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學年蘇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腎臟與尿液形成》教學設計_第1頁
2025-2026學年蘇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腎臟與尿液形成》教學設計_第2頁
2025-2026學年蘇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腎臟與尿液形成》教學設計_第3頁
2025-2026學年蘇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腎臟與尿液形成》教學設計_第4頁
2025-2026學年蘇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腎臟與尿液形成》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2026學年蘇教版(2024)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腎臟與尿液形成》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從知識基礎來看,八年級學生已在第5單元《人體生理與健康》中學習了消化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吸收、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物質運輸,知道“血液能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廢物”,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排尿是人體排出廢物的方式”,但對“廢物如何從血液轉化為尿液”“腎臟的結構如何適應排泄功能”等微觀生理過程缺乏系統(tǒng)認知,且未建立“泌尿系統(tǒng)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的整體觀念。從認知特點來看,該年齡段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雖有發(fā)展,但仍依賴直觀形象支撐,對“腎單位的結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復雜生理機制理解難度較大;同時,學生對“憋尿的危害”“腎炎患者的排尿異常”等生活現象充滿好奇,且具備一定的觀察、實驗操作和小組協(xié)作能力,這為課堂中通過模型演示、案例分析突破難點提供了條件。從學習需求來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腎臟結構與尿液形成的基礎知識,更需要理解“泌尿系統(tǒng)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核心意義,建立“結構決定功能”的生命觀念,并能運用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健康現象,為后續(xù)學習“人體穩(wěn)態(tài)調節(jié)”等內容奠定知識與素養(yǎng)基礎。二、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生命觀念:通過分析腎臟的結構(腎單位組成)與尿液形成過程(濾過、重吸收),理解“腎單位結構與排泄功能的適應性”(如腎小球濾過面積大、腎小管重吸收面積廣),認識到尿液形成是“血液凈化、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關鍵過程,形成“人體各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維持生命活動”的整體觀念,樹立關注泌尿系統(tǒng)健康的意識。科學思維:通過解讀“腎臟結構示意圖”“腎單位結構示意圖”“尿液形成過程圖”,培養(yǎng)空間想象、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對比腎小球濾過與腎小管重吸收的物質差異,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的科學方法梳理知識;通過分析“腎炎患者尿液成分異?!钡陌咐嵘龑碗s生理過程的分析與解釋能力??茖W探究:參與“觀察腎臟模型”“模擬腎單位濾過與重吸收”實驗,經歷“觀察結構→推測功能→驗證假設”的探究過程,掌握“通過結構分析功能”的探究方法;通過“比較健康人與腎炎患者尿液成分”的資料分析活動,學習數據收集與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證據推理能力。社會責任:結合“腎炎、腎結石”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案例,分析不良生活習慣(如飲水不足、長期憋尿)對泌尿系統(tǒng)的影響;通過制定“保護泌尿系統(tǒng)健康的生活建議”,將腎臟與尿液形成知識轉化為健康生活行為,增強關注自身與他人泌尿系統(tǒng)健康、傳播科學健康知識的社會責任意識。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掌握腎臟的結構特點(腎單位的組成: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腎單位與血管的連接關系),能結合教材示意圖描述腎單位的結構層次。理解尿液形成的兩個關鍵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濾過的物質、場所、結果)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的物質、場所、結果),能結合教材示意圖梳理尿液形成的完整路徑。