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鞏固卷-生物的進化(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鞏固卷-生物的進化(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鞏固卷-生物的進化(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鞏固卷-生物的進化(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考點鞏固卷-生物的進化(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關卷-生物的進化

1.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明確提出,地球上的當今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進化來的,人和猿有共

同的祖先。(P100“問題探討”)

2.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要由兩大學說組成:和學說。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來的:后者揭示了的機制,解釋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成的

原因。(P100)

3.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或等。(P100)

4.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jīng)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結構、行為等特征?;茄芯可镞M

化、的證據(jù)。(P100)

5.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大量化石證據(jù)?,證實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而且

還揭示出生物由簡單到、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的進化順序。(P101)

6.胚胎學是指研究動植物和的學科.比較不同動物以及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也

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P103)

7.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jù),和以及細胞和分子水平的

研究,都給生物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些證據(jù)互為補充、相互印證,有力地支持了達爾文的

學說,進而為解釋適應和物種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P104)

8.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huán)境的一種(adaptation)。同枯葉蝶一

樣,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適應是如何形成的?這是生物進化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之-o(P106)

9.適應作為一個生物學術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

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中生存利繁殖。(P107)

10.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徹底否定了物種不變論,提出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提出

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PI07)

11.土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naturalselection)學說對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釋。他認為適

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的結果。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

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P108)

12.受到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達爾文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還局限于性狀水平,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

和變異的本質。隨著牛?物科學的發(fā)展,關于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已經(jīng)從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平,人們逐

漸認識到了遺傳和變異的本質。關于適應以及物種的形成等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發(fā)展

到以為基本單位,這樣就形成了以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109)

題精練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

一、單選題

1.研究表明,細胞色素c是細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種蛋白質分子,但在不同生物中,其氨基酸序列存在差異,

這可以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

A.化石證據(jù)B.比較解剖學證據(jù)

C.胚胎學證據(jù)D.分子生物學證據(jù)

2.大量證據(jù)表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物種間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可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jù)

B.低等牛物的化石只出現(xiàn)在旦期地層中,說明高等牛物是由低等牛物講化而來

C.蝙蝠翼手和人上肢的結構、功能相似,說明了蝙蝠和人具有進化上的同源性

D.人的早期胚胎出現(xiàn)能在水中呼吸的鯉裂,說明了人是由水生生物進化而來的

3.線粒體是細胞內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可用于進化研究,最主要的依據(jù)是()

A.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B.線粒體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定律

C.線粒體存在于各地質年代生物細胞中

D.線粒體DNA復制時會發(fā)生基因突變

4.共同由來學說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靠能量驅動的,可作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

B.由蝙蝠和娟蜓都有適應飛翔的器官,不能推斷出所有細胞生命具有共同的祖先

C.利用化石可確定古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等特征,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jù)

D.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jīng)歷了有鰭裂及有尾的階段,這可以用人與魚有共同的祖先來解釋

5.煙粉虱體內P基因過量表達會使其產(chǎn)生殺蟲劑抗性。該基因上游的一段序列發(fā)生突變,使P基因的mRNA

對應位點發(fā)生甲基化修飾,促進翻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殺蟲劑誘導煙粉虱產(chǎn)生了殺蟲劑抗性突變

B.P基因mRNA甲基化使煙粉虱殺蟲劑抗性增強

C.抑制P基因表達可降低煙粉虱對殺蟲劑的敏感性

D.mRNA甲基化可改變基因的堿基廳列從而影響表達

6.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種,其后代中出現(xiàn)了幾株開白花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現(xiàn)是對環(huán)境主動適應的結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線不僅可引起基因突變,也會引起染色體變異

C.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確定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

D.觀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狀,可確定是否是可遺傳變異

7.適應是普遍存在的,但適應也不是絕對"的。雷鳥在冬季來臨前將羽毛換成白色,這有利于在白雪皚皚的

環(huán)境中保護自己;但如果降雪延遲,一身白羽的雷鳥反而容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中稱為()

