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課件 第四章 建模應用_第1頁
《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課件 第四章 建模應用_第2頁
《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課件 第四章 建模應用_第3頁
《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課件 第四章 建模應用_第4頁
《數字孿生技術及應用》課件 第四章 建模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igitalTwinFactory第四章建模應用第一節(jié)建模頁面功能簡介DesignedByJ&C建模頁面菜單欄DigitalTwinFactory軟件建模功能,可以勝任簡單模型建模。在設計前期不考慮模型具體結構時,可以創(chuàng)建外形簡單的立方體代替具體設備,可提高設計開發(fā)效率。此外,可以導入其他三維建模軟件繪制的幾何模型,再完成二次復雜建模定義,DTF軟件支持多數主流幾何建模軟件的文件格式。在導入時,可選擇模型輕量化處理,減小模型的數字量和占用的內存空間。建模頁面菜單欄如上圖所示,其中,剪切板、操作、網格捕捉、工具、連接、導入、原點、窗口、Render等功能欄與開始頁面相同,不再贅述。兩種移動模式結構“結構”功能欄中“創(chuàng)建鏈接”,可以在當前選中的模型中創(chuàng)建一個新“鏈接”,常用于確定自定義建模坐標框的位置;“顯示”描述設備模型的鏈接關系,上圖顯示機器人關節(jié)處的鏈接關系。特征左上圖顯示“特征”選項的下拉欄,包含了“原始幾何元”、“其他”、“移動”、“克隆”、“生成”五種元素。在DTF軟件中,模型都由上述元素構成。“其他”和“移動”用于模型特征輔助設定,以及位置標注等,后面內容介紹常見用法;“克隆”和“生成”針對當前選中特征的操作。綜上,“特征”功能欄中包含針對模型特征的主要操作,本軟件建模的核心功能之一,在建模時經常用到,必須掌握。工具上圖為“工具”選項下拉欄,包含了“特征工具”、“提取”、“簡化”、“物料”四種操作元素,同樣屬于針對模型特征的操作。在自定義建模中,導入DTF軟件模型,都需要進一步處理。例如,拆分、合并等,還可通過“物料”操作改變模型外觀,期望模型逼真、美觀,具體操作后續(xù)介紹。行為左圖為“行為”選項下拉欄,包含“接口”、“信號”、“MaterialFlow”、“機器人學”、“運動學”、“傳感器”、“物理學”、“ProcessModel”、“雜項”等九類行為元素。在自定義建模時,添加模型“行為”,定義與實際設備運行狀況一致的虛擬設備,后續(xù)結合實例介紹。屬性左圖為“屬性”選項下拉欄,包含“基坐標”、“物體”兩類屬性元素。添加模型“屬性”,結合“行為”定義操作,可實現設備復雜建模,后續(xù)結合實例介紹。向導左圖為“向導”選項下拉欄,包含8種向導類操作元素,這些操作均與DTF軟件API開放接口有關,可運用Python語言編寫程序,開發(fā)定制功能模塊。在自定義建模過程中,借助向導功能,可以快速定義機器人、抓取工具、信號控制動作、機床、輸送線等設備,后續(xù)結合設備建模,介紹常用向導操作。ModelingToolbox建模頁面菜單欄最右側為ModelingToolbox--建模工具箱,包含兩個輔助建模工具,“SasaHelper”為三角形輔助建模工具。操作方法為在虛擬世界隨便選擇3個點,三個點構建三角形,輸出三角形邊長和角度。“SasssaHelper”為四邊形輔助建模工具,操作方法與“SasaHelper”類似,在虛擬世界選擇4個點,四個點構建四邊形,輸出四邊形邊長和角度。借助這兩個輔助建模工具,可以快速獲取模型的相關參數,方便自定義建模操作。