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識點講解學習_第1頁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識點講解學習_第2頁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識點講解學習_第3頁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識點講解學習_第4頁
unit1 a letter to an architect 知識點講解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unit1alettertoanarchitect知識點財務管理試題200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講義財務管理試題200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講義

/財務管理試題200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講義2006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講義【例題20】某企業(yè)2006年計劃全年的A種材料的需求量為72000公斤,材料單價為5元,預計一次采購費用為1000元,單位材料的年變動儲存費用率為材料進價成本的20%。要求:(1)計算材料的經濟訂貨批量及相關的最低總成本?!敬鸢浮拷洕嗀浥?=12000(公斤)達到經濟批量的相關最低總成本==12000(元)。(2)計算材料全年最佳訂貨次數(shù)和最佳訂貨間隔時間?!敬鸢浮咳曜罴延嗀洿螖?shù)=72000/12000=6(次)最佳訂貨間隔時間=360/6=60(天)。(3)計算A材料的年總成本?!敬鸢浮緼材料的年總成本=購置成本+相關最低總成本=72000×5+12000=372000(元)。(4)計算達到經濟訂貨量時材料平均占用資金。【答案】達到經濟訂貨量時材料平均占用資金==30000(元)。(5)假設在交貨期內,企業(yè)所生產產品的產量是不確定的,其概率分布如下:已知該產品的A材料消耗定額為10公斤/件,材料的缺貨成本為3元/公斤。計算當保險儲備量分別為0、1000公斤、2000公斤和3000公斤時的與保險儲備量相關的總成本,并進行決策。【答案】訂貨間隔期內平均需求=12000×0.9+13000×0.05+14000×0.03+15000×0.02=12170(公斤)①B=0,R=12170公斤=(13000-12170)×5%+(14000-12170)×3%+(15000-12170)×2%=41.5+54.9+56.6=153(公斤)相關總成本=153×6×3=2754(元)。②B=1000公斤,R=13170公斤=(14000-13170)×3%+(15000-13170)×2%=61.5(公斤)相關總成本=1000×5×20%+61.5×6×3=2107(元)。③B=2000公斤,R=14170公斤=(15000-14170)×2%=16.6(公斤)相關總成本=2000×5×20%+16.6×6×3=2298.8(元)。④B=3000公斤,R=15170公斤,=0(公斤)相關總成本=3000×5×20%=3000(元)。當保險儲備量為1000公斤時,該企業(yè)缺貨成本與儲存成本之和為最小。因此,以1000公斤為保險儲備量較為合適?!纠}21】某商業(yè)企業(yè)2005年四季度現(xiàn)金收支的預計資料如下:(1)2005年預計全年的銷售收入為8000萬元,假設全年均衡銷售,按年末應收賬款計算的周轉次數(shù)為12次,第三季度末預計的應收賬款為500萬元,預計的現(xiàn)金余額為6萬元。(2)銷售毛利率為28%,假設全年均衡銷售,當期購買當期付款。按年末存貨計算的周轉次數(shù)為8次,第三季度末預計的存貨為480萬元。(3)四季度的費用預算為50萬元,其中折舊為12萬元.其余費用須當季用現(xiàn)金支付。(4)預計四季度支付工資等40萬元。(5)預計四季度將購置設備一臺,支出63萬元,須當期付款。(6)四季度預交所得稅58萬元。(7)假設該商業(yè)企業(yè)只經銷一類商品,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8)該商業(yè)企業(yè)日常的現(xiàn)金管理采用隨機模式,每季度最高現(xiàn)金存量與最優(yōu)現(xiàn)金返回線的差額不超過5萬元,已知每季度最低現(xiàn)金存量為2萬元。要求:(1)計算四季度的現(xiàn)金流入量、現(xiàn)金流出量和現(xiàn)金收支差額。【答案】2005年年末應收賬款=8000/12=666.67(萬元)由于假設全年均衡銷售,所以,四季度預計銷售收入=8000/4=2000(萬元)四季度的預計銷售現(xiàn)金流入=2000×(1+17%)+(500-666.67)=2173.33(萬元)。全年銷售成本=8000×(1-28%)=5760(萬元)2005年年末存貨=5760/8=720(萬元)由于假設全年均衡銷售,所以,四季度預計銷售成本=5760/4=1440(萬元)第四季度預計的購貨(不含稅)金額=期末存貨+本期銷貨-期初存貨=720+1440-480=1680(萬元)第四季度預計的采購現(xiàn)金流出(含稅)=1680(1+17%)=1965.6(萬元)四季度可使用現(xiàn)金合計=6+2173.33=2179.33(萬元)四季度現(xiàn)金支出合計=1965.6+38+40+63+58=2164.6(萬元)現(xiàn)金多余(或不足)=2179.33-2164.6=14.73(萬元)(2)計算確定四季度是否需要進行現(xiàn)金和有價證券的轉換,如需要轉換計算轉換的數(shù)量以及四季度末的現(xiàn)金余額?!敬鸢浮坑捎贖=3R-2L,即H-R=2(R-L)=5萬元,所以,R-L=2.5萬元,根據(jù)L=2萬元,可知R=4.5萬元,H=9.5萬元。而四季度現(xiàn)金收支差額為14.73萬元,所以,四季度需要將多余現(xiàn)金購買有價證券,轉換數(shù)量=14.73-4.5=10.23(萬元),轉換后四季度現(xiàn)金余額為4.5萬元?!纠}22】某商業(yè)企業(yè)2005年有兩種信用政策可供選用:甲方案預計應收賬款平均周轉天數(shù)為45天,其收賬費用為0.1萬元,壞賬損失率為貨款的2%。乙方案的信用政策為(2/10,1/20,n/90),預計將有30%的貨款于第10天收到,20%的貨款于第20天收到,其余50%的貨款于第90天收到(前兩部分貨款不會產生壞賬,后一部分貨款的壞賬損失率為該部分貨款的4%),收賬費用為0.15萬元。假設該企業(yè)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為8%。該企業(yè)按經濟訂貨量進貨,假設購銷平衡、銷售無季節(jié)性變化。甲方案的年銷售量為3600件,進貨單價60元,售價100元,單位儲存成本5元(包括占用資金利息),一次訂貨成本250元;乙方案的年銷售量4000件,改變信用政策預計不會影響進貨單價、售價、單位儲存成本、一次訂貨成本等,所有銷貨假設均為賒銷。要求:為該企業(yè)作出采取何種信用政策的決策,并說明理由?!敬鸢浮勘绢}的主要考核點是應收賬款的信用決策。(1)甲、乙兩方案毛利之差=40×(4000-3600)=1.6(萬元)(2)計算甲方案的相關成本:①應收賬款機會成本=×60%×8%=0.216(萬元)②壞賬成本=3600×100×2%=0.72(萬元)③收賬費用為0.1(萬元)④按經濟進貨批量進貨的相關最低總成本==0.3(萬元)⑤采用甲方案的相關成本=0.216+0.72+0.1+0.3=1.336(萬元)(3)計算乙方案的相關成本:①應收賬款平均收賬天數(shù)=10×30%+20×20%+90×50%=52(天)②應收賬款機會成本=×60%×8%=0.2773(萬元)③壞賬成本=4000×100×50%×4%=0.8(萬元)④現(xiàn)金折扣成本=4000×100×30%×2%+4000×100×20%×1%=0.32(萬元)⑤收賬費用為0.15萬元⑥按經濟進貨批量進貨的相關最低總成本==0.316(萬元)⑦采用乙方案的相關成本=0.2773+0.8+0.32+0.15+0.316=2.163(萬元)(4)甲、乙兩方案成本之差=2.163-1.336=0.827(萬元)(5)為該企業(yè)作出采取何種信用政策的決策,并說明理由?!咭曳桨概c甲方案相比增加的收益∴企業(yè)應選用乙方案?!纠}23】某企業(yè)在2006年的后幾個月中有關銷售、原材料購入與工資支付等方面的計劃如下表所示:假設所有的銷售都是賒銷。50%的應收賬款將在銷售的當月內收回,但要提供2%的現(xiàn)金折扣。其余的50%將在下個月收回;企業(yè)通常在購買原材料之后的下個月支付貨款;但所有的工資都在當月支付。另外,假設還有以下情況發(fā)生:(1)每個季度的房租為10000元,在每個季度末支付。(2)每個月要支付2000元的其他期間費用。(3)11月份支付9月份購買設備的應付賬款25000元。(4)10月1日企業(yè)計劃保持的銀行存款余額為10000元。要求:(1)編制該企業(yè)2006年10月到12月的現(xiàn)金預算表(完成給定表格)。(2)假設該企業(yè)日常的現(xiàn)金管理采用存貨模式,每個季度的現(xiàn)金需求量為500000元,一次交易成本為600元,有價證券的月利率為0.5%。計算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以及達到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時的機會成本、交易成本和相關總成本?!敬鸢浮浚?)每個季度的現(xiàn)金需求量為500000元,則全年的現(xiàn)金需求量=500000×4=2000000(元)有價證券的月利率為0.5%,則年利率=0.5%×12=6%。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200000(元)年機會成本==6000(元)年交易成本==6000(元)或:由于達到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時,機會成本=交易成本,所以,只需計算機會成本或交易成本即可知道另一項成本。年相關總成本=機會成本+交易成本=2×機會成本=2×交易成本=12000(元)。注意:應用存貨模式確定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的公式中,現(xiàn)金需求總量和有價證券的利率所處的期間一致即可,可以是一年、一個季度或一個月等等,不一定必須是一年。如剛才:每個季度的現(xiàn)金需求量為500000元。