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含答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含答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含答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含答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第五單元 單元檢測試卷(五)(含答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試卷(五)一、選擇題(16個小題,每題3分,計48分)1.(2024·合肥高二質量檢測)中國先秦時期青銅鑄幣主要有刀、布、圜錢三大體系。關于這幾種鑄幣形制的來源,錢幣學界權威學者認為:“鏟(布)幣是由農具銅錢演變而來”,“刀幣是由工具刀削演變而來”,“圜錢是戰(zhàn)國中期由玉璧演變而來的”。這一觀點意在說明,當時的鑄幣形制()A.體現了諸國紛爭的特點B.蘊含著風格多樣的美感C.適應了經濟發(fā)展的需要D.受到了生產活動的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鏟(布)幣與農具有關,刀幣與手工業(yè)工具有關,圜錢與玉璧有關,說明鑄幣形制受到了生產活動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的主旨是說明鑄幣形制的來源,并不是強調諸國紛爭的特點,排除A項;B項表述不符合主旨,排除;形制不同的鑄幣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排除C項。2.從秦到隋,銅幣錢文是貨幣重量的大小,這一特點延續(xù)了商品貨幣的特征,價值須與重量成正比,可以依據錢文檢驗貨幣足值與否。到了唐代,表示貨幣重量的錢文消失了,代以“通寶”這類寫有國號、年號或吉利語的錢幣。貨幣的變化體現出()A.其本身的價值逐漸提高B.政府信用性日漸突出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統一D.發(fā)行日益被國家壟斷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中國古代的貨幣由以重量命名到以年號、國號命名,說明政府的信用性或財政性日益突出,故選B項。3.(2024·淄博高二質量檢測)史書記載:唐朝中后期,“有幼未成丁,而承襲世資,家累千金者,乃薄賦之;又有年齒已壯,而身居窮約,家無置錐者,乃厚賦之,豈不背謬!”百姓舉家逃亡,規(guī)避賦稅,被稱為“客戶”。這主要表明當時()A.國家財政入不敷出B.賦稅制度亟須改革C.租庸調制正常運行D.人地矛盾逐漸尖銳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唐朝中后期,賦稅征收標準不公平,導致百姓舉家逃亡,規(guī)避賦稅,說明賦稅制度亟須改革,B項正確;僅從材料不能看出國家財政收入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原有的租庸調制無法繼續(xù)實行,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人地矛盾的信息,排除D項。4.(2023·天津紅橋區(qū)高二上期末)周秦至唐前期,谷帛一直是與金屬貨幣并行的重要幣種;唐代中期以后,絹帛的貨幣作用逐漸衰落;宋代以后,谷帛即逐漸退為生活日用品。這一變化,主要由于()A.國家政權的統一 B.白銀大量的流入C.賦稅制度的變革 D.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實物貨幣是低水平商品經濟的產物,適應的是簡單的商品交換,隨著交換的發(fā)展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實物貨幣逐步退出流通領域,故選D項;秦漢隋唐都是統一王朝,谷帛貨幣卻長期存在,可見國家政權的統一不是谷帛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的原因,排除A項;白銀大量流入是明清時期,宋代谷帛就已退出流通領域,排除B項;周至唐歷經多次賦稅改革,谷帛貨幣卻依然存在,可見賦稅制度的變革不是谷帛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的原因,排除C項。5.(2023·濱州高二上期末)中國古代的貨幣經歷了“貝幣時代—銅幣時代—紙幣時代—白銀時代—信用紙幣時代”的發(fā)展歷程。這一演變主要是由于()A.貴重金屬的大量流入B.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要C.君主專制的日益強化D.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答案B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貨幣是商品交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其演進適應了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故選B項;“貴重金屬的大量流入”出現在明清時期,排除A項;貝幣時代、信用紙幣時代沒有皇帝,排除C項;“松動”不符合時空,重農抑商政策松動只存在于唐宋時期,不能涵蓋貨幣的整個演變歷程,排除D項。6.(2024·南陽高二聯考)忽必烈即位后,發(fā)行以銀為本位的“中統鈔”。據《馬可·波羅行紀》記載:“各人皆樂用此幣,蓋大汗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費用,以購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價,竟與純金無別。