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呂相絕秦》文言文鑒賞_第1頁
2024年《呂相絕秦》文言文鑒賞_第2頁
2024年《呂相絕秦》文言文鑒賞_第3頁
2024年《呂相絕秦》文言文鑒賞_第4頁
2024年《呂相絕秦》文言文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呂相絕奏》文言文鑒賞

《呂相絕秦》是一篇滿有意義的文章。文章粗看挺嚇人,完完全全是晉國聲討秦國的戰(zhàn)斗檄

文。在文中秦國的形象完全是個反復(fù)無常,見義忘利的"小人",然而實際上,我們讀者大可不

必如此費神,秦晉本是親家,國家利益使之在后來反目成仇,誰是誰非,無法分辨,就算是史學(xué)

專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原文

出處:《左傳》

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泰,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

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泰。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

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攫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青1,而朝諸秦,則

亦既報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

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靜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看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

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舌L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

有淆之師。猶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

于我。

"穆、霆即世,康、靈即位??倒?,我之自出,又欲闕翦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螯賊,

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氮q不俊,入我河曲,伐掰剌II,俘我王官,翦我羈馬,

我是以有河曲之戰(zhàn)。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維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lǐng)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利吾有狄難,入我河

縣,焚我箕、部,芟夷我農(nóng)功,虔劉我邊垂,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

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fù)脩舊德,以追念前勛?!允奈淳?,景

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跳,而我昏姻也。

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寡君不敢顧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日:

'晉將伐女?!覒?yīng)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奏背令狐之盟,

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不轂

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寡人帥以聽

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

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zhí)事,俾執(zhí)事實圖利之。"

注釋:

Q)晉侯;晉厲公。呂相,晉國大夫,魏鑄的兒子魏相,因食色在呂,又稱呂相。絕;絕交。

(2)戮力:合力,并力。

(3)申:申明。

(4)重:加重,加深?;枰觯夯橐?。秦、晉國有聯(lián)姻關(guān)系。

(5)天禍:天降災(zāi)禍,指驪姬之亂。

(6)無祿:沒有福祿。這里指不幸。

(7)即世;去世.

(8)俾:使。用:因為。奉祀;主持祭祀。這里指立為國君。

(9)韓之師:韓地的戰(zhàn)爭,指秦晉韓原之戰(zhàn)。

Q0)厥:其,指秦穆公。

(11)用:因而。集:成全。

(12)15:親身。Q:穿上。

Q3)跋履:跋涉。

(14)胤(yin):后代。東方諸侯國的國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Q9舊德:過去的恩惠。

Q6)怒:指侵犯。疆場:邊疆。

Q7)詢:指商量。擅及鄭盟:擅自與鄭人訂盟。

(18)疾:憎惡,憎恨。

Q9)致命于秦;與秦國拼命。

(20)綏靜:安定,安撫。

(21)大造:大功。西:指秦國。

(22)不吊:不善。

(23)寡:這里的意思是輕視。

(24)迭:同"軼",越過,指侵犯。

(25)奸絕:斷絕。我好:同我友好。

(26)保:同"堡",城堡。

(27)殄(tian)滅;滅絕。費(bi):滑國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師附近。費滑即滑國。

(28)散離:拆散。兄弟:指兄弟國家。

(29)撓亂;擾亂.同盟:同盟國家,指鄭國和滑國.

(30)猶愿:還是希望。

(31)即楚:親近楚國。謀我:謀算我晉國。

(32)誘:開啟。衷:內(nèi)心。

(33)穆、襄:秦穆公和晉襄公。革命

(34)康、靈:秦康公和晉靈公。

(35)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晉文公的外甥,所以說"自出"。

(36)闕翦:損害,削弱。

(37)蠡(ma。)賊:本指吃莊稼的害蟲,這里指晉國公于雍。

(38)俊(quan):悔改。

(39)河曲:晉國地名,在今山西永濟東南。

(40)諫(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41)俘:劫掠。王官:晉國地名,在今山西聞喜西。

(42)羈馬:晉國地名,在今山西永濟南。

(43)東道;晉國在秦國東邊,所以稱“東道"。不通:指兩國斷絕關(guān)系。

(44)君;指秦桓公。

(45)引:伸長。:脖子。

(46)蔗:大概,或許。撫:撫恤。

(47)稱盟:舉行盟會。

(48)狄難:指晉國同狄人打仗

(49澗縣:晉國臨河的縣邑。

(50)箕:晉國地名,在今山西蒲縣東北。部(gd。):晉國地名,在今山西祁縣西。

(51)芟(shan):割除.夷:傷害.農(nóng)功:莊稼.

