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1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2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3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4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扶余市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紙和答題卡,試題自己保留,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1.“禹鑄九鼎”、“禹開九州”是上古時候的傳說,它們實際上反映了:A.禪讓制的結束B.商王朝的發(fā)展C.西周的強盛D。夏朝的建立2。漢代學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傳桓公二年》稱:“禮祭,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準確反映的史實是A。禮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B.通過宗法關系決定社會等級秩序C.貴族政治已經被官僚政治所取代D。天子實現(xiàn)對地方權力的高度集中3.秦陽陵(今陜西咸陽市東)虎符,銅鑄,中分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銘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陽陵?!卑l(fā)兵,必須左右半符驗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應是:A.太尉B.皇帝C.御史大夫D.丞相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fā)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發(fā)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B。焚書坑儒,實行思想控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D。制定一整套選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下列歷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據(jù)勢力作用的是:①漢武帝頒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設置節(jié)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設“設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北宋科舉增加了取士數(shù)量,許多貧窮士人通過科舉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蛻變,這使后來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過科舉憑借自身實力獲得光明前途,并擠身貴族.據(jù)《宋史》記載,在有傳的1953人中,布衣人仕者占55.12%。這一現(xiàn)象有助于A.構建平等的政治管理體系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進-步完善科舉選官程序D.改變傳統(tǒng)政治結構7.在我國古代,秦朝設丞相,明朝廢除丞相。下列對這種矛盾的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A。都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需要B。都因為相權威脅皇權C.都有利于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維護國家統(tǒng)一D.體現(xiàn)了權力互相制衡的原則8.有學者說,在古代雅典,“政治領袖和演說家根本就是同義語”.這一現(xiàn)象是雅典A。政治體制的產物B。社會矛盾緩和的反映C.頻繁改革的結果D.思想文化繁榮的體現(xiàn)9。伯利克里在《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中說:“我們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稱為民主制,是因為權力不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而是由全體人民掌握?!边@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A。主權在民B.人民是國家的決策者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民主為國人共享10。恩格斯說:“梭倫揭開了一系列所謂政治革命,為當時的舊體制注入了私有財產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國家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按照他們的地產的多寡來規(guī)定的。"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A.頒布解負令B。實行財產等級制C。設立四百人會議D。組建陪審法庭11.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編撰了《民法大全》,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被認為僅次于《圣經》,其原因不包括A.它是現(xiàn)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立法基礎B.它的基本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C.它標志著比較完備的資產階級法律體系的建立D。它為近代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12.有學者認為,英國“光榮革命”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tǒng)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huán),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由此可知,“光榮”的本質是A.一次不流血的革命B.實現(xiàn)了“王在法下”C.形成“雙王共治”的局面D.終結了君主專制13?!斗ㄌm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第二條:共和國總統(tǒng),由參議院與眾議院聯(lián)合而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shù)票選出。總統(tǒng)任期七年,連選連任。第五條:共和國總統(tǒng),征得參議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屆滿的眾議院.材料主要說明了A.總統(tǒng)是國家元首,是國家權力中心B.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確立C.法國是總統(tǒng)制共和制國家D.總統(tǒng)和議院之間體現(xiàn)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14。下圖為近代西方某國政治體制結構示意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皇帝集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于一身B。議會受皇帝主宰,故無立法權C。宰相在內閣中擁有絕對權力D。帝國議會是擁有權力的上議院15.“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帝國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有權簽署和公布帝國法律并監(jiān)督法律實施;帝國軍隊由皇帝統(tǒng)率,軍官均由皇帝任命。"材料反映出A.英國君主大權在握 B.德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C.美國國會形同虛設 D.法國共和之路艱難曲折16.學完“歐美各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這一章節(jié)內容后,一個學生對歐美主要國家政治現(xiàn)代化進程的特點分別用了四個成語加以概括:“循序漸進”“借尸還魂”“循環(huán)往復"“獨辟蹊徑”。其對應的國家分別是A.英、德、法、美 B.德、英、法、美C.法、美、德、英 D.美、英、法、德17.下圖是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事件發(fā)展階梯示意圖.該圖反映的主要歷史趨勢是A.自由主義 B.殖民主義C.民族主義 D.民主主義18.史學界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融入世界大家庭的開端.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國“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現(xiàn)在A。中國的政治制度開始趨向民主化B.中國被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D.中國成為世界外交舞臺上重要的一員19。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寫道:“《南京條約》簽訂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滿意的不是戰(zhàn)敗國而是戰(zhàn)勝國?!睉?zhàn)勝國“不滿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鴉片尚不能正常輸入中國 B.掠奪的戰(zhàn)爭賠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態(tài)度沒有改變 D.商品在中國仍然滯銷20.租界和使館區(qū)既是近代列強侵略中國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傳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圖中的租界和使館區(qū)分別最早出現(xiàn)于下列哪些歷史事件之后A.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C.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D.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21。下圖所列內容為近代中國某歷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據(jù)此推斷該事件是A.洋務運動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D.戊戌變法22.《天朝田畝制度》確立了圣庫制度: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入國庫,有婚嫁彌月、疾病荒災等開支,全由國庫支給。該制度A.滿足了農民渴望平均的愿望B.成為太平天國上層建筑的基礎C.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模式D.無法調動農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23.有學者認為《資政新篇》的價值在于,它在近代條件下給農民革命提示了一條擺脫封建羈絆,甩開落后空想,繼續(xù)前進的方向和道路。這反映了《資政新篇》A。克服了農民階級局限并具有可行性B.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社會的平均主義心態(tài)C。有著超前意義并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D。獲得了廣大下層民眾的理解支持24.有資料表明,英國輸華貨值,鴉片戰(zhàn)爭前為數(shù)十萬英鎊,戰(zhàn)后增至二百多萬英鎊,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開始下降,到咸豐四年(1854年)為一百萬英鎊多一點,僅略超過戰(zhàn)前的水平。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證明了英國工業(yè)品品質十分優(yōu)秀B.說明了戰(zhàn)后鴉片貿易急劇擴大C.解釋了英法對華發(fā)動戰(zhàn)爭的原因D.反映了英鎊成為國際主要貨幣25.李大釗說:義和團對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一概燒毀,這都含著經濟上的意味,都有幾分是工業(yè)經濟壓迫的反動”。他主要強調義和團運動A.是一場反侵略的愛國運動B.具有舊式小生產者的保守性C.為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掃除障礙D.堅持“扶清滅洋”的方針26.“參議院對于臨時大總統(tǒng)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決彈劾之?!薄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制定這一條款的根本目的在于A.限制袁世凱B.維護共和制C.擴大內閣權力D.反對封建專制27?!俺嗾\的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科學和民主的光輝旗幟”是學者們對民主革命時期一場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高度概括。這場“斗爭"應該是指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C.國民大革命 D.五四運動28.口口口口的目標是消滅軍閥和清除帝國主義的特權,隨著口口口口的進展,民族主義使革命陣營團結,而社會革命卻使革命陣營分裂。許多城市出現(xiàn)“擁護蔣總司令”、“驅逐鮑羅廷”的相同標語.材料中口口口口是