其量甚輕,致使值十金錢者,其重不逾金錢一枚?!边@表明,元初()A.紙幣使用推動商品經濟發(fā)展B.銅錢無法滿足商業(yè)貿易需要C.黃金白銀退出商品流通領域D.紙鈔濫印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元朝時來華外商與外賓,看到僅一張紙鈔可以購得各種商品,與金銀無異,都深感奇特新鮮。故元朝商品交易的過程中,紙幣作為主幣成為重要的金融媒介,紙幣的使用有利于商品經濟發(fā)展,A項正確;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紙幣的使用,未涉及銅錢,排除B項;黃金白銀并未完全退出商品流通領域,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紙鈔濫印導致通貨膨脹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7.(2023·菏澤高二統考期中)明初賦稅以征收糧麥實物為主,且官吏薪俸為憑俸帖領取祿米。為解決南方納稅者買米上納和北方食祿者賣祿米換貨幣的矛盾,朝廷決定將南方稅糧折收白銀,“煎銷成錠,委官赍送赴京”。這一措施客觀上()A.推動了商品經濟發(fā)展B.減輕了百姓經濟負擔C.減弱了人身依附關系D.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明代改革賦稅制度,推動南方田賦貨幣化,這在客觀上刺激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A項正確;賦稅貨幣化并不意味著減輕了百姓的經濟負擔,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賦稅由征收實物到折收白銀,與減輕人身依附關系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旨只是“將南方稅糧折收白銀”,并沒有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排除D項。8.(2023·郴州高二下期末)下表為江海關1861—1903年部分年份華商、洋商進出口稅比例。年代進出口正稅(庫平銀)洋商稅占進出口稅%華商1861150050710001873198236199.69%0.31%1883235750390.58%9.42%1893367499689.50%10.50%1903719899094.02%5.98%(注:“江海關”即上海海關,是近代中國最大的海關。)上表主要用來說明近代中國()A.民族工業(yè)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時代”B.商業(yè)經營方式發(fā)生重大變化C.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結構形成D.列強攫取中國的海關管理權答案C解析據表格數據可知,1861-1903年洋商稅占比整體處于較高水平,說明洋貨在進出口貨物中占比最大,而華商進出口稅也在總體增多,說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一定發(fā)展,因此,這一表格可以用來說明近代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故選C項。9.(2023·菏澤高二上期中)下面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1921—1926年)的經濟舉措。據此可知,此時中國共產黨()◆改正協定關稅制,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清償鐵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權?!魪U除丁漕等重稅,規(guī)定全國土地稅則;廢除厘金及一切額外稅則,規(guī)定累進率所得稅,規(guī)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舴磳ν梁懒蛹潱磳φ魇斟X糧,拒交不法征收,取消苛捐雜稅,加征殷富捐所得稅等。◆推翻土豪鄉(xiāng)紳政權、耕地農有、平均耕地。A.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稅收制度B.革命根據地財政思想漸趨成熟C.改革經濟體制成為中心工作D.積極執(zhí)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答案D解析據材料“取消列強在華各種治外特權”“推翻土豪鄉(xiāng)紳政權”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經濟舉措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質,故選D項;據所學可知,1921—1926年處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力量弱小,材料舉措只是綱領性文件,“相對完善”說法錯誤,排除A項;革命根據地從1927年開始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工人運動,而非改革經濟體制,排除C項。10.(2023·菏澤高二上期末)下表為1929—1934年中國白銀流入和流出情況統計表(單位:百萬元),中國的應對措施是()年份/指標流入流出流入減流出1929189.224.3164.91930159.855.4104.41931118.247.470.8193296.5106.9—10.4193380.494.8—14.4193410.8267.5—256.7A.放棄銀本位制,進行法幣改革B.開始發(fā)行金圓券和銀圓券C.廢兩改元,真正確立銀本位制D.請求國際金融組織的援助答案A解析據上表可知,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fā)后,中國白銀外流加劇,導致國內市場白銀數量11.