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7.060
CCSB60/79
13
河北省地方標準
DB13/T5952—2024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與評估規(guī)范
2024-06-24發(fā)布2024-07-24實施
河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13/T5952—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工作程序..........................................................................2
5分布調查..........................................................................2
遙感解譯......................................................................2
無人機航攝....................................................................3
側掃聲吶測量..................................................................3
現(xiàn)場補充調查..................................................................3
6碳匯調查..........................................................................3
樣方調查......................................................................3
碳匯參數(shù)調查..................................................................5
7碳儲量計算........................................................................5
生物碳密度....................................................................5
沉積物碳密度..................................................................6
總碳儲量......................................................................6
8碳匯能力評估......................................................................6
損益法........................................................................6
庫差別法......................................................................6
9海草床生態(tài)狀況評估................................................................7
海草床面積變化................................................................7
海草蓋度變化..................................................................7
海草床植株密度變化............................................................7
海草床生態(tài)狀況評估............................................................7
10質量控制.........................................................................8
基本要求.....................................................................8
數(shù)據(jù)管理.....................................................................8
成果歸檔.....................................................................8
附錄A(規(guī)范性)海草床碳匯調查與評估通用記錄格式...................................9
I
DB13/T595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河北省遙感中心)、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
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濱海農(nóng)業(y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有才、馬旺、胡琦、張蒨、張沛東、董岳、李林強、李文濤、楊黎靜、劉
暢、郭文靜、張雄帥、趙上。
II
DB13/T5952—2024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與評估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與評估的工作程序、分布調查、碳匯調查、碳儲量計算、
碳匯能力評估、生態(tài)狀況評估、質量控制等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與評估。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
適用于本文件。
GB/T12763.8-2007海洋調查規(guī)范第8部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
GB17378.2-2007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第2部分: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
GB17378.3-2007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第3部分:樣品采集、貯存與運輸
GB17378.5-2007海洋監(jiān)測規(guī)范第5部分:沉積物分析
GB/T30740海洋沉積物中總有機碳的測定非色散紅外吸收法
GB41339.4-2023海洋生態(tài)修復技術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態(tài)修復
HY/T058海洋調查觀測監(jiān)測檔案業(yè)務規(guī)范
HY/T0349-2022海洋碳匯核算方法
JT/T1362側掃聲吶測量技術要求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海草seagrass
可完全生活在海水或河口水域咸水中的單子葉被子植物。
[來源:GB41339.4-2023,3.1]
海草床seagrassbed
具有一定面積的海草群落。
注:一般認為,海草群落的面積超過100m2時被稱為海草床。
[來源:GB41339.4-2023,3.2]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seagrassecosystem
以海草為主體的生物群落及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構成的自然系統(tǒng)。
碳匯carbonsink
吸收并儲存大氣中溫室氣體或溫室氣體前體的過程、活動和機制,本標準特指溫室氣體清除量。
碳庫carbonpool
具有累積或釋放碳能力的庫或系統(tǒng)。
碳儲量carbonstock
在一定面積植物體和一定深度沉積物的特定空間內,碳庫內所包含有機碳的絕對數(shù)量。
碳密度carbondensity
1
DB13/T5952—2024
單位面積的植物體和沉積物中有機碳儲量。
碳埋藏速率carbonburialrate
沉積物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內埋藏的有機碳質量。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
地表以上以植物干重表示單位面積的所有活體植物的重量。
注:包括海草地上葉片、葉鞘、莖、花和果實等。
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biomass
地表以下以植物干重表示單位面積的所有活體植物的重量。
注:包括海草地下根狀莖和根等。
附生生物量epiphytebiomass
著生在海草地上部分上的藻類及其他生物的重量。
凋落物litter
海草脫落或死亡的葉片、葉鞘、根莖、根、花和果實等。
損益法gain-lossmethod
基于適用于本國的人類活動碳計量參數(shù),估測各碳庫的增加和損失情況,在此基礎上評估區(qū)域
碳庫變化情況的方法。
庫差別法stock-differencemethod
基于兩個不同時間段測定的碳儲量的差異,在此基礎上評估各碳庫碳變化情況的方法。
4工作程序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與評估工作程序分為前期準備、分布調查、碳匯調查、碳儲量計算、
碳匯能力評估、生態(tài)狀況評估和報告編制7個階段,具體如下:
a)前期準備:包括資料收集、方案編制、儀器準備等;
b)分布調查:通過遙感解譯、無人機航攝、側掃聲吶測量等方式,結合現(xiàn)場補充調查,查明
海草床不同區(qū)域的海草種類、分布面積、蓋度等;
c)碳匯調查:包括樣方調查及碳匯調查,樣方調查包括調查分區(qū)、站位布設、樣方采集、調
查記錄、樣品處理與分析等工作,碳匯調查包括植物年凈初級生產(chǎn)力、沉積物沉積速率等
工作;
d)碳儲量計算:包括生物碳密度、沉積物碳密度、總碳儲量等指標計算;