DigitalTwinFactory第四章建模應用第二節(jié)簡單建模DesignedByJ&C制作組件發(fā)生器--創(chuàng)建特征首先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立方體,作為組件發(fā)生器本體。進入建模頁面,單擊“組件”功能欄的“新的”,再選擇“特征”選項下拉欄“箱體”,則在虛擬世界原點位置創(chuàng)建了一個立方體,如左上圖所示?,F在修改立方體尺寸,與輸送線等外部設備連接,方便測試使用。在右側屬性框中,分別修改“長度”、“寬度”、“高度”屬性,分別設定“500”、“600”、“700”,如左下圖所示。制作組件發(fā)生器--添加“創(chuàng)造”行為組件發(fā)生器具有創(chuàng)建產品特性的功能,添加“行為”定義產品特性。在左側上方組件圖形中,單擊選中“新組件”,再單擊“行為”選項下拉欄“組件創(chuàng)建者”,完成行為添加,如上圖所示。制作組件發(fā)生器--添加單向路徑使用DTF軟件自帶的組件發(fā)生器,創(chuàng)建產品后,可以觀察產品從中心移動至邊緣,最終轉運至下一設備。因此,這里需要自行添加路徑,單擊“行為”選項下拉欄“單向路徑”,添加產品的運動行為,如上圖所示。制作組件發(fā)生器--添加坐標框添加兩個坐標框,按照添加立方體(箱體特征)操作方法,添加兩個坐標框,并分別修改名稱為“生成點”、“方向點”。制作組件發(fā)生器—調整坐標框位置完成坐標框添加后,需要設定位置。選中“生成點”坐標框,單擊“工具”菜單欄“捕捉”,鼠標指針移至立方體上表面中心,系統(tǒng)自動捕捉中心點,如上左圖所示。單擊中心點,完成坐標框移位操作。按同樣方法,修改“方向點”坐標框位置,修改至立方體邊緣,如上右圖所示。制作組件發(fā)生器—屬性修改設置組件圖形的“行為”。在左側組件圖形區(qū),選中“組件創(chuàng)建者(ComponentCreator)”的“Output”選項,修改右側屬性欄“連接”,改為“OneWayPath”,“端口”改為“Input”,如左上圖所示。上述操作用于生成物添加至路徑,期望物體移動。選中“單向路徑(OneWayPath)”,單擊右側“路徑”一欄雙向箭頭,在彈出窗口依次單擊“生成點”、“方向點”,選擇后關閉窗口;再修改“路徑軸”為“Y-正”,如左下圖所示。制作組件發(fā)生器—設置接口使用DTF軟件自帶的組件發(fā)生器,運用PNP方式連接輸送線。所以,需要添加自定義組件發(fā)生器接口,具備PNP連接功能。重置項目運行,切換至建模頁面,單擊“行為”選項下拉欄中“一對一(OneToOneInterface)”,在“節(jié)段和字段”中,在“節(jié)段框坐標”欄選定“方向點”,并添加新節(jié)段“Flow”。設置“Container”為“OneWayPath”,設置“PortName”為“Output”。自定義組件發(fā)生器的“方向點”設置為PNP接口,路徑中的物體傳輸至PNP連接設備。自定義輸送線設定—創(chuàng)建特征與制作組件發(fā)生器類似,首先創(chuàng)建一個立方體,作為輸送線本體。進入建模頁面,單擊“組件”功能欄“新的”,再選擇“特征”選項下拉欄“箱體”,則在虛擬世界原點位置創(chuàng)建一個立方體。在右側屬性框中,分別修改“長度”、“寬度”、“高度”屬性,數值分別設定為“1800”、“500”、“700”。再添加兩個坐標框,分別修改名稱為“in”、“out”,兩個坐標框確定輸送線的入口和出口。分別移動兩個坐標框箱體至邊緣兩側中點位置,注意兩個坐標框方向一致。自定義輸送線設定—設置路徑輸送線具備兩種“行為”,一是可以運輸物體,二是可以通過PNP模式與其他設備連接。所以,需要添加“單向路徑(OneWayPath)”和兩個“一對一(OneToOneInterface)”,設定“單向路徑”中的“路徑軸”從“in”至“out”。自定義輸送線設定—設置接口添加兩個“一對一”接口,作為對應輸送線入口、出口。為了更好地區(qū)分兩個接口,第一個接口名稱設定為“IN”,修改“節(jié)段框坐標”為“in”,添加新字段“Flow”,設置“Container”為“OneWayPath”,設置“PortName”為“Input”,輸送線接收到的物體添加至路徑。