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必考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第一節(jié)歷代本草代表作簡介
(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該書系統(tǒng)總結了漢代以前我國藥
學發(fā)展的成就,是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奠定了本草學理論基礎。
(二)《本草經(jīng)集注》: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著,載藥730種。在各論首創(chuàng)藥物自然屬性分類
法。初步確立了綜合性本草著作的編寫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稱為《唐本草》,是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
共載藥850種。
(四)《證類本草》:宋代唐慎微,該書圖文對照,方藥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獻得以保存。
(五)《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對世界醫(yī)藥學和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舉世公認的
卓越貢獻。
(六)《本草綱目拾遺》:清代趙學敏,載藥921,新增716種,創(chuàng)古本草收新藥之最,完
成第六次大總結。
(七)《中華本草》:當代。中藥,民族藥,包括藏藥、蒙藥、維藥、傣藥各1卷。含藥最
多。
第二節(jié)中藥的性能
一、四氣:又稱四性,即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四氣之外,還有平性,寒
熱偏性不明顯者。
溫熱屬陽,寒涼屬陰。溫次于熱,涼次于寒。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
于寒性或涼性。反之能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熱性或溫性。
所示作用:寒涼性藥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熱毒等作用。溫熱性藥物,即表
示其具有溫里散寒、補火助陽、回陽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藥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確立依據(jù):1.藥物的真實滋味。2.藥物
的功能。今藥味確定,主以藥效,參以口嘗。藥味可以與滋味相同,也可以與滋
味相異。
三、五味所示效用及臨床應用
1.辛: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行氣、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氣傷陰,氣虛陰虧者慎用。
2.甘:能補、能緩、能和,有補虛、和中、緩急、調(diào)和藥性等作用。凡濕阻食積、中滿
氣滯者慎用。
3.酸:能收、能澀,生津、安蛔,能收斂邪氣,凡邪未盡之證均當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堅。(1)泄:①通泄,如大黃;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
黃連。(2)燥指苦能燥濕,如蒼術。(3)堅:①堅陰,即瀉火存陰;②堅厚腸
胃。津液大傷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軟、能下,能軟堅散結或軟堅瀉下。昆布海藻治爆瘍,芒硝軟堅瀉下治便秘。
6.澀:能收、能斂,習慣將澀附于酸。澀味藥大多能斂邪,邪氣未盡者慎用。
7.淡:能滲、能利,有滲濕利水作用,如豬苓、茯苓。常將淡附于甘。淡味藥過用,亦能
傷津液,故陰虛津虧者慎用。
此外,還有芳香味,其能散、能行、能開,有化濕、辟穢、開竅等作用,如蕾香、佩蘭
等。芳香味與辛味一樣,能耗氣傷津,氣虛津虧者慎用。
五味陰陽屬性: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
四、升降沉浮
(-)含義:升降浮沉,即指藥物在人體的作用趨向。與所治療疾患的病勢趨向相反,與所治
療疾患的病位相同。從五味講,辛甘淡主升浮,酸苦咸主沉降。升浮與沉降皆具
的二向性,如胖大海、前胡。
(二)所示效用:升浮類藥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陽發(fā)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作用;沉
降類藥能下行向內(nèi),具有瀉下、清熱、利水滲濕、潛陽息風等作用。
(三)臨床應用
1.順其病位選擇用藥:病位在上在表類病證,宜選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藥。病位在下
在里類病證,宜用沉降之性的藥。
2.逆其病勢選擇用藥:病勢下陷類病證,宜選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藥。治療病勢上逆病
癥,常選用藥性沉降的藥。
五、歸經(jīng)
(-)含義:歸:即歸屬,指藥物作用的歸屬:經(jīng),即人體的臟腑經(jīng)絡。歸經(jīng),即藥物作用
的定位
(二)理論基礎:1.臟象學說;2.經(jīng)絡學說
(三)確立依據(jù):1.藥物特性:如辛入肺,陳皮、半夏、荊芥味辛,故歸肺經(jīng)。2.藥物療
效:如蘇子、白前能治療咳喘,而咳喘為肺臟功能失調(diào)所至,故歸肺經(jīng)。
六、有毒與無毒
一、毒的特性:1.狹義的毒:藥物不良反應。2.廣義的“毒”:(1)藥物的總稱;(2)藥
物的偏性。
二、確立依據(jù):1.是否含有毒成分;2.整體是否有毒;3.使用劑量是否適當。是確定藥物有
毒無毒的關鍵。
三、影響有毒無毒的因素:有品種、來源、采集時間、加工炮制、制劑工藝、給藥途徑等。
四、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
1.品種混亂2.誤服毒藥3.用量過大4.炮制失度5.劑型失宜
6.療程過長7.配伍不當8.管理不善9.辨證不準10.個體差異11.離經(jīng)悖法
第三節(jié)中藥的功效與主治病證
一、功效
(一)含義:指中藥防治、診斷疾病及強身健體的作用。又稱功能、功效、效能、效用、作
用。
(二)分類
1.按中醫(yī)辨證學分類
(1)針對八綱辨證的功效:表里一一發(fā)表、溫里寒熱一一散表寒、清里熱
(2)針對病因辨證的功效:六淫一一祛風、解暑疫疾一一解毒七情一一安神、
鎮(zhèn)驚
飲食勞傷一一消食、補虛外傷一一生肌、斂瘡
(3)針對氣血津液辨證的功效:氣一一補氣、行氣。血一一補血、活血。津液一一化痰、
利水
(4)針對臟腑辨證的功效:
心一一養(yǎng)心、清心。肝一一清肝、柔肝等,以及奇恒之府一一利膽、瀉三焦火、醒神(腦)。
(5)針對經(jīng)絡辨證與六經(jīng)辨證的功效:經(jīng)絡一一舒筋活絡、和解少陽。六經(jīng)一一散太陽經(jīng)風
邪。
(6)針對衛(wèi)氣營血辨證的功效:衛(wèi)一一疏散風熱。氣一一清氣分熱。營一一清營。血一一
涼血。
(7)針對三焦辨證的功效:清中焦?jié)駸帷刂猩⒑?/p>
2.按中醫(yī)治療學分類
(1)對因功效:因指病因,屬于祛邪的功效有祛風、散寒、除濕、清熱等,屬于扶正的功效
