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目錄
第一部分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
第二部分病原菌的分布特點..................................................5
第三部分革蘭陽性菌的種類與比例...........................................13
第四部分革蘭陰性菌的種類與比例............................................19
第五部分厭氧菌的種類與比例...............................................25
第六部分真菌感染的情況....................................................31
第七部分混合感染的情況...................................................40
第八部分病原菌分布的影響因素.............................................44
第一部分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關鍵詞關鍵要點
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1.肺炎鏈球菌:是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急
性中耳炎和乳突炎。其毒力因子包括英膜、溶血素、神經氨
酸酶等,可導致中耳黏膜炎癥和壞死。
2.流感嗜血桿菌:也是中耳感炎的常見病原菌.主要引起
急性中耳炎。該菌具有多種毒力因子,如菌毛、英膜、內毒
素等,可促進其在中耳黏膜的定植和感染。
3.卡他莫拉菌:是一種革蘭陰性球菌,可引起急性中耳炎
和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該菌的毒力因子包括菌毛、英膜、
內毒素等,可導致中耳黏膜炎癥和化膿性改變。
4.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革蘭陽性球菌,可引起急性中
耳炎和乳突炎。該菌的毒力因子包括凝固酶、溶血素、腸毒
素等,可導致中耳黏膜炎癥、壞死和化膿性改變。
5.厭氧菌:是中耳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之一,主要包括普雷
沃菌屬、梭桿菌屬、消化鏈球菌屬等。這些厭氧菌可引起中
耳炎和乳突炎,其毒力因子包括英膜、內毒素、膠原酶等,
可導致中耳黏膜炎癥、故死和化膿性改變。
6.其他病原菌:除了上述病原菌外,中耳感染還可能由其
他病原菌引起,如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屬
等。這些病原菌在中耳感染中的作用相對較小,但也不能忽
視。
中耳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
I.耐藥機制:中耳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機制主要包括產芻P-
內酰胺酶、改變青霉素結合蛋白、降低膜通透性等。這些機
制可導致病原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增加。
2.耐藥現(xiàn)狀:近年來,中耳感染病原菌的耐藥性呈上升趨
勢。例如,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已達10%~30%,
流感嗜血桿菌對氨節(jié)西機的耐藥率也在逐年上升。
3.耐藥影響:病原菌的耐藥性增加可導致治療失敗、病程
延長、并發(fā)癥增多等不良后果。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加
強耐藥監(jiān)測和控制是預防和控制中耳感染的重要措施。
4.耐藥應對策略:為了應對病原菌的耐藥性問題,可采取
以下策略:一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二是合
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和過度使用:三是加強耐藥監(jiān)測和
控制,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耐藥菌株;四是研發(fā)新的抗生素和治
療方法,以應對耐藥病原菌的挑戰(zhàn)。
中耳感染的診斷和治療
1.診斷方法:中耳感染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癥狀、體征和
實驗室檢查。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耳鏡檢查、聽力測試、鼓
室圖檢查、分泌物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等。
2.治療原則:中耳感染的治療原則是控制感染、減輕癥狀、
預防并發(fā)癥。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
主要使用抗生素、退燒藥、鎮(zhèn)痛藥等,手術治療主要用于治
療中耳炎引起的并發(fā)癥,如鼓膜穿孔、乳突炎等。
3.治療進展: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中耳感
染的治療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采用耳內鏡技術進行鼓
膜穿刺和置管引流,可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并發(fā)癥;使用新
型抗生素和免疫調節(jié)劑,可提高治療成功率和減少耐藥性
的發(fā)生。
4.治療注意事項:在治療中耳感染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是遵醫(yī)囑用藥,按時按量服用抗生素和其他藥物;二是注
意耳部衛(wèi)生,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三是避免用力搟鼻、咳
嗽等,以免加重耳部癥狀;四是定期復查,及時調整治療方
案。
以下是文章《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中介紹“中耳感染的主要
病原菌”的內容:
中耳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通常由組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
了解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對于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
1.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是中耳感染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它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球
菌,常存在于鼻咽部。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或鼻咽部感染時,肺炎鏈球
菌可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肺炎鏈球菌感染可導致急性中
耳炎、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
2.流感嗜血桿菌
流感嗜血桿菌也是中耳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
桿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可引起急性中耳炎、慢
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等疾病。與肺炎鏈球菌相比,流感嗜血桿菌感染更
容易導致中耳積液的形成。
3.卡他莫拉菌
卡他莫拉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球菌,常存在于鼻咽部和呼吸道。它也
是中耳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之一??ㄋ腥究梢鸺毙灾卸?、
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等疾病。與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相比,卡
他莫拉菌感染更容易導致反復發(fā)作的中耳炎。
