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外文言文閱讀》專項測試卷含答案(天津紅橋)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節(jié)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俱乘船避難
俱:
(2)王欲舍所攜人
舍: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譯文:3.從文中可以看出華歆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分條概括。(山東泰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何晏年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①,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張吳興年八歲,齒虧,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敝x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②送客。爾時語已神悟③,自參上流。諸人咸共嘆之,曰:“年少,一坐④之顏回?!比首嬖唬骸白鵁o尼父⑤,焉別顏回?”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保ü?jié)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將:帶、領。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那時(謝仁祖)言談中已表現出奇異的領悟能力,躋身于上流社會。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4.解釋下列加點字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明慧若神
若:②諸人咸共嘆之咸:③不然
然: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坐無尼父,焉別顏回?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6.選文中四個孩子,你最喜歡哪一個?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理由。(江西贛州)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王凝之妻謝氏傳(節(jié)選)及①遭孫恩②之難,舉厝自若③,既④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⑤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⑥殺數人,乃被虜。其外孫劉濤時年數歲,賊又欲害之,道韞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欲加誅,寧先見殺?!倍麟m毒虐,為之改容⑦,乃不害濤。注釋:①及:等到。②孫恩:為東晉五斗米道道士,后聚眾作亂,四處攻州破府。③舉厝自若:指言行舉動如常,像原來的樣子。舉厝亦作“舉措”。④既:已經。⑤肩輿:乘坐轎子。⑥手:親手。⑦容:神色。7.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1)為()
(2)至()
(3)數()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2)必欲加誅,寧先見殺。9.結合選文內容,說說謝道韞是個怎樣的人。(河北保定)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②;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③也?!保ā稇梿枴罚┧抉R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骸郎忻毁F在天?!泳炊鵁o失④,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⑤?”子曰:“內省不疚⑥,夫何憂何懼?”(《顏淵》)【注釋】①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②我無能焉:意為我都沒有做到。③自道:說自己,描述自己。④敬而無失:認真謹慎地做事,不出差錯。⑤斯謂之君子已乎:這就叫君子了嗎?⑥疚:內心痛苦,慚愧。10.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①知者不惑②人皆有兄弟③我獨亡④內省不疚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②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12.書籍是我們的老師,指引我們前行。作為中學生,你從以上四則語錄中學到了哪些做事、為人、自我學習成長的方法呢?(吉林)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孔子見羅雀者孔子見羅雀者①,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③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笨鬃宇欀^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④而有危亡之?、菀病!保ㄟx自《孔子家語》)【注釋】①羅雀者:張網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③獨:表示轉折,相當于“卻”。④戇(gàng):傻,笨,魯莽。⑤敗:禍亂,禍害。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黃口從大雀則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15.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從本文中獲得了哪些啟示?(江西鷹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鬃蛹艺Z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賜②也日損③?!痹釉唬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薄咀⑨尅竣偕蹋翰飞?,字子夏。②賜:端木賜,字子貢。③損:退步,消減。④鮑魚之肆:指代污濁的環(huán)境,也比喻惡人聚集的地方。鮑魚,咸魚;⑤肆,店鋪。漆:墨漆。1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益()
(2)故()
(3)是()17.翻譯文中畫線語句。(1)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18.讀完《孔子家語》之后,請用自己的話說說帶給你怎樣的啟示?(江蘇南京)閱讀《誡子書》,完成問題。誡子書王修自汝行之后,恨恨不樂,何哉?我實老矣所恃①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②也。人之居世,忽去倏過。日月可愛也!故禹不愛尺璧③而愛寸陰。時過不可還,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④,未必讀書⑤,并學作人。汝今逾郡縣越山河離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見舉動之宜效高人遠節(jié)⑥,聞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⑦不可不慎,善否⑧之要,在此際也。行止與人,務在謹之。言思乃出,行詳乃動,皆用情實⑨道理,違斯敗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殺身⑩,其余無惜也?!咀⑨尅竣偈眩阂揽?。②遑遑(huáng):驚恐匆忙,心神不定的樣子。③尺璧:一尺長的壁玉,代指珍寶。④早之:早早地有所成就。⑤未必讀書:不僅要讀書。⑥本句意為:是想見你在行為舉止上,學習道德高尚之人的遠大節(jié)操。⑦左右:身邊的人,這里指朋友。⑧否(pǐ):惡,邪惡。⑨情實:實際情況。⑩殺身:犧牲自己生命。1.解釋加點詞。①去妻子者②若年大不可少也2.劃分句子節(jié)奏(劃三處)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3.翻譯句子。言思乃出,行詳乃動。4.比較本文和諸葛亮《誡子書》,結合具體語句說說兩位父親予以孩子的教誨和勸勉有哪些相同之處。(遼寧沈陽)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訓子孫司馬光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①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①道速②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注釋】①枉:不正直,這里指擾亂。②速:招致。5.解釋文中加點的字。則()
慕()
求()6.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2)遠罪豐家。
(3)是以居官必賄。7.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故曰儉德之共也8.用自己的話寫出選文的主要觀點。(貴州遵義)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復兒子書張之洞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千金之資,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吾兒恃有汝父庇蔭,然亦當稍知稼穡①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非然者,即學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息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此中甘苦,應自知之,毋負老人訓也?!咀⑨尅竣偌诜w:指農業(yè)勞動。9.下列表述與信中內容不一致的一項是(
