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學 自用_第1頁
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學 自用_第2頁
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學 自用_第3頁
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學 自用_第4頁
人民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學 自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主要線索主要線索魏晉南北魏晉南北程顥程顥程頤程頤朱熹朱熹陸九淵陸九淵王守仁王守仁 理學理學是一種既貫通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運人生命運,又繼承又繼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國家治理國家的的新儒學新儒學。它是以它是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主要流派有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學程朱理學和和陸王心學陸王心學。理的含義:永恒的存在,宇宙萬物都遵循的普遍原則,天理是萬物的本源.體現(xiàn)在社會上就是儒家的道德倫理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的)(目的)唐唐杜牧杜牧這首詩反映了魏晉這首詩反映了魏晉時期什么現(xiàn)象?時期什么現(xiàn)象?佛教佛教興盛興盛一、

2、儒學的困境和儒學復興運動(背景)一、儒學的困境和儒學復興運動(背景) 儒學的困境儒學的困境 - - 原因原因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軍事割據(jù)和混戰(zhàn),沖擊儒家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軍事割據(jù)和混戰(zhàn),沖擊儒家構建的一套政治和倫理方面的統(tǒng)治秩序構建的一套政治和倫理方面的統(tǒng)治秩序儒學本身的問題和缺陷。儒學本身的問題和缺陷。( (在思辨性和理論性方面在思辨性和理論性方面存在不足,只是一些倫理原則和教條。存在不足,只是一些倫理原則和教條。) )魏晉時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魏晉時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沖擊道教和佛教的沖擊(同時又出現(xiàn)三教合一的趨勢)。(同時又出現(xiàn)三教合一的趨勢)。佛教的傳入與影響佛教的傳入與

3、影響 公元前六世紀,古印度摩揭公元前六世紀,古印度摩揭陀國的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東漢前陀國的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東漢前期傳入中國。由于它的平和性(從期傳入中國。由于它的平和性(從未主動挑起宗教戰(zhàn)爭)、圓融性未主動挑起宗教戰(zhàn)爭)、圓融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觀哲學(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觀哲學與中庸之道極為相似,都摒斥走極與中庸之道極為相似,都摒斥走極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輪回的理論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輪回的理論對社會產(chǎn)生極大影響,尤其一些高對社會產(chǎn)生極大影響,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揚佛法的同時也闡發(fā)儒學經(jīng)僧在弘揚佛法的同時也闡發(fā)儒學經(jīng)典,體現(xiàn)了佛教儒學化的傾向,所典,體現(xiàn)了佛教儒學化的傾向,所以魏晉南北

4、朝時期佛教已為中國士以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為中國士大夫所廣泛接受。禪宗就是中國化大夫所廣泛接受。禪宗就是中國化了的佛教。了的佛教。六祖慧能六祖慧能 白馬寺創(chuàng)白馬寺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十一年( (公元公元6868年年) ),是佛,是佛教傳入我國后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由官府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建造的寺院,所以歷來被尊所以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為中國佛教的“祖庭祖庭”和和“釋源釋源”,有,有“中國第一古中國第一古剎剎”之稱。之稱。白馬寺(河南洛陽)白馬寺(河南洛陽)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長約北長約1 1公里?,F(xiàn)存石

5、窟公里?,F(xiàn)存石窟13001300多個,窟龕多個,窟龕23452345個,題記和個,題記和碑刻碑刻36003600余通,佛塔余通,佛塔5050余座,佛像余座,佛像9700097000余尊。余尊。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東漢順帝(公元東漢順帝(公元126126144144年)時,張道陵在四川鶴年)時,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chuàng)立道教。他自稱鳴山創(chuàng)立道教。他自稱“太太清玄元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為,并用符水咒法為人治病,奉其道者,須出五人治病,奉其道者,須出五斗米,因此在當時稱為五斗斗米,因此在當時稱為五斗米道。東漢末年,張角創(chuàng)立米道。東漢末年,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這是道教早期的兩太平道。這

6、是道教早期的兩大派別。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大派別。道教尊老子為教祖,奉奉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等為主要經(jīng)典。等為主要經(jīng)典。魏晉時期玄學(一種哲學思魏晉時期玄學(一種哲學思潮)盛行,其代表人物以老潮)盛行,其代表人物以老莊解釋儒家經(jīng)文,促成儒、莊解釋儒家經(jīng)文,促成儒、道融合。道融合。道教名山安徽齊云山道教名山安徽齊云山 老君巖(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老君巖(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間滄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子洞悉世間滄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老君巖老君巖 道教圣地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武當山古建筑群(19941994年年1212月月1515日入選日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世界遺產(chǎn)名