A.辛亥革命

B.國民革命

C.抗日戰(zhàn)爭

D.解放戰(zhàn)爭29.胡繩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說:“從大革命失敗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這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斗爭并達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時期?!边@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xiàn)是①提出了領導工人運動,堅持城市斗爭②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路線、方針、政策問題④根據(jù)矛盾的變化正確處理國共兩黨關系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0.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諸問題》中寫道:“鄉(xiāng)村是統(tǒng)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頭腦和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這一斬斷統(tǒng)治階級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的殘酷爭斗,主要是靠工人階級的最后激烈斗爭—武裝暴動?!边@表明A.是對中國國情正確分析基礎上作出的結論B.中共尚未找到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C.實際上是對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否定D.強調農村與城市革命協(xié)調發(fā)展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5分)31.(13分)。識讀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圖一反映了中國古代哪兩大政治制度?圖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2)與圖二相比,圖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對中央行政部門作了什么改革?反映出統(tǒng)治階級內部什么矛盾的激化?(4分)(3)圖四中的機構設于哪一朝代?該機構的設立有什么意義?(3分)(4)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2分)3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奴隸和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主人,服從命運的安排,對逃亡的奴隸和隸農必須嚴加懲治?!瓔D女不得參與任何公務,因而她們不能擔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職責,或提出訴訟,或為他人擔保,或擔任律師。-—《民法大全》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羅馬法律之大成而著稱于世,他所編纂的法典在他統(tǒng)治期間得到了實施.《民法大全》保留了羅馬在法學上天才性的創(chuàng)造成果,后來成為歐洲許多國家制定法律的藍本.也許沒有哪一部法典對世界有這么持久的影響。—-[美]邁克爾·H。哈特《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材料三:雅典民主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主?,F(xiàn)代意義上的民主不分出身、性別、貧富,凡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權利,也就是參政、議政、選舉和被選舉這樣的權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舉,它不是古代中國式的一人統(tǒng)治,一家之言.——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的內容是否可以否定羅馬法的歷史作用,為什么?(4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法學的角度指出查士丁尼的貢獻并指出其貢獻的影響。(4分)(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什么說“雅典民主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主”。材料三中“偉大的創(chuàng)舉"指的是什么?(4分)33。(19分)。有人說;“妥協(xié)是政治的靈魂。”許多國家的民主進程中都體現(xiàn)了妥協(xié)的存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阿克頓說,“妥協(xié)是政治的靈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話"。達爾也說:“民主依賴妥協(xié)”。