A.生物的多樣性B.遺傳的穩(wěn)定性

C.適應的相對性D.變異的普遍性

8.適應性是指生物體與環(huán)境表現(xiàn)相適合的現(xiàn)象。卜列不行令適應性現(xiàn)象的是()

A.水母等水生生物依靠軀體透明隨身于水中

B.樹懶等樹犧動物利用鉤爪攀附棲息于樹上

C.熱帶雨林的灌木葉大有利;獲得更多光照

D.草原豆科植物氣孔下陷以增加水分的蒸發(fā)

二、非選擇題

9.人工孵化飼養(yǎng)幼魚釋放到自然水域是恢匆漁業(yè)資源的有效措施。但是簡單的人工飼養(yǎng)環(huán)境導致幼魚沒有

足夠的野外生存能力。

(1)科研人員利用黑觸(沿海經(jīng)濟魚種)探究環(huán)境豐富對幼魚生長的影響。環(huán)境豐富包括棲息地豐富(人工

設置海草、礁石等復雜環(huán)境)和社交豐富(加入競爭魚種)。將幼魚進行適應性培養(yǎng)后,選擇的

幼魚在環(huán)境豐富不同的條件下人工投喂餌料飼養(yǎng)。7周后測量生長指標,結果如圖1。

2f.5it22]0*

%(

)

、

r一

H-H+0H-H+

注:H+:棲息地豐富;S+:社交豐富;H?和S?:簡單環(huán)境

圖1

①結果說明。

②研究者進一步評估幼魚生長相關因子的變化,結果如圖2。根據(jù)圖中生長相關因子的變化趨勢推測黑軸的

體重應該增加,這與①中實驗結果相反,請從物質與能量、進化與適應的角度解

素的抗藥性(與存活率正相關)并測序,以S型瘧原蟲為對照,與對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設為野生型

不同的設為突變型部分樣本的結果如表。

瘧原蟲存活率(%)基因1基因2基因3基因4基因5基因6基因7

對照0.044-++4-+4-+

10.2++++++-

23.84-+4--+4--

35.8十++--+-

423.1+4-4-+---

527.2++4-+---

627.3+++-+--

728.9+4-+----

831.3++++---

958.0+++-+--

問答下列問題:

(1)連續(xù)培養(yǎng)后瘧原蟲獲得抗藥性的原因是O

(2)7個基因中與抗藥性關聯(lián)度最高的是,判斷的依據(jù)

是O

(3)若青蒿素抗藥性關聯(lián)度最高的基因突變是導致瘧原蟲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手段,

將該突變基因恢復為野生型,而不改變基因組中其他堿基序。經(jīng)這種基因改造后的瘧原蟲對青蒿素的抗藥

性表現(xiàn)為.

(4)根據(jù)生物學知識提出一條防控瘧疾的合理化建議:o

1.是生物和的基本單位。

2.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可遺傳的變異包括,突變包

括。突變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絕對的,取決于突變和重組是

的,只為進化提供了,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生物進化的實質是。

5.物種概念:能夠在并且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P116)

6.新物種的形成途徑(1)漸變:長期的-阻斷基因交流一不同的突變、基因重組和選擇一

基因頻率向不同方向改變T種群基因庫出現(xiàn)差異一差異加大TT新物種形成。

(2)有時不需要地理隔離:如的形成。

7.物種形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o

8.新物種形成的標志:o

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

一、單選題

1.紅蜘蛛是“紅美人'’(柑橘類水果)生產(chǎn)上的主要害蟲,常用乙輛陛等農藥防治,由于長期使用單一農藥,

該藥劑殺蟲作用顯著降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農藥誘導紅蜘蛛產(chǎn)生了抗藥性

B.紅蜘蛛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

C.農藥對紅蜘蛛進行了定向選擇

D.紅蜘蛛的抗藥性變異可遺傳給后代

2.樺尺蛾的體色有黑色和淺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初始,某地區(qū)樺尺娥棲息的樹干多為淺色,樺尺蛾

幾乎都是淺色,后來,工廠排出的煤煙使樹干逐漸變黑,推測黑色個體的比例和控制黑色基因的頻率將分

別會()

