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公示稿_第1頁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公示稿_第2頁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公示稿_第3頁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公示稿_第4頁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公示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120.01

CCSC23

團體標準

T/CACMXXXX-202X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mitationwildconservation

ofYalianin-forestplanting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

1

T/CACMXXXX.XX-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

的規(guī)定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道地藥材品質保障與資源持續(xù)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提出。

本文件由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成都大學、洪雅縣瓦屋山藥業(yè)有限公司、四川省雅連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工

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特產(chǎn)研究所、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成都中醫(yī)藥大學、中國中

醫(y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亞玉、梁浩、嚴光玉、夏燕莉、阮音音、吳虎平、孫海、周季欣、

付育臣、張超、馬云桐、郭蘭萍、袁慶軍。

II

T/CACMXXXX.XX-202X

引言

雅連為毛莨科黃連屬三角葉黃連(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的干燥根莖,具有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多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對許多細菌、真菌以及病毒均有較好的

拮抗作用,是治療糖尿病的極佳品。雅連主要分布于四川省雅安市、洪雅縣、峨眉山市交界處

的高寒山區(qū),雅連對于生長環(huán)境要求嚴苛,生于高山冷涼潮濕環(huán)境,海拔要求1800m以上,且

生長周期長,雅連現(xiàn)已作為國家二級瀕危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nternationalUnionfor

ConservationofNature,IUCN)VU等級物種。目前雅連主要是林下仿野生種植,種植過程中由

于選林、選土、調光、采收期等不當導致雅連的病害重、產(chǎn)量低,種植面積不足1000畝,由于

其獨特的功效,生產(chǎn)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利用主產(chǎn)區(qū)的自然資源更好地發(fā)展雅連的林下

仿野生種植,保護資源的同時,為人們提供高品質雅連產(chǎn)品,制定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

范十分必要。

III

T/CACMXXXX.XX-202X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的范圍、術語和定義、植物來源、技術核心內(nèi)容、

技術關鍵點、技術評價、核心機理。

本文件適用于四川省洪雅縣雅連的林下仿野生種植。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GB5084農(nóng)田灌溉水質標準

GB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農(nóng)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林下仿野生種植imitationwildconservationofin-forestplanting

以林地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資源,選擇林下適生的植物或微生物(菌類)種類,

進行合理種植的一種農(nóng)林生態(tài)綜合經(jīng)營模式。

3.2

林分foreststructure

森林的內(nèi)部結構特征,即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層或林相、林型、林齡、地位級、出材

量及其他因子大體相似,并與鄰近地段又有明顯區(qū)別的森林地段,稱為林分。

3.3

郁閉度crowndensity

指森林中喬木樹冠在陽光直射到地面的總投影面積與此林地總面積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

度。

4雅連基原植物及其生態(tài)生物學特征

基原植物為毛茛科三角葉黃連CoptisdeltoideiC.Y.ChengetHsiao。

雅連主產(chǎn)于四川省洪雅縣,喜冷涼潮濕環(huán)境,不喜強光照射,生于蔭蔽林下。主要植被由

喬木、灌叢及草本構成,層次分化明顯,上層為喬木類,中層為灌叢,以箭竹為主,下層為草

1

T/CACMXXXX.XX-202X

本。冬季60~100天,夏季110~120天,無霜期200~250天,冬季偶有霜雪,年平均氣溫8~15℃,

年平均降水量1400~1800mm,海拔1800~2400m。

5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

5.1地塊選擇

5.1.1環(huán)境條件

(1)雅連種植適宜海拔在1800m以上,高寒冷涼潮濕氣候,產(chǎn)區(qū)年平均降水量1400~1800

mm以上,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較長,平均為240天;7月均溫25.7℃,1月均溫6.6℃。

