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剪紙藝術概說_第1頁
忻州剪紙藝術概說_第2頁
忻州剪紙藝術概說_第3頁
忻州剪紙藝術概說_第4頁
忻州剪紙藝術概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忻州剪紙藝術概說剪紙是以紙為原材料,運用鏤空,剪刻等方法表現美好心愿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傳統民俗生活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源遠流長,傳承久遠。若要為剪紙尋根溯源,現在發(fā)現最早的文字記載在晉代,當時民間有正月初七過“人日”剪紙人,立春之時剪紙燕的風俗,蘊涵著深遠的迎福納祥的文化內涵.。唐宋時則很興盛了,適用范圍愈加廣泛,杜甫“剪紙欲招魂”的詩句,描述的恰是剪紙在巫術活動方面的運用。隨著歷史的前進,時代的發(fā)展,剪紙的裝飾性體現的更為濃郁,逐漸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工藝藝術。剪紙與民俗生活唇齒相依,漫長的歷史變遷,剪紙承載著古老的民俗文化氣息;豐富的民俗生活又給剪紙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從這個層面上講,剪紙藝術屬于民俗文化,而且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所當然成為我們基層文化工作者研究和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傮w來說,我市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在這方面有造詣有成就的愛好者,近些年來確實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我們悠久的歷史相比,從創(chuàng)建先進文化的目標來講,從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來說,差距還很大,還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只有把剪紙藝術置身于民俗文化活動中考察,與廣大群眾的生活緊密結合,同時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地去研究,這樣才能拓寬我們的視野。當然,從我們來說,這項工作僅僅是一個起步。首先從收集整理資料開始,不要把這些已取得的成果資料使其自然消失。這是一個很艱難的工作,是研究與實踐的第一步工作。沒有這一基礎性工作,一切將無從談起,本文就是這樣一個嘗試。忻州剪紙藝術特征作為民間工藝美術和民俗文化的忻州剪紙,同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分布遍及于14個縣市。忻州剪紙多為剪刀剪法,也有使用刻刀的,還有剪刻兼用的。所用紙品,有紅紙和染色宣紙兩種,其中前者多用剪刀,宣紙多用大小不一的刻刀。其藝術特征可歸納如下幾點:一風格粗獷,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忻州地處黃土高原的晉西北地區(qū),當地粗獷豪放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別具一格的剪紙文化,從總體風格講,具有質樸夸張、粗獷自然的山野風味。大塊大面給人以樸實、壯美之感,與江南剪紙?zhí)赜械睦w秀相比,表現出一種北方黃土高原的獨特風格。然而粗獷中不乏工細,質樸中又具情趣,細微處處處浸透著寫意的藝術神韻。表現手法簡練夸張,線條粗獷有力,形象整體感強,裝飾手法隨意自然,濃墨中見淡彩,簡練中表現出自然,夸張中抒寫真情。展示出當地淳樸的藝術魅力。所表現的故事內容,生動活潑;生活情景,意味雋永;花鳥樹木,各具形態(tài);人物動物,栩栩如生;福祿壽喜,形神皆備。體現出忻州黃河文化與游牧文化相互融和的文化特色。二題材內容寬泛,而且與當地的節(jié)日習俗緊密關聯,花樣品種隨時代變化創(chuàng)褪色失去藝術魅力了。如今采用的是防水不干膠紙質制作,既耐老化,又能保持顏色不褪,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豐韻。如今,剪紙藝術還與其它美術品類相互借鑒,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如剪紙與漫畫結合,成為剪紙漫畫;剪紙與連環(huán)畫結合,成為剪紙連環(huán)畫;剪紙與布貼畫結合,成為剪紙式布貼畫等等。三、忻州剪紙多以單色為主,樸素大方,內容豐富。紙品運用紅紙和宣紅紙,鮮艷明快,富有表現力。根據民俗習慣與實用需要,表現形式主要體現在“窗花”和“墻花”兩方面?!按盎ā奔艏埵且栏接诿袼谆顒幼钇毡?,生命力最強盛的藝術品類。