同理,設置另一個接口名稱為“OUT”,修改“節(jié)段框坐標”為“out”,添加新字段“Flow”,設置“Container”為“OneWayPath”,設置“PortName”為“Output”,輸送線路徑上的物體傳送至當前連接的設備。制作機器人地軌—創(chuàng)建并調整特征添加一個箱體特征到新組件。在右側屬性框中,定義“長度”、“寬度”、“高度”屬性,分別修改為“6000”、“500”、“100”,修改名稱為“軌道”。再創(chuàng)建機器人地軌滑臺部分,同樣方法添加一個立方體,定義“長度”、“寬度”、“高度”屬性,分別修改為“500”、“500”、“100”,修改名稱為“滑臺”。此時,代表軌道和滑臺的立方體,發(fā)生了模型重疊。所以,需要調整滑臺位置。選中左側下方特征窗口“滑臺”,鼠標單擊坐標框豎直向上箭頭(Z軸),往上拖拽滑臺。同時,鼠標靠近刻度線,按整數倍移動,滑臺立方體向上移動100即可。制作機器人地軌—設定運動部分滑臺作為機器人地軌的移動部件,在DTF軟件中需要設定滑臺“鏈接”屬性,滑臺才能移動。選中“滑臺”特征,右鍵彈出窗口,選擇“提取鏈接”。執(zhí)行上述操作后,可以觀察到軟件左側上方“組件圖形”區(qū)域,出現了一個新鏈接“Link_1”,再單擊“新組件”,添加“行為”的“伺服控制器”至“組件圖形”區(qū)域。制作機器人地軌—設定鏈接屬性“伺服驅動器”行為組件用于驅動鏈接中的移動物體。選中“Link_1”,在右側屬性欄中設置相應屬性,先選擇“Controller”為上一步創(chuàng)建的伺服驅動器;再修改“軸”為“+X”,指示滑臺運動方向。運動方向參照虛擬世界坐標系,虛擬世界坐標系方向在軟件操作區(qū)左上角。修改“最大限制”為5500,代表滑臺的移動范圍,再修改“最大速度”為1000。制作機器人地軌—添加并修改新鏈接修改菜單欄“移動模式”一欄為“選中的”,再單擊選中“Link_1”。選擇“結構”中“創(chuàng)建鏈接”,可以觀察到“Link_1”層級下出現了一個“Link_2”。最后,通過“工具”欄中“捕捉”,修改“Link_2”位置至滑臺上表面中心。制作機器人地軌—使用向導功能鼠標移至“向導”選項下拉欄中“定位器”,自動彈出解釋文字。根據解釋文字,了解此功能使用方法。需要定義組件動力結構和伺服控制器,兩個條件具備后,可以執(zhí)行下一步操作。選中“Link_2”,單擊“定位器”向導功能。在右側屬性窗口中,修改“定位器類型”為“RobotPositioner”,確定“凸緣鏈接”為“Link_2”,單擊“應用”。當下方輸出窗口出現提示信息,RobotPositionerbehaviorscreated.Youmayclosethewizardnow,則代表機器人地軌與機器人連接創(chuàng)建成功。DigitalTwinFactory第四章建模應用第三節(jié)復雜建模DesignedByJ&C制作三色燈—導入模型并調整設備模型導入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直接導入,模型不做任何預處理,拖拽模型文件至DTF軟件操作區(qū),完成導入。另一種方式,通過DTF軟件菜單欄“導入”中“幾何元”,預處理模型,此方法常用于大型設備。先使用快捷導入方法,拖拽名為“三色燈模型.STEP”至DTF軟件操作區(qū),完成模型導入。一般情況下,根據虛擬世界坐標系,豎直放置模型。調節(jié)模型坐標框,繞X軸旋轉90度,或者直接修改屬性中“Rx”的值為90。制作三色燈—修改模型原點“開始”頁面下,選中三色燈模型,單擊“原點”選項欄中“移動”,第二章第一節(jié)已介紹“捕捉”與“移動”用法,只需調節(jié)模型原點的方向,不調整位置,所以選擇“移動”按鈕。在右側窗口,顯示了當前模型原點在虛擬世界坐標系下的姿態(tài),可以觀察到“Rx”值為“90”,表示模型原點相對于虛擬世界坐標系,在X軸方向偏移了90度。