(52)虔劉:殺害,屠殺。邊垂:邊陲,邊境。

(53)輔氏:晉國地名,在今陜西大荔東。聚:聚眾抗敵。

(54)伯車:秦桓公之子。

(55)寡君:指晉歷公。

(56)不詳:不善。

(57)白狄:狄族的一支。及:與。同州:同在古雍州。

(58)婚姻;指晉文公在狄娶季隗。

(59)吏:指秦國傳令的使臣。

(60)是用:因此。

(61)二三其德;三心二慧,反復(fù)無常。

(62)昭:明。昊:廣大.秦三公:秦國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國成王、穆王、莊王。

(63)出入:往來。

(64)唯利是視:一心圖利,唯利是圖。

(65)不壹:不專一。

(66州尼就:親近。

(67)帥以聽命:率諸侯來聽侯君王的命令。

(68)承寧:安定。

(69)不佞:不敏,不才。

(70)圖:考慮。利之:對秦國有利。

白話翻譯

夏天四月初五,晉歷公派呂相去秦國斷交,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與穆公相友好,心合力,

用盟誓來明確兩國關(guān)系,用婚姻來加深兩國關(guān)系.上天降禍晉國,文公逃亡齊國,惠公逃亡泰國.

不幸獻公去逝,穆公不忘從前的交情,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回晉國主持祭祀。但是秦國又沒有完成

大的功勞卻同我們發(fā)生了韓原之戰(zhàn)。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們文公回國為君。

這都是穆公的功勞。

"文公親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經(jīng)歷艱難險阻,征討東方諸候國,虞、夏、商、周的后代

都來朝見秦國君王,這就已經(jīng)報答了秦國過去的恩德了。鄭國人侵擾君王的邊疆,我們文公率諸

侯和秦國一起去包圍鄭國。秦國大夫不和我們國君商量,搐自同鄭國訂立盟約。諸侯都痛恨這種

做法,要同秦國拼命。文公擔(dān)心秦國受損,說服了諸侯,奏國軍隊才得以回國而沒有受到損害,

這就是我們對秦國有大恩大德之處。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壞好意蔑視我們故去的國君,輕視我們?nèi)凉?,侵擾我們的淆地,斷

絕同我國的友好,攻打我們的城堡,滅絕我們的滑國,離間我們兄弟國家的關(guān)系,擾亂我們的盟

邦,顛惹我們的國家。我們?nèi)凉珱]有忘記秦君以往的功勞,卻又害怕國家滅亡,所以才淆地的戰(zhàn)

斗。我們是希望穆公寬免我們的罪過,穆公卜同意,反而親近楚國來算計我們。老天又眼,楚成

王喪了命,穆公因此沒有使侵犯我國的圖謀得逞。

穆公和攘公去逝,康公和靈公即位??倒俏覀兿染I公的外甥,卻又想損害我們公室,顛

覆我們國家,率公子雍回國爭位,讓他擾亂我們的邊疆,于是我們才有令狐之站??倒€不肯悔

改,入侵我們的‘河曲,攻打我們的沫川,劫掠我們的王宮,奪走我們的羈馬,因此我們才有了

河曲之站。望東方的不通,正視因為康公斷絕了同我們的友好關(guān)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們景公伸長脖子望著西邊說:’恐怕要關(guān)照我們吧!’但君王還是

不肯開恩同我國結(jié)為盟好,卻乘我們遇上狄人禍亂之機,入侵我們臨河的縣邑,焚燒我們的箕、

部兩地,搶割毀壞我們的莊稼,屠殺我們的邊民,因此我們才有輔氏之站。君王也后悔兩國戰(zhàn)爭

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獻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車來命令我們景公說:‘我們和你們相互友好,拋

棄怨恨,恢復(fù)過去的友誼,以追悼從前先君的功績」盟誓還沒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

們國君才有了令狐的盟會。君王有產(chǎn)生了不善之心,背棄了盟誓。白狄和秦國同處雍州,是君王

的仇敵,卻是我們的姻親。君王賜給我們命令說:‘我們和你們一起攻打狄人?!覀儑桓?/p>

顧念姻親之好,畏懼君王的威嚴,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對狄人表示友好,

對狄人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胰吮砻嫔洗饝?yīng)了你們的要求,心里卻憎恨你們的做法,因

此告訴了我們。楚國人同樣憎恨君王反復(fù)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叛了令狐的盟約,而

來向我們要求結(jié)盟。他們向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和楚國的三位先王宣誓說:我們雖然