)A.兒子去國不過四月,散盡千金。 B.兒子有父庇蔭,知稼穡之艱。C.求學宜先刻苦,不必交友酬應。 D.求學不容易,望不負老人訓。10.這封書信是張之洞寫給兒子的。請概括他從哪些方面勸誡兒子?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B.非然者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憂天》)C.千金之資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D.兒自去國至今
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江蘇泰州)閱讀《陸游家訓》文言選段,完成下面小題。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①,令熟讀經學②,訓以寬厚恭謹③,勿令與浮?、苡翁?,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⑤。吾此言后人之藥石⑥也。各須謹之,毋⑦貽后悔。(節(jié)選自《萬金家書》)【注】①簡束:檢點約束。②經學:指儒家經典,諸子百書。③恭謹:謙虛敬慎。④浮?。焊≡贻p薄之徒。⑤端:這里指一個方面。⑥藥石:治病的藥和石針,這里指良藥,規(guī)勸。⑦毋:同“無”。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①父兄當以為憂()
②令熟讀經學()③自此十許年()
④蓋非一端()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若有之A.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B.國人道之(《穿井得一人》)C.久之,目似瞑(《狼》)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14.用“/”給下面的兩個句子劃分停頓。(每句一處)(1)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2)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15.翻譯下列句子。(1)各須謹之,毋貽后悔。(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6.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選文與《誡子書》的異同。(湖北黃石)閱讀文言語段,完成題目。
余家苦鼠暴,乞諸人,得一貓,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以其未馴也,縶維②以伺,候其馴焉。群鼠聞其聲,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馴也,遂解其維縶。適睹出殼雞雛,鳴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雛,是其病也;獨無捕鼠之能乎?”遂釋之。已則心心泯泯⑤,饑哺飽嬉⑥,一無所為。群鼠復潛視,以為彼將匿形致己⑦也,猶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窺之愈熟,覺其無他異,遂歷穴相告曰:“彼無為也。”遂偕其類復出,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復有雞雛過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則嚙者過半矣。余之家人執(zhí)之至前,‘數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齊,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猶可用其能也。今汝無捕鼠之能,而有噬雞之病,真天下之棄材也哉!”遂笞而放之。(文/薛瑄,有刪減)注釋:①铦(xiān):鋒利。②縶(zhí)維:用繩子系住。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心(xīn)心泯泯:心心,恐懼的樣子;泯泯,茫然無知的樣子。⑥饑哺飽嬉:饑則吃食,飽則嬉鬧。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獲自己。⑧數(shǔ):責備,斥責。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A.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 B.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C.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 D.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18.下列六個句子分為四組,全部表現貓“類有能”一組的是(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④已則仙心泯泯,饑哺飽嬉
⑤遂偕其類復出,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19.將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適睹出殼雞雛,鳴啾啾焉,遽起而捕之。(2)余方怪甚,然復有雞雛過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則嚙者過半矣。(山東濟南)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塞翁失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術②者,馬無故亡而入胡③,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⑥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注釋】①塞上:這里指長城一帶。②術:米數,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如看相、占卜等,這是迷信活動。③胡:古代北方少數民族。④其父[fǔ]:即為上文中的“善術者”。父,老漢(老人),古代對老年人的尊稱。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問。遽:通“詎”,就。20.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畫二處)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2.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你對“禍福”的看法。(湖南長沙)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凰也。”路人曰:“我聞有鳳凰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將欲獻楚王,經宿②而鳥死。路人不遑③惜④其金,惟恨不得以獻楚王。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過于買鳳之直⑤十倍矣。(選自《太平廣記》)【注】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不遑:無暇,沒有閑暇。④惜:痛惜,惋惜。⑤直:同“值”,價格。23.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于買鳳之直十倍矣”中的“過”本義是“經過”“時間過去”,引申為“訪問”“超過”“責備”等,在此處取“超過”之意。B.“我聞有鳳凰久矣”中的“聞”與“百聞不如一見”中的“聞”意思相同。C.“經”有“經過”“經歷”“治理”等義項,“經宿而鳥死”中的“經”應為“治理”之意。D.“方將欲獻楚王”中的“方”和“方欲行”(《狼》)中的“方”意思相同。24.下列選項中“而”字的含義與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示例:召而厚賜之A.學而不思則罔 B.有聞而傳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D.切問而近思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B.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C.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D.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2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語句的大意。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獻楚王。27.下面是某學習小組的閱讀討論會。請你根據上下文,在橫線上將對話補充完整。陽陽:文中過路人聽信擔山雞者的話,錯把山雞當成鳳凰,鬧出了笑話。小文:這篇文章和《穿井得一人》都寫到了國君。我覺得《穿井得一人》中宋君對于謠言的態(tài)度是向丁氏求證,本文中楚王則①,留下了千古笑柄?,幀帲核尉统鯇Υ齻餮詰B(tài)度不一樣,警示我們:②。(貴州畢節(jié))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各題。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①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②樹而蚤③取之。逐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④,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⑤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⑥之,是可笑也。(摘自《聊齋志異》)【注釋】①欻(xū):忽然。②諸:之于。③蚤:同“早”,早上。④昧爽:黎明。⑤逡巡:小心謹慎。⑥罹:遭遇(禍患)。28.下列選項對表現狼的貪婪,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狼看到擔子里的肉,饞得好像要流口水似的,跟著屠戶走了好幾里。B.屠戶一點都不害怕,拿出刀來給狼看,狼假裝睡覺,什么也沒看見。C.看到屠戶的刀,狼稍稍后退一點,等到屠戶要跑時,狼又跟上了他。D.狼為了吃到樹上懸掛的肉,被掛著肉的鐵鉤刺進上腭最終死去。29.本文與我們所學的課文《狼》在寫法上有何相同之處?請簡要概括出至少兩點。30.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日已暮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十二章》)B.又從之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詠雪》)C.遂鉤肉
