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簡單機械_第1頁
2022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簡單機械_第2頁
2022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簡單機械_第3頁
2022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簡單機械_第4頁
2022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簡單機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fù)習(xí)專題訓(xùn)練12——簡單機械

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1?靖江市校級一模)如圖所示,用F1的力將物體B勻速提升0.5m,Fi做功為3J,

若借助滑輪組用F2的力把物體B勻速提升相同高度,F(xiàn)2做功為5J.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

C.F2做功的功率比Fi做功的功率大

D.兩個過程物體B都勻速運動,機械能不變

2.(2021?烏魯木齊模擬)一個600N重的成年人和一個小孩都過一道8m寬的水渠。成人從

左岸到右岸,而小孩從水渠右岸到左岸,兩岸各有一塊6m長的堅實木板(忽略木板自

身重量和木板疊交的距離),要使成年人和小孩都能平安過渠,小孩的體重至少是()

A.WONB.200NC.300ND.400N

3.(2021?河南三模)如圖所示,物體A重為GA物體B重為GB,每個滑輪重G動,物體A

在物體B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在物體A上施加一個水平向

左的力F拉動A,使物體B勻速上升h(不計滑輪組中的摩擦及繩重),下列選項不正確

的是()

G動+GB

A.物體A向左勻速直線運動時,繩子對它的拉力為弋一

B.物體B勻速上升時,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GBh

C.力F做的功為G動h+GBh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等于X100%

GB+G動

4.(2021?沈丘縣二模)如圖所示的是某提升重物的裝置,用拉力F勻速提升重物,不計摩

擦和繩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F的大小等于物體重力G的二分之一

B.繩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上升高度的二倍

C.該裝置提升重物做功的機械效率為100%

D.增加提升物體的重力,可以增大機械效率

5.(2021?鼓樓區(qū)校級二模)如圖所示,某建筑工人利用滑輪組提升水平面上重900N、底面

積為200cm2的方形貨箱,貨箱20s內(nèi)勻速上升4m,工人所用拉力F為500N(不計繩重

和摩擦),則()

A.人拉繩子的速度為0.2m/s

B.動滑輪的重力為100N

C.該裝置的機械效率是90%

D.當(dāng)滑輪組對貨箱的拉力為零時,貨箱對地面的壓強為4.5Xl()4pa

6.(2021?龍巖模擬)如圖所示,甲、乙兩個裝置所用的滑輪質(zhì)量相等,用它們分別將相同

質(zhì)量的鉤碼勻速豎直提升,在相等時間內(nèi)繩端A、B移動相同的距離,不計繩重及摩擦,

在此過程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兩裝置所做的額外功相等

B.兩鉤碼上升的速度相等

C.兩裝置的機械效率相等

D.甲裝置的總功比乙少

7.(2021?廣州二模)如圖所示,分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提升兩個相同且重力均為G的物塊。

甲用滑輪組勻速提升,動滑輪重力G動大于物塊重力G,拉力Fi做功Wi,滑輪組的效率

為川;乙沿斜面(如圖乙所示)把物塊從A點勻速提升至B點,SAB=2h,拉力F2做功

W2,物塊與斜面的摩擦力為fl,斜面的效率為單。若兩次拉力大小F1=F2,則下列說法

一定正確的是()

A.Wi=W2

B.fi=F2

C.T]1=T|2

D.若提升高度相同,滑輪組的額外功大于斜面的額外功

8.(2021?寧陽縣二模)如圖是工人利用滑輪組提升重為810N物體的示意圖,某段過程中

物體勻速上升的速度為0.2m/s,工人拉力F的功率為180W,物體上升10s拉力F克服滑

輪組的摩擦做的功是120J,不計繩重。則下列說法()

①工人拉繩子的速度為0.6m/s

②工人拉繩子的力為900N

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0%

④滑輪組中的動滑輪的重力為90N

A.只有①和②正確B.只有①和③正確

C.只有③和④正確D.只有①和④正確

9.(2021?興慶區(qū)校級二模)如圖所示,小明用Fi的力將物體B勻速提升h,小華借助滑輪

組用F2的力把物體B勻速提升相同高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滑輪組過程中,繩子移動距離是物體的上升高度的兩倍