和晉國有來往,當(dāng)我們只關(guān)注利益?!矣憛捤麄兎磸?fù)無常,把這些事公開,以便懲戒那些用心

不專一的人?!T侯們?nèi)悸牭搅诉@些話,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來和我親近。現(xiàn)在我率諸侯前

來聽命,完全是為了請求盟好。如果君王肯開恩顧念諸侯們,哀憐寡人,賜我們締結(jié)盟誓,這就

是寡人的心愿,募人將安撫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禍亂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

才,恐怕就不能率諸侯退走了,我謹向全部意思都向君王德左右執(zhí)行宣布了,望他們權(quán)衡怎樣才

對秦國有利。"

點評

這是一篇滿有意義的文章。文章粗看挺嚇人,完完全全是晉國聲討秦國的戰(zhàn)斗檄文。在文中

秦國的形象完全是個反復(fù)無常,見義忘利的"小人"然而實際上,我們讀者大可不必如此費神,

秦晉本是親家,國家利益使之在后來反目成仇,誰是誰非,無法分辨,就算是史學(xué)專家也是仁者

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呢,反倒輕松了一文章文辭犀利,一氣呵成,

呂相是晉國大臣,名叫魏相,因食邑在呂,所以又稱呂相。春秋時這種情況大概不少。商鞅

本名公孫鞅,因采邑分封于商地,又稱商鞅。后來因為大家喜歡用商鞅這個名字,一般人反而不

知他的本名了。兩國的恩怨,錯綜復(fù)雜,源遠流長,本不是可以信口開河的事情。然而呂相極盡

褒貶之能把晉國說成是吃虧上當(dāng),為人所欺的"善人",而秦國卻是奸佞不堪,反得無常的"小

人”.

有關(guān)秦穆公的“事跡",幫助過晉國的,如遣返被俘的晉惠公、秦國助重耳上臺的善事,為

呂相"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泰人背著晉國竊于鄭盟之事,卻大書特書,說什么晉國幫了秦國

鏟事,平了諸侯對秦國的義憤,意至將晉國率先發(fā)難,在淆之戰(zhàn)偷襲秦軍也說得理由十足,令人

無法不信!

秦穆公之后,秦晉之間的交惡,曲自然又是在秦而不晉。秦桓公與晉景公時,秦晉的交戰(zhàn)原

因又被呂相說是由于秦軍的擬解。而到了呂相所侍的晉厲公時,在對待白狄部落的事件上,秦人

的形象又是反復(fù)在晉與白狄之間進行挑撥生事的卑鄙無恥之人!

呂相是個辨才,在晉史中也許不是太出名的角色,竟也是如此厲害。更不用說以后的其他晉

國歷史的“明星”們了!

創(chuàng)作背景

秦晉兩國,都是春秋時期爭霸的大國,一在今之陜西一在今之山西,兩國關(guān)系相當(dāng)微妙。

既是近鄰,又有婚姻關(guān)系,交往頻繁。但出于政治利益的考慮,他們有時友好,有時又兵戎相見。

魯成公十一年(前580),晉厲公與秦桓公原訂在令狐會盟,秦桓公未忠守盟約,卻挑唆北方的

狄族和南方的楚國來夾攻晉國。晉君于是派大夫呂相去陳述與秦絕交的意見。

賞析:

文章從秦晉相好說起,歷數(shù)秦穆公、康公、桓公時代,兩國由交好到引發(fā)爭端的種種情況,

表明晉國在“看之師"、"令狐之役"、"河曲之戰(zhàn)"、"輔氏之聚"等雙方爭端中每次都是因

奏怎么樣,我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切入正題,說明這次"令狐會盟"秦的失約和不是,但狄、

楚都已通報,晉國早有準售,是戰(zhàn)是和由秦君定奪。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辭令,結(jié)構(gòu)嚴整,句法

變化錯綜,行文步步緊逼,不容辯駁,雖然言語中真假攙雜甚至強詞奪理,但深意曲筆,文字錚

錚,開戰(zhàn)國縱橫家游說之辭和后世論辯書信的先河。

文章第一段對秦恩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在秦晉兩國關(guān)系史上,也曾有過友好的時代,正所

謂“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將女兒伯姬(穆姬)嫁給秦穆公。公

元前637年,晉文公重耳逃亡秦國,秦穆公嫁以女兒懷羸。所以后世以男女通女爵胃之結(jié)秦晉之

好,獻公寵驪姬,殺太子串生,"文公如齊,惠公如秦"。重耳逃亡各國十九年,最后一站是秦

國,夷吾先后逃亡梁國和秦國。晉惠公夷吾和晉文公重耳兩兄弟都是在秦國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

