去心)2錢半,知母1錢半,桅子(炒)1錢半,甘草5分。 6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3TOC\o"1-5"\h\z力口:知母、桅子 63減:白術(shù)、五味子、陳皮 63功效:痘瘡結(jié)痂后虛煩者。 63來源:《回春》卷七。 6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保元湯 63組成:人參、豬苓、澤瀉、白術(shù)(土炒)、黃耆(蜜炙)、赤茯苓、甘草(炙) 6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3力口:豬苓、澤瀉、赤茯苓 63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3功效:痘瘡水泡,形大皮薄,內(nèi)含一包清水,手足獨(dú)密,身面俱少。63來源:《金鑒》卷五十七。 6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保元湯 63組成:人參、黃耆、白術(shù)(炒)、白芍(炒)、肉桂、甘草、糯米。6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3力口:白芍、肉桂、糯米 64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4功效:痘瘡色白漿清,虛寒甚者。 64來源:《幼科直言》卷二。 6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理中湯 64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shù)、陳皮、丁香各等分。 6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4力口:干姜、丁香 64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4功效:胃感寒,嘔吐不止。 64來源:《濟(jì)陽綱目》卷十八。 6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黃耆湯 64組成:黃耆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白術(shù)5分,肉桂5分。 6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4力口:肉桂 64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4功效:陽虛背惡寒。 64來源:《醫(yī)學(xué)入門》卷四。 6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理中湯 64組成:人參3錢,白術(shù)1錢5分,干姜1錢(炮),甘草8分,肉桂8分,陳皮1錢5分。 6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5力口:干姜、肉桂 65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5功效:傷寒,直中陰經(jīng),腹痛,怕寒厥冷,或下利嘔吐不渴,脈沉遲無力。65TOC\o"1-5"\h\z來源:《壽世保元》卷二。 6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治中湯 65組成:干姜(炮)1兩,白術(shù)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縮砂仁1兩,人參(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6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5力口:干姜、青皮、縮砂仁 65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5功效:脾胃不足,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65來源:《濟(jì)生》卷五。 6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六君子湯 65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甘草5分,陳皮錢半,半夏錢半,荊芥穗5分。 6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5力口:茯苓、半夏、荊芥穗 66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6功效:氣虛痰盛,風(fēng)邪眩運(yùn)不休者。 66來源:《醫(yī)統(tǒng)》卷五十三引丹溪方。 6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理中湯 66組成:干姜4分,肉桂4分,白術(shù)1錢,人參8分,陳皮8分,茯苓8分,甘草3分。 6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6力口:干姜、肉桂、茯苓 66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6功效:足太陰脾經(jīng)受癥,臟寒,自利不渴、手足溫,身無熱,脈來沉而無力。66來源:《傷寒六書》卷四。 6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六君子湯 66組成:半夏(湯泡7次,曬干切片,再以生姜自然汁拌)1錢5分,白茯苓(去皮)1錢5分,陳皮1錢,人參8分,白術(shù)(炒)6分,砂仁(炒)6分,甘草2分。 6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6力口:半夏、白茯苓、砂仁 66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6功效:妊娠2-3月,時(shí)作嘔吐惡心。 67來源:《醫(yī)便》卷四。 6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補(bǔ)中益氣湯 67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2錢,當(dāng)歸3錢,黃耆1錢(炙),白芍1錢,廣陳4分,甘草4分。 6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7TOC\o"1-5"\h\z力口:當(dāng)歸、白芍、廣陳 67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7功效:產(chǎn)后傷冷,惡露凝塊,日久不散,虛證百出;或身熱骨蒸,食少贏瘦;或五心煩熱,月水不行,其塊在兩脅,動(dòng)則雷鳴,嘈雜暈眩,發(fā)熱似瘧,時(shí)作時(shí)止。 67來源:《傅青主女科一產(chǎn)后編》卷下。 6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蘆根散 67組成:蘆根(鍥)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黃耆(鍥)半兩,知母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鋰)半兩。 6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7力口:蘆根、知母 67減:白術(shù)、五味子、陳皮 67功效:小兒壯熱,渴不止。 67來源:《圣惠》卷八十三。 