7、錄),現(xiàn)存),現(xiàn)存4 4座道教宮殿、座道教宮殿、2 2座宮殿遺址、座宮殿遺址、2 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巖廟。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巖廟。武當山武當山另類皇帝另類皇帝梁武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蕭衍,自幼飽讀儒家經(jīng)書,一梁武帝名蕭衍,自幼飽讀儒家經(jīng)書,一度又信奉道教,經(jīng)常屈駕拜訪著名道士陶弘景,度又信奉道教,經(jīng)常屈駕拜訪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當時人們將陶稱為以至于當時人們將陶稱為“山中宰相山中宰相”。后梁。后梁武帝又武帝又“舍道釋佛舍道釋佛”,以皇帝之身出家,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舍身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戲劇性的高潮。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戲劇性的高潮。三教圖三教圖“三教合一三教合一”含義含義: :

8、“三教三教”是指是指: :儒教、儒教、 佛教、道教。佛教、道教。 “ “三教合三教合一一”不是儒教、佛教、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為一體道教合為一體, , 而是一而是一種相互吸納種相互吸納, ,相互滲透、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系。相互影響的關系?!叭毯弦蝗毯弦弧钡娘L景名勝的風景名勝左側(cè)是左側(cè)是佛教佛教的米勒院,右側(cè)是的米勒院,右側(cè)是道教道教的元君祠,中間是的元君祠,中間是儒家儒家勝景,孔子登臨處。方寸之地,三教會集,巧妙融合。勝景,孔子登臨處。方寸之地,三教會集,巧妙融合。泰山名勝泰山名勝紅門宮紅門宮“三教合歸儒三教合歸儒” 對儒學發(fā)展對儒學發(fā)展有何意義?有何意義?儒學儒學吸收吸收佛、道精華

9、,佛、道精華,為儒學的為儒學的新發(fā)展新發(fā)展奠定基礎,奠定基礎,韓愈韓愈 李翱李翱 2 2、儒學復興運動、儒學復興運動A A、先聲、先聲 B B、興起、興起 為理學興起奠定基礎為理學興起奠定基礎基本主張:基本主張:寬松寬松的文化的文化政策政策;批評唐代政治,以唐為鑒,批評唐代政治,以唐為鑒,復興儒學復興儒學推崇推崇春秋春秋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原因:原因:基礎基礎影響影響 知識知識梳理梳理二、理學的創(chuàng)立二、理學的創(chuàng)立北宋五子及其思想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1思想來源:思想來源:儒學儒學+佛教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含義:基本含義:把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上升到天把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上升到天理的

10、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系理學理學(新儒學新儒學)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張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張: 周敦頤周敦頤唯唯物主義物主義“天理天理”;三、朱熹的學說與理學的成熟三、朱熹的學說與理學的成熟1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朱熹(朱熹(集大成者集大成者)2 2理論來源:理論來源:二程二程+ +張載張載 3 3主張和成就:主張和成就:(1 1)理氣關系論:)理氣關系論: 理先于氣理先于氣 理離不開氣理離不開氣 萬物皆有理,這就是太極(客觀唯心主義)萬物皆有理,這就是太極(客觀唯心主義)(2 2)理學的修養(yǎng)論:)理學的修養(yǎng)論:區(qū)分教育的兩個階段:小學

11、和大學,強調(diào)學習積區(qū)分教育的兩個階段:小學和大學,強調(diào)學習積累、循序漸進。即所謂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累、循序漸進。即所謂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強調(diào)仁是人的愛心和道德價值的終極源泉。強調(diào)仁是人的愛心和道德價值的終極源泉。仁者境界不僅是追求精神自由,還應有強烈的社仁者境界不僅是追求精神自由,還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會責任心 4 4影響:影響:(1 1)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僅次于孔孟僅次于孔孟(2 2)他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tǒng)儒學,影響后)他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tǒng)儒學,影響后世六七百年之久。世六七百年之久。(3 3)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對維護專制主義政

12、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用。(3 3)社會政治理論:道的內(nèi)涵價值是)社會政治理論:道的內(nèi)涵價值是“三綱五常三綱五?!?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正儒家干預政治的關鍵就是正 “ “君心君心” 道德觀:道德觀:“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4 4)為)為四書四書注解,成為理學的經(jīng)典著作注解,成為理學的經(jīng)典著作 閱閱 “格物格物”就是了解就是了解天下萬事萬物的道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即窮理;理即窮理;“致知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就是心里明白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 即通即通過過接觸天下萬事萬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物去體會、加深對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先天存在的“理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的體驗與最終貫通朱熹像朱