有價證券的月利率為0.5%,則季度利率=0.5%×3=1.5%。最佳現(xiàn)金持有量==200000(元)每個季度的機會成本==1500(元)或:每個年度的機會成本=1500×4=6000(元)每個季度的交易成本==1500(元)或:每個年度的交易成本=1500×4=6000(元)則:每個季度的相關總成本=機會成本+交易成本=2×機會成本=2×交易成本=3000(元)。每個年度的相關總成本=每個季度的相關總成本×4=3000×4=12000(元)?!纠}24】W公司決定添置設備一臺,其價值為100萬元。該設備預計可使用5年,5年后預計殘值為零,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為購置設備而舉債的債務年利率為10%,每年末等額支付本息。W公司除了借債購買設備外,也可以向有關租賃公司租用該設備。租賃合同規(guī)定:租期5年,每年年初支付租金30萬元,租賃期滿后設備無償交歸該公司所有。該設備的每年日常維修保養(yǎng)費用為6萬元,添置該設備后預計每年可以為公司節(jié)約營運成本8萬元。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40%。要求:通過計算為該公司作出選擇舉債購買設備還是租賃取得?!敬鸢浮吭撛O備的每年日常維修保養(yǎng)費用和節(jié)約的營運成本均屬于無關現(xiàn)金流量。貸款本息償還額=1000000÷(P/A,10%,5)=1000000÷3.7908=263797(元)。由于租賃籌資與舉債籌資的現(xiàn)金流量的差異不涉及或很少涉及風險問題。因此,只要用稅后債務資本成本作為折現(xiàn)率計算現(xiàn)值即可。稅后債務資本成本=10%(1-40%)=6%。舉債購買設備現(xiàn)金流出量現(xiàn)值小于租賃設備現(xiàn)金流出量現(xiàn)值,說明舉債購買較為合算。因此,該公司應通過舉債籌資的方式獲取設備?!纠}25】M公司屬于基礎設施類上市公司(以下稱“M公司”),經省級人民政府推薦,報中國證監(jiān)會審批,擬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有關內容如下:(1)M公司擬申請發(fā)行11000萬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利率按現(xiàn)行銀行同期存款利率4.5%執(zhí)行。該公司經審計的最近三年的有關財務會計數(shù)據(jù)為:(2)2003年3月31日負債含2002年6月18日發(fā)行的3000萬元、3年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3)在可轉換公司債券發(fā)行結束3個月后,可轉換公司債券持有人可以按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前60天股票的平均價格為基準,上浮一定幅度作為轉股價格,進行轉股。(4)2002年12月31日的普通股股數(shù)為10000萬股;(5)2003年6月3日該公司為了減少注冊資本,回購本公司股票600萬股(每股回購價格為5元);(6)2003年10月2日持有該上市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投資者按約定的轉換價格(每股8元的轉換價格)將其持有的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普通股,已知該批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賬面價值為3060萬元,面值為3000萬元(每張債券的面值為100元);(7)2003年4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實現(xiàn)的凈利潤為2000萬元;(8)2003年12月31日該公司派發(fā)現(xiàn)金股利500萬元。要求:根據(jù)上述內容,分別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jù)該公司提供的財務數(shù)據(jù),該公司是否符合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條件?并說明理由?!敬鸢浮縈公司符合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條件。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該上市公司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符合以下條件:①最近3年連續(xù)盈利,且最近3年凈資產利潤率平均在10%以上,屬于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得低于7%。M公司的財務數(shù)據(jù)表明,該公司最近3年連續(xù)盈利,M公司屬于基礎設施類公司,最近3年凈資產利潤率平均在7%以上。②可轉換公司債券發(fā)行后,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根據(jù)M公司2003年3月31日的財務數(shù)據(jù),發(fā)行11000萬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后,資產負債率為44.58%(),低于70%的上限。③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額的40%。M公司發(fā)行11000萬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后,累計債券余額(11000+3000=14000萬元)占公司凈資產額37300萬元的比重為37.53%。④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利率不超過銀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而股份公司確定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利率符合這一規(guī)定。⑤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發(fā)行額不少于1億元,M公司的發(fā)行額11000萬元符合規(guī)定。(2)該公司轉股價格是否符合規(guī)定?【答案】轉股價格不符合規(guī)定。根據(jù)我國《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上市公司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以發(fā)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前1個月股票的平均價格為基準,上浮一定幅度作為轉股價格。(3)該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敬鸢浮吭摴净刭彵竟竟善狈戏梢?guī)定。按照我國《公司法》的規(guī)定,除非為減少公司資本而注銷股份或者與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的股票。所以,該公司為了減少注冊資本回購本公司股票符合法律規(guī)定。(4)計算2003年該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和每股股利;【答案】①每股收益:2003年加權平均股數(shù)=10000-600+(3000÷8)×=9762.5(萬股)每股收益=(元/股)②每股凈資產:2003年12月31日的普通股股數(shù)=10000-600+(3000÷8)=9775(萬股)2003年12月31日的凈資產=37300-600×5+2000+3060-500=38860(萬元)每股凈資產=(元/股)③每股股利:每股股利=(元/股)(5)假設該公司2003年12月31日的市凈率為1.6,公司股票為固定增長股票,股利固定增長率為6%,計算該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率;【答案】每股市價=市凈率×每股凈資產=1.6×3.98=6.37(元)根據(jù)式中:g—固定的成長率;D0—最近剛支付的股利(當前股利);D1—1年后的股利(第1年股利)。將其變?yōu)橛嬎泐A期報酬率的公式為:RS=[D0(1+g)/P0]+gD0=0.05(元/股)P0=6.37(元)RS=0.05×(1+6%)÷6.37+6%=6.84%(6)假設無風險報酬率為4%,該公司股票的貝他系數(shù)為1.2,結合上面(5)計算確定市場平均風險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答案】根據(jù)資本資產定價模式:即:6.84%=4%+1.2×(Rm-4%)求得:Rm=6.37%。【例題26】某公司年終利潤分配前的股東權益項目資料如下:股本—普通股(每股面值2元,200萬股)400萬元資本公積160萬元未分配利潤840萬元所有者權益合計1400萬元公司股票的每股現(xiàn)行市價為35元。要求:計算回答下述3個互不關聯(lián)的問題。(1)計劃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發(fā)放股票股利并按發(fā)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數(shù)派發(fā)每股現(xiàn)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的金額按現(xiàn)行市價計算。計算完成這一方案后的股東權益各項目的數(shù)額?!敬鸢浮堪l(fā)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數(shù)=200×(1+10%)=220(萬股)發(fā)放股票股利后的普通股本=2×220=440(萬元)發(fā)放股票股利后的資本公積=160+(35-2)×20=820(萬元)現(xiàn)金股利=0.2×220=44(萬元)利潤分配后的未分配利潤=840-35×20-44=96(萬元)(2)如若按1股換2股的比例進行股票分割,計算股東權益各項目數(shù)額、普通股股數(shù)。