土壤類型以山地棕色森林土為主,其次是山地黃壤,基質為坡積物和殘積物,地表覆蓋為枯落

物,覆蓋厚度在2~6cm。土壤以偏弱酸為主,pH值為4.7~6.3。

(2)產(chǎn)地環(huán)境的空氣質量應符合GB3095的要求,土壤質量應符合GB15618的要求。

5.1.2林地條件

(1)山勢:坡度和坡位選擇應根據(jù)雅連生長的森林海拔而定,海拔1800~2200m,坡度在

35~50°,坡位為上坡位。

(2)林種:少花桂、珙桐樹和為貓兒屎樹適宜樹種,忌選擇漆樹和楓楊樹。

(3)土壤條件:土壤以黑油沙土為最好,紅油沙土、黃泥次之,白鱔泥、鹽泡土不宜種植。

土壤以偏弱酸為主,pH值為4.7~6.3,有機質多為2.0%左右。

5.2品種選擇

選擇當?shù)剞r(nóng)家品種大紅袍、雜白子。

5.3種植模式確定

雅連生長喜冷涼、濕潤的環(huán)境,選擇海拔1800m以上,在適宜樹種、坡度及土壤條件下開

展林下雅連仿野生生態(tài)種植模式。

5.4田間管理

5.4.1整地

種植前人工清除小灌木和較高大的草本植物,嚴禁使用除草劑。于7月底前完成開荒整地。

開荒面積應比實際種植面積大1/5~1/3,將荒地內(nèi)的樹木、竹子、雜草全部砍除(保留大樹)。

5.4.2作廂

將地面石塊清除,堆于下坡做成埂。廂寬140~150cm,兩廂之間挖10~20cm廂溝,廂面

不要翻土,廂溝要進行深挖,揀盡石塊、樹根和竹根,與廂內(nèi)連接的樹根、竹根等用鋤頭或砍

刀齊兩側溝壁斬斷,廂溝稍低于廂面10~15cm。

5.4.3調光

在林種遮蔭不足的情況,可以用遮陽網(wǎng)直接搭遮蔭棚。2年-3年生雅連適宜的郁閉度為0.8~

0.9,4年生適宜的郁閉度小于0.45,5年生適宜的郁閉度為0。

2

T/CACMXXXX.XX-202X

5.4.4種苗繁育

(1)繁殖方式:主要以根莖繁殖,即3年秧子繁殖(無性繁殖枝)。

(2)秧子的選擇與拔秧:秧子從3年生雅連的無性繁殖枝剪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植

株的無性繁殖枝,芽苞碩大飽滿、紫紅色、節(jié)間粗壯、質地堅實的為好。拔秧以一只手按住母

株,另一只手握住無性繁殖枝節(jié)間基部,帶芽、葉扯下即秧子。

5.4.5種植時間

種植時間在7月底到8月底,一般海拔高的地區(qū)應比海拔低的地區(qū)提前10~15天種植。

5.4.6種植方法

雅連無性繁殖枝扦插的方法是一手握秧苗,一手用鐵制叉子按株行距10~15cm在廂上扎

孔,孔略傾斜35~50°,不宜垂直鉆孔。將秧苗芽下部的節(jié)間折彎,用叉子叉住彎曲處,插入孔

內(nèi),芽苞尖與土面相平,留葉片露出土面,抽出叉子,用土封孔,注意不能擦傷芽苞。

5.4.7除草

栽秧后,一般每年除草2~3次。第一次在春季上架后進行,第二次在夏季進行,第三次在

冬季初下架前進行。

5.4.8培土

栽秧后,次年春季培土一次,清理廂溝,從廂溝中挖土培上,培土厚度2~3cm。以后各年

不再上春土,只上冬土。

5.4.9遮陽

春季,3~4月,樹種稀疏地塊要加遮陽物;冬季,9~10月,必須將整個棚蓋物撤去壓蓋在

廂上,一般與上冬土結合進行,以利植株越冬。

5.4.10按秧子

土壤凍結膨脹時,由于新栽的秧子根少不穩(wěn)固,最容易松動,所以檢查秧子是否穩(wěn)固。在

加遮陽網(wǎng)時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松動的秧苗及時重新栽入土中。

5.4.11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霜霉病。炭疽病防治方法為:翻秧(即將高海拔的秧子栽到低海拔的

的地塊,把低海拔的秧子栽到高海拔地塊);加強避光和排水;霜霉病防治方法為:翻秧、清

除病殘體、及時排水;雅連蟲害較少,鳥害有黃連雞、獸害有竹鼠、黃羊等,防治方法為:水

源方便的地方可以用水灌洞穴捕殺,或于地內(nèi)巡視,發(fā)現(xiàn)廂面有拱起的土埂,可掘土跟蹤捕殺,

或于洞口設圈套捕殺。

5.5采收

5.5.1采收時間

雅連一般4年即可采收,但以5年采收為好,在種植4~5年后的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為宜采收

時間。

3

T/CACMXXXX.XX-202X

5.5.2采收方法

采用人工采收,從下往上用黃連鉤依次將雅連全株挖起,在挖掘時要細心,植株已枯萎的

地方亦要挖掘,不要有遺漏;根莖應抖盡泥土,運回加工。。

5.6產(chǎn)地加工

禁止用水洗,必須采用烘干,要求水分小于8.5%。抖凈泥土,去掉須根、葉→上炕干燥→

撞連,撞去須根、殘留葉柄、雜質→分級包裝。

5.7包裝、貯存和運輸

5.7.1包裝

雅連檢驗合格后按T/CACM1021.31-2018標準進行分級,包裝的容器應保證清潔、干燥、

無異味以及不影響品質的材料。包裝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品質。

5.7.2貯存

雅連應存放在清潔、干燥、通風、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室溫儲藏,相對濕度不高于70%,