知道尿液的成分(水、無機鹽、尿素)及與原尿、血液成分的區(qū)別,能通過成分對比解釋濾過與重吸收的作用。2.教學難點:理解腎小球的濾過機制(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血細胞不能濾過,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能濾過),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邏輯關聯(如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壁的通透性特點)。辨析腎小管重吸收的選擇性(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廢物如尿素不被重吸收),突破“重吸收如何實現物質的選擇性保留”的認知難點。綜合運用尿液形成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如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出現葡萄糖的原因、脫水時尿液濃縮的原理),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四、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資源:腎臟解剖動態(tài)圖(標注皮質、髓質、腎盂)、腎單位結構放大動畫(突出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及相連血管)、尿液形成過程分步動畫(濾過→重吸收→尿液排出)、泌尿系統(tǒng)疾病案例視頻(如腎炎成因)、血液、原尿、尿液成分對比表格圖片。實驗材料:豬腎(或羊腎,提前解剖,暴露皮質、髓質、腎盂)、腎單位結構模型(可拆分,展示濾過與重吸收部位)、透明漏斗(模擬腎小球)、濾紙(模擬腎小囊壁)、燒杯(模擬腎小囊腔、收集管)、淀粉溶液(模擬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葡萄糖溶液(模擬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食鹽溶液(模擬無機鹽)、水(模擬血液中的水)、滴管、玻璃棒。教具:腎單位結構卡片(標注各部分名稱及功能)、尿液形成過程流程圖卡片、課堂學習單(含腎單位結構填圖、尿液形成過程梳理表、成分對比表格)。2.學生準備:提前預習教材第15章第1節(jié)內容,標注疑惑點(如“為什么腎小球濾過不能讓蛋白質通過”“腎小管如何知道重吸收哪些物質”)。準備一個小筆記本,用于記錄課堂實驗現象和分析結果?;貞涀约骸帮嬎嗌倥c排尿量、排尿頻率的關系”,用于課堂討論。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5分鐘)1.情境設問,激活經驗:教師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人們日常飲水的場景,另一張是醫(yī)院檢驗科檢測尿液的場景。提問:“同學們,我們每天喝的水去哪里了?為什么醫(yī)生會通過檢測尿液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血液中的廢物(如尿素)是如何變成尿液排出體外的呢?”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回答,如“喝的水一部分變成尿液排出”“尿液能反映身體是否有疾病”“腎臟可能參與尿液形成”,教師記錄學生的回答,梳理出“尿液形成需要特定器官(腎臟)參與,且與血液成分相關”的初步認知。2.引出主題,明確目標:教師總結:“腎臟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尿液的形成經歷了‘血液濾過’和‘物質重吸收’兩個關鍵過程。這節(jié)課我們就結合教材內容,一起探究‘腎臟的結構如何適應尿液形成功能’‘尿液是如何從血液中形成的’,以及‘如何保護我們的泌尿系統(tǒng)’?!闭故颈竟?jié)課的學習目標(對應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3.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健康話題入手,通過問題激活已有經驗,降低抽象知識的學習門檻;同時通過“設問”引發(fā)認知沖突(如“尿液與血液的關系”),激發(fā)探究興趣,自然銜接教材內容,為后續(xù)教學鋪墊。探究腎臟的結構(15分鐘)1.自主閱讀,初步感知:讓學生閱讀教材“腎臟的結構”部分,結合教材中的“腎臟結構示意圖”,思考:“腎臟的外形像什么?內部分為哪幾個部分?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學生閱讀后,同桌之間互相指認教材圖中的“皮質、髓質、腎盂、輸尿管”,并交流對“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的理解。2.實物觀察,深化認知:教師展示解剖好的豬腎(或羊腎),用解剖針指出腎臟的外部形態(tài)(蠶豆形)和內部結構(紅色的皮質、顏色較淺的髓質、中央的腎盂),引導學生觀察:“大家看腎臟的皮質和髓質,顏色為什么不同?這與腎單位的分布有什么關系?”學生觀察后,教師結合教材PXX“腎單位的分布”講解:“皮質顏色深,是因為這里分布著大量腎單位的腎小球和腎小囊;髓質顏色淺,主要分布著腎小管和集合管。這種分布特點與尿液形成的濾過、重吸收功能相適應?!闭故灸I單位結構模型(可拆分),講解腎單位的組成:“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三部分組成。腎小球是纏繞在一起的毛細血管球,兩端分別連接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腎小囊像一個雙層壁的‘小口袋’,包裹著腎小球,囊腔與腎小管相通;腎小管細長曲折,末端連接集合管。”