13、熹像理的本質(zhì)理的本質(zhì): :陸王心學陸王心學 “心心”是萬物的本原(心即理也)是萬物的本原(心即理也)陸九淵陸九淵 王守仁王守仁學以至圣的修養(yǎng)關鍵:學以至圣的修養(yǎng)關鍵:“致良知致良知” 主張于主張于“發(fā)明本心發(fā)明本心”,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準則,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準則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內(nèi)心反省內(nèi)心反省 “致致”就是達就是達到;到; ”“ ”“良知良知” ” 即本心,是人所固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有的善性,就是“理理” ” ?!爸铝贾铝贾本褪峭ㄟ^就是通過內(nèi)心反省內(nèi)心反省克服私欲,克服私欲,回復良回復良知知就能成為圣賢就能成為圣賢 。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心外

14、無物,心外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無事,心外無理”。(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 他認為他認為“物欲物欲”和和“意見意見”是人心之弊,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將其剝落、掃除所以要將其剝落、掃除為了遏止偽善流行,他特別強調(diào)為了遏止偽善流行,他特別強調(diào)“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陸九淵的思想具陸九淵的思想具有很大的沖有很大的沖擊力,在當時引擊力,在當時引 起強烈的反響并起強烈的反響并深刻影響了后世深刻影響了后世的思想體系。的思想體系。王陽明曾經(jīng)多次參與鎮(zhèn)王陽明曾經(jīng)多次參與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和平定地方叛亂,由壓農(nóng)民起義和平定地方叛亂,由此他認識到此他認識到“破山中賊易,破心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5、中賊難”。 一次,王陽明和朋友賞風一次,王陽明和朋友賞風景,朋友指著山巖中美麗的花樹說,景,朋友指著山巖中美麗的花樹說,它們自生自長,與人心感覺并無關它們自生自長,與人心感覺并無關系,你認為呢?王陽明說:你不來系,你認為呢?王陽明說:你不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就說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起來,就說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知識知識梳理梳理內(nèi)容內(nèi)容影響影響塑造了中華民族嚴格的道德、性格塑造了中華民族嚴格的道德、性格異異理是外在的,獨理是外在的,獨立于人存在的立于人存在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內(nèi)心反省內(nèi)

16、心反省(致良知)致良知)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義義四、對宋明理學的認識四、對宋明理學的認識1 1、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宋明理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宋明理學?“二十四孝二十四孝”郭巨埋兒郭巨埋兒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自己打消了當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了孝子,那么該埋的就是他了。子,那么該埋的就是他了。 魯迅魯迅舊事重提舊事重提“貞節(jié)牌坊貞節(jié)牌坊”貞節(jié)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淚貞節(jié)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淚 “美麗美麗”的三寸金的三寸金蓮蓮“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

17、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理殺人?!薄叭怂烙诜ǎq有憐之者;死于理,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其誰憐之?誰憐之?” 戴震戴震 (清)(清) (1 1)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護)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護專制統(tǒng)治,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的自壓抑、扼殺人的自然欲求。然欲求。(2 2) 不利于近代人們的思想不利于近代人們的思想解放。解放。1消極消極“人生自古誰無死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汗青。照汗青?!?(宋)文天祥(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渾不怕, , 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間。在人間?!?(明)于謙(明)于謙海納百川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壁立千仞,

18、 ,無欲則無欲則剛。剛。(清)林則徐(清)林則徐 宋明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宋明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 ,崇尚崇尚道德、氣節(jié)道德、氣節(jié);強調(diào)強調(diào)自我約束自我約束,發(fā)奮立志發(fā)奮立志;強調(diào)人的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和歷史使命感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影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影響。響。積極積極 審視宋明理學,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的滄桑,審視宋明理學,歷經(jīng)了數(shù)百年的滄桑,我們看到在禮教壓制下我們看到在禮教壓制下哭泣的生命哭泣的生命,我們,我們也看到了無數(shù)因追求氣節(jié)品德而變得提拔也看到了無數(shù)因追求氣節(jié)品德而變得提拔高大的靈魂。高大的靈魂。面對理學,我們應該采取什面對理學,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態(tài)