e)碳匯能力評估:運用損益法、庫差別法等方法評估;
f)生態(tài)狀況評估:包括計算海草面積、蓋度、植株密度及海草床生態(tài)狀況等進行評估;
g)報告及圖件編制:根據(jù)碳匯調查和評估內容,編制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與評估報告,
編制海草床碳匯調查系列圖件。
5分布調查
遙感解譯
海草床遙感解譯與分析,應滿足如下要求:
a)遙感影像宜選擇分辨率優(yōu)于2m、低潮過境且無云霧遮擋的光學影像,選擇最佳波段組合信
息進行彩色合成;
b)應建立遙感圖像解譯標志,利用RS及GIS軟件提取海草床分布信息。結合潮汐表、水深地
形、踏勘數(shù)據(jù)等輔助資料,對海草床分布信息進行補充和修正;
2
DB13/T5952—2024
c)繪制研究區(qū)海草空間分布圖,區(qū)分不同地段海草床密度等級;
d)基于已有調查監(jiān)測成果及歷史影像數(shù)據(jù),制作海草床分布范圍和邊界變化的多期遙感解譯
專題圖,分析海草空間動態(tài)變化趨勢。
無人機航攝
海草床無人機航攝,應滿足如下要求:
a)適用于低潮時可露出水面或海水清澈的海草床;
b)宜在海況不大于3級、大潮期低潮段進行航攝;
c)利用已有海草分布范圍資料,結合低潮時間確定航測區(qū)域;
d)依據(jù)海草分布的清晰度合理選擇飛行高度;
e)對獲得的原始圖片進行拼接處理后,利用GIS軟件提取海草床分布及蓋度信息。
側掃聲吶測量
海草床側掃聲吶測量,應滿足如下要求:
a)針對水深>2m的區(qū)域,可利用聲吶測量技術探測海草床的分布;
b)通過側掃聲吶測量掌握海草冠層高度、蓋度等信息;
c)依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編制海草床分布范圍圖、海草覆蓋度分布圖及水深分布圖等;
d)測量工作技術要求參照JT/T1362執(zhí)行。
現(xiàn)場補充調查
海草床現(xiàn)場補充調查,應滿足如下要求:
a)基于遙感解譯、無人機航攝、側掃聲吶測量等數(shù)據(jù),采用船舶走航或潛水方式進行補充調
查,驗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b)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記錄海草床邊界拐點(邊界以海草覆蓋度>5%為劃分標準)的經(jīng)緯度坐標;
c)使用潛水相機或水下攝像機拍攝草床底圖像,以獲取更全面的信息;
d)填寫海草床分布調查記錄表,見附錄A表A.1。
6碳匯調查
樣方調查
6.1.1調查分區(qū)與站位布設
6.1.1.1調查分區(qū)劃定
依據(jù)海草床分布調查結果劃定調查分區(qū)。將存在異質性的調查區(qū)域劃分為若干小區(qū),同一小區(qū)
內視為均質區(qū)。分區(qū)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a)海草種類及群落特征;
b)海草密度及生態(tài)健康狀態(tài);
c)海草分布的連續(xù)性;
d)是否進行過種植、移植等生態(tài)修復;
e)底質類型;
f)水深地形及水動力條件;
g)現(xiàn)有及潛在的海域使用方式;
h)其他可能影響海草床固碳能力的因素。
6.1.1.2站位布設
調查站位應覆蓋所有調查分區(qū),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該分區(qū)生態(tài)特征。
樣方調查根據(jù)分區(qū)劃定結果,在每個調查分區(qū)內隨機選擇站位或采用柵格取樣法取樣;當環(huán)境
要素沿某一方向發(fā)生規(guī)律性變化時,可采用樣線取樣法。調查站位數(shù)應滿足表1要求。
3
DB13/T5952—2024
表1海草床碳匯調查站位布設要求
調查分區(qū)面積(hm2)站位(個)
面積≤20≥3
20<面積≤100≥6
100<面積≤500≥9
面積>500≥12
6.1.2樣方采集與調查記錄要求
6.1.2.1樣方要求
各調查站位進行樣方采集,應滿足如下要求:
a)根據(jù)海草植物種類、植株密度確定樣方大小,一般選取0.25m2(50cm×50cm);
b)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附生生物量樣方應一致;
c)地下生物量采樣宜使用直徑10cm~25cm根系采樣器;
d)沉積物柱狀樣直徑宜在50mm~75mm之間;
e)應盡量減小對海草床的干擾和破壞;
f)每一站位應設置不少于3組平行樣方;
g)建立若干固定樣方,用于長期監(jiān)測。
6.1.2.2植物樣品采集要求
植物樣品的采集,應滿足如下要求:
a)根據(jù)所采集的海草物種根系長度確定采樣深度,使用根系采樣器采集固定深度以上的沉積
物及植株,盡量確保海草植株完整;
b)根據(jù)分生組織將海草植株分離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將地下部分樣品置入篩網(wǎng)沖洗,去
除沉積物;
c)記錄海草的生物學特征:海草種類、株高、蓋度、莖枝密度、葉片數(shù)、葉面積、最長根長、
平均節(jié)間長、平均節(jié)間直徑等。
6.1.2.3沉積物樣品采集要求
沉積物樣品的采集,應滿足如下要求:
a)在與海草植物樣品對應的生境內進行柱狀樣采樣,沉積物樣品采集應與海草植物樣品采集