有補氣、助陽、
滋陰等,屬于調(diào)理臟腑或氣血的功效有疏肝、宣肺、和中、理氣、安神等,
屬于消除病理產(chǎn)物的功效有消食、利水、排石、排膿等
(2)對癥功效:如止汗、平喘、止咳、澀腸止瀉、澀精止遺等
(3)對病證功效:如截瘧、蝕疣、祛風濕、通鼻竅、利膽退黃、消癰排膿、驅(qū)殺條蟲。
(4)對現(xiàn)代病癥功效:如決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蓮抗腫瘤。
二、主治病證
1.病名類主治病證,如瘧疾、肺癰。
2.證名類主治病證,如熱淋、風寒表證。
3.癥狀名類主治病證,如驚悸、耳鳴。當代使用最多是證名,其次是病名,癥狀名最少。
第四節(jié)中藥的配伍
二、單味藥配伍
(一)七情配伍
(1)單行:即應用單味藥就能發(fā)揮預期治療效果,不需其他藥輔助。如人參治脫證,黃連治
痢疾。
(2)相須:即性能相類似的藥物合用,可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強清熱瀉火效果。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種共性的兩藥同用,一藥為主,一藥為輔,輔藥能增強主藥的療
效。如黃黃與茯苓,增強黃黃利水的作用。
(4)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
減輕或消除。
(5)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的
毒性。
(6)相惡: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惡萊版
子,因萊瓶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
(7)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害反應。如十八反中的烏頭反半夏等。
單行既不增效或減毒,也不增毒或減效,相須、相使表示增效;相畏、相殺表示減毒,
相惡表示減效,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絕對禁止。
三、中成藥配伍(新增內(nèi)容)注意實例
(二)內(nèi)容(注意病例)
1.功似配伍:功效相似的中成藥同用以增強藥效。病證單一,癥狀較重多用功似配伍。
(1)同為內(nèi)服的:如治中風后遺癥,益氣活血的補陽還五顆粒+活血通脈的愈風寧心片或銀
杏葉片等.又如治高血壓,天麻鉤藤顆粒+腦立清丸或平肝清肝息風的羚羊角膠囊等,
(2).同為外用的:如治混合痔,復方荊芥熏洗劑,或痔瘡外洗藥熏洗;然后用馬應龍麝香
痔瘡栓塞入或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外涂。
(3).內(nèi)服與外用并施的如治不孕,內(nèi)服艾附暖宮丸;外貼十香暖臍膏或婦科萬應膏。治瘦
瘍痰核,內(nèi)服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西黃丸和夏枯草膏;外貼化核膏。治痔瘡腫痛,
內(nèi)服槐角丸;局部外敷九華軟膏。治筋骨折傷,內(nèi)服跌打丸;外敷七厘散或正骨水。
治咽喉腫痛,內(nèi)服六神丸或喉癥丸;外用冰硼散
2.功異配伍:功效相異的中成藥同用。多種病證,病情復雜多用功異配伍。
(1)同為內(nèi)服:如某男,年過不惑,既清瀉、脫肛,又陽瘦、肢冷,證屬中氣下陷兼腎陽虛,
可將補中益氣丸與金匱腎氣丸同用,以收補氣升陽與溫助腎陽之效。又如
某女,年過天命,既面色萎黃、乏力多汗,又帶下黃臭,證屬氣血雙虧兼濕
熱下注,可將八珍益母顆粒與白帶丸同用,以收補氣養(yǎng)血、清熱燥濕止帶
之效。再如某男,四十有五,平素便秘,近日又因交通事故致左腿骨折、瘀
腫疼痛,且口干、口渴、尿黃、大便兩日未行,.脈弦滑有力,舌紅苔黃,
證屬跌打傷損、瘀腫骨折,兼腸熱便秘,可選用跌打丸與三黃片或麻仁潤
腸丸同用,以收活血散瘀止痛、清熱通便之效。
(2)同為外用:如某女,年過不惑,既患外痔腫痛瘙癢,又患凍瘡,可囑患者每日用能祛毒
止癢、消腫止痛的痔瘡外洗藥熏洗肛門30分鐘,再取能消腫止瘁的治凍
靈軟膏,按其使用說明涂抹凍瘡。又如某女,年過而立,腳氣紅腫疼痛數(shù)日,
當日又不慎被開水燙傷手背,可囑患者每曰外用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
猿油,按其使用說明涂抹手背的燙傷處;再取能殺蟲止癢的復方土槿皮酊,
按其使用說明涂搽腳氣。
(3)內(nèi)服與外用并施:如治腳氣腫痛,證屬濕熱下注者,可囑患者內(nèi)服能清熱燥濕的二妙
丸或三妙丸,或能清熱利濕的四妙丸;選配外用藥時,患處未潰爛者
可外涂能殺蟲止癢的復方土槿皮酊,已潰爛者可外涂能祛風燥濕、
殺蟲止癢的腳氣散。治婦女帶下黃臭,證屬濕熱下注者,可囑患者內(nèi)
服能清濕熱、止帶下的白帶丸:外用能清熱解毒、燥濕收斂的治糜
靈栓或治糜靈泡騰片,或能清熱解毒、燥濕殺蟲、去腐生肌、化瘀止
痛的婦寧栓,等等。
第五節(jié)方劑與治法
一、方劑與治法的關系
治法是指導遣藥組方的原則,方劑是體現(xiàn)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為
用、密不可分的。
二、常用的治法(新增內(nèi)容)
(一)汗法:通過發(fā)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隨汗而解的一種治
法。
(二)吐法:多用于實邪壅塞,病情急劇的病人。若病情雖急,卻有體虛氣弱,尤其是孕婦,
都必須慎用。
(三)下法:通過蕩滌腸胃,瀉出腸中積滯,或積水、血,以祛邪除病的一種治療方法。
(四)和法:通過和解或調(diào)和的作用以達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種治法。如:和解少陽、透達
膜原、調(diào)和肝脾、疏肝和胃、調(diào)和寒熱、表里雙解、分消上下。
(五)溫法:適用于臟腑經(jīng)絡因寒邪為病的一種治法。溫法又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和溫經(jīng)
散寒。
(六)清法:通過清熱瀉火,以清除火熱之邪,適用于里熱證的一種治法。分為清氣分熱、
清營涼血、氣血兩清、清熱解毒、清臟腑熱。
(七)消法:通過消食導滯和消堅散結作用,對氣、血、痰、食等積聚而成的有形之結,使
之漸消緩散的治法。
(八)補法:常用的治法分類以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以及陰陽并補、氣血雙補為主。
三、方劑的組成
1.君藥:對處方的主證或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它體現(xiàn)了處方的主攻方向,其藥力居
方中之首,是方劑組中不可缺少的藥物。注意:不可減去君藥,君藥的藥味較少,
用量要比臣、佐、使藥大,但君藥的藥量在全方總藥量中的所占比例不一定是最大
的(有一君二臣或三臣的組方變化)。
2.臣藥:(1)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和主證的藥物;(2)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
物。
3.佐藥:(1)佐助藥,即協(xié)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2)
佐制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毒性或烈性的藥物;(3)反佐藥,即根據(jù)病情需