商品安全水分不得高于12%。

5.7.3運輸

運輸工具必須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中應防雨、防潮、防曝曬、防污染,嚴

禁與可能污染其品質的貨物運輸。

4

T/CACMXXXX.XX-202X

附錄A

(規(guī)范性)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關鍵點

A.1種源選擇

雅連的秧子從3年生春天抽生的無性繁殖枝剪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植株的無性繁殖

枝,無性繁殖枝要求芽苞碩大飽滿、紫紅色、節(jié)間粗壯、質地堅實的為好。

圖A.1.1雅連林下種植生長外部環(huán)境圖A.1.2雅連林下種植生長形態(tài)圖A.1.3雅連林下種植栽秧

A.2林地選擇

雅連適宜生長在高寒冷涼潮濕地帶,海拔在1800~2400m,坡度在35~50°,年平均降水量

1400~1800mm以上。土壤以腐殖質含量高的黑油沙土為最好,紅油沙土、黃泥次之,白鱔泥、

鹽泡土不宜種植。土壤以偏弱酸為主,pH值為5.5~6.5左右,有機質多為2.0%左右。雅連林下

種植適宜的伴生樹種以少花桂、珙桐及貓兒屎樹為優(yōu)選的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為宜。

圖A.2.1雅連林下種植適宜樹種(珙桐)圖A.2.2雅連林下種植適宜樹種(少花桂)圖A.2.3雅連林下種植不適宜樹種(漆樹)

5

T/CACMXXXX.XX-202X

A.3調光選擇

用遮陽網(wǎng)搭棚遮蔭,在樹種稀疏地塊。隨著雅連的生長適時適度調節(jié)遮蔭度,即2年和3年

生雅連適宜的遮陽度為80~90%,4年生雅連適宜的遮陽度小于45%,5年生雅連不用遮陽。

圖A.3.1雅連林下種植搭遮陽棚圖A.3.2雅連林下種植2年和3年生遮陽

圖A.3.3雅連林下種植4年生遮陽圖A.3.4雅連林下種植5年生撤遮陽棚

A.4采收期選擇

雅連的適宜采收時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6

T/CACMXXXX.XX-202X

附錄B

(資料性)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效益評價

B.1經(jīng)濟效益

雅連作為川產(chǎn)道地名貴中藥材,目前以林下種植為主,依據(jù)經(jīng)驗種植,存在產(chǎn)量低、質量

不穩(wěn)等問題,無法滿足市場的數(shù)量需求。通過適宜的樹種、土壤、調光、采收等關鍵種植環(huán)節(jié)

的規(guī)范,增加雅連的保苗率、減少病害的發(fā)生,提高雅連的產(chǎn)量和品質,促進雅連健康發(fā)展。

傳統(tǒng)雅連種植畝產(chǎn)8~50公斤,按每公斤700元計算,可獲得畝產(chǎn)5600~35000元的收益,按

本文件進行雅連仿野生種植可獲得雅連畝產(chǎn)50~100公斤,可獲得畝產(chǎn)35000~70000元的收入,

顯著提升雅連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

B.2生態(tài)效益

在雅連林下種植的生產(chǎn)實踐中,通過適宜林種的選擇,不破壞林木資源,保護林木的同時

增加其經(jīng)濟收益;雅連適宜生長的海拔高度為1800~2400m,此海拔高度下其他適宜藥材較少,

因此在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情況下,合理選擇樹種,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會造成破壞,提高了物種的多

樣性,保護了生態(tài)平衡。同時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過程中不施用農(nóng)藥,不施用化肥,極大的減

少了土壤、水體等環(huán)境的污染,提高了生態(tài)效益。

7

T/CACMXXXX.XX-202X

附錄C

(資料性)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核心機理

C.1生態(tài)學原理

本技術依據(jù)生態(tài)學的多樣性導致穩(wěn)定性原理,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基礎,遵從“生態(tài)位”原

則,核心技術為樹種的選擇,因為不同樹種下土壤的結構、養(yǎng)分、微生物群落隨樹種的變化而

變化,不適宜的樹種致病微生物增多,影響雅連生長,降低了產(chǎn)量。林下種植充分考慮了雅連

的生態(tài)特征,合理選林選土,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wěn)定的復層落結構,以利種間互

相補充,既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又提升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C.2經(jīng)濟學原理

本模式以效益最佳為基本原則,在雅連生長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輕度人為干預

或不干預。雅連林下種植,節(jié)約人力物力土地成本,產(chǎn)品品質優(yōu)于同區(qū)味連,市場供不應求。

投入少,收益高。

8

T/CACMXXXX.XX-202X

參考文獻

[1]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

[3]熊飛宇,馬云桐,嚴鑄云,等.瀕危植物三角葉黃連的資源調查與保護[J].中國中藥雜

志,2011,36(08):968-972.