(2023·重慶市永川區(qū)高二上期末)1943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所得稅法》。對于個人所得稅,稅級由1936年的10級增加到17級,最高稅率則從每10元征收2元提高為征收3元,最低稅率由0.5%提高到1%,免稅額由1936年的每月平均未滿30元,調整至100元。這一調整的出發(fā)點是()A.加重百姓賦稅負擔 B.縮小社會貧富差距C.服務抗戰(zhàn)現實需要 D.緩和經濟通脹壓力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上調了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標準,以服務于抗戰(zhàn)需要,故選C項;個人所得稅主要針對的是具備一定收入水平的社會群體,排除A項;縮小貧富差距是個人所得稅征收的影響,而非出發(fā)點,排除B項;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家物質緊缺,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問題,排除D項。12.(2023·天津和平區(qū)高二上期末)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從2016年10月1日起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成為除歐元、美元、英鎊、日元之外第五種貨幣。據此說明()A.中國改革成就突出,成為經濟主導B.人民幣和歐元等結盟對抗美元C.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加快D.新國際貨幣體系仍以美元為主導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表明人民幣走向世界,在國際貨幣中地位提高,故選C項;“成為經濟主導”說法過于夸大,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呈現人民幣與各種貨幣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確實仍然以美元為主導,但材料強調的是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提高,而非強調美元的地位,排除D項。13.(2023·十堰高二下期末)2018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最新一輪修正案發(fā)布。下圖所示為本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后的納稅情況。由此可知,此次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A.旨在增加國家財政收入B.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C.實現了社會的共同富裕D.杜絕了偷稅漏稅行為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得,月收入越高的個人所得稅繳納的稅率和稅額越大,且每月少交稅額及比例則相對有所下降,這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故選B項;調整納稅比例和少交比例是為了更好地保證社會公平,而不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排除A項;繳納個人所得稅就說明尚未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排除C項;題干只是提到個稅改革中規(guī)定的不同種類人群應納稅額與少繳稅額、減稅比例,并不能反映實際交稅的情況,所以不能據此說杜絕了偷稅漏稅行為,排除D項。14.(2024·滄州高二期末)下表為20世紀30年代出現的貨幣集團。貨幣集團成員國英鎊集團英聯邦各成員國(加拿大除外)以及瑞典、挪威、丹麥、葡萄牙、埃及、伊拉克、阿根廷、巴西等法郎集團法國本土以及法屬殖民地和托管地美元集團美國、加拿大以及中美洲一系列國家這些貨幣集團的出現()A.確立了世界貨幣體系B.沖擊了美國經濟霸權C.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D.加深了世界經濟危機答案D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在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英鎊集團、法郎集團和美元集團等貨幣集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經濟危機加速了金本位制的瓦解,各國為緩解危機,建立貨幣集團,這樣做不但沒有使經濟危機緩解,反而加深了經濟危機,D項正確;英鎊集團、法郎集團和美元集團反映了金本位制瓦解后尚未形成新的世界貨幣體系,排除A項;20世紀30年代美國尚未建立世界經濟霸權,排除B項;金本位制的崩潰是材料現象出現的原因,并非結果,排除C項。15.(2023·菏澤高二上期中)有學者認為,英國在工業(yè)、對外貿易、金融領域的主導作用共同推動了國際金本位制的確立,英國的殖民霸權則為其奠定了政治基礎。而二戰(zhàn)后期重建世界經濟秩序的過程中,英國不得不按照美國的意志建立起布雷頓森林體系。這一變化表明,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A.由國際貿易的發(fā)展所決定B.主要由西方國家輪番掌控C.