要,使用與君藥藥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4.使藥:(1)引經(jīng)藥,即引方中諸藥直達病所的藥物(2)調(diào)和藥,即調(diào)和諸藥的作用,使
其合力祛邪。
第二章中藥材生產(chǎn)與品質(zhì)
第一節(jié)中藥材的品種與栽培
1、品種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2、中藥有效成分多來源于次生代謝產(chǎn)物,不同品種的植物由于遺傳特性的不同,合成與積累
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種類及量可能存在著很大差異。
3、中藥的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現(xiàn)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中藥材的質(zhì)量。
4、一藥多基原情況普遍存在。
第二節(jié)中藥材的產(chǎn)地
一、道地藥材
目前常用的道地藥材包括:
1.川藥:主產(chǎn)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貝母、川茸、黃連、川烏、附子、麥冬、丹參、干姜、
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續(xù)斷、花椒、黃柏、厚樸、金錢草、五
倍子、冬蟲夏草、麝香等。
2.廣藥:又稱“南藥”,主產(chǎn)地廣東、廣西、海南及臺灣。如陽春砂、廣蕾香、廣金錢草、
益智仁、廣陳皮、廣豆根、蛤蛇、肉桂、桂莪術、蘇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
香、化橘紅、樟腦、桂枝、檳榔等。
3.云藥:主產(chǎn)地云南。如三七、木香、重樓、茯苓、蘿芙木、訶子、草果、馬錢子、兒茶等。
4.貴藥:主產(chǎn)地貴州。如天冬、天麻、黃精、杜仲、吳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懷藥:主產(chǎn)地河南。如著名的“四大懷藥”一一地黃、牛膝、山藥、菊花;天花粉、瓜簍、
白芷、辛夷、紅花、金銀花、山茱萸等。
6.浙藥:浙江。如著名的“浙八味”一一浙貝母、白術、延胡索、山茱萸、玄參、杭白芍、
杭菊花、杭麥冬;溫郁金、莪術、杭白芷、桅子、烏梅、烏梢蛇等。
7.關藥:主產(chǎn)地山海關以北、東北三省及內(nèi)蒙古東部。如人參、鹿茸、細辛、遼五味子、防
風、關黃柏、龍膽、平貝母、刺五加、升麻、桔梗、哈蟆油、甘草、麻黃、黃茂、
赤芍、蒼術等。
8.北藥:主產(chǎn)地河北、山東、山西以及內(nèi)蒙古中部。如黨參、酸棗仁、柴胡、白芷、北沙參、
板藍根、大青葉、青黛、黃苓、香附、知母、山楂、金銀花、連翹、桃仁、苦杏仁、
意蔑仁、小茴香、大棗、香加皮、阿膠、全蝎、土鱉蟲、滑石、代赭石等。
9.華南藥;10.西北藥
11.藏藥:主產(chǎn)地青藏高原地區(qū)。如“四大藏藥”一一冬蟲夏草、雪蓮花、爐貝母、藏紅花;
甘松、胡黃連、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訶子、麝香等。
高頻考點:新疆的雪蓮,云南的三七,甘肅的當歸,甘肅、青海的大黃,寧夏的枸杞,內(nèi)
蒙的黃黃、麻黃,江西的枳殼吉林的人參,山西、陜西的黨參,河北的黃苓,河
南的地黃,山東的金銀花,阿膠,江蘇的薄荷,安徽的丹皮,木瓜,浙江的玄參,
福建的澤瀉,廣西的蛤蛇,遼寧的細辛,貴州的天冬、天麻、黃精、五倍子、
杜仲、吳茱萸,四川的黃連、附子,西藏的冬蟲夏草。
第三節(jié)中藥材的采收
一、采收對藥材質(zhì)量的影響:藥材的采收年限、季節(jié)、時間、方法等直接影響藥材的質(zhì)量、
產(chǎn)量和收獲率。槐花在花蕾期蘆丁的含量最高可達28%,如已
開花,則蘆丁含量急劇下降。
二、藥材的適宜采收期:一般以藥材質(zhì)量的最優(yōu)化和產(chǎn)量的最大化為原則,而這兩個指標有
時是不一致的,所以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
三、各類藥材的一般采收原則
(一)植物藥類:不同的藥用部分,采收時間也不同。
1.根及根莖類:一般在秋、冬兩季植物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fā)芽前或剛露苗時采收,
2.莖木類:一般在秋、冬兩季采收,有些木類藥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蘇木、降香、沉香等。
3.皮類: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如黃柏、厚樸、秦皮等。如杜仲、黃柏采用的“環(huán)剝技術”。
4.葉類: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未成熟前采收。
5.花類: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后采收,花類中藥在含苞待放時采收,如金銀花、辛夷、丁
香、槐米等;在花初開時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開時采收的如菊花、西紅花等;
紅花則要求花冠由黃變紅時采摘。
6.果實種子類:一般果實多在自然成熟時采收,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實、青皮等。
7.全草類:多在植物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割,茵陳有兩個采收時間,春季幼苗高6~
10cm時或秋季花蕾長成時。春季采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的習稱“花茵陳”。
8.藻、菌、地衣類:不同的藥用部位,采收情況也不一樣。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質(zhì)量較好;
馬勃宜在子實體剛成熟時采收,過遲則抱子散落;冬蟲夏草在夏初子座出
土抱子未發(fā)散時采挖;海藻在夏、秋兩季采撈。
(二)動物類藥:動物藥因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藥用部位,采收時間也不同。大多數(shù)均可全
年采收。
(三)礦物類藥:沒有季節(jié)限制,全年可挖。
四、采收的注意事項
①按需采藥:采收時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分期采集,合理輪采。②輪采、野生撫育和封育
相結合。
第四節(jié)中藥材的產(chǎn)地加工
一、產(chǎn)地加工的目的
中藥材采收后,除少數(shù)要求鮮用外,如生姜、鮮魚腥草、鮮石斛等,要經(jīng)過產(chǎn)地加工,其目
的如下。
1.除去雜質(zhì)及非藥用部位,保證藥材的純凈度。
2.按藥典規(guī)定進行加工或修制,。
3.降低或消除藥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證用藥安全。
4.有利于藥材商品規(guī)格標準化。
5.有利于包裝、運輸與貯藏。
二、常用的產(chǎn)地加工方法
1.撿、洗:將采收的新鮮藥材除去泥沙雜質(zhì)和非藥用部分,但具芳香氣味的藥材一般不用水
洗。
2.切片:較大的根及根莖類、堅硬的藤木類和肉質(zhì)的果實類藥材有的趁鮮切成塊、片,以利
干燥。如大黃、血藤、木瓜。但對具揮發(fā)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則不宜切成薄
片干燥,如當歸、川茸等。