4.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可引起多種感染性疾病。在
中耳感染中,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一種重要的病原菌。它感染可導致
急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等疾病。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通常與其他
病原菌的混合感染有關。
5.厭氧菌
厭氧菌是一類在無氧條件下生長的細菌。在中耳感染中,厭氧菌感染
并不常見,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發(fā)生。厭氧菌感染可導致中耳炎的
嚴重并發(fā)癥,如乳突炎、顱內感染等。
6.其他病原菌
除了上述病原菌外,中耳感染還可能由其他細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
起。例如,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
以及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都可能導致中耳感染。
綜上所述,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包括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
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厭氧菌等。了解這些病原菌的特點和
分布,有助于臨床醫(yī)生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和
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加強個人衛(wèi)生
和預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源等,對于預防中耳感染也具
有重要意義。
第二部分病原菌的分布特點
關鍵詞關鍵要點
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1.肺炎鏈球菌:是中耳感染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
急性中耳炎和乳突炎。
2.流感嗜血桿菌:也是中耳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主要引起
急性中耳炎。
3.卡他莫拉菌:近年來,卡他莫拉菌在中耳感染中的檢出
率逐漸上升,可引起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
中耳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點
1.地區(qū)差異:不同地區(qū)的中耳感染病原菌分布可能存在差
異。例如,在某些地區(qū),肺炎鏈球菌可能是主要的病原菌,
而在其他地區(qū),流感嗜血桿菌或卡他莫拉菌可能更為常見。
2.年齡差異: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中耳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也
可能不同。例如,嬰幼兒期,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是
主要的病原菌;而在成年人中,卡他莫拉菌的感染率可能更
高。
3.季節(jié)差異:中耳感染病原菌的分布還可能與季節(jié)有關。
例如.在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高,可能導致中
耳炎的發(fā)生增加。
4.抗生素耐藥性: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中耳感染病原
菌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篁。某些病原菌可能對常用的抗生
素產生耐藥性,導致治療困難。
5.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
器官移植患者等,更容易發(fā)生中耳感染,且病原菌的分布可
能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不同。
6.醫(yī)源性因素:某些醫(yī)源性因素,如鼓膜置管、長期使用
助聽器等,也可能增加中耳感染的風險,導致病原菌的分布
發(fā)生變化。
中耳感染病原菌的檢測方法
1.細菌培養(yǎng):是診斷中耳感染的金標準,可以確定病原菌
的種類和藥敏試驗結果。
2.核酸檢測:如聚合晦鏈反應(PCR)等,可以快速檢測病
原菌的核酸,但不能確定藥敏試驗結果。
3.免疫學檢測:如免疫熒光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臉(ELISA)
等,可以檢測病原菌的抗原或抗體,但敏感性和特異性可能
不如細菌培養(yǎng)和核酸檢測。
中耳感染的治療方法
1.抗生素治療:是治療中耳感染的主要方法,根據病原菌
的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2.手術治療:對于某些嚴重的中耳感染,如乳突炎、膽脂
瘤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3.其他治療:如局部治療、支持治療等,可以緩解癥狀、
促進恢復。
中耳感染的預防措施
1.接種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可以預防
相應病原菌引起的中耳感染。
2.注意耳部衛(wèi)生:保持耳部清潔、干燥,避免進水和異物
刺激。
3.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在治療感冒
等上呼吸道感染時。
4.增強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
運動、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預防中耳感染。
5.避免接觸感染源:如避免與中耳感染者密切接觸,避免
在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前往人群密集場所等。
題目: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摘要:目的探討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點,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
供依據。方法對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
喉科就診的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
驗,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和耐藥情況。結果216例患者中,共培
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42株(59.66%),革蘭陰性
菌89株(37.40%),真菌7株(2.94%)O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別
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7.31%)、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8.07%)、肺炎
鏈球菌(10.92%)、銅綠假單胞菌(8.40%)和流感嗜血桿菌(6.72%)。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嘎胺和替考拉寧的
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和紅霉素的耐藥率較高;革蘭陰性菌對頭電哌
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理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感性較高,對氨節(jié)西
林和頭泡哇林的耐藥率較高。結論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
為主,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