與國家實力變動息息相關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產物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1816年,當時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實行金本位制,此后逐步形成了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嚴重削弱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二戰(zhàn)后期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這體現了國家實力是國際經濟地位的基礎,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與國家實力的變動息息相關,故選C項。16.(2023·武漢高二上期末調研)下表是美元與黃金兌換比例關系表。年代兌換比例備注1944年一盎司黃金固定兌換35美元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1971年一盎司黃金兌換38美元美元停止兌換黃金1973年2月一盎司黃金兌換42.22美元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B(tài).美蘇長期爭霸的影響C.西歐和日本的經濟競爭D.第三世界的反霸斗爭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確立了浮動匯率制,歐元、日元等貨幣的影響日漸上升,反映了當時歐洲和日本地位提升,挑戰(zhàn)了美元地位,故選C項;20世紀70年代歐美主要國家出現了“滯脹”危機,但未波及全世界,且與材料信息關系不大,排除A項;蘇聯并未參與浮動匯率制,排除B項;第三世界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4個小題,計52分)17.(2023·保定期中)(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為古人關于唐兩稅法的主要評價。齊抗唐宰相“督納有時,貪暴無容其奸。二十年間,府庫充牣”“以錢為稅,則人力竭而有司不之覺”陸贄唐宰相“本懲賦斂繁重,所以變舊從新”“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制度弛紊,疆理隳壞”蘇軾宋文學家“因地之廣狹肥瘠而制賦,因賦之多少而制役,其初固其均也”“有兼并之族而賦甚輕,有貧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以至于破敗流移而不知其所往,其賦存而其人亡者,天下皆是也”馬端臨宋歷史學家“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尤為得當”“不征粟帛而征錢,更得為奸以病民”“不能量入為出以制國用,雖竭天下之力以奉之,多為法以取之,只益見其不足耳”——摘編自付志宇《唐詩文所見兩稅法變革補證》結合兩稅法相關知識,從表中選取一定史料作為支撐,圍繞國家治理如何實踐“制度創(chuàng)新”,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答案示例觀點:制度創(chuàng)新需要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趨勢及人民利益需求。(2分)論述:兩稅法是在唐中期土地兼并嚴重,賦稅制度混亂,人口遷移的背景下實行的。兩稅法稅目簡并、丁戶入地、計資而稅、貨幣計稅,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減輕人身控制,相對公平合理。齊抗的“二十年間,府庫充牣”,蘇軾的評論“因地之廣狹肥瘠而制賦,因賦之多少而制役,其初固其均也”以及馬端臨的評論“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尤為得當”證實了這點。(6分)然而兩稅法更多以統治者利益為重,推行過程中執(zhí)行不利,加重百姓負擔,造成部分地區(qū)貧富分化。如齊抗所言“以錢為稅,則人力竭而有司不之覺”,陸贄言“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馬端臨所說“不征粟帛而征錢,更得為奸以病民”,這表明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又額外加征或變相加征,最終使人民負擔加重,影響了其效果。(4分)因此,制度創(chuàng)新需要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趨勢及人民利益需求。(2分)18.(2023·揭陽高二下期末)(12分)北宋歷史上多次出現嚴重的“錢荒”(在流通領域中,貨幣的數量不能滿足流通需要),下面是某中學的學生在研究北宋“錢荒”現象時收集的資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出處是時,以福建銅錢數少,令建州鑄大鐵錢并行[元]脫脫等《宋史》東南六路……農民困于輸錢,工商窘于射利,謂之錢荒,人情日急[北宋]張方平《張方平集》材料二北界(遼)別無錢幣,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銅錢,沿邊禁錢條法雖極深重,而利之所在,勢無由止。本朝每歲鑄錢以百萬計,而所在?;煎X少,蓋散入四夷,勢當爾矣?!猍北宋]蘇轍《論北朝所見于朝廷不便事》材料三從財政的角度看,現錢征收的過量,從貨幣流通的角度看就是貨幣回籠的過量——宋人謂之“斂”,只不過是行政性回籠而非經濟性回籠而已。這無疑會大量減少社會流通領域的貨幣存量。——摘編自袁一堂《北宋錢荒:從財政到物價的考察》(1)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北宋錢荒的價值。(6分)(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個角度對北宋錢荒現象進行闡述。