材料二:法國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來克服專制王權,原因就在于法國專制主義過于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捍衛(wèi)舊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協(xié),對立雙方只好兵戎相見.然而,大革命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此后近百年中,法國一直處于革命與復辟的輪回中,社會持續(xù)動蕩,經濟發(fā)展速度受到影響,工業(yè)化進程緩慢。直到1870年后,法國模式突然發(fā)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xié).此后沒再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革命,法國人開始用協(xié)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一一錢乘旦《各國現(xiàn)代化模式的比較》

材料三:美國憲法是美國建國初期多元利益集團談判和妥協(xié)的結果;憲法所創(chuàng)立的也是一個利益談判和妥協(xié)的政治機制;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群體)因應不斷變化的歷史環(huán)境,利用依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lián)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相互進行一種連續(xù)不停的談判和妥協(xié);談判和妥協(xié)使舊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修正,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憲法的生命力不斷得到更新,表現(xiàn)出一種“超穩(wěn)定性",成為一部“活著的憲法”.

——王希《原則與妥協(xié)》

材料四:傳統(tǒng)的主流歷史敘事否認這場“大妥協(xié)“具有任何積極意義,認為它恰恰體現(xiàn)了革命的不徹底性:大批舊官僚和立憲派“投機"革命,“篡奪”了革命果實;“大妥協(xié)”中優(yōu)待清朝遜帝的做法,也為民國時的君主復辟埋下了伏筆。但近年以來,已有一些研究論文試圖對這場“大妥協(xié)"作出不同的評價。如喻大華的《新論—-兼探溥儀潛往東北的一個原因》指出,對袁世凱的妥協(xié)是孫中山的戰(zhàn)略和策略。一個維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要廢于一旦,必須具備多種條件,絕非單憑武力能夠解決,《清室優(yōu)待條件》并非由袁世凱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雙方經過協(xié)商達成一致意見。

--章永樂《論清王朝與中華民國的“大妥協(xié)”》

(1)依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如何采用妥協(xié)的方式完成政治變革的?(1分)此后,又是怎樣用妥協(xié)的方式推進民主化進程的?(4分)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870年后“法國人開始用協(xié)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2分)法國人開始用協(xié)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經濟因素?(2分)

(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國憲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協(xié)"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4分)

(4)依據(jù)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對于中華民國的“大妥協(xié)"不同評價,你持哪種觀點,并說明理由.(3分)

(5)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主政治中妥協(xié)的認識。(3分)

34.(11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對現(xiàn)有其他政黨,應采取獨立的攻擊的政策?!覀儜冀K站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1921年7月)材料二:中國現(xiàn)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fā)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此次全國大會亦通過此議決?!?《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1923年6月)材料三: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趕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xiàn)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shù)慕鉀Q,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珴蓶|《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1926年9月)(1)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fā)生了什么轉變?(1分)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轉變產生的原因.(4分)(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轉變取得的直接成果(2分),(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從國民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的認識獲得哪些發(fā)展?(4分)

高一歷史期中考試答案12345678910DBBABDAAAB11121314151617181920CBDCBADBDC21222324252627282930BDCCBBDBAC31。(1)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三省六部制.(4分)(2)丞相制度被廢除,皇權進一步加強?;蕶嗪拖鄼嗟拿?。(4分)(3)朝代:清朝.(1分)意義: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是專制皇權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2分)(4)趨勢: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丞相被廢除。(2分)32。(1)不可以。原因:羅馬法雖有其局限性,但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它提出的法律原則,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法律產生了重要影響。(4分)(2)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使羅馬法形成完備體系?!睹穹ù笕氛{解了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