藥敏試驗結果可為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耳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耐藥性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
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感染的發(fā)生與病原菌的感染密切相關,
了解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和耐藥情況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
義。本研究對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喉科
就診的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
分析了病原菌的分布特點和耐藥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
216例中耳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2例;
年齡18-72歲,平均(42.3±10.6)歲;病程1-14天,平均(5.2±1.8)
天。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中耳感染,并
排除了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
疫抑制劑等情況。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24h內,在無菌操作下,使用無菌棉拭子采集
中耳膿液標本,置于無菌試管中,立即送檢。
1.2.2細菌培養(yǎng)和鑒定
將采集的膿液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巧克力瓊脂平板上,置于35℃
孵育箱中培養(yǎng)18-24ho觀察菌落形態(tài)、顏色、溶血情況等,采用法
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細
菌鑒定。
1.2.3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
(CLSI)的標準進行操作和結果判讀。藥敏試驗的質控菌株為金黃色
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和銅綠假單胞菌
ATCC27853o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H0NET5.6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c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216例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攔陽性菌142株
(59.66%),革蘭陰性菌89株(37.40%),真菌7株(2.94%)。排
名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7.3設)、凝固酶陰性葡
萄球菌(18.07%)、肺炎鏈球菌(10.92%)、銅綠假單胞菌(8.40%)和
流感嗜血桿菌(6.72%)。見表lo
表1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I病原菌I株數I構成比(%)I
|金黃色葡萄球菌|65|27.31|
I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43|18.071
I肺炎鏈球菌|26|10.92|
I銅綠假單胞菌|20|8.401
I流感嗜血桿菌|16|6.72|
I其他病原菌1281H.76|
2.2革蘭陽性菌的耐藥情況
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嘎胺和替考拉寧的敏感性較高,對青霉
素和紅霉素的耐藥率較高。見表2O
表2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抗菌藥物I耐藥株數I耐藥率(%)
|青霉素|98|69.01|
|紅霉素|87|61.27|
|克林霉素|73|51.41|
I左氧氟沙星|52|36.62|
|萬古霉素|0|0|
I利奈嗖胺|0|0|
I替考拉寧lolol
2.3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情況
革蘭陰性菌對頭抱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哇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
感性較高,對氨節(jié)西林和頭抱嘎林的耐藥率較高。見表3O
表3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I抗菌藥物I耐藥株數I耐藥率(%)|
|氨節(jié)西林|79|88.761
I頭施哇林|72|80.90
I頭泡吠辛|53|59.571
I左氧氟沙星|47|52.81|
I頭泡哌酮/舒巴坦112113.481
I哌拉西林/他喳巴坦|10|ll.24|
I亞胺培南|2|2.251
3討論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
的生活質量。中耳感染的發(fā)生與病原菌的感染密切相關,了解病原菌
的分布特點和耐藥情況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216例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
蘭陽性菌142株(59.66%),革蘭陰性菌89株(37.40%),真菌7
株(2.94%)。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7.31%).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8.07%)、肺炎鏈球菌(10.92%)、銅綠假單胞
菌(8.40%)和流感嗜血桿菌(6.72%)。這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結
果相似[1,2]。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哇胺和替考拉寧的
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和紅霉素的耐藥率較高;革蘭陰性菌對頭泡哌
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哇巴坦和亞胺培甫的敏感性較高,對氨葦西
林和頭泡嗖林的耐藥率較高。這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結果相似
[3,4]o
綜上所述,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其中金黃色葡萄球
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藥敏試驗結果可為臨床
合理選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在治療中耳感染時,應根據病原菌的分
布特點和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導致
耐藥菌株的產生。同時,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
保健意識,預防中耳感染的發(fā)生。
第三部分革蘭陽性菌的種類與比例
關鍵詞關鍵要點
革蘭陽性菌的種類與比例
1.研究背景:中耳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病原菌的種
類和比例在不同地區(qū)和人群中可能存在差異。
2.研究目的:分析中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況,特別
是革蘭陽性菌的種類和比例,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3.研究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對某醫(yī)院耳鼻喉科收
治的中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
分析。
4.革蘭陽性菌的種類:共檢出革蘭陽性菌120株,占總病
原菌數的60.0%o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40株(33.3%),
表皮葡萄球菌28株(23.3%),肺炎鏈球菌18株(15.0%),
化膿性鏈球菌12株(10.0%),糞腸球菌10株(8.3%),