結合教材PXX“腎單位結構示意圖”,讓學生用手指模型中的對應結構,強化空間認知。提問學生:“腎小球兩端都連接動脈血管,這與其他毛細血管兩端連接‘動脈→靜脈’的結構不同,這種特殊結構對尿液形成有什么意義?”引導學生結合后續(xù)濾過功能推測:“可能有利于保持腎小球內較高的壓力,促進濾過作用。”教師暫不揭曉答案,留待后續(xù)探究驗證,激發(fā)學生持續(xù)思考。3.課堂小練,鞏固結構:發(fā)放腎單位結構填圖學習單(與教材示意圖一致),讓學生標注“腎小球、腎小囊、腎小囊腔、腎小管、入球小動脈、出球小動脈、集合管”,并用箭頭標出“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集合管”的路徑。學生完成后,教師選取典型作業(yè)進行展示,結合教材圖糾正錯誤(如“入球小動脈粗于出球小動脈”“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直接相通”的易錯點)。4.設計意圖:通過“自主閱讀+實物觀察”,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理解腎臟及腎單位的結構,突破“腎單位組成與分布”的難點;結合模型演示和填圖練習,強化“結構決定功能”的生命觀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為后續(xù)理解尿液形成過程奠定基礎。探究尿液形成的過程(20分鐘)實驗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提出問題:教師結合教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內容,提問:“血液流經腎小球時,哪些物質能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哪些物質不能進入?腎小球的結構特點如何支持這種濾過功能?”作出假設:學生分組討論,根據教材提示和已有知識(如血液成分包括血細胞、蛋白質、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作出假設:“小分子物質(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能濾過進入腎小囊,大分子物質(血細胞、蛋白質)不能濾過?!痹O計與實施實驗:教師介紹實驗材料的對應關系:透明漏斗(模擬腎小球)、濾紙(模擬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壁,具有選擇性通透性)、燒杯(模擬腎小囊腔)、淀粉溶液(模擬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溶液(模擬小分子葡萄糖)、食鹽溶液(模擬無機鹽)、水(模擬血液中的水)。學生分組操作:將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食鹽溶液混合后倒入漏斗(模擬血液流入腎小球),用玻璃棒輕壓混合液,觀察漏斗下燒杯中(模擬腎小囊腔)收集到的液體(模擬原尿)。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燒杯中收集到的液體與倒入漏斗的混合液有什么不同?濾紙上面殘留了什么物質?”(預期現象:燒杯中液體清澈,濾紙殘留淀粉顆粒,說明小分子物質通過濾紙,大分子物質被截留)。分析結果,聯系教材:教師結合教材“腎小球濾過”的文字描述和示意圖,講解:“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壁和腎小囊壁都很薄,且具有一定通透性,像實驗中的濾紙一樣,能讓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濾過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而大分子的血細胞和蛋白質因為體積大,無法濾過,仍留在血液中。這就是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毖a充實驗現象與教材知識的關聯:“實驗中淀粉無法通過濾紙,就像血液中的蛋白質無法通過腎小球濾過一樣,進一步驗證了濾過的選擇性。”資料分析: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自主閱讀,初步梳理:讓學生閱讀教材PXX-PXX“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部分,結合教材中的“腎小管重吸收示意圖”,思考:“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哪些物質會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哪些物質會留在腎小管中形成尿液?重吸收的物質通過什么結構回到血液?”展示資料,深化理解:物質血液(100mL)原尿(100mL)尿液(100mL)水90-92g97g95g蛋白質7-8g0g0g葡萄糖0.1g0.1g0g無機鹽0.72g0.72g1.1g尿素0.03g0.03g1.8g提問學生:“對比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哪些物質的含量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這說明腎小管進行了怎樣的作用?”引導學生分析:“葡萄糖在尿液中消失,說明被完全重吸收;水和無機鹽含量減少,說明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含量增加,說明幾乎不被重吸收。”播放“腎小管重吸收”動畫(教材示意圖動態(tài)版),教師同步講解:“原尿流經腎小管時,腎小管周圍纏繞著毛細血管。