A.升高,升高B.降低,降低C.升高,降低D.降低,升高

3.某地區(qū)長期使用一種殺蟲劑后,發(fā)現(xiàn)其殺蟲效果逐漸降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殺蟲劑誘導該昆蟲產(chǎn)生耐藥性突變

B.該昆蟲耐藥性的增強是人二選擇的結果

C.耐藥性的增強說明該昆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

D.殺蟲劑的頻繁使用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

4.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AA的個體占24%,Aa的個體占72%,aa的個體

占4%,那么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

A.36%、64%B.57%、43%

C.60%、40%D.24%、22%

5.生物的基因可能被意外復制,導致基因出現(xiàn)多個拷貝,而新的副本慢慢發(fā)生變異,最終可創(chuàng)造出?種新

的蛋白質。芋螺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海螺”,它們的毒素可以快速麻痹獵物,而芋螺毒素相關基因的或制速

度冠絕全球,同種芋螺的不同個體間毒素蛋白也有差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同源染色體間的不對等交換是基因意外復制的一種來源

B.若兩種毒素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生化特性相似,兩者的基因可能起源于同一基因

C.芋螺給獵物帶來了極強的選擇壓力,使芋螺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D.芋螺毒素的飛速演化可以確保毒素始終有效

6.世界衛(wèi)生組織自2015年開始,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生素認知周,旨在提高全社會合理

使用抗生素的意識。青霉素是最早(1943年)用于臨床的抗生素,但在1961年科學家就發(fā)現(xiàn)了對青霉素

有抗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這種抗藥菌現(xiàn)在已廣泛傳播。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了適應有青霉素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抗藥性變異

B.青霉素的定向選擇使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藥基因的基因頻率升高

C.青霉素的使用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化產(chǎn)生了具有抗藥性的新物種

D.合理使用青霉素可阻止抗藥性金黃色前萄球菌的產(chǎn)生與傳播

7.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洋鬣鱗蜥與該島的陸生鬣鱗蜥不同,它具有部分足蹊能潛入海底取食,眼上方有泌

鹽腺體,上岸時皮下血管舒張迅速吸收熱量,據(jù)此不?能?推測的是()

A.適應海底取食的基因可能存在于原始種群也可能來自基因突變

B.島上食物的短缺會導致適應海底取食的基因頻率定向增加

C.海洋鬣鱗蜥和陸生鬣鱗蜥經(jīng)長期地理隔離已產(chǎn)生.生殖隔離

D.多種適應海底取食的基因經(jīng)重組可以整合到同一個體上

8.月亮魚是H前已報道的唯一“全身恒溫魚類”,其體溫比周圍海水溫度高,能夠提高其神經(jīng)傳導能力?;?/p>

丁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發(fā)現(xiàn)月亮魚基因組中多個基因發(fā)生了適應性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關于月亮魚的基因組研究表明,在月亮魚的形成過程中發(fā)生了定向變異

B.一只月亮魚的全部基因構成基因庫,基因突變會導致基因庫發(fā)生改變

C.月亮魚這一新物種的形成經(jīng)歷了突變、自然選擇及地理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D.“全身恒溫”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有助于提升月亮角的適應能力以及防御能力

二、非選擇題

9.普通小麥(6n=42)的籽粒中主要是直鏈淀粉,表現(xiàn)為非糯性,直鏈淀粉的含量與Wx基因呈高度正相

關。小麥具有3對Wx基因(Wx-Al、Wx-Bl和Wx-Dl),當這3對基因同時隱性純合或缺失時,籽粒中主

要是支鏈淀粉,表現(xiàn)為糯性,自然界中通常不存在糯小麥。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在遺傳學中,小麥的楣性和非糯性可被稱為o

(2)研究人員將兩種非糯性小麥進行雜交,白火麥(缺失Wx-Dl)為母本,關東107(缺失Wx-Al和Wx-Bl)

為父本,最終篩選出2株純糯單株。在進行人工雜交時,需在花粉成熟前對親本中的去雄再

套袋,這些操作的目的是防止。

⑶利用玉米誘導小麥單倍體技術已被許多學者應用于糯小麥育種工作中,育種過程如下圖所示。

關東107

玉米染色體

X—>耳(辛)