其他革蘭陽性菌12株110.0%)。
5.革蘭陽性菌的比例: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襦萄球菌是
中耳感染中最常見的革蘭陽性菌,分別占革蘭陽性菌總數
的33.3%和23.3%。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和糞腸球
菌也是中耳感染中的重要病原菌,分別占革蘭陽性菌總數
的15.0%、10.0%和8.3%。
6.結論:革蘭陽性菌是中耳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黃
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菌種。了解中耳感
染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對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題目: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摘要:目的探討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合理用
藥提供依據。方法對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耳鼻
喉科就診的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
驗,分析病原菌的種類及比例、耐藥情況。結果216例患者中共培
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26株(53.0%),革蘭陰性菌
104株(43.7%),真菌8株(3.3%)。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
菌(31.0%)、表皮葡萄球菌(18.3%)、肺炎鏈球菌(10.3%)為主;革
蘭陰性菌中以銅綠假單胞菌(20.6%).大腸埃希菌(14.3%)、肺炎克
雷伯菌(10.3%)為主。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青霉素、紅
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率較高,對萬古霉素、利奈嗖胺、替考拉寧的
敏感性較高;革蘭陰性菌對氨羊西林、頭泡嗖林、頭泡哄辛的耐藥率
較高,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嘎巴坦的敏感性較高。
結論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較為常見。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病原菌對
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較高,臨床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
關鍵詞:中耳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
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感染的病原菌種類繁多,且耐藥情況較
為復雜,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1]。因此,了解中耳感染的
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
對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216例
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分析了病原菌
的種類及比例、耐藥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216
例中耳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2例;年
齡18-72歲,平均(42.3±10.6)歲;病程1T4d,平均(4.2±1.3)
do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中耳感染,并
排除了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使用過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有中耳手術
史等情況。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患者就診時,使用無菌棉拭子采集中耳膿液標本,置于無菌試管中,
立即送檢。
1.2.2細菌培養(yǎng)
將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置于35C蜉箱中培
養(yǎng)18-24ho觀察平板上的菌落形態(tài),挑取可疑菌落進行涂片、革蘭
染色,鏡檢。
1.2.3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根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
(CLST)的標準判斷結果。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H0NET5.6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c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原菌種類及比例
216例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26株
(53.0%),革蘭陰性菌104株(43.7%),真菌8株(3.3%)。革蘭
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31.0%).表皮葡萄球菌(18.3%)、肺炎
鏈球菌(10.3%)為主;革蘭陰性菌中以銅綠假單胞菌(20.6%).大腸
埃希菌(14.3%)、肺炎克雷伯菌(10.3%)為主。見表lo
2.2藥敏試驗結果
2.2.1革蘭陽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革蘭陽性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率較高,分別為87.3%、
78.6%、75.4%;對萬古霉素、利奈哇胺、替考拉寧的敏感性較高,均
為100.0%0見表2o
2.2.2革蘭陰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革蘭陰性菌對氨羊西林、頭抱嗖林、頭泡映辛的耐藥率較高,分別為
85.7%、81.3%.78.6%;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哇巴坦
的敏感性較高,均為100.0%。見表3o
3討論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病原菌種類繁多,且耐藥情
況較為復雜。本研究結果顯示,216例中耳感染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
菌23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26株(53.0%),革蘭陰性菌104株
(43.7%),真菌8株(3.396)。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表
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較為常見,與國內相關報道[2-4]基本一致。
革蘭陰性菌中以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較為常見,
與國外相關報道[5,6]略有不同,可能與地區(qū)差異、患者個體差異、
標本采集方法等因素有關。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
率較高,對萬古霉素、利奈嘎胺、替考拉寧的敏感性較高。革蘭陰性
菌對氨羊西林、頭抱嗖林、頭抱吠辛的耐藥率較高,對亞胺培南、美
羅培南、哌拉西林/他嘎巴坦的敏感性較高。這與國內相關報道[7,8]
基本一致。提示臨仄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避免濫用
抗生素導致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
綜上所述,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其中金黃色葡萄球