【答案】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數(shù)=200×2=400(萬股)股票分割后的普通股本=1×400=400(萬元)股票分割后的資本公積=160(萬元)股票分割后的未分配利潤=840(萬元)(3)假設利潤分配不改變市凈率,公司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發(fā)放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按現(xiàn)行市價計算,并按新股數(shù)發(fā)放現(xiàn)金股利,且希望普通股市價達到每股30元,計算每股現(xiàn)金股利應是多少?!敬鸢浮糠峙淝笆袃袈?35/(1400/200)=5每股市價30元時的每股凈資產=30/5=6(元)每股市價30元時的全部凈資產=6×220=1320(萬元)每股市價30元時的每股現(xiàn)金股利=(1400-1320)/220=0.36(元)【例題27】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的凈利潤為1800萬元,可用于發(fā)放股利,也可以用于留存,假設該公司目前不存在有息負債。該公司2006年預計有三個可以考慮的追加投資機會,需要追加的投資資本(有息長期負債和股權資本)分別為:甲:1500萬元;乙:2400萬元;丙:32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要求:針對以下三種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完成表格。(1)如果該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最優(yōu)資本結構為30%的負債和70%的股東權益。有息長期負債假設全部為平價債券,債券的票面年利率為10%。無風險報酬率為6%,該公司股票的β系數(shù)為1.6,市場組合的收益率為10%。(2)如果該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固定的股利額為450萬元。有息長期負債假設全部為平價債券,債券的票面年利率為10%。目前該公司股票的總市價為3000萬元。外部融資時債券融資優(yōu)先于增發(fā)普通股融資,但長期債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資資本的45%。(3)如果該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支付率為40%,可持續(xù)增長率為8%。有息長期負債假設全部為平價債券,債券的票面年利率為10%。目前該公司股票的總市價為5000萬元。外部融資時債券融資優(yōu)先于增發(fā)普通股融資,但長期債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資資本的35%?!敬鸢浮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注:長期債券的資本成本=10%(1-33%)=6.7%。權益資本成本=6%+1.6(10%-6%)=12.4%。新增資本的加權平均成本=30%×6.7%+12.4%×70%=10.69%。(2)采用固定股利政策。注:在固定股利政策下,凈利潤先滿足派發(fā)股利,然后滿足追加投資資本。注意長期債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資資本的45%的限制。股權資本成本==15%。(3)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注: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凈利潤先滿足派發(fā)股利,然后滿足追加投資資本。注意長期債券不得高于追加投資資本的35%的限制。該公司股票為固定增長股票,固定的股利增長率等于可持續(xù)增長率。股權資本成本===23.55%?!纠}28】資料:A公司正在研究其股利分配政策。目前該公司發(fā)行在外的普通股共100萬股,凈資產200萬元,今年每股支付1元股利。預計未來3年的稅后利潤和需要追加的資本性支出如下:假設公司目前沒有借款并希望逐步增加負債的比重,但是資產負債率不能超過30%?;I資時優(yōu)先使用留存收益,其次是長期借款,必要時增發(fā)普通股。假設上表給出的“稅后利潤”可以涵蓋增加借款的利息,并且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增發(fā)股份時,每股面值1元,預計發(fā)行價格每股2元,假設增發(fā)的股份當年不需要支付股利,下一年開始發(fā)放股利。要求:(1)假設維持目前的每股股利,計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權資金;【答案】假設維持目前的每股股利,計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權資金(單位:萬元)(2)假設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計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權資金?!敬鸢浮考僭O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計算各年需要增加的借款和股權資金(單位:萬元)【例題29】A公司的2005年度財務報表主要數(shù)據(jù)如下:(單位:萬元)營業(yè)收入4000息稅前營業(yè)利潤800利息支出100股東權益(400萬股,每股面值1元)2000權益乘數(shù)2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40%,股利支付率為60%,假設債務資本均為5年期、分期付息平價債券。要求分別回答下列問題:(1)計算該公司2005年的可持續(xù)增長率?!敬鸢浮績衾麧?(800-100)×(1-40%)=420(萬元)留存收益率=1-60%=40%年初股東權益=2000-420×40%=1832(萬元)可持續(xù)增長率=年初股東權益凈利率×留存收益率=×40%=9.17%。(2)假設A公司2006年繼續(xù)維持2005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并且不打算增發(fā)新股,產品不受市場限制,不變的銷售凈利率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計算確定A公司2006年的股利預期增長率?!敬鸢浮咳绻鸄公司2006年繼續(xù)維持2005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并且不打算增發(fā)新股,則正好滿足可持續(xù)增長率的假設條件,滿足這些條件時,股利增長率等于可持續(xù)增長率。所以,2006年預期股利增長率為9.17%(3)假設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市盈率為20,計算2005年12月31日A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按賬面價值權數(shù))?!敬鸢浮緼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每股收益=420/400=1.05(元)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每股市價=市盈率×每股收益=20×1.05=21(元)A公司2005年12月31日的每股股利=(420×60%)/400=0.63(元)權益資本成本==12.45%權益乘數(shù)為2,則產權比率為1,資產負債率=50%。股東權益=債務資本=2000(萬元)債券票面年利率=100/2000=5%平價債券的稅后資本成本=5%×(1-40%)=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3%×50%+12.45%×50%=7.725%。(4)假設2006年預計通貨膨脹率為10%,銷售量的增長率為5%,若想保持2005年的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計算A公司需要從外部籌集的權益資本數(shù)額。【答案】2006年預計通貨膨脹率為10%,銷售量的增長率為5%則銷售額的名義增長率=(1+通貨膨脹率)×(1+銷售量增長率)-1=(1+10%)×(1+5%)-1=15.5%則預計2006年的銷售額=4000×(1+15.5%)=4620(萬元)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不變,則收入增長率=資產增長率=股東權益增長率=15.5%。則股東權益增加額=2000×15.5%=310(萬元)銷售凈利率不變,則預計2006年凈利潤=4620×=485.1(萬元)留存收益率不變,則預計2006年留存收益=485.1×40%=194.04(萬元)故外部股權融資額=股東權益增加額-2006年留存收益=310-194.04=115.96(萬元)(5)假設2006年的通貨膨脹率為10%,銷售量的增長率為零,若不打算從外部籌集權益資本,并維持2005年的經營效率和資本結構不變,計算A公司2006年的股利支付率?!敬鸢浮夸N售額的名義增長率=(1+通貨膨脹率)×(1+銷售量增長率)-1=(1+10%)×(1+0)-1=10%維持2005年的經營效率不變,即銷售凈利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不變,則有收入增長率=資產增長率,資產負債率不變,即權益乘數(shù)不變,則股東權益增長率=資產增長率。所以,股東權益增長率=10%,股東權益增加額=2000×10%=200(萬元)。由于不打算從外部籌集權益資本,留存收益增加額=股東權益增加額=200(萬元)。由于銷售凈利率不變,所以,凈利潤=4000(1+10%)×=462(萬元)。留存收益率=×100%=43.29%,則股利支付率=1-43.29%=56.71%。(6)假設公司為了擴大業(yè)務,需要新增資本2000萬元,追加資本有兩種方式籌集:全部通過增發(fā)普通股或全部通過銀行長期借款取得。如果發(fā)行普通股籌集,預計每股發(fā)行價格為20元;如果通過長期借款籌集,長期借款的年利率為6%。假設A公司固定的經營成本和費用可以維持在2005年每年1600萬元的水平不變,變動成本率也可以維持2005年50%的水平不變。計算:①兩種追加籌資方式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及此時的每股收益。②兩種追加籌資方式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的經營杠桿系數(shù)和財務杠桿系數(shù)。