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科狀元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文科狀元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文科狀元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文科狀元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文科狀元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文科狀元試題及答案試題部分一、語文(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手作里的時間刻度》傳統(tǒng)手作的魅力,或許在于它將時間具象成了可觸可感的痕跡。在蘇州緙絲工作室,老匠人王師傅正對著一架高約兩米的木機,緯線穿梭如游魚,經線排列似星軌。他的手指沾著茶漬,指甲縫里嵌著絲絨,每織入一根彩緯,都要俯身湊近,用竹筘輕輕壓平——這個動作,他重復了四十年。緙絲有“織中之圣”的美譽,其“通經斷緯”的工藝,讓畫面呈現(xiàn)出雕刻般的立體感。但機器織就的仿品,總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復制出相似的紋樣。王師傅卻堅持手工:“機器織的是圖案,手作織的是溫度?!彼浀萌昵皫У膶W徒小周,如今在電商平臺賣機織緙絲,上次見面時說:“師父,您這活計,一天織不出半寸,怎么和工業(yè)化比?”王師傅沒接話,只是指著案頭一方剛完工的“歲寒三友”緙絲團扇——松針的弧度、竹節(jié)的凹凸、梅花的暈染,連葉片邊緣的蟲蛀痕跡都織得纖毫畢現(xiàn)。“機器能織出蟲蛀的隨機性嗎?能織出我每根絲線上的呼吸嗎?”手作的慢,是對時間的尊重。在景德鎮(zhèn)陶瓷工坊,拉坯師傅李姐的轉盤轉速永遠比學徒慢半拍。“快了,泥性就吃不透?!彼f。有次學徒為趕訂單,偷偷調快轉速,結果坯體開裂。李姐撿起碎片:“泥和人一樣,急不得。你看這裂紋,是泥在抗議呢?!比缃?,她的工作室不賣量產瓷器,只接定制單,每一件都要記錄拉坯時的溫度、濕度,甚至師傅當天的心情——“這些數(shù)據(jù),機器能存,但機器不懂,溫度里有春風,濕度里有梅雨季,心情里有孫子剛會喊‘奶奶’的甜?!笔肿鞲俏幕幕顟B(tài)傳承。在云南白族扎染坊,阿婆們至今沿用“扎花、浸染、拆線”的古法。藍草從種植到發(fā)酵需半年,扎花用的棉線要提前在米湯里浸泡三天。有游客問:“直接用化學染料、縫紉機扎花,不更省事?”阿婆笑著搖頭:“扎染扎的是心意。以前姑娘出嫁,要給新郎扎一百雙鞋墊,每雙的花樣都藏著故事——這朵并蒂蓮是初見,那串葡萄是盼子。機器扎的,針腳齊整,可沒了故事,哪還叫‘傳家寶’?”手作或許終將式微,但它留下的,是工業(yè)化時代最珍貴的“慢證據(jù)”。當我們拿著手機刷著千篇一律的商品時,那些藏在緙絲蟲蛀痕里的光陰、陶瓷溫度里的人情、扎染針腳里的故事,正默默訴說:有些東西,快不得,也省不得。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王師傅與學徒小周的對話,通過對比突出手作與機織的本質差異。B.李姐記錄拉坯時的溫度、濕度和心情,體現(xiàn)手作將“人”的因素融入作品。C.白族阿婆用“并蒂蓮”“葡萄”等花樣傳遞心意,說明扎染的文化功能大于實用功能。D.結尾“慢證據(jù)”呼應開頭“時間刻度”,強調手作在工業(yè)化時代的獨特價值。2.請結合文本,分析“機器能織出蟲蛀的隨機性嗎?能織出我每根絲線上的呼吸嗎?”這句話的表達效果。(6分)3.文中三次提到“手作的慢”,請概括其具體內涵,并說明作者這樣寫的用意。(6分)4.有人認為,手作的式微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無需刻意保護。請結合文本和現(xiàn)實,談談你的看法。(10分)5.請以“手作中的時間”為主題,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語言生動,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10分)(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6-7題。《題老學庵壁》陸游此生生計愈蕭然,架竹苫茅只數(shù)椽。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太平民樂無愁嘆,衰老形枯少睡眠。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架竹苫茅”寫出居處的簡陋,“只數(shù)椽”強調空間狹小,暗示生計艱難。B.頷聯(lián)“萬卷”“消永日”與“一窗”“送流年”形成空間與時間的對照,突出詩人的孤寂。