遂成枯落(諸葛亮《誡子書》)D.狼乃止
止有剩骨(蒲松齡《狼》)(江蘇揚州)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各題。屠者許方嘗擔酒二罌夜行,倦息大樹下。月明如晝,遠聞嗚嗚聲,一鬼自從墓中出,形狀可怖。乃避入樹后,持擔以自衛(wèi)。鬼至罌前躍舞大喜遽開飲。盡一罌,尚欲開其第二罌,緘甫半啟,已頹然倒矣。許恨甚,且視之似無他技,突舉擔擊之,如中虛空,因連與痛擊,漸縱馳委地,化濃煙一聚。恐其變幻,更捶百余。其煙平鋪地面,漸散漸開,痕如淡墨,如輕縠,漸愈散愈薄,以至于無。蓋已澌滅矣。(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3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屠者許方嘗擔酒二罌夜行()(2)尚欲開其第二罌()(3)因連與痛擊()(4)蓋已撕滅矣()3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鬼至罌前躍舞大喜遽開飲33.翻譯句子。(1)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蒲松齡《狼》)(2)恐其變幻,更捶百余。34.上文和蒲松齡的《狼》在刻畫屠戶形象時,運用了相同的描寫方法,請你結合文句,分析描寫方法及人物特點。參考答案(天津紅橋)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節(jié)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第一》)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俱乘船避難
俱:
(2)王欲舍所攜人
舍: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譯文:3.從文中可以看出華歆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分條概括。【答案】1.一起舍棄,丟下2.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安身,哪里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3.①有遠見,慮事周密;②有氣度,能擔責任;③講信用,信守諾言【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1)句意:一同乘船避難。俱:一起。(2)句意: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舍:舍棄,丟下。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既已,已經;納,接納;以,因為;急,指情況危急。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后賊追至……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可知,在有人想要搭乘船的時候就擔心會遇到麻煩;表現了華歆有遠見,慮事周密;根據“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可知,在情況緊急時,華歆也沒有想舍棄搭乘的人,認為既然選擇幫助他,就應該幫助到底,所以依舊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表現了華歆有氣度,能擔責任,講信用,信守諾言?!军c睛】參考譯文: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么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山東泰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何晏年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①,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蔽何渲辞策€外。張吳興年八歲,齒虧,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敝x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②送客。爾時語已神悟③,自參上流。諸人咸共嘆之,曰:“年少,一坐④之顏回?!比首嬖唬骸白鵁o尼父⑤,焉別顏回?”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將:帶、領。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那時(謝仁祖)言談中已表現出奇異的領悟能力,躋身于上流社會。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4.解釋下列加點字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明慧若神
若:②諸人咸共嘆之咸:③不然
然: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坐無尼父,焉別顏回?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6.選文中四個孩子,你最喜歡哪一個?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理由?!敬鸢浮?.像;都;正確。5.①座上沒有孔子,怎么能區(qū)別出顏回呢?②這就好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樣,沒有它眼睛一定不會亮的。6.示例一:何晏;面對魏武帝“欲以為子”,他隨機應變,借畫自家房子的方法巧妙拒絕魏武帝,非常聰明。示例二:張吳興;面對對方戲弄“開狗竇”,“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暗指對方為狗,巧妙反擊,維護自己尊嚴。示例三:謝仁祖;“坐無尼父,焉別顏回”可以看出,當別人夸他如同顏回時,他就回敬夸別人如同孔子,思維敏捷,聰慧機敏。示例四:徐孺子;“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可以看出他沒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從月亮聯(lián)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十分機智巧妙?!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①句意:聰明過人,智慧如同神仙;若:好像;②句意:大家都在贊揚他;咸:都;③句意:不正確;然:正確。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答題時先要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譯,再根據現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調整,做到文從字順。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有:①坐:座席;尼父:指孔子;焉:怎么;別:區(qū)別;②譬如:比如,好像;瞳子:瞳仁;明:明亮。6.本題考查人物形象。根據事件及人物的語言來分析人物形象即可。本題是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無論選哪一個孩子,作答時,都要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根據“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笨芍诓懿傧雽⒑侮淌諡榱x子時,何晏通過“畫地令方,自處其中”的方式,讓人們產生疑問,進而表達自己是何家人的想法;他能巧妙、含蓄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可見其聰明機智。根據“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笨芍?,張吳興八歲時掉了牙,長輩們稱張吳興牙齒掉落后嘴里的洞為狗洞,張吳興機制應答稱這個洞是給“君輩”(恥笑他的人)準備的,張吳興面對長輩的取笑能巧妙應答,可見其機智、反應快。根據“曰:‘年少,一坐之顏回?!首嬖唬骸鵁o尼父,焉別顏回?’”可知,大家稱謝仁祖是有才德的顏回,但是謝仁祖沒有被別人的贊揚沖昏頭腦,而是反問稱未見顏回的老師孔子如何區(qū)別顏回;可見其機敏,善于言談,為人謙虛。根據“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可知,在別人認為如果讓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亮時,徐孺子借眼中有瞳孔才會明亮,與用比喻(類比)的手法,委婉告訴他人月亮中有“物”才明亮,比喻切貼、恰當,可見其善于聯(lián)想,反應敏捷,聰慧過人。示例:我最喜歡徐孺子。徐孺子雖然年幼,但是卻十分明白事理。別人問他月亮如果沒有遮擋,會不會很明亮。但是他卻機智地以人的瞳孔做比喻來闡述道理?!军c睛】譯文:何晏七歲的時候,聰明過人,魏武帝曹操特別喜愛他。因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長大,曹操想認他做兒子。何晏便在地上畫個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別人問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說:“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這件事,隨即把他送回了何家。