全部丟苗只含小麥染色體.單倍體秋水仙1素六倍體

白火麥X—受精卵

的單倍體胚小麥幼苗小麥植株

玉米(3)

①玉米與小麥的Fl進行雜交,所得到的受精卵中玉米染色體全部丟失,原因可能是玉米與小麥為不同物種,

存在。

②單倍體小麥體細胞中有個染色體組。用秋水仙素誘導可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其作用原理

是,該育種方式的優(yōu)勢是。

(4)太谷核不育小麥是我國在小麥中首次發(fā)現(xiàn)的顯性雄性不育突變體,其不育性狀由位于小麥4號染色體上

的單基因M控制。太谷核不育小麥的發(fā)現(xiàn)為人工雜交省去的步驟.選取太谷核天育小麥與野

生型雜交時,太谷核不育小麥需作(填“父本”或“母本”),雜交后代中雄性可育與雄性不育的

比例為1:1,原因是O

10.某地一年生的某種植物群體,其基因型為aa,開白色花。有一年,洪水沖來了許多基因型為AA和Aa

的種子,開紅色花。不久群體基因型頻率變?yōu)?5%AA、40%Aa.5%aa?;卮鹣铝杏嘘P問題:

(I)該地所有的某種植物群體屬于一個,其中全部的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o

(2)洪水沖來了許多基因型為AA和Aa的種子后,該群體的A基因和a基因的頻率分別為

和。

(3)若這一地區(qū)沒有給這種植物傳粉的昆蟲,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傳粉。在3代自交后,群體中AA、Aa、

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和o在這3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

(填,,是,域,,否,,),理由是。

(4)若發(fā)洪水前的群體和洪水沖來的群體的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己不能正常受粉,說明這兩個群體屬于

不同的O原因是O

考點03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

知識填空

目國,考點必背知識鞏固基礎落實建議用時:5分鐘

1.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對被捕食者有害無益?實際上,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的

個體,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fā)展的作用。(PU9)

2.關于捕食者在進化中的作用,美國生態(tài)學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論'、:捕食名往往捕食個體數(shù)量多的物種,

這樣就會避免,為其他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多樣性。(P119“小字內容”)

3.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的生物是(填新陳代謝類型)的__________生物。真核生物通過________生殖,

實現(xiàn)了,這就增強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P121)

4.之間、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P121)

5.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和o(P121)

題精練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

一、單選題

1.旱地稗草“長相”多樣,完全不像水稻,而不斷進化形成的水田稗草就很有“稻”樣,與水稻難以區(qū)分,兩

種稗草在外形上有明顯差異但不存在生殖隔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兩種御草仍屬于同一物種

B.兩種稗草在外形上的差異體現(xiàn)了稗草的遺傳多樣性

C.旱地稗草的“稻”樣是為了然避人類拔除而產(chǎn)生的變異

D.使用除草劑可能導致稗草種群發(fā)生進化

2.粉龍頭猴面花和紅龍頭猴面花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兩個物種.它們的分布區(qū)域有重疊,前者主要由黃蜂

授粉,后者主要由蜂鳥授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猴面花與黃蜂、蜂鳥之間存在協(xié)同進化

B.源于同一祖先的兩種猴面花種群基因庫相同

C.傳粉者的不同導致不同猴面花產(chǎn)生不同的變異

D.粉龍頭和紅龍頭是長期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形成的兩個物種

3.關于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群落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C.新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jīng)過隔離

D.協(xié)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間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4.比目魚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而改變身體顏色,平時生活在海底,把身體的一半以上埋進沙子里,露出眼睛觀

察周闈,當獵物出現(xiàn)時就猛然向獵物撲去。與之對應,獵物反應也變得更加敏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不同物種的比目魚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B.控制比目魚體色的所有基因構成了種群的基因庫

C.比目也能根據(jù)環(huán)境改變體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獵物與比目魚之間存在協(xié)同進化