6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益氣湯 68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5錢,甘草1錢,茯苓3錢,陳皮5分,半夏1錢,柴胡1錢。 6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8加I:茯苓、半夏、柴胡 68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8功效:貪眠樂臥,終日徜徉枕席之上,脾氣內(nèi)傷,遂至風(fēng)邪襲之,身痛背疼,發(fā)熱惡風(fēng)。 68來源:《辨證錄》卷九。 6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君子湯 68組成:人參、白術(shù)、黃耆、白茯苓、甘草、山藥各等分。 6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8力口:白茯苓、山藥 68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8功效:傷寒汗、下之后,將見平復(fù)者。 68來源:《普濟(jì)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6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君子湯 68組成:陳皮1錢,半夏1錢5分,茯苓1錢,甘草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5分。 6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8力口:半夏、茯苓 69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9功效:脾胃虛弱,氣逆痰滯。食少便潰,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氣痞滿,嘔惡呃逆,吞酸,面色萎黃,四肢倦??;以及脾虛膨脹,外瘍久潰,食少胃弱者;痔漏日久,脈數(shù)而澀,飲食日減,肢體愈倦,一切不足之證;胃氣虛熱,口舌生瘡;中氣不和,時(shí)時(shí)帶下。 69來源:《醫(yī)學(xué)正傳》卷三引《局方》o 69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君子湯 69組成: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砂仁、陳皮(一方加半夏)。 6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9力口:茯苓、砂仁 69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69功效:脾胃不和,不進(jìn)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69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6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君子湯 69組成:人參1兩半,白術(shù)1兩半,白茯苓1兩半,當(dāng)歸1兩半,黃耆1兩半,白扁豆1兩半,甘草1兩半。 6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69力口:白茯苓、當(dāng)歸、白扁豆 69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69功效:便血不止,脾胃虛寒,飲食不進(jìn),身體羸瘦。 70來源:《普濟(jì)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7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神散 70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黃耆1兩,甘草1兩,百合1兩,茯苓1兩。7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0加:百合、茯苓 70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0功效: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肌體瘦瘠,咽干口燥;時(shí)氣已經(jīng)汗下,血?dú)庖烟?,邪猶未解,變生諸疾。 70來源:《雞峰》卷五。 7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理中湯 70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鏗),白術(shù)3分,干姜半兩(炮裂,鍥),赤茯苓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 7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0力口:干姜、赤茯苓 70減:黃耆、五味子、陳皮 70功效:霍亂吐瀉,心煩筑悸。 70來源:《圣惠》卷四十七。 7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味順氣散 70組成:白術(shù)5兩(微炒黃),白茯苓3兩,人參3兩,陳皮3兩半(去白,秋炒),青皮2兩(去白),甘草2兩(炮,再數(shù)炒)。 7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1加I:白茯苓、青皮 71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71功效:中風(fēng)。 71來源:《普濟(jì)方》卷八十九引《衛(wèi)生寶鑒》。 7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理中湯 71組成:人參8分,白術(shù)(蜜炙)8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干姜5TOC\o"1-5"\h\z分。 7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1力口:干姜 71減:黃耆、麥門冬、陳皮 71功效:腎虛經(jīng)來泄瀉,經(jīng)來之時(shí)五更泄瀉,如乳兒尿。 71來源:《葉氏女科》卷一。 7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麥門冬散 71組成:麥門冬(去心)2錢,半夏(姜制)2錢,人參2錢,茯苓2錢,甘草1錢,陳皮1錢。 7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1力口:半夏、茯苓 71減:黃耆、白術(shù)、五味子 72功效:小兒嘔吐,脈數(shù)有熱。 72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四四引《經(jīng)驗(yàn)良方》o 7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麥門冬散 72組成:麥門冬1兩半(去心),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人參1兩半(去蘆頭),甘草3分(炙微赤,鋰),前胡1兩(去蘆頭),五味子1兩。 7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2力口:半夏、前胡 72減:黃耆、白術(shù)、陳皮 72功效:肺熱短氣,呼吸不利。 72來源:《圣惠》卷四十二。 