B.F1一定大于F2

C.小華使用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定小于小明的

D.F2做功的功率比F1做功的功率大

10.(2021?南陵縣模擬)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是用來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n與物重G物的關(guān)

系,改變Gw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計算并繪出11與G物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若

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滑輪組動滑輪的重力為2N

B.當(dāng)G物=6N時,滑輪組機械效率n=40%

C.當(dāng)G物'=15N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N

D.此滑輪組機械效率n隨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終將達到100%

11.(2021?江漢區(qū)模擬)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一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均勻的杠桿的機械效

率(不考慮摩擦).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

緩緩上升,鉤碼總重G為1.2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

B.杠桿自重為0.2N

C.鉤碼位于A和B機械效率不變

D.機械效率是66.7%

12.(2021?廣州二模)如圖,重力為G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木棒左端與支點O連接,繞O轉(zhuǎn)動

時,棒所受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計。棒重心處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F1保持靜止,貝U()

A.Fi=G

B.Fi?OA=G?OB

C.若Fi為杠桿的動力,G為杠桿的阻力,此杠桿為費力杠桿

D.若將豎直拉力移到C點棒仍靜止,此時拉力記為F2,則FI<F2

13.(2021?荊州模擬)如圖所示,物體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從傾角為30°的斜

面底端沿著斜面向上拉,已知物體所受重力為180N,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若物體受

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分別用F和f表示,則()

A.F=30N,f=120NB.F=120N,f=30N

C.F=120N,f=67.5ND.F=90N,f=120N

14.(2021?荊州模擬)“荊門至荊州城際鐵路”項目于2020年開工建設(shè),建設(shè)中用到的某種

起重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如圖所示,用該起重機將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長方體混凝土墩放入水

中。起重機的吊臂OAB粗細不計,可以看作杠桿,吊臂B端連著滑輪組,已知混凝土

墩的密度為2.5XICpkg/nf,底面積為4m2,高為2m,p1.0X103kg/m3;g取10N/kg。

混凝土墩的質(zhì)量為m,混凝土墩被提起到最高點靜止時,立柱CA恰好豎直,OA:OB

=1:6o若忽略滑輪組、鋼絲繩和吊臂的重力及各種摩擦,混凝土墩浸沒在水中后,起

重機立柱CA對吊臂A點豎直向上的作用力是FA;它勻速下降過程中所受鋼絲繩的拉力

為F;不計水的阻力,有下列結(jié)果:?m=2X104kg;②FA=7.2X1()5N;@F=4X104NO

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為()

A.0個B.1個C.2個D.3個

15.(2021?南通模擬)如圖所示,質(zhì)量不計的光滑木板AB長1.2m,可繞固定點O轉(zhuǎn)動,

離O點0.2m的B端掛一重物G,木板的A端用一根與水平地面成30°夾角的細繩拉住,

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繩的拉力是6N0然后在O點的正上方放一質(zhì)量為0.3kg的小球,

若小球以25cm/s的速度由O點沿木板向A端勻速運動,問小球至少運動多長時間細繩

的拉力減小到零。(g取10N/kg,繩的重力不計)()

16.(2021?扎蘭屯市三模)如圖甲所示,用手直接將物體勻速提升h高度,拉力F1做功600Jo

若用圖乙的滑輪組把此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拉力F2做功為1000J。則()

A.滑輪組省力情況為F2=/Fi

B.拉力F2做的額外功為600J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

D.增大動滑輪重可提高機械效率

17.(2021?天河區(qū)校級模擬)如圖所示,小明分別使用甲、乙、丙三種機械勻速提升物體M

(繩長不變),測得物體M所受重力和各拉力如表所示,則()

A,乙、丙的機械效率相等B.使用圖丙斜面可以省力

C.甲、乙的機械效率相等D.甲、丙的機械效率相等

18.(2021?昆明模擬)如圖甲所示,用一個動滑輪和兩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升重物A。

拉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重物上升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丙所

示。不計一切摩擦和繩重,已知在1s?2s內(nèi),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下列說法錯誤

的是()

A.0?1s內(nèi),重物A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B.若以動滑輪為參照物,重物A是靜止的

