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第3課時教學課件_第1頁
《古代詩歌五首》第3課時教學課件_第2頁
《古代詩歌五首》第3課時教學課件_第3頁
《古代詩歌五首》第3課時教學課件_第4頁
《古代詩歌五首》第3課時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五首第3課時登飛來峰預習檢測根據拼音寫出恰當的詞語。?。╢ú)云緣(yuán)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又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宋神宗時任宰相,主張創(chuàng)新法制,改革舊政,史稱“王安石變法”。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歌遒勁清新。今存《王文公文集》《臨川先生文集》。寫作背景此詩為北宋詩人王安石30歲時所作。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任滿回臨川(今江西撫州)故里時,途經越州(今浙江紹興),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他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詩歌朗讀,整體感知1.自由朗讀詩歌,并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節(jié)奏、重音。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2.結合注釋解讀詩意。高高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千尋高塔,聽人說地面晨雞初鳴時,在塔上便可看到紅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擔心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因為我身在塔的最高層。3.在這首詩中,“浮云”有什么隱含的深意呢?在古代詩歌中,“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聯系到詩人后來向宋仁宗上萬言書,以及實行變法,與保守派的堅決斗爭等,可以看出詩中“浮云”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體現了王安石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4.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觀察事物,解決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否則會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羈絆。同樣,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yǎng)方面也是這樣,只有在各個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深入探究

1.前兩句寫景,突出了飛來峰的什么特點?山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前兩句突出了飛來峰高聳云天的氣勢。2.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塔的高峻,“見日升”從側面寫出古塔高聳,直入云霄。這兩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為下文直抒胸臆蓄勢。3.如何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詩句中的“浮云”意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障礙、挫折等;而“望眼”則指對理想的追求。這句詩表達了詩人遠大的抱負和寬廣的胸襟。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兩句給我們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寓示我們,在人生之路上,我們要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才能看得更遠、走得更遠。5.后兩句抒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