單擊“Rx”,可將其值歸零,或手動將“90”改為“0”。最后,單擊“應用”,完成原點方向調整。制作三色燈—第一次拆分模型制作三色燈的思路是在三色燈發(fā)光位置變換同種顏色圓柱體,模擬三色燈點亮和熄滅。所以,處理三色燈模型的第一步,確定發(fā)光位置,并在該位置上創(chuàng)建尺寸合適的圓柱體,模擬發(fā)光效果。進入“建模頁面”,拆分三色燈發(fā)光位置的模型。可以選擇“工具”選項欄中“分開”功能。單擊“工具”選項欄中的“分開”后,按住“Ctrl”鍵,依次單擊需要拆分的特征,如圖4.48所示。選中三色燈發(fā)光位置,再單擊右下角“分開”。選中部位拆分為單獨特征。為了方便觀察,拖拽出來。制作三色燈—第二次拆分模型可以觀察到,在三色燈模型發(fā)光位置,仍有多余特征,影響后續(xù)操作。所以,還需執(zhí)行依次“分開”操作。此次“分開”操作,需要修改“分開等級”為“面”,才能選中目標特征。制作三色燈—模型缺失部分測量可以觀察到,三色燈模型多余部分已經拆分,可以刪除多余部分,剩余部分僅為外殼,中間部分沒有實體,影響視覺效果,先將三色燈外殼部分填充完整。根據模型構造,可以選擇圓柱體填充,使用測量功能,確定填充部分圓柱體尺寸。制作三色燈—模型缺失部分填充單擊“特征”下拉欄“圓柱體”,創(chuàng)建一個圓柱體特征,修改半徑為“30”,高度為“20”,再通過“捕捉”或“對齊”等方法,移動圓柱體至空殼位置,完成填充。使用多邊形繪制擬合圓形,“圓柱體”特征屬性的“截面”,表示多邊形的邊數,默認為12,可以明顯觀察到邊角。因此,修改為了36,圓形變得更平滑。在半徑尺寸不合適的前提下,繼續(xù)增加數量,可以獲得更好外觀效果,但模型數字量將增加,可能導致運行卡頓。按照同樣方式,創(chuàng)建同等尺寸圓柱體,移動至合適位置,填充外殼模型。制作三色燈—模型特征合并當前所有特征均代表三色燈外殼部分,可以合并這些特征。首先,選中所有特征,單擊鼠標右鍵,出現彈窗,選擇彈窗中“塌陷特征”。此操在于消除特征屬性,修改為不可變的幾何元,再單擊“合并特征”,如圖4.56所示。合并后,當前所有特征合并為一個特征。按照同樣方式,創(chuàng)建同等尺寸圓柱體,移動至合適位置,填充外殼模型。制作三色燈—修改模型顏色進入“工具”下拉欄中“指定”,修改外殼顏色。此操作修改模型外觀的協(xié)調性,不是必須操作。制作三色燈—“燈管”部分空間測量為了區(qū)分各模型特征,修改當前特征名稱為“三色燈殼體”。接下來,開始制作三色燈發(fā)光位置和效果。同樣使用測量功能,確認“發(fā)光”范圍,即三色燈發(fā)光時,發(fā)光位置出現對應顏色的圓柱體。該圓柱體半徑在前面已經測量過,現在測量高度。制作三色燈—“燈管”部分模型設定創(chuàng)建三個圓柱體,分別修改名稱為“綠”、“黃”、“紅”,并修改材料屬性與顏色對應,最后移動至對應位置。制作三色燈—添加“開關”特征現在添加三個帶有顏色的圓柱體,模擬三色燈點亮效果。接下來,通過信號控制圓柱體出現和消失,模擬三色燈點亮和熄滅。添加了三個“開關”特征,并修改其名稱。另外,拖拽對應顏色圓柱體至其中,作為其子特征。可以觀察到,這些圓柱體都消失不見。那么,現在只要關聯信號與這些“開關”特征,則實現了信號控制模擬三色燈模型“亮滅”。制作三色燈—添加屬性向三色燈模型中添加“布爾”屬性,并修改對應的名稱與顏色。制作三色燈—屬性與特征關聯完成“布爾”屬性添加后,即設定控制“亮滅”信號。所以,現在需要關聯三個信號與“開關”特征起來。單擊“開關”特征,在其右側屬性“選擇”欄,輸入對應顏色的控制信號名稱,注意名稱一定要與“布爾”屬性的名稱一致,否則會報錯。制作三色燈—添加“燈罩”模型在燈沒有點亮時,模型外觀不太自然。所以,最后收尾工作,美化完善三色燈模型,力氣顯示效果更加逼真。按照前面相同方法,再次創(chuàng)建三個圓柱體,并移動至發(fā)光位置,按照對應的位置顏色,分別修改圓柱體材料屬性為“transp_green”、“transp_yellow”、“transp_red”。使用彩色透明圓柱體,模擬“燈罩”。