C.動滑輪的重力為300N

D.若將重物A的重力減小為900N,則提升重物勻速上升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變?yōu)?/p>

70%

19.(2021?伊州區(qū)校級一模)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將重210N的物體在5s內(nèi)

勻速提升了2m,已知動滑輪重為90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提升重物的過程中,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A.提升物體的過程中,額外功為540J

B.繩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為150N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0%

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4m

20.(2021?武侯區(qū)模擬)重為100N的甲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為6Xl()5pa。

現(xiàn)將甲物體用細繩掛在輕質(zhì)杠桿的A端,杠桿的B端懸掛乙物體,乙物體的質(zhì)量為3kg,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如圖所示。OA:AB=2:7,g取10N/kgo要使甲物體恰好被

細繩拉離地面,則()

AOB

△=

I0

A.甲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只需減少20N

B.甲物體的底面積應(yīng)小于6X107m2

C.杠桿B端所掛物體的質(zhì)量至少增加至4kg

D.可以移動支點O的位置,使AO:AB=1:4

二.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

21.(2021?吳忠一模)小聰利用刻度均勻的輕質(zhì)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請幫他完成:

(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dāng)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這時應(yīng)將

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讓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處是=

(2)如圖甲所示,在杠桿A點處掛4個鉤碼,B點處應(yīng)掛個同樣的鉤碼,杠桿

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兩邊同時都多掛上一個鉤碼,則杠桿的(填“左”或

“右”)端下沉;在B點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拉

力F向右傾斜,仍要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將(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

(3)小聰又利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

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

是O

(4)實驗結(jié)束時,小聰又想到:天平是等臂杠桿,利用杠桿也應(yīng)能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于是他又設(shè)計了如下方案并進行實驗:

①如圖丙所示,安裝并調(diào)平杠桿,杠桿左邊掛上石塊,右邊掛上鉤碼,調(diào)節(jié)鉤碼位置,

使杠桿平衡,測出Li的值;

②如圖丁所示,保持L位置不變,將大杯放在左邊,讓石塊浸沒于水中。調(diào)節(jié)鉤碼位置

使杠桿再次平衡,測出L2的值。

③石塊密度的表達式:p5=(寫出推導(dǎo)過程)

22.(2021?臺安縣校級模擬)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小明實驗前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低,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小明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2)如圖甲所示,在杠桿左邊A處掛3個相同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在杠

桿右邊B處掛同樣鉤碼個。

(3)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dāng)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使

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

變”),其原因是o

(4)做實驗時,當(dāng)杠桿由圖乙的位置變成圖丙的位置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將o(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設(shè)杠桿質(zhì)地均勻,支點恰好在杠桿的中心,并且不計支點

處摩擦)

(5)完成上述實驗后,小明想借用杠桿平衡原理測一塊手鐲的密度,如圖丁和戊所示,

進行以下操作:

①把杠桿的中點懸掛在水平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用細線將手鐲和鉤碼拴好,分別掛于杠桿兩端,改變手鐲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衡;

③分別測出手鐲和鉤碼到支點的距離Li和L2;

④在燒杯中盛水,將手鐲浸沒于水中,保持手鐲位置不變,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

水平位置平衡;

⑤測出手鐲到支點的距離L3。

實驗后小明推導(dǎo)出的手鐲密度的表達式P鐲=(利用已知的物理量符號表達,鉤

碼的重力為G,水的密度為P水)。

23.(2021?克東縣校級三模)如圖是智慧小組“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測得的

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物重G/N物體上升高度拉力F/N繩端移動距離機械效率T1

h/ms/m

110.10.60.355.6%

220.11.00.366.7%

340.11.80.3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甲中畫出實驗時滑輪組的繞繩方式;

(2)實驗過程中,應(yīng)拉動彈簧測力計。

(3)第三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0

(4)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5)若在第三次實驗中,物體上升的速度為則拉力F的功率為Wo

(6)創(chuàng)新小組也利用重為IN、2N、4N的物體進行了三次實驗,每次測得的機械效率均

大于智慧小組的測量值,則創(chuàng)新小組測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A.測拉力時,彈簧測力計未調(diào)零,指針指在零刻度線下方

