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課 我從哪里來第一課 我從哪里來(第一課時)教學要求1、通過對人類起源的探究,使學生以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人類起源問題。2、通過對人類社會發(fā)展歷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社會是不斷進步,樹立改造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教學內容和步驟一、導語上課之前給同學出一個謎語。(見教材)二、教學內容人的由來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說與神話女禍造人 上帝造人2現(xiàn)代科學證明,人類是由某種古猿進化而來的。現(xiàn)代類人猿和現(xiàn)代人類的共同祖先?!吧止旁场北容^北京猢人在哪些方面保留猿的特征北京猿人后腦小北京猿人額頭小北京猿牙齒小(比現(xiàn)代人大)北京猿人眉頭大猿人的出現(xiàn)最先的猿人化石發(fā)現(xiàn)于非洲的坦桑尼亞元某人北京人總結:從猿類進化為人,這
2、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勞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人類發(fā)展的進程中,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社會生產得到發(fā)展。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三、布置作業(yè)完成教材中的幾個思考題。四、附:板書人的由來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說與神話人類由古猿進化而來猿人的出現(xiàn)最早的猿人化石發(fā)現(xiàn)于非洲的坦桑尼亞元謀人北京人第一課 我從哪里來 (第二課時)教學要求了解人類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人生的態(tài)度和奉獻精神教學內容和步驟導語人類是通過運用生產工具改造自然而獲得發(fā)展的,生產工具越先進,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強。我們應該選擇一種理想的方式來詮釋這個觀點。教學內容人類的
3、誕生和原始人的生活概況使用石器(主要勞動工具),來維持生活。使用火問題:想象一下原始人的生活情況。 談談使用火對于原始人有什么作用?生產工具的改造與人改造自然能力的關系四個時代(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機時代、電子時代)總結:人通過制造和使用工具來改造自然界,生產工具越先進,人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越強。文明的發(fā)展歷程注釋石器時代歷時二三百年。根據(jù)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可分為舊石器時代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鐵器時代,替代石器時代,并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春秋末年(公元前5世紀),我國大部份地區(qū)已使用鐵器。工業(yè)革命(瓦特與蒸汽機)電子時代,是當代科技革命的前導,它由傳染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分別相當于人的感覺器官。神經系統(tǒng)和思維器官。布置作業(yè)本課作業(yè)(歷史與社會填充地圖冊)附:板書第二次文明的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收購糧食行業(yè)知識培訓課件
- 收獲真正的友誼
-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2025年中考適應性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支部應急知識培訓課件稿
- 支氣管擴張并咯血課件
- 攀枝花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2026屆滄州市高三語文上學期開學測試卷附答案解析
- 播音主持課件自我介紹
- 2024年電梯維修檢測員資格基礎知識考試題與答案
- 2024年高速道路清障與協(xié)作交通順暢人員安全技能知識試題庫及答案
- 中診科普小兒肺炎喘嗽
- 特殊氣體供應系統(tǒng)
- 中醫(yī)門診病歷(共7篇)
- 電力公司技能鑒定電信機務員高級實操題
- GB/T 3880.3-2006一般工業(yè)用鋁及鋁合金板、帶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
- 肺功能解讀教學課件
- 婦產科學-第十二章-正常分娩課件
- 腓腸神經皮瓣課件
- 1【L】系列離心式冷水機組技術手冊
- 廣雅分班測英語試題
- 年三菱帕杰羅pajerosport勁暢原廠維修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