同期進行;
b)各站位采集沉積物柱狀樣1件,采樣深度為100cm,對于沉積物厚度小于100cm的,按照
實際深度采樣;
c)常用采樣設備包括:活塞式土鉆、鏟斗式土鉆、振動式土鉆、泥炭采樣器或螺旋形土鉆等,
對于較硬的砂石底質,宜使用動力柱狀采樣器;
d)0cm~50cm深度的沉積物,以10cm為間距分層;50cm~100cm深度的沉積物分為1層,
共計6個層次。用環(huán)刀分層取樣,分別密封帶回實驗室測定沉積物容重、粒度、有機碳等
參數(shù);
e)沉積物柱狀樣壓縮明顯時,應就近取另一個樣,重復操作至壓縮量小于柱樣總長度的5%;
若確實無法保證此壓縮量,應使用壓縮校正系數(shù)(采集樣品長度除以穿透的沉積物深度)
來校正土柱的人為壓縮。
6.1.2.4樣方調查記錄要求
在每個調查站位均應記錄相關信息,填寫采樣記錄表,見附錄A表A.2,相關要求如下:
a)記錄采集地點、采樣日期、站位編號、植被類型和優(yōu)勢種等,使用衛(wèi)星定位儀記錄經(jīng)緯度,
坐標系采用CGCS2000;
b)記錄海草植物、附生生物、凋落物的樣品號、物種名稱、樣方面積、株數(shù)等;
4
DB13/T5952—2024
c)記錄沉積物柱狀樣的樣品號、采樣管材質、采樣管長度、內徑、采樣管頂部距外側沉積物
表面距離、距采樣管內側沉積物表面距離、壓實率等;
d)使用照相機采集植株、葉片、生境照片等。
6.1.3處理與分析
6.1.3.1樣品貯存與運輸
植物樣品和沉積物樣品貯存與運輸分別按照GB17378.3-2007中5.6和6.8條要求及本文件確定
的方法執(zhí)行,具體如下:
a)運輸中,樣品應在4℃左右避光保存;
b)運回實驗室后,樣品應及時處理或在-20℃條件下保存;
c)生物瀝干水分;
d)植物樣品填寫海草床生物樣品處理分析記錄表,見附錄A表A.3。
6.1.3.2樣品分析
樣品的分析,應滿足如下要求:
a)測試項目:沉積物粒度、容重、有機碳含量等;
b)沉積物粒度測試分析應按GB/T12763.8-2007中6.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c)海草植株、凋落物、附生生物以及沉積物樣品有機碳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重鉻酸鉀氧化-還
原容量法、熱導法、元素分析儀法和非色散紅外吸收法。重鉻酸鉀氧化-還原容量法、熱導
法參照GB17378.5-2007中18.1條和18.2條規(guī)定執(zhí)行,元素分析儀法參照GB/T12763.8-
2007中6.7.8規(guī)定執(zhí)行,非色散紅外吸收法參照GB/T30740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沉積物按
照GB/T30740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碳匯參數(shù)調查
6.2.1植物初級生產(chǎn)力
植物初級生產(chǎn)力調查應符合以下要求:
a)植物初級生產(chǎn)力的確定方法宜采用標記法;
b)在各調查分區(qū)內于春、夏、秋、冬季分別隨機選取10~15株海草,標記海草葉片和根狀莖,
經(jīng)過1個月后采回,測量整株海草組織新生生物量;
c)根據(jù)間隔時間計算海草植物凈初級生產(chǎn)力,春、夏、秋、冬四季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即為草床的
年均植物初級生產(chǎn)力。
6.2.2沉積物沉積速率
沉積物沉積速率調查應符合以下要求:
a)海草床沉積物沉積速率測定宜采用210Pb放射性同位素測年法,結合137Cs放射性同位素
測年法進行驗證;
b)在各調查分區(qū)內布設1處及以上沉積物沉積速率調查站位,調查與樣方調查同步開展;
c)采集沉積物柱狀樣1件,采樣深度50cm,按2cm厚度間隔分樣;
d)如果柱狀樣表層觀測到明顯的擾動層,從相對穩(wěn)定的沉積物層開始計算。表格樣式參見附
錄A表A.4。
7碳儲量計算
生物碳密度
海草植株、凋落物或附生生物碳密度按照公式(1)計算:
?2
??=??×(???????)×10………………(1)
式中:
??——海草植株(???)、凋落物(???)或附生生物碳密度(???),單位為兆克碳每公頃(Mg
C/hm2);
5
DB13/T5952—2024
??——海草植株、凋落物或附生生物有機碳質量分數(shù),單位為百分比(%);
???——海草植株、凋落物或附生生物樣方干重,單位為克(g);
2
???——植物樣方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
沉積物碳密度
調查站位沉積物碳密度按照公式(2)計算:
??=∑??×?×?×10?2………………(2)
??=1????
式中:
2
???——100cm或實際調查深度的柱狀樣沉積物碳密度,單位為兆克碳每公頃(MgC/hm);
?——實際調查深度的柱狀樣層數(shù);
ω——第?層沉積物有機碳質量分數(shù),單位為百分比(%);
Cj
3
??——第?層沉積物容重,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
??——第?層沉積物厚度,單位為厘米(cm)。
總碳儲量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總碳儲量按照公式(3)計算:
?
