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論影響文學翻譯策略選擇的多種因素 翻譯是選擇的藝術。由于翻譯“一仆二主”的特性以及源語和譯語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兩難選擇:是盡量將異域文化納入譯文讀者的知識范圍和文化價值觀,將作者引向讀者,還是在翻譯中保留源語語言文化的特異之處,將讀者引向作者?亦即在翻譯策略上,是選擇歸化還是異化? 在中西翻譯史上,都有關于歸化和異化翻譯策略曠日持久的激烈爭論。在中國,佛經翻譯時代鳩羅摩什(Kumarajimva)主張譯“文”,實際上是主張歸化,道安主張譯“質”,實際上是主張異化。1930年代趙景深的“寧順而不信”與魯迅的“寧信而不順”
2、之爭,以及后來傅雷的“神似”與卞之琳及方平的“形似”之爭,實際上也是歸化與異化之爭。在西方,奈達提出“動態(tài)對等”的翻譯觀,主張歸化翻譯;韋努蒂主張“阻抗式翻譯”,即異化翻譯。 在這些持續(xù)的爭論中,焦點常常放在歸化和異化各自的優(yōu)缺點上,討論者往往割裂地看待、比較兩者,而忽視了影響譯者翻譯策略選擇的種種因素:文化和文本的客觀因素及譯者本身的主觀因素,因而長期以來有關歸化和異化的討論仍然沒有結果。本文作者將以多元系統(tǒng)理論、目的論、接受理論等現代翻譯理論為基礎,試分析歸納翻譯過程中影響譯者翻譯策略宏觀選擇的各種主客觀因素。 彼得?紐馬克的兩個論斷:“翻譯是將一種文化闡述為另一種文化最為經濟的方式”以及
3、“翻譯是文化間的媒介”,很好地指明了翻譯的性質和目的。下面我們看看翻譯的過程。 源語文本的作者是信息的發(fā)送者。譯者則充當了接受源語文本信息及向譯語文本讀者發(fā)送信息的雙重職責。原文作者和源語文本隸屬于源語文化,譯語文本和譯語讀者隸屬于譯語文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并非孤立而存在的原文作者、源語文本、譯語讀者,以及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都與譯者發(fā)生著聯系,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事實上,由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很少有機會與原文作者進行交流,所以本文暫不討論作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影響。從上面的圖示我們可以看出:源語文本的類型、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相對地位、譯者本身的態(tài)度和目的以及譯語讀者
4、的層次這些因素都將參與決定譯者的翻譯策略的選擇。 1. 源語文本的類型 不同的文本應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根據彼得?紐馬克(Newmark 1991:10)的觀點,絕大多數信息性、祈使性、人際性、部分審美性及元語言性文本和文本片斷適宜采取交際翻譯(歸化),但如果原文是表達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審美性文本,其表達形式與內容一樣重要,則應采取語義翻譯(異化)。 2. 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相對地位 我們看到,翻譯過程中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都會對譯者產生作用,譯語文化強過源語文化,則很可能影響到譯者盡量將異域文化納入譯文讀者的知識范圍和文化價值觀,將作者引向讀者,采取歸化手段,反之,則很可能使譯者在翻譯中保留源
5、語語言文化的特異之處,將讀者引向作者,采取異化的手段。 關于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相對地位對譯者翻譯策略的制約問題,以色列著名學者EvanZohar提出的多元系統(tǒng)論(polysystem)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對該問題做了更為系統(tǒng)的解釋。EvanZohar的理論認為,各種符號現象,即由符號主導的人類交際形式(例如文化、語言、文學、社會)都應視為系統(tǒng),而非各種各不相干的元素組成的混合體。而這些系統(tǒng)并非單一的系統(tǒng),它也是由若干個不同的系統(tǒng)而組成的多元系統(tǒng)。 在文學這個多元系統(tǒng)中翻譯文學究竟處在何種位置將影響到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當它處于中心位置時,往往參與創(chuàng)造一級模式,不惜打破本國的傳統(tǒng)規(guī)范,譯者多采取