它玲瓏剔透,意趣盎然。一般以一草、一花、一物、一事單獨成形。所以又稱之為“單花”。窗花的結構大小,一般隨窗格的形狀而定。忻州市舊時窗戶格式有菱形,圓形,多角形等式樣。窗花隨窗樣式而異。小者寸許,精致靈巧,趣味橫生;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與之相呼應的叫團花,素雅大方,美不勝收。忻府區(qū)在春節(jié)佳日或男婚女嫁時,要貼“全窗花”。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手,桂花等祝愿新媳婦善于女紅,喜生貴子,幸福美滿。這些已成為當地的一項民俗文化活動而傳承下來。代縣窗花根據所貼位置不同,制作方法不同,用途不同,分為“走煙”窗花,“氈筆畫”窗花,“勾線”窗花等。代縣居民房屋多為土木結構的瓦房。舊社會玻璃緊缺,多用紙糊窗格?!白邿煛贝盎丛诖案耥敹速N一種工筆細致的花邊圖案剪紙,特點是以線為主,線面相依,專為走煙通氣。制作方法一般經薰樣,訂紙,挖剪三個程序。即把樣品釘到一張白紙上,打濕后拿到煤油燈上熏,等熏干后,取下樣品。原樣被清晰的“拷貝”了下來,然后剪出,現已不用。窗戶中心位置所貼窗花有多種?!皻止P畫”窗花是其中一種,其制作過程主要是通過特制的毛氈筆所作而成。毛氈筆有大小幾種,大者方寸,小者寬1—2厘米。作畫時在毛氈兩臨角各蘸一種顏色,或橫豎或彎轉,畫出花鳥等圖形。比較易學,但效果較粗糙。“勾線”窗花是主體性窗花的陪襯與裝飾,常被貼在窗戶的四周、四角或兩邊。內容多是松、竹、梅、蘭等傳統花卉。墻花主要反映在靜樂縣。墻花,顧名思義,即張貼于室內墻壁上的剪紙,又分為“單花”和“套花”兩種。一張一個內容稱“單花”,“套花”則是由一組相關聯的單花組成。靜樂墻花多為篇幅較大,故事性較強的剪紙。如《八洞神仙》,《老鼠嫁女》,《娶親》等。這些剪紙內容大都由古老的民間傳說而來,或是群眾現實生活的集中表現。早年的墻花,很可能是充當年畫來美化居室的。而且直到今天在山莊窩鋪還存在。過大年貼墻花已經成為靜樂縣的傳統習俗。每當除夕將近,各家房屋打掃一新,都要貼墻花,給新春增添喜氣的氛圍。墻花大小隨意組合,構圖精巧嚴謹,曲直有序,陰陽、虛實、疏密錯落有致,內容豐富,刻畫入神,動靜皆宜。為當地群眾所深愛。此外婚嫁迎娶,喬遷新居,生日滿月等喜慶佳日,都要在居室顯赫的墻上張貼剪紙圖案,來裝飾點綴生活。近50多年來,剪紙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除構圖設計,主題內容有創(chuàng)新外,制作工藝也有新的改進。上世紀60年代以后多種色彩的木刻印制,賦予了剪紙藝術的新形式與新工藝。這種窗花剪紙屬版畫類,需經畫底、刻板、印線、套色(著色)等制作過程。另外還有一種繪畫類窗花,也是后來發(fā)展起來的。其作法是少數簡單的墨線勾勒出來的。用色由開始的單一品色發(fā)展為宣傳色和熒光色的廣泛運用。印刷類窗花在代縣、原平市比較流行。原平市的崞陽鎮(zhèn),鄭家營,茹岳,北賈等地的老藝人,一度時期制作的木刻套色窗花很有影響,銷售與仿制量都較大。剪紙藝術家隊伍展望剪紙藝術屬民間工藝美術,與民俗文化緊密相連,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舊社會民間剪紙的能工巧手,主要是農村婦女。建國以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化的進步,剪紙藝術也在不斷進步。不僅表現在主題內容上,技術技巧制作工藝上,而且在隊伍建設上也有突破。從過去農村婦女操作,出現了男子的參與。從民間業(yè)余性質出現了專業(yè)藝術家。隊伍的數量和從業(yè)人員的素質都有明顯提高。這些剪紙藝術家們孜孜不倦,堅持創(chuàng)作實踐,有的是當作一種愛好,樂在其中。有的是作為一種事業(yè),刻苦鉆研,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做出了一定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就現在掌握的有限資料來說,作如下一些介紹。比較早一點的老一輩知名藝人有:岢嵐縣的趙花女(1884——1985),剪紙工藝精湛,其作品深受群眾喜愛。代縣西關已故剪紙巧手王拉弟,剪有樣式近千種,部分作品曾被報刊選登。靜樂縣老藝人有辛芙英,高轉英,王改平等。其中辛芙英老人終生從事剪紙藝術,造詣頗深,曾在國內外有過較高聲譽。她的不少作品被國家級展館收藏,有的還被選送國外參展。正是在這些有造詣的老一輩藝術家影響帶動下,新人不斷輩出,如河曲的任翠蓮,定襄的張氏三姐妹,郭美英,丁芳蓮,忻州有李斌杰、崔鳳英、張林郁、張變娥、張永英、殷輔田、李存香、趙宏斌,五臺的銀三毛,繁峙的張斌,代縣的張俊,郎俊梅夫婦、麻紅偉、劉小青、宋白女、芻存娥、魏春霞,原平的朱未蟬,靜樂的馮問成,呂慧,李鳳鳴等人。(筆者所掌握的僅是少數一部分)李斌杰長達45米長的500羅漢剪紙長卷,堪稱剪紙藝術的珍品,多次在各種展覽中獲獎。