7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麥門冬散 72組成:麥門冬3分(去心),茯神1兩,黃苓3分,熟干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鍥),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鏗) 7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2力口:茯神、黃苓、熟干地黃 72減:白術(shù)、五味子、陳皮 72功效:傷寒后,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 72來源:《圣惠》卷十二。 72相似度57%:麥門冬散 73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五味子1兩,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鏗),石膏2兩。 7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3力口:石膏 73減:黃耆、白術(shù)、陳皮 73功效:時(shí)氣壯熱煩渴。 73來源:《圣惠》卷十六。 7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麥門冬飲子 73組成:黃耆1錢,麥門冬5分,當(dāng)歸身5分,生地黃5分,人參5分,TOC\o"1-5"\h\z五味子10個(gè)。 7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3力口:當(dāng)歸身、生地黃 73減:白術(shù)、甘草、陳皮 73功效:吐血久不愈。 73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73\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門冬飲子 73組成:人參3錢,枸杞3錢,白茯苓3錢,甘草3錢,五味子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 73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3力口:枸杞、白茯苓 74減:黃耆、白術(shù)、陳皮 74功效:老弱虛人大渴。肺虛,皮膚干燥,日漸黑瘦。 74來源:《元戎》引易老方。 7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六神湯 74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黃耆1兩,茯苓1兩,枳實(shí)1兩,甘草(鏗)1兩。 7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4力口:茯苓、枳實(shí) 74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4功效:傷寒后虛羸,不思飲食。 74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二。 7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74組成: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炙)、黃耆、白扁豆(蒸)各等分。74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4力口:茯苓、白扁豆 74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4功效:五痔下血,面色萎黃,心松,耳鳴,腳弱,氣乏,口淡,食不知味。中氣虛,不能攝血,致便血不禁。 74來源:《三因》卷十五。 74\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75組成:人參、白術(shù)、黃耆、白茯苓、甘草、瓜萎根、桔梗各等分。....7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5加I:白茯苓、瓜萎根、桔梗 75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5功效:瘡疹巳出未出,大便秘澀,或時(shí)發(fā)渴者;及因稟受不足,或因吐瀉之后,或因汗多,或利小便,元?dú)饧忍?,津液干涸,不得?rùn)滑而致大便秘澀者。75來源:《準(zhǔn)繩_幼科》卷五引海藏方。 7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75組成:黃耆、升麻、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炙) 7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5力口:升麻、茯苓 75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5功效:氣虛及胃弱,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致小便不通。 75來源:《濟(jì)陽綱目》卷九十二。 75\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75組成: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川號(hào)、黃耆、甘草、罌粟殼(去蒂萼穰,切,蜜炒)各等分。 75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5力口:白茯苓、川號(hào)、罌粟殼 76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6功效:久患痢疾,服藥巳多,而疾不愈者。 76來源:《得效》卷六。 7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生姜理中湯 76組成:人參、白術(shù)、生姜、甘草(炙)、半夏、陳皮各等分。 7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6加:生姜、半夏 76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76功效:惡心。 76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九。 7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生脈散 76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阿膠、白術(shù)、陳皮。 76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6力口:麥冬、阿膠 76減:黃耆、甘草、麥門冬 76功效:元?dú)馓摲Χ虤狻?76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76\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湯 76組成:人參3錢,白芍3錢,白術(shù)5錢,茯苓5錢,陳皮5分,益智仁1錢,甘草3分。 7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7力口:白芍、茯苓、益智仁 77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77功效:痰證。胃氣怯弱,水流脅下,咳唾引痛,吐痰甚多,不敢用力。77來源:《辨證錄》卷九。 