6、異化式翻譯;當翻譯文學處于邊緣位置時,則常常套用本國文學中現成的二級模式,譯者多采取歸化式翻譯。 這樣的實例很多。以英語為標志的英美文化在這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世界上占據主導地位,因此不難理解,在這些國家“流暢翻譯”、“透明”的歸化譯法成為主流。龐德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翻譯,被大多數評論家認為是一種“創(chuàng)作”,是“一種基于中國素材的英語詩歌,而不是翻譯作品”,可見其翻譯策略是歸化至極了。而處于弱勢地位的文化的國家,在翻譯英美的作品時容易采用異化手段。如香港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后,異化式翻譯盛行,以至留下了像“士多啤梨”(strawberry)、士多(store)、沙展(sergeant)等讓大陸人不明所以
7、的“語言殖民”現象。 3. 譯者對源語文本的態(tài)度 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密事”。不同的讀者對于同一個文本會有不同的反應,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是源語文本的接受者,他對源語文本的態(tài)度必然會影響到其翻譯策略的選擇。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飄的兩個譯本。 傅東華認為“譯這樣的書,與譯Classics究竟兩樣”,認為飄是不能與名家的杰作等量齊觀的。很自然的,傅在翻譯中采取的是歸化形式。傅不單把原作中的人名譯得帶有濃厚的中國風味(郝思嘉、湯家),他的譯文甚至有中國話本小說的口吻(在人物名字前面加上指示代詞,以及增譯解釋性的短語“原
8、來”)。而另一個譯者李野光對這本小說的評價要大大高于傅東華,他在序言中說:“作家的藝術手法也是樸實的,再加上題材的嚴肅性和傾向的明確性,作品的格調便遠遠超出迎合市民趣味的境界了”。李認為,“譯這種雅俗共賞的世界名著,似不宜作太多改動”。于是我們在李與戴侃、莊絳傳合譯的飄的版本中,看到了明顯的異化的痕跡:人名和地名采取了音譯;原文的所有內容都得到了保留,不似傅譯本中有選擇的刪減,甚至連原文的句法結構也作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者: Although they considered themselves Scarletts favorite suitors, they had neve
9、r before gained tokens of this favor so easily. 盡管他們把自己看作思嘉所嘉許的追求者,可是以前他們還從沒有這么輕易得到這一嘉許的表征。(李野光等譯) 他們在思嘉的追求人當中,雖然自問還算受歡迎,可是從來沒有象今天這么百依百順過。(傅東華譯) 4. 譯者的文化態(tài)度 譯者不但是源語文本的接受者,同時他也是譯語文本的發(fā)送者,所以譯者對譯語文化的態(tài)度也影響了他翻譯策略的選擇。如果譯者認為譯語文化大大優(yōu)于源語文化,極力維護譯語文化的地位,則其在翻譯策略上會采取歸化策略,反之亦然。 嚴復和林紓是中國第三次翻譯高潮的第一階段(從1840的的鴉片戰(zhàn)爭到1919年
10、的五四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實,中央大國、文化霸主的意識在當時的中國人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因此,當時的譯者們正是帶著這種心理上的文化優(yōu)越感開始翻譯西方的科學人文作品的。Huxiley的Evolution and Ethics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而嚴復卻用作者的名字“赫胥黎”代之,這樣聽起來便很像我國古代的說部與史書。無獨有偶,林紓在翻譯小仲馬的茶花女時,也將第一人稱換成了作者名“小仲馬”。 五四運動后,以魯迅為代表的左翼進步力量對中國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有著憂患意識,極力主張封建文化向民主文化的“轉折”,因而這些譯者的翻譯策略自然有著異化傾向。 5. 翻譯
11、目的 譯者作為源語文本的發(fā)送者,其翻譯的目的顯然是影響其策略選擇的重要因素。我們再次以魯迅為例。魯迅先生認為翻譯、介紹外國文藝可以改造社會、喚醒民眾,同時也希望借此輸入新內容、新表達法以彌補早期白話漢語與表達方面的不甚精確的缺陷,對漢語的詞語句式起到改造、補充的作用。我們來看一段魯迅在毀滅中的譯文。“畢加就好像用了自己的壓碎了似的神情,在映發(fā)沒有休息和救援的這寂寞的不安和空洞。”魯迅的這種思想影響了與其同時代的很多翻譯家,董秋斯就是其中一位。董在大衛(wèi)?考坡菲中有這樣一句譯文:“這就是那重大的要緊的(請恕我這樣說)星期五的下午的情形”兩者的譯文,異化的痕跡盡一覽無遺。 6. 譯語讀者的層次與要求
12、 接受理論認為,任何文學文本都具有未定性,而是一個多層面的未完成的圖式結構。譯文也是一個文學文本,譯文要通過譯語讀者的閱讀才能使其意義具體化,才能達到譯文的徹底完成。因此,譯者在選擇翻譯策略時,不可能不考慮到譯語文本的接受者的層次與要求。 我們已經注意到,在我國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的初始階段(19世紀的70年代至90年代),譯者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歸化策略,因為那時的中國人由于長期處于封閉自守的狀態(tài),對國外的文化知之甚少,歸化的譯文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但是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讀者的認知水平和審美情趣的日漸提高,他們對異域文化渴望也隨即愈來愈強烈,這一因素對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也產生了作用。我們看看莎