吳興太守張玄之八歲時掉了牙,大人們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故意逗他說:“你嘴里怎么開了狗洞?”張玄之應聲回答:“就是為了讓你們這些人從這里出入?!敝x仁祖(謝尚)八歲的時候,父親謝豫章(謝鯤)帶著他送客。此時謝仁祖已經是聰明穎悟、應答敏捷的上流人才了。大家都在贊揚他,說道:“少年是座中的顏回呀?!敝x仁祖答道:“座上沒有孔子,怎么能區(qū)別出顏回呢?”徐孺子九歲的時候,曾經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讓月亮里面什么也沒有,會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說“不是這樣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沒有它,眼睛就不明亮。”(江西贛州)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王凝之妻謝氏傳(節(jié)選)及①遭孫恩②之難,舉厝自若③,既④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方命婢肩輿⑤抽刃出門,亂兵稍至,手⑥殺數人,乃被虜。其外孫劉濤時年數歲,賊又欲害之,道韞曰:“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欲加誅,寧先見殺?!倍麟m毒虐,為之改容⑦,乃不害濤。注釋:①及:等到。②孫恩:為東晉五斗米道道士,后聚眾作亂,四處攻州破府。③舉厝自若:指言行舉動如常,像原來的樣子。舉厝亦作“舉措”。④既:已經。⑤肩輿:乘坐轎子。⑥手:親手。⑦容:神色。7.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1)為()
(2)至()
(3)數()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2)必欲加誅,寧先見殺。9.結合選文內容,說說謝道韞是個怎樣的人?!敬鸢浮?.為:被至:到數:幾8.(1)不久聽說丈夫和幾個兒子已經被賊寇殺害。(2)一定要這么做的話,寧可先殺了我。9.謝道韞是個聰慧有才氣、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人。謝道韞淡定、凜然與孫恩的膽怯對比,突出謝道韞的高貴氣質?!窘馕觥?.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既聞夫及諸子已為賊所害”:聽說丈夫和幾個兒子已經被孫恩殺害。為:被。(2)“亂兵稍至”:亂兵一會兒就追上來。至:到。(3)“其外孫劉濤時年數歲”:她的外孫劉濤當時才幾歲。數:幾。8.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既,不久;聞,聽說;諸子,幾個兒子;為……所,被動句式,被。(2)必,一定;寧,寧可,寧愿。9.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據文中的“舉厝自若”可知,她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面對賊兵,“命令婢女著轎子拿著刀出門突圍”,行動果斷,可見她聰慧,“亂兵稍至,手殺數人,乃被虜”可見她勇猛,根據“事在王門何關他族必其如此寧先見殺”“為之改容”可知,她大義凜然,與孫恩“恩雖毒虐”形成對比,突出謝道韞的高貴?!军c睛】參考譯文:等到后來遭受孫恩作亂,她舉動自如,聽說丈夫和幾個兒子已經被孫恩殺害,就命令婢女著轎子拿著刀出門突圍。亂兵一會兒就追上來,謝道韞親手殺了幾個亂兵,才被俘虜。她的外孫劉濤當時才幾歲,孫恩又想殺害他,謝道韞說:“這事出在王家,與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關系?一定要這么做的話,寧可先殺了我。”孫恩雖然歹毒殘暴,也因謝道韞的大義凜然而折服,改容相待,竟不殺劉濤。(河北保定)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②;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弊迂曉唬骸胺蜃幼缘愧垡?。”(《憲問》)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骸郎忻?,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④,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⑤?”子曰:“內省不疚⑥,夫何憂何懼?”(《顏淵》)【注釋】①就有道而正焉: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②我無能焉:意為我都沒有做到。③自道:說自己,描述自己。④敬而無失:認真謹慎地做事,不出差錯。⑤斯謂之君子已乎:這就叫君子了嗎?⑥疚:內心痛苦,慚愧。10.解釋文中加點字的含義。①知者不惑②人皆有兄弟③我獨亡④內省不疚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②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12.書籍是我們的老師,指引我們前行。作為中學生,你從以上四則語錄中學到了哪些做事、為人、自我學習成長的方法呢?【答案】10.①迷惑。②全,都。③沒有。④自我檢查,反省。11.①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②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12.君子要做事敏捷,認真謹慎地做事;為人說話謹慎,對人恭敬而有禮貌;自我學習成長方面,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錯誤,自我反省而不感到內心痛苦。【解析】1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智慧的人不迷惑。惑:迷惑;(2)句意:別人都有兄弟。皆:全,都;(3)句意:唯獨我沒有。亡:沒有。(4)句意:內心反省而不內心痛苦。?。鹤晕覚z查,反省。1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食:吃飯;求:追求;居:居?。话玻喊惨?。(2)何:何必;患:擔憂;也:句末語氣詞,呢。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概括。結合“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可得:君子要做事敏捷,認真謹慎地做事;為人說話謹慎,對人恭敬而有禮貌;結合“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可知,自我學習成長方面,不追求外在物質享受,而應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謙遜好學(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錯誤,自我反省而不感到內心痛苦。可據此作答?!军c睛】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笨鬃诱f:“君子所循的三個方面,我都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懼怕?!弊迂曊f道:“是老師對自己的描述?!彼抉R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由命運決定,富貴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認真謹慎地做事,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有禮貌,四海之內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司馬牛問怎樣才是君子??鬃诱f:“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彼抉R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叫君子了嗎?”孔子說:“內心反省而不內心痛苦,那還有什么可憂慮和恐懼的呢?”(吉林)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孔子見羅雀者孔子見羅雀者①,所得皆黃口②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③不得,何也?”羅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黃口從大雀則不得,大雀從黃口亦可得?!笨鬃宇欀^弟子曰:“善驚以遠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從為禍福。故君子慎其所從,以長者之慮則有全身之階,隨小者之戇④而有危亡之?、菀病!保ㄟx自《孔子家語》)【注釋】①羅雀者:張網捕鳥的人。②黃口:雛鳥的嘴為黃色,后又借指雛鳥。③獨:表示轉折,相當于“卻”。④戇(gàng):傻,笨,魯莽。⑤?。旱渷y,禍害。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黃口從大雀則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15.請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從本文中獲得了哪些啟示?【答案】13.(1)跟從
