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嫁接管理辦法_第1頁
桂花嫁接管理辦法_第2頁
桂花嫁接管理辦法_第3頁
桂花嫁接管理辦法_第4頁
桂花嫁接管理辦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桂花嫁接管理辦法一、總則(一)目的為規(guī)范桂花嫁接操作流程,提高桂花嫁接成活率,保證桂花苗木質量,促進桂花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特制定本管理辦法。(二)適用范圍本辦法適用于本公司/組織內所有涉及桂花嫁接的生產、科研及相關管理活動。(三)基本原則1.遵循科學原則,依據桂花生長特性和嫁接技術要求,確保嫁接操作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2.堅持質量第一原則,從接穗選擇、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把控,保證嫁接桂花的品質。3.注重安全原則,在嫁接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操作規(guī)程,保障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生產環(huán)境安全。二、嫁接前準備(一)場地與設施1.嫁接場地應選擇地勢平坦、通風良好、光照適宜且水源方便的地方。場地需保持清潔衛(wèi)生,定期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病蟲害滋生。2.配備必要的嫁接工具,如嫁接刀、剪刀、鑷子、嫁接夾等,并確保工具鋒利、干凈,定期進行維護和消毒。3.搭建合適的遮陽設施,如遮陽網等,以便在嫁接后為嫁接苗提供適宜的光照條件,避免陽光直射對嫁接苗造成傷害。(二)接穗采集與處理1.接穗應從品種優(yōu)良、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上采集。選擇樹冠外圍中上部發(fā)育充實、芽體飽滿的一年生枝條作為接穗。2.采集時間一般在春季桂花萌芽前或秋季桂花停止生長后。春季采集的接穗需立即進行處理,秋季采集的接穗應妥善保存,可采用濕沙貯藏等方法,保持接穗的新鮮度和活力。3.接穗采集后,應及時去除葉片,保留葉柄,并將接穗剪成具有23個飽滿芽的小段。每段長度約為510厘米,剪口要平滑,避免損傷芽體。4.將剪好的接穗進行分級,按品種、粗細等分別捆扎,并做好標記。然后將接穗浸泡在清水中或用濕布包裹,置于陰涼處備用。(三)砧木選擇與處理1.砧木應選擇與桂花親和力強、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的品種。常用的砧木有女貞、流蘇等。2.根據嫁接方法和砧木大小,對砧木進行適當處理。如采用切接時,需在砧木離地面510厘米處剪斷,削平剪口,然后在砧木一側垂直向下切一刀,深度約為23厘米。三、嫁接操作(一)嫁接方法選擇1.根據桂花品種特性、砧木類型以及嫁接季節(jié)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嫁接方法。常見的桂花嫁接方法有切接、劈接、芽接等。2.切接適用于較細的砧木,一般在春季進行。操作時,將接穗下端一側削成23厘米長的斜面,另一側削成小斜面,然后將砧木切口撬開,插入接穗,使形成層對齊,用嫁接夾或塑料薄膜帶綁扎牢固。3.劈接適用于較粗的砧木,同樣在春季進行。先將砧木在適當位置截斷,從斷面中心垂直向下劈開,深度約為34厘米。接穗下端兩側各削成23厘米長的楔形,插入砧木劈口,使形成層對齊,然后用塑料薄膜帶綁扎。4.芽接一般在夏末秋初進行,常用的芽接方法有T形芽接等。在砧木上切一個T形切口,將接穗上的芽片切成盾形,插入T形切口內,使芽片與砧木形成層緊密結合,然后用塑料薄膜帶綁扎,僅露出芽眼。(二)嫁接操作要點1.操作人員應熟練掌握嫁接技術,嚴格按照嫁接方法的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嫁接過程中動作要迅速、準確,盡量縮短接穗和砧木的暴露時間,防止水分蒸發(fā)和氧化。2.確保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對齊,這是嫁接成活的關鍵。形成層對齊后,有利于接穗和砧木之間的養(yǎng)分和水分交換,促進愈合。3.綁扎要牢固,避免接穗和砧木松動,影響愈合。但綁扎力度要適中,不能過緊,以免損傷接穗和砧木組織。四、嫁接后管理(一)保濕1.嫁接后應立即對嫁接部位進行保濕處理,可采用套塑料袋、涂保濕劑等方法。套塑料袋時,要將塑料袋扎緊,防止水分散失,但要注意在塑料袋上扎一些小孔,以保證空氣流通,避免濕度過大導致發(fā)霉。2.定期檢查塑料袋內的濕度情況,如發(fā)現袋內有水珠凝結過多,可適當打開塑料袋通風換氣,然后再重新扎好。(二)遮蔭1.嫁接后的苗木需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遮蔭度一般控制在50%70%為宜,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遮陽網的密度。2.在遮蔭期間,要注意觀察苗木的生長情況,如發(fā)現葉片發(fā)黃、生長不良等現象,可能是遮蔭過度或其他原因引起,應及時調整管理措施。(三)除萌1.砧木上容易萌發(fā)大量萌蘗,這些萌蘗會消耗養(yǎng)分,影響嫁接苗的生長。