制作發(fā)動機模型—導入模型導入設備模型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直接導入,模型不作任何預處理,模型文件拖拽至DTF軟件操作區(qū),完成導入。另一種方式,通過軟件菜單欄“導入”中“幾何元”,預處理模型,此方法常用于大型設備。這里使用快捷導入方法,拖拽名為“第四章第三節(jié)模型.SLDPRT”至DTF軟件操作區(qū),完成模型導入。通過測量功能,可以觀察模型當前尺寸,發(fā)現尺寸比較小。制作發(fā)動機模型—模型處理模型尺寸太小,操作時調節(jié)視角不方便。所以,需要調節(jié)模型尺寸,放大模型尺寸。切換至建模頁面,在左側下方特征框,選中父級特征,在右側特征屬性表達式中輸入“Sz(3).Sy(3).Sx(3)”,分別在x、y、z軸上等比例放大模型。制作發(fā)動機模型—原點位置設定當前模型姿態(tài)不方便調整視角,模型原點不在模型上,姿態(tài)調整不方便。所以,首先修改模型原點。這里選擇的原點位置僅做參考點,操作者可自行選擇原點位置,最終調整發(fā)動機模型至豎直方向。選擇一個平整表面,方便后續(xù)姿態(tài)調整。在側面轉軸處選擇一個點,單擊應用,完成原點設定。設定模型原點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調整模型姿態(tài)。調整模型至豎直方向。在調整模型位置時,還可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箱體組件,借助“對齊”功能,發(fā)動機模型的原點面與箱體某個面對齊。即快速調整發(fā)動機模型的姿態(tài)。制作發(fā)動機模型—重置原點方向與前面制作三色燈類似,調整姿態(tài)后,重置模型原點方向,與虛擬世界坐標系方向一致。制作發(fā)動機模型—模型整理接下來,完成“塌陷特征”操作,消除所有特征屬性,并統(tǒng)一原點,方便后續(xù)操作。接下來,拆分發(fā)動機模型中各運動件,保持互相獨立特征。通過“分開”功能,模型拆分為包含多個幾何元特征,此處不再贅述,與前面三色燈模型拆分類似。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拆分各動作部件為獨立特征后,從模型本體中拖出。在實際定義操作中,拆分特征即可。根據曲柄連桿機構的組成,命名各運動件。制作發(fā)動機模型—鏈接分配需要注意,提取鏈接順序為曲柄部分、連桿1、活塞1、連桿2、活塞2、從動件。接著,根據從動關系,設定以上鏈接的層級。顯然,連桿在繞轉軸運動時,還會隨曲柄轉動?;钊死@轉軸旋轉,還隨連桿移動。根據這些從動關系,“Link_3”拖拽至“Link_2”中,再拖拽“Link_2”至“Link_1”中。連桿2、活塞2鏈接處理方法與上述相同。制作發(fā)動機模型—Link1運動屬性設定主動件曲柄提取為“Link_1”,添加“行為”:“伺服控制器(ServoController)”,再設定“Link_1”對應的屬性,與“伺服控制器(ServoController)”連接。制作發(fā)動機模型—設定輔助坐標框接下來,設定連桿和活塞的運動規(guī)則,即推導曲柄連桿機構的運動規(guī)律。所以,需要測量當前曲柄連桿機構的初始夾角。先在“殼體”模型特征樹下,創(chuàng)建三個輔助坐標框,并移動至曲柄連桿機構的各轉軸位置。利用三個輔助坐標框,計算曲柄連桿機構各桿件間的初始角度。制作發(fā)動機模型—輔助建模計算參數單擊選中“Link_2”,可以觀察到轉軸坐標框位置不合適,需要調整。操作方法為修改“移動模式”為“選中的”。注意這里修改只針對“Link_2”,所以一定要在“選中的”狀態(tài)下修改轉軸位置,否則其子鏈接也會被修改。再使用“工具”菜單欄中“捕捉”功能,把“Link_2”轉軸位置修改至曲柄銷中心。按照同樣操作方法,修改“Link_3”轉軸位置。