(6分)答案(1)材料一是官修史書和時人對錢荒的描述,可用于研究北宋錢荒發(fā)生的區(qū)域;(2分)材料二是宋代官員對遼朝貨幣使用情況的描述,可用于研究北宋錢荒與宋錢外流的關系;(2分)材料三是當代史家的歷史研究成果,可用于研究北宋政府的財政政策與錢荒的關系。(2分)(2)示例一:從政治的角度看:北宋政府的財政政策明顯影響宋錢在民間流通的數量,體現了國家中央集權的加強;錢荒造成的通貨緊縮必然會帶來錢貴谷賤等負面影響,從而造成階級矛盾的激化與社會秩序的混亂。(6分)示例二: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北宋經濟重心南移,國家財政賦稅仰仗東南,轉運使把南方的貨幣轉運至北方,造成南方出現錢荒;北宋商品經濟發(fā)達,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繁榮,使得南方的貨幣需求量大,加劇了錢荒的程度。(6分)示例三:從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北宋政府支付的歲幣和榷場貿易,造成宋錢大量流往少數民族地區(qū),同時也說明少數民族對中原地區(qū)經濟與文化的認同,從而帶動了文化交流,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宋錢通過海外貿易流向周邊國家,客觀上也帶動了中外文化交流。(6分)(也可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9.(2023·十堰高二上期末)(12分)[近代英國金本位制和中國銀本位制]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紙幣與黃金的兌換停止,英格蘭銀行在事實上承擔了發(fā)行貨幣的職責,英格蘭銀行券成為法定貨幣。1797年通過的《銀行限制法》規(guī)定,戰(zhàn)爭結束的6個月后恢復紙幣與黃金的自由兌換。但戰(zhàn)爭持續(xù)了十幾年,英鎊從1809年開始明顯貶值,但英格蘭銀行表示,只要貿易需要銀行券,增發(fā)銀行券就是合法的政策。戰(zhàn)爭結束后,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已經發(fā)行了很多,如果按照之前的兌換率,英格蘭銀行會遭受巨大損失。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們?yōu)榇讼蜇斦蟪继峤涣丝棺h書。經過一系列斗爭,議會1816年通過的金本位制的法案,終于在1821年開始執(zhí)行。英格蘭銀行通過減少銀行券發(fā)行,增加黃金儲備,經過兩年的通貨緊縮,使銀行券恢復到了票面價值,金本位制度最終建立起來。——摘編自孫興杰《英鎊與金本位制》材料二1927年至1937年被稱作中華民國的“黃金十年”?!包S金十年”里,上海成為金融中心,是資本自由來去、瘋狂逐利的天堂。大量白銀從其他各省流向上海,充裕的資金被投向政府公債、租界的房地產和外國公司的股票債券。與此同時,農村金融卻長期不振,農村建設資金嚴重不足。1935年幣制改革前,中國一直實行銀本位制,以白銀為通貨,經濟發(fā)展易受制于世界銀價的波動。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銀本位國家,各國紛紛運銀來華換取黃金,導致從1929年底開始,國內出現了“金貴銀賤”的局面。到1932年,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相繼放棄金本位制,尤其是美國自1934年起大規(guī)模收購白銀,世界銀價上漲,使中國的農業(yè)和制造業(yè)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都喪失了競爭力。“黃金十年”內先后發(fā)生的白銀價格的暴跌和暴漲,均對近代中國經濟社會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幾栽憙x《白銀風潮與農村衰落——南京國民政府“黃金十年”的再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英國金本位制得以確立的有利條件。(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黃金十年”里的銀價波動對近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8分)答案(1)有利條件: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殖民霸主地位的鞏固;工業(yè)革命的開展;民眾的民族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增強。(4分)(2)影響:使上海發(fā)展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迫使國民政府推行法幣改革(或廢除銀本位制,實行白銀國有);為現代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積累了經驗;(4分,答出兩點即可)打擊了國內(尤其是其他省份)的實體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上海都市經濟的虛假繁榮;擴大了國內的地區(qū)和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威脅國家金融安全。(4分,答出兩點即可)20.(2024·沈陽高二聯考)(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國經濟首腦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討論了戰(zhàn)后世界經濟和貿易問題,在這次頗具歷史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