③若預計2006年追加籌資后的銷售增長率為20%,計算此時的安全邊際率并依據(jù)每股收益確定應采用何種籌資方式?!敬鸢浮竣僭O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為X,則有:求得:X=4600(萬元)。每股收益==0.72(元)②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為4600萬元,則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營業(yè)利潤=4600(1-50%)-1600=700(萬元)。經營杠桿系數(shù)=(兩種籌資方式的經營杠桿系數(shù)相同)長期借款的財務杠桿系數(shù)=增發(fā)股票的財務杠桿系數(shù)=。③2006年追加籌資后的銷售增長率為20%,則預計銷售收入=4000(1+20%)=4800(萬元),由于追加籌資后的預計銷售收入4800萬元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4600萬元,借款籌資的每股收益大于增發(fā)股票籌資的每股收益,所以應選擇借款籌資。盈虧臨界點的銷售額=(萬元)此時的安全邊際率==33.33%。【例題30】某公司今年年底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為9000萬元,普通股6000萬股。目前的資本結構為長期負債占55%,所有者權益占45%,沒有需要付息的流動負債。該公司的所得稅稅率為30%。預計再繼續(xù)增加長期債務不會改變目前的11%的平均利率水平。董事會在討論明年資金安排時提出:(1)計劃年度分配現(xiàn)金股利0.05元/股;(2)為擬新的投資項目籌集4000萬元的資金;(3)計劃年度維持目前的資本結構,并且不增發(fā)新股,不舉借短期借款。要求:測算實現(xiàn)董事會上述要求所需要的息稅前營業(yè)利潤?!敬鸢浮勘绢}的主要考核點是資本結構與籌資決策。(1)發(fā)放現(xiàn)金股利所需稅后利潤=0.05×6000=300(萬元)(2)投資項目所需稅后利潤=4000×45%=1800(萬元)(3)計劃年度的稅后利潤=300+1800=2100(萬元)(4)稅前利潤=2100/(1-30%)=3000(萬元)(5)計劃年度借款利息=(原長期借款+新增借款)×利率=(9000/45%×55%+4000×55%)×11%=1452(萬元)(6)息稅前營業(yè)利潤=3000+1452=4452(萬元)【例題31】資料:某公司2002年、2003年的財務報表數(shù)據(jù)摘要如下(單位:萬元):要求:(提示:為了簡化計算和分析,計算各種財務比率時需要的資產負債表數(shù)據(jù)均使用期末數(shù);一年按360天計算):(1)權益凈利率變動分析:確定權益凈利率變動的差額,按順序計算確定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shù)變動對權益凈利率的影響;【答案】權益凈利率變動的差額=權益凈利率=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shù)上年權益凈利率=???????①替代1????????②②-①資產凈利率變動對權益凈利率的影響=2.625%-10.5%=-7.875%替代2????????③③-②權益乘數(shù)變動對權益凈利率的影響=8.4%-2.625%=5.775%兩因素變動影響之和為=-7.875%+5.775%=-2.1%(2)資產凈利率變動分析:確定資產凈利率變動的差額,按順序計算確定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凈利率變動對資產凈利率的影響;【答案】資產凈利率變動的差額=資產凈利率=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上年資產凈利率=????????①替代1????????②②-①資產周轉率變動對資產凈利率的影響=5.25%-8.4%=-3.15%替代2????????③③-②銷售凈利率變動對資產凈利率的影響=2.1%-5.25%=-3.15%兩因素變動影響之和=-3.15%+(-3.15%)=-6.3%(3)假設2004年保持2003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年末各項資產的周轉率和資本結構(有息負債和股東權益)不變,無息流動負債和無息長期負債與銷售收入同比例增長。各項營業(yè)成本費用與收入同比例增長,各項所得稅率均為30%。企業(yè)的融資政策是:權益資本的籌集優(yōu)先選擇利潤留存,然后考慮增發(fā)普通股,剩余利潤全部派發(fā)股利;債務資本的籌集選擇長期借款,長期借款的年利率繼續(xù)保持5.4%不變,計息方式不變。計算2004年的下列數(shù)據(jù):①年末投資資本和凈投資。②年末長期借款和股東權益。③利息費用、凈利潤和當年應派發(fā)的股利。④年末未分配利潤和年末股本?!敬鸢浮夸N售收入增長率=(30000-10000)/10000=200%①年末投資資本和凈投資:年末投資資本=年末有息負債+年末股東權益=年末資產-年末無息流動負債-年末無息長期負債=60000(1+200%)-1000(1+200%)-29000(1+200%)=90000(萬元);凈投資=投資資本增加=90000-(15000+15000)=60000(萬元)年末股東權益增加=年末有息負債增加=60000×50%=30000(萬元)②年末長期借款和股東權益:年末股東權益=年末長期借款=90000×50%=45000(萬元)③利息費用、凈利潤和當年應派發(fā)的股利:利息費用=45000×5.4%=2430(萬元)凈利潤=(息稅前營業(yè)利潤-利息)(1-所得稅稅率)=[(1800+810)(1+200%)-2430](1-30%)=3780(萬元)應增發(fā)普通股=股權凈投資-凈利潤=30000-3780=26220(萬元)④年末未分配利潤和年末股本。年末未分配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凈利潤-股利=1500+3780-0=5280(萬元)年末股本=年末股東權益-年末未分配利潤=45000-5280=39720(萬元)或:年末股本=年初股本+增發(fā)的新股=13500+26220=39720(萬元)(4)假設2004年保持2003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年末各項資產的周轉率不變,無息流動負債和無息長期負債與銷售收入同比例增長。各項營業(yè)成本費用與收入同比例增長,各項所得稅率均為30%。企業(yè)投資資本籌集的優(yōu)先次序是:利潤留存、長期借款和增發(fā)普通股,但長期借款占投資資本(有息負債和股東權益)的比例不得高于70%,在歸還借款之前不分配股利,在歸還借款后剩余部分全部發(fā)放股利。長期借款的年利率繼續(xù)保持5.4%不變,計息方式改為按上年末長期借款余額計息。計算2004年的下列數(shù)據(jù):①年末投資資本和凈投資。②利息費用、凈利潤和當年應派發(fā)的股利。③年末長期借款和年末股東權益。④年末股本和年末未分配利潤?!敬鸢浮夸N售收入增長率=(30000-10000)/10000=200%①年末投資資本和凈投資:年末投資資本=年末有息負債+年末股東權益=年末資產-年末無息流動負債-年末無息長期負債=60000(1+200%)-1000(1+200%)-29000(1+200%)=90000(萬元);凈投資=投資資本增加=90000-(15000+15000)=60000(萬元)②利息費用、凈利潤和當年應派發(fā)的股利:利息費用=15000×5.4%=810(萬元)凈利潤=(息稅前營業(yè)利潤-利息)(1-所得稅稅率)=[(1800+810)(1+200%)-810](1-30%)=4914(萬元)由于凈利潤小于凈投資,所以當年不可能派發(fā)股利,而且需要增加長期借款和增發(fā)普通股。年末長期借款的最大限額=年末投資資本×70%=90000×70%=63000(萬元)應增加長期借款=63000-15000=48000(萬元)應增發(fā)普通股=凈投資-凈利潤-增加的長期借款=60000-4914-48000=7086(萬元)③年末長期借款和年末股東權益:年末長期借款=63000(萬元)年末股東權益=年末投資資本-年末長期借款=90000-63000=27000(萬元)④年末股本和年末未分配利潤。年末股本=13500+7086=20586(萬元)年末未分配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凈利潤-股利=1500+4914-0=6414(萬元)?!纠}32】資料:某公司2003年的財務報表數(shù)據(jù)摘要如下(單位:萬元):預計2004年—2005年的銷售收入增長率為10%,2006年及以后銷售收入增長率降低為8%。假設今后保持2003年的年末各項資產的周轉率和資本結構(有息負債和股東權益)不變,無息流動負債和無息長期負債與銷售收入同比例增長。各項營業(yè)成本費用與收入同比例增長,各項所得稅率均為30%。企業(yè)的融資政策是:權益資本的籌集優(yōu)先選擇利潤留存,不足部分考慮增發(fā)普通股,剩余部分全部派發(fā)股利;債務資本的籌集選擇長期借款,長期借款的年利率以及計息方式均保持2003的水平不變。目前至2005年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15%,2006年及以后年度降低為12%。要求:(1)編制完成2004—2006年的預計報表數(shù)據(jù)。有關數(shù)據(jù)直接填入下表(見答案)。【答案】(2)根據(jù)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法計算該公司的實體價值?!敬鸢浮拷夥ㄒ唬浩髽I(yè)實體價值=2265(P/S,15%,1)+2491.5(P/S,15%,2)+=2265×0.870+2491.5×0.756+73870.5×0.756=1970.55+1883.57+55846.10=59700.22(萬元)。解法二:企業(yè)實體價值===2265(P/S,15%,1)+2491.5(P/S,15%,2)+=59700.22(萬元)。注意:站在2005年末來看,2005年的實體自由現(xiàn)金流量屬于D0,2006年的實體自由現(xiàn)金流量屬于D1,所以2006年及以后年度的實體自由現(xiàn)金流量折成2005年年末的現(xiàn)值,可以根據(jù)來計算,但不能根據(jù)公式來計算,原因是不等于,即2006年的實體自由現(xiàn)金流量的增長率不等于以后年度的實體自由現(xiàn)金流量的增長率。