(2)回頭14.大鳥容易警覺難以捕到,小鳥貪吃而容易捕到。15.啟示:君子應當慎重的選擇所要跟隨的人,靠年長者的謀略就可以保全性命,跟隨年少者的魯莽就會有滅亡的禍患?;蛘摺氨3志X就遠離禍害,貪吃就會忘記災患”?!窘馕觥?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1)句意為:如果小雀跟從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從:跟從。(2)句意為:孔子回頭對弟子說。顧:回頭。1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本句重點詞語:善驚:容易警覺。難得:難以捕到。黃口:指小鳥。貪食:貪吃。1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感悟啟示。解答時,要立足于對文意的理解,深入分析文本。文段中孔子提出“故君子慎其所從”,勸誡君子要謹慎選擇自己跟從的人,選擇正確的人來跟從并且效仿將會影響我們之后的人生。啟示我們:一是不要領略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鑒長者的經驗;三是要有憂患意識;四是要謹慎擇友?!军c睛】參考譯文:孔子看到張網捕鳥的人,捕到都是黃口的小雀。夫子問捕鳥的人:“唯獨大雀捕不到,為什么呢?”捕鳥人說:“大雀容易警覺,所以不易捕到;小雀貪吃,因此容易捕到。如果小雀跟從大雀,就捕不到(小雀);如果大雀跟從小雀,也能捕到(大雀)?!笨鬃踊仡^對弟子說:“容易警覺就遠離了禍害,貪吃就忘記了禍害,這是出自它們的本性,但卻由于所跟從的對象不同或得到?;虻玫降?。因此君子應當慎重地選擇所要跟隨的人,依靠年長者的謀慮就會有保全自身的憑借,跟從年少者的憨直就會有危急死亡的禍患?!保ń鼹椞叮╅喿x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鬃蛹艺Z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賜②也日損③?!痹釉唬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不識其地,視其草木?!惫试唬骸芭c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薄咀⑨尅竣偕蹋翰飞蹋肿酉?。②賜:端木賜,字子貢。③損:退步,消減。④鮑魚之肆:指代污濁的環(huán)境,也比喻惡人聚集的地方。鮑魚,咸魚;⑤肆,店鋪。漆:墨漆。1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益()
(2)故()
(3)是()17.翻譯文中畫線語句。(1)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18.讀完《孔子家語》之后,請用自己的話說說帶給你怎樣的啟示?【答案】16.進步因此,所以這17.(1)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喜歡談論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2)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種植芝蘭散滿香氣的屋子里一樣,時間長了便聞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經充滿香氣了。18.生活中要善于和品德高尚的人結交,多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避免受到道德品行惡劣人的影響。【解析】1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子夏會比以前更進一步。益:進步;(2)句意:所以說。故:因此,所以;(3)句意:因此君子選擇與什么樣的人相處,一定要慎重。是:這。1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好:喜歡;與:和;不若:比不上。(2)善人:品德高尚的人;室:房屋;化:融為一體。18.本題考查閱讀啟示。答案不唯一。示例:交朋友要謹慎,要交益友,不交損友。【點睛】參考譯文:孔子說:“我死之后,子夏會比以前更進一步,子貢會比以前退步。”曾子問:“為什么呢?”孔子說:“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喜歡談論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看看他的父親;不了解這個人,看看他的朋友;不了解君主,看看他手下的大臣;不了解這塊地方,看看這地方的草木。所以說,跟善人在一起,就像進入養(yǎng)育芝蘭的花房,時間長了就不覺得香味了;跟不善的人在一起,就像走入出售鮑魚的店鋪,時間長了就不覺得臭了。因此君子選擇與什么樣的人相處,一定要慎重?!保ńK南京)閱讀《誡子書》,完成問題。誡子書王修自汝行之后,恨恨不樂,何哉?我實老矣所恃①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②也。人之居世,忽去倏過。日月可愛也!故禹不愛尺璧③而愛寸陰。時過不可還,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④,未必讀書⑤,并學作人。汝今逾郡縣越山河離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見舉動之宜效高人遠節(jié)⑥,聞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⑦不可不慎,善否⑧之要,在此際也。行止與人,務在謹之。言思乃出,行詳乃動,皆用情實⑨道理,違斯敗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殺身⑩,其余無惜也。【注釋】①恃:依靠。②遑遑(huáng):驚恐匆忙,心神不定的樣子。③尺璧:一尺長的壁玉,代指珍寶。④早之:早早地有所成就。⑤未必讀書:不僅要讀書。⑥本句意為:是想見你在行為舉止上,學習道德高尚之人的遠大節(jié)操。⑦左右:身邊的人,這里指朋友。⑧否(pǐ):惡,邪惡。⑨情實:實際情況。⑩殺身:犧牲自己生命。1.解釋加點詞。①去妻子者②若年大不可少也2.劃分句子節(jié)奏(劃三處)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3.翻譯句子。言思乃出,行詳乃動。4.比較本文和諸葛亮《誡子書》,結合具體語句說說兩位父親予以孩子的教誨和勸勉有哪些相同之處?!敬鸢浮?.①離開。②如同。2.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3.說話要經過深思熟慮,做事要做好詳細計劃后再開始行動。4.兩文教育子女,都是以情動人,剖白自己的苦心,在教育子女都要珍惜時光,不光是要讀好書,并且要學會做人。【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理解字詞的含義,還要注意理解文言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句意:拋妻離子。去:離開。②句意:如同年紀大了不能變?yōu)樯倌暌粯印H簦喝缤?.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結合語法,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式等。句意為:我確實老了,所依靠的就是你們了,但都不在跟前,使我很不安。根據句意可知,本句包括四個分句:“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因此可斷句為:我實老矣/所恃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基本原則是“留、替、調、補、刪”。翻譯句子時還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語:言,指說話;乃,才;行,指行事;詳,周密。4.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從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等內容可知,作者勸勉孩子:要注重修身養(yǎng)性;要樹立遠大的志向;要摒棄雜念,靜心學習;不要放縱懈怠,輕薄浮躁;要珍惜時間。選文“時過不可還,若年大不可少也”告訴孩子:要珍惜時間;“欲汝早之,未必讀書,并學作人”“欲令見舉動之宜,效高人遠節(jié)”“言思乃出,行說乃動”告訴孩子:不但要學習,還要學會做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際也。行止與人,務在饒之”告訴孩子:要與人為善,寬容為懷;“言思乃出,行詳乃動,皆用情實道理,違斯敗矣”告訴孩子:要三思而后行,規(guī)劃好了再實施,而且做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合于道理。結合以上分析,指出其中相同之處即可?!军c睛】參考譯文:自從你走了以后,我悶悶不樂,為什么呢?因為我確實老了,所依靠的就是你們了,但都不在跟前,使我很不安。人生在世,很容易過去。所以時間非常寶貴。所以大禹不愛直徑一尺的玉璧而愛很短的光陰,是因為時間一過就不會回來,如同年紀大了不能變?yōu)樯倌暌粯?。盼望你早有作為,不光是要讀好書,并且要學做人。你如今離鄉(xiāng)背井,跋山涉水,離別弟弟,拋妻離子,是想看到你會做人行事,學習高士的遠大節(jié)操,聽到一就能得到三,立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你時時不可不慎重?。∩婆c不善的關鍵,就在這里了。你的行為舉止,對于別人,總要寬容為好。說話要經過思考才出口,行事要經過周密考查才能做,說話做事都要合情合理,違背這些就會失敗。父親想使兒子成材、向善,除了不能犧牲自己生命以外,其余都在所不惜。(遼寧沈陽)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訓子孫司馬光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①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①道速②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咀⑨尅竣偻鳎翰徽保@里指擾亂。②速:招致。5.解釋文中加點的字。則()
慕()
求()6.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2)遠罪豐家。