C.頸聯(lián)“太平民樂”與“衰老形枯”對比,隱含詩人對自身際遇的感慨與對民生的關切。D.尾聯(lián)“隨緣”二字,既指接受童子煎茶掃地的幫助,也暗含詩人超然自適的生活態(tài)度。7.清人趙翼評價陸游詩“清空一氣,明白如話”,請結合本詩頷聯(lián)和尾聯(lián),分析這一特點。(6分)(三)寫作(60分)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肚f子·達生》中說:“忘足,屨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币馑际牵和浤_的存在,是鞋子合適;忘記腰的存在,是帶子合適;一開始就舒適而從未覺得不舒適,是忘記舒適的舒適。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生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歷史(25分)閱讀材料,完成9-11題。材料一:(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使者相望于道。諸使外國一輩大者數(shù)百,少者百余人……一歲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shù)歲而反?!妒酚洝ご笸鹆袀鳌凡牧隙禾曝懹^年間,玄奘西行取經,歷時十七年,行程五萬里,帶回佛經657部。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13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物產、風俗,成為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歷史的重要文獻。材料三:15世紀,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擁有200余艘海船、2.7萬余人,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隨行人員馬歡著《瀛涯勝覽》、費信著《星槎勝覽》,記錄了東南亞、南亞、西亞等地的地理、貿易與文化。9.根據(jù)材料一、二、三,概括漢、唐、明時期對外交流的共同特點。(6分)10.有人認為,漢代“使者相望于道”與明代鄭和下西洋都是政府主導的對外活動,但目的不同。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者目的的差異。(9分)11.結合三則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古代對外交流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的意義。(10分)三、地理(25分)圖1為“2023年長江中下游某城市氣候資料圖”(橫坐標為月份,縱坐標為氣溫℃/降水量mm),圖2為“該城市土地利用類型分布圖”(比例尺1:50000,陰影部分為耕地,點狀區(qū)域為城市建成區(qū),斜線區(qū)域為湖泊)。閱讀圖文材料,完成12-14題。(注:因文本限制,此處為圖1、圖2的文字描述:圖1:1月均溫3℃,降水量50mm;4月均溫15℃,降水量120mm;7月均溫28℃,降水量220mm;10月均溫18℃,降水量80mm。全年降水總量1200mm,雨熱同期。圖2:城市建成區(qū)沿河流分布,湖泊位于城市西南側,耕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圍,東北側有少量山地。)12.描述該城市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其對農業(yè)生產的有利影響。(8分)13.指出該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間分布特點,并說明湖泊對城市環(huán)境的作用。(9分)14.近年來,該城市提出“退田還湖”政策。請從生態(tài)和經濟角度,分析這一政策的合理性。(8分)答案及解析部分一、語文(一)現(xiàn)代文閱讀1.C(“文化功能大于實用功能”有誤。文中強調扎染的“故事性”,但未否定其實用功能,二者是融合關系。)2.①運用反問,加強語氣,突出手作的不可替代性;②“蟲蛀的隨機性”指手作中自然、不可復制的細節(jié),“絲線上的呼吸”擬人化,賦予絲線以人的生命感;③通過對比機器的標準化,強調手作承載的時間痕跡與匠人情感。(每點2分,共6分)3.內涵:①對工藝的精雕細琢(如緙絲“一天織不出半寸”);②對自然與材料的敬畏(如拉坯“吃泥性”);③對文化記憶的傳承(如扎染“藏故事”)。用意:層層遞進,從工藝特征到文化本質,深化手作“慢”的價值,呼應“時間刻度”的主題。(內涵4分,用意2分,共6分)4.