由此可以看出,公式的應用范圍更加寬泛一些,它不受未來第1年的增長率是否等于以后年度的增長率的影響。而公式的應用必須強調站在0時點,未來第1年的增長率必須等于以后年度的增長率的時候才能使用。(3)根據(jù)經濟利潤法計算該公司的價值?!敬鸢浮科髽I(yè)價值=12000+1665(P/S,15%,1)+1831.5(P/S,15%,2)+=12000+1665×0.870+1831.5×0.756+59350.5×0.756=12000+1448.55+1384.61+44868.98=59702.14(萬元)。注意:站在2005年末來看,2005年的經濟利潤屬于D0,2006年的經濟利潤屬于D1,所以2006年及以后年度的經濟利潤折成2005年年末的現(xiàn)值,可以根據(jù)公式來計算,但不能根據(jù)公式來計算,原因是不等于,即2006年的經濟利潤的增長率不等于以后年度的經濟利潤的增長率。注意這與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法下實體自由現(xiàn)金流量的增長率的分析是一致的。根據(jù)現(xiàn)金流量折現(xiàn)法計算的公司的實體價值與根據(jù)經濟利潤法計算的公司的實體價值,在相同的假設條件下計算結果應該相同,之所以產生差額是由于系數(shù)誤差導致的。【例題33】B公司屬于擁有大量資產、凈資產為正值的上市公司,2004年度該公司財務報表的主要數(shù)據(jù)如下(單位:萬元):銷售收入1000稅后利潤100股利60股東權益(200萬股,每股面值1元)1000權益乘數(shù)2該公司負債全部為有息長期負債,該公司2004年12月31日的股票市價為10元。要求計算:(1)2004年的可持續(xù)增長率。【答案】2004年的可持續(xù)增長率=期初權益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00/(1000-40)]×40%=4.2%(2)2004年的市盈率和收入乘數(shù)。【答案】2004年的市盈率和收入乘數(shù)市盈率=10/(100/200)=20收入乘數(shù)=10/(1000/200)=2(3)若該公司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其權益資本成本是多少?(1)【答案】若該公司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其股利增長率等于可持續(xù)增長率,即4.2%。目前的每股股利=60/200=0.3(元)權益資本成本==7.33%(4)若該公司2004年的每股資本支出為0.6元,每股折舊與攤銷0.4元,該年比上年營業(yè)流動資產每股增加0.2元。公司欲繼續(xù)保持現(xiàn)有的財務比率和增長率不變,計算該公司股權價值?!敬鸢浮棵抗啥惡罄麧?100/200=0.5(元)2004年每股凈投資=△每股營業(yè)流動資產+每股資本支出-每股折舊與攤銷=0.2+0.6-0.4=0.4(元)由權益乘數(shù)2,可知負債率為50%。2004年每股股權現(xiàn)金流量=每股稅后利潤-(1-×每股凈投資=每股稅后利潤-(1-負債率)×每股凈投資=0.5-(1-50%)×0.4=0.3(元)股權價值===9.99(元)。(5)與B公司所在行業(yè)相同的代表性公司有甲、乙兩家公司。甲、乙兩家公司的有關資料如下:請根據(jù)修正的市價/凈資產比率模型評估B公司的價值?!敬鸢浮磕繕似髽I(yè)每股價值=平均修正的市凈率×目標企業(yè)權益凈利率×100×目標企業(yè)每股凈資產=0.2358×10%×100×5=11.79(元),由于每股價值11.79元大于每股價格10元,所以,B公司的股票被市場低估了?!纠}34】某企業(yè)2004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簡表)如下:該企業(yè)2004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凈額為6000萬元,主營業(yè)務凈利率為10%,凈利潤的50%分配給投資者。預計2005年主營業(yè)務收入凈額比上年增長25%,為此需要增加固定資產200萬元,增加無形資產100萬元,根據(jù)有關情況分析,企業(yè)流動資產項目和流動負債項目將隨主營業(yè)務收入同比例增減。假定該企業(yè)2005年的主營業(yè)務凈利率和利潤分配政策與上年保持一致,該年度長期借款不發(fā)生變化,有息負債的平均年利率為6%;2005年年末固定資產凈值和無形資產合計為2700萬元。2005年企業(yè)需要增加對外籌集的資本由投資者增加投入解決。假設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8%。要求:(1)計算2005年需要增加的營業(yè)流動資產?!敬鸢浮棵舾行再Y產銷售百分比=(300+900+1800)/6000=50%敏感性負債銷售百分比=(300+600)/6000=15%2005年需要增加的營運資本額=6000×25%×(50%-15%)=525(萬元)(2)預測2005年需要增加對外籌集的資金額?!敬鸢浮?005年需要增加對外籌集的資金額=525+200+100-6000×(1+25%)×10%×(1-50%)=450(萬元)(3)預測2005年末的流動資產額、流動負債額、資產總額、負債總額和所有者權益總額?!敬鸢浮?005年末的流動資產=(300+900+1800)×(1+25%)=3750(萬元)2005年末的流動資負債=(300+600)×(1+25%)=1125(萬元)2005年末的資產總額=5400+200+100+(300+900+1800)×25%=6450(萬元)(上式中“200+100”是指長期資產的增加額;“(300+900+1800)×25%”是指流動資產的增加額)。因為題目中說明企業(yè)需要增加對外籌集的資金由投資者增加投入解決,所以長期負債不變,即2005年末的負債總額=2700+1125=3825(萬元)2005年末的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負債總額=6450-3825=2625(萬元)(4)預測2005年的速動比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shù)和已獲利息倍數(shù)。【答案】2005年的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300+900)×(1+25%)/[(300+600)×(1+25%)]=1.332005年的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3825/2625=1.462005年的權益乘數(shù)=1+產權比率=1+1.46=2.462005年的凈利潤=6000(1+25%)×10%=750(萬元)2005年的利息費用=2700×6%=162(萬元)2005年的息稅前營業(yè)利潤=750/(1-33%)+162=1281.4(萬元)2005年的已獲利息倍數(shù)=1281.4/162=7.91(5)預測2005年的流動資產周轉次數(shù)和總資產周轉次數(shù)?!敬鸢浮?005年初的流動資產=300+900+1800=3000(萬元)2005年的流動資產周轉次數(shù)=6000×(1+25%)/[(3000+3750)/2]=2.22(次)2005年的總資產周轉次數(shù)=6000×(1+25%)/[(5400+6450)/2]=1.27(次)(6)預測2005年的凈資產收益率。【答案】2005年的凈資產收益率=6000×(1+25%)×10%/[(1200+600+2625)/2]×100%=33.90%。(7)預測2005年的應收賬款周轉次數(shù)?!敬鸢浮?005年年末的應收賬款=900×(1+25%)=1125(萬元)2005年的應收賬款周轉次數(shù)=6000×(1+25%)/[(900+1125)/2]=7.41(次)。(8)假設2005年預計的銷售毛利率為20%,預測2005年的存貨周轉次數(shù)?!敬鸢浮?005年預計的銷售毛利率為20%,則銷售成本率為80%即2005年預計的銷售成本=6000×(1+25%)×80%=6000(萬元)2005年年末的存貨=1800×(1+25%)=2250(萬元)2005年的存貨周轉次數(shù)=6000/[(1800+2250)/2]=2.96(次)。(9)假設2005年繼續(xù)保持當前的財務政策和經營效率,并且不打算發(fā)行新的股份。計算2005年預期的收入增長率。【答案】2004年的凈利潤=6000×10%=600(萬元)2004年的留存收益率=50%2004年年末權益資本凈利率==33.33%2004年的可持續(xù)增長率===20%2004年的可持續(xù)增長率即為保持當前的財務政策和經營效率不變,并且不打算發(fā)行新的股份的前提條件下的2005年的預期收入增長率。(10)預測2005年年末的投資資本和2005年的凈投資。【答案】2005年年末的投資資本=有息負債+股東權益=資產-無息負債=6450-1125=5325(萬元)。2005年的凈投資=投資資本的增加=有息負債的增加+股東權益的增加=資產的增加-無息負債的增加=(6450-5400)-(1125-300-600)=825(萬元)。(11)預測2005年的實體營業(yè)現(xiàn)金流量和經濟利潤。【答案】2005年的實體營業(yè)現(xiàn)金流量=息稅前營業(yè)利潤(1-33%)-凈投資=1281.4(1-33%)-825=33.54(萬元)2005年的經濟利潤=息稅前營業(yè)利潤(1-33%)-年初投資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281.4(1-33%)-(2700+1200+600)×8%=588.54(萬元)。【例題35】某企業(yè)本月生產A、B兩種產品,其中A產品技術工藝過程較為簡單,生產批量較大;B產品工藝過程較為復雜,生產批量較小。