B.彈簧測力計每次拉動物體時均加速上升

C.所使用的動滑輪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組

24.(2021?本溪二模)下面是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要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2)如圖甲所示,要想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只需將支點側(cè)的鉤碼向右移動

一格即可。通過改變力和力臂進行多次實驗,收集到了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通過分析可以

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杠桿平衡時o

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11/cm阻力F2/N阻力臂h/cm

110.120.05

21.50.210.3

320.110.2

410.252.50.1

(3)天平的實質(zhì)是一個等臂杠桿,根據(jù)前面的探究可知,若在調(diào)節(jié)天平時將游碼歸零后,

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左側(cè)(如圖乙),則應(yīng)向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這個過程實際上是通過改變(填"力”或“力臂”)使天平平衡的。

(4)如圖丙所示,用天平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過程中將物體和祛碼的位置放反了,若游碼在

零刻線處時天平平衡,則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判斷,此時測量的結(jié)果與真實值相比會

(填“偏大”、“偏小”或“沒有變化”)。

.(2021?田東縣三模)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進行以下操作(杠桿上相鄰兩

格之間距離相等)。

甲乙

(1)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把質(zhì)量分布均勻杠桿的作為支點。實驗

前小明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平衡后,當(dāng)小明在A處掛上鉤碼發(fā)現(xiàn)杠桿轉(zhuǎn)動,

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2)杠桿平衡后,小明在如圖甲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可在B位置掛上個

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左邊鉤碼的拉力為動力F1,右邊鉤碼拉力為阻力F2,

此時杠桿的類型與(選填“筷子”或“老虎鉗”)相同。

(3)隨后,小明在杠桿A點懸掛3個重力均為0.5N的鉤碼,在C點用豎直向上的拉力

F拉杠桿,如圖乙所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的大小為No

(4)為了(選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guī)律”),應(yīng)多次實驗,獲得更多組

數(shù)據(jù)。

(5)實驗結(jié)束后,同組的小紅把兩個質(zhì)量不等的實心銅塊分別掛在另一杠桿兩端,此時

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再將兩個銅塊同時浸沒在水中,如圖丙所示,則杠桿將

(選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

三.解答題(共5小題)

26.(2021?廣州模擬)如圖所示,小慧分別使用編號①、②、③的三種機械勻速把物體M

(繩長不變)提升到一定高度,測得拉力和物體M所受到的重力如下表,則三種機械中

提升物體M時可以省力的是圖中的(選填對應(yīng)的編號);若圖的編號③中,物

體M被勻速提升2m,動滑輪的重力為2N,則它的機械效率是o

&

Fi

M

F1F2F3GM

5.5N5.5N4N5N

27.(2021?京山市模擬)某同學(xué)用獨輪車搬運磚頭(如圖)。他用80N的水平推力推著小車

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個小孩,他馬上用120N的力向右

拉小車,使小車減速,在減速過程中,小車所受的摩擦力為No搬運時他應(yīng)把磚

頭放在車箱(選填"A”或"B”)區(qū)域,抬起車把時更省力,并請你在圖中作

出在C點抬起車把時最小力的示意圖和這個力的力臂Lo

28.(2021?花都區(qū)二模)小永猜想“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如果提升的物體重力比動滑輪

的重力小,這時動滑輪就是費力的”.現(xiàn)有下列物品及器材,重物M的重力5N<GM<

9N,動滑輪共有4個,請你設(shè)計實驗,檢驗小永的猜想是否正確。

(1)實驗器材:應(yīng)該選用動滑輪(選填"A”、"B”、"C”或“D”,也可多選)

進行實驗,還需要補充的實驗器材有

(2)根據(jù)實驗的需要,完成如圖滑輪的繞線方式。

(3)實驗步驟:

(4)分析論證:請寫出判斷小永猜想是否正確的依據(jù):

29.(2021?花都區(qū)模擬)(1)如圖所示,在以O(shè)為支點質(zhì)量忽略不計的杠桿上掛兩個質(zhì)量

不等的重物A和B,調(diào)整重物的位置,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忽略繩重)

①由圖可得,A的質(zhì)量(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質(zhì)量;