3.蒸、煮、燙:含漿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藥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須先經(jīng)蒸、煮或燙的
處理,則易干燥,同時使一些藥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藥材的有效成分。但
加熱時間的長短不等,視藥材的性質(zhì)而定,如天麻、紅參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
心,太子參置沸水中略燙。有些動物藥,如桑蝶峭、五倍子蒸至殺死蟲卵或蚊蟲。
4.搓揉:如玉竹、黨參、三七等。
5.發(fā)汗:有些藥材在加工過程中為了促使變色,增強氣味或減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
將藥材堆積放置,使其發(fā)熱、“回潮”,內(nèi)部水分向外揮散,這種方法稱為“發(fā)
汗”,如厚樸、杜仲、玄參、續(xù)斷、茯苓(口訣:發(fā)汗不中斷,玄乎?。┑?。
6.干燥:除少數(shù)藥材,如石斛、魚腥草、地黃、益母草等,有時要求鮮用外,大多數(shù)藥材
經(jīng)加工后均應及時干燥。(1)烘干、曬干、陰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
不宜用較高溫度烘干的,則用“曬干”或“低溫干燥”(一般不超過60℃)表示。
(3)烘干、曬干均不適宜的,用“陰干”或“晾干”表示。(4)少數(shù)藥材需要
短時間干燥,則用“曝曬”或“及時干燥”表示。
第三章中藥化學成分與藥效物質(zhì)基礎
中藥防治疾病的物質(zhì)基礎一一中藥化學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學成分。如麻黃堿、甘草皂昔、蘆丁、
大黃素。
2.無效成分:沒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學成分,如淀粉、樹脂、葉綠素、蛋白質(zhì)等。
有效成分和無效成分相對性:一些過去被認為是無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
白質(zhì)和油脂類成分等,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它們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藥效。
鵬搗氨酸(驅(qū)蟲);天花粉蛋白(引產(chǎn));茯苓多糖、豬苓多糖(抗腫瘤)
第一節(jié)緒論
三、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
(一)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
1.浸漬法:常溫,適于遇熱易破壞或揮發(fā)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質(zhì)、果膠較多的中藥。
缺點:時間長,效率低,易發(fā)霉,體積大。
3.煎煮法:必須以水為溶劑。
缺點:對含揮發(fā)性和加熱易破壞成分不適用。
4.回流提取法:優(yōu)點:效率較高
缺點:不適用遇熱易破壞成分,溶劑消耗大。
5.連續(xù)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
優(yōu)點:提取效率高,節(jié)省溶劑,操作簡單。
缺點:不適用遇熱破壞成分。
7.升華法:具有升華性的成分。如樟樹中的樟腦、茶葉中的咖啡因。
8.超聲提取法:利用超聲波產(chǎn)生強烈的空化效應和攪拌作用。
9.超臨界流體萃取法(SFE):最常用C02作為超臨界流體萃取的物質(zhì)。
優(yōu)點:低溫下提取,對“熱敏性”成分尤其適用。
缺點:對極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較差,設備造價高。
(二)中藥化學成分的分離與精制
1.根據(jù)物質(zhì)溶解度差別進行分離
(1)結晶及重結晶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劑中溶解度差異。
①結晶的條件結晶的關鍵:選擇合適的溶劑。
③溶劑的選擇
原則:根據(jù)“相似相溶”原則,即極性物質(zhì)易溶于極性溶劑中,難溶于非極性溶劑中,非極
性物質(zhì)相反。
a、不與重結晶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
b.高溫對結晶物質(zhì)溶解度大,低溫溶解度小。
c.對雜質(zhì)的溶解度或者很大(待重結晶物質(zhì)析出時,雜質(zhì)仍留在母液中)或者很小(待重結
晶物質(zhì)溶解在溶劑里,過濾除去雜質(zhì))。
⑤化合物純度的判定方法
a.結晶形態(tài)與色澤:結晶均勻、一致。
b.熔點與熔距:熔點明確、熔距(1-2℃)敏銳
c.色譜法:三種以上展開劑展開,呈單一斑點。
d.高效液相色譜法、質(zhì)譜、核磁共振等方法。
(2)利用兩種以上不同溶劑極性差異分離
①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質(zhì)等沉淀
②醇提水沉法:樹脂、葉綠素等親脂性成分。
(3)利用酸堿性進行分離
①酸提取堿沉淀:生物堿提取分離。
②堿提取酸沉淀:酚、酸類成分的提取分離。
2.根據(jù)物質(zhì)在兩相溶劑中的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
(1)液-液萃取:
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兩相溶劑中分配系數(shù)K不同而達到分離。
正相分配色譜:固定相極性》流動相極性,固定相氟基(-CN)與氨基(-NH)
反相分配色譜:固定相極性〈流動相極性
固定相石蠟油、RP-2、RP-8及RPT8反相硅膠薄層及柱色譜填料,根據(jù)炫基長度為乙基、
還是辛基或十八烷基,分別命名為RP-2、RP-8及RPT8,口訣:辛乙十八反
3.根據(jù)物質(zhì)的吸附性差別進行分離
(1)物理吸附:無選擇性,過程可逆,應用最廣。
①硅膠(酸性)、氧化鋁(堿性)一一極性吸附劑
②活性炭一一非極性吸附劑
(2)極性及其強弱判斷:極性表示分子中電荷不對稱程度,與偶極矩、極化度、介電常數(shù)
有關。
(4)吸附柱色譜用于物質(zhì)分離的注意事項
②盡可能選用極性小的溶劑裝柱和溶解樣品;
④酸性物質(zhì)用硅膠,堿性物質(zhì)用氧化鋁;
⑤TLC組分Rf達到0.2-0.3時溶劑可用于柱色譜。
(5)聚酰胺柱層析
吸附原理:氫鍵吸附,聚酰胺不溶于水及常用有機溶劑,對堿穩(wěn)定,對酸(尤其無機酸)
穩(wěn)定性較差。
聯(lián)想:聚酰胺為塑料的主要成分。堿性物質(zhì)小蘇打洗劑可以用塑料容器裝,而濃硫酸不
能用塑料瓶裝。
吸附規(guī)律:
A.酚羥基數(shù)目:酚羥基數(shù)目越多吸附力越強
B.酚羥基位置:酚羥基所處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則吸附力減弱。
C.分子芳香化程度越高,共帆雙鍵越多,吸附力越強。
D.洗脫溶劑的影響:水〈甲醇〈丙酮〈稀氫氧化鈉〈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
聚酰胺對酚類、黃酮類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糅質(zhì)例外),故特別適合于該類化合
物的制備分離和脫糅處理。
(6)大孔吸附樹脂法:吸附原理:通過物理吸附(范德華力、氫鍵吸附)和分子篩性能。