其他有關資料見下表:要求:(1)采用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計算A、B兩種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敬鸢浮慨a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下A、B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制造費用分配率=(元/工時)A產品單位成本應分配制造費用==35(元)B產品單位成本應分配制造費用==35(元)A產品單位成本=10+15+35=60(元)B產品單位成本=10+25+35=70(元)(2)假設經作業(yè)分析,該企業(yè)根據(jù)各項作業(yè)的成本動因性質設立了機器調整準備、質量檢驗、生產訂單、材料接收、機器工作等五個作業(yè)成本庫;各作業(yè)成本庫的可追溯成本、成本動因、作業(yè)量以及作業(yè)成本分配率等有關資料見下表:采用作業(yè)基礎成本計算制度計算A、B兩種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敬鸢浮孔鳂I(yè)基礎成本計算制度下A、B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A產品單位成本應分配制造費用==24.89(元)B產品單位成本應分配制造費用==75.44(元)A產品單位成本=10+15+24.89=49.89(元)B產品單位成本=10+25+75.44=110.44(元)(3)針對兩種成本計算制度計算A、B兩種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及單位成本的差異進行原因分析。【答案】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和作業(yè)基礎成本計算制度下A、B產品應分配的制造費用之所以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其原因就在于這兩種制度在間接費用歸集的方法和分配基礎的選擇上有重大差別。也就是說,在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下是統(tǒng)一按直接人工工時為基礎來分配制造費用,由于它們單位產品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時相同,由此而分擔的制造費用也相同,這樣,不同產品生產技術復雜程度等因素不同引起的制造費用耗費上的差別,在成本計算上就體現(xiàn)不出來了,將會導致成本信息的失真,必將對企業(yè)的經營決策產生不利影響;而在作業(yè)基礎成本計算制度下是以作業(yè)量為基礎來分配制造費用,即為不同的作業(yè)耗費選擇相應的成本動因來向產品分配制造費用,從而使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大大提高?!纠}36】某企業(yè)只生產一種A產品,年初產成品存貨為1000件,單位生產成本為8元,其中:單位變動性生產成本為6元,單位固定性生產成本為2元;單位銷售費用為1元。本年產量為8000件,本年銷售量為6000件,年末產成品存貨3000件,發(fā)出存貨計價方式為先進先出法。單位產品的售價為12元。2006年的有關成本費用資料如下:要求:(1)分別計算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單位產品成本。【答案】在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下確定的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分別見下表。(2)分別按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編制該年的簡化利潤表,并具體說明兩種方法計算的營業(yè)利潤差異的原因。【答案】本年發(fā)生的固定制造費用12000元,在變動成本法下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期間費用直接在當期損益中扣除,全部由本期已銷產品成本負擔。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12000元計入產品成本,本期生產8000件產品,每件負擔成本1.5元,本期已銷產品6000件負擔成本7500元(即本期生產本期銷售的5000件),期末存貨3000件負擔4500元,換個角度講,本期已銷產品6000件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為倒擠出來的9500元(2000+12000-45000)。由此可見,在變動成本法下本期已銷產品負擔全部的固定制造費用12000元,比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已銷產品負擔的固定制造費用9500元多負擔2500元,導致變動成本法下的營業(yè)利潤比完全成本法下的營業(yè)利潤少2500元?!纠}37】某企業(yè)生產乙產品,成本計算采用平行結轉分步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采用定額比例法,其中原材料費用按定額原材料費用比例分配;其他各項費用均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該企業(yè)月末沒有盤點在產品。(1)有關乙產品的定額資料見下表。(2)根據(jù)乙產品的定額資料、各種生產費用分配表,有關第一車間乙產品的成本資料見下表。(3)根據(jù)乙產品的定額資料、各種生產費用分配表,有關第二車間乙產品的成本資料見下表。要求:(1)完成第一車間乙產品產品成本明細賬;(2)完成第二車間乙產品產品成本明細賬;(3)完成乙產品產品成本匯總表?!敬鸢浮勘绢}的主要考核點是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應用以及定額比例法的應用。(1)上表中:原材料費用分配率==產成品成本中第一車間原材料費用份額=10000×1.1=11000(元)月末在產品原材料費用=11210+7446-11000=7656(元)人工費用分配率==產成品成本中第一車間人工費用份額=6000×1.2=7200(元)月末在產品人工費用=5020+4196-7200=2016(元)制造費用分配率==產成品成本中第一車間制造費用份額=6000×2.1=12600(元)月末在產品人工費用=9810+6318-12600=3528(元)(2)上表中:人工費用分配率==產成品成本中第二車間人工費用份額=8000×1.1=8800(元)月末在產品人工費用=2910+7551-8800=1661(元)制造費用分配率==產成品成本中第二車間制造費用份額=8000×1.3=10400(元)月末在產品人工費用=4870+7493-10400=1963(元)(3)【例題38】某工業(yè)企業(yè)甲產品分三個步驟生產,分別由第一、第二、第三3個車間進行,采用逐步結轉分步法計算成本。甲半成品成本的結轉采用綜合結轉法(按實際成本),各步驟對半成品的收發(fā)通過半成品庫進行,假設第一、第二車間月初半產品庫期初庫存均為零。2006年5月份甲產品各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如下:要求:(1)將產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費用按本月第二、第一車間所產的半成品成本結構進行還原,計算出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成品成本。(2)結合題中資料和成本還原結果,簡要說明成本還原的必要性?!敬鸢浮浚?)第二步驟還原分配率==1.2415。第一步驟還原分配率==1.1351。(2)從以上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綜合結轉法的結果,表現(xiàn)在產成品成本中的絕大部分費用是第三車間所耗第二車間半成品的費用,而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只是第三車間發(fā)生的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小。顯然,這不符合產品成本構成的實際情況,因而不能據(jù)以從整體企業(yè)角度分析和考核產品成本的構成和水平。因此,在管理上要求從整個企業(yè)的角度分析和考核產品成本的構成和水平時,必須將綜合結轉算出的產成品成本進行兩步還原,從而可以得到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成品成本構成。【例題39】A公司是一個化工生產企業(yè),生產甲、乙、丙三種主要產品和丁一種副產品。甲、乙、丙三種產品是聯(lián)產品,本月生產甲、乙、丙、丁四種產品發(fā)生的共同成本為752500元,根據(jù)估算丁產品的數(shù)量約為50噸,每噸單價80元。該公司采用可變現(xiàn)凈值法分配聯(lián)合生產成本。由于在產品數(shù)量雖大但各月在產品數(shù)量變動不大,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shù)固定計算。本月的其他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要求:(1)分配本月聯(lián)合生產成本;【答案】主產品的聯(lián)合生產成本=752500-50×80=748500(元)甲產品單位單獨加工成本=1050000/700000=1.5(元)乙產品單位單獨加工成本=787500/350000=2.25(元)丙產品單位單獨加工成本=170000/170000=1(元)甲產品可變現(xiàn)凈值=[(銷售單價-單獨加工成本)×生產量]=700000×(4-1.5)=1750000(元)乙產品可變現(xiàn)凈值=[(銷售單價-單獨加工成本)×生產量]=350000×(6-2.25)=1312500(元)丙產品可變現(xiàn)凈值=[(銷售單價-單獨加工成本)×生產量]=170000×(5-1)=680000(元)合計:3742500(元)甲產品分配的聯(lián)合成本=748500×1750000/3742500=350000(元)乙產品分配的聯(lián)合成本=748500×1312500/3742500=262500(元)丙產品分配的聯(lián)合成本=748500×680000/3742500=136000(元)(2)假設甲產品本月一部分銷售,其余部分可以作為生產A產品的半成品進一步進行深加工,假定A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產品成本計算采用逐步綜合結轉分步法。第一車間生產甲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所需數(shù)量從半成品庫領用,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第二車間的月末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同時假設本月生產的甲產品的成本構成比例為:直接材料占60%,直接人工占30%,制造費用占10%。