5.分布在某山谷中的鼠類種群X。由于地質和氣候的變化被一條大河分割,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今兩個不同的物

種。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X內部個體間部分性狀的差異,體現(xiàn)了物種多樣性

B.新物種的形成一定發(fā)生了進化,但進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種

C.物種1和物種2的形成過程說明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使種群1和種群2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

6.瓢蟲成蟲可捕食麥蚣、介殼蟲、壁虱等害蟲,可減輕樹木、瓜果及各種農作物遭受害蟲的損害,被人們

稱為“活農藥七星瓢蟲的體色黑色(A)對淺色(a)為顯性。1978年長春市朝陽區(qū)瓢蟲的體色中淺色占

70%,雜合子占所有個體的20%;由于環(huán)境污染,朝陽區(qū)的瓢蟲每年淺色個體的減少率為10%,黑色個體

的增長率10%?,F(xiàn)在朝陽區(qū)的瓢旦以黑色為主,幾乎看不到淺色個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朝陽區(qū)的瓢蟲個體間存在體色的差弁,體現(xiàn)了物種多樣性

B.1979年朝陽區(qū)的瓢蟲群體中,A基因頻率約為22.9%

C.1980年朝陽區(qū)的瓢蟲群體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59.1%

D.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通過環(huán)境對生物基因型的選擇來實現(xiàn)的

7.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相關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揭示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B.雌虎和雄獅交配產(chǎn)下獅虎獸”,說明并不是所有物種間都存在生殖隔離現(xiàn)象

C.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chǎn)生具有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

D.物種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競爭實現(xiàn)的

8.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對種群的作用常有三種類型(如圖甲、

|選擇壓力

一進化的種群

……原種群

A.圖中最易被淘汰的是甲類型,最容易形成新物種的是丙類型

B.每個種群中個體間存在表型差異,與種群基因多樣性有關

C.同一個種群,在不同的選擇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的方向可能不同

D.選擇壓力促使每個種群中個體間存在表型差異,本質是種群內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協(xié)

同進化的結果

二、非選擇題

9.加拉帕戈斯群島由許多互不相連、彼此獨立的小海島組成。1835年,達爾文在甲、乙海島發(fā)現(xiàn)地雀有5

個種(A、B、C、D、E),圖I表示這5種地雀之間的進化關系;圖2為某段時間內地雀E中H基因頻率的

變化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1

(1)地雀種群A內部個體間形態(tài)和大小方面的差異,體現(xiàn)的是多樣性。另外,生物多樣性

還包括多樣性和多樣性兩個層次。

(2)同種地雀喙的大小、形狀存在差異,是由產(chǎn)生的可遺傳變異:不同種地雀因不同的食物

因素的作用,而導致喙的大小、形狀存在差異,該因素在地雀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的作用。

(3)B遷入到乙海島進化為D,不能與C進行基因交流的原因是o地雀C、D、E中親緣關

系較近的兩種地雀為o

(4)圖2中地雀E在時間段內一定發(fā)生了進化,判斷依據(jù)是:若在Y3-Y4

時間段無基因突變,則該種群中Hh的基因型頻率為:經(jīng)歷了圖2所示變化后,地雀E_

(從“是”“否”“不確定”中選填)產(chǎn)生了新物種。

10.小熊貓和大熊貓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小熊貓喜食箭竹的竹筍、嫩枝和竹葉,各種野果、樹葉、苔葬、

以及捕食小鳥或其它小動物、昆蟲等,而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最新群體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xiàn)存

大熊貓并未走到進化歷史的盡頭,仍然具有進化潛力?;卮鹣铝袉栴}:

(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現(xiàn)存大熊貓與小熊貓進化的原材料是,其中的基因突變不一定改變生

物性狀的原因是;大熊貓與小熊貓是兩個物種的原因是o

(2)大熊貓和小熊貓之間性狀的差異,體現(xiàn)了多樣性層次。這種多樣性的形成主要是牛物

與環(huán)境之間的結果。

(3)科學家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熊貓的祖先也是食肉動物,作為捕食者,其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種群發(fā)展的作用,“收