制作發(fā)動機模型—Link2運動規(guī)則設定選中“Link_2”,利用前面SASA輔助建模工具,測量角度和長度值,以及曲柄連桿機構運動規(guī)律,得出連桿角度與曲柄角度間的變化關系。這里“VALUE”表示曲柄運動角度,通過曲柄連桿機構相關公式,可以得出“Link_2”--連桿的運動公式,填入對應位置,如圖4.85所示。這里僅介紹方法,不推導運動公式,讀者可自行嘗試。公式中,“asind”表示“arcsin”,“sind”表示“sin”,屬于軟件規(guī)定的寫法。制作發(fā)動機模型—Link3運動規(guī)則設定同理,按照類似方法推導“Link_3”--活塞運動規(guī)則。需要注意,連桿和活塞都作旋轉運動,運動合成效果導致活塞平移。制作發(fā)動機模型—連桿2運動規(guī)則設定DigitalTwinFactory第四章建模應用第三節(jié)腳本程序建模DesignedByJ&C制作推料氣缸—導入模型制作推料氣缸—檢查模型結構在軟件左側下方特征樹中,出現氣缸模型,具備多個特征。單擊模型各部分,可以發(fā)現氣缸的殼體、推桿、螺母都保持相互獨立的模型特征。表明不需要完成塌陷特征、合并特征、切分模型等操作。接下來,選定模型中主動件特征,檢查是否完全選中,準備后續(xù)提取鏈接。按住“Ctrl”鍵,選擇氣缸推桿和推桿前部的螺母。全部選中后,按住坐標框Z軸,拖拽選中部分,檢查有沒有漏選或者錯選。檢查無誤后,按下“Ctrl”鍵和“Z”鍵,撤銷剛才移動操作。制作推料氣缸—模型運動部分處理保持選中運動件模型特征,完成“提取連接”操作,運動件提取為“Link_1”,再添加“伺服控制器”。上一節(jié)已詳細介紹了此部分操作方法,故不再贅述。設置“Link_1”運動屬性,包括類型、方向、控制器、行程,設置完成后,使用“交互”測試運動狀態(tài),檢查正確性。制作推料氣缸—推料擋板處模型設定制作推料氣缸—推料擋板處添加坐標框接下來,完成推料動作設定。首先分析推料動作實現的思路,在推塊的表面添加傳感器和容器組件,當傳感器檢測到物料,添加物料至容器,物料隨推塊移動,即實現推料作業(yè)。當推桿運動到最大位置,即物料被推到極限位置,由于容器組件不具備釋放功能,表示推桿縮回時,物料仍會隨推塊移動。所以物料需要由推塊容器轉移至新的容器,令其停留。根據上述思路,添加兩個坐標框,移動至推塊對角位置,用于確定傳感器位置。制作推料氣缸—添加并設置體積傳感器再添加“體積傳感器(VolumeSensor)”、“布爾信號(BooleanSignal)”、“組件信號(ComponentSignal)”三種行為至“Link_1”。再設置體積傳感器屬性,關聯兩個信號。設定前一步創(chuàng)建的兩個坐標框,設定體積傳感器檢測范圍。制作推料氣缸—氣缸動作設定在氣缸“行為”根目錄下,添加四個布爾信號,修改名稱為Open、Close、OpenState、CloseState,分別對應氣缸動作狀態(tài),激活伸出動作、激活縮回動作、打開狀態(tài)、縮回狀態(tài);添加一個Python腳本,修改名稱為“motion”,后續(xù)用此腳本控制氣缸動作。再關聯四個布爾信號與Python腳本。制作推料氣缸—編寫動作腳本制作推料氣缸—編寫推料效果腳本制作三軸取放料機構—模型導入在非標設備開發(fā)中,小范圍物料轉移,常會運用三軸運載工具。三軸運動機構動作原理簡單,控制方便。本節(jié)以三軸運動機構為例,介紹模型創(chuàng)建,實現物料抓取功能,運用腳本控制物料轉運動作。使用快捷法導入幾何模型,拖拽名為“三軸抓料工具.STEP”至DTF軟件操作區(qū),完成模型導入。制作三軸取放料機構—姿態(tài)調整觀察三軸運動機構模型,具備多個特征。為了方便后續(xù)操作,調整模型姿態(tài),修改模型名稱、特征執(zhí)行原點、塌陷特征,合并特征等。前面內容已有詳細介紹,故不再贅述。制作三軸取放料機構—特征拆分下面,選用“分開”操作,拆分模型,拆分“X軸氣缸”、“Y軸氣缸”、“Z軸電機”、“基座導軌”四個特征。單獨拖拽各特征,便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