②請在圖中畫出杠桿左側(cè)所受到的拉力F,并畫出F的力臂lo

(2)如圖所示,小明分別使用甲、乙兩種不同的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M到同一高度。

測得兩次拉力和物體M所受的重力如下表所示。當(dāng)使用乙機械時,測得繩子自由端移動

的距離是物體M上升高度的3倍。

①根據(jù)題意在圖乙中正確畫出滑輪組的繞法;

②使用甲提升物體M時(選填“省力”或“費力”);使用(選填“甲”

或“乙”)提升物體M更費力;

③利用以上數(shù)據(jù)是否能算出乙提升物體M時的機械效率?如果能,請算出結(jié)果;如果不

能,請說明理由:

F甲F乙GM

7N8N6N

30.(2021?哈爾濱模擬)巴蜀中學(xué)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

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次數(shù)123

鉤碼重G/N446

鉤碼上升高度h/m0.10.10.1

繩端拉力F/N1.81.42.4

繩端移動距離s/m0.30.50.3

機械效率%74.183.3

(1)在使用甲彈簧測力計時需要豎直向上拖動,若斜向上勻速拉動則彈簧測力

計的示數(shù)會(選填“變大”、“變小”和“不變”);

(2)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實驗2是用圖(選填甲或乙)做的實驗,機械效率

為%(結(jié)果精確到0.1%);

(3)通過實驗1和實驗2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

動滑輪的重量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選填"高”或"低”);

(4)比較實驗1和實驗3可得結(jié)論: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

(選填“高”或"低”);

(5)在測拉力時,某同學(xué)覺得很難使測力計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便于讀數(shù),就讓彈簧測

力計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才讀數(shù),測力計的讀數(shù)變小,測得機械效率(選填“變大”、

“變小”和“不變”

(6)通過實驗2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天花板對定滑輪的拉力為N(忽略繩重和摩

擦,同一個滑輪組中每個滑輪重力相等)。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一輪復(fù)習(xí)專題訓(xùn)練12——簡單機械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選擇題(共20小題)

1?【解答】解:A、由W總=W/W額可知,使用滑輪組所做的額外功為:W額=W.LW

有=5J-3J=2J,

W

如果忽略繩重和摩擦,根據(jù)W額=6動卜可知,動滑輪的重力為6動=Y=^=4N,

因滑輪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繩重和摩擦,所以動滑輪重要小于4N,故A錯誤;

B、用F1的力將物體B勻速提升0.5m做的功為有用功,則W有=3J;借助滑輪組把物體

B勻速提升相同高度,F(xiàn)2做的功是總功,即W總=5J,

W&

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口=威xl00%=mX100%=60%,故B正確;

C、由題知,F(xiàn)2做功多,但不知兩個過程所用時間的關(guān)系,根據(jù)P=/可知無法確定兩個

力做功的功率大小,故C錯誤;

D、兩個過程物體B均勻速運動,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則動能不變,同時高度增加,

則重力勢能增加,其機械能增加,故D錯誤。

故選:B。

2?【解答】解:(1)因成年人較重,所以只要成年人能安全過水渠,則小孩也能安全過水渠;

小孩站在B'處讓成年人先從木板上過水渠,當(dāng)成年人到達水渠對岸后,站在B'處,

然后再讓小孩過水渠如圖所示:

(2)把木板A'B'視為杠桿,O為支點,成年人對A'B'的壓力視為阻力F2,小孩

對木板的壓力視為動力F1,

當(dāng)成年人在A'時,阻力(成年人對A'B'的壓力)最大,為F2=G成年人=600N,

由題意和圖示可知:OA'=2m,OB'=6m-2m=4m,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iXOB'=F2XA'O,

口QXOA600/Vx2m

則mil6=^^=4m=3an0n0NNT,

即小孩體重不能輕于300N;

故選:Co

3?【解答】解:由圖可知,連接動滑輪繩子的股數(shù)n=3,

1GB+G動

A、由于不計滑輪組中的摩擦及繩重,繩子的拉力:Fi=^(GB+G動)=—3^,故A

正確;

B、物體B勻速上升的高度h,則滑輪組做的有用功:Ww=GBh,故B正確;