割理論”認為捕食者往往捕食的物種,這樣就會避免一種或少數(shù)幾種生物占絕對優(yōu)勢,為其他

物種的形成騰出空間。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4)某大熊貓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5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

幾年后對該種群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基因型AA的個體占30%,基因型為aa的個體占40%.該種群

(填“發(fā)生”或“沒發(fā)生”)進化、原因是o

通關卷-生物的進化

考點01自然選擇學說

考點必背知識鞏固基礎落實建議用時:15分鐘

1.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明確提出,地球上的當今生物都是由進化來的,人和猿有共

同的祖先。(P的0"問題探討”)

2.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主要由兩大學說組成:和學說。前者指出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來的:后者揭示了的機制,解釋了適應的形成和物種形成的

原因。(P因0)

3.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或等。(P100)

4.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jīng)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結構、行為等特征?;茄芯可镞M

化、的證據(jù)。(P100)

5.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大量化石證據(jù),證實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而且

還揭示出生物由簡單到、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的進化順序。(P101)

6.胚胎學是指研究動植物和的學科.比較不同動物以及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也

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P103)

7.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jù),和以及細胞和分子水平的

研究,都給生物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些證據(jù)互為補充、相互印證,有力地支持了達爾文的

學說,進而為解釋適應和物種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P104)

8.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huán)境的一種(adaptation)o同枯葉蝶一

樣,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適應是如何形成的?這是生物進化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之-o(P106)

9.適應作為一個生物學術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

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中生存和繁殖。(P107)

10.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徹底否定了物種不變論,提出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占老的生物進化來的,提出

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和。(P107)

1L吠爾文提出的白然選擇(naturalselection)學說對牛物的進化和適應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釋。他認為適

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的結果。它揭示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

共同祖先,而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PI08)

12.受到當時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達爾文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還局限于性狀水平,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

和變異的本質。隨著生物科學的發(fā)展,關于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已經(jīng)從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ZU平,人們逐

漸認識到了遺傳和變異的木質。關于適應以及物種的形成等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發(fā)展

到以為基本單位,這樣就形成了以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P109)

【答案】

1.共同祖先2.共同由來學說自然選擇生物進化3.遺體、遺物生活痕跡4.最直接最重要5.復雜

陸生6.胚胎的形成發(fā)育過程7.化石比較解剖學胚胎學共同由來

8.適應9.環(huán)境10.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11.自然選擇12.種群自然選擇

考點鞏固題組突破分值:50分建議用時:25分鐘

一、單選題

1.研究表明,細胞色素c是細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種蛋白質分子,但在不同生物中,其氨基酸序列存在差異,

這可以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

A.化石證據(jù)B.比較解剖學證據(jù)

C.胚胎學證據(jù)D.分子生物學證據(jù)

【答案】D

【分析】生物進化的證據(jù)有化石證據(jù)、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jù)、胚胎學上的證據(jù)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巖層中

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

【詳解】比較不同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異可為生物進化提供的證據(jù)屬丁細胞和分了水平

的證據(jù),ABC錯誤,D正確。

故選Do

2.大量證據(jù)表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物種間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具有相似性,可作為生物進化的證據(jù)

B.低等生物的化石只出現(xiàn)在旦期地層中,說明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進化而來

C.蝙蝠翼手和人上肢的結構、功能相似,說明了蝙蝠和人具有進化上的同源性

D.人的早期胚胎出現(xiàn)能在水中呼吸的鯉裂,說明了人是由水生生物進化而來的

【答案】A

【分析】生物進化的證據(jù)有化石證據(jù)、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jù)、胚胎學上的證據(jù)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巖層中

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比較解剖學是對各類脊椎動物的器官和系統(tǒng)進行解剖和比較研究的科學,比較

解剖學為生物進化論提供的最重要的證據(jù)是同源器官;胚胎學是研究動植物的胚胎形成和發(fā)育過程的科學,

也為生物進化論提供了很重要的證據(jù)。

【詳解】A、細胞色素C在不同物種間具有高度保守性,不同物種間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可作為生物進化的

證據(jù),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A正確;