7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連翹人參湯 77組成:人參、當(dāng)歸、白術(shù)、連翹、荊芥、陳皮、五味子。 7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7TOC\o"1-5"\h\z力口:當(dāng)歸、連翹、荊芥 77減:黃耆、甘草、麥門冬 77來源:《痘疹會(huì)通》卷四。 77\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77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白茯苓1錢,甘草(炙)1錢,黃耆1錢,罌粟殼(炙,去蒂)5分。 77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7力口:白茯苓、罌粟殼 77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7功效:產(chǎn)后赤白痢。 77來源:《濟(jì)陰綱目》卷十四。 7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78組成:白茯苓1錢2分,白術(shù)1錢2分,人參1錢2分,甘草1錢,陳皮1錢,厚樸1錢,蓮子1錢。 7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8力口:白茯苓、厚樸、蓮子 78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78來源:《玉案》卷四。 7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異功散 78組成:人參、白術(shù)2錢,茯苓1錢半,甘草(炙)1錢,當(dāng)歸2錢,陳皮(去白)1錢,鉤藤鉤錢半(此味后入,過煎無力)。 7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8力口:茯苓、當(dāng)歸、鉤藤鉤 78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78功效:小兒慢驚風(fēng)證。脾胃虛弱,肝木所勝,外虛熱而內(nèi)真寒。78來源:《會(huì)約》卷十九。 78\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勻氣散 78組成:白芷1兩,烏藥2兩,沉香7錢半,白術(shù)4兩(去蘆頭),人參1兩,陳皮1兩,甘草半兩。 78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8力口:白芷、烏藥、沉香 79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79功效:諸風(fēng)疾。 79來源:《普濟(jì)方》卷一一六引《德生堂方》 7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建中托里湯 79組成:黃耆、官桂、白芍、人參、白術(shù)、甘草、升麻(酒炒)。........7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9力口:官桂、白芍、升麻 79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79功效:痘疹泄瀉腹痛。 79來源:《痘疹全書》卷上。 7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金露散 79組成:人參3分,白術(shù)3分,五味子3分,甘草1分。 79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79減:黃耆、麥門冬、陳皮 79功效:咳嗽。 79來源:《雞峰》卷H--o 79\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桔梗飲子 79組成:苦梗1兩,甘草1兩,黃耆1兩,人參(去蘆)1兩,麥門冬1兩,青皮半兩。 8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80力口:苦梗、青皮 80減:白術(shù)、五味子、陳皮 80功效:心氣不足。 80來源:《婦人良方》卷五。 8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理氣治中湯 80組成:青皮1錢,陳皮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炒),炮姜1錢,甘草(炙)1錢,木香7分。 8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80加I:青皮、炮姜、木香 80減:黃耆、五味子、麥門冬 80功效:寒氣攻心,嘔逆,心腹絞痛,或泄瀉,四肢厥冷,或疝氣攻筑,小腹疼痛。 80來源:《赤水玄珠》卷二。 80\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加味四君子湯 80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1兩,白術(shù)1兩,甘草(炙)半兩,黃耆(炙)1兩,白芍藥1兩,白扁豆(制)1兩。 80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0力口:白茯苓、白芍藥、白扁豆 81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81功效:色疸。濕疽及久疸不愈。 81來源:方出《直指》卷十六,名見《奇效良方》卷三十七。 8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蟬殼湯 81組成:蟬殼(炒)1兩,五味子(湯洗7遍,焙干)1兩,人參(去蘆頭)1兩,陳皮(湯浸,去白,焙干)半兩,甘草(炙)半兩。 8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81力口:蟬殼 81減:黃耆、白術(shù)、麥門冬 81功效:小兒肺氣不利。 81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張渙方。 8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參耆救元湯 81組成:黃耆(蜜炒)、人參、粉草(炙)、麥門冬(去心)、五味子。81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1TOC\o"1-5"\h\z力口:粉草 81減:白術(shù)、甘草、陳皮 81功效:腎水枯竭,不能運(yùn)上,作消渴,恐生癰疽。 81來源:《壽世保元》卷五。 81\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參耆湯 82組成:人參(去蘆)1錢,黃耆(蜜炒)1錢,白術(shù)(去蘆)1錢,茯苓(去皮)1錢,當(dāng)歸(酒洗)1錢,熟地1錢,甘草(炙)2分。 82原方對(duì)照:人參、黃耆、白術(shù)、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82加I:茯苓、當(dāng)歸、熟地 82減: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82功效:自汗。 82來源:《回春》卷四。 82\o"CurrentDocument"相似度57%:參術(shù)實(shí)脾湯 82組成:白術(shù)2錢,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kù)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