C、當(dāng)物體A向右勻速直線運動時,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物體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f=Fi,

當(dāng)物體A向左勻速直線運動時,由于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不變,所以滑動摩擦力不

變,仍為F1,

此時對物體A受力分析,A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繩子水平向右的拉力及向右的滑動

摩擦力,

根據(jù)力的平衡條件可知,向左的拉力:F=Fi+f=2Fi,

力F移動的距離:s=nh=3h,

GB+G動

則力F做的功:W=Fs=2FiX3h=6Fih=6x—^xh=2X(GB+G動)h=2GBh+2G動

h,故C錯誤;

皿后/右ch

D、因為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皿總”額外G.+G/

GB

故選:Co

4.【解答】解:AB、由圖可知,兩個滑輪的軸都是固定,因此兩個滑輪都是定滑輪,根據(jù)

定滑輪的特點可知,使用定滑輪時只能改變力的方向,不能省力也不能改變距離,故AB

錯誤;

CD、使用定滑輪時,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則沒有額外功,無論提升多重的物體,拉力做

w

的總功始終與克服物體重力做的有用功相等,根據(jù)n=Uxioo%可知,該裝置的機械

效率為100%,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o

5.【解答】解:A、由圖可知n=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3X4m=12m,人拉繩

子的速度v=|==0.6m/s,故A錯誤;

B、不計繩重和摩擦,由F=t(G+G動)可得,動滑輪的重力G動=nF-G=3X500N-

900N=600N,故B錯誤;

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含聿=舞=*4繇=60%,故C錯誤;

D、當(dāng)滑輪組對貨箱的拉力為零時,貨箱對地面的壓力F'=G=900N,貨箱對地面的壓

強p=[=90嗎4~-=4.5X104Pa,故D正確。

S200X10m2

故選:D。

6?【解答】解:圖甲使用的是動滑輪,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甲=2;圖乙使用的是滑輪組,

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乙=3;

A、已知甲、乙兩圖所用動滑輪質(zhì)量相同,所以重力相同;已知在相等時間內(nèi)繩端A、B

11

移動相同的距圖,甲圖中物體上升高度卜甲=方大于乙圖物體上升高度%由W額

=6動卜知,甲圖中裝置所做額外功更多。故A不正確;

B、因為拉力端移動的距離5=曲,所以拉力端移動的速度等于物體升高速度的n倍,

已知在相等時間內(nèi)繩端A、B移動相同的距離,則由速度公式v=]可知繩端A、B移動

的速度相等,設(shè)其大小為v,

則由丫繩=11丫物可知,鉤碼上升的速度分別為:V甲=4v,V乙=導(dǎo)V,

所以兩鉤碼上升的速度:v甲〉v乙。故B錯誤;

D、提升鉤碼的質(zhì)量相同、重力相同,且滑輪的質(zhì)量相同、重力相同,不計繩重及摩擦,

1

拉力F=元(G+G動),n甲=2,n乙=3,

11

所以繩端的拉力分別為:F甲=2(G+G動),F(xiàn)乙=w(G+G動),則繩端的拉力F甲〉F乙;

而繩端A、B移動相同的距離,由W=Fs可知拉力做的總功W甲總〉W乙總,即甲裝置做

的總功比乙多。故D不正確;

0者

C、忽略繩重和摩擦,機械效率月=薩=GhG

Gh+G,hG+Gf

動動

因為提升鉤碼的質(zhì)量相等、重力相等,動滑輪的質(zhì)量相等、重力相等,所以動滑輪和滑

輪組的機械效率相等。故C正確。

故選:Co

7.【解答]解:A、已知FI=F2,由于不確定物體上升高度的關(guān)系,所以由W=Fs可知,

無法比較Wi、W2的關(guān)系,故A錯誤;

B、斜面上的物體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由

于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二力不平衡,故拉力與摩擦力也

不平衡,fi與F2大小不相等,故B錯誤;

W

C、根據(jù)圖甲可知,提升物體的有效繩子段數(shù)為2,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甲=下爛

Gh_G

F\s=匹,

已知SAB=2h,斜面的機械效率:92==條

因為F1=F2,所以巾=甲,故C正確;