B、早期地層中只有低等生物,但低等生物的化石也會出現(xiàn)在晚期地層中,B錯誤;

C、蝙蝠翼手和人上肢外形差別很大,功能不同,但內部結構卻基本一致,有相同的起源,說明它們可能是

由共同的祖先進化來的,具有進化上的同源性,C錯誤;

D、人的早期胚胎出現(xiàn)能在水中呼吸的鯉裂,說明了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曾出現(xiàn)過水生動物的特征,有共同

的祖先,D錯誤。

故選Ao

3.線粒體是細胞內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可用于進化研究,最主要的依據(jù)是()

A.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B.線粒體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定律

C.線粒體存在于各地質年代生物細胞中

D.線粒體DNA復制時會發(fā)生基因突變

【答案】D

【分析】線粒體屬于直核細胞的細胞器,有外膜和內膜,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嶗。線粒體中含有DNA和RNA,

能合成部分蛋白質,屬于半自主細胞器。

【詳解】A、線粒體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真核生物的共性,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真核生物可能

有共同的祖先,但不是最主要的依據(jù),A錯誤;

B、孟德爾遺傳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遺傳,線粒體基因屬于質基因,B錯誤;

C、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C錯誤;

D、線粒體DNA復制時可能發(fā)生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是線粒體可用于進化研究最主要的依據(jù),

D正確。

故選Do

4.共同由來學說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靠能量驅動的,可作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

B.由蝙蝠和蜻蜓都有適應飛翔的器官,不能推斷出所有細胞生命具有共同的祖先

C.利用化石可確定占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等特征,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jù)

D.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jīng)歷了有鯉裂及有尾的階段,這可以用人與魚有共同的祖先來解釋

【答案】A

【分析】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

(1)化石證據(jù):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jù),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先后

順序,說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2)比較解剖學證據(jù):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

環(huán)境中,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發(fā)展,其結構適應于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因而產(chǎn)生形態(tài)上的差異;

(3)胚胎學證據(jù):①人和他的胚抬在發(fā)育早期都出現(xiàn)鯉裂和尾。②人和其他脊椎動物在胚胎發(fā)育早期都有

彼此相似的階段。

【詳解】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是靠細胞驅動的,有些生命活動不需要能量,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

的基本單位,A錯誤;

B、蝙蝠和蜻蜓的飛翔器官屬于同功器官,只能說明其生活方式相似,不能推斷所有細胞生命有共同祖先,

B正確;

C、化石是生物進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jù),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jīng)生活過的古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

結構、行為等特征,C正確;

D、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jīng)歷了有鯉裂及有尾的階段,這說明人與魚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即可以用人與魚有共

同祖先來解釋,D正確。

故選Ao

5.煙粉虱體內P基因過量表達會使其產(chǎn)生殺蟲劑抗性。該基因上游的一段序列發(fā)生突變,使P基因的mRNA

對應位點發(fā)生甲基化修飾,促進翻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殺蟲劑誘導煙粉虱產(chǎn)生了殺蟲劑抗性突變

R-P基因mRNA甲基化使煙粉虱殺蟲劑抗性增強

C.抑制P基因表達可降低煙粉虱對殺蟲劑的敏感性

D.mRNA甲基化可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從而影響表達

【答案】B

【分析】表觀遺傳學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變所致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即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性狀改變,影

響基因表達,但不改變DNA序列。如組蛋白乙?;NA甲基化等。

【詳解】A、殺蟲劑抗性突變不是使用殺蟲劑誘導產(chǎn)生的,A錯誤;

B、P基因的inRNA對應位點發(fā)生甲基化修飾,促進翻譯,而煨粉虱體內P基因過量表達會使其產(chǎn)生殺蟲

劑抗性,所以P基因mRNA甲基化使煙粉虱殺蟲劑抗性增強,B正確:

C、抑制P基因表達可增強煙粉虱對殺蟲劑的敏感性,C錯誤;

D、mRNA甲基化不會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從而影響表達,D錯誤。

故選Bo

6.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種,其后代中出現(xiàn)了幾株開白花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現(xiàn)是對環(huán)境主動適應的結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線不僅可引起基因突變,也會引起染色體變異

