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科護理常見問題及對應護理措施外科護理是醫(yī)療流程中連接手術與康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質量直接影響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及遠期預后。臨床實踐中,術后疼痛、切口感染、腹脹便秘、深靜脈血栓(DVT)、引流管問題及尿潴留是最常見的護理挑戰(zhàn)。本文結合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與臨床經驗,對上述問題的常見原因及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行系統(tǒng)闡述,旨在為外科護理實踐提供專業(yè)參考。一、術后疼痛管理疼痛是外科術后最常見的癥狀,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還可能誘發(fā)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免疫抑制等不良反應,延緩康復進程。(一)常見原因1.手術創(chuàng)傷:切口處神經、肌肉、血管受損,釋放組胺、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質;2.組織水腫:術后切口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壓迫神經末梢;3.引流管刺激:腹腔、胸腔等引流管摩擦周圍組織或刺激腹膜;4.體位不當:如腹部手術患者平臥位時切口張力增加,加重疼痛。(二)護理措施1.精準疼痛評估:采用數(shù)字評分法(NRS)(0~10分)評估疼痛程度,每4小時1次或按需評估(如患者主訴疼痛時);記錄疼痛的部位、性質(如刺痛、脹痛)、持續(xù)時間及誘發(fā)因素(如咳嗽、翻身);對于無法言語的患者(如兒童、意識障礙者),采用面部表情量表(FPS-R)或行為觀察法(如煩躁、出汗、心率加快)輔助評估。2.藥物干預:遵循三階梯止痛原則:輕度疼痛(NRS1~3分):給予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注意避免空腹服用,預防胃腸道刺激;中度疼痛(NRS4~6分):給予弱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可聯(lián)合非甾體抗炎藥增強療效;重度疼痛(NRS7~10分):給予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采用靜脈或皮下注射方式,起效快且便于調整劑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如阿片類藥物可能引起惡心、嘔吐(可予止吐藥如甲氧氯普胺)、便秘(可予緩瀉劑如乳果糖),及時處理。3.非藥物干預:物理療法:術后48小時內給予切口局部冷敷(用冰袋包裹毛巾),減輕組織水腫和疼痛;48小時后可改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放松療法: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鼻吸4秒、屏氣2秒、口呼6秒)、漸進性肌肉放松(從腳趾到頭部依次收縮、放松肌肉),或通過聽音樂、看視頻等轉移注意力;體位調整:協(xié)助患者采取半坐臥位(上半身抬高30°~45°),可減輕腹部切口張力;胸部手術患者采用半坐臥位可減輕膈肌壓迫,緩解胸痛。4.個體化護理:老年患者對阿片類藥物敏感,應適當減少劑量,避免呼吸抑制;兒童患者可采用游戲療法(如吹泡泡、講故事)或安撫奶嘴緩解疼痛;癌癥患者術后疼痛需長期管理,可采用患者自控鎮(zhèn)痛(PCA)裝置,讓患者自行調整用藥劑量,提高疼痛控制滿意度。二、切口感染預防切口感染是外科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約為2%~10%,不僅延長住院時間,還可能導致切口裂開、膿毒血癥等嚴重后果。(一)常見原因1.術中因素:手術時間過長(超過2小時)、切口污染(如胃腸道手術)、止血不徹底;2.術后因素:切口敷料潮濕、換藥時無菌操作不嚴格、引流管逆行感染;3.患者自身因素:糖尿病、肥胖、免疫力低下(如化療患者)、營養(yǎng)不良。(二)護理措施1.術前準備:完善皮膚準備:術前1天用溫水清潔手術區(qū)域皮膚,避免剃毛(如需剃毛,應在術前2小時內進行,減少皮膚損傷);控制基礎疾病:糖尿病患者術前將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肥胖患者術前指導減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對于污染或可能污染的手術(如胃腸道手術),術前30分鐘~1小時靜脈輸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術后24小時內停用。2.