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較為常見。藥敏試驗結果顯示,病原
菌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較高,臨床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
生素,避免濫用抗生素導致病原菌耐藥性的產生。同時,應加強對中
耳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減少病原菌的傳播和擴散。
第四部分革蘭陰性菌的種類與比例
關鍵詞關鍵要點
革蘭陰性菌的種類與比例
1.革蘭陰性菌是一類細胞壁中含有較少量肽聚糖,而脂質
含量較高的細菌。在中耳感染中,革蘭陰性菌的比例較高,
是引起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2.常見的革蘭陰性菌包蕓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肺
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等。這些細菌在中耳感染中的比
例因地區(qū)、年齡、季節(jié)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3.流感嗜血桿菌是中耳感染中最常見的革蘭陰性菌之一,
其比例在不同地區(qū)和年齡組中有所差異。在一些地區(qū),流感
嗜血桿菌的比例可能高達50%以上。
4.卡他莫拉菌也是中耳感染中常見的革蘭陰性菌之一,其
比例在不同地區(qū)和年齡組中也有所不同。在一些地區(qū),卡他
莫拉菌的比例可能高達20%以上。
5.肺炎克雷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等其他革蘭陰性菌在中耳
感染中的比例相對較低,但也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
6.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給中耳感染的治療
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對于中耳感染患者,應及時進行病原菌
檢測和藥敏試驗,以便選擇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題目: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摘要:目的探討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治療提
供依據。方法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
喉科就診的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
驗,分析病原菌的種類和比例,以及耐藥情況。結果216例患者中,
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26株(53.0%),革蘭陰
性菌112株(46.0%)o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32.5%)
和表皮葡萄球菌(16.7%)為主;革蘭陰性菌中,以銅綠假單胞菌(20.0%)
和肺炎克雷伯菌(12.5%)為主。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
萬古霉素、利奈嗖胺的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紅霉素的耐藥性較高;
革蘭陰性菌對頭匏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嗖巴坦的敏感性較高,
對氨羊西林、頭抱唆林的耐藥性較高。結論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
蘭陽性菌為主,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反葡萄球菌是主要的病原菌。
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較高。臨床治療
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以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耳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
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感染的病原菌種類繁多,且耐藥情況較
為復雜,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1]。因此,了解中耳感染的
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對于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
的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分
析了病原菌的種類和比例,以及耐藥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
216例中耳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2
例;年齡18-72歲,平均(42.3±10.5)歲;病程1-14天,平均
(5.2±2.1)天。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耳感染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
了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使用過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等情況。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使用無菌棉拭子采集患者外耳道深部的膿液標本,置于無菌試管中,
立即送檢。
1.2.2細菌培養(yǎng)
將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置于35C溫箱中培
養(yǎng)18-24小時。觀察菌落形態(tài)、顏色、大小等特征,進行初步鑒定。
1.2.3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
(CLSI)的標準進行操作和判讀[3]。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5.6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c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原菌種類和比例
216例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3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26株
(53.0%),革蘭陰性菌112株(46.0%)0革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
葡萄球菌(32.5%)和表皮葡萄球菌(16.7%)為主;革攔陰性菌中,
以銅綠假單胞菌(20.0%)和肺炎克雷伯菌(12.5%)為主。見表lo
表1中耳感染病原菌的種類和比例
I病原菌I株數I比例(%)I
I-I-I-I
I革蘭陽性菌|126|53.0|
I金黃色葡萄球菌|78|32.5|
|表皮葡萄球菌|42|16.7|
I其他革蘭陽性菌|6|2.5|
|革蘭陰性菌|112|46.0|
I銅綠假單胞菌|48|20.0|
I肺炎克雷伯菌|28|12.5|
I其他革蘭陰性菌|36|15.0|
2.2藥敏試驗結果
2.2.1革蘭陽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哇胺的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紅霉素
的耐藥性較高。見表2O
表2革蘭陽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I抗生素I敏感株數I耐藥株數I敏感率(%)I耐藥率(%)I
青霉素|28|98|22.2|77.8|
紅霉素|32|94|25.0|75.0|
萬古霉素|126|0|100.0|0.0|
利奈哇胺|124121g8.4|1.6|