4.根據(jù)物質(zhì)分子大小差別進行分離
常用的有透析法、凝膠過濾法、超濾法和超速離心法等
凝膠色譜法也叫凝膠過濾法:利用分子篩原理分離物質(zhì),小分子進入凝膠顆粒內(nèi)部,大分子
化合物被排阻在外部難以進入,因此大分子物質(zhì)首先被洗出。
如葡聚糖凝膠,具有三維空間的網(wǎng)狀結構,是在水中不溶、但
可以膨脹的球形顆粒。精制藥用酶時采用透析法去除無機鹽
(酶為生物大分子,而無機鹽為小分子雜質(zhì)。)
5.根據(jù)物質(zhì)解離程度不同分離
原理:混合物中各成分解離度不同而分離。
離子交換樹脂外觀為球形顆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脹。
口訣:0多酸強,H多堿強。
6.根據(jù)物質(zhì)沸點進行分離
利用混合組分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而分離的一種方法。如分儲法。
四、中藥化學成分結構研究方法
(一)化合物的純度測定
1、只有當樣品在三種溶劑系統(tǒng)中均呈現(xiàn)單一斑點時方可確認其為單一化合物。
2、氣相色譜(GC)也是判斷物質(zhì)純度的一種重要方法。
(二)結構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L分子式確定:高分辨率質(zhì)譜法(HR-MS)
2.質(zhì)譜(MS)(M是質(zhì)量的化學簡寫):測定有機分子的分子量、求算分子式、推斷結構信
,息、O
3.紅外光譜(IR)
4000?1500cm—1的區(qū)域為特征頻率區(qū),許多特征官能團,如羥基、氨基等,可據(jù)此進行鑒
別。
1500?600cm—1的區(qū)域為指紋區(qū),真?zhèn)舞b別。
4.紫外光譜(UV):分子結構中具有共粗體系化合物才能在紫外光區(qū)產(chǎn)生紫外吸收光譜。
(聯(lián)想:UV倆字母形狀相似,為共枕)
應用:推斷化合物的骨架類型(聯(lián)想:子骨=紫骨);測定化合物的精細
結構
5.核磁共振(NMR):1H-NMR:提供不同氫原子情況。主要為化學位移(6),偶合常數(shù)(J)
及質(zhì)子數(shù)(積
分面積)。
第二節(jié)生物堿
一、基本內(nèi)容
(一)定義:含氮有機化合物。
(二)生物堿的分布和存在
多集中在某一器官。麻黃生物堿在髓部含量高。生物堿在不同植物中含量差別很大。
絕大多數(shù)存在于雙子葉植物中,如,毛葭科、防己科、茄科、馬錢科、豆科、小粲科
(三顆針)、罌粟科等,生物堿多數(shù)以鹽的形式存在;少數(shù)以游離形式存在;其他尚
有以生物堿昔及N-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生物堿的結構和分類
1.毗咤類生物堿
(1)簡單毗咤類:檳榔堿、檳榔次堿(檳榔)、煙堿等,呈液態(tài),
(2)雙稠哌咤類:具有喳諾里西咤母核,如苦參堿、氧化苦參堿
2.管著烷類:食若堿(洋金花)、古柯堿
3.異喳咻類:這類生物堿來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具有異嗤咻或四氫異喳咻的基本母核。
(1)簡單異喳咻類:薩蘇林
(2)葦基異喳咻類:①1-茉基異喳琳類:罌粟堿、去甲烏藥堿、厚樸堿,②雙茉基異喳咻類:
漢防己甲素和乙素。
(3)原小榮堿類:a、小聚堿類:多為季錢堿,如小集堿(黃連、黃柏、三顆針等)。b、原
小集堿類:多為叔胺堿,如延胡索乙素(延胡索)
(4)嗎啡烷類:罌粟中的嗎啡、可待因,青風藤堿。
4.n引跺類生物堿:(1)簡單口引口朵類:如板藍根、大青葉中的大青素B、蓼藍中靛青昔等,
(2)色胺口引噪類:
吳茱萸堿,(3)單菇n引味類:蘿芙木中的利血平、番木鱉中的士的寧等。(4)雙口引口朵
類口引口朵:長春花中具有抗癌作用的長春堿和長春新堿。
聯(lián)想:口朵=花朵,一株(吳茱萸)藍青(板藍根、大青葉)色的長春花。
5.有機胺類生物堿:氮原子不結合在環(huán)內(nèi),如麻黃堿、秋水仙堿、益母草堿,
(聯(lián)想:麻諧音媽,母=媽,媽媽如仙子漂亮)
二、生物堿的理化性質(zhì)
(一)性狀:少數(shù)呈液態(tài)(煙堿、檳榔堿、毒芹堿);
少數(shù)液態(tài)及小分子生物堿有揮發(fā)性一麻黃堿、煙堿;
個別生物堿有升華性一一咖啡因。
少數(shù)有顏色(小栗堿、蛇根堿黃色,藥根堿紅色);有的在紫外光下顯熒光,如利血平。
一般味道多苦,少數(shù)辛辣味,個別具甜味(甜菜堿)。
(二)旋光性:生物堿大多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性(旋光度受手性碳構型、測定溶液、PH、
濃度等影響)。
(三)溶解性
1.生物堿
(1)親脂性生物堿:尤其易溶于三氯甲烷中。
(2)親水性生物堿:a、季鏤堿(小集堿),b、N-氧化物結構的生物堿(氧化苦參堿),c、
少數(shù)小分子生物堿(麻黃堿、煙堿),d、酰胺類生物堿(秋水仙堿、咖
啡堿)
(3)具有特殊官能團的生物堿
①兩性生物堿:含酚羥基(嗎啡)或竣基生物堿(檳榔次堿)前者溶于NaOH,后者溶于
NaHC03o
②內(nèi)酯型(喜樹堿)或內(nèi)酰胺(苦參堿)生物堿:溶解性類似親脂性生物堿,但強堿溶液
中,內(nèi)酯或內(nèi)酰胺開環(huán)形成竣酸鹽,酸化后環(huán)合析出。如苦參堿、喜樹堿等。
聯(lián)想:堿=解=解開,酸=栓=拴住(關門)
2.生物堿鹽一般易溶于水:某些生物堿鹽難溶于水,如小栗堿鹽酸鹽、麻黃堿草酸鹽。
(四)堿性:氮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接受質(zhì)子而顯堿性。
1.堿性強弱:用pKa表示。pKa越大,堿性越強。
2.影響堿性強弱的因素
(1)氮原子的雜化方式:SP3>SP2>SP
(2)電性效應
①誘導效應
供電誘導效應:氮原子電子云密度增加,堿性增強。
吸電誘導效應:電子云密度降低,堿性減弱。
②共輾效應
堿性由強到弱的一般順序:胭基〉季鍍堿〉N-烷雜環(huán)>脂肪胺〉芳香胺-N-芳雜環(huán)〉酰胺
仁毗咯
(3)空間效應生物堿堿性降低。
(4)氫鍵效應:穩(wěn)定分子內(nèi)氫鍵,堿性增強。
(五)沉淀反應:在酸水或稀醇中進行
碘化錫鉀(橘紅色沉淀)聯(lián)想:蜜桔(橘)
碘化汞鉀(類白色沉淀)聯(lián)想:汞是水銀(白色)
碘-碘化鉀(棕色沉淀)聯(lián)想:點點紅
硅鴿酸(灰白色或淡黃色沉淀)聯(lián)想:烏云是灰色
飽和苦味酸(黃色沉淀)聯(lián)想:黃連是苦味的
雷氏鏤鹽與季錢堿生成紅色沉淀聯(lián)想:演員孫紅雷
碘化錫鉀常作為生物堿薄層色譜或紙色譜顯色劑
注意:少數(shù)生物堿不與一般的生物堿沉淀試劑反應,如麻黃堿、嗎啡、咖啡堿等。
而蛋白質(zhì)、多肽、氨基酸、糅質(zhì)等一些非生物堿類成分,它們也能與生物堿沉淀試
劑作用產(chǎn)生沉淀。
三、含生物堿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苦參(聯(lián)想:"苦"大"稠"深)
1.主要生物堿及其化學結構
主要含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中國藥典》以其為指標成分。此外還有羥基苦參堿、去
氫苦參堿等,都屬于雙稠哌咤類生物堿,是喳喏里西咤類衍生物。
聯(lián)想:苦下面一個口,參下面三撇,可以想象為,三個口,雙稠哌咤和喳喏里西咤里均有三
個口字偏旁。
2、性狀:苦參堿有a-、B-、Y-,6-四種,除丫-苦參堿為液體,其他均為結晶,常見
a-苦參堿。
3、堿性:含兩氮原子,一個為叔胺氮,另一個為酰胺氮,幾乎不顯堿性。
4、溶解性:苦參堿可溶于水和氯仿、乙醛等親脂性溶劑,氧化苦參堿具配位鍵,親水性更強,