術后切口護理:觀察切口情況:每日檢查切口有無紅腫、滲液、壓痛或波動感,記錄滲液的量、顏色(如膿性滲液提示感染);保持切口干燥:若敷料潮濕或污染,及時更換;采用無菌換藥技術(戴手套、消毒切口周圍皮膚、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交叉感染;處理切口滲液:少量滲液可予無菌紗布加壓包扎;滲液較多時,可放置負壓引流球,促進滲液排出。3.患者教育: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揭開敷料,避免用手抓撓切口;保持切口周圍皮膚清潔,洗澡時用防水敷料覆蓋切口;若出現(xiàn)切口紅腫、疼痛加劇、滲液增多或發(fā)熱(體溫超過38.5℃),及時告知醫(yī)護人員。三、術后腹脹與便秘術后腹脹與便秘主要因腸蠕動抑制所致,常見于腹部手術、全麻術后,不僅增加患者不適,還可能導致腸粘連、腸梗阻等并發(fā)癥。(一)常見原因1.麻醉因素:全麻藥物(如丙泊酚、阿片類)抑制腸蠕動,通常持續(xù)24~48小時;2.術后活動減少:長期臥床導致腸蠕動減慢;3.飲食因素:術后禁食或進食過少,膳食纖維攝入不足;4.疼痛因素:切口疼痛導致患者不敢用力排便。(二)護理措施1.早期活動:術后6小時協(xié)助患者床上翻身(每2小時1次),促進腸蠕動;次日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如繞床行走),逐漸增加活動量;對于無法下床的患者,指導其進行床上肢體運動(如屈伸下肢、收縮肛門)。2.飲食調整:術后禁食期間,通過靜脈補充營養(yǎng);恢復飲食后,從清流食(如米湯、藕粉)逐漸過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條),再到普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蔬菜、水果、全麥面包),避免食用產氣食物(如牛奶、豆?jié){、洋蔥)。3.藥物干預:對于術后3天未排便的患者,可予開塞露(10~20ml)肛門注入,刺激腸蠕動;便秘嚴重者,可予乳果糖(10~20ml/次,每日2次)或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軟化糞便;避免使用強瀉藥(如番瀉葉),防止腹瀉導致電解質紊亂。4.腹部按摩:指導患者或家屬用手掌順時針按摩腹部(從右下腹開始,沿結腸走向按摩),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促進腸蠕動。四、深靜脈血栓形成(DVT)預防DVT是外科術后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尤其是骨科(如髖關節(jié)置換術)、腹部大手術患者,發(fā)生率約為10%~30%。若血栓脫落,可能導致肺栓塞(PE),危及生命。(一)常見原因1.血流緩慢:術后長期臥床、肢體固定導致下肢靜脈血流減慢;2.血液高凝狀態(tài):手術創(chuàng)傷導致血小板增多、凝血因子激活;3.血管損傷:手術中靜脈壁受損,激活凝血系統(tǒng)。(二)護理措施1.機械預防:術后立即給予梯度壓力襪(GCS):通過梯度壓力促進下肢靜脈回流,適用于所有術后患者;間歇充氣加壓裝置(IPC):通過周期性充氣、放氣,模擬肌肉收縮,促進血流,適用于高風險患者(如骨科手術、肥胖患者);避免下肢靜脈穿刺:盡量選擇上肢靜脈輸液,減少血管損傷。2.藥物預防:對于高風險患者(如髖關節(jié)置換術、惡性腫瘤手術),術后12~24小時內給予低分子肝素(如依諾肝素)皮下注射,每日1次,持續(xù)7~14天;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如出血(牙齦出血、血尿)、過敏反應(皮疹、瘙癢),及時處理。3.早期活動:術后6小時協(xié)助患者床上翻身,活動腳踝(做“勾腳-繃腳”動作,每小時10次);次日鼓勵患者下床活動,逐漸增加行走時間;對于無法下床的患者,指導其進行下肢肌肉收縮訓練(如股四頭肌收縮、腓腸肌收縮),每小時10次。4.觀察癥狀:每日檢查患者下肢有無腫脹、疼痛、皮溫升高(尤其是小腿后側);測量下肢周徑(髕骨上15cm、髕骨下10cm),若雙側周徑差超過2cm,提示可能有DVT;若患者出現(xiàn)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癥狀,提示可能發(fā)生肺栓塞,立即給予高流量吸氧(4~6L/min),并報告醫(yī)生。五、引流管護理引流管是外科術后觀察病情、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通道,常見問題包括堵塞、脫落、感染等,需加強護理干預。(一)常見問題及原因1.堵塞:多因引流液凝固、血凝塊形成或異物(如壞死組織)堵塞管腔;2.脫落:與引流管固定不當、患者活動時牽拉有關;3.感染:主要因無菌操作不嚴格、引流袋更換不及時或引流管逆行感染引起。(二)護理措施1.妥善固定:采用“雙固定法”:引流管近端用縫線固定于皮膚(避免縫線過緊導致皮膚壓傷),遠端用別針或引流管固定帶固定于患者衣服上(高度低于引流口平面);標識清晰:在引流管上注明名稱(如“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放置日期及更換時間,避免混淆。