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單元綜合訓練課件-岳麓版必修2_第1頁
2019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單元綜合訓練課件-岳麓版必修2_第2頁
2019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單元綜合訓練課件-岳麓版必修2_第3頁
2019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單元綜合訓練課件-岳麓版必修2_第4頁
2019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第十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單元綜合訓練課件-岳麓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綜合訓練(十)必修Ⅱ第十單元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道路的探索解析新中國在農村除了進行土地改革,還進行了民主改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打破農村封建宗法社會結構和權力運作方式,故C項正確。一、選擇題1.(2017·荊州二模,30)“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單純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變農村社會結構,建立一種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會關系?!毙轮袊r村土地改革A.建立起了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結構B.改變了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C.打破了宗族秩序和運作機制D.建立了農村的計劃經濟體制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314122.下面是1953~1985年期間中國農業(yè)總產值增長圖,圖中兩次農業(yè)總產值增長高峰出現的歷史背景分別是A.國民經濟調整、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B.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C.進行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對外開放D.實行“一五”計劃、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答案√12345678910111314解析12解析1961年開始實施“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推動1963~1965農業(yè)恢復和發(fā)展,改革開放后在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推動農業(yè)發(fā)展,故A項正確;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與農業(yè)發(fā)展無必然聯(lián)系,故B項錯誤;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在1953~195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一五”計劃為1953~1957年,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于1992年提出,均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314123.(2018·全國100所名校高考沖刺一,31)據統(tǒng)計,到1965年,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商業(yè)機構的從業(yè)人員由1957年的522.2萬人減少到302萬人,減少42.1%。這一變化表明A.計劃經濟體制日益完善B.國民經濟調整成效顯著C.國家財政困難有所緩解D.國民經濟結構走向平衡答案√1234567891011131412解析1960年我國政府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到1965年完成,并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成就,與題干所描述的時代相符,故B項正確。解析4.(2017·唐山一模,29)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離,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國人民公社體制下的農村經濟制度是A.國家所有、個體經營B.集體所有、集體經營C.集體所有、三權分置D.國家所有、合作經營答案√1234567891011131412解析人民公社體制下農村經濟制度是集體所有、集體經營,故B項正確。解析5.(2017·濮陽一模,31)據湖北省公私合營企業(yè)私方人員安排統(tǒng)計,至1956年底,有68%以上的私方人員進入了國營企業(yè),擔任行政領導職務的達28.6%。這一現象說明A.國家重視保持合營企業(yè)穩(wěn)定B.合營企業(yè)經營方式沒有改變C.國家堅持了新民主主義原則D.合營企業(yè)缺乏經營管理人才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31412解析據材料“有68%以上的私方人員進入了國營企業(yè),擔任行政領導職務的達28.6%”可知國家重視保持合營企業(yè)穩(wěn)定,故A項正確;三大改造分別是對農業(yè)、手工業(yè)以及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造,故B項錯誤;三大改造是堅持社會主義改造原則,而不是新民主主義原則,故C項錯誤;合營企業(yè)任用私方人員是為了穩(wěn)定私營企業(yè),而不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314126.(2017·景德鎮(zhèn)二模,28)中蘇兩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取得過輝煌的成就,也犯過類似的歷史錯誤。如蘇聯(lián)的肅反運動、農業(yè)集體化、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等,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與“人民公社化”“大躍進”等。這些錯誤共同的歷史經驗教訓是A.社會主義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要按比例協(xié)調發(fā)展B.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C.社會主義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D.社會主義建設要不斷完善民主法制建設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31412解析根據材料“……歷史錯誤。如蘇聯(lián)的肅反運動、農業(yè)集體化、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等,中國的‘文化大革命’與‘人民公社化’‘大躍進’等”一系列錯誤可知,只有符合自己國情的政策才是有效的政策,失誤的根源在于脫離自己的國家實際,故C項正確。12345678910111314127.(2018·湖南十校協(xié)作體、長郡中學高三聯(lián)考,24)1978年第三季度,國務院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提法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的原則。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上確立了中國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觀點。題干反映了A.改革開放后“左”傾錯誤一度占主導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場經濟觀點C.中共中央不斷探索經濟體制的改革D.中央繼續(xù)發(fā)揮計劃經濟的輔助作用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31412解析改革開放后中共中央糾正了“文革”中的“左”傾錯誤,且題干中內容均是切合實際的經濟體制的改革,故A項錯誤;題干內容無法體現“最早”,故B項錯誤;題干中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地位和作用不斷進行調整,因而并不是僅發(fā)揮計劃經濟的輔助作用,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314128.(2017·洛陽一模,17)到1990年底,國家計劃管理的商品已由1978年的將近400種逐漸減少為9種;同時,將850種生產資料由國家統(tǒng)一計劃調撥變?yōu)槭袌稣{控。這表明我國A.經濟體制已明顯轉型