13、士比亞名著的重譯與舊譯的比較。 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maiden-widowed. 朱生豪譯文:他要借著你做牽引相思的橋梁,可是我卻要做一個獨守空閨的怨女而死去。 方平譯文:他本要借你做捷徑,登上我的床;可憐我這處女,守活寡,到死是這樣。 朱生豪的譯文考慮到中國傳統(tǒng)的“性忌諱”,采取了“才子佳人”的譯法:“相思”、“做一個獨守空閨的怨女而死去”。而在思想觀念開放的今天,方平在他新出的詩體譯本中則采取了嚴格的異化譯法:“登上我的床”、“處女”。 此外,不同教育背景的讀者對譯本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昂苁芰私逃淖x者”
14、更能也更加愿意接受異域文化,反之,“識字無幾”的讀者接受異域文化時有一定的困難,他們更傾向于歸化的譯本。 綜上所述,影響譯者宏觀翻譯策略選擇的因素有:源語文本的類型、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的相對地位、譯者對源語文本的態(tài)度、譯者自身的文化態(tài)度、譯者的翻譯目的以及譯語讀者的要求和層次。 盡管選擇歸化或是異化的翻譯策略并無定論,但是了解以上制約翻譯策略因素對譯者采取適宜的翻譯策略,以及根據各個因素綜合評判譯者翻譯策略的選擇是有很大意義的。 注釋 Evan-Zohar, I.(1978)“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
15、olysystem”in J.S. Holmes,J. Lambert & R. Van Den Broeck(eds.)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Leuven:ACCo. 117-127。 Evan-Zohar,I.(1990)“Polysystem Theory”in Polysystem Studies J 11:1,9-26。 Newmark, Peter(1991)About Translation,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0-13。 Nida,Eugene A.(1993)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培訓計劃與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指南
-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2026學年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開學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2025-2026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部分高中高一上學期入學分班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2025北京市大興區(qū)工商業(yè)聯合會招聘臨時輔助用工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歷年真題)
- 2025福建省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9人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最喜愛的學習物品寫物類文章(6篇)
- 描述四季的美景寫景作文8篇
- 2025江蘇鹽城市急救醫(yī)療中心招錄政府購買服務用工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貴州省衛(wèi)生中心第十三屆貴州人才博覽會引才1人模擬試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試題庫
- 2025年中煤職稱計算機考試題庫
- 氣象工程師(大氣探測)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橡膠制品生產工(橡膠硫化工)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 成分制備情況介紹
- 綠色化學技術在精細化工中的應用研究
- 腰大池管道的護理
- 項目管理課件培訓
- 急性牙髓炎個案護理
- 2025至2030中國游戲陪玩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報告
- 食管惡性腫瘤的健康教育講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