第二車間本月領用甲產品500千克,其他有關資料如下:假設本月完工產成品數(shù)量為100件,根據(jù)以上資料計算本月生產A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并進行成本還原。(按照本月所產半成品的成本構成進行還原)?!敬鸢浮考桩a品本月生產成本=350000+1050000=1400000(元)甲產品本月加權平均成本=(36000+1400000)/(18000+700000)=2(元/千克)【例題40】某公司甲產品經兩道工序加工,采用約當產量比例法分配各項生產費用。2006年4月份,甲產品生產完工500件,本月投產450件;月初在產品數(shù)量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月末在產品數(shù)量為:第一道工序35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其他有關資料如下:(1)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單位產品的標準材料消耗定額為40千克。(2)甲產品完工產品標準工時定額為50小時,其中第一道工序為40小時;第二道工序為10小時。每道工序在產品工時定額(本工序部分)按本工序工時定額的50%計算。(3)材料的標準價格為10元/千克,標準工資率為8元/小時,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為5元/小時。(4)假設該公司采用標準成本和變動成本計算制度相結合的方式計算產品成本。(5)本月購入原材料50000千克,材料的實際價格為12元/千克,本月生產產品實際領用19000千克;本月實際使用直接人工20000小時,實際支付工資200000元;本月實際發(fā)生變動制造費用120000元。要求:(1)按工時定額計算甲產品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率?!敬鸢浮堪垂r定額計算甲產品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率:第一道工序在產品完工率=(40×50%)÷50×100%=40%第二道工序在產品完工率=(40+10×50%)÷50×100%=90%。(2)按根據(jù)工時定額確定的完工率計算甲產品在產品和本月投產產品的約當產量?!敬鸢浮竣僭鲁踉诋a品的約當產量:第一道工序在產品約當產量=300×40%=120(件)第二道工序在產品約當產量=300×90%=270(件)月初在產品約當產量總數(shù)=390(件)。②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第一道工序在產品約當產量=350×40%=140(件)第二道工序在產品約當產量=200×90%=180(件)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總數(shù)=320(件)。③本月投產產品的約當產量=500+320-390=430(件)(3)根據(jù)標準成本計算制度,分別計算本月生產費用、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敬鸢浮坑嬎阃旯ぎa品成本及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投產產品負擔的原材料費用=450×40×10=180000(元)完工產品負擔的原材料費用=500×40×10=200000(元)月末在產品負擔的原材料費用=550×40×10=220000(元)本月投產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430×50×8=172000(元)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500×50×8=200000(元)月末在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320×50×8=128000(元)本月投產產品負擔的變動制造費用=430×50×5=107500(元)完工產品負擔的變動制造費用=500×50×5=125000(元)月末在產品負擔的變動制造費用=320×50×5=80000(元)本月生產費用合計=180000+172000+107500=459500(元)完工產品總成本=200000+200000+125000=525000(元)月末在產品成本=220000+128000+80000=428000(元)。(4)計算各項成本差異(材料價格差異在購入時確認)?!敬鸢浮坑嬎愀黜棾杀静町悾孩僦苯硬牧蟽r格差異=50000×(12-10)=100000(元)直接材料數(shù)量差異=(19000-450×40)×10=10000(元)②直接人工效率差異=(20000-430×50)×8=-12000(元)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200000/20000-8)×20000=40000(元)③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0000-430×50)×5=-7500(元)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20000/20000-5)×20000=20000(元)?!纠}41】M公司生產制造A產品,本期共生產A產品400件。有關資料如下:(1)需用甲、乙兩種直接材料,標準價格分別為5元/千克、10元/千克,單位產品的標準用量分別為30千克/件、20千克/件;實際購入甲材料12000千克、乙材料10000千克;實際耗用甲材料11000千克、乙材料9000千克,甲、乙兩種材料的實際價格分別為4.5元/千克、11元/千克。(2)假設加工生產A產品,只需一個工種加工,實際耗用5000工時,實際工資總額9000元;標準工資率為2元/工時,單位產品的工時耗用標準為12工時。(3)實際耗用人工工時5000工時,實際發(fā)生了變動制造費用20000元,單位產品的工時耗用標準為12工時,變動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為4.2元/工時。(4)本期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shù)為42000元,預算最大生產能量為5600工時,實際固定制造費用45000元。(5)假設“在產品”和“產成品”賬戶均無期初余額,本期投產的400件A產品均已全部完工,并已全部出售,每件售價為800元。(6)該公司成本差異的處理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要求:(1)計算各項成本差異。(2)編制領用材料、將直接人工工資、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3)編制結轉完工入庫產品標準成本的會計分錄。(4)編制結轉本期各項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敬鸢浮浚?)各項成本差異計算如下:①領用材料的差異:直接材料的價格差異=12000×(4.5-5)+10000×(11-10)=4000(元)直接材料的數(shù)量差異=(11000-30×400)×5+(9000-20×400)×10=5000(元)②直接人工工資的差異: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5000=-1000(元)直接人工效率差異=(5000-12×400)×2=400(元)③變動制造費用的差異: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000(元)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5000-12×400)×4.2=840(元)④固定制造費用的差異: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45000-42000=3000(元)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500(元)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4500(元)。(2)編制會計分錄:①借:原材料160000???材料價格差異4000??貸:應付賬款164000借:生產成本140000???材料數(shù)量差異5000??貸:原材料145000②借:生產成本9600???直接人工效率差異400??貸:應付工資9000??????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000③借:生產成本20160???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840??貸:變動制造費用20000??????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000④借:生產成本36000???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4500???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000???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500??貸:固定制造費用45000(3)結轉完工入庫產品標準成本的會計分錄:借:產成品205760??貸:生產成本205760(4)編制結轉本期各項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借:主營業(yè)務成本17240???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000???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1000??貸:直接材料價格差異4000??????直接材料數(shù)量差異5000??????直接人工效率差異400??????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840??????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000??????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4500??????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500