??=∑?=1(???,?+???,?+???,?+???,?)×??………………(3)
式中: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總碳儲量,單位為兆克碳(MgC);
2
???,?——第?個海草小區(qū)植株碳密度,單位為兆克碳每公頃(MgC/hm);
2
???,?——第?個海草小區(qū)凋落物碳密度,單位為兆克碳每公頃(MgC/hm);
2
???,?——第?個海草小區(qū)附生生物碳密度,單位為兆克碳每公頃(MgC/hm);
2
???,?——第?個海草小區(qū)沉積物碳密度,單位為兆克碳每公頃(MgC/hm);
2
??——第?個海草分區(qū)的面積(hm);
?——調查范圍內調查小區(qū)數(shù)量。
8碳匯能力評估
損益法
依據(jù)碳匯調查取得的海草植物初級生產(chǎn)力、沉積物容重、沉積速率、有機碳含量等參數(shù),參照
HY/T0349-2022中4.4.2和4.4.3規(guī)定的公式進行海草床植物碳匯能力和海草床沉積物碳匯能力計
算及評估。
庫差別法
此方法適用于轉為海草床的區(qū)域進行碳匯能力評估,應對“自然恢復的海草床區(qū)域”和“人工
修復的海草床區(qū)域”分別計算,計算內容分別為生物量碳庫變化、凋落物碳庫變化、沉積物碳庫變
化等。
8.2.1生物量碳庫變化
區(qū)域生物量年碳匯量核算方法應按公式(4)計算:
??=(?????)×??(???)……(4)
??,?2?,?1?21
式中:
???——計量分區(qū)的生物量CO2年凈碳匯量,單位為兆克每年(Mg/a);
??——區(qū)域海草床海草植株、凋落物及附生生物碳密度在基線年生物量碳密度的和,單位為
?,?1
兆克每公頃(Mg/hm2);
??——區(qū)域海草床海草植株、凋落物及附生生物碳密度在調查年生物量碳密度的和,單位為
?,?2
兆克每公頃(Mg/hm2);
2
??——各海草床植被類型面積,單位為公頃(hm)。
6
DB13/T5952—2024
8.2.2沉積物碳庫變化
區(qū)域沉積物年碳匯量按HY/T0349-2022中4.4.2規(guī)定的公式進行計算。
9海草床生態(tài)狀況評估
海草床面積變化
海草床面積的變化按式(5)計算:
?1=(???0)/?0×100%…………(5)
式中:
?1——海草床的面積變化率,單位為百分比(%);
?——實測總面積,單位為公頃(hm2);
2
?0——參照系面積,單位為公頃(hm)。
海草蓋度變化
海草床蓋度按式(6)計算:
?=?′/?………(6)
式中:
?——海草床蓋度,單位為百分比(%);
?′——海草投影面積,單位為(m2);
?——樣方面積(m2)。
海草蓋度的變化率按式(7)計算:
?2=(????0)/?0×100%…………(7)
式中:
?2——海草蓋度的變化率,單位為百分比(%);
??——海草樣方蓋度調查平均值;
?0——參照系數(shù)據(jù)。
海草床植株密度變化
海草植株密度按式(8)計算:
?=?/?………(8)
式中:
?——海草植株密度(株/m2);
?——海草植株數(shù)量(株);
?——樣方面積(m2)。
海草植株密度的變化按式(9)計算:
?3=(????0)?0×100%………………(9)
式中:
?3——海草植株密度的變化率,單位為百分比(%);
??——海草樣方植株密度調查平均值;
?0——參照系數(shù)據(jù)。
海草床生態(tài)狀況評估
海草床生態(tài)狀況評估按式(10)進行評估指數(shù)計算:
?