因此,要及時除去砧木上的萌蘗,一般每隔710天進行一次。2.除萌時要注意不要損傷嫁接苗和砧木的其他組織,盡量用手掰除萌蘗,如萌蘗較大,可用剪刀在貼近砧木處剪斷。(四)施肥與澆水1.嫁接苗在愈合期內對養(yǎng)分的需求較少,一般在嫁接后12個月內可不施肥。待嫁接苗開始抽梢生長后,可逐漸增加施肥量。2.施肥應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可選用腐熟的有機肥或復合肥,在樹冠滴水線附近開淺溝施入,然后覆土。3.澆水要適量,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澆水頻率可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濕度進行調整,一般晴天每天澆一次水,陰天23天澆一次水。(五)病蟲害防治1.加強對嫁接苗的病蟲害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并處理病蟲害問題。常見的桂花病蟲害有炭疽病、葉斑病、紅蜘蛛、蚜蟲等。2.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如炭疽病、葉斑病等病害,可通過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控制濕度等方法預防,發(fā)病時可噴施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進行防治;紅蜘蛛、蚜蟲等蟲害,可選用吡蟲啉、噠螨靈等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3.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農藥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注意安全間隔期,避免農藥殘留對苗木造成傷害。五、苗木出圃(一)出圃標準1.嫁接苗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苗高一般達到50厘米以上,地徑0.5厘米以上。2.苗木的分枝數量、冠幅等應符合相應的品種規(guī)格要求。3.苗木的嫁接口愈合良好,無明顯的愈合不良或斷裂現象。(二)出圃前準備1.提前對苗木進行調查,統(tǒng)計苗木數量、規(guī)格等信息,制定出圃計劃。2.對出圃苗木進行修剪,去除病枝、弱枝、徒長枝等,保留一定數量的健壯枝條,以保持苗木的樹形美觀。3.準備好出圃所需的工具和包裝材料,如草繩、標簽等。(三)起苗與包裝1.起苗時要盡量保持根系完整,避免損傷根系??刹捎脦燎蚱鹈绲姆椒?,土球大小根據苗木規(guī)格確定,一般為苗木地徑的810倍。2.起苗后,將苗木根系用濕土或泥漿包裹,然后用草繩綁扎牢固,防止土球松散。3.在苗木上掛好標簽,注明品種、規(guī)格、產地、數量等信息。(四)運輸與定植1.苗木運輸過程中要做好保護措施,避免苗木受到損傷。可采用專用的苗木運輸車輛,在車廂內鋪墊稻草、麻袋等柔軟材料,將苗木分層擺放,并用繩索固定。2.苗木運到目的地后,應及時進行定植。定植時要注意苗木的栽植深度,一般以苗木根頸與地面平齊為宜。定植后要澆足定根水,確保苗木成活。六、質量檢驗與監(jiān)督(一)質量檢驗標準1.接穗質量標準:接穗應品種純正、芽體飽滿、無病蟲害,長度、粗度符合要求。2.砧木質量標準:砧木應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與接穗親和力強。3.嫁接苗質量標準:嫁接苗愈合良好,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苗高、地徑、分枝數量、冠幅等符合出圃標準。(二)檢驗流程1.接穗檢驗:在接穗采集后,對每批接穗進行抽樣檢驗,檢查接穗的品種、芽體、病蟲害等情況。2.嫁接過程檢驗:在嫁接過程中,安排專人對嫁接操作進行監(jiān)督檢查,確保嫁接方法正確、操作規(guī)范。3.嫁接苗檢驗:嫁接苗在生長期間,定期進行質量檢驗,檢查苗木的生長情況、病蟲害防治情況等。在苗木出圃前,進行全面的質量檢驗,符合標準的苗木方可出圃。(三)監(jiān)督管理1.成立質量監(jiān)督小組,負責對桂花嫁接生產全過程進行監(jiān)督管理。2.質量監(jiān)督小組定期對生產場地、嫁接操作、苗木質量等進行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跟蹤整改情況。3.對違反本管理辦法的行為,視情節(jié)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確保桂花嫁接生產質量。七、培訓與技術交流(一)培訓計劃1.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根據公司/組織內員工的技術水平和實際需求,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2.培訓內容包括桂花嫁接的基礎知識、操作技能、病蟲害防治、質量檢驗等方面。3.培訓方式可采用內部培訓、外部專家講座、現場實操培訓等多種形式,以提高培訓效果。(二)技術交流1.鼓勵員工積極參加行業(yè)內的技術交流活動,了解最新的桂花嫁接技術和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