點線面構成教案點線面構成教案點線面構成教案自由的魚——點線面構成一.教學目標

認知與技能:理解平面構成的概念、意義、用途及方法。過程與方法:按平面構成點線面的要求設計一種構成練習。情感與態(tài)度:體會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秩序美。二、教學重點主要掌握點線面構成形式的設計。三、教學難點如何啟發(fā)學生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平面構成的設計四、教學方法講解法、討論法、分析法、合作法、演示法、評價法五、教具準備師:1.課件。2.繪制平面構成范畫生:準備鉛筆、圓規(guī)、尺子、鉤線筆六、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案

導入新課

提問:你能說出哪些幾何形?提出還有不規(guī)則形。用這些幾何形組成一幅黑白裝飾畫你將如何畫?欣賞別人是怎么設計的?組成元素是什么?引出本課學習課題。

說出各種幾何行及嘗試設計一幅黑白幾何行裝飾畫做嘗試。欣賞點線面構成范畫。

?

講授新課

點、線、面的基本概念1)點:相對比較小的圖形稱為點,有規(guī)則形和不規(guī)則形兩種。點的構成比較活躍,他們即是點,又能構成線,也能構成面,是幾何形造型最基本的元素。2)線:直線:垂直線、水平線、折線、斜線等曲線:圓線、拋物線、螺旋線、彈簧線、自由曲線等運用線的疏密、長短、粗細、重疊、交叉、參差、角度、方向等變化及不同形態(tài)的線相互組合,能產生變化無窮的紋樣。3)面:點的擴大或線的連綴都可以構成面,面有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兩類。通過面的相交、相連、相疊也能住址出變化豐富的紋樣。(分別用課件中圖片講解)了解了點線面的構成及特點,那要設計一幅包含點線面構成的畫應該怎么設計呢?造型骨架。骨架與書法的九宮格形式相似,在此基礎上以各種平行線、垂直線、對角線相連接,就能產生多種形式的幾何骨架,再用各種集合圖形進行有規(guī)律的連結、相交、相切、變異,能產生許多奇妙的幾何圖案。(結合課件講解)

1、?大家暢談:點線面的運用及其給人在視覺和心理上的不同感覺。?2、?知道點線面組成了千變萬化的形象世界,生活的美離不開這些基本元素。?欣賞并思考

?

鞏固測標

作業(yè):利用點線面三種形態(tài)設計一幅平面構成。要求:點線面組合合理,畫面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

1、?畫一幅點線面為基本元素的畫。2、?有創(chuàng)新性,注意形色的合理運用。

評價總結

作業(yè)評價:自評、互評、師評總結點線面;點線面的組合,組成了豐富的形象世界,是造型的基本條件,同時點線面形狀給觀者的一定的心理暗示。小巧簡潔,活潑靈動的是點,千變萬化,富于表現(xiàn)力的是線,占據(jù)大空間,沉穩(wěn)而概括的是面。課堂延伸:欣賞點線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1、自評、互評2、再次感受點線面構成。美術知識生活化。

?

加工費計算加工費計算

/加工費計算?經常有剛創(chuàng)業(yè)的機械加工的朋友為工時計算發(fā)愁,也有些朋友為如何計算外發(fā)件的成本而苦惱。老金根據(jù)網(wǎng)上的一些資料和實踐經驗,總結了一些常用的對外機械加工工時價格計算方法供大家參考。?其實各種工種的工時價格并沒有固定的,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可以根據(jù)工件的難易,設備的大小,性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計算方法,當然關鍵是看加工的量是有多少,批量越大價格相對越低。不過一般來說機械加工工時都有一個基本價,根據(jù)不同情況在基本價之間浮動。?一以工時記價辦法

記時單位從接手加工開始至加工完成驗收合格結束

1.車基本價:20-40具體的有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象小件,很簡單的工時就小于20元;有時甚至只有10元例如一些大的皮帶輪,加工余量大,老板只賺鐵沫子的錢就夠了;有時如果工件大的話,一般市面上沒法加工的就可以高點,兩三倍,別人也沒辦法.2.磨基本價:25-453.銑基本價:25-454.鉆基本價:15-355.刨基本價:15-356.快走絲線切割基本價:3-4/1200平方毫米7.電火花基本價:10-40,單件一般按50/件(小于1個小時)8.數(shù)控機床基本價:比普通的貴2-4倍9.雕刻:一般都是單件的,50-500/件10、鉗工基本價:15-35?二以根據(jù)零件,數(shù)量,精度要求收費辦法。

1、鉆孔加工

直徑25-60的按鉆頭直徑*0.12(最小孔不低于0.5元)

對攻絲收費標準按絲錐直徑*0.2收費(以鑄鐵為標準,鋼件另*1.2)

在批量加工時以標準基價*0.2-0.8收?。ǜ鶕?jù)批量大小與加工難易程度)

2、車床加工類

一般精度光軸加工長徑比不大與10的按加工件毛坯尺寸*0.2收費(最底5元)

長徑比大于10的按一般光軸基價*長徑比數(shù)*0.15

精度要求在0.05MM以內的或要求帶錐度的以一般光軸基價*2收取

一般階梯軸(風機軸,泵軸,減速器軸,砂輪軸,電機軸,主軸等)以一般精度光軸加工基價*2收取

階梯軸如有帶錐度,內外羅紋,的按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