(3)是以居官必賄。7.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故曰儉德之共也8.用自己的話寫出選文的主要觀點?!敬鸢浮?.則:就。慕:羨慕。求:貪求。6.(1)有德行的人都是從儉樸中培養(yǎng)出來的。(2)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3)這樣他們做官必然接受賄賂。7.故曰/儉/德之共也。8.儉樸是一種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對奢侈腐化【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儉則寡欲”句意:儉樸就會減少欲望。則:就。(2)“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句意:君子欲求過多就會貪圖、羨慕富貴。慕:羨慕。(3)“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句意:小人欲求過多就會貪求浪費。求:貪求。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1)有德者:指有德行的人;皆:都;由:從;儉:簡樸;(2)遠罪:遠離罪過;豐家:使家庭豐裕;(3)是:這樣;居官:做官;賄:接受賄賂。7.本題考查斷句。句子意思:所以說:節(jié)儉是各種品德的共同點?!霸弧焙簏c明觀點;“儉”是“德之共也”的主語;正確斷句為:故曰/儉/德之共也。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根據“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可知,作者提倡“儉”?!肮试粌€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可知,作者把節(jié)儉和多欲進行比較,得出不同的結果。由此可知,本文講述了:儉樸是一種美德,應崇尚節(jié)儉,反對奢侈腐化?!军c睛】參考譯文:有德行的人都是從儉樸中培養(yǎng)出來的。儉樸就會減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謹其身,節(jié)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所以說:節(jié)儉是各種品德的共同點。奢侈就會有過多的欲求,君子欲求過多就會貪圖、羨慕富貴,亂道招禍;小人欲求過多就會貪求浪費,使家庭破敗,便自身喪命,這樣他們做官必然接受賄賂,住在鄉(xiāng)野必然成為盜賊。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罪惡。(貴州遵義)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復兒子書張之洞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千金之資,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吾兒恃有汝父庇蔭,然亦當稍知稼穡①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非然者,即學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息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此中甘苦,應自知之,毋負老人訓也?!咀⑨尅竣偌诜w:指農業(yè)勞動。9.下列表述與信中內容不一致的一項是(
)A.兒子去國不過四月,散盡千金。 B.兒子有父庇蔭,知稼穡之艱。C.求學宜先刻苦,不必交友酬應。 D.求學不容易,望不負老人訓。10.這封書信是張之洞寫給兒子的。請概括他從哪些方面勸誡兒子?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B.非然者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憂天》)C.千金之資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狼》)D.兒自去國至今
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答案】9.B10.示例:張之洞告誡兒子要節(jié)儉,要努力學習,要珍惜時間,要有遠大的目標。11.D【解析】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有誤,原文表述為“吾兒恃有汝父庇蔭,然亦當稍知稼穡之艱難(你倚仗有父親我的保護,不需要這樣,但是你應當知道勞動的艱辛)”;故選B。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由《復兒子書》中“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皆散盡”可知,作者針對孩子異國求學僅僅四個月就花費“千金”而致信對兒子加以訓導。“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吾兒恃有汝父庇蔭,然亦當稍知稼穡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可知,希望兒子生活要節(jié)儉,勸誡兒子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集中所有的精力在學習上;依據“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可知,作者希望兒子不要虛度光陰,要珍惜時間,努力用功讀書。可據此概括總結。1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介詞,對/介詞,從;B.代詞,這樣/形容詞詞尾,……的樣子;C.助詞,的/助詞,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均為動詞,離開;故選D?!军c睛】參考譯文:你從離開國家到現在,不過四個月的時間,為什么帶去的那么多錢都花完了?這確實很讓人奇怪!你這次去,目的是求學。求學應當以刻苦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應酬的事。你帶去的費用,也是足夠用一年多的,為什么四個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如此這樣的浪費,必定不是花在飲食的奢華上,生活起居的闊綽上,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耗費的。你倚仗有父親我的保護,不需要這樣,但是你應當知道勞動的艱辛,盡你求學的本分。如果不這樣,即使學成回國,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現在這樣,我今后可能對你沒有指望了!花錢是小事,但因為錢而荒費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就是大事了。我之前曾寫信告誡你,一定要努力學習,你怎么就忘了?光陰可貴,求學不易,這中間的甘苦,你應該自己去體會,不要辜負老人的一番教導。(江蘇泰州)閱讀《陸游家訓》文言選段,完成下面小題。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①,令熟讀經學②,訓以寬厚恭謹③,勿令與浮薄④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⑤。吾此言后人之藥石⑥也。各須謹之,毋⑦貽后悔。(節(jié)選自《萬金家書》)【注】①簡束:檢點約束。②經學:指儒家經典,諸子百書。③恭謹:謙虛敬慎。④浮薄:浮躁輕薄之徒。⑤端:這里指一個方面。⑥藥石:治病的藥和石針,這里指良藥,規(guī)勸。⑦毋:同“無”。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①父兄當以為憂()
②令熟讀經學()③自此十許年()
④蓋非一端()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若有之A.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B.國人道之(《穿井得一人》)C.久之,目似瞑(《狼》)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14.用“/”給下面的兩個句子劃分停頓。(每句一處)(1)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2)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15.翻譯下列句子。(1)各須謹之,毋貽后悔。(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6.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選文與《誡子書》的異同?!敬鸢浮?2.憂慮,擔心讓,使從表推測,恐怕13.B14.(1)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2)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15.(1)(我這些話)都應該謹慎對待,不要留下遺憾。(2)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16.同:(1)都是寫給子女的家書;(2)都有教育后代,讓他們具有良好品質的意味。異:選文側重教育意義:家長要注重對天生聰明的孩子的思想教育,家長要對孩子加強行為規(guī)范上的良性約束?!墩]子書》)側重勸勉: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窘馕觥?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①句意:父兄應當把他看作憂慮的事。憂:憂慮,擔心。②句意: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令:讓,使。③句意:從這個時候開始,大約十年的時間里。自:從。④句意:恐怕?lián)鷳n的事情就不會只有一個。蓋:表推測,恐怕。13.本題考查文言虛詞含義。例句:“若有之”中的“之”,代詞,代指“后生才銳”這件事。A.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B.代詞,代指“穿井得一人”這件事;C.助詞,補充音節(jié),無實義;D.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故選B。14.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1)句意:年輕且才華橫溢的人最容易做錯事。重點字詞:后生:年輕人,才銳者:才華橫溢的人。最易壞事:最容易做錯事。句子結構:這是一個主謂結構的句子,“后生才銳者”是主語,“最易壞事”是謂語。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劃分停頓,即: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