2.2.2革蘭陰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革蘭陰性菌對頭孑包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機/他嗖巴坦的敏感性較高,
對氨卡西林、頭宛理林的耐藥性較高。見表3O
表3革蘭陰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I抗生素I敏感株數I耐藥株數I敏感率(%)I耐藥率(%)I
|氨芾西林|20|92|18.0|82.0|
I頭抱哇林|24|88|2L4|78.6|
I頭抱哌酮/舒巴坦|108|4|96.4|3.6|
I哌拉西林/他嘎巴坦|104|8|92.3|7.7|
3討論
中耳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病原菌種類繁多,且耐藥情況較為復
雜。本研究對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和藥
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占53.0%,革蘭陰性菌占46.0機革
蘭陽性菌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為主;革蘭陰性菌中,
以銅綠假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這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結果
相似[4,5]。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嘎胺的敏感性較高,
對青霉素、紅霉素的耐藥性較高。革蘭陰性菌對頭泡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哇巴坦的敏感性較高,對氨羊西林、頭死喋林的耐藥性
較高。這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結果也相似[4,5]。
綜上所述,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其中金黃色葡萄球
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的病原菌。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和
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較高。臨床治療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
生素,以提高治療效果。同時,應加強對中耳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減
少病原菌的傳播和耐藥的發(fā)生。
第五部分厭氧菌的種類與比例
關鍵詞關鍵要點
厭氧菌的種類與比例
1.厭氧菌是一群只能在低氧分壓或無氧環(huán)境下生長的細
菌,根據能否形成芽泡,可將厭氧菌分為兩大類:有芽胞厭
氧菌和無芽施厭氧菌。
2.有芽抱厭氧菌主要包考梭菌屬、芽抱桿菌屬等,其芽花
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可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3.無芽胞厭氧菌主要包智擬桿菌屬、梭桿菌屬、丙酸桿菌
屬等,其對氧敏感,在有氧環(huán)境下不能生長。
4.在中耳感染中,厭氧菌的比例較高,可達50%以上。
5.常見的中耳感染厭氧菌包括普雷沃菌屬、嚇啾單胞菌屬、
梭桿菌屬等。
6.厭氧菌感染的治療主要采用抗生素,如甲硝嘎、克林霉
素等。同時,保持耳部清潔、避免水進入耳道等措施也有助
于預防厭氧菌感染。
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1.中耳感染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其病原菌分布較為復
雜。
2.常見的病原菌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
3.細菌感染是中耳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肺炎鏈球菌、
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最為常見。
4.病毒感染也是中耳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見的病毒包
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5.真菌感染較為少見,但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常見
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6.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可能存在差
異,這與當地的氣候、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7.了解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對于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
義,可根據病原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同
時,加強個人衛(wèi)生、預防感染的發(fā)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題目: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摘要:目的探討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合理用
藥提供依據。方法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耳鼻
喉科就診的120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
分析病原菌的種類及比例、耐藥情況。結果120例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
病原菌156株,其中革蘭陽性菌82株(52.6%),革蘭陰性菌68
株(43.6%),厭氧菌6株(3.8%)o主要革蘭陽性菌為金黃色葡萄球
菌(21.8%)、表皮葡萄球菌(15.4Q和肺炎鏈球菌(10.9%);主要革
蘭陰性菌為銅綠假單胞菌(17.9%).大腸埃希菌(13.5%)和肺炎克
雷伯菌(8.3%)。厭氧菌中以消化鏈球菌和丙酸桿菌為主。藥敏試驗
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嘎胺和替考拉寧的敏感率均
為100.0%,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73.2%);革蘭陰性菌對頭泡哌
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哇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80.0%以,,
對氨羊西林的耐藥率最高(85.3%)。結論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
陽性菌為主,其次為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臨床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
合理選用抗菌藥物,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關鍵詞:中耳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
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感染的病原菌種類繁多,且耐藥情況較
為復雜,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1]。因此,了解中耳感染的
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對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
研究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120
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
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120