[4]郭蘭萍,呂朝耕,王紅陽,等.中藥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與幾種相關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及GAP的關系.中國現(xiàn)代中藥,

2018,20(10):1179-1188.

[5]康傳志,王升,黃璐琦,等.中藥材生態(tài)種植模式及技術的評估[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8,20(10):

1189-1194.

[6]郭蘭萍,康傳志,周濤,等.中藥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最新進展及展望[J].中國中藥雜志,2021,46(08):

1851-1857.

[7]郭蘭萍,周良云,黃璐琦,等.藥用植物適應環(huán)境脅迫的策略及道地藥材“擬境栽培”[J].中國中

藥雜志,2020,45(09):1969-1974.

[8]宋良科.雅連種質與致危評價.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9]李建民.雅連、云連商品現(xiàn)狀調查[C].中國商品學會第五屆全國中藥商品學術大會論文

集,2017:143-145.

[10]岳清洪.瀕危藥用植物雅連化學成分分析及其與土壤因子的相關性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

學,2012.

[11]陳思汛.川產(chǎn)黃連資源調查及三角葉黃連組織快繁體系初探[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20.

[12]吳虎平,張亞玉.黃連中重金屬及其安全風險評估研究進展[J/OL].特產(chǎn)研究:1-6.

[13]阮音音,孫海,吳虎平,等.不同樹種下雅連土壤細菌群落特征及與土壤營養(yǎng)相關性分析[J].特

產(chǎn)研究,2023,45(01):110-117.

[14]吳虎平.雅連林下種植技術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22.

[15]阮音音.土壤微生物特性對雅連品質形成的影響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22.

[16]阮音音,孫海,吳虎平,等.不同樹種對雅連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6種生物堿含量的影響[J/OL].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12.

[17]吳虎平,孫海,金橋,等.不同樹種下雅連土壤肥力綜合評價[J/OL].特產(chǎn)研究:1-8.

[18]梁浩,張亞玉,阮音音,等.雅連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及與其生物堿含量相關性分析[J/OL].中藥

材,2022(11):2541-2549.

[19]吳虎平,孫海,阮音音,等.土壤因子對雅連6種生物堿積累的影響[J].西南農(nóng)業(yè)學

報,2023,36(02):294-305.

9

T/CACMXXXX.XX-202X

目錄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雅連基原植物及其生態(tài)生物學特征..................................................................................................1

5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2

5.1地塊選擇........................................................................................................................................2

5.2品種選擇.......................................................................................................錯誤!未定義書簽。

5.3種植模式確定...............................................................................................................................2

5.4田間管理........................................................................................................................................2

5.5采收................................................................................................................................................3

5.6產(chǎn)地加工........................................................................................................................................4

5.7包裝、貯存和運輸.......................................................................................................................4

附錄A(規(guī)范性)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關鍵點..........................................................................5

附錄B(資料性)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效益評價......................................................................7

附錄C(資料性)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核心機理......................................................................8

參考文獻...................................................................................................................................................9

I

T/CACMXXXX.XX-202X

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雅連林下仿野生種植技術的范圍、術語和定義、植物來源、技術核心內(nèi)容、

技術關鍵點、技術評價、核心機理。

本文件適用于四川省洪雅縣雅連的林下仿野生種植。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GB5084農(nóng)田灌溉水質標準

GB15618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農(nóng)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林下仿野生種植imitationwildconservationofin-forestplanting

以林地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資源,選擇林下適生的植物或微生物(菌類)種類,

進行合理種植的一種農(nóng)林生態(tài)綜合經(jīng)營模式。

3.2

林分foreststructure

森林的內(nèi)部結構特征,即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層或林相、林型、林齡、地位級、出材

量及其他因子大體相似,并與鄰近地段又有明顯區(qū)別的森林地段,稱為林分。

3.3

郁閉度crowndensity

指森林中喬木樹冠在陽光直射到地面的總投影面積與此林地總面積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

度。

4雅連基原植物及其生態(tài)生物學特征

基原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