示例:手作的式微是客觀趨勢,但需理性保護。①從文本看,手作承載獨特的文化記憶(如扎染的故事性)、情感溫度(如陶瓷的“心情”),是工業(yè)化無法替代的“慢證據(jù)”;②從現(xiàn)實看,手作可通過創(chuàng)新傳承(如結合文創(chuàng)設計、體驗經濟)找到新生命力;③但完全復刻傳統(tǒng)模式不可行,應平衡保護與發(fā)展,保留文化內核,適應時代需求。(觀點2分,文本分析3分,現(xiàn)實分析3分,邏輯2分,共10分)5.示例:手作里的時間是會呼吸的。蘇州緙絲的經緯間,時間是老匠人眼角的皺紋,是竹筘壓過絲線時“沙沙”的輕響,是“歲寒三友”上那道蟲蛀痕里沉淀的三十年光陰。景德鎮(zhèn)的陶土里,時間是拉坯轉盤上漸次暈開的弧度,是窯火中由青轉白的蛻變,是李姐本子里記著的“春分日,孫子喊奶奶,泥料格外軟”的溫暖注腳。白族扎染的藍布上,時間是藍草從發(fā)芽到發(fā)酵的六個月光陰,是棉線在米湯里浸泡三天的耐心,是阿婆指尖被扎染液染成靛藍的老繭——這些時間,不是鐘表上的數(shù)字,而是活在器物里的心跳,是歲月寫給人間的情書。(主題明確2分,修辭(擬人、比喻等)2分,語言生動2分,內容具體4分,共10分)(二)古代詩歌閱讀6.B(“突出孤寂”有誤。頷聯(lián)“萬卷消永日”“一窗送流年”更多體現(xiàn)詩人以讀書自適、安于平淡的心境,而非孤寂。)7.①頷聯(lián)“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語言質樸,用“萬卷”“一窗”“永日”“流年”等日常詞匯,直白寫出讀書度日、看窗影變換的生活狀態(tài),自然流暢;②尾聯(lián)“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以口語化的“喚得”“跛童子”“煎茶掃地”描述生活場景,“隨緣”二字直抒超然態(tài)度,無雕琢之感;③整體語言不事堆砌,如話家常,卻蘊含淡泊自守的人生境界,符合“清空一氣,明白如話”的特點。(每點3分,共6分)(三)寫作8.評分參考:一類文(54-60分):緊扣“忘適之適”,立意深刻(如“真正的舒適是融入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超越形式的束縛,抵達精神的自由”);論據(jù)典型(如莊子“無用之用”、蘇軾“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結構嚴謹,語言流暢。二類文(48-53分):立意明確(如“舒適需適度”“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性”);論據(jù)較充分;結構清晰,語言通順。三類文(42-47分):立意基本合理;論據(jù)較單?。唤Y構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四類文(36-41分):立意偏離;論據(jù)不當;結構松散,語言有語病。五類文(35分以下):完全跑題;邏輯混亂;語言不通。二、歷史9.共同特點:①政府支持(漢“武帝時”、唐“貞觀年間”、明官方船隊);②范圍廣(漢通西域,唐至中亞南亞,明達非洲東海岸);③有文獻記錄(《史記》《大唐西域記》《瀛涯勝覽》等);④促進文化交流(使者、取經、貿易等活動)。(每點2分,答出3點得6分)10.漢代目的:①政治:宣揚國威,聯(lián)絡西域夾擊匈奴(如張騫通西域最初為軍事聯(lián)盟);②經濟:開辟商路,獲取西域特產(如汗血馬、葡萄);③文化:促進中原與西域的技術、宗教交流。明代目的:①政治:宣揚“天朝上國”威嚴,建立朝貢體系;②經濟:滿足皇室對奢侈品的需求(如香料、寶石);③文化:傳播中華文化(如歷法、禮儀)。(漢代4分,明代5分,共9分)11.意義:①促進文化交融(如佛教經玄奘傳入后中國化,形成禪宗;西域音樂、服飾影響中原);②豐富文化內容(如漢代葡萄、苜蓿的引進,明代玉米、甘薯的傳入);③拓展文化視野(《大唐西域記》《瀛涯勝覽》等文獻提升對外部世界的認知);④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對外交流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先進性)。(每點2.5分,共10分)三、地理12.氣候特征:夏季高溫多雨(7月均溫28℃,降水量220mm),冬季溫和少雨(1月均溫3℃,降水量50mm),雨熱同期,年降水量1200mm。(4分)有利影響:①雨熱同期,利于農作物生長(如水稻、油菜);②冬季溫和,減少凍害,可發(fā)展越冬作物;③年降水量充足,滿足農業(yè)灌溉需求。(4分,共8分)13.分布特點:城市建成區(qū)沿河流分布(便于取水、運輸);耕地分布在城市外圍(靠近水源,土地平坦);湖泊位于城市西南側(可能為自然分布)。(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