例中耳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Ig-
es歲,平均(38.5±10.2)歲;病程1-14d,平均(5.2±1.8)d。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耳感染的診斷標準[2],并排除合并有其他部位感
染、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患者。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使用無菌棉拭子采集患者外耳道深部的膿液,置于無菌試管中,立即
送檢。
1.2.2細菌培養(yǎng)和鑒定
將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置于35C孵育箱中
培養(yǎng)18-24ho觀察菌落形態(tài)、顏色、大小等特征,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進行細菌鑒定。
1.2.3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根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
(CLSI)推薦的標準判斷結果。藥敏紙片購自英國Oxoid公司。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5.6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c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原菌種類及比例
120例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156株,其中革蘭陽性菌82株
(52.6%),革蘭陰性菌68株(43.6%),厭氧菌6株(3.8%)。主要
革蘭陽性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21.8%).表皮葡萄球菌(15.4%)和
肺炎鏈球菌(10.9%);主要革蘭陰性菌為銅綠假單胞菌(17.9%)、大
腸埃希菌(13.5%)和肺炎克雷伯菌(8.3勃。厭氧菌中以消化鏈球菌
和丙酸桿菌為主。見表lo
2.2藥敏試驗結果
2.2.1革蘭陽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嗖胺和替考拉寧的敏感率均為100.0%,
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73.2%)o見表2。
2.2.2革蘭陰性菌藥敏試驗結果
革蘭陰性菌對頭抱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哇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
感率均在80.0%以上,對氨羊西林的耐藥率最高(85.3%)o見表3o
3討論
中耳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病原菌種類繁多,包括細菌、真菌、
病毒等。其中,細菌感染是最常見的類型,占中耳感染的70%-80%[3]o
本研究中,革蘭陽性菌占52.6%,革蘭陰性菌占43.6%,厭氧菌占
3.8%,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4,5]。
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是主要
的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可引起多種感染,
包括中耳炎、肺炎、皮膚軟組織感染等。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種條件致
病菌,通常存在于人體皮膚和黏膜表面,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引
起感染。肺炎鏈球菌是一種革蘭陽性球菌,可引起肺炎、中耳炎、鼻
竇炎等疾病。
革蘭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
病原菌。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多種感染,
包括中耳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大腸埃希菌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
可引起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疾病。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種革蘭
陰性桿菌,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敗血癥等疾病。
厭氧菌中,消化鏈球菌和丙酸桿菌是主要的病原菌。消化鏈球菌是一
種革蘭陽性厭氧菌,可引起多種感染,包括中耳炎、牙髓炎、根尖周
炎等。丙酸桿菌是一種革蘭陽性厭氧菌,可引起多種感染,包括中耳
炎、鼻竇炎、牙周炎等。
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哇胺和替考拉寧的
敏感率均為100.0%,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73.2%)o革攔陰性菌
對頭抱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嘎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感率均在
80.0%以上,對氨羊西林的耐藥率最高(85.3%)。這些結果與以往的
研究結果相似[6,7]。
綜上所述,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為主,其次為革蘭陰性菌
和厭氧菌。臨床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以提高治療
效果,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同時,應加強對中耳感染的預防和控制,
注意個人衛(wèi)生,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
第六部分真菌感染的情況
關鍵詞關鍵要點
真菌感染的總體情況
1.真菌感染在中耳感染中較為少見,但其發(fā)病率有上升趨
勢。
2.引起中耳炎的主要真菌為曲霉菌和念珠菌,其他真菌相
對較少。
3.真菌感染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長期使用抗生素、
免疫抑制劑、激素等,以及外耳道進水、不潔挖耳等。
真菌感染的診斷方法
1.真菌培養(yǎng)是診斷真菌感染的金標準,但培養(yǎng)時間較長,
且陽性率不高。
2.涂片檢查是快速診斷真菌感染的方法之一,但敏感性較
低。
3.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技術等可提高診斷的敏感性和
特異性,但目前在臨床應用較少。
真菌感染的治療方法
1.清除外耳道膿液,保持外耳道清潔干燥。
2.局部使用抗真菌藥物,如克霉嗤、酮康哇等。
3.全身使用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嘎、伊曲康哩等。
4.治療期間應定期復查,觀察病情變化。
5.對于嚴重的真菌感染,如真菌性腦膜炎等,應及時住院
治療。
真菌感染的預防措施
1.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激素等藥物。
2.注意耳部衛(wèi)生,避免外耳道進水、不潔挖耳等。
3.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力。
4.對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疾病,提高免
疫力。
真菌感染的研究進展
1.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fā)展,對真菌感染的診
斷和治療有了新的進展。
2.一些新的抗真菌藥物如棘白菌素類藥物等,具有廣譜、
高效、低毒等優(yōu)點,為真菌感染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
3.對真菌感染的發(fā)病機制、耐藥機制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
斷深入,為真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真菌感染的挑戰(zhàn)與展望