??=∑1??/?……(10)
式中:
??——海草床評估指數(shù);
??——第i個海草床評估指標賦值(見表2);
?——海草床評估指標總數(shù)。
7
DB13/T5952—2024
當74≤??≤100時,海草床為穩(wěn)定;當60≤??<74時,海草床為受損;當20≤??<60時,海草床為嚴重
受損。
表2生態(tài)狀況評估指標與賦值
序號指標穩(wěn)定受損嚴重受損
1海草床面積變化≥-10%≥-30%~<-10%<-30%
2蓋度變化≥-10%≥-30%~<-10%<-30%
3植株密度變化≥-10%≥-30%~<-10%<-30%
賦值1006020
10質量控制
基本要求
質量控制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收集的已有文獻資料應就其合法性、單位制、時效性、可靠性及適用區(qū)域等給出明確的質
量要求,并進行具體質量分析評估;
b)側掃聲吶質量監(jiān)控應按JT/T1362中7.6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c)遙感影像定位中誤差應優(yōu)于10m,區(qū)域云覆蓋率不大于10%,影像重疊度不小于5%,選用
層次豐富、圖像清晰的遙感影像;
d)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質量控制按GB17378.2-2007中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數(shù)據(jù)管理
海草床分布調查記錄表、采樣記錄表、海草床生物樣品處理分析記錄表、沉積物碳密度及碳埋
藏速率分析記錄表等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經(jīng)審核無誤后,記錄人員、分析人員對其出具的數(shù)據(jù)負責并簽字,
審核人員對其檢校結果負責并簽字。
成果歸檔
海草床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匯調查和評估工作驗收后須及時進行歸檔,歸檔內容包括與工作相關的所有
文件、方案、調查和分析記錄、報告、圖件及數(shù)據(jù)等。歸檔要求按HY/T058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
8
DB13/T5952—2024
A
A
附錄A
(規(guī)范性)
海草床碳匯調查與評估通用記錄格式
表A.1~表A.4給出了海草床碳匯調查與評估通用記錄格式。
表A.1海草床分布調查記錄表
地點站位編號
經(jīng)度E緯度N
數(shù)據(jù)類型分辨率
日期年月日時間
潮汐類型最低潮時間
物種透明度
環(huán)境描述
序號拐點坐標水深/m特征描述
記錄人:審核人:
9
DB13/T5952—2024
表A.2采樣記錄表
1、基本信息
采樣日
采樣地點年月日
期
經(jīng)度E緯度N
植被類
站位編號優(yōu)勢種
型
其他物種水深/m鹽度
2、柱狀沉積物采樣
采樣柱材質長度/cm內徑/mm
外側深度/cm內側深度/cm壓實率/%
描述照片名
3、植被采樣
物種名稱樣方面積/m2
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附生生物
平行樣編號a
凋落物株數(shù)葉片數(shù)
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附生生物
平行樣編號b
凋落物株數(shù)葉片數(shù)
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附生生物
平行樣編號c
凋落物株數(shù)葉片數(shù)
備注
記錄人:審核人:
10
DB13/T5952—2024
表A.3海草床生物樣品處理分析記錄表
采樣地點分析時間
站位編號平行樣數(shù)量
物種密度株/m2
計算后
樣品瓶酸化酸化有機碳的生物
序樣品干重樣品瓶包樣重
樣品類型重前重后重含量量碳密
號編號g編號mg
ggg%度
Mg/hm2
平行樣a
1地上生物量
2地下生物量
3凋落物
平行樣b
4地上生物量
5地下生物量
6凋落物
平行樣c
7地上生物量
8地下生物量
9凋落物
注:可根據(jù)平行樣數(shù)量增加行。
分析人:審核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天氣預報虛擬制作演播系統(tǒng)項目發(fā)展計劃
- 2025年汽車輪胎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項目建議書
- 2025年甘肅省定西市臨洮二中樓宇管理人員招聘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詳解一套
- 2025年機械設備租賃服務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招聘就業(yè)困難人員公益性崗位26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含答案詳解)
- 2025湖北孝感市云夢縣楚云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完整版)
- 2025年濰坊諸城市恒益燃氣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詳解1套
- 2025江蘇南京市江寧醫(yī)院博士后招聘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各地真題)
- 2025年上半年江蘇徐州市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網(wǎng)校專用)
- 2025廣東佛山南海農(nóng)商銀行金融科技總監(jiān)社會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歷年真題)
- 2025年吉安縣公安局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留置看護男勤務輔警29人筆試備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7歷第一次月考】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歷史試卷
- 黑素細胞基因編輯-洞察及研究
- 男襯衫領的縫制工藝
- 職稱若干問題回答
- 英國文化入門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天津科技大學
- 獵人海力布課本劇劇本
- GB/T 17748-2016建筑幕墻用鋁塑復合板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及配套規(guī)章解讀
- 水泥基自流平超平地面施工工藝課件
- 核輻射測量原理-課件6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