2004年他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授予“新中國剪紙藝術家”光榮稱號,并當選為省剪紙協會副主席,同年又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山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家協會評為“山西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全市僅有四位).定襄三姐妹6米長的巨幅剪紙作品《跤鄉(xiāng)撓羊圖》,被懸掛在國家女子摔跤訓練館的墻上,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都曾進行過宣傳報道。張俊夫婦、崔鳳英等都曾獲得過國家級或省部級的剪紙藝術作品展覽的獎項。從這些情況來看,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功底扎實,藝術上有發(fā)展有創(chuàng)造性的隊伍,應當說,這是一個可喜的局面。我市剪紙藝術成果展示由于剪紙藝術是一種民俗文化或者說民間文化,并且具有工藝美術的性質,又具有民間應用價值,所以群眾基礎深厚,參與者廣泛,尤其是農村婦女,把這種藝術當作一種心靈手巧的表現,樂在其中,有的終身投入,成為一種自發(fā)的群眾民俗活動。這就保證了這種藝術不僅遠淵,而且長流不斷。尤其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有的作為一種事業(yè)自覺投入,終身創(chuàng)造鉆研,進一步推動了這一活動的廣泛開展,而且工藝美術技巧和藝術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作品質量也不斷提高。我們的剪紙藝術基本上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huán),并且出現了一支實力較強的隊伍。盡管人數還不是很多,但已初步有了一個較好的基礎,成為一個出人才出作品的亮點。下面是我市近20年來成果展示,盡管收集的不一定全面,但已看出可喜的成績:出版作品1979年,地區(qū)文聯與文化局聯合編印了《忻州地區(qū)民間剪紙集》。1986年,靜樂縣文聯、文化館、文化局聯合編印了《靜樂民間剪紙》,著名版畫家、文藝評論家力群作序。1999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靜樂縣呂翠花的剪紙作品選集《靜樂呂彗剪紙選》。2004年,出版《中國忻州剪紙》大型畫冊。理論研究1985年,山西省《工藝美術》雜志第3、4期合刊發(fā)表“忻州地區(qū)民間工藝美術???,集中介紹了我市剪紙等民間藝術。1989年,我市青年美術家邢晨生的論文《民間剪紙研究現象之我見》,參加了全國民間剪紙理論研討會,并獲優(yōu)秀論文獎。1990年,邢晨生的論文《關于剪紙研究現象的研究》,入選《中國民間剪紙研究》一書。1990年,《山西日報》辟專版全面介紹代縣剪紙以及其他民間工藝美術。參展獲獎1985年11月,靜樂作者創(chuàng)作的《八仙》,諸懷玉、張俊合作的《動物》,邢晨生的《老虎》等作品,參加了“全國首屆剪紙展覽”。1989年,李斌杰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農家小院》、《長壽圖》,入選山西省首屆企業(yè)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覽,并獲三等獎。1993年,李斌杰的剪紙作品,先后在中國首屆農村青年書畫剪紙大獎賽、金猴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賽、中國海南椰林杯國際書法藝術大賽和“草原頌”全國書法美術攝影藝術大賽中獲獎。1998年,在文化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靜樂縣民間剪紙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獲得了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靜樂縣剪紙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達百余件。2000年,靜樂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剪紙)之鄉(xiāng)”。2004年,代縣張俊夫婦的剪紙作品,參加當年由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等部門主辦的全國剪紙邀請賽,榮獲金獎。作品全部被華夏剪紙博物館收藏。2004年,李斌杰創(chuàng)作的45米長500羅漢剪紙長卷,在多次展覽中獲獎,并被中國工藝美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