回國登上君位的,秦對晉實有再造之恩。呂相卻將此說成是"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

晉"指穆公雖然做了好事但那只是報答晉國的舊德而已。緊接著又指責(zé)秦國"而為韓之師",

好事做得不徹底,所以"不能成大勛"。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原之戰(zhàn)的原因是晉惠公為得君位

曾許秦五座城,回國后卻又食言;公元前643年,晉國發(fā)生饑荒,秦輸粟于晉,輸粟船隊自雍

及絳相繼,人稱"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國發(fā)生饑荒,晉國卻不賣給秦國糧食。韓原之戰(zhàn),晉

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應(yīng)的五座城,又以太子為人質(zhì),才回到晉國。作為戰(zhàn)爭雙方來說,實在

是晉國理屈,有負秦恩,但在呂相絕交書中,倒好像戰(zhàn)爭的責(zé)任在泰國似的。所以下文秦穆公"亦

悔厥于心",支持晉文公順利登上君位。呂相絕秦書中只有這一段涉及了歷史上兩國存在友好關(guān)

系,但呂相絕不是為秦歌功頌德來的,而是為戰(zhàn)爭即將爆發(fā)來遞交絕交書,所以他把秦國友好行

為說成是"不忘舊德",‘悔于厥心”,可謂深文曲筆,煞費苦心。

文章第三段對秦罪濃墨重彩,極力渲染,呂相對兩國歷史上的友好關(guān)系輕描淡寫,但對秦國

的"罪咎”卻是不吝筆墨。在絕秦書中,秦國韓原之戰(zhàn)是第一罪;公元前630年秦晉共同攻打

鄭國,秦穆公在鄭大夫燭之武的游說下,和鄭國私下訂盟撤軍回國,是第二罪;公元前627年,

晉文公去世,秦穆公不來憑吊,反而侵犯晉國著地,滅掉與晉同姓的滑國,妄圖傾覆晉國,是第

三罪;公元前626年,秦國因為肴之戰(zhàn)戰(zhàn)敗,釋放楚國俘虜,約定秦楚合作反對晉國,幸而上

天有靈,楚太子商臣弒楚成王,秦國的阻謀才沒有得逞,這是第四罪;公元前620年,泰康公

即位,秦帥師送公子雍回國即位,被晉軍在令狐擊敗,是第五罪;公元前615年,秦軍為令狐

之役伐晉,取晉羈馬,兩軍戰(zhàn)于河曲,是第六罪;秦桓公即位后,公元前594年,秦國利用晉

國進兵伐赤狄滅潞國的機會,侵入晉國靠近黃河的州縣,焚燒晉國的箕、部兩地,搶割莊稼、屠

殺邊境人民,秦晉因此有輔氏之戰(zhàn),這是第七罪。在歷數(shù)了秦國的罪狀之后,呂相才切入令狐會

盟的正題,聲討秦國背盟的不義。在指斥秦國背盟時,呂相先用白狄告我,再用楚人告我,引告

我。是秦反復(fù)無常的罪證。尤其是引楚王所述泰國之語:"爾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既暴

露了秦國見利忘義的嘴臉,又刻畫了秦國兩面三刀的作法,使秦國無所逃其咎。令狐背盟是秦國

言而無信、背信棄義、唯利是圖的代表作,故呂相抓住不放,大作文章。

文章第四段在論述秦康公、晉靈公時期兩國關(guān)系惡化時,絕秦書先點明"康公我之自出”,

康公母親是晉獻公女兒,本是至親,但他"又欲闕剪我公室","搖蕩我邊蠲",簡直是六親不

認,實在不像話。"我是有以令狐之役",又是被迫采取的行動。可"康猶不俊,入我河曲,伐

我沫川、俘我王官、剪我羈馬?!边@等于說,給他改過的機會,他猶不思改悔,反而變本加厲。

所以"我是以有河曲之戰(zhàn)","東道之不通,是康公絕我好也。"事實是,晉襄公死后,晉大夫

趙盾等因太子夷皋年幼,都主張立公子雍。于是派先蔑、士會等到秦國去迎接公子雍,秦國亦派

兵護送??墒菚x襄公的夫人穆羸出來反對,堅持要立太子夷皋。趙盾臨時變卦,改立夷皋,即晉

靈公。趙盾派兵拒奏,在令狐把秦兵擊退。后公子雍就客死秦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