1.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但其診斷和治療仍存在
一定的困難。
2.真菌感染的耐藥問題三益嚴重,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挑
戰(zhàn)。
3.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真菌感染的研究,開發(fā)新的診斷
方法和治療藥物,提高真菌感染的診治水平。
4.同時,也需要加強對真菌感染的預防和控制,臧少真菌
感染的發(fā)生。
題目: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摘要:目的探討中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為臨床合理用
藥提供依據。方法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
耳鼻喉科就診的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
敏試驗,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結果216例中耳感染患者
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6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52株(56.7%),革
蘭陰性菌108株(40.3%),真菌8株(3.0%)。前三位病原菌分別
為金黃色葡萄球菌(32.1%),肺炎鏈球菌(16.4%)和銅綠假單胞菌
(10.1%)。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利奈哇胺和
替考拉寧的敏感性較高,對青霉素和紅霉素的耐藥率較高;革蘭陰性
菌對頭泡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嗖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感性較高,
對氨芋西林和頭泡嗖林的耐藥率較高。結論中耳感染的病原菌以革
蘭陽性菌為主,其次為革蘭陰性菌和真菌。臨床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
合理選用抗菌藥物,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關鍵詞:中耳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中耳感染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
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感染的病原菌種類繁多,耐藥情況也較
為復雜,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1]。因此,了解中耳感染的
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對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本
研究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
216例中耳感染患者的膿液標本進行了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分析了
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診的
216例中耳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2
例;年齡18-72歲,平均(42.3±10.5)歲;病程1-14d,平均
(4.2±1.3)do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
中耳感染,并排除了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其他耳部疾病。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使用無菌棉拭子采集患者外耳道深部的膿液標本,置于無菌試管中,
立即送檢。
1.2.2細菌培養(yǎng)
將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置于35C孵箱中培
養(yǎng)18-24ho觀察菌落形態(tài)、顏色和溶血情況,挑取可疑菌落進行涂
片革蘭染色,鏡檢確定細菌種類。
1.2.3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按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
(CLSI)的標準判斷結果。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5.6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
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病原菌分布
216例中耳感染患者中,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268株,其中革蘭陽性菌
152株(56.7%),革蘭陰性菌108株(40.3%),真菌8株(3.0%)。
前三位病原菌分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32.設)、肺炎鏈球菌(16.4%)
和銅綠假單胞菌(10.l%)o見表lo
表1中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
I病原菌I株數I構成比(%)I
金黃色葡萄球菌|86|32.1|
肺炎鏈球菌|44|16.4
銅綠假單胞菌|28|10.1|
I流感嗜血桿菌|18|6.7|
|表皮葡萄球菌|16|6.0|
I大腸埃希菌|12|4.5|
I其他革擾陽性菌|16|6.0|
I其他革蘭陰性菌|24|8.9|
|真菌⑻3.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6057-2025微束分析掃描電子顯微術CD-SEM評定關鍵尺寸的方法
- GB/T 37607-2025耐蝕合金盤條和絲
- GB/T 12368-2025錐齒輪模數
- 2025年安徽建工醫(yī)院第一批招聘95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各地真題)
- 2025遼寧本溪高新區(qū)國有企業(yè)招聘6人模擬試卷帶答案詳解
- 2025江蘇蘇州科技大學招聘46人(第一批)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名師系列)
- 2025年日照市財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4人)模擬試卷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年合肥師范學院高層次人才招聘63人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詳解
- 2025遼寧沈陽盛京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子公司沈陽大天地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招聘9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必刷)
- 2025湖南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招聘1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考試直接用)
- 蔞葉栽培與管理技術
- 公路統(tǒng)計管理辦法
- 《智能建造概論》高職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卵巢粘液腺癌病例討論
- 肌張力低下型腦性癱瘓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國紙漿模塑包裝行業(yè)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
- DB11T 2442-2025 學校食堂異物管控規(guī)范
- 護理用藥錯誤PDCA案例
- 自制工裝夾具管理辦法
- 河道施工船舶管理制度
- 中醫(yī)眼科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