(2)句意:我這句話是后人的良藥。重點字詞:吾:我。此言:這句話。之:的。藥石:良藥。也:句末語氣詞。句子結構:這是一個判斷句,“吾此言”是主語,“后人之藥石也”是謂語,其中“也”是判斷句的標志。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劃分停頓,但由于“也”是句末語氣詞,不應與其前面的內容斷開,所以應劃分為: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15.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1)重點字詞:各:各自,每個人。須:必須,應當。謹:謹慎,小心。毋:不要,不可。貽:遺留,留下。后悔:事后懊悔。(2)重點字詞:淫:放縱。慢:懈怠。不能:不能夠。勵:振奮。精:精神。險:輕薄。躁:浮躁。治:修養(yǎng)。性:性情。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概括分析。相同點:根據選文“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可知,父兄對后生的告誡,屬于家書范疇。根據《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可知,開頭便是對兒子的教誨,同樣是一封家書。根據選文“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可知,強調要約束后代,讓他們學習經典,培養(yǎng)良好品質。根據《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知,告誡兒子要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同樣是培養(yǎng)品質的教育。不同點:(1)選文側重教育意義。根據選文“后生才銳者最易壞事”可知,強調才子易驕傲自滿,需要特別關注其思想教育。根據《誡子書》“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可知,告誡兒子時光飛逝,必須抓緊時間學習,否則將一事無成。(2)表達方式不同。
選文較為嚴肅,以議論為主,如“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語氣較為凝重,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墩]子書》則語氣親切,通過比喻和形象描寫來增強說服力:“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點睛】參考譯文才華出眾的年輕人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把他看作憂慮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經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就這樣十多年后,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yǎng)成。不這樣的話,那些可以擔憂的事情就不會只有一個。我這些話,是年輕人治病的良藥,都應該謹慎對待,不要留下遺憾。(湖北黃石)閱讀文言語段,完成題目。
余家苦鼠暴,乞諸人,得一貓,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以其未馴也,縶維②以伺,候其馴焉。群鼠聞其聲,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馴也,遂解其維縶。適睹出殼雞雛,鳴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雛,是其病也;獨無捕鼠之能乎?”遂釋之。已則心心泯泯⑤,饑哺飽嬉⑥,一無所為。群鼠復潛視,以為彼將匿形致己⑦也,猶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窺之愈熟,覺其無他異,遂歷穴相告曰:“彼無為也?!彼熨善漕悘统?,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復有雞雛過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則嚙者過半矣。余之家人執(zhí)之至前,‘數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齊,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猶可用其能也。今汝無捕鼠之能,而有噬雞之病,真天下之棄材也哉!”遂笞而放之。(文/薛瑄,有刪減)注釋:①铦(xiān):鋒利。②縶(zhí)維:用繩子系住。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心(xīn)心泯泯:心心,恐懼的樣子;泯泯,茫然無知的樣子。⑥饑哺飽嬉:饑則吃食,飽則嬉鬧。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獲自己。⑧數(shǔ):責備,斥責。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A.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 B.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C.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 D.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18.下列六個句子分為四組,全部表現貓“類有能”一組的是(
)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④已則仙心泯泯,饑哺飽嬉
⑤遂偕其類復出,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19.將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適睹出殼雞雛,鳴啾啾焉,遽起而捕之。(2)余方怪甚,然復有雞雛過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則嚙者過半矣?!敬鸢浮?7.B18.A19.(1)正好看見剛出殼的小雞,啾啾叫著,(貓)突然躍起抓住小雞。(2)我正感到很奇怪,可是又有小雞經過堂下,(貓)又急速去捉住它然后逃跑了,(家人)追過去時小雞已被吃了一半多?!窘馕觥?7.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本句句意:等仆人追到它,(小雞)已經吞下喉嚨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氨燃胰酥鸬靡严卵室印币鉃榈绕腿俗返剿?,(小雞)已經吞下喉嚨了。其中,“比家人逐得”表示時間,“矣”為句末語氣詞。故斷句:比家人逐得/己下咽矣/家人欲執(zhí)而擊之。故選B。18.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①貓的外形類有能;②貓讓鼠害怕類有能;③盡管貓第一次捕的是小雞,但可以看出貓捕獲獵物的能力;④貓不作為;⑤鼠害如故說明貓無能;⑥不捕鼠只捉雞說明貓無能且有毛病。表現貓“類有能”一組的是①②③;故選A。19.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翻譯文言語句還要抓住關鍵字詞。本題關鍵字詞:(1)適:恰逢。雞雛:小雞。遽:突然,忽然。(2)余:我。方:正,正在。怪:對……感到奇怪。然:但是,可是。亟:急速,急忙。走:跑。嚙:咬,吃?!军c睛】參考譯文:我家老鼠肆虐,向別人求討,得到一只貓。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齒鋒利。因為它還不馴服,(就)用繩子綁著等(它馴服),等候它馴服。眾老鼠聽到它的聲音,(都)屏息不敢出洞有一個多月。后來它馴服了,就解掉了綁它的繩子。正好看見出殼的小雞,啾啾叫著,(貓)突然躍起抓它,等仆人追到它,(小雞)已經吞下喉嚨了。仆人想抓住打它,我說:“不用!有本事的必定有缺點,吃雞,這是它的缺點;難道就沒有捕鼠的本事嗎?”便放了它。后來它就是小心謹慎悠悠然的樣子,餓了吃飽了玩,沒有任何作為。眾老鼠再窺視,以為它是特意針對自己隱藏原形,(就)還是屏息躲著不敢出(洞)。后來老鼠窺視得越多,(越)覺得沒有其他異樣,就一個洞穴一個洞穴地告訴說:“它沒有什么作為的?!本秃痛蠹乙黄鹩殖鰜硐褚郧耙粯訖M行。我正非常奇怪呢,但是又有小雞從堂下經過,(那貓)又馬上過去抓了它就跑。(仆人)追,而已經咬了一半了。我的仆人抓著它來到(我的)面前,數落它道:“老天造就人才不是全能,有本事的必定有缺點。不管缺點,還有它的本事可以利用啊。如今的你沒有捕鼠的本事,卻有吃雞的毛病,真是天下的棄材?。 北惚薮蛩髮⑺牛ㄚs走)了。(山東濟南)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塞翁失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術②者,馬無故亡而入胡③,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⑥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咀⑨尅竣偃希哼@里指長城一帶。②術:米數,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如看相、占卜等,這是迷信活動。③胡:古代北方少數民族。④其父[fǔ]:即為上文中的“善術者”。父,老漢(老人),古代對老年人的尊稱。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問。遽:通“詎”,就。20.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畫二處)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2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2.請結合本文內容,談談你對“禍?!钡目捶??!敬鸢浮?0.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21.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zhàn),父子得以保全生命。22.我認為:禍與??梢赞D化的,我們看待事物要持辯證的態(tài)度。本文通過講善術者一家因失馬而得胡馬,因馬兒子墮馬折髀,其兒子因跛而保全性命??梢?,禍福相互轉化,在現實生活中,禍與福、得與失往往都是可以轉化的,我們看待事物要持辯證的態(tài)度?!窘馕觥?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本句句意:(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凹腋涣捡R”與“其子好騎”都為主謂賓結構,可在二者后面斷開。