D、若提升高度相同(h)則Fi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i=2h,F2方向移動的距離:SAB=

2h,所以由W=Fs可知Fi、F2做的總功相等;

W

又因為中=1]2,所以由/可知,有用功相等;

由WLN有用+W額可知,額外功也相等,即滑輪組的額外功等于斜面的額外功,故D

錯誤。

故選:Co

8.【解答】解:①由圖可知n=3,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nv物=3X0.2m/s=0.6m/s,故

①正確;

②因為P=9=^=Fv,所以拉力:F==300N,故②錯誤;

LL1/U?UIII]>

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n="=瞿=您=余=疆繇=90%,故③正確;

④因為P=-^,所以拉力做的總功:W總=Pt=180WX10s=1800J,

由?1=薩*100%可得,W:?=TIW總=90%X1800J=1620J,

所以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額外功:W動=\¥總-W有-Wf=1800J-1620J-120J=60J,

物體上升的高度:h=v物t=0.2m/sX10s=2m,

小為An/

所以動滑輪的重力:G動=-^=^=30N,故④錯誤;

故只有①③正確。

故選:Bo

9【解答】解:

A.由圖可知n=3,則使用滑輪組過程中,繩子移動距離是物體的上升高度的三倍(即s

=3h),故A錯誤;

B.用F1的力將物體B勻速提升h,由于物體做勻速運動,所以Fi=G,

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繩端的拉力為:F2=—9之但如果動滑輪很重、摩擦

較大,則F1不一定大于F2,故B錯誤;

C、小華使用滑輪組時,還要克服滑輪重力,摩擦力做功,這些都是無用功,所以小華的

機械效率一定小于小明的,故C正確;

D.F2做的功為總功,所以F2比F1做的功多,但不知將物體提升相同高度的時間關(guān)系,

則根據(jù)P=與知無法確定兩個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故D錯誤。

故選:Co

10?【解答】解:

A、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卡薩=「昌卜=廣,

W總G/+G濟G物3+G動

由圖可知當(dāng)物體的重力為12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80%,

即:80%=1總,解得動滑輪重力:G動=3N,故A錯誤;

1Z/V十Cz一4

中有G物AG物

B、不計繩重和摩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T]=而9=/

川忌小G效+G動

所以當(dāng)G物=6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T]=簫磊xl00%-66.7%,故B錯誤;

11

C、由圖知n=3,G物'=15N時,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屋(G物+G動)(15N+3N)

=6N,故C正確;

D、使用滑輪組時,克服物重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動滑輪重做額外功,所以總功一

"有.G或

定大于有用功,由效率公式可知機械效率一定小于

n=1r1,

“總—G/+G/G物動

即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口隨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終不能超過100%,故D錯誤。

故選:Co

11.【解答】解:

A、根據(jù)圖示可知,阻力大小等于鉤碼總重G,只有當(dāng)杠桿在水平位置時,阻力臂才為

OA,所以該關(guān)系式不一定成立,故A錯誤;

B、有用功:W有用=Gh=1.2NX0.1m=0.12J;

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1N,讀數(shù)為0.5N;

測力計的拉力做的總功:W,a=Fs=0.5NX0.3m=0.15J;

貝I」W額=亞總-W有=0.15J-0.12J=0.03J;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為0.3m,質(zhì)量均勻的杠桿的重心在杠桿的中心,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可知,

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為彈簧測力計上升高度的一半,即h杠桿=0.15m;

不計摩擦,克服杠桿自重做的功是額外功,

由W?8=G杠桿八杠桿可得杠桿自重:

w

G*U=^=°2N,故B正確;

杠桿

C、鉤碼總重不變,保持鉤碼提升高度不變,則有用功不變;鉤碼分別位于A和B時,

杠桿重心上升的高度不同,則額外功不同,總功也不同,根據(jù)川=齊可知杠桿的機械效

率會發(fā)生變化,故C錯誤。

故錯誤;

D、該實驗中,杠桿的機械效率:T]=p^xl00%=^1^x100%=80%,D

故選:B,

12?【解答】解:AB、由圖示可知,杠桿受到的動力豎直向下,阻力為杠桿的自重,方向豎

直向下,作用點都在A點,因此動力臂等于阻力臂,都為OB,則有:FiXOB=GXOB,

故Fi=G,故A正確,B錯誤;