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酸,可利用二者溶解性差異將其分離。
極性:氧化苦參堿〉羥基苦參堿〉苦參堿。
5、生物活性:苦參總生物堿具有利尿消腫抗腫瘤、抗病原體、抗心律失常、抗缺氧等作用。
6.臨床應用注意事項
苦參堿可導致膽堿酯酶活性下降,產(chǎn)生倦怠、乏力等不良反應;苦參栓可致外陰過敏;苦
參注射液致過敏性休克并導致惡心、嘔吐等。
(二)山豆根
大多屬于喳喏里西咤類。《藥典》以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為指標成分進行鑒別和含量
測定。山豆根有抗癌、抗?jié)?、抗菌作用;此外,山豆根還有升高白細胞、抗心律失常、抗
炎及保肝作用。山豆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劑量用藥(大于10g)O
(三)麻黃:所含生物堿以麻黃堿和偽麻黃堿為主,《中國藥典》以鹽酸麻黃堿和鹽酸偽麻
黃堿為指標成分進行測定。此外還含有少量甲基麻黃堿、甲基偽麻黃堿、去甲
基麻黃堿、去甲基偽麻黃堿。聯(lián)想:麻將機(諧音=甲基),知道麻黃堿有甲
基。
麻黃生物堿分子中氮原子均在側鏈上,為有機胺類生物堿。
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屬仲胺衍生物,且互為立體異構體。
2.理化性質(zhì)
(1)性狀: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均為無色結晶,有旋光性和揮發(fā)性。
(2)堿性:氮原子在側鏈上,堿性較強(有機胺類)。偽麻黃堿的共朝酸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穩(wěn)
定性大于麻黃堿,所以偽麻黃堿的堿性稍強于麻黃堿。
(3)溶解性:游離麻黃生物堿可溶于水,偽麻黃堿在水中溶解度較麻黃堿??;二者都溶于三
氯甲烷。
草酸麻黃堿難溶于水,草酸偽麻黃堿易溶于水。
聯(lián)想:草你媽(麻),知道有草酸麻黃堿。
3.鑒別反應:由于麻黃堿和偽麻黃堿不能和多數(shù)生物堿沉淀試劑發(fā)生沉淀反應。所以采用
Cu2+鑒別。
(1)二硫化碳-硫酸銅反應、(2)銅絡鹽反應
4.麻黃堿有收縮血管、興奮中樞神經(jīng)作用,興奮大腦和呼吸,有類似腎上腺素樣作用;偽麻
黃堿有升壓、利尿作用;甲基麻黃堿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
5.用量過大可引起頭痛、心悸、大汗不止、體溫及血壓升高、心動過速、甚至昏迷、驚厥
呼吸及排尿困難,心肌梗死或死亡。
(四)黃連一火燒“連”營,功歸“異喳”
1.主要生物堿及其化學結構
黃連有效成分主要為原小集堿型生物堿,小粱堿、巴馬汀、藥根堿、黃連堿、木蘭堿等,
以小粱堿含量最高(10%),《藥典》以鹽酸小聚堿為指標成分。這些生物堿都屬羊基異
喳咻類衍生物,除木蘭堿為阿樸菲型外都屬于原小聚堿型,且都是季錢型生物堿。
2.小集堿的理化性質(zhì)
(1)性狀小聚堿為黃色針晶,
(2)堿性水溶液呈強堿性(季鐵堿:四季有水)
(3)溶解性小聚堿可溶于水。
3.小粱堿的鑒別反應
小樊堿除了能與一般生物堿沉淀試劑產(chǎn)生沉淀反應外,還具有以下特征性鑒別反應:
1.在堿性條件下與丙酮加成,生成黃色結晶型加成物;
2.酸水液加漂白粉(或通入氯氣),溶液即變櫻紅色。
聯(lián)想:聚=薄,丙=冰,漂=漂流(薄冰漂流)
小聚堿本身是黃色的,加成或更是黃色咯,漂白變漂亮了,櫻紅色更漂亮
4.黃連其有效成分小集堿具有明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粱堿、黃連堿、藥根堿等還具有
明顯的抗炎、抗?jié)儭⒚庖哒{(diào)節(jié)及抗癌等作用。
(五)延胡索(元胡)
延胡索含有多種茉基異喳咻類生物堿,《藥典》以延胡索乙素為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延
胡索生物總堿具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的功效,延胡索乙素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對慢性持
續(xù)性疼痛及內(nèi)臟鈍痛的效果較好。臨床應用延胡索乙素,過量可出現(xiàn)呼吸抑制、帕金森綜
合征等表現(xiàn)。
(六)防己“防己”“茉“心
防己有效成分主要是漢防己甲素(粉防己堿)和漢防己乙素(防己諾林堿)?!吨袊?/p>
藥典》以粉防己堿和防己諾林堿為指標成分。前者結構中7位取代基為甲氧基,極性?。缓?/p>
者為酚羥基,極性較大。漢防己甲素具有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jié)儭⒈?/p>
肝等作用;同時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力和耐缺氧作用等;漢防己乙素具有抗炎鎮(zhèn)痛、降壓、抗腫瘤
作用等。趣味:“甲”肝“已”降(降壓)
(七)川烏主要為二菇類生物堿,主要是烏頭堿、次烏頭堿和新烏頭堿。雙酯型的生物堿
毒性大,是主要的有毒成分。烏頭和附子提取物具有鎮(zhèn)痛、消炎、麻醉、降壓等作用;附
子具有升壓、擴張冠狀動脈等作用;日本附子分離出去甲烏藥堿,有強心作用。烏頭堿類化
合物有劇毒,2?4mg即可致人死亡。
毒性大?。簽躅^堿〉次烏頭堿,烏頭原堿
毒性大小:雙酯鍵>單酯鍵》無酯鍵
解毒:堿水中加熱或直接水浸泡水解酯鍵,
(A)洋金花一趣味:金毛洋人“花”心“碧”漾
1.主要生物堿及其化學結構
洋金花主要化學成分為管著烷類生物堿
2.度若烷類生物堿的理化性質(zhì)
(1)性狀:葭若堿為針晶,其外消旋體阿托品為長柱型結晶、加熱易升華。東蔗著堿為液體,
(2)旋光性:阿托品(外消旋體)無旋光性,其它均有左旋光性。聯(lián)想:阿托品中毒瞳孔散
大,目光呆滯無旋光。
(3)堿性大?。狠缰鴫A(阿托品)>山葭若堿>東蔗若堿和樟柳堿>去甲蔗著堿
趣味:度山冬旅去(邵陽度山冬天旅游去)
(4)溶解性
去甲蔗若堿》樟柳堿和東蔗若堿>山蔗若堿>蔗若堿(5)水解性:管著烷類生物堿都是酯類,
易水解、尤其在堿性水溶液中更易水解。
備注:東葭菅堿和樟柳由于6,7位氧環(huán)立體效應和誘導效應的影響,堿性較弱。但有較強的
親水性。山蔗著堿分子中的酚羥基的立體效應影響較東蔗著堿小,其堿性比東蔗著堿
強,趣味:東邊氧氣足,山里風較強
3.葭著烷類生物堿的鑒別反應
具生物堿通性,與多種生物堿沉淀試劑反應。
(1)氯化汞沉淀反應:趣味:誰淫(水銀)就浪蕩
葭若堿(阿托品)一紅色沉淀;東葭若堿一白色沉淀
(2)Vitali反應:發(fā)煙硝酸和苛性堿醇液。
蔗若堿或阿托品、山度若堿、東蔗若堿:陽性(呈深紫色,漸轉暗紅色,最后顏色消失)
樟柳堿:陰性(不具備葭若酸)
趣味:喂他(vita)喝酒(苛性堿醇液)燒煙(煙硝),
山東浪蕩大漢面色紫紅,張柳姐不露聲色
(3)過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縮合反應(DDL)
樟柳堿(含羥基)一一陽性;葭若堿或阿托品、山蒸若堿、東葭若堿一一陰性;趣味:張柳
哥點酸奶。
4.生物活性:蔗若堿(阿托品)有解痙鎮(zhèn)痛、解有機磷中毒和散瞳作用;東蔗若堿還具有鎮(zhèn)
靜、麻醉作用。(東=凍,鎮(zhèn)靜麻醉作用)
5.洋金花中毒機制主要為M-膽堿反應。
(九)天仙子(新增)聯(lián)想:仙界(堿)
《中國藥典》以東蔗著堿和蔗若堿為指標成分進行鑒別和含量測定。對平滑肌有明顯的
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壓與調(diào)節(jié)麻痹,還可用于睇劑中毒引起的嚴重心律失常。安全用
藥范圍很窄。過量易導致中毒甚至死亡,心臟病患者及孕婦忌用,用量控制在0.06?