19、度?么態(tài)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 探討宋明理學的現(xiàn)代價值在探討宋明理學的現(xiàn)代價值在今天的國家大政、社會習俗方面今天的國家大政、社會習俗方面是如何體現(xiàn)的?是如何體現(xiàn)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和諧意識、和諧意識、自律意識、自律意識、自強意識、自強意識、 奮斗意識奮斗意識小結小結宋明理學程朱理學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陸王心學 “天理天理”是世界萬物的本原是世界萬物的本原綱常倫理是天理綱常倫理是天理 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心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是世界萬物的本原 “心即理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理 “致良知致良知”拓展訓練拓

20、展訓練一、單項選擇一、單項選擇1 1、魏晉南北朝時,儒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危機的原因是:、魏晉南北朝時,儒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危機的原因是:A A、統(tǒng)治者反對儒學、統(tǒng)治者反對儒學 B B、佛教、道教迅速傳播、佛教、道教迅速傳播C C、佛教占統(tǒng)治地位、佛教占統(tǒng)治地位 D D、儒學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儒學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2 2、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是:、宋明時期的儒學主流是:A A、禪宗、禪宗 B B、理學、理學 C C、心學、心學 D D、道學、道學3 3、“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里的,這里的“天理天理”主要指:主要指:A A、儒家道德倫理、儒家道德倫理 B B、自然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C C、人的良

21、知、人的良知 D D、上天的意志、上天的意志BBA練習鞏固練習鞏固4 4、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2222位再婚,位再婚,4 4位結了位結了3 3次次婚。而貞潔守寡的教條成了官方的一項制度卻開始于婚。而貞潔守寡的教條成了官方的一項制度卻開始于A A、宋朝、宋朝 B B、元朝、元朝 C C、明朝、明朝 D D、清朝、清朝、程朱理學與王陽明、程朱理學與王陽明“心學心學”相同點是相同點是A A、理氣一體,理先氣后、理氣一體,理先氣后 B B、心外無物,心即理也、心外無物,心即理也C C、綱常倫紀,即為天理、綱常倫紀,即為天理 D D、內(nèi)心反省,以致良知、內(nèi)心反省,以致良知6 6

22、、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學思想的是:、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學思想的是: A A、“夫盈宇宙者,無非物夫盈宇宙者,無非物” B B、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宇宙之間,一理而已 C C、氣者、氣者, ,理之所依也,無其器則無其道理之所依也,無其器則無其道 D D、良知既是天理、良知既是天理A練習鞏固練習鞏固cB7 7、下列關于理學發(fā)展歷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下列關于理學發(fā)展歷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 A、北宋五子開創(chuàng)立了理學、北宋五子開創(chuàng)立了理學 B B、朱熹建立了理學體系、朱熹建立了理學體系C C、陸王心學推動了理學新發(fā)展、陸王心學推動了理學新發(fā)展D D、王守仁是理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是理學的集大成

23、者8 8、王陽明創(chuàng)立心學的主要目的是、王陽明創(chuàng)立心學的主要目的是A A對抗程朱理學對抗程朱理學 B B加強內(nèi)心修養(yǎng)加強內(nèi)心修養(yǎng)C C維護封建統(tǒng)治維護封建統(tǒng)治 D D上升為統(tǒng)治思想上升為統(tǒng)治思想練習鞏固練習鞏固DC9 9、程朱理學被官方化的原因是、程朱理學被官方化的原因是A A理學大儒的傳播理學大儒的傳播 B B有利于統(tǒng)治者加強思想控制有利于統(tǒng)治者加強思想控制C C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 D D是人們求取功名的敲門磚是人們求取功名的敲門磚1010、下列關于春秋到宋明時期儒家思想的評述,不正確的、下列關于春秋到宋明時期儒家思想的評述,不正確的A A自孔孟以來,其內(nèi)容和地位

24、未發(fā)生大的變化自孔孟以來,其內(nèi)容和地位未發(fā)生大的變化 B B其壓制人民反抗,維護統(tǒng)治的作用不斷增強其壓制人民反抗,維護統(tǒng)治的作用不斷增強C C后代儒學的發(fā)展是以繼承前代為前提的后代儒學的發(fā)展是以繼承前代為前提的 D D是對中國政治倫理道德等影響最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對中國政治倫理道德等影響最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練習鞏固練習鞏固BA、(年江蘇高考卷、(年江蘇高考卷) )某思想家強調(diào)孝、某思想家強調(diào)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悌、慈等倫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這位思想家是想家是A A孔子孔子 B B董仲舒董仲舒 C C朱熹朱熹 D D王陽明王陽明2 2、(、(009009年廣東高考卷)孔子、孟子、程頤、年廣東高考卷)孔子、孟子、程頤、朱熹、王陽明等人思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