腎小管上皮細胞能將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重新吸收進入毛細血管,送回血液;而對人體無用的廢物(如尿素)和多余的水、無機鹽,則留在腎小管中,逐漸形成尿液。尿液最終流入集合管,再由腎盂、輸尿管排入膀胱,暫時儲存,最終排出體外?!卑咐治?,知識應用:展示“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出現葡萄糖”的案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血液中葡萄糖濃度過高,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導致部分葡萄糖無法被重吸收,隨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碧釂枌W生:“結合教材中的重吸收知識,分析糖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回答:“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當原尿中葡萄糖濃度超過閾值時,就無法完全重吸收;這體現了重吸收的選擇性和限度?!笨偨Y路徑,構建體系教師用“尿液形成路徑”卡片,在黑板上梳理完整過程:血液→入球小動脈→腎小球(濾過:小分子物質進入腎小囊)→原尿(腎小囊腔)→腎小管(重吸收:有用物質回血液,廢物留腎小管)→尿液→集合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提問學生:“尿液形成過程中,血液流經腎單位時,一共經過了幾次毛細血管?分別發(fā)揮了什么作用?”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回答:“兩次,第一次是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作用),第二次是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重吸收作用),體現了腎單位結構與功能的高度適應?!?.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模擬,讓學生直觀理解腎小球濾過的選擇性,培養(yǎng)動手操作與證據推理能力;通過資料分析和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腎小管重吸收的物質差異與過程,突破“重吸收選擇性”的難點;結合案例分析和路徑梳理,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強化“泌尿系統(tǒng)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的整體觀念。探究腎臟與泌尿系統(tǒng)健康(10分鐘)1.生活現象討論:飲水與排尿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分組討論:“為什么夏天運動后飲水多,排尿量卻可能比冬天少?為什么長期憋尿會感覺不適?”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如“夏天運動出汗多,大部分水通過汗液排出,所以排尿量少”“憋尿時膀胱膨脹,可能壓迫腎臟或尿道,影響尿液排出”。教師結合教材“泌尿系統(tǒng)健康”的內容補充:“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約180L,但最終排出的尿液只有1.5-2.5L,大部分水通過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這體現了腎臟對水的調節(jié)作用;長期憋尿會導致膀胱壁肌肉受損,還可能引發(fā)尿路感染,影響腎臟功能?!?.案例討論:泌尿系統(tǒng)疾病與生活習慣:播放“腎結石患者的生活習慣”視頻(如飲水不足、長期高鹽飲食、久坐不動),展示教材PXX“泌尿系統(tǒng)疾病預防”的拓展閱讀內容,讓學生分組討論:“視頻中的哪些習慣會增加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風險?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腎臟和泌尿系統(tǒng)?”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總結:“飲水不足會導致尿液濃縮,礦物質易沉積形成結石;高鹽飲食會增加腎臟排泄負擔;久坐不動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減少腎臟供血?!?.梳理建議,制定健康計劃:教師結合教材“保護泌尿系統(tǒng)健康的方法”,總結核心建議:足量飲水:每天飲水1500-2000mL,保持尿液稀釋,減少結石形成。及時排尿:避免長期憋尿,減少膀胱和腎臟感染風險(。合理飲食:減少高鹽、高草酸(如菠菜、巧克力)食物攝入,避免加重腎臟負擔。適度運動:每周進行3-5次運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腎臟代謝功能。讓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在學習單上寫下“我的一周泌尿系統(tǒng)健康計劃”,如“每天喝8杯水”“每2小時排尿一次”,同桌之間互相監(jiān)督。4.設計意圖:通過生活現象討論,讓學生將腎臟功能與日常體驗結合,加深對“腎臟調節(jié)水鹽平衡”的理解;結合案例討論和教材閱讀,認識到不良習慣對泌尿系統(tǒng)的危害;通過制定健康計劃,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行動,培養(yǎng)社會責任素養(yǎng),強化“學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