據此斷句為: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21.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照現代漢語的語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獨:唯獨;以:因為;故:緣故;保:保全性命。22.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結合文言文內容,“禍福相依”是本篇文章的主旨,作答時可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觀點的闡述,圍繞“禍福相依”的辯證思考去回答即可?!度淌яR》通過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極富戲劇性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這則寓言啟發(fā)人們用發(fā)展的眼光辯證地去看問題,無論遇到福還是禍,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要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都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這一變化。【點睛】參考譯文:塞翁失馬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為何不會是一種福氣?”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老人說:“這說不定就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為何不會是一種福氣?”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zhàn)??拷吘骋粠У娜?,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zhàn),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湖南長沙)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凰也。”路人曰:“我聞有鳳凰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曰:“然?!蹦顺辎偾Ы?,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將欲獻楚王,經宿②而鳥死。路人不遑③惜④其金,惟恨不得以獻楚王。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過于買鳳之直⑤十倍矣。(選自《太平廣記》)【注】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不遑:無暇,沒有閑暇。④惜:痛惜,惋惜。⑤直:同“值”,價格。23.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于買鳳之直十倍矣”中的“過”本義是“經過”“時間過去”,引申為“訪問”“超過”“責備”等,在此處取“超過”之意。B.“我聞有鳳凰久矣”中的“聞”與“百聞不如一見”中的“聞”意思相同。C.“經”有“經過”“經歷”“治理”等義項,“經宿而鳥死”中的“經”應為“治理”之意。D.“方將欲獻楚王”中的“方”和“方欲行”(《狼》)中的“方”意思相同。24.下列選項中“而”字的含義與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示例:召而厚賜之A.學而不思則罔 B.有聞而傳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D.切問而近思2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B.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C.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D.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2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語句的大意。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獻楚王。27.下面是某學習小組的閱讀討論會。請你根據上下文,在橫線上將對話補充完整。陽陽:文中過路人聽信擔山雞者的話,錯把山雞當成鳳凰,鬧出了笑話。小文:這篇文章和《穿井得一人》都寫到了國君。我覺得《穿井得一人》中宋君對于謠言的態(tài)度是向丁氏求證,本文中楚王則①,留下了千古笑柄?,幀帲核尉统鯇Υ齻餮詰B(tài)度不一樣,警示我們:②?!敬鸢浮?3.C24.B25.C26.路人無暇痛惜那些(浪費的)金錢,只遺憾不能把鳳凰獻給楚王。27.①聽信傳言,誤以為路人買鳳凰獻給自己,重重賞賜了他(概括情節(jié)即可)不要輕信傳言,要調查甄別(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要有求證精神)【解析】23.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C.“經宿而鳥死”的意思是;經過一夜這只山雞就死了。經:經過。這里理解為“治理”不正確;故選C。2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召而厚賜之”的意思是:把那個人召進宮來并且大大地獎勵了他。而:連詞,表順承。A.“學而不思則罔”的意思是:只讀書卻不肯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收獲。而:連詞,表轉折,卻。與示例中“而”字的含義與用法不同;B.“有聞而傳之者”的意思是:有人聽了這件事就去傳播。而:連詞,表順承。與示例中“而”字的含義與用法相同;C.“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的意思是: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而:連詞,表修飾。與示例中“而”字的含義與用法不同;D.“切問而近思”的意思是:懇切地提問并且多思考當前的事。而:連詞,表并列,并且。與示例中“而”字的含義與用法不同;故選B。25.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以及重點字詞來分析?!皣藗髦敝械摹皣恕笔侵髡Z,“傳之”做謂語和賓語,“國人傳之”是完整的句子,其后應斷開;“遂”通常用于句首,因此“遂”的前面應斷開;句意:楚國的人紛紛傳說這件事情,都覺得那只是真的鳳凰而很貴重,適合獻給楚王。所以正確的斷句為: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遂聞于楚王;故選C。26.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不遑:無暇,沒有閑暇。惜:痛惜,惋惜。其:代詞,他。惟:只。恨:遺憾。不得:不能。以:把。“不得以獻楚王”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不得以(之)獻(于)楚王。27.本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理解。從本文“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可以看出,楚王偏聽偏信,不親自調查,不去了解,因此留下了千古笑柄。宋君對待謠言是將信將疑,親自派人去調查,弄清了事情真相;楚王則偏聽偏信以致留下笑柄,這警示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盲目信從,一定要去認真調查,弄清事情真相。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要有求證精神。【點睛】參考譯文:有一個擔著山雞的楚國人,一個路人問他:“這是什么鳥?。俊碧魮娜蓑_他說:“這是鳳凰?。 甭啡苏f:“我很久之前就聽說有鳳凰這種鳥,今天讓我見到真正的了,你賣不賣阿?”那個人說:“可以??!”于是路人出千金來買,對方還不賣,他提高一倍的價格,對方才把山雞給他。正要將這只“鳳凰”獻給楚王的時候,經過一夜這只山雞就死了。路人無暇痛惜那些(浪費的)金錢,只遺憾不能把鳳凰獻給楚王。楚國的人紛紛傳說這件事情,都覺得那只是真的鳳凰而很貴重,適合獻給楚王。后來被楚王聽說了這件事情。楚王對他想要進獻給自己鳳凰而感到很感動,把那個人召進宮來大大的獎勵了他,價值要比買那只鳳凰的錢還要多十倍多。(貴州畢節(jié))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各題。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①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②樹而蚤③取之。逐鉤肉,翹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同濟食堂管理辦法
- 后備人才管理辦法
- 員工停車管理辦法
- 唐山樓盤管理辦法
- 商業(yè)牌匾管理辦法
- 商葉云貸管理辦法
- 商城系統(tǒng)管理辦法
- 商混資質管理辦法
- 四新準入管理辦法
- 團隊加分管理辦法
- 中國古代對雷的認知與探索
- 2025年管理學基礎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上海租房合同范本下載
- 《習作即景》教學課件
- 胃腸疾病健康科普教育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國汽車48V系統(tǒng)行業(yè)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規(guī)劃深度研究報告
- 德勤:2025“十五五”時期中國能源行業(yè)關鍵議題報告
- 低碳經濟視域下陜西省能源產業(yè)的轉型與發(fā)展:挑戰(zhàn)、機遇與策略研究
- 煤礦資金計劃管理辦法
- 2025年小學數學教師招聘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
- 房地產企業(yè)土地增值稅清算代理服務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