C、若Fi為杠桿的動力,G為杠桿的阻力,則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因此杠桿為等臂杠桿,

故C錯誤;

D、若將豎直拉力移到C點,顯然動力臂變大,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

得,要使棒仍靜止,需減小動力,因此FI>F2,故D錯誤。

故選:Ao

13.【解答】解:設(shè)斜面的高度為h,斜面的長度為s。

因為傾角為30°,所以s=2h;

有用功為:亞有=611,M^=Fs,

石%工口上卡六4詼'斗.”有GhGhG180/V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r)==衣=p2h=2F=2F;

即75%=嚕N

Zr

故F=120N;

額外功為:W^=W總-W:t=Fs-Gh=Fs-G?0.5s=(F-0.5G)s;

又因為額外功為:0額=£5,

故有:fs=(F-0.5G)s,

f=F-0.5G=120N-0.5X180N=30N;

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o

14.【解答】解:(1)混凝土墩的體積為:V=Sh=4m2><2m=8m3;

根據(jù)p=g可知,物體的質(zhì)量為:m=pV=pSh=2.5Xl03kg/m3X8m3=20000kg,故①正

確;

(2)混凝土墩浸沒在水中受到浮力是:Fj¥=p水gV排=L0X103kg/m3><10N/kgX8m3=8

X104N;

混凝土墩的重力:G=mg=2X104kgX10N/kg=2X105N;

如圖,

作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在RtAAOC和RtABOD中,AC/7BD,

所以△AOCS/IBOD,

OA:OB=1:6

所以,OC:OD=1:6,

由圖知,當(dāng)石墩被提起且仍浸沒在水中時,若忽略動滑輪、鋼繩和吊臂的重力及各種摩

擦,

石墩對杠桿B點的拉力為FB=G-F浮=2X105N-8X104N=1.2X105N,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XOC=FBXOD,

起重機立柱CA對吊臂A點豎直向上的作用力:

B5

FA=QC=1.2X1()5NX6=7.2X10N;故②正確;

(3)混凝土浸沒在水中后,它勻速下降過程中所受鋼絲繩的拉力等于重力減去浮力,拉

力為FU=FB=G-F浮=2X1()5N-8X104N=1.2><:105N,故③錯誤。

故選:Co

15?【解答】解:(1)作出A端拉力的力臂,如圖所示: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XLi=GXBO,

即:FXAOsin30°=GXBO,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6NX0.5X(1.2m-0.2m)=GX0.2m,

解得:G=15N;

(2)質(zhì)量為0.3kg的小球的重力:G球=m球g=0.3kgX10N/kg=3N,

當(dāng)繩子拉力為0時,設(shè)球離O點距離為L球,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G球X1球=6乂:60,

即:3NXL球=15NX0.2m,

解得:L球=lm=100cm,

由丫=訶知,球運動的時間:t="=炭黑=4s。

球'

故選:D。

16.【解答]解:A、用F1的力將物體B勻速提升,F(xiàn)i=G;由圖可知,不計繩重與摩擦,

11

拉力F2=t(G+G動)(F1+G動),故A錯誤;

B、F1做功600J,F2做功為1000J,拉力F2做的額外功為1000J-600J=400J,故B錯誤;

C、F1做的功600J為使用滑輪組時做的有用功,F(xiàn)2做的功為1000J是總功,滑輪組的機

械效率口=[午=^^xl00%=60%,故C正確;

D.增大動滑輪的重力,增大了額外功,根據(jù)『方萼=0篙知,有用功不變,

機械效率減小,故D錯誤。

故選:Co

17?【解答】解:ACD、甲圖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為1,則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h,

W

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Gh,拉力做的總功Ws=Fs=FXnh=nFh,機械效率『玉祥=

&

等=普=£=普=儒x100%=80%;

FsF-nhnFF巾ION

乙圖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為2,則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2h,

乙圖中的機械效率為:限==鴇=懸=余=愛=^^xl00%=40%;

總乙

丙圖中斜面的機械效率為:廣=%=起=黑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