C.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確定是顯性突變還是隱性突變

D.觀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狀,可確定是否是可遺傳變異

【答案】A

【分析】基因突變的原因:

外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內因:DNA復制時偶爾發(fā)生錯誤,DNA的堿基組成發(fā)生改變等。

【詳解】A、白花植株的出現(xiàn)是基因突變的結果,A錯誤;

B、X射線可以引起突變,即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B正確;

C、川純合紫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若子代全為紫花,則白花為隱性:若出現(xiàn)白花植株,則白花為顯性。

因此可通過雜交實驗確定突變類型,C正確;

D、白花植株自交后,若子代中出現(xiàn)白花,則白花為可遺傳變異,D正確。

故選Ao

7.適應是普遍存在的,但適應也不是絕對的。雷鳥在冬季來臨前將羽毛換成白色,這有利于在白雪皚皚的

環(huán)境中保護自己;但如果降雪延遲,一身白羽的雷鳥反而容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中稱為()

A.生物的多樣性B.遺傳的穩(wěn)定性

C.適應的相對性D.變異的普遍性

【答案】C

【分析】適應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

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適應是普遍存在的,但適應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詳解】冬季雷鳥在降雪的環(huán)境中,羽毛換成白色,這是一種躲避捕食者的保護性適應,但如果冬季降雪

延遲,則白色羽毛反倒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信息,更容易遭遇敵害,這種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上稱為適應的相對

性。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8.適應性是指生物體與環(huán)境表現(xiàn)相適合的現(xiàn)象。下列不?符?合?適應性現(xiàn)象的是()

A.水母等水生生物依靠軀體透明隱身于水中

B.樹懶等樹棲動物利用鉤爪攀附棲息于樹上

C.熱帶雨林的灌木口卜大有利「獲得更多光照

D.草原豆科植物氣孔下陷以增加水分的蒸發(fā)

【答案】D

【分析】生物的適應性是指生物體與環(huán)境表現(xiàn)相適合的現(xiàn)象,適應性是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需要很長時

間形成的。

【詳解】A、水母等水生生物的軀體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隱身于水域中,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xiàn),A正確;

B、樹懶是生活方式是樹棲,平時倒掛在樹枝上,毛發(fā)蓬松而擬向生長,毛上附著藻類而呈綠色,在森林中

很難發(fā)現(xiàn),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xiàn),B正確;

C、熱帶雨林的灌木生長比較茂密,下部的光照不足,較大的葉片面積可以獲取更多的光照,同時有利「蒸

發(fā)水分,降低植株的溫度,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xiàn),C正確;

D、草原豆科植物氣孔下陷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不符合適應性現(xiàn)象,D錯誤。

故選

二、非選擇題

9.人工孵化飼養(yǎng)幼魚樣放到自然水域是恢復漁業(yè)資源的有效措施。但是簡單的人工飼養(yǎng)環(huán)境導致幼伯.沒有

足夠的野外生存能力。

(1)科研人員利用黑鼬(沿海經(jīng)濟魚種)探究環(huán)境豐富對幼魚生長的影響。環(huán)境豐富包括棲息地豐富(人工

設置海草、礁石等復雜環(huán)境)和社交豐富(加入競爭魚種)。將幼魚進行適應性培養(yǎng)后,選擇的

幼魚在環(huán)境豐富不同的條件下人工投喂餌料飼養(yǎng)。7周后測量生長指標,結果如圖1。

的達神

軸到和

黑魚子

測幼因

推錄養(yǎng)

勢記營

趨并經(jīng)

化,神

變試性

的測源

子宮腦

因解迷據(jù)的

關度型依魚

相角T,幼

長的了強的

生應行增養(yǎng)

,適進。著飼

圖與鼬3顯下

據(jù)化黑圖都富

根組

。進如力豐

2、四果能境

圖量上結習環(huán)

明如能以,學現(xiàn)

果與對天和發(fā)

質天7力,

結)lS

,物iS每試化

n/: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