2.保持通暢:定期擠壓引流管(每2~4小時1次):用拇指和食指從引流管近端向遠端擠壓,避免扭曲、受壓或折疊;若發(fā)現(xiàn)引流管堵塞,可嘗試用生理鹽水沖洗(需遵醫(yī)囑,沖洗量不超過10ml),如無效及時報告醫(yī)生,避免強行沖洗導致管腔破裂。3.密切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正常情況下,術后引流液量逐漸減少(如腹腔引流管24小時引流量從100~200ml降至50ml以下),顏色由鮮紅色轉為淡紅色或血清樣;若引流量突然增多(如腹腔引流管24小時引流量超過300ml)、顏色變?yōu)轷r紅色(提示活動性出血)或出現(xiàn)渾濁、異味(提示感染),立即報告醫(yī)生。4.預防感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更換引流袋時戴手套,避免引流液逆流(引流袋應低于引流口平面10~20cm);每日更換引流袋1次:若引流袋被污染或破損,及時更換;保持引流口周圍皮膚清潔:用碘伏消毒引流口周圍皮膚,每日1~2次,避免滲液刺激皮膚。5.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引流管的重要性,避免自行牽拉或拔除引流管;活動時注意保護引流管(如起床時用手托住引流袋),避免脫落;若出現(xiàn)引流管脫落,立即用無菌紗布覆蓋引流口,并報告醫(yī)生(不要自行將引流管插回)。六、術后尿潴留術后尿潴留是指術后8小時內無法自行排尿,膀胱內尿量超過500ml,常見于下腹部手術、腰麻或硬膜外麻醉術后。(一)常見原因1.麻醉因素: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抑制膀胱逼尿肌功能,導致排尿反射消失;2.疼痛因素:切口疼痛導致患者不敢用力排尿;3.體位改變:術后患者不習慣在床上排尿;4.膀胱過度充盈:術前未排空膀胱或術后補液過多,導致膀胱過度擴張。(二)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安慰患者,緩解其緊張情緒(如“放松,慢慢嘗試,我們會幫助你”);解釋尿潴留的原因,讓患者了解這是術后常見的問題,避免焦慮。2.誘導排尿:聽流水聲:讓患者聽水龍頭流水聲,刺激排尿反射;熱敷下腹部:用溫毛巾(40~45℃)熱敷下腹部(膀胱區(qū)),放松膀胱逼尿??;按摩下腹部:用手掌順時針按摩下腹部,從臍部向恥骨聯(lián)合方向推壓,促進膀胱收縮;改變體位:協(xié)助患者坐起或下床排尿(需注意安全,避免跌倒)。3.藥物干預:對于誘導排尿無效的患者,可予新斯的明(0.5~1mg)肌肉注射,興奮膀胱逼尿肌,促進排尿;避免使用阿托品等抗膽堿能藥物,防止加重尿潴留。4.導尿術:若患者術后8小時未排尿,且膀胱充盈(恥骨聯(lián)合上可觸及脹大的膀胱),應及時行導尿術,引流尿液;導尿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避免尿路感染;導尿后保留尿管的患者,應定期夾閉尿管(每2~3小時開放1次),訓練膀胱功能,避免長期留置導致膀胱萎縮。結語外科護理的核心是預防并發(fā)癥、促進康復。上述常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廠女工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財務管理常用計算公式集錦
- 企業(yè)文件歸檔與檔案管理標準化流程
- 2025年樂山考核招聘真題及答案
- 2025安徽蚌埠市懷遠縣教育局所屬事業(yè)單位緊缺專業(yè)人才引進(校園招聘)15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名校卷)
- 2025年丙肝診斷試題及參考答案
- 企業(yè)員工培訓教材模板
- 醫(yī)療團隊穩(wěn)定性維護承諾書7篇范文
- 供應鏈管理優(yōu)化模板庫存和物流協(xié)調
- 客戶服務流程再造實施指南
- 服務區(qū)保潔服務方案
- 2024年江蘇省成考(專升本)大學政治考試真題含解析
- 重力及其梯度張量數(shù)據(jù)高精度成像和密度反演方法
- 破傷風的早期診斷和抗毒素治療
- 環(huán)境空氣自動監(jiān)測站運維服務投標方案
- 【新高教版中職數(shù)學基礎模塊上冊PPT】2.2區(qū)間
- 高考英語復習讀后續(xù)寫練習課件(友誼篇-年少因誤解與朋友關系破裂后來重歸于好)
- 食品安全與日常飲食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中國農業(yè)大學
- 2023年職工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辦法
- DBJ51-T 169-2021 四川省超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跳倉法應用技術標準
- GB/T 818-2016十字槽盤頭螺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