B.政府干預日趨過時C.計劃經濟時代已終結

D.產業(yè)結構得以優(yōu)化答案√1234567891011131412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實現了明顯的轉型,即從計劃經濟體制轉移到市場經濟體制,故A項正確。解析9.(2018·黑龍江哈三中一模,31)1978年,中國政府全年簽訂了78億美元的外資引進協(xié)議,其中有一半左右金額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搶簽的合同。這反映出A.對外開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資B.中國完全打破了西方世界的外交孤立C.中國政府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D.中國政府在工業(yè)化建設上的急躁冒進答案√12345678910111314解析12解析對外開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資發(fā)展經濟,提升國力,故A項錯誤;1978年中國依然面臨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孤立,并沒有完全打破,故B項錯誤;根據題意,可知中國政府在1978年底快速引進外資以發(fā)展經濟,體現政府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愿望,故C項正確;材料中僅體現政府快速引進外資,未體現在工業(yè)化建設上的急躁冒進,故D項錯誤。123456789101113141210.(2017·唐山二模,30)1984年初,鄧小平為深圳特區(qū)題詞:“深圳的發(fā)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qū)的政策是正確的。”從此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一個全新時期。此后中國開始A.在大型國有企業(yè)中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B.開放沿海城市,興辦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C.著手加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入全球化進程答案12345678910111314√解析1212345678910111314解析材料反映的時間是1984年,在大型國有企業(yè)中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是1992年,故A項錯誤;1984年我國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故B項正確;我國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與題目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在2001年,故D項錯誤。1211.(2017·桂林、北海、崇左二模,31)袁庚(1917~2016年),被譽為“改革先鋒”。1979年他開始擔任深圳特區(qū)蛇口工業(yè)區(qū)管委會主任時,曾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極具爭議的口號。此口號A.體現了經濟特區(qū)開拓創(chuàng)新的實干精神B.拉開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D.最早打破“吃大鍋飯”的體制弊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3141212345678910111314解析根據材料中“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該口號體現了開放之初深圳特區(qū)積極創(chuàng)新,倡導實干的精神,故A項正確;中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是1984年開始的,與題目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故C項錯誤;最早打破“吃大鍋飯”體制弊端指的是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打破原來的人民公社化體制,與題意不符,故D項錯誤。1212.(2018·青島一模,31)下圖為中國出口工業(yè)制成品結構圖,推動這一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結構調整B.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對中國的推動C.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D.經濟高速增長造成的資源短缺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進入21世紀,特別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對外開放達到了一個新的層級和高度,故C項正確。解析二、非選擇題13.(2017·洛陽三模,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俄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列寧在深刻反思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經驗教訓之后,認識到在小農國家里是不可能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引導到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上去)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從這種認識出發(fā),列寧領導制定并實施了旨在利用國家資本主義來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新經濟政策”?!诠I(yè)方面,實行租讓制,將國家暫時難以經營的森林、1234567891011131412石油、采礦和電氣化事業(yè)等,按照一定條件租讓給外國資本家經營,但基本條件是要維護蘇維埃國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獨立;保護租讓企業(yè)中蘇俄公民的勞動。租賃制是另一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它是將某些國有中小企業(yè)租給國內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聯(lián)合組織。列寧說,新經濟政策是一種用“改良主義的辦法”來解決蘇維埃國家過渡時期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任務的長期性政策。但是,隨著1926年社會主義國家工業(yè)化的開展,對私人經濟和資產階級又展開了全面進攻?!幾员R文璞主編《世界現代史》1234567891011131412材料二從黨的七大到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正確地汲取蘇(俄)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曾多次論及利用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問題。他主張:要在民主革命勝利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工業(yè)獲得適當的發(fā)展,以利于國民經濟的向前發(fā)展。1950年春夏之際,政府在沒收官僚資本和接管外國企業(yè)的同時開始合理調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到1952年底結束,主要包括調整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調整公私關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擴大私營工業(yè)的加工訂貨和產品的收購、包銷;(2)對私營工業(yè)進一步發(fā)放貸款;(3)調整稅收,對部分工業(yè)產品減稅,裁減稅種,提高所得稅起征點。1234567891011131412調整勞資關系方面,資方要確認工人的民主權利,積極改善經營管理;勞方為維持市場,可暫時降低工資福利,輪流歇工,共度難關。調整產銷關系,逐步克服生產中的無政府狀態(tài),根據統(tǒng)籌兼顧的方針,通過調整,實現產銷平衡。——摘編自靳德行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234567891011131412(1)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俄和新中國在向社會主義過渡期間對待資本主義工業(yè)的政策有何異同?12345678910111314答案相同:都把發(fā)展資本主義工業(yè)作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途徑;都一定程度上恢復發(fā)展資本主義工業(yè);都注意調整勞資關系;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時間都較短。(任意三點)不同:蘇俄經過了先全部國有化,后適當利用發(fā)展,再全部轉化為國有的過程;而新中國先是進行合理調整,再經過社會主義改造轉化為公有制經濟。蘇俄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包括了引進外國資本和發(fā)展國內私人資本;而新中國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主要側重于對國內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調整。答案12(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業(yè)的歷史背景并簡析其歷史意義。12345678910111314答案背景: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全面崩潰,人民政府面臨恢復發(fā)展經濟的緊迫任務;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和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的探索與思考,新民主主義經濟思想與政策逐漸形成;蘇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影響。意義:通過合理調整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使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企業(yè)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有力地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積累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經驗,為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中國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答案1214.(2017·湖南十三校一模,26)下面是1979~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年增長)曲線圖。材料

對上述曲線圖提出你的認識,并用史實進行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1234567891011131412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31412答案

示例1觀點: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影響經濟增速。1979年以后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總體發(fā)展,GDP總體呈增長發(fā)展。在1984年前后面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990年前后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提出、2008年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