0.6go
(十)馬錢子
1.主要生物堿的化學結構與毒性
《中國藥典》以士的寧(又稱番木鱉堿)和馬錢子堿為指標成分進行定性鑒定和含量測定。
兩者都屬于口引噪類衍生物。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味極苦,毒性極強。趣味:古時候的的士
(士的寧)就是馬車(馬錢子),馬車容易翻車(番木鱉);飲(II引味)馬(馬錢子)高歌
2.馬錢子生物堿的鑒別方法
(1)與硝酸作用,(2)與濃硫酸/重銘酸鉀作用
3.馬錢子生物堿的生物活性
馬錢子堿有鎮(zhèn)痛作用,并具免疫調(diào)節(jié)、抗腫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強
直性脊柱炎等。
4.馬錢子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馬錢子主要含士的寧和馬錢子堿,前者是主要的有效成分亦是有毒成分,成人用量5~
10mg可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30mg可致死。此外,有毒成分能經(jīng)皮膚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積涂
敷。
(十一)千里光(鉛筆尖)(口比咯、堿)
千里光所含有的生物堿主要為毗咯里西咤類生物堿,《中國藥典》以阿多尼弗林堿
為指標成分進行定量測定,含量不得過0.004機千里光具有肝、腎毒性和胚胎毒性,
使用時應該嚴格注意。
(十二)雷公藤:《藥典》以雷公藤甲素為指標成分,為二菇類化合物。雷公藤生物堿主要
為兩類:倍半菇
大環(huán)內(nèi)酯生物堿和精瞇類生物堿。雷公藤生物堿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腫瘤、抗
生育等活性。雷公藤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胃腸道癥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腎
功能受損等。
第三節(jié)糖和昔類化合物
一、糖及分類
單糖是多羥基醛或酮。
1.D型和L型
(1)Fisher投影式:距默基最遠的不對稱C的-0H向右為D,-0H向左為L。聯(lián)想:投影
儀當然在遠處成像,大寫D
(2)Haworth式:不對稱碳原子C5(口比喃糖)或C4(吠喃糖)上的取代基方向,向上為D,
向下為L。
根據(jù)其能否水解和分子量的大小可分為:
1.單糖:不能再被簡單地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如: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
2.低聚糖:由2?9個單糖聚合而成,也稱為寡糖。有還原性
如:蔗糖、麥芽糖、龍膽二糖、新陳皮糖、蕓香糖(都是二糖)
聯(lián)想:牙齒有兩排,故麥芽糖為二糖,
蕓字中間有個二,故蕓香糖為二糖
3.多糖:由10個以上的單糖聚合而成,其性質(zhì)也不同于單糖和低聚糖。
如:纖維素、淀粉(膠淀粉、糖淀粉)
多糖多沒有甜味,也沒有還原性。
水不溶:纖維素、甲殼素等,分子呈直鏈型;
水溶物:淀粉、糖肝原等,分子呈支鏈型。
淀粉由直鏈的糖淀粉和支鏈的膠淀粉組成。糖淀粉能溶于熱水;膠淀粉不溶于冷水,在
熱水中呈膠狀。糖淀粉遇碘呈藍色,而膠淀粉遇碘呈紫紅色。重點:單糖分類
二、昔及其分類
定義:昔又稱配糖體,是糖或糖的衍生物與另一類非糖物質(zhì)通過糖的端基碳原子連結而成的
化合物。
昔類一般是無味的,但也有苦的和甜的。首的親水性與糖基數(shù)目有關系,親水性隨糖基增多
而增大。多數(shù)甘為左旋,水解后生成的糖為右旋,因而混合物呈右旋。
(一)按昔元的化學結構分類
按昔元結構分為蔥醍甘、香豆素甘、黃酮甘、皂甘等。
(二)按昔類在植物體內(nèi)的存在狀態(tài)分類
原生昔:原存在于植物體內(nèi)的昔稱為原生昔。
次生昔: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的糖的背。
(三)按昔鍵原子分類
1.氧昔:數(shù)量最多,最常見
(1)醇昔:昔元醇羥基與糖縮合(紅景天昔、毛食背(純毛)、獐牙菜苦甘)
(2)酚昔:昔元酚羥基與糖縮合(天麻甘、水楊昔=天分、水分)
(3)鼠背:具有a-羥基晴的昔(苦杏仁昔=青色的果實有苦味);水解生成的昔元a-羥
基睛很不穩(wěn)定,立即分解為醛(酮)和氫氟酸。
(4)酯昔:昔元中竣基與糖縮合(山慈菇甘、土槿皮甲酸和乙酸)背鍵既有縮醛又有酯性
質(zhì),易被酸堿水解。
(5)口引躲昔:口引口朵醇與糖結合的甘。靛藍(電影)。
2.硫甘:糖半縮醛羥基和昔元上疏基(-SH)縮合。如蘿卜昔、芥子昔(都化痰功效,痰飲會
流動的)。
3.氮甘:糖的端基碳原子與昔元上氮原子縮合。是組成核酸重要化合物。另外,中藥巴豆中
的巴豆甘是氮昔。鳥甘(鳥蛋)、腺昔也是。
4.碳甘:糖端基碳原子直接與昔元碳原子相連。碳背水溶解性小,難于水解,如牡荊素、蘆
薈昔。
趣味:蘆=爐=爐子里燒炭;荊棘可以當柴燒變成炭。
(四)其他分類:1、按連接單糖的數(shù)目:單糖背、雙糖昔。2、按連接糖的鏈數(shù):單糖鏈昔、
雙糖鏈甘。3、按生理活性:強心甘。4、按昔特殊物理性質(zhì):皂甘。
三、糖和甘化學性質(zhì)
(一)糖的化學性質(zhì)
口訣:糖化氧羥默,羥酸??s硼,(常考多選)
(二)昔鍵的裂解(干煎酸堿梅)
(1)酸催化水解易難:N-昔>0-昔>S-昔>C-昔
(2)吠喃糖昔較毗喃糖昔容易水解,
果糖和核糖是吠喃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為毗喃糖,阿拉伯糖二者都有。
(3)酮糖昔比醛糖昔容易水解
(4)口比喃糖苔中水解易難
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
(5)氨基糖較難水解,羥基糖次之,去氧糖最易水解
(6)芳香族甘較脂肪族昔容易水解
注意:可采用二相酸水解法,使對酸不穩(wěn)定的昔元結構得以保留。
2.堿催化水解:一般的背鍵為縮醛結構,對稀堿較穩(wěn)定,不容易被堿水解,很少用堿水解。
只適用于酯甘、酚昔、烯醇甘及B位有吸電子基的甘。如水楊昔遇堿能水解,藏紅花苦甘在
堿液中發(fā)生消除反應。
3.酶催化水解:專屬性高;反應溫和,得到真正的昔元;可得到次級昔,有助于判斷昔鍵構
型。
麥芽糖酶:僅水解a-葡萄糖昔鍵(高專屬性)
趣味:2=阿=阿開嘴巴可以見到牙齒。
苦杏仁酶:主要水解B-葡萄糖昔鍵,及其他六碳醛糖B-普鍵(低專屬性)(趣味:苦逼
(B)要低調(diào))
轉化糖酶:水解B-果糖昔鍵。
(三)顯色反應
糖和甘類化合物最重要的反應:Molish反應
試劑:5%a-蔡酚乙醇液,濃硫酸
聯(lián)想:1110=末=粉(酚)末=淀粉粉末=淀粉里都含有糖
四、含氟昔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苦杏仁(清(就)苦):《藥典》以苦杏仁昔為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規(guī)定含量不低
于3.0虬是一種氟甘,水解得到的昔元a-羥基苯乙睛很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生成苯
甲醛、氫氟酸和葡萄糖,其中苯甲醛具有特殊香味,通常將此作為鑒別苦杏仁甘的方
法。取本品數(shù)粒,加水共研,發(fā)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氣。
(二)桃仁(青桃):主要化學成分為脂溶性物質(zhì),《中國藥典》以苦杏仁甘為指標成分進
行含量測定。
(三)郁李仁(青李):《中國藥典》以苦杏仁甘為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
第四節(jié)醍類化合物
醍類化合物是分子中具有不飽酮的一類化學成分。
一、結構與分類主要有苯配、蔡醒、菲醒、慈醍等四類。
(一)苯醍,天然存在的主要為對苯醍的衍生物
(二)秦醍類:大多數(shù)是a-蔡醍類衍生物。中藥紫草含多種蔡醍類成分
(三)菲醍類:分為鄰菲醍及對菲醍兩種類型,如從中藥丹參根中分離得到的多種菲醍衍生
物,丹參新醍甲為對醍類化合物。
(四)蔥醍類:分為單蔥核和雙蔥核兩大類。
1.單意核類
(1)慈醒及首類
根據(jù)羥基在蔥醍母核的分布,可將羥基慈醍分為兩類:
①大黃素型:羥基分布在兩側的苯環(huán)上,呈黃色。
②茜草素型:羥基分布在同一側的苯環(huán)上,多為橙黃或橙紅色,主要存在于茜草科植物中。
(2)氧化蔥酚類(略)
(3)慈酚或慈酮(略)
2.雙慈核類
(1)二恿酮類:多以昔的形式存在。如番瀉昔A,B,C,D。
(2)二蔥醍類:如山扁豆雙醍。
二、理化性質(zhì)
(一)性狀:醍類多為有色結晶體,一般為黃色至紫紅色苯醍,苯醍及蔡醍多以游離態(tài)存在;
蔥醍多結合成昔。
(二)揮發(fā)性和升華性:
游離的醍類化合物大多數(shù)具有升華性(如大黃素)。小分子的苯醍、蔡醍還具有揮發(fā)性。
(三)溶解性:游離醍類微溶或不溶于水,醍類成昔后,極性增大,易溶于熱水。
(四)酸堿性
醍類化合物多具酚羥基,顯酸性。
1.帶竣基的醛類酸性較強;
2.羥基位于苯醍或蔡醍的醒核上屬插烯酸結構,酸性與帶竣基的慈醛類衍生物類似;
3.B酚羥基的醍類酸性大于a酚羥基;
4.酚羥基數(shù)目越多,則酸性增強。
-C00H>2個以上P-OH>1個P-0H>2個以上a-OH>1個a-OH
在堿性水溶液中的溶解順序
5%NaHC03:含-COOH、2個或以上0-0H
5%Na1個B-0H
1%NaOH:含2個或2個以上a-0H
5%NaOH:含1個a-OH
解答:強酸配弱堿,弱酸配強堿,
堿性大小,5%NaoH>l%Na0H>Na2C03>NaHC03
(五)顯色反應
1.菲格爾反應(Feigl反應)顯示紫色
范圍:醍類衍生物。
聯(lián)想:蔥醍里有菲醍,所以菲戈爾反應就是醍類的
2.無色亞甲藍反應
苯醍與蔡醍專用顯色劑,顯藍色斑點。
3.Borntrger反應
羥基慈醍類化合物遇堿液顯紅-紫色的反應
趣味:Borntrger字母中有。11=恩,所以是蔥酉昆類反應On中的n如果出頭,那就變成了0H=
羥基。
4.Kesting-Craven反應:活性次甲基試劑反應。
反應官能團:苯醍和蔡醍中未被取代的位置。
應用:區(qū)分蔥醍和苯醍、蔡醍。
5.金屬離子反應
蔥醍類化合物具有a-羥基或鄰二酚羥基能和Pb2+、崛2+生成絡合物。不同酚羥基,顯色
不一。
鄰位羥基一藍色或藍紫色;間位羥基一橙紅色或紅色
對位羥基一紫紅色至紫色
聯(lián)想:只對藍領見紅(紫對藍鄰間紅)
三、含醍類化合物的常用中藥
(一)大黃(皇恩浩蕩)
1.成分:主要為蔥醍類。
(1)游離蔥醍: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醛、蘆薈大黃素。
(2)結合型慈醒包括恿醒首類和雙慈酮甘,番瀉昔A、B、C、D、E、F就是雙恩酮昔。
2.大黃主要慈醛類成分的生物活性
大黃產(chǎn)生瀉下作用的有效成分為番瀉昔類,游離蔥酸類的瀉下作用較弱;大黃具有抗菌作
用,以蘆薈大黃素、大黃素及大黃酸作用較強。止匕外,還具有抗腫瘤、利膽保肝、利尿、止
血作用等。
(二)虎杖:(恩扶(虎))虎杖主要含有蔥醍類化合物,蔥醍類成分包括大黃素、大黃酚、
大黃酸等。
《中國藥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大黃素、虎杖甘含量。
(三)何首烏:主要為慈醍類成分,以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酸、大黃酸、蘆薈大黃素
等為主,
《中國藥典》以大黃素和大黃素甲醛為指標成分進行測定。何首烏中的恿醍類成
分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菌、潤腸通便等作用;止匕外,具有抗腫瘤
及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及促進學習記憶能力的作用。
(四)蘆薈(恩惠):蘆薈中主要成分是羥基慈醍類衍生物,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
大黃酚、大黃
素甲醛等?!吨袊幍洹芬蕴J薈昔為指標成分進行含量測定。
(五)決明子(恩斷義絕(決)):蔥醍類主要為大黃酚、大黃素甲醛、決明素、橙黃決明
素等。
《中國藥典》以大黃酚、橙黃決明素為指標成分進行測定。
決明子對視神經(jīng)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六)丹參(單飛(丹菲)):包括脂溶性成分菲醍類(丹參酮類)和水溶性成分(丹參酸
甲),
《中國藥典》測定丹參酮n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3%)o主要用于心
腦血管疾病。
(七)紫草:主要化學成分為蔡酶類化合物,包括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
《中國藥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藥材中羥基蔡醍總含量,以左旋紫草素計,
具有抗腫瘤、抗炎和抗菌活性,抗肝臟氧化損傷和抗受孕作用。紫草素作為天然色
素已廣泛應用于醫(yī)藥、化妝品和印染工業(yè)中。
第五節(jié)香豆素和木脂素
香豆素類一、結構與分類
(一)簡單香豆素類:
僅在苯環(huán)上有取代基,多數(shù)在7-位有含氧基團取代,7-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生物醫(yī)藥行業(yè)創(chuàng)新藥物研發(fā)與市場推廣研究報告
- 2025年旅游行業(yè)旅游目的地消費趨勢研究報告
- 可再生能源集成-第8篇-洞察與解讀
- 2025年人工智能行業(yè)智能機器人技術應用與智能制造趨勢分析報告
- 建造師(機電工程)技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快遞物流行業(yè)智能物流技術應用與物流行業(yè)未來趨勢研究報告
- 生藥課件教學課件
- 樂器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樂器愛好者
- 毫米波MIMO天線優(yōu)化-第1篇-洞察與解讀
- 2025年生物信息學行業(yè)生物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趨勢研究報告
- 瑞幸咖啡新零售品牌招商手冊【餐飲】【咖啡連鎖】【招商加盟】
- 活動設計:當我成為家長時-小學生親子關系主題心理活動課
- 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教案
- 采伐林木政策解讀課件教學
- 低鉀血癥護理常規(guī)業(yè)務學習
- 牌坊加工合同協(xié)議書模板
- 銀行綠色運營管理辦法
- 2025年新修訂《治安管理處罰法》
- 精神科老年人皮膚護理
- 統(tǒng)編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guī)律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制造工廠組織架構圖及部門職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